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团大战讲了什么有没有详细的百团大战电影简介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为后来我们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模范作用。
有关百团大战的电影简介: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欧洲战场,纳粹军队闪击波兰后,连下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挪威。1940年6月14日,号称世界列强之一的法国投降,希特勒在凯旋门前阅兵,叫嚣将实施“海狮行动”,进攻英国。一直支持中国的苏联,为避免两面受敌,只能和日本签署满蒙边界停火协议。而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中国共产党人便组织发动了百团大战。此次战争又朱德和彭德怀指挥,最后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所以,我们要缅怀历史,缅怀革命前辈,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今日这幸福的生活,不忘使命,珍惜今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Ⅱ 求一部关于二战深入敌后的电影
戴罪立功
法国,1944年——美军营大院内,宪兵中士库珀大声喝斥着一群犯人赶紧上车,他奉命要将这群犯人押送某地监狱。在这群犯人中,有因违犯纪律、开小差、杀人等罪行而被捕的耶格中尉、坎菲尔德、尼克、托尼和布罗尔。在前往监狱的途中,以耶格中尉为首的这伙犯人,因不堪忍受库珀中士及其手下对他们的肆意摧残和虐待,揭杆而起,一举将押送他们的宪兵库珀中士等人全部送上了西天。
重新获得自由的耶格中尉、坎菲尔德等人,经过仔细的商量,决定前往离法国只有160英里的中立国瑞士避难。途中,耶格中尉等人历经艰难险阻,冒着德军的不断袭击,一步步向瑞士方向行进。不久,耶格等人便来到通往瑞士边境的一片树林。在那里,他们被一群全副武装的法国人包围了。一名法国人用枪对着尼克脑袋。耶格、坎菲尔德等人眼见自己势单力薄,绝不能同对方硬拼,于是便乖乖地举起双手,表示投降。这群武装的法国人是法国游击队,他们奉命到树林里来迎接七个空降到此地的美国兵。几天前,法国游击队获悉最近有一列德国火车将要途经布立特车站,德军要在此车站迎接两个德军火箭专家上车。同时,他们还得知在这列火车上装有德国新研制的V2型火箭弹头原型。法国游击队这次行动的任务就是要配合七个空降美国兵去炸毁这列火车将要通过的一座大桥,并夺回火箭制导系统的陀螺仪。耶格、坎菲尔德人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参加战斗了,但他们不愿意老这么东躲西藏地度过余生。他们考虑再三,决定代替已经遇难的七名美国兵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于是,耶格等人向巴克纳上校请战,保证出色完成此项任务,并发誓要在这次战斗中戴罪立功。
巴克纳上校布置了每一个人的任务:巴克纳上校和耶格中尉扮成两个德国火箭专家,将真的德国火箭专家捉拿后,交给法国游击队;布罗尔和托尼在法国游击队的帮助下,炸毁那座大桥,迫使火车退到宠特莫松,沿着另一条轨道行驶。在炸桥的同时,布罗尔和托尼要趁混乱之际,迅速爬上火车,在火车转轨之时马上卸下那节装有火箭制导系统的陀螺仪的车厢,并迫使火车朝美军驻地方向开去……
耶格等人“戴罪立功”的行动开始了。这天,耶格和巴克纳出示了早已伪造好的证件顺利地上了火车,进入装有V2型火箭弹头原型的车厢。火车上,耶格中尉借口去向德军布纳伦上校致意,走进布纳伦上校的车厢。在那儿耶格出其不意地乾掉了布纳伦上校及其随从。这时,尼克按计划骑着摩托车冲过了德军的岗哨,向托尼和布罗尔发出炸桥的信号,托尼和布罗尔接到信号后迅速跳上火车,利索地乾掉了火车司机。布罗尔坐上火车司机的座位驾轻就熟地使火车正常地开动起来。与此同时,托尼飞快地卸下了那节装甲车厢。随后,托尼又和坎菲尔德汇合一起爬上火车顶,将枪伸向每节火车车厢,猛烈地扫射。随着一阵阵枪声,无数德军倒在血泊之中。这时,巴克纳和耶格中尉立即关上了装有新V2型火箭弹头原型的车厢的门,迅速地卸下火箭制导系统的陀螺仪,并启动了火箭的自毁装置。眼看火车就要随着一起爆炸,耶格中尉催促巴克纳上校带着火箭制导系统的陀螺仪赶紧下车,巴克纳上校刚跳下火车,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火车被炸毁了。耶格中尉等人的行动终于成功了。为了完成这次任务,耶格中尉却与火车同归于尽,布罗尔和托尼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他们却以实际行动实现了向巴克纳上校许下的“戴罪立功”的誓言。 I
