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电影理论中作者论的英文

电影理论中作者论的英文

发布时间:2023-08-19 16:53:13

⑴ 英语翻译(电影专业术语)

1、cross-cutting 原意是“跨领域的”,在电影中指“交叉剪接”

parallel action原意是“并行的XXX诉讼、动作等”,电影中指“平行情节”

2、常用的还有重叠动作(Overlapping Action)

3、平行剪辑又可以称为平行式蒙太奇,是指同时并列地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首先这两个事件一般是同时发生的,但又在不同地点,剪辑时分别穿插两个事件的镜头,主要表现跨越空间的特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两地,在两个事件之间又有紧密的关系。 交叉剪辑的开始部分与平行剪辑类似,但交叉剪辑更注重刻画即将交叉的趋向性,例如拍摄一对要赴约的恋人,在各自赴约的途中遇到了各种阻碍。

⑵ 谈谈美国的作者电影理论

1、“电影理论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话题。中国基本上只有电影评论,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理论。”

2、电影评论:指普通观众对一部影片观看后的感受。

3、本体论: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基本分支,英语词ontology是来源于希腊语单词ον(存在)和λόγος(学问)的组合。本体论主要探讨存在的本身,即一切现实事物的基本特征。

4、方法论:A、(引用自“雅虎知识”)《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
法有极大的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
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麼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
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著手。
(4)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
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
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
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人工智慧等等。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还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儿坐标系。对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理论有很大的作用。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5、米特里:法国电影理论家,被认为是经典电影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其名著《电影美学与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电影美学就归结为确定一种形式由于某种内容和某种意图的关系,怎样和为什么优于另一种形式,换句话说,它要在特定情况下为这些形式确立其心理学的依据。”

6、戈达尔:著名导演,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旗手。

7、塔伦蒂诺:依上下文看应该是指被称为“鬼才”的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8、电影批评(film criticism):指对一部影片从镜头、构图、剧本、摄影等方面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它是电影理论的一种方式。

9、中国电影人不曾参与电影理论从经典到现代、从本体论到方法论的这一嬗变过程,

10、邵牧君先生并不喜欢所谓电影符号学、性别论、镜像理论,就好像布努埃尔不喜欢“间代性痉挛影像记号学(The Semiology Of Clonic Image)”一样。

第一章 被禁忌的电影

本章主要讲述美国、欧洲、中国的电检制度,从古到今、由外及中,对中国本土电检制度提出讨论。个人认为作者倡导用商业方法代替政冶手段对电影进行审查。

1、“......电影,这一相比起其他艺术形式来显得颇为轻浮的一种写作......”此句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或者是我多想了,作者只是打一个比方而已。因为电影不是一种写作,电影就是电影。就像一位音乐家在谱曲,你说他在写作就不大说的过去,谱曲就是谱曲。

2、电影史上的第一个裸露镜头出现在电影《舞会结束后的洗澡》。

3、电影审查制度主要依据四个方面对电影作出分级:性、暴力和恐怖、吸毒、非常态生活展示。

4、美国的电检制度:

在1915年,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就开始成立审查委员会,删剪和禁映他们认为不好的电影。

出现这种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得到了联邦法律系统的认可和支持。一家电影公司的一部影片被俄亥俄州政府禁映,该公司于1918年对俄亥俄州政府提出诉讼,将州政府告上联邦法院。这个案子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最后最高法院作了一个裁决,说电影作为一个娱乐产业是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表达自由(free speech)限制,电影放映“纯属商业行为”,不能被视为“新闻媒体的一部分或公共舆论之工具”。电影因此无权享受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自由”的保护,而须接受州、市政府的预先审查。从而肯定了对于电影进行审查和引导是合法的。这是对美国电影审查制度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一个判例。

由于美国整个法律系统是一个案例法系统。其成文法非常简单,但是每一个案例都具有法律的效力。所以你第一个这么判了,第二个我也就这么判。这个判例一直到1956年关于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西里尼的一部影片进口美国受到限制的另外一个判例才基本推翻这个限制。

1922年,为了保证票房收入、“纯洁”电影画面及内容,电影审查委员会开始筹建。这一机构由威尔·海斯(长老会教友、共和党人,曾任邮政总局局长)领导。1930年,天主教教士丹尼尔.劳德公开宣称电影正在败坏人们的道德观,并起草了一部电影审查法典,这部法典很快被电影工业的巨头们接受并交由美国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1945年更名为美国电影协会The Mon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MPAA)主席即威尔.海斯执行,所以史称《海斯法典》(《Hays Code》)。

Hays Code.rar (12.31 KB)

1934年,海斯又成立了具有强制权力的自律机构法典执行局,即海斯委员会(the Hays Commission)。1930年至1968年间的每一部电影都受到《海斯法典》的影响,这部法典绝对伦理化,凡是和性、暴力、非常态生活相关的镜头统统封杀,生孩子?NO!裸体?NO!接吻镜头不可超过3秒钟,我想这和美国后来产生的什么接吻比赛有点关系。再举一个小小例子,当年玛丽莲.梦露在通风口的相片被无数人捧为经典:

《七年之痒》看掉了当时无数男人的眼睛,它就主动或被动的充分利用了《海斯法典》的限制。下面我们看看现行的美国电影分级制:

[ 本帖最后由 124959272 于 2007-4-26 11:29 AM 编辑 ] 1.jpg (7.29 KB)
书影
2007-1-29 11:40 AM Hays Code.rar (12.31 KB)
海斯法典英文
下载次数: 54
2007-2-9 12:56 PM 1.jpg (27.58 KB)
相片
2007-2-9 01:19 PM 1.jpg (109.9 KB)
美国电影分级制
2007-4-26 11:29 AM

⑶ 电影剧本里的英文术语都是什么意思

电影剧本正文里,
首页左上角会出现FADE IN (淡入),
末页右下角会出现FADE OUT (淡出)。
中间的转场,常用的有CUT TO/ DISSOLVE TO/ FADE TO,根据不同转场方式决定写哪一个。

场景标题(scene heading/slugline)中,
EXT.表示Exterior(外景),INT.表示Interior(内景),EXT./INT.后面写的是某个具体地点。
DAY表示白天,NIGHT表示夜晚。
INTERCUT表示某场景的情节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同时发生,需要进行镜头交切。
FLASHBACK表示闪回,闪回段落结束后会有END FLASHBACK.

