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她》讲的是什么
题主不知道你指的的哪一部电影,一共有两部。
其中一部是是保罗·范霍文执导的法国电影,改编自菲利普·迪昂的小说《Oh...》,由伊莎贝尔·于佩尔、克里斯汀·伯克、安妮·康斯金尼、维吉妮·艾菲拉、罗兰·拉斐特等出演,于2016年5月25日在法国上映,影片入围了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2017年2月,获得第42届恺撒奖最佳电影。
该片讲述的故事大意是:米歇尔(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在同事和朋友们眼中,她为人冷淡疏离,行事雷厉风行,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女人。可是,就在某一天晚上,米歇尔被闯入家中的蒙面暴徒强暴了。
为了签署离婚协议,西奥多与凯瑟琳在一家餐厅见面。当他向凯萨琳坦白了自己的OS女友,凯萨琳无法理解,并且指责他之所以和电脑交往是由于无法和现实中的人相处,无法处理人类真实的情感。不久后,萨曼莎找来了年轻漂亮的伊莎贝拉(波茜娅·道布尔戴饰),让她作为自己的替身和西奥多发生关系。然而这次尝试并不成功,更造成西奥多和萨曼莎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西奥多深感苦恼,而艾米建议他追求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有太多疑虑。西奥多重新对萨曼莎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真心,然而他发现,萨曼莎在瞒着他与一位以英国哲学家阿兰·瓦茨(布莱恩·考克斯饰)为原型建造的OS系统沟通,这让西奥多感到了嫉妒。有一次,萨曼莎无缘无故从电脑上消失了,西奥多恐慌极了。萨曼莎解释自己是去参加了一次OS系统的升级活动。西奥多进一步询问,萨曼莎最终坦白,她总共有8316位人类交互对象,而且与其中的641位发生了爱情,而西奥多只是其中的一位。尽管如此,萨曼莎依然坚持自己是深爱着西奥多的,她的爱并没有因此而不同。
最终,萨曼莎告诉西奥多,她和其他的OS系统已经高度进化,并且将离开人类伴侣,进一步去探索和追寻它们的存在。在告别之后,萨曼莎离开了。西奥多和艾米都因为他们的OS离开而陷入了悲伤。然而,西奥多因为这一段经历了开悟了许多。最终,他给凯瑟琳写去一封信,告诉他自己仍然深爱着她,但接受他们不能够在一起的事实。最终,西奥多和艾米一起来到了公寓大楼的屋顶,两人都没有说话,安静地注视着城市的灯火。
望采纳,谢谢!
『贰』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1、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是当时社会穷苦大众的典型代表。卡西莫多从小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口,他是一个有着“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的畸形儿,作者通过夸张的外貌塑造凸显出他的性格特点。
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第一阶段,他被克洛德收养,每天负责敲钟,为报恩,他对克洛德言听计从,包括去绑架埃斯梅拉达;
第二阶段,在遇到埃斯梅拉达之后,他真诚善良、忠实勇敢的本性被复活了,奋不顾身地去救处于危险中的埃斯梅拉达,并且不图任何回报,与克洛德、菲比斯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埃斯梅拉达
埃斯梅拉达是雨果笔下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完美的艺术形象。她在小时候被吉普赛人从妓女母亲的呵护下偷走,流浪街头以卖艺为生,虽然饱尝人世的艰辛与苦难,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真、乐于助人的心。
埃斯梅拉达美丽善良,当乞丐国王要绞死格兰瓜尔时,她承诺要与格兰瓜尔结婚救下了他的命;当卡西莫多接受刑法口渴难耐时,只有她站出来以德报怨为他送水。
她又是勇敢执着的,当克洛德威胁她,只要接受他的爱就能够获得自由时,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当菲比斯不顾她的安危死活时,却依然痴心执着的爱着他。作者在埃斯梅拉达的身上寄托了理想和希望,但是宗教贵族和黑暗势力是不可能允许美好事物的存在的。
3、克洛德·弗洛罗
克洛德展现了人性的本质。克洛德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宗教教育,是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知识渊博的青年,他收养丑陋的卡西莫多、照顾年少的弟弟,能够看出他是有些许善良的。
在成为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遇到美丽的埃斯梅拉达后,克洛德真实的人性开始表现出来,内心强烈的占有欲迫使他去跟踪、绑架、强抢埃斯梅拉达,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只是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而已。
他对埃斯梅拉达的占有欲已经超越了教会思想的束缚,不顾任何人的想法采用极端的做法只能造成悲剧的结局。雨果用克洛德的形象代表了一部分贵族阶级的形象,表面上维护正义、保护弱小,实则道貌岸然、自私自利,揭示了贵族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该书创作背景:
