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忠诚》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忠诚》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3 黑白片 135分钟
埃及莲花影业公司摄制
编导:伊兹丁·佐勒菲卡尔 摄影:艾哈迈德·赫鲁西德 主要演员:伊马德·哈姆迪(饰哈米德) 麦娣哈·耶斯丽(饰艾米娜)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40年代埃及的一个中等城市里。一位家境较富有的青年医生哈米德,在从外面出诊回来的路上,于风雨交加之中,遇到一位贫苦的年轻姑娘艾米娜。出于同情心,他将这位姑娘带回自己的诊所,精心医治她的病,并给她端饭送水,尽心地照料,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这样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哈米德向父母提出要娶艾米娜为妻,但是由于封建的门户之见,遭到严厉的父亲的拒绝。这一对情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一天晚上,哈米德和艾米娜商定,决定离家出走,私奔外乡,俩人来到另外一座小城镇。哈米德在这里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租下一套房子,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小家庭。不久,艾米娜为他生下一个女孩,成了哈米德的掌上明珠,一家三口,享受着天伦之乐。
后来,哈米德在出诊路上,不慎将大腿跌伤。他住院治疗,花了一大笔钱。出院后银谈,诊所停业,家庭生活日趋拮据。
妻子艾米娜为生活所迫,瞒着丈夫在外边给一个富有的青年瞎子当私人护理。出于正常的感激之心,这个瞎子双倍地给她开工钱,并送给她衣服等礼物。
惯于搬弄是非的女邻居,发现艾米娜同这个瞎子之间关系“不正常”,便向在家养伤的哈米德,对艾米锋郑碰娜说三道四,使他对妻子的忠贞产生了怀疑。不明真相的哈米德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将妻子赶出家门。
艾米娜在街头流浪,可怜万般。她露宿在一家商场门外,被老板发现。出于同情心,他将艾米娜接纳为商场售货员。后因其“不好的名声”传出,又被老板解雇,再次进入流浪者行列。最后被一位慈善的老奶奶收留。
后来,那瞎子治好了眼疾从国外回来,得知艾米娜的下落,便几经周折找到了她,对她所经受的苦难和处境深表同情,并要给她物质帮助,但艾米娜谢绝了。为了不再见到这个 “瞎子”,艾米娜忍痛离开了老奶奶,再一次流浪。
哈米德养好伤后,继续开诊所行医,同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想念妈妈,经常于梦里恸哭喊叫。诊所中一位年轻漂亮的护士乘虚而入,百般追求哈米德。两人相爱,并准备结婚。
“瞎子”闻讯赶到哈米德家,不顾哈米德对他的羞辱,当面向哈米德坦陈了他过去和艾米娜那段关系的真相,讲述了她的遭遇,并为她的清白和她对哈米德爱情的忠诚做了见证。
哈米德开始悔悟,女儿也急着要见妈妈,他便决定取消重新结婚的计划。并在 “瞎子” 的帮助下,四处打听、寻找艾米娜。
艾米娜多年失去丈夫和女儿,无家可归。她饱尝了人世间的艰辛,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一天夜里,她神经失常地在马路上游荡。突然,前面驰来一辆汽车,她发疯似的往前猛跑过去,企图撞死在汽车上。司机急煞住车,艾米娜被撞成轻伤,倒在马路上。正巧从车上下来的是哈米德和“瞎子”。艾米娜被救起,送回到她原来的家中。哈米德为艾米娜精心治疗和调养。已经成人的爱女,尽心伺候苦命的母亲。“瞎子”给艾米娜送来补品。他同哈米德成了好朋友。
艾米娜历尽苦难,苦尽甘来,终又同丈夫破镜重圆。
【鉴赏】
这是一部曲折感人的家庭 *** ,由导演本人编剧。故事通过一位医生和妻子的爱情波折,反映了埃及人对待爱情和家庭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
40年代的埃及城市社会,由于西方殖民主义文化的侵蚀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爱情和婚姻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异、再婚和同居现象司空见惯丛卜。但这种现象与埃及阿拉伯人的传统道德相悖,受到社会舆论的鄙视和正直人们的谴责,并对于受害者给予深切的同情。这就是《忠诚》一片的立意所在。