角色对话中,出现在括号里的词属于对话的辅助性描写(parenthetical instructions)。

常用的有(beat),表示故事节奏上的变化,通常是对话中的停顿;(pause),表示对话中的停顿。
(in French/German/Chinese...)表示该角色说的是某一种外语,但剧本里用英文写出来;
(English subtitles)表示这段外语对话会加上英文字幕。

出现在页尾的(MORE),表示本页最后一个角色的话没讲完,到下一页继续;
(CONT'D),即Continued,用于该角色上一页的话没讲完时,或者同一页中该角色的话被某个动作/状况打断时,表示对话继续。
(O.S.),即Off Screen,表示角色在该场景中出现,但观众看不到他/她,只能听见他/她的声音。
(V.O.),即Voiceover,表示角色在该场景中并没有实际出现,但观众可以从场景中的电话/收音机等设备里听见他/她的声音;(V.O.)也同样用于角色的内心独白/解说。
(into phone)和(hangs up),用于电话对白。

SERIES OF SHOTS:
A) ...
B) ...
C) ...

MONTAGE:
A) ...
B) ...
C) ...

SERIES OF SHOTS和MONTAGE都表示把一系列镜头/画面排列组合起来,从而避免使用过多的场景标题。
SERIES OF SHOTS通常用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事情,注重逻辑顺序;
MONTAGE则是把不同时空内的场景进行组接,用来渲染情绪或制造氛围。
A) ... B) ... C) ... 每一条表示一个镜头/画面。

⑷ 求电影职位的中英文对照表

film instry 电影工业
cinematograph 电影摄影机, 电影放映机
cinema, pictures 电影院 (美作movie theater)
first-run cinema 首轮影院
second-run cinema 二轮影院
art theatre 艺术影院
continuous performance cinema 循环场电影院
film society 电影协会,电影俱乐部 (美作film club)
film library 电影资料馆
premiere 首映式
film festival 电影节
distributor 发行人
Board of Censors 审查署
shooting schele 摄制计划
censor's certificate 审查级别
release 准予上映
banned film 禁映影片
A-certificate A级(儿童不宜)
U-certificate U级
X-certificate X级(成人级)
direction 导演
proction 制片
adaptation 改编
scenario, screenplay, script 编剧
scene 场景
exterior 外景
lighting 灯光
shooting 摄制
to shoot 拍摄
dissolve 渐隐,化入,化出
fade-out 淡出
fade-in 淡入
special effects 特技
slow motion 慢镜头
editing, cutting 剪接
montage 剪辑
recording, sound recording 录音
sound effects 音响效果
mix, mixing 混录
bbing 配音
postsynchronization 后期录音合成
studio 制片厂,摄影棚
(motion)film studio 电影制片厂
set, stage, floor 场地
properties, props 道具
dolly 移动式摄影小车
spotlight 聚光灯
clapper boards 拍板
microphone 麦克风,话筒
boom 长杆话筒
scenery 布景
camera 摄影机
shooting angle 拍摄角度
high angle shot 俯拍
long shot 远景
full shot 全景
close-up, close shot 特写,近景
medium shot 中景
background 背景
three-quarter shot 双人近景
pan 摇镜头
frame, picture 镜头
still 静止
double exposure 两次曝光
superimposition 叠印
exposure meter 曝光表
printing 洗印

film, motion picture 影片,电影 (美作movie)
newsreel 新闻片,纪录片
documentary (film) 记录片,文献片
filmdom 电影界
literary film 文艺片
musicals 音乐片
comedy 喜剧片
tragedy 悲剧片
dracula movie 恐怖片
sowordsmen film 武侠片
detective film 侦探片
ethical film 伦理片
affectional film 爱情片
erotic film 黄色片
western movies 西部片
film d'avant-garde 前卫片
serial 系列片
trailer 预告片
cartoon (film) 卡通片,动画片
footage 影片长度
full-length film, feature film 长片
short(film) 短片
colour film 彩色片 (美作color film)
silent film 默片,无声片
bbed film 配音复制的影片,译制片
silent cinema, silent films 无声电影
sound motion picture, talkie 有声电影
cinemascope, CinemaScope 西涅玛斯科普型立体声宽银幕电影,变形镜头式宽银幕电影
cinerama, Cinerama 西涅拉玛型立体声宽银幕电影,全景电影
title 片名
original version 原著
dialogue 对白
subtitles, subtitling 字幕
credits, credit titles 对原作者及其他有贡献者的谢启和姓名
telefilm 电视片

cast 阵容
film star, movie star 电影明星
star, lead 主角
double, stand-in 替身演员
stunt man 特技替身演员
extra, walker-on 临时演员
character actor 性格演员
regular player 基本演员
extra 特别客串
film star 电影明星
film actor 男电影明星
film actress 女电影明星
support 配角
util 跑龙套

adapter 改编
scenarist, scriptwriter 脚本作者
dialogue writer 对白作者
proction manager 制片人
procer 制片主任
film director 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副导演,助理导演
cameraman, set photographer 摄影师
assistant cameraman 摄影助理
property manager, propsman 道具员
art director 布景师 (美作set decorator)
stagehand 化装师
lighting engineer 灯光师
film cutter 剪辑师
sound engineer, recording director 录音师
script girl, continuity girl 场记员
scenario writer, scenarist 剧作家

都给你,还问什么?短信我
分也给我点吧哈哈多谢!

