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印象派电影代表影片

法国印象派电影代表影片

发布时间:2023-05-13 04:36:50

❶ 印象派电影名词解释

印象派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

印象派实验电影:

印象派电影是20年代在法国形成的一次艺术电影运动,虽然只是一次法国内部小范围的运动,但是其艺术风格、表现技法对于世界电影都有重要影响。

印象派电影将艺术看成是个人视野的表现形式,他们认为艺术并非创造真实,而是引发情感,观众通过影片创造的瞬间的感觉或者印象能够直接产生情感反应。这种美学思想来源于印象派绘画,强调动态的、即时的影像表达,专注于影像和时信脊虚间的抽象形式,将影像和人的主观情绪的表达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

不同于传统的叙事电影,印象派电影主张远离戏剧与文学,避免戏剧化冲突和舞台化的表演方式,更加偏爱于自然本真的表演滑燃,很多影片中都展现了内敛含蓄的表演风格、美好的野信自然风光和真实质朴的乡村场景。

❷ 法国女子下车进入城堡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法国女子下车进入城堡的电影叫《鬼入侵》。
这是一部恐怖片主角是个女的,他们小时候是可以说是生死之交,其中一个是已经死了的人。影片背景主要是一个古老的城堡,开头是几个盗墓贼闯进了古堡的地下室,地下室里全是这个古堡主人的棺材(包括其中之一的女主角),后来盗墓贼搬木桶什么的,里面是什么化学成分还是什么的,泄露了,后来这个女的就复活了,活了之后没有人味,只有很少记忆,不吸人血就难受。她好朋友知道后就来这个城堡照顾她,对没有意识的她不离不弃,甚至找活人来让她吸血。
法国电影发展历程:大战结束以后_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_国外市场的丧失_加上百代采取全面清理的政策_关闭了他经营的制片_发行机构_卖掉了掌握法国主要影院网的百代交易公司和万塞纳胶片厂_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_影片产量大幅度下降_影片输出几乎等于零_为了重振法国电影_德吕克_L.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_并以他为中心创立了一个包括杜拉克_G._莱皮埃_M._爱浦斯坦_J._冈斯_A.等人的电影流派──印象派。
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_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_著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_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_诗意的画面_强烈的表现力_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_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
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年)_《太阳的死亡》(1921年)_《微笑的布迭夫人》(1923年)_莱皮埃的《海上的人》(1920年)_《无情的女人》(1924年)_《金钱》(1929年)_爱浦斯坦的《巴斯德传》(1922年)_《忠实的心》(1924年)_《美丽的尼维尔纳斯河》(1924年)_冈斯的《车轮》(1923年)_《拿破仑》(1927年)。印象派电影由于追求造型美_寻求新奇的视觉形像和新颖的拍摄角度_发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会_脱离现实。
1924年德吕克故世后印象派便告衰落。印象派虽然只昙花一现_但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却有所贡献_其中有德吕克在《狂热》(1921年)中的深焦距镜头_冈斯在《车轮》中的加速蒙太奇_在《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_莱皮埃在《黄金国》中从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种景像等。

❸ 作品《日出印象》,《草垛》等是法国什么主义代表作品

《宴配日出印渗祥此象》(Impression,
soleil
levant),《草垛》(Les
Meules)等都是莫奈的作品,属于印象派的代表作品。
印象派(Impressionisme)的名称也正是取自《日出印象》的丛迅“印象”(Impression),而其作者莫奈(克洛德·莫奈
Claude
Monet)是印象画派的创始人。