Ⅲ 《至暗时刻》:我们绝不投降,绝不
“ 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敌人占领,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们有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希望和勇气
这是影片最后的一个演讲片段,也是全片最精彩的一个时刻。影片看到这里时,我的第一感受是热血沸腾,恨不能立马提枪纵马、浴血杀敌。这不仅仅是因为演讲中那些激荡澎湃的措辞语句,更重要的是,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勇气的时刻。
就像瘦弱的史蒂夫罗杰斯,被高大的小混混打倒在地,仍吃力地爬起来,擦擦嘴上的血渍,然后喘着气倔强地告诉小混混:“我还能和你打上一天”。面对侵略 面对亡国灭种,人类内心的不屈被彻底地激发出来。但是想要追求和平 就要有话语权;想获得话语权 就要展现你的实力。而在战争中,除了你的枪炮坦克要更先进,你的战略战术要更有效,你的人员素质和装备要更精良外,更重要的是,不顾一切去赢得胜利的勇气和决心。正是因为这种一往无前的气魄,才能给人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代 带来了胜利的转机。
电影中的丘吉尔是孤独的,他没有朋友,很少的支持者,国王不信任他,对手在等待他出丑,反对他的一切决定。30多万人的性命在他一念之间,他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在战争降临的前一刻还鼓舞人民不放弃希望,背地里还要对付射来的明枪暗箭。在大厦将倾之际,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战时首相。整个国家的存亡压在他的肩头,而错一步,国家将危在旦夕。那一刻的丘吉尔也像我们平凡人一样,迷茫过,怀疑过,认为自己是错的。尤记得他在杂乱的房间中,如同孩子般的沮丧神情。然而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在于在如此黑暗没有光明环境下仍然没有放弃,咬着牙坚强地往下走。在得到国王支持和民众的意志后,他的步伐是如此坚定,那一刻出现在他的身上的光,就是至暗时刻中的希望。正如结尾中所说的,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非终结,重要的是我们前进的勇气。
无疑,这部至暗时刻是一部好电影。除了最后激动人心的演讲之外,它也带来别的优秀元素。
光的利用
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权利,象征着希望。
导演在《至暗时刻》中,对光的使用是极其吝啬和考究的,对每一寸光都有认真的规划。我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
影片开头,工党对保守党咄咄逼人的诘问,光给了处于优势的工党,黑暗之下保守党们哑口无言愤怒挥手,张伯伦擦去额头的汗珠,目光投向一把空空的椅子。
在丘吉尔的就职演说中,光给了丘吉尔,周遭寂静无声,没有声援,没有反对,同僚的目光都在关注张伯伦的手帕,这道光是孤独的,英雄是孤独的。
在丘吉尔最彷徨无助的时候,国王亲自上门拜访,给予他莫大的支持。而丘吉尔也听从了国王睿智的建议,在底层的民众中获得鼓舞和支持,坚定了自己抗争下去的决心。而就是在那个昏暗的房间内,一盏闪着微弱亮光的灯,照亮了整个房间。也就是在这个房间中,英帝国权力最大的两个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点亮了为这个黑暗的时代指引希望的明灯。
最后一场演讲,灯光从天花板投下,不偏不倚地照在丘吉尔身上。黑暗中的人们在他充满能量的演讲中蓄势,等待一场爆发。此时的丘吉尔,得到了国王的支持,继承了人民保家卫国的坚定意志,不再动摇,不再迷茫。他用锐利的词锋,大声地告诉那个法西斯独裁者:我们绝不投降,绝不!