⑸ 什么是电影理论,什么又是电影文学

一、 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 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 96年 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 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 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 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 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 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 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 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 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 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 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 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 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 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本论》拍成电影的想法,来实现他想象的又一步骤。
他认为理性电影是克服逻辑语言与形象活动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辨证法基础上,理性电影不是故事的、轶闻的电影,而是概念的电影,是思想体系、概念体系的直觉体现。
7、 电影眼睛派——
由苏联记录片导演维尔托夫提出。
在1922年,列宁发表了《所有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最重要》《反映苏联现实,必须从新闻电影开始》的文章,维尔托夫响应创办了《电影真理报》杂志片。
他的主要观点:要出其不意的抓取生活,不让被拍者知道,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这些抓取的素材在意识形态上从新组接。
他于1924年的《电影——眼睛》中应用这一理论。
他认为摄影机是比人眼更完美、可靠的电影眼睛,反对剧本、演员、照明、布景、化妆等一切手段。
“电影眼睛”是电影中一种运动,画下来而不用演技,直面生活和真实,用偷拍记录各个生活事件,在现实中发掘戏剧性。
维尔托夫注重剪辑,他认为电影是解释客观世界的工具。
8、《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
此书分别在1932、1957年分两部分完成。书中观点是技术主义倾向,或画面至上主义。
爱因汉姆认为电影在技术上的局限性是电影作为艺术的根源,这与他研究的格式塔心理学背景有关。(《艺术与视知觉》)
格式塔:视觉过程不是机械的摄录外在世界,而是用简单、规则、平衡等原则创造的组织感官材料。
电影不能完美再现现实的特性,成为它作为艺术的必要手段。
爱因汉姆认为电影的局限性包括:
⑴ 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⑵ 深度感减弱;
⑶ 照明与无色;
⑷ 画面界限与物体的距离;
⑸ 时空连续性不存在;
⑹ 没有声音,视觉以外其它感觉失去作用。
9、《电影美学》巴拉兹——
1945年出德语版,也称《电影理论:新艺术特性与成长》,是《可见的人:电影文化》(24年出版)和《电影精神》(30年出版)两本书的合集。
1952年出英文版。
书中分析电影和戏剧在形式表现原则上的差别,分析电影艺术特征。
他认为戏剧表现原则:
⑴ 看到整个演出剧场;
⑵ 观众视距不发生变化;
⑶ 观众的视角不发生变化;
电影表现原则:
⑴ 被拍场景可被分割;
⑵ 被记录场景视距可变;
⑶ 观众视角纵深可变,观众与银幕的想象距离是可改变的。
他认为上面电影的表现原则是电影艺术的革命性创新。
10、摄影机自来水笔——
由法国的阿斯特里克在1948年文章《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笔》中提出。
他认为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
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表达方法。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电影作者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11、电影作者论——
特吕弗等人提出,认为不是所有导演都能称为“作者”。具备电影作者论资格所拍的电影才是“作者电影”。
法国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
作者政策要求电影像小说、音乐、绘画一样是一个人的作品,电影作家的作品——即导演个人的作品。
此理论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作者资格条件如下:
⑴ 在一批影片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执行者。
⑵ 影片应具有某种内在涵义,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
⑶ 电影作者是对电影制作全面控制的人,无导演、编剧的区分。
戈达尔、特吕弗、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希区柯克等人是电影作者代表人物。
此理论确定美国一批导演的作者地位,其电影为作者电影。
作者论的实质:强调电影导演是主要创作人和最终定稿人。判定依据是导演对作品的控制。
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相对,也称艺术片。
12、巴赞、克拉考尔的写实主义和物象至上主义——
(与爱因汉姆的技术主义、画面至上相反)
※ 巴赞理论: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美国理论界对巴赞观点的非严格的概括(主要指巴赞对景深镜头的赞赏)。
# 长镜头:
单个镜头达到一定长度,也叫单长镜头。包括变焦、景深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是相对的理论。长镜头理论强调单个镜头内部的表现力(连接表现力),运动、景深、变焦。
# 蒙太奇禁用原则(属巴赞的影像本体论):
若一个事件主要内容要求两个和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被禁用。否则,蒙太奇远非电影的本性,而是对其的否定。
# 长镜头的本体论立场(客观的)、美学立场(倾向性)提出此理论的社会背景是因为:
⑴ 电影在技术上的一系列发展,胶片、镜头的改变,提高了单个镜头的内容质量和容量;
⑵ 移动摄影更加灵巧多变,大大丰富了单个镜头的镜头内变化。
长镜头理论贡献:开掘了一种新的审美表现手段,提高了人们对电影镜头内部空间的复杂构成的自觉性。
# 影像本体论:
由巴赞在1945年《摄影影像本体论》中提出。
他提出影像基本特征:
由机械作用产生的摄影影像与客观中的被摄物等同。摄影影像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它产生了被摄物体的本体,它就是被摄物的原形。
理论根据:
⑴ 摄影有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⑵ 人具有用逼真模拟物代替外部世界的愿望,即排除人在外,单靠机械再现原物的需要。
影像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 木乃伊情节:
巴赞提出,借助精神分析,分析电影起源的尝试,雕刻、绘画艺术的起源,人具有永久保存自己躯体的冲动。最早的雕像是木乃伊,雕刻、绘画成了后来的替代品。同样起源于上面的冲动和愿望。用形式的永恒克服岁月的流逝的原始需求,但雕刻、绘画不能满足人的愿望。
摄影真正满足人们再现原物的需要。“摄影是对事件涂上香料,是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影像的产生第一次映现了事物时间的延续——可变的木乃伊。
完整电影:
巴赞表达电影起源用语。
根本原因是心理的需要,称为“完整电影的神话”。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外部世界的幻景。
※ 克拉考尔理论:
#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1960年出版
美学是一种实体的美,不是形式的美。克拉考尔阐述了“电影化的”这一概念。
电影,就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它跟周围的世界有明显的近亲性。影片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的时候,才是名副其实的影片。
近亲性:
⑴ 电影对于未经扮演的事物有一种近亲性。扮演能引起现实幻觉就是合理的。如果违反电影特性,任何扮演都是非电影化的。
⑵ 喜欢偶然的事物(意外:相对于必然)。美国无声戏剧中,意外的事件代替了命运,强大的决定性的力量出现。一切不是注定而是恰好碰上。
⑶ 喜欢再现外部世界的连续性(与巴赞相似)进入摄影机视野内一切都拍下来,无穷尽程度。要求我们承认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
⑷ 偏爱含义模糊的事物。自然界现象多含义,这与无限心理和精神上的无限性相对应。银幕倾向反映这些含义模糊的东西,含义不能太确定。
⑸ 生活流。指具体情境和世界,是指物质现象而非精神现象。经常提到街道,因为在街道上生活的原生形态经常出现、不是扮演,是偶然事件荟萃之所,任何断面都是不完整的。
# 电影不适合表现悲剧
这是克拉考尔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理解,是他基本观点的引申,指出悲剧是“非电影化的”。
他认为悲剧主题与舞台故事具有天然的近亲性:
⑴ 悲剧主题必然要求一个有目的的、整体的故事形式来展现,与电影特性相违背。
⑵ 悲剧只关心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无生命物体只能是道具,对发展戏剧起支撑、调节作用。
⑶ 悲剧要求对外部的东西进行安排,舞台剧的环境反映心境,舞台剧一定要有暴风雨。
⑷ 悲剧要求有限、次序井然的世界。电影是以广阔世界为中心的艺术,电影中没有宇宙,只有一片土地、天空、街道。总之是广袤的物质,死亡的结局与这物质现实的广袤无相同点。
在悲剧世界中,命运排斥意外、偶然。
⑸ 悲剧性内容在物质世界总无所表现。因为悲剧内容是纯精神世界。
悲剧可以出现在电影中,但电影的悲剧就不完全是电影化的了。
※ 克拉考尔与巴赞理论观点异同
相同点:都强调电影对现实的记录功能;
不同点:
⑴ 身份不同。克拉考尔是理论家身份,巴赞是批评家身份。
⑵ 体系不同。克拉考尔是演绎体系(理论化的),巴赞是批评体系、史学体系。
⑶ 影响不同。克拉考尔对电影实践无多大影响,巴赞对电影实践产生重大世界性影响。
⑷ 出发点不同。克拉考尔出发点单一(理论),巴赞出发点较复杂(精神分析、木乃伊等)。
⑸ 克拉考尔缺乏历史意识,巴赞有强烈的历史意识。
13、《电影美学和心理学》米特里——
分两卷,分别在53年和65年出版,是经典电影理论的总结和集大成之作。
米特里在经典理论的两大流派——蒙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中取中间立场。关于对电影的表述、立场表现在三种模式:电影是画框(爱因汉姆)、窗户(巴赞)、镜子(克拉考尔)。
米特里被称作电影中的黑格尔,他的理论被称为经典电影理论的终结。
克拉考尔、巴赞对电影表现现实手段的肯定,但忽略了虚构。
麦茨在《想象的能指》中,不排斥复制现实,构造复制现实假象的能力。
14、《电影理论的两种类型》【美】汉德逊——
经典理论研究材料丰富、系统完整,但电影材料缺乏、不充分、不完整。主要电影理论有两大类:
爱森斯坦和爱因汉姆一类,研究电影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理论;代表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
克拉考尔和巴赞一类:研究电影与真实的关系的理论。代表是巴赞和克拉考尔。
代表人物四人中最有影响的是爱森斯坦和巴赞。
书中评价这两种理论共同的局限:只是对电影形式的研究,极限是段落,缺乏整体,整部影片是不存在的。
只有麦茨是以电影整体为研究对象,从句法到话语的进步。