❹ 10部艺术家电影,让你快速了解西方美术史

看电影,轻松了解西方美术史的同时,还能通过美轮美奂的艺术家传记电影养养眼,提升个人审美。

一起边看边学吧。

01.《雷诺阿》

推荐指数:四颗星

故事发生在1915年的法国,著名的印象派艺术家雷诺阿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晚年,妻子的去世,身体上的病痛,加上儿子让雷诺瓦在战争中身负重伤,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年迈的雷诺阿日渐消沉,一蹶不振。就在此时,一位名为安蝶尔的模特出现在了雷诺瓦的生命之中,年轻貌美的安蝶尔让年迈的雷诺阿重新焕发活力。然而这一切随着雷诺阿的儿子回家而改变,小雷诺阿与父亲一样对安蝶尔一见钟情,小雷诺阿炙热而强烈的感情令父亲再度坠入了痛苦和焦灼之中,雷诺阿将这份痛苦转化成为了创作的动力,一幅幅美轮美奂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从他颤抖的手下诞生了。

电影故事情节并无新奇,近乎平铺直述,但是令人称奇叫绝的是电影画面以失焦来模仿印象派的朦胧感,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养眼的油画。

02.《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推荐指数:五颗星

风车之国荷兰,有史上三大伟大的肖像画家,他们分别是伦勃朗,梵高和维米尔。相比于伦勃朗和梵高享誉全球的声名,维米尔并没有过多的艺术八卦供世人叨叨。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改编于英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虚构了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传世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背景历史,讲述了一段17世纪的感人爱情故事。整部电影犹如一幅油画般的荷兰风情画,每一个画面都可以定格,气氛让人窒息。浓墨重彩的画面下映衬着细腻内敛的情感故事,让人沉醉让人心碎。动人非凡的画面,欲言又止的暧昧情愫。

身份卑微的少女在爱情里面也是弱势,任由画家左右。画家那附庸风雅的妻子始终是他的艺术,他的体面。而其他不过是缪斯,是猎艳。

03.《眩:北斋之女(2017)》

推荐指数:五颗星

葛饰北斋,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梵高,德加等印象派画家都是他的粉丝,他还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日本人。而他的女儿葛饰应为也是一位伟大的浮世绘画家,她跟名字一样,性格中有一股男儿气概,像极了波伏娃,或者伍尔夫,但又带着一点江户子的玩世不恭。也许是父亲是天择之人,所以葛饰应为无论在艺术上有多精进勤奋,都是父亲旁边微不足道的衬托。电影《眩:北斋之女》的焦点对准葛饰北斋的女儿葛饰应为,描写了一个父亲盛名之下,不但不迷失,反而努力寻找自己方向,却在爱情上又爱而不得,一个立体生动的葛饰应为。

04.《莫娣 Maudie(2016)》

推荐指数:四颗星

当提起民间艺术家,很多人都会想起76岁才开始学习画画,最终名扬全球的摩西奶奶。而电影《莫娣》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描述在加拿大美丽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一位患有关节炎的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身形佝偻,相貌不扬,被亲人嫌弃的她,对艺术和幸福的追求,贩卖作品为生的励志生活。生活不顺?命运不公平? 莫娣从来不抱怨,她只会笑着,拿起画笔,美化它,贫穷的生活也可以过成一朵花。

05.《我与塞尚》

推荐指数:五颗星

著名作家左拉和现代艺术之父塞尚都是法国文艺界中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更令人瞩目的是天才之间的友谊。一起长大的两人,从小穿梭在法国的田园山头,穷小子左拉期望在文学圈崭露头角,桀骜不驯的富家子弟塞尚心无旁骛的热爱着绘画艺术,一个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更为深厚,一个沉醉在自己的浪漫艺术中,不同信念和追求的两人注定会心生间隙,不会长远。本片便是围绕着天才之间著名的决裂而展开,曾经知音相惜的天才二人,会迎来握手言和吗?

06.《弗里达 Frida (2002)》

推荐指数:四颗星

弗里达,墨西哥国宝艺术家,她的绘画才华曾经令毕加索都自叹不如。《寻梦环游记》里面那个骷髅女画家就正是弗里达。本部电影就是描写弗里达传奇的一生。车祸,用绘画对抗身体上的疼痛和残疾。疼痛却让她画出惊人的天才画作。相比她的艺术天分,她的情感史也一样绚烂传奇。面对生命中的变故,从不言败,一生经历了35次手术,3次流产,最终无法生育,却活成人生赢家的故事。相信每一个逆境中的人都能从她的故事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07.《透纳先生》

