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英语铁路少年手抄报 初中英语手抄报
停课不停学初中英语手抄报展示--华龙学校初中英语组
初中英语手抄报相关方案5初中英语手抄报相关方案4初中英语手抄报相关
语文迷 手抄报 七年级优秀英语手抄报 七年级是初中的开始英语也是
初中生英语手抄报
初一英语笔记手抄报山前冲 初一英语手抄报
举办初中英语手抄报 初中英语手抄逗歼报
初中英语手抄报
关于初悔野中生英语的手抄报初中生英语手抄报
my school life英语手抄报初中英语手抄报巴士英语网
初中英语手抄报图片小学生英语手抄简单又漂亮一英文原版电影手抄报
初一八单元英语手抄报 初一英语手抄报
漂亮的英语第五单元手抄报的模板
四年级上册英语课文总结的手抄报 四年级上册手抄报
带有火车英语手抄报 英语英语手抄报-
英语手抄报英语单词
初中英语手抄报相关方案6初中英语手抄报相关方案5初中英语手抄报相关
初心璀璨 乐学施彩 八年级英语手抄报活动展示
中学生英语手抄报英语时间科目手抄报
初中英语手抄报图片初中英语手抄报图片的相关文章推荐 出国留学
初中英语手抄报版面设计英语手抄报手抄报之家
『贰』 铁路少年中文翻译具体
珍妮·艾加特的《铁路少年》情结
终于把这最老的一版(确切的说是目前能看到的)“The Railway Children”看完了,英国在那个年代的黑白电视剧跟现在真是大不一样。
Jenny Agutter在本剧扮演Waterbury家的大女儿Roberta (Bobbie),两年后她还在那部电影里扮演同样的角色。不过跟她后来在电影里面的形象相比,在本剧她的脸上还带着点稚气,在演技上显得不是太成熟,后面的电影版里面这个角色对她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而2000年的新版“The Railway Children”居然是找她来饰演母亲,除了那种有续集的,同一个演员在同一部原著改编的三个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里出现的情况真是少见。如今这三部作品都看下来,居然可以在每部作品里面都看到了一样的面孔,这种感觉真的是很奇妙。
Neil McDermott饰演这家的儿子Peter,Gillian Bailey饰演这家的小女儿Phyllis。他们在年龄上都是基本和所饰演的角色相符的,这点是后续的两个版本均未能做到的(1970版饰演小女儿的演员已经有20岁了,比Jenny Agutter还大;2000版的3个演员的年龄普遍明显偏大)。本剧最大的优点恐怕就是在演员方面选得很好了,当然他们演得也算好的,在很多情节上的感情流露比较到位,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在情节的安排上,这一版和后来推出的1970版和2000版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在一些剧情的编排上跟1970版相比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差别,在一些情节的安排和剧情流程的顺序上略有不同(2000版的剧情流程和1970版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一些细节上略有不同)。而且由于是电视剧,这一版在剧情的发展上就显得比较缓慢。本剧共分为7集,每集都是只讲了那么一两件事情。
应当说从可视性的角度上看,是首推1970版的。但在演员选择方面自然是没有哪个版本能和这个电视剧版相比,而且如果喜欢慢节奏或偏爱黑白电影的话,本剧是一定能满足要求的。
《铁路少年》的原著当前我还没有读过。不过观看了这几个版本的电影后,我感觉《铁路少年》和《小妇人第一部》是有那么一点的神似,但总体比较下这两本书还真是不一样。
1970年的《铁路少年》电影似乎也只是在英国比较有名,在其他国家知道的就比较少了(其余版本几乎没什么名气也不用提了)。记得在VCD时代这部电影是有一个中文配音版的,但如今这个配音版几乎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叁』 求推荐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语小说
牛津书虫系列。
“书虫”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奉献给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大精品。如今这只“书虫”漂洋过海,轻盈地落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掌中。“书虫”首先将给你自信,即使你目前只有几百的词汇量,也可以不太费劲地阅览世界名作了。书虫还会用它细细的鸣叫声不停地提醒你:要坚持不懈地读下去,要广泛而丰富地读下去。待到读完丛书系列中的最后一本,铅团你也许会突然发现:你已经如蛹画碟,振翅欲翔了! “书虫”系列丛弊码书主要用于英语阅读的启蒙和提高。 中英双语对照阅读,提高阅读量,扩增单词量。建议初学者能熟练的掌握3-5本,通读100本左右。对英语的提高很有好处。