电影文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其艺术学的概念内涵,指在电影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戏剧文学等传统文学类型并列的一种新兴文学类型。在电影艺术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电影文学作为电影的文学基础构成,是以电影的独特视听思维方式来构思和写作的文学形式,兼有电影和文学的双重属性。电影文学,集中表现为电影的剧作基础,即电影剧本。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电影文学又指电影作品的文学性含义,包括电影剧作的文学价值、电影创作借鉴与融合的文学形式因素、电影剧作的文学个性等等。电影文学,还直接和经常反映在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方面。

⑹ 球一些电影术语,类似于“第四堵墙”的,要配解释~多多益善

ACADEMIC EDITING 学院式剪接
一种仔细依循电影剧情发展过程的剪接方式。其目的是在于重建一个事件的全部过程,维持电影剧情发展的流畅性。因这种剪接方式不会引起观众对剪接本身的注意,有时也被称为“无痕迹剪接”,是好莱坞最常用的剪接方式之一。

ACADEMY APERTURE 影艺学院片门
由美国影艺学院推行的一种电影片门规格,主要是用于35毫米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此种规格宽高比例为1.33:1。亦称ACADEMY FRAME。

ACADEMY AWARDS 奥斯卡金像奖
美国影艺学院于1972年设立的奖项,每年颁给表现杰出的电影工作者。每一个奖项最多有五个提名。个人项目奖,可以提高演员或电影工作者的身价。

ACADEMY LEADER 影艺学院导片
依据影艺学院所设定的标准,连接在放映拷贝首尾的一段胶片。导片中含有一系列倒数的数字、放映记录和其他信息,便于放映师装片和换片。导片不仅有保护影片的功能,同时可使放映机从起动到第一格画面到达放映机片门之前,达到正常的放映速度。

ACADEMY MASK 影艺学院遮片
由影艺学院规画出来的一种遮掩摄影机部分片门的装置。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 SCIENCE 美国影艺学院(台)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大陆)
成立于1927年,宗旨是“提升电影媒体的艺术品质,提供电影工业不同部门及技术的普遍交流,促进动技术研究与文化发展的代表作,追求其既定的多元化目标”。该学院最知名的是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STANDARDS 影艺学院标准
指美国影艺学院所订立的技术规格,以在电影工业界推行标准化的作业方式。包括:影艺学院画面(ACADEMY FRAME),影艺学院导片(ACADEMY LEADER),影艺学院遮片(ACADEMY MASK)

ACCELERATED MONTAGE 加速蒙太奇
一种剪接的技巧,目的在于增强动作在影片中的加速度效果。在电影剪接中,常常是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来处理追逐场面的高潮。原理是将发生过和的每一个连续动作的画面予以减短,或跳过去不用,造成节奏加快的视觉效果。

ACE 美国电影电视剪接师协会 AMERICAN CINEMA EDITORS的简称。
美国一个专业的电影电视剪接师组织,每年为评选的最佳影片剪接颁发EDDIE奖。

ACTION 开拍
在拍片现场,导演用来命令演员开始表演的口头用语。

ACTION CUTTING 表演场次
为了便于影片的拍摄,通常将影片分成独立的场景进行拍摄,上一个场景常包括下一个场景的开头,以保持剧情的连续。

ACTION FIELD 表演区
摄影机镜头所能摄入的区域。

ACTION FILM 动作片
泛指以快节奏动作制造趣味的电影,如西部片、功夫片、警匪片,但某些强调动作的闹剧也可包括在内。第一部广受欢迎的动作片是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

ACTORS STUDIO 演员工作室
1947年,由伊力.卡山、劳勃.路易斯和雪莉.史劳复在纽约成立的职业演员训练场所。曾对1950年代的美国戏剧和电影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著名演员如: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等均出於此。

ACTUAL SOUND 真实声音
在一场戏中,声音的来源由演出实况而产生,例如演员的念白、街上的环境声音,都是真实声音。

ACTUALITE 纪实片
一种纪录片式的影片,起源于法国卢卡埃兄弟的早期作品,如《工厂下班》(1895)。

AD LIB 即兴台词
未写在剧本中,由演员随兴表达的对白或妙语。
ADAPTATION 改编
将故事、小说、戏剧或其它适合透过电影媒体来处理的作品搬上银幕。

AERIAL SHOT 高空镜头
从飞机或直升机上拍摄的镜头。

AGENT 经纪人
在授权下,代理他人发言和做决定的人。在好莱坞,经纪人通常可抽取百分之十的佣金,甚至分享影片利润。

AGIT-PROP 政治教育电影
俄文AGITATSIYA-PROPGANDA一词的缩写,原意为鼓动、宣传,是一种教育群众,宣扬政治理论和政治理想的工具。

ALEATORY TECHNIQUE 即兴技巧
指影片的全盘或部分内容透过即兴状况来发展,没有事先架构的意念与形式。如罗勃.阿特曼的《婚礼》(1978)。

AMAMORPHIC LENS 变形镜头
一种可以使宽幅度的场面,被压缩入标准的画面区域的光学透镜。1927年由亨利.克瑞雄根据中国的哈哈镜而发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在1953年拍摄《圣袍千秋》时,第一次使用这种镜头。

