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大神们分享年2016上映的何塞·加西亚主演的法国电影《一路不顺风》免费的百度网盘链接
链接:
《一路不顺风》是尼可拉斯·本纳莫执导,何塞·加西亚、安德烈·杜索里埃等主演的喜剧、爱情类电影,该片法国和马其顿共和国合拍,于2016年12月21日在法国上映。
巴黎整形外科医师汤姆,每天忙于施展变美魔法,逐渐对生活失去热情。他提议带着即将临盆的精神科医师老婆与两个鬼灵精怪的孩子,去法国南部度假两星期。谁知出发当天,又哭又爱跟、换女伴像换衣服的风流阿公,也跳上车,加入这次家族旅行。旅行才刚开始,车上乘客就吵翻天,汤姆气定神闲的打开定速系统,正开始吹嘘这辆全新高科技的梅杜莎房车有多好多好,才发现定速系统无法解除,车子全力在高速公路上狂飙,停也停不下来……
②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电影里一直在公路上,男主是个建筑工头,开张宝马suv,他的情人要生了,于是他开车
◎译名洛克
◎片名Locke
◎年代2013
◎地区美国/英国
◎类别剧情/惊悚
◎语言英语
◎字幕中英双字幕
◎上映日期2013-09-02(威尼斯电影节)/2014-04-25(美国)
◎IMDB评分 7.4/10 from 10,198 users
◎文件大小1CD 0.85G
◎片长85 min
◎导演斯蒂文·奈特 Steven Knight
◎主演汤姆·哈迪 Tom Hardy ....Ivan Locke
露丝·威尔森 Ruth Wilson ....Katrina
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Donal
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Bethan
汤姆·赫兰德 Tom Holland ....Eddie
本·丹尼尔斯 Ben Daniels ....Gareth
比尔·米尔纳 Bill Milner ....Sean
爱丽丝·洛维 Alice Lowe ....Sister Margaret
李·罗斯 Lee Ross ....PC Davids
◎获奖记录
第16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2013)
最佳编剧 斯蒂文·奈特
最佳男主角(提名) 汤姆·哈迪
技术成就奖(提名)
③ 像《后会无期》之类的旅行电影还有哪些
像《后会无期》之类的旅行电影有很多,通常都算作公路片类型,列举一些有影响的电影如下:
中国电影:
《泰囧》、《心花路放》、《人在囧途》、《落叶归根》、《无人区》、《等风来》、《奇异旅程之真心爱生命》、《家有喜事2009》、《春光乍泄》、《飞越老人院》、《失孤》、《非诚勿扰》、《好雨时节》等
美国电影:
《预产期》、《休旅任务》、《寻爱之旅》、《末路狂花》、《阳光小美女》、《单亲度假村》、《荒野生存》、《致命窃贼》、《宿醉》1-3、《荒野大飚客》、《廊桥遗梦》、《完美世界》、《罗马假日》、《许愿池艳遇》、《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午夜巴黎》、《午夜巴塞罗那》、《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呆和阿瓜》1-2、《内布拉斯加》、《随波逐流》、《一夜风流》、《热情如火》、《海滩》
法国电影:
《 小小的白色谎言》、《虎口脱险》、《火山对对碰》、《私奔B计划》、《难兄难弟》、《西班牙公寓》、《俄罗斯玩偶》
德国电影:
《陆上行舟》
西班牙电影:
《西班牙情事》
印度电影:
《风筝》、《潇洒走一回》、《女王旅途》、《那些年我们疯狂的青春》、《甜点先生》
泰国电影:
《你好陌生人》
前苏联电影:
《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士兵之歌》
日本电影:
《菊次郎的夏天》、《伊豆的舞女》、《幸福的黄手帕》、《寅次郎的故事》
巴西电影:
《中央车站》、《 摩托日记》
④ 求一部在法国获奖的电影,大概讲的是:几个人在路上(或车上)发生的故事,是以法国为背景拍的。
在路上 On the Road(2012)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编剧:Jose Rivera/杰克·凯鲁亚克
主演:萨姆·赖利/加内特·赫德兰/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艾米·亚当斯/汤姆·斯图里奇/丹尼·摩根/艾莉丝·布拉加/伊丽莎白·莫斯/克斯汀·邓斯特/维果·莫腾森/史蒂夫·布西密/泰伦斯·霍华德
类型:剧情/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巴西
语言:英语 / 法语
上映日期:2012-05-23(法国)
片长:124分钟
又名:浪荡青春(港) / 浪荡世代(台)
⑤ 好看的公路电影有哪些
1.《末路狂花》虽说主角是两个女性,但是我看的还是很沉浸,尤其是最后的画面,无比震撼!