入门到第二级略
第三级
第三级:1000生词量,适合初三、高一学生,分上、下两册,共19本 上册(共10本) 1、《弗兰肯斯坦》 2、《野性的呼唤》 3、《秘密花园》 4、《曾达的囚徒》 5、《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 6、《风语河岸柳》 7、《神秘幻想故事集》 8、《铁路少年》 9、《三个陌生人》 10、《伊桑·佛罗姆》 下册(共9本) 1、《圣诞欢歌》 2、《多里槐卜橘安·格雷的画像》 3、《勃朗特一家的故事》 4、《牙齿和爪子》 5、《星际动物园》 6、《诱拐》 7、《公正》 8、《化学秘密》 9、《劫机!》
第四级
第四级:1500生词量,适合高一、高二学生,分上、下两册,共17本 上册(共9本) 1、《巴斯克维尔猎犬》 2、《不平静的坟墓》 3、《三怪客泛舟记》 4、《三十九级台阶》 5、《小妇人》 6、《克兰福德》 7、《华盛顿广场》 8、《织工马南》 9、《化身博士》 下册(共8本) 1、《双城记》 2、《格列佛游记》 3、《金银岛》 4、《黑骏马》 5、《红字》 6、《极限之旅》 7、《吉姆老爷》 8、《洛娜·杜恩》
第五级
第五级:2000生词量,适合高二、高三学生,共6本。 1、《大卫·科波菲尔》 2、《远离尘嚣》 3、《远大前程》 4、《呼啸山庄》 5、《园会》 6、《理智与情感》
第六级
第六级:2300生词量,适合高三、大学低年级学生,共5本 1、《简·爱》 2、《雾都孤儿》 3、《傲慢与偏见》 4、《苔丝》 5、《白衣女人》
『肆』 谁有电影《铁路少年》或下载地址谢谢了!
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usrinput=铁路少年&dt=0&ps=320_240&rt=224kbs&plt=3146
迅雷的
『伍』 铁路少年初长成7——《加里森敢死队》带来的苦与乐
刚上初中,功课不多,学校对学习抓的也不紧,其实我那时也不爱学习,就喜欢在外面玩,平时放了学,胡乱应付完作业,就和小伙伴们各种瞎玩,穷乐呵。
那时刚兴起一项时髦活动,看电视。这项活动让人上瘾,一到晚上,就想看。由于我家没电视,跑到邻居家看。每天晚上胡乱吃几口饭,就着急忙慌提着小板凳去朱叔叔家,坐在他家的黑白电视机前,迫不及待等着看电视剧,去晚了没地方了,当时看过很多好片子,至今难忘。
有一部美国电视剧我印象特别深刻,名叫《加里森敢死队》,轰动一时,它深深影响了当时年轻人的行为方式,倍受男孩子们追捧,奉若神明。那几个性格各异、忠诚勇敢的敢死队员形象成了许多青少年心中的偶像。
这部美剧共二十六集,1981年10月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每周一集,每集一小时,周六晚20:00播出。但这部26集的美剧只播完第16集,就通知观众:本剧播放完毕。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多人纷纷给中央电视台写信询问,关注什么时候播放后十集。这次停播还成了CCTV历史上的大事件。
闲话少说,接着聊这个电视剧吧。
那时周六还是工作日,不管学校还是工厂,星期天才休息,因周六是周末,可以放心的看电视,也不怕睡的晚。
这部拍摄于美国六十年代末期的26集电视剧,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五位男主角,他们性格突出、有个性,魅力十足——“头儿”加里森做事果决、料事如神;“戏子”风流倜傥,招蜂引蝶;“黄毛”高尼夫小偷小摸、爱占小便宜;“酋长”飞刀在手、杀气腾腾;卡西诺满腹牢骚……该电视剧故事情节奇巧,紧张刺激,引人如胜,里面有各种冲突、各种任务、各种历险,各种本领,还描述了他们在战斗中不断加深的友情。
该剧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引进的美国连续剧,八十年代初,此片在中国首播就引起巨大的震撼,万人空巷,实不为过。
该剧风行一时,不仅因为拍的好,而且翻译制作也精良,尤其是中文配音特棒,那磁性生动的声音,不用看电视,光听声音都是种享受。八十年代上海译制片厂正值鼎盛时期,该剧配音动用了上译厂最强大的阵容,厂里几乎所有名家都参与了此片的配音工作(加里森由童自荣配音,“戏子”由乔榛配音,“酋长”由施融配音,“黄毛”高尼夫由尚华配音,卡西诺由杨成纯配音,全是大牌儿),他们的配音,台词幽默、语句不绝与耳,真是部经典之作!
而且电视剧翻译时,结合国情,把队员对加里森的称呼“yes sir”翻译成了“头儿”,这样的亲切称呼顿时风靡全国,经久不衰,成了对大小领导的统称。
其实《加里森敢死队》在美国也大受欢迎。该剧在1968年第2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活动中,获得最佳电视剧奖;饰演“酋长”的布兰登·波恩获得最佳男演员提名。牛吧!
