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尔兹代表着美丽的爱情,那伦巴代表什么呢
伦巴
伦巴(Rumba)
【简介】
伦巴(Rumba)英文Rumba的音译。也被称为爱情之舞的,是起源于古巴的拉丁舞,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 。它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的;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
伦巴(rumba)名字可能是来自"rumboso orquestra",该词是1807年一支舞蹈队的名字,虽然在西班牙,“rumbo”是通道的意思,"rumba"是堆积的意思,且毫无疑问,在加勒比海地区“rhum”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酒精饮料的名字,当跳这种舞蹈的时候,有可能有引用该饮品。也有人认为伦巴的名字是起源于西班牙语的单词--喧闹的酒会。
在古巴,乡村伦巴被认为是一种家禽的哑剧表演,其观赏性超过了大众的参与性。当跳舞的时候,需保持肩膀的平稳,这可是来源背着沉重的物品而移动的奴隶的肩膀特点。这种步法称为Cucaracha(好像有听周老师上课的时候提到过,音为“库卡拉奇”?),就像跺蟑螂一样。点转就像在车轮辕上行走。伦巴的流行曲la paloma,1886年开始在古巴为人所知。
美国于19世纪30年代引进伦巴,以复合舞蹈的形式,把Guaracha, son,和古巴Bolero舞与这种乡村伦巴舞相结合。 1935年,因为在电影“伦巴舞”中George Raft饰演的温柔的舞者的角色赢得女继承人的欢心,伦巴在美国变得非常流行的。
用R表示。拉丁舞项目之一。节奏为4/4拍,每分钟27~29小节。每小节四拍。乐曲旋律的特点是强拍落在每小节的第四拍。舞步从第4拍起跳,由一个慢步和两个快步组成。四拍走三步,慢步占二拍(第4拍和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快步各占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胯部摆动三次。胯部动作是由控制重心的一脚向另一脚移动而形成向两侧作"∞"型摆动。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风格。
源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在古巴把一切即兴的黑人歌舞都称为伦巴。这种舞蹈完全是自娱性的,有时可以一男一女相互追逐,也可以成为多人的集体舞。舞步以扭胯、捻步为主,加以抖肩。伴奏以打击乐为主,舞者亦伴以呼喊歌唱,节奏为2/4拍,灵活多变。民间伦巴气氛十分热烈欢腾。20世纪20年代后,伦巴传入欧洲、北美,并吸收了爵士乐和其他舞蹈因素,成为舞厅舞的一种重要形式。
【历史渊源】
伦巴这个名字是对一部分舞蹈的统称,涵盖了很多舞蹈子类(比如Son,Danzon,Guagira,Guaracha,Naningo)等等,作为印第安人音乐或舞蹈的一种形式,每个岛屿上的确切定义都不尽相同。
伦巴舞有两个来源:西班牙人和非洲人。虽然可考的得主要的发展是在古巴,但在加勒比海其他地区也普遍发展了类似的舞蹈形式。
伦巴的起源来自于16世纪黑人奴隶的输入有关,这种舞蹈赤裸裸的表现了男女之间的性动作,超常快速的动作、被夸大的臀部动作等,伦巴的动作中,男性是进攻性很强而女性的动作则充满了防御的氛围。音乐通过敲打STACCATO和舞者传神的动律保持一致其他用到的乐器还有maracas, claves, marimbola和一些鼓类。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Son"成为了古巴中产阶级的大众化舞蹈,它是一个经过修改的节奏较慢而优雅的一种形式。比这更慢的是"Danzon",古巴富人阶级的舞蹈。这种舞蹈形式的步伐很小,并且女性有很轻微的倾斜臀部动作,这是靠轮流弯曲和伸直膝盖来完成的。
美国的伦巴是经过修改的一个分支,在1913年第一个正式尝试向美国引进伦巴舞蹈的是LEW QUINN和JOAN SAWYER,10年后在1925年伴随着一些音乐家的引进乐队的领队带去了一对伦巴演员.Benito Collada在格林威治村开办了一个EL CHICO的俱乐部,并且他发现纽约人根本就伦巴一无所知。
1929年,拉丁音乐开始变得流行,在19世纪20年代末Xavier Cugat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拉丁美洲的乐队,从洛杉矶的椰子林夜总会开始的,并且音乐出现在了早期的有声电影如“快乐的马德里”中,而后在19世纪30 年代CUGAT在纽约WALDORF ASTORIA饭店演奏,十年之后他被授予了最佳乐队的殊荣。
1935年GEORGE RAFT在音乐电影“伦巴”中饰演了一个名叫Joe Martin的舞蹈家角色,因为共同的舞蹈兴趣爱好,最终她赢得了女继承人Diana Harrison(Carole Lombard扮演)的芳心。
在欧洲,拉丁舞的传播(尤其是伦巴)更多的是依赖于Monsieur Pierre的才智和努力(他在伦敦是这个舞蹈种类的主导老师)在19世纪30年代在他的搭档DORIS LAVELLE的努力下,他在伦敦致力于介绍传统拉丁美洲舞蹈文化。经过反复考证老PIERRE 和 LAVELLE最终确立了真正古巴风格的伦巴并且在1955年作为官方认可的版本.