AMBIGUITY 暧昧性
电影在表达意念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双重或多重意义,造成不定向的指涉和更为复杂、矛盾的结果,就叫暧昧。由于这种暧昧性是以多重意义为基础,有时亦译作“多义性”。在电影中,暧昧性的产生可来自影像、剧情、剪辑、声音和表演等元素,有时也建立在这些元素的对比关系上。剧作家路易吉.皮蓝德娄是戏剧暧昧手法的先驱,代表作为《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美国电影学院
创立于1967年,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宗旨是“保护美国电影的传统,并促进其艺术发展”。

AMERICAN MONTAGE 美国式蒙太奇
一种表达时间飞逝,或故事发展摘要的剪接技巧,始于193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此技巧的特点,在于利用一连串短促的报纸标题镜头告诉观众事情发展。如影片《教父》(1972)。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
成立于1919年,由好莱坞主要电影摄影师成立的同业协会,简称“A.S.C.”宗旨是“促进电影摄影的艺术”,会员采用邀请制。

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美国标准协会
简称“A.S.A”,该协会于1930年开始为电影、摄影及电视,建立技术的标准,即“ASA标准”。该协会于1966年改名为美国标准学会(USA STANDARDS INSTITUTE)

AMERICAN STUDIO YEARS 美国片厂时代
盛行于1925年到1960年,片厂时代的影片,都以高品质的技术来增进其吸引力,吸引广大的观众。电影制作高度分工,摄制过程的每阶段都以生产装配线的方式处理。典型做法是一窝蜂跟拍受欢迎的类型电影,且叙述的惯例和公式不断重复,产生许多受欢迎的电影类型:歌舞片、警匪片、西部片、爱情片、喜剧片和剧集。

ANAGLYPH 立体电影
将两影像重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亦称“3D立体电影”。ANIMATION 动画
逐格拍摄平面图画或立体物体,使它产生运动幻觉的一种电影。卡通片是最常见的一种动画,还包括木偶动画、剪影动画、实体动画等。拍摄时,一个动作往往被分解成数十幅图画,然后再以每格1/24秒的速度逐一拍摄。
动画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有关摔角的连续性壁画,以及古希腊陶器上的运动员连续动作。中国的皮影戏则是最早用光影反映在布暮上的动画雏形。

ANIMATION CAMERA 动画摄影机
一种装有停顿马达的摄影机,可单格拍摄,拍摄时装在动画摄影台上,可垂直移动,以改变被摄影的影像大小,或产生变焦的效果。

ANIMATION SCHOOL OF VIOLENCE 暴力派动画
以闹剧或极端暴力的动作为主要喜剧要素的卡通片流派。这种卡通片以德克斯.艾佛瑞的作品为典型。

ANIMATION STAND 动画摄影台
泛指动画摄影师所使用的基本工作器材,包含一架动画摄影机,摄影机支架,以及一个精细构造的平台,以供拍摄动画作品。

ANIMATOR 动画设计
动画影片中负责绘制原画的工作人员。

ANSWER PRINT 校正拷贝
从剪辑完成的原底片印出的第一道有声拷贝,用于解答制片对影片的最后面貌所持的疑惑。

ANTAGONIST 反派角色;
反面力量电影或戏剧中与主角对立,使剧情产生戏剧性冲突的角色或力量。如《星球大战》(1977)中的黑武士,《北方的南努克》(1922)中的原始环境。 ANTI-ABRASION COATION 保护胶片
制片时用于保护影片的薄胶片,以防止影片被划伤或其它损坏。

ANTICLIMAX 反高潮
在电影最后解决冲突时,没有出现观众所期待的情节,使观众感到失望的情节设计效果。如侦探经典作品《大沉睡》(1946)中,自始至终无人了解凶手是谁,就是反高潮的一种手法。

ANTIHERO 反英雄
电影、戏剧或小说中的一种角色类型。他们富有同情心,但以非英雄的形象出现,通常对社会、政治和道德采取冷漠、愤怒和不在乎的态度。《毕业生》(1967)中的达斯汀.霍夫曼和《安妮霍尔》(1975)中的伍迪.艾伦,是现代喜剧中反英雄典型。

APERTURE 片门
摄影机或放映机镜头后的一个与底片规格相符合的框口,拍摄或放映时,每一个画格经过这个地方要停一下再走,完整地接受曝光或投影出去。亦称 PICTURE GATE。

A-PICTURE A级片
源自美国1930年代的术语,用来指两部同时上映的影片中,品质较佳的那部电影,或是预期有大量观众群的电影。A级片中多半由大明星主演,而且相当讲究豪华的美术布景。

APPLE BOXES 垫脚箱
因在早期电影制作中,常用装苹果的木箱来解决演员或物体高度的问题,故将垫脚箱叫作苹果箱。

ARCHETYPE 原型
源自心理学学卡尔容格的名词,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这种意象可以是描述性的细节、剧情模式,或角色典型,它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ARCHIVE 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是基于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或社会教育的目的,而收集各种影片、书籍等相关资料,加以归档保存的一种机构。电影资料馆还有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FIAF)

ATMOSPHERE 气氛
一部电影的主导气氛或情调,能使观众透过电影的动作或背景产生联想,引起心理反应。造成气氛的要素有很多,包括场地、布景、灯光、节奏、摄影机运动和背景音乐等。

AUDIO 声音
原为拉丁文“听”的意思,电影的构成因素之一。电影的声音在体分为对白、音乐和音效三个部分。

AUTEUR THEORY 作者论
西文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导演如果说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题材和风格上的某种一贯的特征,就可算其为自己作品的作者。

ARC LAMP 弧光灯
一种强光灯,由于色温与日光的色温相当接近,常被用来当作室外彩色摄影的照明。

ARC SHOT 弧形运动镜头
摄影机以圆形或半圆形的运动所摄得的镜面。此类镜头可以为一个场面提供多变化的视觉层次。克劳德.李洛许在《男欢女爱》(1966)的结尾,便使用了此类镜头来捕捉重逢恋人的热烈拥抱。

AROMARAMA 香味电影
在电影放映时,为配合影片中的情节,可散发出香味的一种电影放映系统。最早的香味电影是《百老汇之歌》(1929)。

ART DIRECTION 美术设计
为影片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通过布景、道具、服装等的设计,来创造画面造型、地方色彩、时代精神、民族色彩及人物造型等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银幕形象,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组成部门,在电影的分工上由美术指导负责。

ART DIRECTOR 美术指导;
艺术指导原指负责影片中布景设计的人。近来常被称为“制作设计”(PRODUCTION DESIGNER),负责协调灯光、摄影、特效、服装、道具、剪接各组人员的工作设计整体的视觉风格。