2《白日梦想家》这个我最喜欢的轻松题材的,看完放松一整天。
3《雨人》阿汤哥的亲情之旅,赌场的片段怎么看怎么上瘾
4《中央车站》治愈中的治愈,温柔善良无关长相
5《菊次郎的夏天》即使没看过电影,也应该听过久石让这首曲吧,看到最后吃知道菊次郎说的是北野武,开始重点一直放在小男孩身上。
6《阿呆与阿瓜》这个喜剧,里面各种片段笑的肚子疼,金凯瑞经典之作
国内的两部
7《无人区》这部黑暗题材的电影,片中无一人是好人,也许也是四年才上映的原因,能看到实属幸运
8《落叶归根》本山大叔主演的温情电影,看着心酸结局温暖
另外还有一些纪录片,《搭车去柏林》《漫漫长路》《侣行》等等,看过的有限,欢迎采纳
⑥ 公路题材电影
不是黑白的吧,是斯皮尔伯格初出茅庐的电影。
英文名: Duel
中文名: 决斗 | 飞车杀机 | 公路惊魂 | 飞轮喋血 | 追杀
导 演: (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
主 演: (丹尼斯·韦弗 Dennis Weaver) ( Eddie Firestone) ( Gene Dynarski) ( Tim Herbert) ( Charles Seel) ( Alexander Lockwood)
上 映: 1971年11月13日
该片的故事情节十分直接明了。只是讲述了一个普通的销售员戴维·曼,在一次公务旅程中他所驾驶的小轿车遭到了一辆不怀好意的大卡车的追杀,片中的卡车就象阴影和梦魇一样挥之不去,在每时每刻都追赶着他!!!
故事很有意思,一个大叔开着红色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遭遇一辆装载易燃物品的重型卡车。起先重型卡车似乎在和他玩游戏,时快时慢,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但是没过多久,产生了杀气,重型卡车几度试图撞击小轿车,甚至差一点把小车撞飞。主人公觉得很奇怪,他试图告诉路人或者报警,但是不是人们不信他,就是电话亭被大卡车摧毁,总之一直就没有人能帮到他。怪诞离奇的事情不断发生。大叔用尽一切办法,非但没能甩掉大车,反而令危险一次次袭向他。最后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大叔只得与这辆要置自己于死地的卡车展开决斗……
追击——对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表现形式,从初出茅庐的斯皮尔伯格在1971年仅用10天时间就导演完成的第一部电视电影《决斗》开始,追击的主题就升华为善与恶、好与坏之间相互关联的纽带。
这部成本仅为30来万美元的公路追击片将斯皮尔伯格在电视导演时代的锋芒尽展无遗,该片张力十足,扣人心弦,在欧洲上映时竟为环球公司赚来几百万美元,令圈内人士刮目相看。本片规模虽小却吸引力超长,通过描述两辆车之间的追击和逃命,最后直到悬崖边才获救的故事,展现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汽车追逐和人物心理战。一大一小的两辆汽车,就如同拳击赛场上的两个重量级别差异甚大的对手,他们的对决让观众心悬不安。
而在那个时候,年轻的斯皮尔伯格就知道如何使紧张刺激的剧情在一动一静间层次分明,内容在奇特之外还要别有内涵,直将气氛压逼至最后的大决斗高潮。该片被影评人士誉为历来最杰出的美国电视片之一
1969年,他为ABC拍摄了电影《决斗》,成本仅30万美元,斯皮尔伯格也只花了十天时间就完成了拍摄,在16天的时间里,赚得了500万美元的全球收入。并且被以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美国电视节目之一。《决斗》在欧洲播出之后,为环球公司赚得几百万,取得了评论和商业双方面的成功,斯皮尔伯格的名气开始确立。
⑦ 公路电影的经典电影