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
2. 有一部欧美电影,其片头序幕是一群年轻男女在跳一种很开放很自由发挥的舞蹈,请问电影名称和舞蹈名字
能不能在具体一点啊
3. 拉丁和伦巴的区别是什么
一、包含关系不同。
1、国际标准拉丁舞又指体育舞蹈,分为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五支舞;协会分为: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和世界国际标准舞总会(WDC)、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CBDF)、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CDSF)等协会。
2、伦巴,是西班牙文Rumba的音译,用R表示,也被称为爱情和数之舞,拉丁舞项目之一。唤码首源自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
二、特点不同。
1、拉丁舞是体育竞技舞蹈,爆发力,极强的风格,技巧是它的特点,有很大的竞技体育舞蹈发挥空间。
2、伦巴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
三、起源不同。
1、拉丁舞的起源追溯起来相当的复杂,它的每一个舞种都起源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历史和发展历程,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美洲地区,而它们又是三种文化的融合体。
早在16世纪的时候,欧洲的征服者们为了得到充足的劳力而把大批的非洲黑人进口到美洲大陆,到了17至18世纪,来自这三个洲的文化已在美洲大陆上逐步融合。
2、美国于19世纪30年代引进伦巴,以复合舞蹈的形式,把Guaracha、son和古巴Bolero舞与这种乡村伦巴舞相结合。1935年,因为在电影《伦巴舞》中George Raft饰演的温柔模拍的舞者的角色赢得女继承人的欢心,伦巴在美国变得非常流行。
4. 伦巴是什么意思啊/
伦巴是西班牙文Rumba的音译,用R表示,也被称为爱情之舞,拉丁舞项目之一。源自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它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
拉丁舞是两个人的舞蹈,因此两人的配合很重要,而伦巴舞的节奏稍缓,但对于身体的动作细节要求更高,两人手臂力量的传递更显重要。
要做到个人重心稳当,不以手臂用力。
拉丁舞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稳定的重心,互相之间的引带只是身体很小的力量。身体转动时,围绕的轴永远是脊椎,伦巴时肩部下沉,脚重心下踩,将重心降低,而脊椎向上,维持身体内部平衡。此时要收紧大腿内侧、臀部、腹部、侧腰,这样身体的拧动就不会将很多力量传到手臂上,从而影响舞伴的重心了。
手肘不要移到身体后侧,最多夹紧在身侧。
伦巴舞时,女士将右手手臂的大臂夹紧,肌肉收紧,如果男士给女士一个向后的推力时,要整个身体向后移动,而不是手肘向后摆动。而女士身体向后的速度,要快于手臂传力的速度,这样才能在男士停止推力时,稳住身体的重心。同样,男士接受推力时手臂也不需要加紧,而给女士力量时,则可以手肘稍前移。
而如果男士给女士一个向侧转的力量,女士的手臂不可以左右摇晃,将这个力量消减掉,而仍然应该保持大臂和身体的角度,身体迅速顺力旋转。
而男士给女士力量时,避免只是手上用力,而应该是自己脊椎稍向给女士力量的方向旋转,身体挤压,而使得手臂有一点点地力量,小臂与地面的水平程度要维持不变,但是力量是顺着肩部-大臂-小臂-手,逐渐减小的。
5. 有什么好的上海题材 电影
美丽上海
这是一部描述上海没落贵族,大资本家家庭生活的电影。
母亲和父亲真诚相爱,在法租界的上个世纪20年代建造的豪华富丽的别墅里过着优越的生活。
文革使父亲蒙冤而死,也使这个贵族家庭的四个孩子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大哥良浩,家庭问题,大学毕业被送到西北,完全被生活的磨难改变了。二姐静雯,高中毕业,被发配去了贵州农村插队。不幸的婚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三弟阿荣从事着律师职业。但是,金钱的充裕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家庭生活。小妹,文革结束时,去了美国。但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情结,始终让她有一份不安全感。
分散在各地的儿女们,因为母亲的病情,纷纷回到已经破败的家中。昔日的恩恩怨怨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花样年华是也还可以啦,不过是用上海的酒瓶装了香港的酒,不像美丽上海确确实实讲的是上海的故事。
6. 请介绍一下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去年在马伦巴L'Annee Derniere a Marienbad(1961)
导演:
阿伦·雷乃 Alain Resnais
主演:
Delphine Seyrig
更多中文片名:
去年在马里昂巴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更多外文片名:
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L'