手帕抬起,掌声雷动。
镜头语言的运用
当然,除了光以外,影片还有别的元素值得玩味。
在整部影片中,导演在很多的地方都灵活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向观众传递着各种信息。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几个片段:
在丘吉尔去法国,鼓励法军在欧洲战场上 和法西斯战斗的飞机上,他俯视下面的人群;而之后 在他最彷徨不住的时候,他走向了人民中间,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和鼓舞。
在鲜明的对比下,其实潜台词:只有走向人民,倾听群众内心的声音,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获得巨大的力量。领袖给予人民以指引,人民给予领袖以力量,相互成就,推动着人类发展的进程。
丘吉尔在洗澡时,女秘书在门口打字。丘吉尔说了一句,我要出来了。当女秘书意识到有什么不妙的时候,丘吉尔已经光着大腚走出洗澡间。
其实设计这样的镜头,潜台词:这个66岁的老头做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才在后面敦刻尔克的时候,虽然丘吉尔心中对于是战是和 有些犹豫,但是本能地采取行动,征集渔船上前线,才保住了30多万老兵,保留住了最后反败为胜的本钱。
还有接下来的镜头,为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减少德军对敦刻尔克的大批英国军队的关注,加莱的士兵得不到丘吉尔下的撤退命令,尼克尔森准将在废楼的最底层,仰望天空,伴随丘吉尔的演说,随后就是飞机投下炸弹……
潜台词: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丘吉尔的决策 导致了这些士兵的死亡。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不论是怎么样 从大局出发,得到的正确决定,在战场上消耗的 都是战士的生命。
这类的镜头语言在影片中还有很多,这也是至暗时刻这部电影中,值得不断玩味的地方。
不同的丘吉尔
在历史课本上,丘吉尔总是和肥胖,雪茄,强硬等关键字关联。书上描写的他,是一位高瞻远瞩,意志坚定的伟大领袖,带领着英国人民,联合了法国等盟军,顽强地和独裁者抗争,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遥远不可及的。
然而,在这部影片里,丘吉尔似乎有些不同。透过摄像机的镜头,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风口浪尖上,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老头,在庙堂之上被掣肘之时,通过秘书桌上的亲人照片,通过地铁上的诚恳访谈,找到了抵抗到底的决心与信心。当他的气概通过一个个普通老百姓之口,坚定地对法西斯说出绝不投降时,才真正穿过荧幕,穿过70多年的岁月屏障,直击我的心里,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地铁那段剧情的原因。
影片除了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丘吉尔肖像外,也试图通过镜头 告诉我们,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丘吉尔带领了英国,甚至是欧洲走向了胜利?为什么是他?
电影中有个细节,就是丘吉尔身边的秘书第一次去战时内阁的地下基地时,用了很多圆形和方形的镜头。
例如这个镜头
还有这个镜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特写镜头 无一不在暗示,规则,秩序。对白中也提到,一旦泄露机密 就会有严重的处罚。
而资料室,更是极为保密的地方。但是,丘吉尔为了向秘书说明放弃加莱驻军的理由,直接带着她进入禁区并详细地讲解。
为什么?
因为他想要做!想做就做,他一直是这样一个人,我行我素,特立独行!之后也是,想坐地铁就去自己独自去了。
那为什么要表达丘吉尔的这个特质呢?别忘了,战争往往就是破坏规矩啊。希特勒发动战争,本身就是不合规矩,破坏了秩序!
而带着秘书闯入禁区,一推门,方形的窗框,潜台词:打破规矩!
这些都告诉我们,丘吉尔从来就不是墨守成规的人,否则他不会力排众议,因为这本身就不合规矩,他只按照自己的内心去行事!
破坏规矩,一切遵从于内心!你的行为,有些是给别人看的,有些是内心想做的,只有内心坚定想去做一件事,并让大家看到你的心,这才是最关键!