1、《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公路片中通常都有不止一个主角。导演们习惯于把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凑在一起,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制造出更多的戏剧效果。而这些在路上的人也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好莱坞公路电影类型化之后,路上最常见的就变成了那些沦落天涯的亡命者们。因为,通常只有亡命者会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逃亡本身就是他们唯一的使命,而逃亡的过程在好莱坞导演的手中也变得跌宕起伏。这样就使剧情本身有了足够的强度和张力,符合了公路片主流观众,也就是年轻人的需要。或许这就是好莱坞摄影棚制度的强大威力,电影创作者们为生计考虑不得不在自己的作品中安置许多的商业元素。这样也使得公路片具有了众多类型片的成份,动作片中的惊险刺激,文艺片当中的爱恨情仇,悬疑片当中的峰回路转,有关亡命徒的公路电影逐渐成为了此类影片的主流。也因此,我们在公路电影当中常常都能看到亡命天涯的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就是此类影片的典型
阿瑟·潘(Arthur Penn)导演的《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无疑是亡命者公路电影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Bonnie Parker 和 Clyde Barrow是一对雌雄大盗,在30年代横行德州,持枪抢劫银行,最后为警方击毙,是耸动一时的社会新闻。而阿瑟·潘在1967年所拍的这部电影,用的手法亦颇受争议。他们抢银行在电影中被正当化为向当时社会秩序挑战的行为。30年代美国全国笼罩在一片不景气的低潮下,失业率急剧攀升,银行关门,股市崩盘,许多人生计发生问题。当国家机器不能够保障个人生存时,社会大众开始对现有的秩序怀疑。Clyde在一间空屋前面看见一家人驻足观望,依依不舍,询问之下才知道这原是他们的房子,后来因为付不起贷款被银行没收了。激于义愤,Clyde对屋门前银行的封条开了一枪,而决定开始抢银行。影片的背景虽是30年代,但其中所表达对现存体制和国家机器不满的情绪,正好与60年代末美国社会反战反政府的气氛相吻合。
事实上两人并非一路上相依为命,而是有一群同伙跟着:Clyde的哥哥Buck和他的太太Blanche,以及一个会修车的小个子CW。故事的主线即是围绕在这一伙人之间的冲突上:Clyde与哥哥难兄难弟,感情甚笃,Bonnie和Blanche则势成水火。因此四人之间呈现微妙的关系:Clyde要维系和Buck之间“哥儿们”(buddy)的感情,另一方面又要时时安抚Bonnie。Bonnie则经常在追求自由理想和因为爱人所作的牺牲之间挣扎。最后这种紧张关系在Buck被击毙与Blanche被逮捕后结束。两人获得独处的机会,也达到了完满的性高潮。然而这还是暗示兄弟哥儿们的关系和男女之间的情爱往往是不相容的。这种主题,常常在以男性为观众对向的动作片中。
车子在全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男女主角相遇是因为Bonnie看到Clyde正要偷她妈妈的车,而两人的结局也是以在车中被乱枪打死而告终。他们每抢劫一次就换一次车,当然一辆比一辆更好更新。车子在本片中不仅是作案逃亡的工具,也正是对物质欲望的投射和通往自由的机器。
最后一幕是暴力美学的经典之作:一群鸽子飞上树梢,两人正欣赏一刹那的美感。告密者忽然钻到车底下。男女主角往树丛看一眼,心知大势已去。两人对望,男主角急速跑向车中,但此时乱枪已起。慢动作,两人被打成蜂窝。这里面有许多元素被往后的电影一再借用。大家必不陌生。
《邦妮和克莱德》虽以两人伏法结束,但这部电影非宣扬“恶有恶报”的陈腔滥调。相反的,它的影像语言的运用是希望我们同情认同死者的。事实上本片推出以后造成极大的争议。当初被Bonnie和Clyde所杀害的人其家人纷纷指责电影美化了凶手;而另一方面青少年却奉二人为偶像。饰演Bonnie的菲·唐纳薇(Faye Dunnaway)在片中的穿着甚至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款式。在那个以抗争、罢课、反战为风潮的年代,这部电影的确亦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2、《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 Cage)现在红极一时,恐怕很少有人记得他在1990年演过的那部《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吧?这部电影由大卫·林奇(David Lynch)导演,根据Barry Gifford的短篇小说改编。Gifford的原著只有五页,电影却洋洋洒洒地扩充到两小时。林奇的电影以悬疑和风格诡异著称。这部片在表现形式上诡异,本质上则不折不扣是个爱情童话。