Anno scorso a Marienbad, L'
.....(Italy)
Last Year at Marienbad
Last Year in Marienbad
.....(UK)
类型:爱情/剧情/悬疑
片长:94 min
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对白语言:法语
发行公司: Astor Pictures Corporation
上映日期: 1961年6月25日 法国
剧情介绍:
在一座拥有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城市里,戏剧演出正在进行,男人x与女人a相遇。男人告诉女人:一年前他们曾在这里相见,她曾许诺一年后在此重逢,并将与他一起出走。a起初不信,但是男人不停出现在她面前,并且不断描述他们曾经在一起的种种细节。于是,a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了,她开始相信,或许真的在去年发生过……
在一个城堡式的酒店里,一个名叫X的男子遇见了一个名叫A的女子,他告诉女子他们在前一年曾经在别的地方有过幽会,甚至有过性关系。影片的主要情节就是:男子让女子相信,这事真的发生过,将来还会发生,而且应该发生。
幕后制作:
影片由法国“新小说运动”的旗帜阿伦·罗伯—格里叶编剧,是对电影叙事的一种挑战,观众始终不知道男主角所说的事是他的臆想?还是真实的存在?影片结构模拟人的思维,完全是跳跃性的,将可能性和猜测混合在一起。由于表演和台词均极为单调,影片以视觉意象取胜(摄影功不可没),在60年代初期的艺术圈很有影响。
7. 电影里关于拉丁舞的都有哪些,给我,谢谢
美片:《谈谈情,跳跳舞》(Shall we dance?)【剧情简介】工作废寝忘食的中年男子约翰,身为名利双收的律师,有爱他且迷人的妻子,可爱的儿女,人生似乎不再有什么缺憾。但他的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缺了些很重要的东西。每天在回家的路上,习惯性的抬头一眼,都会有一个有着姣好身材的女子的身影映入眼帘。就为了她的落寞的神情,他竟然鬼使神差般的跟着她想去接近。不过,随着跳舞课程的渐入佳境,这个新鲜事物竟然带给了他完全不一样的激情。使得他变化的再并不仅仅是美丽的她,而是舞蹈本身。
【推荐理由】片子的叙述方法很平淡,情节缓慢但紧紧抓住人心。很喜欢里面几段的舞蹈场面。恰恰;桑巴;伦巴;斗牛;美丽的快滑步。浪漫的故事并不一定是有关爱情。也有许许多多的平常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还记得里面有一个场景,年轻的舞蹈女教师(由“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兹饰演)在黄昏夕阳斜斜的照进教室的时候,独自辅导男主人公舞蹈。米白色的窗帘阳光透过缝隙照在室内光滑的地板上。华美的舞姿,漂亮的连续旋转。似乎要发生一段美妙的爱情,可是却什么也没有发生。老师依旧是老师,而学生依旧是学生。女教师有一段关于学习伦巴的经典话语,她说:伦巴,是对欲望的一种直接表达,你得紧紧搂着她,生命的意义就是感受她的肌肤。放她走,你的心是万般不舍;拉她回来,你就想在舞池里立刻占有,然后结束。就像她毁了你的一生! 韩片:《纯情舞女》(Innocent Steps) </SPAN>【剧情简介】妹妹张彩琳(文根英饰)代替姐姐到韩国参加比赛的,来到陌生地方的纯真无邪的她慢慢适应韩国的生活并在那里找到爱情 这是一个中国朝鲜族女孩前往韩国参加舞蹈比赛,并在那里邂逅帅哥王子罗永塞(朴健衡饰)的浪漫爱情故事。
【推荐理由】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待理想的态度。影片中的爱情可谓曲折,因为爱情,所以美丽的舞姿才呈现出来,可也是因为舞蹈,爱情才有了成长的土壤。就像男主角说的那样:“至少你在跳舞的时候是爱我的!”也像舞女说的:“如果没有爱,我跳不起来!”心的存在把舞的感觉释放出来,才勾勒出来美丽的曲线,因为爱,爱别人,爱生活,我们舞动着。
</p>美片:《舞动心方向》(Marilyn Hotchkiss' Ballroom Dancing and Charm School)
</SPAN>【剧情简介】失去爱妻的面包师傅法兰克一直很不快乐,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遵守40年约定的陌生人。法兰克开车路上遇到一场车祸,受重伤的史提夫正急着赴一场40年前在舞蹈学校承诺的约定、一场小时候和青梅竹马的重逢。迫於状况紧急,法兰克只好接受史提夫的重托,前往舞蹈学校找到他小时候喜欢的女生,解释史提夫无法赴约的原因。法兰克在舞蹈学校一时之间找不到那个女生,但却意外地爱上了舞蹈。一个男子与情人相见的梦想变成了改变另一个人的命运的关键。
【推荐理由】本片结合了爱情与舞蹈,以三段故事铺排陈述一段受命运牵引的的故事,剧情曲折动人,情感温馨真挚,内容感性而不露俗套。刚上映时,被美国电影媒体盛誉为“描绘深刻、出众而迷人的作品”,它告诉人们,只要敞开心房,意想不到的幸福就在不远处等候。
</p>美片:《名扬四海》(Fame) </SPAN>
【剧情简介】影片以纽约市的表演艺术高中为故事舞台,描述来自各个阶层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每个人怀着不同的梦想前来应考,经历各种挑战和奋斗之后,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也有人从表演中吸收到人生经验而成长。全片并无完整故事,而是由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和上课片段大量的精彩歌舞组合而成,画面充满动感,也洋溢出浓郁的青春气息。但也因为失去剧情重心使影片显得有点散乱和浮面化。参加本片演出的全部是影坛新人,其中以曾演出迷你影视影集《根续集》的黑人少女艾琳.卡拉表现最出色,也只有她在日后真的打进了好莱坞。