这部电影的戏剧结构虽然曲折复杂,但具有逻辑层次的连续性。它以女主人公艾米娜为主线,一步步,一层层描写她的境遇变化发展,讴歌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善良的心灵和坚忍正直的品格。
影片具有浓厚的情节剧色彩。导演用细腻深情的电影语言,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感情世界。艾米娜对丈夫和女儿的钟爱,对残疾人瞎子的同情和照顾,在流落街头中被老奶奶的收留,被丈夫误解而赶出家门后的痛苦,在无家可归时对生活的绝望等情节场面,被导演用深沉浓重的电影语言尽情地加以渲染,加上环境和音乐的烘托,催人泪下。
导演运用流畅的电影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并对人物进行一定深度的心理分析。如瞎子凭着艾米娜的声音和盲人的独特感受,而发出的心理自白;老奶奶看到艾米娜的可怜状而产生的神情变化等,歌颂了人心灵中的善和美,在观众心中引起了共鸣。
导演巧妙地借助灯光效果,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变化。寒冬深夜,艾米娜如叫花子一般,披着一件破棉衣,缩卧在街头屋檐下。灯光灰暗而阴冷,一只瘦弱的小花猫趴在垃圾堆边,“喵喵”直叫。冷风吹起落叶,在马路上刷刷作响。艾米娜望着小猫,发出悲楚的叹息。此情此景,令人心碎。
这部电影的节奏比较明快。如对哈米德在大街上寻找妻子和发生撞车抢救的场面,拍得比较紧凑,不拖泥带水。
另外,影片中对男女间 *** 场面的描写,不像过去的埃及情节片中那样富有 *** 性,处理得较为温柔和含蓄。
在埃及电影百花园中,情节片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节片在埃及电影中异军突起,大量涌现。埃及的情节片受法国、英国的情节片模式影响较大,大多以反映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伦理问题为题材,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充满着人道主义色彩和浓厚的人情味,经常催人泪下。
40年代,埃及情节片电影大师之一是本片的导演伊兹丁·佐勒菲卡尔。佐勒菲卡尔30年代末在法国学习电影,1947年拍出第一部情节片《黑暗的俘虏》。故事描写一位双目失明的大夫同他的女护士之间的爱情悲欢。在拍这部影片时,他发现了倩丽的话剧演员麦娣哈·耶斯丽的表演天才,让她在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在1950年~1951年中间,佐勒菲卡尔又拍出两部情节片《我是过来的人》和《让我的心得以安慰》。
到了50年代,埃及情节片的生产相对下降,但艺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其进步主要表现在佐勒菲卡尔等人的电影作品中。佐勒菲卡尔50年代的情节片创作,仍离不开爱情和 *** 这两个因素,即既具有感人的爱情主题,又有紧张的电影节奏。而与过去不同的是,他开始大胆运用象征隐喻手法来表现电影的立意。他的电影作品中,包含着对人道主义的追求,把观众带进一个充满诗意和象征的艺术世界。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忠诚》。
埃及话剧和电影明星伊马德·哈姆迪和麦娣哈·耶斯丽,在这部影片中分别扮演医生和她的妻子,以其真切、质朴的表演和丰富的感情变化,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不同个性和气质的一对年轻夫妇的银幕形象。
《忠诚》一片,曾于60年代初在我国投入商业放映。当时的那一代人都不会忘记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通过这部影片,领略了埃及和埃及电影的特色。