Sailor和Lula是一对恋人,但是Lula的母亲极力反对二人交往,还派了一个混混去对付Sailor。Sailor一下子就把混混干掉,他也因而坐了两年牢。出狱后他携女友远走高飞,Lula的妈妈间接找上一群变态杀手去追回女儿并解决那小子。于是情节就在漫长的汽车旅程中诡异的经历,杀手的追杀,和由回忆中抖露出 Sailor的妈妈与人勾结害死丈夫的阴谋中展开。
如果说邦妮和克莱德的旅程向观众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与黑暗,进而正当化他们的行为的话,Lula和Sailor的旅程则几乎全都是反映其内在的经验。片名叫做《我心狂野》,本片着重的是一个狂乱的心灵如何因爱情的浸润而被“驯服”(结局Sailor对Lula唱的正是《Love me tender》)。火焰是本片最常出现的主题。除了代表Lula的父亲被火烧死的记忆片段以外,也暗喻狂暴难安的心灵。Lula许多段不愉快的回忆,如被父亲的朋友强暴、堕胎等,也是为了强调扰动难平的心理状态。即使连他们在一路上碰到的诡异事物——例如骑扫帚的巫婆,因车祸而死的男女孩,小镇上裸着上身跳舞的肥女人,和满嘴黑牙长相猥亵的家伙——都似乎像是存在他们的幻想和梦中。能抚平他们狂野的心的,是两人肉体的结合和由肉欲升华而成的爱情。就如大多数的爱情故事一样,两人最后以圆满结合结束。
八十年代通俗文化最重要的事件是MTV的兴起。MTV之异于以往之处,不在于它把影像和音乐连接起来 (在这之前歌舞片早已行之有年了),而是在于它用一连串断裂的、快速变化的影像来搭配音乐,而赋予音乐新的意义。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提出“作者已死”的观念,认为每个读者可由文本中读到不同的意义。我们在看MTV时,对影像的诠释依我们本身的生活经验、心理状态和欲望而有所不同,确实有一点后现代的味道。《我心狂野》虽然没有使用断裂和快速变化的影像,但它加入了许多诡异而与本身主题较不相干的影像元素,再加爵士乐、重金属摇滚和猫王的情歌穿插交织,不免让人觉得有MTV的味道。 3、在层出不穷的公路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比较共通的规律,那就是无论这些人的旅途是如何开始的,大多都是基于一种叛逆和自由上路的精神,都是对于自己所现存的世界不满而开始的一种叛离。《逍遥骑士》中的瓦特和比利反抗着,《邦妮和克莱德》中的主人公反抗着,特拉维斯也在《德克萨斯的巴黎》中反抗着。但是,这些反抗之外还有一种反抗,一种对整个父权社会的否定。最能够体现这种双重反抗的,就是主动向整个社会宣战的末路狂花们。
《末路狂花》又名《女人的公路》Thelma & Louise 雷德利·斯科特 1991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导演的《末路狂花》(Thelma&Louise)为公路电影开启了新的方向——成功地引介女性主义到这个一向为男性阳刚意识型态所主宰的文类。Thelma和Louise是一对闺中密友,Thelma是一个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妇,Louise则是个长相普通(甚至有些丑陋),有些男子气概的餐厅女侍,两人相偕开车出游。这原本应是一次简单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后却成为两个女人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奋斗。
在一间酒吧里一个男人与Thelma搭讪,原本只是单纯的应酬,但是那男人却进一步企图强暴她。情急之时Louise赶到开枪将男人打死。原本这是单纯的自卫杀人,但是现场没有其他证人,在恐惧证据不足会被判重罪下,两人展开逃亡的旅程。
在逃亡的过程中父权在社会对他们的压迫一一展现开来:Thelma的丈夫除了在电话中大声吼叫要她回来(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应付家事)以外,什么忙也帮不上。警察不断尾随追逐她们,进一步把她们逼上梁山而不考虑自卫杀人的可能性。唯一相信她们清白的检察官,却因为好几次阴错阳差而始终连络不上她们。连途中碰到和Thelma发生一夜风流的情人,到头来也不过是偷人钱的骗子坏蛋。换言之,她们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然而她们却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与男性社会对抗的女战士,要比当一个小女人要适合得多。她们抢劫,把性骚扰她们的司机的卡车打烂,并且抢夺警察配枪。这些举动也把她们逼向无路可走的地步。最后她们在新墨西哥州被警察重重包围之下,宁死不屈地开车冲入万丈峡谷之中。