它的剧情大概是:二战中后期,欧洲战场形势越来越危急,美国陆军情报部加里森中尉接手了一支由杀人犯、骗子、大盗和小偷组成的前所未有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敢死队(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加里森敢死队),深入敌后执行各种特殊任务。
这支敢死队的队员们各有所长且极具个性,他们抱着立功赎罪、重获自由的目的,在英勇善战的加里森中尉带领下纵横于欧洲战场,辗转在敌战区,一次次打入敌军内部,完成了一系列看上去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任务失败,他们就会被拉去枪毙,所以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为了保命必须胜利,故事就在矛盾冲突中展开……
他们营救被俘战友、绑架德军元帅、智取秘密情报、摧毁敌人计划、打击黑帮团伙……与敌人斗智斗勇,屡建奇功,在二战的功劳簿上涂抹了浓重的一笔!这些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囚犯们,在加里森中尉不顾生死、顽强奋战的军人作风感召下,在经历生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战场上逐渐转变了观念,对正义、人生、友情都重新有了认识;生活中他们诙谐幽默、说笑有趣,是几个生动可爱的男人,战场上他们团结一心、有情有义、彼此信任,紧密配合,最终成为真正的英雄。
该剧打破了我们以前看惯的戏剧人物脸谱化,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在正义感召下,监狱中的囚犯也能变成好人和英雄。这支由囚犯组成的敢死队,在打击德国法 西 师的一次次任务中却显现出了正义的魅力。
对待这些恶人队员时,记得加里森对他们有段对白:“你们给我听好了,别再打错了算盘。我决不会像这样,对待一个士兵。可你们不是兵。你们来是将功赎罪的。你们都是一帮强盗土匪贼。好啊,用你们的话来说吧,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要是哪个再捣蛋,不服从命令——”,说着,加里森把从奎勒手里夺来的“酋长”的飞刀一甩,正扎在“酋长”手边。这个镜头帅呆了。就这样,把这帮坏蛋收服了。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让坏蛋服你怕你,前提要有本事,自身要有正义感。用一句时髦话:打铁还须自身硬。
《加里森敢死队》为人们带来一场思想冲击、视觉盛宴、声音享受,给当时人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但随着《加里森敢死队》的热播,也带来了一些坏的影响。
也许是酋长的飞刀惹得祸。看完电视剧,大街小巷中出现很多年轻人模仿《加里森敢死队》练习飞刀。那时候我们学校里,很多男孩非常崇拜酋长,喜欢他的飞刀神技。那时候我们男孩子几乎每人手里都有飞刀,铁路孩子有办法:我们把大长铁钉放在铁轨上,火车过后就轧成小飞刀,只有再打磨锋利,就可以使用。我们在学校的门上、桌子上、椅子上、树上练习飞刀技术,结果到处都是刀疤,还发生很多次飞刀误伤人的事,学校还整治这事,没收了好多飞刀。
该剧对社会秩序也带来了影响,当年正处于社会调整时期,在家待业的青年很多,据说有200万?这些年轻人无技能、无文凭、无出路,思想苦闷,悲观失望,部分青年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存困难,又整天无所事事,在社会上游荡。《加里森敢死队》中队员吊儿郎当的样子,乐观风趣的言谈举止,自由野性的行为方式,都成了叛逆学习教程,这些苦闷的待业青年,似乎找到了救世之路。
据当时有媒体报道,很多青年模仿电视剧里练习飞刀,有模仿盗贼连环盗窃,有模仿吸烟,喝酒模豪气,都是受了这部电视剧的影响。这些无事可做的年轻人惹事生非,成立了自称敢死队的流氓组织,大街小巷忽然冒出很多玩弹簧刀的愣头青,街头暴力现象陡增,犯罪活动频繁,社会风气败坏,社会治安也变坏,与这部电视剧有一定的关系。
那两年街上敢死称勇的帮派队伍不少,比如唐山的菜刀队和湖南的斧头帮。这一切,直接导致了1983年‘’严打‘’运动的开始。
鉴于当时特殊情况,这部26集的美剧只播到第16集,就在片尾打出字幕:“本剧播放完毕。”
为了消除《加里森敢死队》的不良影响,央视1981年2月5日紧急开播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这部电视剧成为了当时的神剧,影响深远。那首主题歌:‘’啊战友,你乔装打扮深入敌后去战斗……‘’,那旋律、那歌词至今还记得。
无巧不成书,《加里森敢死队》在美国也遭遇了相似的命运,它只拍了一季就停止了。因为当时美国社会反战情绪高涨,《加里森敢死队》因表现战争而被某议员在国会上批评,不得不中止拍摄。
《加里森敢死队》剩下的10集,后来在各地的录像厅偷偷播放,直到1992年,才陆续在中国各地电视台播完。
停播的20多年后,2003年8月出版的《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一书,给出了当初终止播放的答案:“这部26集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
『陆』 新铁路少年的剧情是什么
跟随一群孩子,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疏散到约克郡的一个村庄,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士兵,和他们一样,他离家很远。
链接: https://pan..com/s/1Aim4EJjt7jQcK12BWBdVvg
《新铁路少年》,原名The Railway Children Return,是由摩根·马修斯执导,珍妮·艾加特、汤姆·康特奈主演的剧情电影,于2022年4月1日在英国上映。
『柒』 求铁路少年的英文读后感
范文:
Of the three children, Roberta was the oldest and mother's favorite. His brother's name is Peter. He wants to be an engineer. His youngest sister's name is Phyllis. My mother played with my children every day, helped them with their homework, and wrote stories for them.