【推荐理由】本片是艾伦.帕克导演当年的新派歌舞片,其独特的印象风格在片中已经有所显现,两年之后,他拍摄了惊世骇俗的电影《迷墙》。全片并无完整的故事,而是由一群热力四射的年轻人的生活和上课片段以及大量的精彩歌舞组合而成,画面充满动感,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动感十足的音乐、奔腾的画面构成了一段青春时光的生动组图。
</p>美片《辣身舞》(Dirty Dancing) </SPAN>【剧情介绍】1963年夏末的凯勒曼山区,弗朗西丝和父母、妹妹一道来到此地度假。还在上学的弗朗西丝是个17岁的正经姑娘,她对男孩子、舞蹈课和家庭游戏都不感冒。一天晚上,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了一家旅馆,发现那里正在举行舞会。让她吃惊的是,这里的人都双双紧贴在一起,疯狂地舞动着,这就是充满色情气息的“脏舞”。这时,舞蹈教练约翰尼·卡斯尔来到不知所措的弗朗西丝面前,打消了她的顾虑,并教给她舞蹈的基本步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弗朗西丝爱上了约翰尼。由于怕被解雇,约翰尼不敢将这种关系发展下去。约翰尼的舞伴彭尼怀上了大学生罗比的孩子,弗朗西丝让当医生的父亲为彭尼会诊,父亲以为彭尼的怀孕是约翰尼所致,遂不让弗朗西丝和其来往,但弗朗西丝背着父亲仍偷偷地和约翰尼约会。一个掉了钱包的顾客诬陷是约翰尼干的,约翰尼就此失了业。弗朗西丝的父亲这时知道了彭尼孩子的真正父亲,对错怪了约翰尼懊悔不已。约翰尼在举行的夏季结束的晚会上归来,他同弗朗西丝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使所有的人为之倾倒。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节奏明快的音乐歌舞片,讲述了一个17岁的少女在暑期学习热舞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生活的真谛和爱情的故事,反映出舞蹈在美国反主流文化初期所起的作用,当时这种新兴的舞蹈因为还没有没社会接受而成为自由的象征。影片充分利用了现代音乐,演员的表演夜真实自然。该片获得1988年第45届金球奖最佳音乐片的提名。
</p>美片:《留住最后一支舞》(Save the Last Dance)
</SPAN>【剧情简介】莎拉(茱莉亚斯蒂丽丝饰)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唯一的爱好就是舞蹈,她总是梦想着能够进入国家最好的舞蹈学校成为一名学生。但是当疼爱她的妈妈因一次意外的事故去世后,她只能把这个梦想深深地埋在心底。
母亲去世后,她被迫搬去遥远的芝加哥,和一直没有怎样见面的父亲一起居住。新环境同她过去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她发现自己根本溶入不到这种生活氛围中去。幸好在此时她结识了黑人德里克(辛派屈克托马斯饰),那是一个与莎拉志趣相投,同样地对舞蹈充满热情的人。
两人在共同分享跳舞的激情同时,深深地互相吸引。但是,不久,他们发现,他们相爱不仅要克服自身肤色的不同,而且还要说服亲戚和朋友。当这一学年即将过去时,他们发现他们之间的爱情将会威胁到德里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莎拉重新拾起的跳舞愿望。最后,他们克服了一切阻止他们实现梦想的障碍,并且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
【推荐理由】与《周六狂欢夜》(Saturday Night Fever)和《辣身舞》(Dirty Dancing)一样,本片是一部反映美国都市生活的浪漫影片。两个来自不同世界、从小受两种不同文化熏陶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同样的激情——舞蹈!影片让我们看到:有时候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理想,还可以是与命运抗争的武器。 </p>
8. 《上海伦巴》:陈旧模式的海派电影
《上海伦巴》是第五代导演彭小莲所谓上海系列的第三部。从整个影片来看,影片在表现四十年代上海影人之间的情爱方面,也做到了小有波折,稍有内涵,但是,整个电影仍然让人觉得缺乏独到的发现,甚至电影对人物的刻画,手段相当的陈旧,思维体系仍然采用了一种遮遮掩掩的方式,对情的矛盾冲突,仍然沿用了一种旧有的通行的模式,这使得整个电影用黄宗江的说法,是相当的清淡。
实际上,从影片的这种形同鸡肋的效果来看,反映了第五代导演一贯所缺乏的对城市生活的把握与了解。像彭小莲这样的女性导演,似乎总有一种旧有的模式,干扰了她的思维方式与改嫌思考,使得她的电影,依然在一种不深不透的旧有模式里打着圈圈。
《上海伦巴》的核心主题是一目了然的,它基本以赵丹与黄宗英为原型,讲述了两个男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不管导演彭小莲为电影注入一种什么新鲜的发现,影片揭示的主题也是相当传统的,甚至可以说传承了从《青春之歌》、《家》以来一脉相承的所谓志同道合决定情爱走向的模式倾向。
影片中的 情感 纠葛主要集中在阿川与婉玉之间。阿川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个风流倜傥、爱女人更爱正义的男人形象,像所有的这类影片一样,他成为小家碧玉式的亩歼汪婉玉的爱情选择的主要诱因。