《末路狂花》所描绘的旅途,无疑的是两个女人对抗整个父权社会的过程。沿途所发生的事物或遇到的人,对她们来说大多是危险的,充满敌意的。这程环境下只有自己的伙伴是能倚靠的对象。Thelma与Louise两人间的情感,是同志间相依为命的革命情感,但亦不能否认其中包含了同性恋的成分。这在以往的公路电影是看不到的。传统的公路电影,结伴而行的多半是一男一女的情侣,要不然就是气味相投的哥儿俩,因为只有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男人之间的友情被允许出现在这种阳刚味重的,以冒险为主题,以男性观众为主要对向的影片中。然而本片的出现,肯定了电影中“另类”旅行拍档的可能性。《末路狂花》之后,各种组合在公路电影中纷纷出现: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少数族裔、残障或智障。这些人的旅行经验提供了不同的世界观,也丰富了公路电影的多样性。 4、《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1994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摄于1994年的《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是这里提到的公路电影最晚近的一部。它放映后也造成极大的争议。与《邦妮和克莱德》不同的是,《天生杀人狂》并非改编自某一社会事件,却似乎“预演”了社会事件:该片放映之后有一个棉花工人在密西西比州被谋杀,凶手被逮捕后宣称自己的举动是受到该片的启发。
承袭了《生于7月4日》、《刺杀肯尼迪》的主题,斯通在《天生杀人狂》也以谴责美国主流社会的文化为主。这一次的对象是媒体。电影描写一对杀人不眨眼的雌雄大盗Mickey和Mallory的故事,两人绝非正义的化身,而是如片名所说的“Natural born killer”,所到之处腥风血雨,只留下一个活口宣扬他们的事迹。但是他们的事迹被新闻媒体渲染以后,竟成为全世界崇拜模仿的对象。
两人在一次枪战中被捕,分别被关入监狱。但是一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希望在“American maniacs”的节目中访问Mickey,于是说服典狱长让他在狱中访问。不料当访谈节目传到狱中时,其他囚犯群起暴动。Mickey趁机劫持记者一行,救出Mallory并闯出监狱。记者为了要抢新闻,也想到他们为了出风头不会杀他,于是和他们一起劫狱冲出重围。但最后仍免不了一死。两个杀人累累的黑天使从此逍遥法外,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斯通是玩媒体的高手,他用现有的各种媒体表现迥然不同的题材,因而达到颠覆观众对媒体成见观感的目的。他用一个电视情景喜剧的格式来描述男女主角两人的相会,罐头笑声内封装的却是粗鄙的对话的血腥的场面这些电视媒体不可能出现的成分。他用电视新闻报导的格式来叙述枪战、劫狱等场面,让人更加混淆真实与虚假的分界。再加上卡通影片的暴力打斗画面,文艺片罗曼蒂克的画面。各种断裂急促的镜头复杂地交错在一起,把我们平常熟悉的电视剧、电影、新闻、动画、电子游戏的强度乘上十倍加起来,让人有饱和得想吐的感觉。然而吊诡的是他对媒体的批判仍不免要借重媒体,而且他的弄真成假——揭露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夸张报导,而使之虚假化——反而最后弄假成真——观众将片中呈现出来的虚幻情景内外成自己的一部分,并将谋杀付诸实现。就这一点而言,斯通是要负道德责任的。
《天生杀人狂》中公路与旅程本身己完全沦至边缘次要的地位。中途碰到的人物,只是提供男女主角血祭的牺牲品,而旅行的主要目的,也只是让新闻媒体在后苦苦追赶,好产生更多报导而已。它的风格也正好反映了当前美国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虚拟真实”(virtual reality)当道的时代,真真假假的分界越来越混淆不清。同样的,激进与保守反动的区隔也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激进的作品其内容与形式很快地被资本主义体系所吸纳,再生产为可在市场销售的商品了。 5、《德州巴黎》Paris, Texas