这家的三个孩子:罗伯特绝州最大她是妈妈最爱的孩子;弟弟叫皮特并桐蔽,他想做一名工程师,最小的妹妹叫菲雷丝。妈妈天天和孩子们玩,帮他们做作业,为他们写故事。
father was a government senator, never angry, and a "perfect father" who spoke fair. The whole family lived happily. But one night, a terrible thing happened at home. father was taken away.
爸爸是个政府议员,从不发火,是个讲公道的“完美爸爸”。一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可有一天夜里,家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爸爸被人带走了。
After disappearing for a few days, their mother sold her house in London and moved to a place in the country called The Three Chimneys. In the country, my mother could only write novels in the attic.
他们的妈妈消失了几天后,把伦敦的房子卖掉了,搬到乡下一个叫“三只烟囱”的地方生活。在乡下,妈妈只能在阁楼上写小说。
Experienced many interesting and thrilling thing, on one occasion, they went up into the mountain to pick wild cherry, suddenly found the mountain landslides, blocked the railway, and the train is coming soon after the train stopped, frighten fainted.
他们经历了许多有趣而又惊险的事,有一次,他们上山去摘野樱桃,忽然发现了山体出现了塌方,堵住了铁路,而那列火车就快到来了在火车停下来之后,吓得晕倒了。
after a lot of things, they found the old gentleman is a high level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y asked the old gentleman to help them reinvestigate their father, and at last they got him out, and they lived happily and sweetly.
经过很多事情之后,他们发现老绅士是一个级别很高的政府官员,他们请老绅士帮助他们重新调查他们爸爸的事,终于把爸爸就出来了,一家人又过上了幸福而甜蜜的生活。
After reading this story, I learned the Pitt's bravery, bobby's wisdom, but I learn more when people have to each other, met with two strangers can also ask a good each other.
读完这篇轮备小说,我学到了皮特的勇敢,鲍比的智慧,但我学到更多的是那时人们彼此毫无戒备,两个陌生的人碰到一起还可以互相问个好
Is to let children take the train to father greetings, there is an old gentleman also wave to them, but now different, nearly all people's attitude is very cold, People are wary of each other, there is rarely a trust in the hearts of people.
孩子们坐火车给爸爸捎去问候,就有一个老绅士也给他们招手,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人们的态度几乎都很冷淡,人和人之间处处提防,很少有一个在人们心中信任的人。
In those days, even three little children asked a strange old gentleman for something, and the old gentleman gave them something.
在那个时代,就连三个小孩向一个陌生的老绅士要东西,老绅士给了他们东西。
Wasn't that a kind of trust? Are people happy or unhappy living in modern society? Anyone who reads my article will definitely choose the latter.
这不是一种信任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看了我这篇文章的人一定会选择后者。
『捌』 搜集几个外国名著书名(英文版).
《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Le Comte de Monte-Cristo》(基督山伯爵),《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鲁冰逊漂流记),《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
1、《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
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2、《Le Comte de Monte-Cristo》(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44—1846年。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邓蒂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
邓蒂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该小说以基督山扬善惩恶、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
全书出色地运用了“悬念”、“突发”、“发现”、“戏剧”等手法,在叙述上有较大的叙述密度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一切使这部小说充满了叙述的张力,洋溢着叙述本身所产生的美。
因此,《基督山伯爵》被公认为通俗小说的典范。这部小说出版后,很快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
3、《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鲁冰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宾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该小说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4、《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英语: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
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
在它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启发而写作出的各种剧本,还促进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产生,这些形象在当今都为人们所熟知。
譬如慈爱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最近几十年来,《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这些消极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反奴隶制工具”的历史作用。
5、《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