影片的前半部分表现了婉玉与阿川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导演在进行这种人物相遇的过程图说中,也是遵循了一种“一撞定情”的套路,从开始的时候,婉玉在车内看到阿川撞到车上,到婉玉上班途中骑车与阿川相撞,影片刻板地让两个人缘于这种相撞的方式而熟知,加上片场上心心相印,两个人终于日久生情了,完成了这种最没有波澜的爱情起源。
下半部分,则是婉玉面临着丈夫翰庭与阿川之间的选择了。一边是充满激情但却贫困的演员,另一边是家财万贯却刻板做作的丈夫,婉玉的选择,其实是一个时代的选择,她抛弃了那个死气沉沉的家庭,而选择了那个动荡不安却活力四射的阿川。
这种电影的逻辑,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多少年来一贯遵循的思维框架与链条所在。豪门之家看似繁花似锦,却像金丝笼一样,只会成为束缚人的精神的樊笼,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传统一直形成这样的基本定律,总是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原则,似乎只有民间,只有贫困,才能带来一种新鲜的生命力。抛弃繁华,走入民间,成为一个女性选择的最强音。林道静抛弃了优裕的生活,选择了艰苦的生存 探索 之路;《红高粱》中的“我奶奶”抛弃了财主太太的生活,而选择了不名一文却身强力壮的长工,这种模式,几乎成为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套路,加盖在迅仔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所有故事中,人性的复杂,被一种阶级地位的必然性取代。
所以,在《上海伦巴》中,我们看到,婉玉对丈夫家的富豪生活十分厌倦,多次请求丈夫,离开这个窒息人的家庭,可以看出,婉玉对丈夫的不满,更多地来自于对约定俗成的所谓富豪阶级的窒息气息的不满,婉玉与其说是选择爱情,不如说是选择自由生活。《上海伦巴》既然在主题上又复归了中国电影这种最概念化的非此即彼的选择模式的话,那么,注定使电影的人性的刻画被严重地抑制了。
情况正是这样,影片中婉玉的丈夫翰庭与阿川之间,我们看不出两个人在素质上差异,翰庭对婉玉一直是温柔有加的,也相当的开明,对婉玉与阿川之间的那么一点人人都可以看出的暧昧之情,也基本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但是,这一切都不足以让婉玉把自己的芳心留在丈夫的身边。因为在影片的价值模式里,阿川充满着革命精神,身上具有着反叛力量,而这样的英雄,正是上个世纪我们传统模式下的英雄典型。对富豪阶层的鄙视,对反叛群体的首肯,都是传统套路下决定选择的主要因素。于是,婉玉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穷困但却充满着反叛精神的阿川。
这里的一个选择权,不是婉玉本人的,倒像是一种概念化的时代集体意识,施加于婉玉身上的。这样的后果,就是影片中的爱情,并没有什么感人的深刻力量,它不过是概念化的外在形式,导演只不过在这里讲述了一个演绎了无数遍的陈旧故事。这都导致了《上海伦巴》不过是鹦鹉学舌地传播着一个毫不新鲜的概念。从这个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第五代导演已经无法从模式上发掘出更新的主题,更难以抛弃已经融入到他们思维中的传统因素,难以从人性的角度有着更大的突破。
影片到了这里,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困惑,就是阿川凭借什么能够吸引婉玉的倾心?他生活贫困,养育两个小孩,身边不断有女人周旋(影片用一个细节,展示女人上门找他),甚至他从来不愿意付出责任,回绝了婉玉的爱情暗示,但是,只要影片中把时代的走向的精神光圈套在他的头上,那么,阿川便注定成为时代英雄,婉玉便没有理由不爱上他。
影片力求回避阿川身上的革命气质,试图写出他身上的复杂性,可以看出,导演也有意想超越旧有的模式对影片的影响痕迹。影片对阿川的从事政治的描写,多加以回避,尽量使影片的选择拉回到爱情的范畴上来,但是,一旦抛弃阿川当年奋斗的时代命题,在纯粹的爱情时空中,更难以反映出阿川身上的时代精神。彭小莲很本能地不想把阿川刻划成《青春之歌》中卢嘉川这样的革命者形象,但是,还原阿川纯粹是一个情种的角色,则使人物的感情立论更匮乏支撑的基础。《上海伦巴》反映出中国电影妄图淡化 历史 ,纯粹描写爱情的一种倾向,像《紫蝴蝶》也是这样。《上海伦巴》里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着一词,对左翼电影的精神选择,也没有加以正视的尊重,甚至里面的左翼群体描写还不如《阮玲玉》中的正面刻划。回避了一个时代气氛,纯粹地表现一场没有新意的爱情故事,导致《上海伦巴》整体上的陈旧与清冷。
把这部影片对照一下《阮玲玉》,可以看出,《阮玲玉》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阮玲玉》中,女主角根本没有像《上海伦巴》这样,唾弃富豪的生活,根本没有这种阶级斗争式的选择问题,而是写出人物的 情感 的困惑,把人物心理置放于表现的前台,这样使得影片便少了许多莫须有的生硬主题,始终有一个活着的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不像《上海伦巴》这样讲述的是一个甚至在银幕上都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即使影片的核心情节有着原型人物,但是,至少电影这样的讲述,是无法让人相信的。