其实,同样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邦妮和克莱德》拍摄时间早于《逍遥骑士》,也比后者拥有更多的商业元素,但它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部公路电影被人们记住的。本片的重点在于它对于暴力的刻画,直接而又无情,所以一开始它是作为一部犯罪题材或是黑帮题材的电影入主美国影院的。但就是这样一部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血腥的电影拯救了美国电影业,并且为后来类型化的公路电影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片中的很多元素都为之后的电影频繁借用,由此奠定了这部电影在同类题材的影片中的不朽地位。
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是所谓“德国新浪潮”运动中的精锐导演。虽然身为德国人,文德斯对公路电影和美国西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却特别着迷。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公路电影,而且甚至把自己的制片公司命名为“Road movie proction”,对公路电影的执著可见一般。
《德州巴黎》(Paris, Texas)是一部以发掘一个人过去为主题的公路电影。Travis在德州的沙漠里独自行走了好几年,当他回到文明的世界时起初他拒绝说话,即使最关心他的弟弟Walt一再追问,他也三缄其口,不肯透露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沉默着继续从德州到洛杉矶的旅程,车子驶过沙漠。突然 Travis讲了一句“巴黎,德州”,那是德州中部的一处荒芜之地,他父母第一次做爱的地方,也应该是他开始的地方。Travis说。
他们回到Walt家以后,Travis渐渐适应文明的生活,也渐渐学会和儿子Hunter相处。但是他始终不肯透露他和妻子Jane发生了什么事。
从Walt的妻子Ann的口中,Travis得知Jane的下落,于是带儿子开车前往德州,在一家银行门口等待妻子。Jane出现又走了,Travis跟踪她到一栋老旧的建筑前。他来到一个小房间,墙壁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对面,但是对面看不过来。他的妻子在这里从事色情行业。Travis将过去的事娓娓道来,终于让妻子认出是自己:Jane一心想要离开,他则因妒嫉把妻儿锁在车库。半夜醒来发现家里失火,赶忙去车库看,但他们已经走了。这时他心中一片空白,只是漫无目的地跑着,跑着,跑出文明的疆界。
Travis告诉妻子儿子旅馆的住址,让她们母子团聚,自己则悄悄地走了。
在这部片中,记忆在两次旅程中渐渐展开。L.A.是文明生活的象征,德州则是Travis的起点与终点。那里包含了他的过去,他在4年前跑到沙漠时遗留在那里了,所以当他回到文明生活后,还必须要再回去一次把它找回来。前面介绍的几部公路电影,沿途的景观多半只是陪衬剧情的背景。文德斯对公路的喜爱,使得《德州巴黎》花了很大一部分在描绘沿途的景观,原本他想要拍一部从阿拉斯加纵贯北美洲到德州的电影。不过他的编剧告诉他“你可以在德州发现美国全部”。而事后他同意这点。他在拍摄本片时也用相机捕捉了美国西部的风貌,而有摄影集问世。 6、《玻璃玫瑰》The Voyager
《玻璃玫瑰》(Voyager)是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 Schlondorff)1991年的作品。这部电影与其称为公路电影不如说是“旅行电影”(因为搭飞机和坐船亦占有很重的份量)。全片是由两个相关的片段组成。男主角 Walter Fabor搭乘的飞机中途失事,迫降在墨西哥的沙漠中。他闲来与一个德国商人攀谈,发现商人的同学正好是他在二次大战前的同窗好友。而好友的前妻亦正是Walter青梅竹马的女友。