推荐指数:五颗星

透纳,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英国历史上最著名,技艺最精湛的艺术家之一,擅长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通过他的一己之力,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本部电影再现了他视绘画为生命,热情创作的艺术人生,一生佳作累累,即使临死前都挣扎着爬起床临摹一具女尸。晚年的他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用食材、口水等不可思议的颜料作画,为画痴狂,令人动容。

08.《夜巡 Nightwatching (2007)》

推荐指数:五颗星

伦勃朗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这部影片讲述了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浪漫情事和职业生涯,并着重讲述了他的代表作《夜巡》的创作过程。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他拥有接踵而至的订单,美满甜蜜的爱情。直到1642年他的妻子为他生下小儿子不久去世,生活开始大转折。随之而来的是因为为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画家创作的集体肖像《夜巡》又被顾主告上法庭,使伦勃朗蒙受了事业上最重大的一次挫折。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他开始陷于债务之中。人世沧桑、人情冷暖……

09.《梵高:画语人生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 (2010)》

推荐指数:四颗星

文森特·威廉·梵高,这位用明亮鲜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画家,生前却寂寂无名,郁郁不得志。在麦田里扣动扳机,让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7岁那年。梵高的人生故事已多次被搬上电影银幕。但卷福出演这位天赋异禀且癫狂的印象派大师,还是让观众多了份期待,值得一说的是,剧中的旁白皆来自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及亲人的信件,更有助于我们透过梵高绚烂的画作,了解他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10.卡拉瓦乔 Caravaggio (1986)

推荐指数:️️️️️️️️️️️五颗星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画家,巴洛克画派。影片是对性、犯罪行为和艺术的一种深思,导演成功地将影象和绘画这两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现出来,丰富地描绘出意大利传奇画家的一生。 导演贾曼也是一名画家,出于对卡拉瓦乔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崇敬之心拍摄此片。拍摄手法和风格别出心裁,是一部优秀而生动的传记体影片。本片获得198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在票房上也有不俗表现。

伟大的艺术家犹如璀璨繁星,照亮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他们不仅用作品,更是用他们传奇的艺术人生影响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❺ 法国印象派电影的介绍

法国印象派电影即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这类电影主要有作品有阿贝尔·冈斯的《车轮》(1922),莱皮埃的《黄金国》(1922),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德吕克的《狂热》(1921)和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1923)等。

❻ 简述法国电影发展史 大概简述一下就行了

先驱者

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十部主题简单的一分钟影片(《婴儿喝汤》(Baby eating his soup)、《大墙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个观众,后来每天有2500个。

用让-吕克·戈达尔的话说,如果卢米埃尔兄弟是最后的印象派,那么乔治·梅里爱就是新艺术的第一个诗人。在他的摄影棚(他内心是个赌徒),他再造了新闻事件,拍摄了一些魔术电影如《月球旅行记》(A Trip to the Moon)。公众很喜欢它。同一的公众随之追捧路易·弗亚德的神秘电影系列《芳托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国先锋电影

第一次

世界大战末期,法国出现了印象派电影,像马赛尔·莱皮埃等电影导演偏爱简单的有大量感觉和跳跃性的虚构叙事组成的故事,这在当时很常见。
1924年,一种象征性的先锋电影加入了印象派电影。这次先锋电影由“达达运动”的雕塑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和曼·雷组成,他们放弃了叙事来创造正式的视觉诗歌,如费尔南德·莱热的《机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尔和他的《一条安达鲁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银幕不仅能够被看见,而且也能够被听到。在法国,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带来了诗歌现实主义,后者导演了《亚特兰大号驳船》(L’Atalante),这是他的代表作和这次运动最华美的表现。让·维果去世之后,朱利恩·杜维威尔和马塞勒·卡内使诗歌现实主义电影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最终,让·雷诺阿的电影随着1939年的《游戏规则》(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兴盛起来。