由于对时代背景的曲意回避,整个电影里的其他人物都是模糊不清的,甚至影片中的导演也应该有所作为,但电影里的这位左翼导演(影射了郑君里),也只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介入人物冲突的木偶。整个电影最清晰的,也就是婉玉与阿川的那么一点不值一提的爱情故事,放置在左翼电影的框架里,整个影片完全是一种避重就轻,失去了再现 历史 的均衡点。
在画面的调度上,我们也感到整个电影乏善可陈,大量的中远景,使得整个电影的镜头一览无余,人物在画框中的表现,也机械造作。相对于好莱坞电影中多用特写镜头刻划人物,始终把人物的面部表情置放于镜头的中心地位,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电影已经缺乏把人物的心灵展现在银幕上的能力了。这种镜头运作上的毛病,也使中国电影的视觉效果就是呆板的,缺乏一种大家气。把本片与好莱坞拍摄的《艺伎回忆录》放置在一起,我们不想评价两者的艺术上的高低,仅就镜头的运作上来看,《艺伎回忆录》中在那种东方情境的营造与还原中展现出的大气、色彩与行云流水,都是《上海伦巴》这种小家子气电影所无法企及的。中国电影实在有必要来一个全面的革新,以使中国电影能跟上世界电影的发展潮流,而不是用一些陈旧的主题与结构来制作一些乏味的影片。
9. 昆汀的黄暴电影为何会受到大众的追捧
大众追捧昆汀塔伦蒂诺的影片,是大导演昆汀使用手法让观众着迷才是根本原因,这个黄暴题材只是只是更利于昆汀使用而已。以昆汀的代表作《低俗小说》为例,简单分析如下:
1.首先得说明,黄色和暴力是电影,特别是外国电影的一大主要拍摄题材。从流派的角度讲,恐怖电影,犯罪电影,悬疑电磨卜影,黑色电影,动作电影,冒险电影,警匪电影,甚至是罗曼蒂克和战争电影等,都不排除有黄色和暴力因素,不能说昆汀的,大家就追捧,这些流派电影,大家也可能追捧。
2.但必须承认,昆汀的黄色和暴力电影,的确更吸引人,说受追捧甚至狂热顶礼膜拜都不为过。但与其说是喜欢昆汀的黄色和暴力,不如说是昆汀的表现手法,即后现代主义受到追捧更合适。后现代主义理论比较烧脑,但核心思想就是反传统,反主流,反权威,反规则等,一切都反,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
3.《低俗小说》挑简单的说几个昆汀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比如片名Pulp Fiction,别的导演都特别重视片名,至少也要字体大一些,装饰渲染一些,但昆汀就用小蚂蚁字,而且还是字典解词的方式,把pulp给解释了一下,这是片名吗?他就反传统。反主流。再比如,屈伏塔泡老大的马子,一起跳舞,按道理,整个高大上的,伦巴啊,国标啊,探戈啊,昆汀不,就跳那种憋屈的,小众的,脚丫子碾烟头舞,开始看就是蒙圈,现在看呢,属于经典片段了。再比如,老大超市挨整那个,笑人,为什么?一般老大挨整,都是轰轰烈烈的死,昆汀不,偏偏让老大活遭罪的整法。说个大一点的,传统的电影叙事是线性的,一次元的,但昆汀不,打乱拼接,随心所欲打乱,你们观众慢慢拼,他玩这个,大家怎么干怎么想,我反着干,
所以他的后现代主义邪乎。
后现代主义用来分析电影,特别累人,所以我说几个简单的,就因为昆汀塔伦蒂诺的后现代主义,同时黄色和暴力又好用,这才是你的问题的答案。
欢迎观众,共同探讨,配几张狠图,希望大家喜欢。
小年轻,应该很少知道昆裤信汀的吧。
不然不会把他的电影归为 黄暴电影 。
就在前几日,戛纳电影节上,一张胡歌远眺昆汀的图片,受到热议。
足以证明昆汀被追捧的程度。
不过这和电影无关。
我们说一下和电影有关的。
他的电影掀起了犯罪电影届的一场变革。
1994年,昆汀编剧加导演的《低俗小说》横空出世。
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不是因为黑帮题材,而是昆汀创造出了一种非线性时间线的叙事方法。
你可以粗暴地理解为: 不按套路出牌 。
标准的定义叫环形结构——独特的电影结构从此诞生。
昆汀这种强烈的个人电影风格,不仅让其经典桥段得到模仿和致敬。
而且其电影结构,黑色喜剧的氛围,影响了后来的诸多电影作品。
当然现在的年轻观众,根本无法体会到90年代的电影变革。
因为电影的叙事结构越来越丰富。
也就见怪不怪了。
你要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注定无法被超越。
昆汀把自己比作一个作家,而不是一个导演或编剧,可见他对电影的认知,已经超越了普通和经典的界限,达到艺术的范畴。
其实早在《低俗小说》之前,他导演的《落水狗》就已经依靠强大迷人的剧情,惊动了好莱坞。
观众的肯定,也成为必然。
开创者天生是被追捧的。
当年的《低俗小说》在全球收获超过2亿美元票房,许多电影工作室看到这部低预算的犯罪惊悚片如此成功,纷纷效仿。
但和那些视昆汀电影为黄暴电影的人一样,效仿者也只是片面理解了昆汀的电影,粗暴如常,作为古怪风格对待。
结果可想而知。
就算你拍得再精妙,不过是对昆汀电影的复制品罢了。
连昆汀瞎纯穗自己都说:
当然,他这是谦虚了。
任何成功的人,都会有与众不同的特质。
他后来拍的《杀死比尔》就是 特质的延续 。
什么特质?
昆汀一直想做的,是要重塑电影类型。
《低俗小说》是其中代表。
而后续的一系列电影,也是 重塑电影 的结果。
可以说,昆汀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推到了一定高度。
就像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成龙的功夫喜剧。
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塑造着自己的风格,引领电影的一面。
你说这样的开拓者,能不被追捧吗?