Walter是一个水利工程师,做事一向理性。但是当他们获救以后,Walter却突然和商人一起去墨西哥丛林找他哥哥,而不顾在纽约堆积如山的工作。但当他们前往那好友的住处时,发现的却是一具悬吊在梁上的尸体。
葬礼之后Walter匆匆回到纽约。为了摆脱情妇的纠缠,他决定坐渡轮前往巴黎参加一个会议。在渡轮上他碰到一个年轻女孩Elizabeth,两人似乎是不同世界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不相配:Walter是纯粹的理性主义者,Elizabeth则酷爱存在主义哲学;Walter专长于科学技术,Elizabeth则钟情于艺术;Water己过中年,Elizabeth正当豆蔻年华。但两人却彼此互相吸引。
在巴黎两人再度巧遇,并相偕前往南欧旅游。途中并发生了超友谊关系。但在无意中Walter得知Elizabeth是年轻时女友Henna之女。惊诧之中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女孩是她女儿。在希腊Elizabeth不慎为毒蛇咬伤,危急之下送医急救,在医院Walter遇到多年不见的Henna,也得知Elizabeth就是他的亲生女儿。第二天 Elizabeth就死了。
本片看似普通的爱情文艺片,不过前后两段迥然相异的旅行经验,却足以丰富其本身的意义。男主角身为一个理性主义者,对任何事都抱持科学的态度冷然对待,连飞机失事也无动于衷。然而理性并不能解释他为什么要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墨西哥丛林找寻多年未连络的朋友,不能解释他为什么会和自己的女儿坠入爱河,更不能解释花样年华的少女为什么会猝然而死。他在旅程中的经历,除了跟他过去的回忆牢牢纠结在一起以外,也凸显出人生的偶发性和荒谬性。
⑧ 朱丽叶·比诺什主演《天堂高速公路》,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要讲述的是一名普通司机为了把自己的兄弟救出监狱而去做违法的事情:走私物品,然而在随着相关部门的调查以及大力追捕中,她的善良之心被唤醒,令他最惊讶的是自己将要走私运输的东西竟然会是一个小的女孩儿。电影的结果究竟如何是充满着疑问的,这部剧的剧情也是非常的曲折。相信大家对这部电影也是非常的期待的。
她不断的挑战自我,尝试各种风格的角色,不断的充实着自己的演艺的道路也不断充实着自己的人生。相信息在演完各种风格的角色之后,她对自己的演技也能够得到更高的提高。那么在这部惊悚片当中,她究竟能够将主角饰演的如何呢?不少网友对此是感到非常期待的,毕竟她能够给观众带来非常多的惊喜。
⑨ 公路电影代表作品有哪些
《完美的世界》,《天堂旅行》,《朝圣之路》,《后会无期》,《天生杀人狂》,《有梦就去闯》,《风的旅程》等等。
《天堂旅行》是由Quality Films公司于2007年4月30日发行的一部爱情电影。由西蒙·布兰德执导,豪尔赫·拉莫斯、胡安·曼努埃尔编剧,安杰丽卡·布兰登、劳尔·卡斯蒂罗、爱德玛·科里主演。
该片讲述了一对哥伦比亚夫妇为圆“美国梦”,从哥伦比亚西北部城市麦德林非法移民到美国纽约,在途中及纽约历经各种艰险和困苦的故事。
《朝圣之路》是柯琳娜·塞罗 Coline Serreau导演的一部喜剧片,由让-皮埃尔·达鲁山,玛丽·布奈尔等主演。讲述了母亲死后,两兄弟和妹妹为继承母亲的遗产,必须步行朝圣到西班牙的圣城圣地亚哥——德康波斯特拉在。但他们彼此相互厌恶,一点也不喜欢走这漫漫长路,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故事。
《后会无期》是一部由韩寒担任编剧及导演,由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陈乔恩联合主演的喜剧爱情冒险公路电影,讲述了几个在东极岛长大的年轻人决定重新选择自己的前路,在他们横跨大陆的自驾旅途上的传奇经历与际遇让他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归宿的故事。
影片于2014年07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⑩ 有哪些好的公路电影推荐
《无人区》
《无人区》是一部公路冒险片,有很多汽车品牌都找过来希望植入,但在听说汽车将在电影里被撞、被砸后,都要求修改,不过均被宁浩拒绝,最后宁浩自己设计了一个千里马的车标装在广州本田雅阁CM5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