丘吉尔向来特立独行,不按照规矩来,他也不会过多考虑他人的感受,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用句俗语来形容,这就叫:想起一出是一出。他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其内心的强大和坚毅,因此才能产生感召力,最终获得支持!也正是这种怪咖,才是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改变英国命运的唯一人选。
真实的历史
至暗时刻是一部人物传记题材的冲奥片,影片的设定 借鉴了大量的历史史实。然后 为了更方便刻画人物,影片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史实,做了一些艺术加工的。
比如这部电影对张伯伦的刻画。影片中 张伯伦在丘吉尔上台后,从中作梗,他为了求和,不惜暗地谋划让丘吉尔内阁倒台。
而历史上,在丘吉尔上台后,张伯伦是尽全力支持的。丘吉尔上台是因为反对党的拥护,而保守党的人心还在张伯伦这里。尽管之前受辱下台,张伯伦还是在各种场合多次鼓励保守党人支持丘吉尔,也符合他老牌绅士的作风。影片中丘吉尔“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的就职演说,由于张伯伦不表态,演讲结束后议会鸦雀无声;而历史上这次演说得到了381票对0票的绝对支持。
再比如 保守党内最拥护的首相候选人 ,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影片把他塑造的 就是天生看不上丘吉尔,从一开始就是对手。其实真实的哈利法克斯,和丘吉尔私交不错。两个人在“对德国,英国是战还是和”的会议上,确实唱了一出对台戏。从1970年公开的会议记录上看,当时会议的决策层 共5人,除了哈利法克斯坚决地要求议和外,其他人 很快就被丘吉尔说服,同意不跟德国和谈。为此 哈利法克斯 还扬言要辞职,丘吉尔中断了会议 拉着他去花园密谈一会儿,哈利法克斯表示自己不会辞职。并在丘吉尔以内阁名义,宣布英国不跟德国和谈时,哈利法克斯 也没有表示反对。
其他的 还有一些细节 就不过多在这里展开。知乎的其他大神 也分析了很多。
总体来说,至暗时刻是个电影技术出色,配乐到位,光线运用合理,剧情跌宕起伏,演员发挥极为出色的优秀影片。唯一有点小瑕疵 就是作为一部政治人物题材的电影,里面有很多的政治隐喻,欧洲大陆的政治传统。观众对其了解不多的话,在观影中会不明所以,略觉枯燥。
Ⅳ 解放军在巴黎的剧情简介
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终于挫败帝国主义的阴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欧洲的土地上。六亿雄狮镇西方,欧洲民众尽欢颜。
腐败堕落的法国总统及其走狗落荒而逃,中国军兵不血刃,顺利入主巴黎。为了帮助欧洲民众改造资本主义思想,早日脱离苦海。中国军响应主席的号召,在欧洲实行计划经济,以国家为单位对各国工业进行整体规划。在思想改造方面,中国军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应用到欧洲各国,如在法国电视台开办一档名为《电视批斗》的节目,对思想落后的坏分子批倒批臭;彻底改造奢华淫靡的社会风气,将一切资本主义的堕落符号与象征扫除殆尽;适时举行军民联欢,排演大型红色歌舞剧《卡门》。在一番大力整治之下,法国巴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积极进取的好局面。
中国派了六亿解放军解放欧洲,欧洲各国领袖闻风而逃,英女王也逃到香港去。法国总统发布演说后,迫不及待与众政府官员挤上飞机,逃亡美国。法国人民有的视若无睹,有的纷纷出逃,但逃亡人潮竟在公路上自相残杀。解放大军途经公路,向满地尸体抛下鲜红纸花,像是对法国人民自相残杀表示无言的嘲讽。
法国军方认为只要发射核弹,就可击退解放军,偏偏导弹发射钥匙不知放在哪里,东找西找,解放军已来了。众法国军官举手投降,解放军查查手上的记事本,提起抽柜,原来钥匙就藏在抽柜底中。
法国人民在睡梦醒来之后,放眼窗外,满街尽是解放军壮丽军容,一队解放军步操经过情趣用品商店,有生意头脑的老板立刻张贴告示:“七折优待英勇的中国军人”。
解放军在爱丽舍宫扎营,法国议会、报界和教会代表前来向解放军将领表示合作和效忠中国政府。解放军将军表示爱丽舍宫不合适作扎营之用,于是法国代表带将领参观巴黎市内,将领对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先贤祠等地方通通不满意,终选定老佛爷百货公司作行政大楼之用。