这是必然的。
昆汀塔伦蒂被誉为电影鬼才。
昆汀照片
他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16岁时正在上读高中的他选择了辍学学习表演,21岁时他在曼哈顿一家录像租赁店工作。
在此期间,他借着店里的资源,看了大量电影,约有7000多部。
其中有大量美国本土b级片,西部片,还有中国邵氏武侠片,香港警匪片和日本剑戟片,当然也不发戈达尔,费里尼和王家卫的作品。
后来这些电影,的许多镜头,被昆汀用来充实他自己的作品,正是由于观阅了如此多的影片,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痞子导演打下了基础。
在一次好莱坞聚会中,昆汀见到了他的伯乐劳伦斯班德,并在他的建议下开始创作剧本。只可惜本该成为昆汀第一部电影《我最好朋友的生日》胶片在大火中毁于一旦。
在电影《杀死比尔》片头,昆汀标注了“这是第四部电影”的字样。将昆汀所有公开导演,除去和其他导演合作,并将《杀死比尔》系列算作一部的话,昆汀目前共执导过八部电影。
《杀死比尔》剧照
1992,昆汀将自己的第三个剧本搬上荧幕。拍摄出了他的处女作《落水狗》并亮相圣丹尼斯电影节。靠这部电影,昆汀一举成名。
《落水狗》剧照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窥见昆汀一以贯之的电影风格,包括它的非线性叙事、黑色幽默,话唠对白和对暴力的呈现,对配乐的使用等。
这部影片的制作水平受到影评界的管广泛好评,这部影片的表现力让昆汀受到影迷的青睐。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昆汀对类型片的改写。例如,作为一个抢劫故事,省略了抢劫过程,描写歹徒与卧底警察之间的兄弟情谊。
《低俗小说》剧照
在这部影片中,昆丁的风格显得更加的成熟,非线性叙事形成了闭环结构,角色与台词的互相把控更加到位,黑色幽默的冲击力更加强烈,爆炸性流行元素充斥全篇,诸多桥段为影迷所津津乐道,赞叹于昆汀对于暴力幽默和艳情的得心应手的运用。自此,昆汀成了一个备受追捧的大导演。
昆汀凭着第一部电影一举成名,凭着第二部电影大红大紫,你也许要说昆汀在电影方面很有天赋,的确如此,但这与他的自学密不可分。这更强调了自学的重要性。
同样是草根,有的人出了点小名,有的人赚到了钱,而昆汀却早早地就成为了大师,从九十年代初一直到现在不仅一直屹立不倒,而且还能呈上升趋势,下月即将上映的《好莱坞往事》仍被万众期待着。
昆汀的电影受追捧是因为他懂电影,之前看过一档关于他的电视专访介绍了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事,除了一些个人隐私方面的八卦外还有就是他早年早早地辍学之后有过一段在音像店工作的经历,在工作的那五年里他把店里所有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片子都看了个遍,成为了个电影万事通(估计他在那时候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风格),再就是大众只知道他是个导演,其实他更是出色的编剧、制片、摄影人,更让人容易忽略的是他在表演方面获得的奖项其实比导演还多,目前已拿到36个奖项(导演方面的奖项目前是21个),所以说昆汀懂电影,不是简单的明白,是事无巨细都明白,当他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之后,他知道该怎么编怎么演怎么摄影甚至怎么配乐才能完美的将自己所想呈现给观众。
之所以简单介绍下他的一些经历是因为其实昆汀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导演,并不是谁都能看懂和接受他的片,而他的经历和成就证明给了大家他是货真价实的行家,是大师,能欣赏是福看不懂就得自己找原因了,境界没到,继续提升吧。
美国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电影数量并不算多,但是每一部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他在20世纪九十年代作为风格独特的导演迅速成名,他擅长非线性讲述故事,难忘的对白及血腥场面,将美国本土B级片的黑色暴力风格发扬光大。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轻导演,以独特的个性和对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均有深刻理解著称。 那么,昆汀的电影为何令人如此着迷?很多影迷做了总结,例如他的电影有昆汀式话唠、恋足、炫酷配乐、非线性叙事等等……本人赞同这些看法,尤其是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配乐,极大地满足了影评的视听感受。在这里,从昆汀对电影配乐的选取看,我们不得不说,香港邵氏老电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比如说:在他的代表作《杀死比尔》最后的桥段中,女主用五指摧心掌击杀比尔时的那段配乐,就是取自香港邵氏影业在198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五郎八卦棍》,而这部电影正是刘家辉主演的。刘家辉在《杀死比尔》中也扮演了传授女主五指摧心掌的白眉道长等角色。 不过,除了以上特点,本人还总结了昆汀电影的几个其他的特色,今天写出来供影迷朋友们一起鉴赏: 首先是,绝无小鲜肉。与我们国内很多电影人生怕别人认为自己老的做法截然相反,昆汀电影里的人物在演员选择、化妆以及造型上似乎是生怕别人认为自己年轻。因此,他的电影绝对不用小鲜肉,而是喜欢用一把年纪、满脸皱纹及胡须的大叔。说真的,这样的确可以给人传递一种质感。 其次,狂虐美女。昆汀的电影里大部分不乏美女角色。但基本上所有的美女角色都有被狂虐的经历。《低俗小说》女主因吸毒过量口吐白沫,别人为了抢救她给她的心脏部位来了一扎长的那么一针……《杀死比尔》的女主在被打得五官挪移的前提下脑袋还挨了一枪、后来胸部又被霰弹枪打中,而且又被活埋……《无耻混蛋》中美艳的德国女明星小腿中了一枪,还被人用手指捅进枪洞进行折磨……《被解放的姜戈》黑人美女背部鞭痕累累,在酷暑季节被脱光了关进地窖受罪……最近的《八恶人》女主角一出场就已经被打成了乌眼青,而且整部电影一直在挨打,脚掌还挨了一枪,估计是粉碎性骨折,最后被吊死……更为极端的是,在《金刚不坏》中,一班美女更是被一场有意的车祸搞得是大卸八块,大腿、美脚满天飞……用电影台词说就是:她们好像被怪兽吞下,然后又吐出来…… 可见,昆汀骨子里对自己爱恋的东西有一种破坏欲。当然了,昆汀不仅仅是爱在电影中狂虐美女,男人的蛋蛋也是他喜欢玩弄的,否则他的电影就该受到女权主义者的抗议了。在他的电影中经常有男人的蛋蛋被枪击中而爆裂地粉碎。 其三,昆汀电影很多关键的桥段,电影人物在推进情节发展的时候往往不是在吃、就是在喝,要不就是在抽。《无耻混蛋》开篇、以及地下酒馆这一桥段、《被解放的姜戈》全部主要人物共进晚餐这一桥段、以及《杀死比尔》,墨西哥妓院老板告诉女主比尔的住所……都是如此。 其四,很多杀人不眨眼的恶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丝温情。最初的《落水狗》,劫匪一为另外一个受伤的劫匪(其实是警察卧底)辩护,进而为了他和其他劫匪火拼。 《杀死比尔》更不必说,原本就是一对恩爱夫妻打架,临了温情是少不了的。是现代暴力美学之父,他的电影可以说是开创了暴力美学的新思路,让暴力彻底和美学挂上了勾! 至于其他电影,您可以自己去发现和揣摩。 在这里,本人只想特别地说一说最近的《八恶人》,一封林肯总统的亲笔信,一句“我的老婆子喊我睡觉了”(大意)竟能让很多杀人无数的硬汉牵肠挂肚、热泪盈眶、唏嘘不已,自称被深深地打动。这足以彰显林肯总统在那个年代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让电影人物一下丰满了起来,更让电影的格调提高很多。 但是,那封信的主人后来说这封信是伪造的,再加上后来这封信被撕毁,这让很多影迷认为这封信的确伪造的。但本人更愿意相信这封信的确是真的。大家见仁见智吧!