这部“幻想剧”表现了处于二战边缘的法国社会的问题。它拍摄于1939年7月,引来嘘声一片。几周之后,二战就爆发了……

占领期的法国电影

最有天赋的电影导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华的导演的出现,如罗贝尔·布莱松、马赛勒·卡内,后者拍摄了占领期的第一部伟大电影《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难融入超自然力的电影,来避免处理一些时代话题。但是有一个例外:亨利·乔治·克鲁佐导演的《乌鸦》(Le corbeau)。

战后的转变

二战后,法国电影并没有恢复往昔的光辉。然而,有四位电影导演仍是出类拔萃的:让·雷诺阿、马克斯·欧弗斯、罗贝尔·布莱松和雅克·塔蒂。

拒绝传统电影的布莱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总是使用非专业演员。他逐渐把音乐从他的电影中过滤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当作插科打诨的灵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个被荒诞统治的诗意世界上进化着。

1956年,《上帝创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开来。这种对淫邪的颂扬宣告了未来新浪潮的大胆。

新浪潮

多亏了轻便的新摄像机和易感光胶片,新浪潮的电影导演们离开摄影棚到外面去拍摄。带领一个最小的剧组,他们拍摄得很快,预算很低。他们选择每一项大胆的技术,拒绝按场面调度的经典规则去拍摄,完全自由地表现当代话题,贴近他们所关注的东西。

在法国,克劳德·夏布洛尔是第一个拍摄新浪潮长片的电影导演,这部影片即是摄于1958年的《漂亮的塞尔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赞誉来临了,特吕弗在嘎纳国际电影节上由于其第一部长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导演奖,它讲述了一个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让-吕克·戈达尔拍摄了这次运动的主导影片《筋疲力尽》(A bout de souffle),是一个罗曼蒂克和铤而走险的青年的谢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吕弗编剧。

新近

接下来的数十年,既有新浪潮传统又有新的电影导演的出现,比如七十年代的贝特朗·塔维尼埃,、亚伦·科诺、 克劳德·米勒、莫里斯·皮亚拉。

七十年代对于新的电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义,包括伊莎贝尔·阿佳妮和热拉尔·德帕迪约。伊莎贝尔·阿佳妮不经常出现在银幕上,但是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玛尔戈王后》(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热拉尔·德帕迪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种类型,从《跳华尔兹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飞,到根据法国作家左拉的小说《萌芽》(Germinal)和巴尔扎克的小说《夏蓓尔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编的历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关注美丽图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时代:《歌剧红伶》(Diva)中的阁楼变得像尚贾克贝内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儿的嘴巴一样著名。年轻一代的偶像是吕克·贝松,他的《碧海蓝天》(The Big Blue)达到了另类电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员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埃在影片《时空急转弯》(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国电影提供了一块独一无二的作者调色板:阿兰·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内、让-保罗·拉珀诺(《屋顶上的骑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丽叶·比诺什主演)、贝特朗·塔维尼埃和克劳德·勒鲁什(《爱的勇气》(Le courage d’aimer)),同时不要忘了新一代电影导演,他们的代表如:阿诺·德斯普里钦、劳伦斯·弗瑞拉·巴博萨、马里恩·弗诺克斯、托涅·马歇尔、帕斯卡尔·费兰和马修·卡索维茨……

❼ 印象学派电影特点

1。印象主义电影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2。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现实主义存在