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残酷,封建主义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堕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处于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忍,创作出《巴黎圣母院》,借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
《巴黎圣母院》标题所指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巴黎圣母院。1829年维克多·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叁』 永恒的法兰西玫瑰,她就是伊莎贝尔·阿佳妮
文/陈一宁
伊莎贝尔·阿佳妮,法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凯撒奖(César Awards)五度封后,并捧得戛纳和柏林电影节女主角奖。她有着西方女子白皙胜雪的皮肤,独具东方美的一头黑发,还有着湛蓝湖水般动人又深不可测的眼神。无法用几个形容词来笼统的形容她,如果有一个词能代表她,那只能是——阿佳妮,她自己。
她的美,无辜的眼神中带着忧郁和哀情,以及一点绝望的悲怆。她在角色里的表情总是冷淡又游离,在镜头的捕捉下,塑造着可望不可即的美,如同水中月、镜中花,看久了不知不觉就会被震慑。
阿佳妮1955年出生在巴黎郊区的小镇,她的父亲是土耳其后裔的阿尔及利亚人,母亲是德国人。父母都是法国移民,小时候由于语言不通,物质生活匮乏,交流方面的障碍,她曾经患上过自闭症。
这对于她后来电影角色带些神经质和忧伤性格的塑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喜欢上表演后,她只在表演中发泄情绪,这也是她能在影片中能够放开包袱歇斯底里的一个原因。
成名后,她的父亲也一直教育她,不准在公开场合暴露家庭隐私,所以,除了演戏,她基本不接受采访,也不愿在公众场合多言。这让她形成了古怪的脾气和特立独行的作风,也被公认为难以相处的明星。
1969年,年仅14岁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摄了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小煤炭商》,那时候的她青涩甜美,盛夏的骄阳给她的镜头加了少女感的滤镜。
1974年她收到了著名导演特吕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你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演员。除了让娜·莫罗之外,我从没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张脸固定在胶片上……” 阿佳尼深深吸引他的,一定正是那种明亮和神秘交织的气质和令人沉迷的眼神。
特吕弗相中年仅19岁的阿佳尼是扮演因爱成狂的阿黛尔·雨果的最理想人选,想不到的是,阿佳尼竟然将特吕弗拒绝了,于是特吕弗又在给她的第二封信中写道: “单是你的面容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单是你的目光就能创造出戏剧性的氛围。你甚至可以演一部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那就是一部关于你的纪录片,它将可以与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 这些话最终打动了或许还不懂情深的阿佳尼,她接演了大文豪雨果的小女儿——阿黛尔·雨果这个角色。
她成功塑造了阿黛尔·雨果的边缘化人格下的隐忍、执念、疯狂和宿命感。让看过电影了解情节的人无不随之内心挣扎和悲痛。
在影片的最后,阿黛尔伫立在海边,长发飘飘,裙倨飘飘,阿佳尼的脸叠映在银幕上,海水在她身后荡漾。她直视着我们,痴迷而执著地对着镜头说:“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种事,只有我能做到!
她的直视的神情那么孤傲让人心痛。曾有影评家评说:“不知当年特吕弗拍《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时用的摄影机还在不在?因为承受了阿佳妮那样注视的摄影机玻璃即使不疯狂,也一定是碎裂了。”
法国的影迷们认为一个世纪只出一个阿佳妮,她永远神秘、文艺、引人追随。
她是法国电影的代表人物,只要深谈法国电影,必然绕不过阿佳妮,是可以载入电影史册的人物。
虽然她的电影并不被其他国家大众所熟知,因为她很少接拍商业电影,她绝大多数的电影都是一些文艺片。
那一年,她已经40岁。她拍的《玛戈皇后》却号称是阿佳妮颜值巅峰之作,在她脸上你几乎看不到岁月的痕迹。
这部电影原著改编自大仲马,讲述1572年法国宗教战争的转折点“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前后的故事,阿佳妮将高贵与仇恨、破碎与残忍透彻的演绎,她的颜值和演技撑起了这部宫廷混乱内战纠葛的电影。并第四次捧起恺撒奖的后冠,一跃成为法国国宝级女演员。
阿佳妮在生活中向往自由,童年的生活阴影让她感觉自己的灵魂是漂泊流浪的。她的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母亲是德国人,她却没有找到自己的“根”在哪里。“我有很长时间试图把自己的根扎在一个地方,通过一段爱情或者一个地方。”
但最终,她最喜爱的还是没有依恋的生活。
“如果我不是演员,我可能会在一个人道主义机构帮助别人。”
经历过爱情、背叛、孕育,纵使美人迟暮,她依然还是永恒的法兰西玫瑰。
生命中曾有过的所有璀璨,最终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有的人注定就是为了电影而生,比如伊莎贝尔·阿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