ART HOUSE 艺术电影院
指放映不属于商业主流电影的电影院。艺术电影院放映的影片,重视电影本身的品质,较不注重商业吸引力,如当代重要导演的影片、独立制片影片、影史的经典作品,及发行有限的前卫及实验电影。亦称 ART THEATER。

ARTIFICIAL LIGHT 人工光
相对于自然光的灯光照明。

ASPECT RATIO 画面比例影像放映在银幕上的宽高比例。国际标准规格为1.33:1,遮幅宽银幕影片为1.85:1。

ASSEMBLE 顺片
剪接的第一道手续,剪接人员根据拍摄进度将每场景的待用镜头,依剧情顺序接成一条带子。接好的带子被称为粗剪拷贝,它可供精剪做基础。

ASSOCIATE PRODUCER 联合制片人;
策划,协助电影制片人制作影片的人。

ASTIGMATISM 像散性
摄影机镜头的一种缺陷,使入射光不能一致地集中焦点,导致影像变形。这种现象在画面的边缘特别明显。

ASYNCHRONISM 音画分立
指影片上的声音和影像不相符。主要是由于音画合成做得不精确而致,如演员的口形与所讲的话不相符(不对嘴)。但有时是为了特别的表现意图而刻意为之。

ASYNCHRONOUS SOUND 非同步声
与影像不同步的声音。非同步声可以在声音和影像之间创造反讽,可以对情况进行嘲讽,更可以把不同的时空用种种有表现力的手法联结起来,使观众情绪更加投入。

AUDIENCE RATIING 卖座率
一种判断影片受不受观众欢迎的标准。

AUDIENCE SHARE 收视率
在某一地区范围内,收看某一电视节目家庭所占的比率。
AUDIMETER 自动播音记录器
用于1250个家庭中,调查家庭收视习惯的一种装置。AUDITION 试镜
用拍摄一段影片的方式,来决定某人是否适合当演员,或某演员是否适合于演出一部影片中的某个角色。

AVANT-GARDE 前卫电影
指在形式与内容皆超脱既有形态,带有实验色彩的电影流派。抽象电影、绝对电影、纯粹电影、地下电影等等都属于前卫电影。

【B】BABY 宝贝
电影摄影机的昵称。

BABY DROP 小布景
一种小型的布景,通常置于一些布景的后面,例如在窗子外放一幅风景画或一张建筑物照片,而造成窗外别有天地的效果。

BABY SPOT 小型聚光灯
只有500-750瓦的聚光灯。

BACK LOT 露天片厂
片厂的露天区域,用来拍摄外景。

BACK PROJECTION 背面放映合成
以放映在银幕上的影像为背景,配合前景中的真人实物来摄制一个场面的方法之一,拍摄时,背景影像是从银幕后面放映出来的。

BACKGROUND MUSIC 背景音乐
电影声带上,伴随场景的音乐。可以是另外附加上去的配乐,也可以来自收音机等现场的音源,后者亦称“现场音乐”(SOURCE MUSIC)。 BACKGROUND NOISE 环境音
为增加场景的真实程度,在声带上添加的不清晰人声和其它声音,如:街道杂声、人群扰叫声和交通噪音等。

BACKSTAGE MUSICAL 后台歌舞片
指将情节摆在以舞台维生的人物身上的一种歌舞影片。如《四十二街》(1933)。

BAFFLE 1.隔音墙
录音间或摄影棚内使用的活动墙板,通常一面为吸音材料,另一面为隔音及反射材料。其作用是减少录音间内各音源之串音,或利用墙板两面不同的吸音特性,调整音源的音质。

2.羽形挡光板
装在灯具前的气窗式挡光板,用于在不改变色温的情况下调整光线的方向、控制光线的强度。

BARNEY 软式隔音罩
一种软性覆盖物,由数层绝缘材料制成,包在摄影机上,可降低录音时的噪音,并具有隔绝高温或低温的作用。

BASHER 手灯
一种小型多用途的摄影棚灯光,发光强度介于250到500瓦,可用为散光灯,也可用作聚光灯。

BELASCO TENDENCY 贝拉斯柯风格
历史上用来形容舞台艺术中外观拟真的术语,引申指电影、戏剧的场景外观设计十分逼真。

BENSHI 辩士
无声电影时期,在日本电影里当场为观众讲解剧情的人。早期台湾电影院亦有此职。

BERLIN FILM FSETIVAL 柏林电影节
成立于1951年,每年仲夏举行,所颁发的最佳影片奖项为金熊奖。是全球四大国际电影节之一。

BICYCLING 跑片
指在电影拷贝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使几家戏院能同时放映同一部影片,经电影制片商授权,各戏院将放映时间错开,由跑片员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来回运送单卷拷贝。如今也有人将备用拷贝称为跑片拷贝(BICYCLE PRINT)。

BIN 挂片桶
剪接室中的大开容器,用于剪接及看片时盛放未卷起的影片,通常由纤维材料制成,或在内层附上布袋,以减少影片磨损,上端悬有加钉子的木条或铁丝,在剪接时用来垂挂影片。

BIOGRAPHICAL FILM 传记影片
根据公众人物生平事迹而拍摄的影

BIRD’S EYE VIEW SHOT 鸟瞰镜头
从被摄物的正上方直接摄下的镜头。

BIT PART 小配角
电影中的小角色,通常只有几句台词,或在电影中具有某一片刻的戏剧意义。亦称“特约演员”。

BLACK COMEDY 黑色喜剧
从悲观、恐怖、失望和痛苦的世界观显现幽默趣味的电影类型。如《奇爱博士》(1963),《二十二支队》(1970),《小姐撞到鬼》(1981)

BLACK MARIA 黑囚车摄影棚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1893年爱迪生建于新泽西实验室附近。

BLAXPLOITATION FILM 黑人剥削电影
美国1970年代针对黑人观众品味所拍摄的商业影片。这类影片在设计上多以黑人演员和高度煸情的故事,以及耸动强烈的犯罪情节和超人式的主角为主,代表作《黑豹》(1971)。

BLEACHING 漂白
指彩色片在冲洗阶段,显影后,将彩色底片上的显影药膜转为卤化物的过程。

BLEEDING 渗色
指影片上影像之间反差过大的区域产生色粒子扩散的一种现象。

BLIMP 隔音罩
一种消音装置,摄影机置于其中,可防止其发出的机械噪音在录音时被麦克风录进去。

BLIND-BIDDING 盲目投标

指在看不到影片试映的情况下,为一部影片的放映权进行买卖交易的行为。亦称“买片花”(BLOCK-BOOKING)。

BLOCK BUSTER 超级强片
指一种大制作影片,这种影片的特色是:投资大,明星多,场面壮观,制作水准高。

BLOCK-BOOKING 买片花
指好莱坞制片公司在开始投资和发展自己院线时,所采用的一种影片发行和租映的方式,放映商要购买某家制片公司的影片,就必须连带买下这家公司该年计划完成的其它影片。