二十年代的法国,先锋派的电影导演正统治着整个法国的银幕世界。从1917——1928年的十年中,在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出现了众多的电影流派,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电影文化现象,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美学运动。而这场电影的先锋运动是从印象主义电影美学的探索为开始的。这一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印象主义画论主张作品的诗意来源于生活的原态。在这样的美学观念下,印象主义大师坚持以客观存在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为艺术本体的对象,可以说,印象主义画派成为了20世纪最客观的画派。正是基于此点,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提出了所谓的“上镜头性”。这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的美学观念运用于电影艺术的宣言。印象主义的电影大师们在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现实中,运用摄影机,这种新兴的艺术抒写体,探索一种偶然呈现的现象——瞬间现象的构成方式,试图捕捉到弥散于空气、阳光,流动的河流以及日常生活场景中正发生瞬间变化的事物的形貌特征。这是一种以客观性为基础的创作方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能够创造梦境/赋于现实以诗意的创作手段,因此,所有的客观性正是印象主义主观性之所在。印象主义电影工作者所追求的是作为创作者主体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追求瞬间印象或是对客观事物的首要记忆。正是在这种突出个体感悟的情况下,原有的电影全程式的抒写方式被打破了,艺术家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则成为电影创作的核心。印象主义电影学派诞生的法国正是电影的发源地。当卢米埃尔将火车进站的全程记录下来的时候,人们仅仅惊叹他的技术奇观,至多将电影视为“科学的珍品”,而没有注意到影像当中光与影的结合所孕育的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可能性。当印象主义电影大师完成了卢米埃尔电影的延伸之后,我们看到了印象主义在现实中的美学观念。正如路易.德吕克所讲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拍电影,电影也应尽可能地拍生活”。毫无疑问,德吕克强调了电影与生活之间的亲缘性,而这种亲缘性的提出有一部分是指向十年代曾盛极一时的欧洲“艺术电影”运动,以对抗那脱离生活的戏剧电影体系,并在这种对抗中强调了电影与生活/生命之间的关系,将视觉的运动/节奏转化为生命的本质。在这种转化中,电影的影像成为表现非现实的东西的最现实的手段。

另一方面,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崛起,特别是其有“第一个先锋派”之称的印象主义的崛起,可以说这个电影流派是多种现实因素的集大成。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先驱德吕克提出这个派别的前提是对法国电影工业的坍塌的忧虑。众所周知,电影作为大众传播文化已经成为20世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而二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叙事形式的成熟,以极大的竞争力迅速占领了欧洲市场,使法国电影工业走向崩溃,曾红极一时的“艺术电影”在戏剧化的死胡同中走向了死亡。印象派先锋电影正是作为反论,同时又具有振兴法国电影工业潜在意图的号召,成为电影艺术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归指,并将电影引向了本体化/个性化/创造性的精英文化圈。正是这种颠覆性的欧洲电影革命中,我们同时不得不承认,印象派导演在接受印象主义美学的同时,为了重振法国电影的经济潜意识和他们自身所受的经济压力,又使他们对电影工商业作出了不可避免的妥协。承如谢尔曼.杜拉克所言,“让电影商破产并不是给电影帮忙”。这样,印象主义电影便与法国“艺术电影”中所形成的类型加以组合。但是,这种组合的进程中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纪录影像的视觉美学思想的探索,最终,使电影真正地成为了一门艺术,开始摆脱了名著改编,使电影不再是过去美学的附庸物。印象主义电影大师们从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创作中寻找电影本体的契机,成为他们所提倡的“上镜头性”的有力依脱。因而,让.爱浦斯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电影是在最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出的最非现实的诗情的艺术媒介。在这样的论断下,一种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叙事程式与光/影/运动/节奏/蒙太奇影像诗意的组合而生的影片不断地出现: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冈斯《车轮》/德吕克《狂热》……这种情况的产生,可以很明确地看到情节剧与印象主义诗学的相结合。在这类影片中出于对制片商和观众的妥协,时常出现夸张且充满偶合的情节,强烈而陈旧的情感模式和人物关系。当看到爱浦斯坦的《美丽的尼维尔内斯河》时,可以欣喜地发现十年代“艺术电影”所不曾具有的亲自然性,在这里有的是对日常生活和情感细致的表现,对大自然中流动的美的捕捉。但是,令人遗憾的却是那个十分突兀且落入俗套的、英雄救美的情节剧的叙事模式。这是一个“上镜头性”导演与左拉式自然主义小说在经历了先锋电影革命探索后的现实主义的出路,这种探索正为三十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印象主义在经济上未能解救困苦中的法国电影,也没有满足先锋派导演的探索欲。在20世纪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庞杂话语的洪流中,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纷纷登上了电影艺术的舞台。但是,这种现代主义电影艺术的盛世之下,却面临着更大的危机。首先,是自身艺术的生存危机;其次,法国电影的工业出现了更为巨烈的崩溃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先锋电影导演开始正视自身的生存现实/法国社会的状况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危机。他们的创作开始向现实回归,由形式上的美学观转向面向现实的实践创作观。由此,纪录片成为了很多先锋导演的出路,伊文斯/卡瓦尔康帝等纷纷将个体的先锋艺术美学观念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另一部分先锋电影导演,他们在思想上崇拜美国好莱坞所创造的奇迹。他们坚持在先锋电影的剧情片中寻找艺术生存的支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显然是最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艺术话语,这成为了先锋艺术者的最佳选择。弗戴尔/维果/雷内.克莱尔,特别是让.雷诺阿这个印象派画家比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儿子,再次开始了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探索,由先锋的电影形式/特技,回归于生活/自然的抒写,电影史名之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承如名称所释,他们再次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叙事范型与影像诗学联系在一起,对“上镜头性”进行新的挖掘,开始了“后印象主义影像”的现实主义探索。