伊兹丁·佐勒菲卡尔在50年代阿拉伯世界民族解放和进步思想浪潮的推动下,在他的情节片电影创作中,注入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其代表作是于1957年拍成的以埃及七月革命为题材的《回来吧,我的心》。它通过参加七月革命的一位年轻军官同一位旧官僚家的小姐之间的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这场大革命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深刻影响。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进一步运用象征手法和诗意语汇,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在艺术上取得了新的成功。1958年,这部影片代表埃及参加了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另外,佐勒菲卡尔还先后在1959年和1960年拍出了两部情节片《废墟之间》和《爱河》。《废墟之间》以两代人的爱情悲欢为主线,刻画了集仁爱、母爱和情爱于一身的善良女性,讴歌了她为高洁的爱情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爱河》是导演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改编而拍成的具有埃及风格的情节片。在这两部影片中,佐勒菲卡尔用细腻动情的电影语言和诗意般的画面,精心刻画人物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
⑵ 她是一部没有人能观赏到的电影女主角,忠诚地守卫自己的秘密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素有美男之称,在他步入政坛初期,有人送他一个雅号:“英俊的费朗索瓦”,其含义有褒有贬。这个雅号给他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 /
那时的密特朗活跃、热情、充满朝气。他那双浓眉大眼威严而炯炯有神,在女性面前又不时地显露出温柔的目光,不知征服了多少崇拜他的女子。
虽然他终日忙碌,为自己的政治前途不停地奔波,但为了女人,他总有时间。他常对周围的人说,政治在他的生活中并不占第一位。
60年代初的某一天,著名实业家皮埃尔·潘若先生和密特朗打高尔夫球。当晚,密特朗应邀出席了潘若府上的招待会,认识了潘若先生的爱女安妮。
安娜小姐当时18岁,是巴黎罗浮艺术学校的高材生。她那迷雾般的轻盈体态,云彩般的面容,深深地把密特朗吸引住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安妮。
年轻的女学生为有这样英俊潇洒的男士注意她而感到得意,脸上洋溢起羞涩的微笑。在她身上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这同密特朗的文学素养很合拍。
安妮和密特朗的私情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年龄相差悬殊,密特朗又是有妇之夫。但不管家人如何反对,安娜在密特朗的身边感到无比安全和踏实。
密特朗也真心诚意地爱着她,每当离开家中那位倔强的夫人,躲到安妮的庇护所时,他就感到舒坦、轻松。
/2 /
1974年,玛丽扎娜·玛丽·潘若出生,密特朗秘密地组织起他的“第二家庭”。
他们的婚外恋对外是绝对保密的。对密特朗的家人,特别是夫人达尼埃尔更是讳莫如深。密特朗结识的朋友和他身边的亲信都知道内情,但谁也不提这件事。
密特朗的婚外恋情就这样维系下来。安娜在艺术学校毕业后,进入奥尔赛博物馆工作,研究19世纪的雕塑艺术。她聪慧、谨慎、朴实无华,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中午在职工食堂就餐。
她从不涉足社交活动,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献给了她最心爱的女儿。在馆内,她从不对她的同事们谈她的女儿。
长期以来,“英俊的弗朗索瓦”就在秘密状态下过着他的双重生活。
夫人达尼埃尔是思想深刻的左派,一位出色的女战士。情人安娜属于艺术界,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审美艺术家。
在整整30年期间,密特朗一直在这两个女人中间搞平衡。如果有一天他同达尼埃尔呆在一起,那是为了换取同安妮相聚。
/3 /
随着岁月的流逝,“第二家庭”的地位越来越呈上升趋势。
密特朗就任总统后不久,便把安妮母女俩接到了布朗利码头11号住宅楼,那里附属于爱丽舍宫。楼里装修了几套豪华住房,像总统府一样戒备森严。