BLOCKING 布局
电影画面构图中,对环境的布置、人物地位的调度、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和景物的关系等的安排。

BLOOM 喷雾减光在镜头或任何玻璃表面喷上特殊的透明剂,以减少光线的反射。

BLOOP 消音片
位于声带接合处的小块不透明胶片,以消除声带经过声音磁头时所发出的卟噜声。

BLUE COATING 蓝衣镜头
一层位于镜头表面的薄膜,呈蓝色,用于改善镜头传送光线的能力,并防止不必要的偏光和散光。

BLUE SCREEN PROCESS 蓝幕遮片合成
在摄影时,前景动作作衬空白的蓝色布幕,布幕的颜色和亮度必须足以使它在彩色底片上所产生的颗粒密度大于前景部分。拍摄完后,利用滤色的技术在暗房做出两条遮片,然后再与分开拍摄的背景动作进行合成。是运用十分普遍的一种特技摄影方式。

BODY MAKE-UP ARTIST 身体化妆师
负责除头、颈、手等部位化妆的化妆师。

BOMB 票房惨败
指卖座极差的大制作电影。如《埃及艳后》(1962)、《天国之门》(1980)。

BOOKING 买片排挡
电影发行商与戏院之间为一部影片的放映事宜而达成的合约协议,约明影片放映地点、放映次数、租借费用或票房收入扣除多少百分比等等条件。

BOOM 摄影机托架
一种类似起重机的活动装置,可让摄影机移入或越过场景,由不同的高度或角度连续拍摄单一动作或整段影片,使画面显得流畅而富于变化。

BOOSTER 1.增压器
用来提高摄影灯光电压伏数的一种发电机。
2.增感剂
一种特别强性的显影剂。

BOX OFFICE 票房
一部电影放映期间累计之总收入,亦称“GROSS”。

B-PICTURE B级片
指美国1930到1950年代,两部同时上映的影片中较差的影片。现一般指低成本或低品质的影片。

BREAKDOWN 支配表 依场景和天次列出影片拍摄时所需事物的明细表。

BRIDGING SHOT 衔接镜头
用来掩饰时空跳跃或其它不连戏情形(与剧情不连续)的镜头。

BRIGHTON SCHOOL 布莱顿学派
成立于1900年英国的电影先驱团体,首创特技摄影和简单的蒙太奇,并实验各种彩色技术。

BRITISH FILM INSTITUTE 英国电影学院
1933年在英国政府和学院会员的赞助下成立,目前的经费由教育部列入预算。学院既是政府机构,也是私人会员的俱乐部。每年仿效奥斯卡颁发“英国电影金像奖”。

BRUTE 布鲁特灯
一种高强度的弧光灯,是摄影棚最常见的一种聚光灯。

B/W,BLACK-AND-WHITE FILM 黑白片
指在药膜上呈现不同层次的灰色影像的底片所制作的影片。黑白片为表现主义式的光影运用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心理意涵往往也可以透过灰色层次的巧妙变化来传达,场面的气氛也可以经由影调的处理来加以创造。

⑺ 英文翻译

Sergei at R26; M. Eisenstein (1898-1948) Film Theory and the rich literature is very difficult to find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or the most complete idea of his theory of self-cinema, and its richness and perfection of the other film directors difficult to challenge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we will refer to). However, in this system to extract the idea of a cross-cutting is not always so easy.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briefly address the "rational montage" (montage intellectuel) the concept, although the concept has worn-out cliches, it provides a comparison with the former two possibilities, because it provides the same question of another solution.

The first difference lies in the fact that Bresson and维尔托夫first consider the movies are filming process, and consider Eisenstein put focus on editing steps, that is, images of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The last century 20's, his montage theory of the basic shape, the period of the theoretical writings he rarely talked about filming movies. His thinking and we are talking about two different directors, put him in film shooting as the author (or artist) to maximize the master and the proction of images, rather than shooting the scene, the scene scheling (he does not believe that movies are being video down the drama), in accordance with his own argument, are the framework of the art of cinema that has created a meaningful picture. His theory applies to some of the clip bearing the subjective meaning of the screen, and on his descrip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clip view, Eisenstein's idea and we have previously introced the theory of several home movie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s, he consider movies to be revealed are not the true significance.

The author at Eisenstein's theoretical system to extract the idea of him in 1929 appeared in a series of articles in [1] the main article include: published in the "beyond the stars" (Au � dela 'des e'toiles) on the " Prospects "(Perspectives, translated into French)," Movie Guide "(Cahiers cine'ma) No. 215 on the" outside the framework of meaning "(Hors � cadre, translated into French)," Movie Manual, "section 273 and 274 on the "movie of the fourth dimension of space" (La Quatrie'me dimensionau cine'ma translated into French), published in Lausanne in 1989, "Eisenstein and Russian structures to send" (Eisenstein et le constructivisme russe, F. albay pull (F. Albe 'ra) a) to include the "movie theater forms of study" (Dramaturgie de la forme filmique, translated into French). [1], which runs through the article and he summed up the five-year movie creation and theory (shortly after he left Moscow for Paris and Hollywood, from where he brought back a new idea). Montage, as he will make the fourth dimension of space, namely the time activities. At this as the title of an article, a montage of Eisenstein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ology, based on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and different levels from simple to complex is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Metrical montage: pur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cise length of time editing the lens,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easy way to handle this is just a passing Eisenstein;

Rhythm of montage: the former is more advanced, it is not easy in the time interval as the standard, but consider the audience to experience the length of time, such as a close-up lens and a panoramic camera and so long gives the feeling on the length of time that is not the same as of; Eisenstein consider the rhythm of the clip should be the actual feeling of the people for the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rather than in accordance with a stopwatch to calculate the abstract;

Rhythmic montage: more complex,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tempo has increased (or replaced, this author did not explicitly) the nature of another kind, but also with music terminology analogy: continuous lens (Eisenstein called Movie the "fragment") at a clip after "emotional quality", these lenses have a unity, are presented in the same mood, with a "mood";

Tune montage: the same style are refined. Eisenstein continue to use music to describe, a very complex way of editing, need to consider the mobilization of all the emotional factors, even the most minimal visual details. This is like our music section of the feeling not only from its tempo and rhythm, there are hardly aware of but for the color contrast of the "overtone" and "chord."

Rational Montage: This is a way to harmonize the transfer from the emotional to the rational line, a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construction of the way, considering all levels of a number of conditions: the length of time, rhythm, emotional delivery, tone and color details, as long as it is a variety of subtle meaning.