3。印象主义电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印象派电影。这是一个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电影学派。创立者为法国的电影理论家德吕克。

德吕克年轻时是小说家兼剧作家,见法国电影衰落太快才投身到了电影界,他英年早逝,所以印象派电影并没有存活多久并形成影响。

印象主义电影的基本主张就是提倡将电影从商业化和庸俗话中解救出来,拍摄反映平民生活的艺术性电影,所以印象派电影最显著的风格就是平民化。

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出现,才充分表现了电影的艺术性。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 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德吕克的《狂热》、《沉默》等影片,还有另一位代表人物阿信尔的《车轮》等。

4。印象主义学派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31日 13:50)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从1917一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由于这一学派最先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了先锋主义的创作意图,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是“第一个先锋派”。作为这一学派中心人物的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的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抒怀,并从中激发了他振兴法国电影的热情。他曾在自己创办的《电影》杂志首页上以标语形式呼吁“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他时常在论述中运用“印象主义”一词,并于1918年创作了《西班牙的节日》(由谢尔曼,杜拉克拍成影片),成为印象主义学派最初的代表作品。德吕克从电影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对电影美学进行探索。他在《上镜头性》(1920年)一文中摄影制作者们要在作品的题材和技巧上下功夫,创作要寻找真正适合电影的题材和电影的表现手段。电影必须摆脱戏剧以及文学的桔梗,使自己真正成为独立的第七艺术”。

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年),在异国情调的背景中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最后相互残杀致死。杜拉克的另这些作品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都是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外国电影史)

❽ 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

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
路易·德吕克的《狂热》(1921)
阿贝尔·冈斯的《车轮》(1922)
莱皮埃的《黄金国》(1922)
德吕克的《狂热》(1921)
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1923)
这些影片都有故事情节,有的还不乏庸俗的趣味,但其中往往有某些场面在造型风格上较有特色,并明显地表现了印象主义画家对光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最著名的例子有《车轮》中火车向悬崖疾驶最后发生翻车惨剧的场面和《忠实的心》中描写节日市场的富于诗意的镜头。

阅读全文

与法国印象派电影代表影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主角吉泽 浏览:760
电影节提名类别 浏览:807
冰雪奇缘2英文电影观后感100字 浏览:478
托马斯的电影中文版全集 浏览:659
火车囧事电影完整 浏览:438
英文犯罪电影片段配音 浏览:890
听音乐开车抢劫电影 浏览:368
投影仪4比3的等看电影院嘛 浏览:106
电影两女儿导演 浏览:141
电影黑天鹅女主角 浏览:867
电影吵架前段英文 浏览:779
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电影 浏览:492
电影什么芬芳 浏览:168
电影法国春天 浏览:491
演员演技对于一部电影的影响 浏览:900
松冈茉优大尺度电影 浏览:791
关于在学校里的爱情电影 浏览:900
中英字幕适合英语初学者的电影 浏览:553
非洲电影全集大全 浏览:144
男鸭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