在密特朗的整个总统任期内,他常借口有公务活动,躲到布朗利码头11号,同安娜共度良宵和周末。他们一起骑马、散步、打高尔夫球。
密特朗对女儿宠爱有加,他甚至一反常态,趴在地上让女儿在他背上骑马。安娜在一旁,喜滋滋地欣赏着父女相聚的热闹场面。
玛丽扎娜是密特朗最后的爱。他的两个儿子无法给予他的东西,他在女儿身上找到了。她长得酷似父亲,目光也是那样深邃而狡黠,连在光线下眯眼的神情也一样。
她美得纯真,气质高雅、端庄、沉稳,引人注目。她母亲培养了她对艺术的爱好,她父亲又让她分享了对文学的激情。
密特朗为他的女儿骄傲,她是密特朗的未来和希望,没有这个孩子在他眼中投下的光辉,世界可能只是一座坟墓。
尽管安娜和玛丽扎娜的存在在总统的私人圈子里和深宫内是公开的秘密,但他们宁可保持沉默,因为这毕竟属于私生活范围内的事。
作为总统,他既然过着双重生活,就想过的安稳,不出差错,更不能造成丑闻。因此,密特朗像保护“国家机密”那样,竭尽全力保护他的“私人秘密”,甚至不择手段。
/4 /
1981年,密特朗上台前后,国际恐怖活动猖獗,世界各国元首的安全都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局势,密特朗成立了反恐怖主义小组。
这支安全卫队本来是为对付最危险的恐怖分子而成立的,但其主要任务之一是保护一位小姑娘–密特朗的私生女玛丽扎娜。
从1981年起,虽然玛丽扎娜当时无正式身份,但她就这样享受到由几名宪兵组成的个人保护,其中一名宪兵在整整10年中从未离开过她。
记者阿耶曾经支持过密特朗,为他竞选总统效尽犬马之劳。但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因此一直怀恨在心。
他广泛搜集材料,涉及到密特朗的过去,只要有一点线索,便刨根问底。很快,他把这些分散的线索编成一本书。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正式宣布,书即将出版。阿耶立刻变成了头号公敌。阿耶先后联系了巴黎几家主要出版社,均被拒绝接受。
难平心头之气,他把打印稿寄给了总统夫人达尼埃尔,并在信中告诉她:“我把这本不能出版的书稿寄给您,希望您能了解发生的一切……”
总统夫人达尼埃尔是一位宽宏大量的女人,她一直采取高姿态。但与丈夫相反,她无懈可击,在法国民众的眼里,她是圣母。
因此,密特朗怕她发怒,始终不敢在她面前道出实情。其实,从玛丽扎娜出生的那一天起,她就知道这个女孩的存在。就是从密特朗有了女儿那天起,达尼埃尔就宽恕了丈夫。
/5 /
玛丽扎娜长期过着隐蔽的生活。她虽贵为总统的亲生女儿,却只能喝她母亲在那栋豪宅里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
1974年,她诞生,1994年,世界真正认识了她,她第二次诞生。
当年,《巴黎竞赛画报》周刊上,一副圣女般的面孔映入法国人的眼帘,法国人这才知道,她就是玛丽扎娜·潘若 – 密特朗的私生女。
很明显,密特朗决定在死神悄悄来临的时候,把他的事情安排妥当。在那期画报发行的头一天,达尼埃尔在医院里准备做心脏手术。
密特朗打电话给达尼埃尔德姐姐,急促地对她说:“你快去看看达尼埃尔,别让她为这事受刺激。我知道她清楚这事,但我不知道这事公开以后她会怎样。请你呆在她身边,我求您了。”
密特朗被廉耻困扰着,无力去对抗,但又怕伤害别人。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早已伤害了别人。
/6 /
1996年1月11日上午,法国巴黎圣母院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举行了下葬仪式。下葬前,法国人从电视屏幕里第一次看到密特朗的夫人、儿子、孙女与安娜·潘若女士和玛丽扎娜站在一起。
密特朗逝世前,遗嘱中表达了让玛丽扎娜和安娜与“第一家庭”一起出席他的葬礼的愿望。他的遗愿得以实现,“两个家庭”终于走在了一起,密特朗的夫人流着眼泪拥抱了玛丽扎娜。之后,她写了一本自传《我终于可以说出一切》。
2005年,玛丽扎娜也出版了一本书《守口如瓶》,书中写道:
“我的母亲因为爱情抛弃了一切,没有人能吸引她,也没有社交生活能使她感兴趣。我的母亲是一部没有人能观赏到的电影女主角,她忠诚地守卫自己的秘密。对她来说,否认自己的存在就是她的生活。”
崇拜一个人人都爱戴的人,是一种巨大的幸福。但是,与此相伴的是同样强烈的不幸,因为这段路走得太艰难。
⑶ 关于法国电影
这个杀手不太冷,暗流,你丫闭嘴,蝴蝶,香水,堕落花,第五元素,卢浮魅影,不可撤销,中国占领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