小年轻,应该很少知道昆汀的吧。
不然不会把他的电影归为黄暴电影。
就在前几日,戛纳电影节上,一张胡歌远眺昆汀的图片,受到热议。
足以证明昆汀被追捧的程度。
不过这和电影无关。
我们说一下和电影有关的。
他的电影掀起了犯罪电影届的一场变革。
1994年,昆汀编剧加导演的《低俗小说》横空出世。
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不是因为黑帮题材,而是昆汀创造出了一种非线性时间线的叙事方法。
你可以粗暴地理解为:不按套路出牌。
标准的定义叫环形结构——独特的电影结构从此诞生。
昆汀这种强烈的个人电影风格,不仅让其经典桥段得到模仿和致敬。
而且其电影结构,黑色喜剧的氛围,影响了后来的诸多电影作品。
当然现在的年轻观众,根本无法体会到90年代的电影变革。
因为电影的叙事结构越来越丰富。
也就见怪不怪了。
你要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注定无法被超越。
昆汀把自己比作一个作家,而不是一个导演或编剧,可见他对电影的认知,已经超越了普通和经典的界限,达到艺术的范畴。
其实早在《低俗小说》之前,他导演的《落水狗》就已经依靠强大迷人的剧情,惊动了好莱坞。
观众的肯定,也成为必然。
开创者天生是被追捧的。
当年的《低俗小说》在全球收获超过2亿美元票房,许多电影工作室看到这部低预算的犯罪惊悚片如此成功,纷纷效仿。
但和那些视昆汀电影为黄暴电影的人一样,效仿者也只是片面理解了昆汀的电影,粗暴如常,作为古怪风格对待。
结果可想而知。
就算你拍得再精妙,不过是对昆汀电影的复制品罢了。
连昆汀自己都说:
谢天谢地,我做了第一人。
当然,他这是谦虚了。
任何成功的人,都会有与众不同的特质。
他后来拍的《杀死比尔》就是特质的延续。
什么特质?
昆汀一直想做的,是要重塑电影类型。
《低俗小说》是其中代表。
而后续的一系列电影,也是重塑电影的结果。
可以说,昆汀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推到了一定高度。
就像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成龙的功夫喜剧。
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塑造着自己的风格,引领电影的一面。
你说这样的开拓者,能不被追捧吗?
这是必然的。
禾蔚风车
优质 娱乐 领域创作者
1万粉丝 · 7971赞
相关问题
昆丁电影的“暴力”,为何就成了观众眼中的“美学”?
为什么昆汀的电影《低俗小说》里面特劳沃尔塔&乌玛瑟曼跳的那段扭扭舞(兔子舞)会成为经典,一些电影里面会模仿这个桥段?
为什么科幻电影不受奥斯卡青睐?
搜索
昆汀十部电影
人生必看十部电影
昆汀的所有电影
印度十大经典电影
昆汀的所有电影的脚
昆汀的9部电影
不适合我国国情
10. 伦巴第的小哨兵讲的是什么期间的故事
伦巴第的小哨兵讲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59年的一个晴朗的早晨。伦巴第解放战争期间,法国、意大利军队在索尔弗里诺和圣马诺战斗中击败了奥地利军队。几天后,一小队萨鲁佐骑兵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缓缓向前,搜索敌情。
剧情简介
他们发现一个又一个12岁左右的男孩儿正站余橡在一个白蜡树环抱的农舍前,他在用刀削一根小树枝做木仗。凯裤农舍中除了他,仅有窗口飘仰着一面三色旗。军官来到男孩儿面前,问他为什么不和家人一起逃走,男孩儿告诉他自己是一个孤儿,在这不走是想看打仗。
军官向少年打听奥地利军队是否经过这里,少年说还没有。少年接下来要做的事非常重要,他爬上一棵高大的白蜡树了望远方观察敌情。军官在树下指挥观察的方向。他先在正前方发现两个骑马的人,接着发现在右边发现在右边墓地附近树林里有闪光的刺刀。
这时,一颗子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掠过上空,消失在农舍后面,呼哨声掠过空中,少年头朝下,双臂张开,直直的栽了下来,鲜血从他的左胸流淌出来,少年牺牲了。竖孙旁军官伤心地走到屋前,摘下三色旗,盖在少年的身上。下士拾起少年的鞋帽、木仗和小刀,放在他的身边。
少年就义的消息在军队中传开,路过的士兵采来鲜花撒在他的身旁,一位军官把自己的勋章配戴在他的身上,说他是“勇敢的小伦巴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