⑻ 英文影评怎么写有人帮忙吗

在国外大学中,要想写好电影影评,首先要了解电影影评作业分裂有哪些,一般被分为下面四种:
电影报告(Screening Report)
为discussion或者exam而准备的一篇小essay,主要是在一般描述性的文章里集中分析与题目相关的几个论点。它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在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尽可能的客观和详尽一些。
电影评论(Movie Review)
movie review是我们大部分留学生都比较熟悉、常见于报刊杂志的一种电影分析论文作业形式。它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介绍或推荐大家要不要去看某部电影,在前面的文章我们也给大家具体分析过如何去写movie review。
理论文章(Theoretical Essay)
这类论文作业并不常见,如果你的老师足够奇葩的话可能你会遇到。它的写作目标受众常常是对具体的类型电影、电影历史和其他与电影有关的知识有足够了解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士,其写作目的是解释电影中更大和更复杂的结构,以及我们该怎么去理解它。看完是不是觉得有点难写?没事赶紧交给我们meeloun为您搞定吧!
评论文章(Critical Essay)
介于理论文章和影评之间,此类文章作者预设他的读者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部电影,但已经看过或者至少很熟悉将要讨论的电影。作者尽可能地揭示一些观众有可能在观看时忽略的细节或复杂点。
当你在评论电影时,你的个人意见和品位必定成为你的论述的一部分,评写电影的大部分文章都包含个人意见和评价。但是,没有一个读者会对一个以自己的个人意见来避免或者掩饰其批判立场的作者感到满意,作者必须找到个人经验和客观观察之间的平衡点。
想:理解观影经历
留学生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理解观影经历的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就是你应该选择什么角度来分析和评写,在开始一部影评之前,你要思考更多并尽可能多地为写做准备。
看:与电影的交谈
开始时,需要注意电影中的哪些元素使你产生了陌生或困惑的感觉,注意哪些元素一直在重复强调某一个观点。每部电影都有其重复的模式,这些重复与电影中某些激动人心的非凡时刻形成了强烈对比。找出这些模式并且解释它们是分析电影意义的第一步。
写:记笔记
如果你想要写出一篇让自己也让老师满意的影评,首先要做的看电影,可能看一遍是不行的,同时还要做好笔记。
电影与传统艺术联系
这里,我们讨论三个电影研究与其他文学及视觉艺术相关的术语:叙事、角色和视点。
叙事(Narrative):叙事电影可以被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故事(story)是所有呈现给我们的事件或我们可以推断出的事件。
情节(plot)是以某种形式或结构对一些列事件的安排或建构。
叙事(narration)是指根据某个特定情感的、身体的,或智力的观点来组织情节的视角。
角色(Character):角色集中了人物的行为和电影的主题。记住,在分析影片角色的时候,如果你混淆了真实人物、演员和角色三者之间的区别,或者你认为他们仅仅是真实人物的反映,那么这样的分析一定会非常枯燥而且浅薄。但是如果你一直关注角色类型和建构的不同,你将会看到不用电影间的角色功能及其意味等细微复杂之处。
视点(Point of View):广义地说,它指看的位置,及暗示视点决定你所见之事的方式。狭义地说,视点是有形的,更深入一层,视点可以是心理的和文化的。通常,电影使用客观的视点,它所呈现的事件并不局限于任何人的视角。视点是评写电影的一个核心词汇,基本上电影都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
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
分析一部影片时,了解你所要使用的分析方法将会帮助你察觉该方法的局限性、观众的需要和文章的意义。
1.历史方法
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使用此种方法组织和研究电影时,会依据它们在电影史中的地位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使用历史方法来阐释一部电影时,要避免事先假定在任何一部电影里,甚至是纪录片里,关于一个社会或某个历史时期的画面是未经媒介处理的。历史是一件精致的工具,使用的时候要多加鉴别。
2.民族电影
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来讨论电影。这种方法背后的假设是,电影文化通过相当数量的个体性来演化和获得理解。根据这种方法,电影中看待世界和描绘世界的方式依国家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3.类型
类型(Genre)源于法语词,是“种类”的意思,根据其形式和内容的模式对电影进行分类。如:西部片、歌舞片、公路电影、科幻电影等。
4.作者论
“作者批评”是接受程度最广而且最容易在无意间被运用的电影批评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将电影和导演或片中主人公联系起来,以此来定义和检视一部电影。
5.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电影批评中的一个词汇,主要是关于一部电影的风格和结构、或是如叙事或场面调度等技巧是如何在电影中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探讨形式主义的文章其焦点是关于模式或镜头和片段相互之间的关系。但目前已经很少有纯粹的形式主义讨论文章了。
6.意识形态
在一篇诉诸意识形态的评论文章中,任何文化产物或创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出:这是一个怎样世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
意识形态批评家认为,电影从来不是一些无意义的人间影像,而且,电影中那些看起来自然的社会和个人价值观都应当加以分析。
写作风格与结构
对电影的宏观构想和执行那个计划的细节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别。评写电影也是相似的,我们最后表达出来的观点或许已经改变初衷,或许最终表现平平。当作者遵循一定的规则或参考关键词汇来反思一部电影时,一篇文章的实际写作过程可能会变得相对容易。

使用具体的语言,因为文章是通过语言来重塑电影或者观感的,因此,用词的敏锐和准确极为重要。“具体化”是一些有些电影评论的核心,最主要是因为读者相当依赖于对某一场景或片段的具象化。同样,作者准确地描述他的观影得以证明一个观点,常常是最具说服力的一种方式。

使用有力的句子,追求两个主要的风格目标:简洁、有趣。删除那些言之无物或没有风格的词语及句子。

段落要有条理,段落最重要的是有突出的主题句,且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要有转承。要特别注重抓住读者兴趣的首段和画龙点睛的结尾段落。

阅读全文

与电影理论中作者论的英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什么泰国电影说降头的 浏览:474
食人鱼电影裸泳图片 浏览:53
起跑线电影悲伤音乐 浏览:993
电影闰年的背景音乐 浏览:224
第一部进口的美国电影 浏览:335
刘德华和周星驰电影赌侠 浏览:209
使徒行者粤语版电影去哪找 浏览:350
穆斯林阿拉伯电影大全 浏览:487
外国电影院排行榜 浏览:319
超自然电影大全中国 浏览:591
英文电影书 浏览:866
吴孟达电影片段周星驰 浏览:858
夕阳天使电影完整版国语高清 浏览:84
84年上映的法国二战电影 浏览:25
大黄色的大橘猫的电影 浏览:229
电影院爆米花卷 浏览:978
电影窗台完整剧情 浏览:560
男子星际旅行却误入太空坟墓是什么电影 浏览:416
周星驰和王祖贤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152
生命题材电影观后感小学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