电视台也要受解放军的监督,各地挂满了卡尔·马克思、列宁画像,和“中法合作万岁”等等的标语。解放军清空了老佛爷百货公司,将领表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指示下(一提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人人不忘高举毛语录高呼以示忠诚),要找法国人来协助统治。这样,法国人争先恐后来登记,个个都挂上支持共产党的扣针,一些法国人不懂汉语,却坚持自己会说,希望谋个参谋来当。
这时,北京又来了消息,中央委员会指定了一名法国总督、一名法国行政长官。并下令取缔色情业。禁令一下,性玩具商店不能再做生意,但聪明的老板稍一改装,就变身成中国餐馆。电视台广播中国消息,很多法国青年都去了中国改造去。
将军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委员对他不费一兵一卒占领法国表示赞赏,他们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思想,只懂盲从美国,故此中央委员会表示,每一个占领国家,只能发展一项工业,例如英国生产帽子、西德生产电器、奥地利生产汽车。由于法国是懒人最多的国家,所以负责生产烟囱。
故此,写字楼全改作烟囱工厂,只懂文书工作的文员都要劳动,敲敲打打。而粮食转作配给制,粮食配给站出现长长人龙。将军要求法国总督没收所有的汽车,全改成人力黄包车代替,因为汽车是资本主义产物,妨碍人民劳动,法国总督无奈下令,行动代号为“长龙作战”。法国人见自己的爱车被没收,欲哭无泪,有的反抗,但也无可奈何。性玩具商店老板驾车经过,人人奇怪他为何仍可拥有汽车,原来他成为干部,享有特权。
所有信件经解放军检查,不合共产主义社会的信件内容都会“特别处理”,将军检视记号“淫乱”的信件,不过是普通情书。将军提议反革命的法国人轻松一下,举办嘉年华会。夜里,法国警察和解放军一同巡逻,一个法国人不理宵禁令,法国警察用武力对待,解放军一见就制止他们,纷纷抽出毛语录,表示共产党人不会暴力对抗市民,把他带走,却将他送至马戏团改建的批判大会去。由于禁止饮酒,法国人在餐厅没酒喝,大觉无瘾。性玩具商店老板又改经营黄包车,手下有一大队车队,身穿中山装的他,比任何人更快活,并高举香槟,兴祝自己生意成功。他的友人看不过眼,大骂他是法奸,并用汉语骂他“懦夫”。
解放军宿舍中,有些军人色眯眯的望住街对面居住的法国美女,将军感到不文明,立即下令另找住所。他们看中了市郊的住所,视察是否可征用作宿舍。户主表示欢迎,但解放军一见户主吸烟时,受不住戴上口罩,挂上“请勿吸烟”告示。法国人见和解放军一同生活,有点不自在,不过形势比人强,也无话可说。
批判大会成为法国人余兴的电视节目,被征用住所的户主看见同房竟是年轻的将军,不免啧啧称奇,这时,将军被户主性感的女儿深深吸引。接下来,解放军赶制鲜红纸花,为嘉年华会作准备。协和广场嘉年华会上,人人戴歌戴舞,表演马戏,舞龙舞狮,一片升平。但最后法国人舞龙队为争位问题互相打起架来,将军气得离开,表示要用样版戏来教化法国人。
新创作的样版戏《卡门》演罢,剧员挂起“只有全解放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标语,将军非常满意。将军回到宿舍,偷偷观看户主女儿的照片,彻夜未眠。结果他出外走走,遇到户主,户主请他喝酒,将军忍不住也喝了。将军喝得醉醺醺,摸入户主女儿的房间,和她发生性关系。醒来以后,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和悔意,痛哭失声,户主女儿则安慰他。
很多法国人不满中国统治,拆走中文路牌,遭到逮捕。而部分到中国改造的法国青年也乘火车回国了,个个身穿中山装,手持毛语录,似是被洗脑似的。法国人的反抗越加剧烈,搞破坏,放炸弹,将解放军弄个灰头土脸。性玩具商店老板立即研制防弹背心,售与解放军。中央委员会见到如此,唯有解除禁令,妓院重开,马照跑,舞照跳,酒照喝。
法国青年在改造后变得保守,冲击妓院,示威抗议。但解放军被法国五光十色的夜生活迷住了,在中国他们不敢如此想像,感觉新奇又新鲜。解放军反而受不住法国的桃色炸弹诱惑,变得堕落,吸烟喝酒赌博,出入色情场所。将军眼见纯良的军人堕落如斯,含泪向中央委员会要求立即撤出法国,中央委员会批准,就这样,一夜间解放军全撤退。法国反抗军打算这夜反攻,但解放军早早走了,冷手执个热煎堆。
法国总统归国,法国反抗军大肆清算法奸,法国总督和法国行政长官跟随解放军大队流亡。只有性玩具商店老板和反抗军有交情,安然无恙。解放军解放欧洲大业未完,转眼大军南侵意大利,兵临梵蒂冈城下,连教皇也向中国称臣了。
Ⅳ 二战从法国大撤军的电影有吗
《伦敦上空的鹰》
补充:《敦刻尔克大撤退》
Ⅵ 一部电影,好像是法国的应该是讲述的是二战的,求片名
出自影片《战火蓝天》,又名《深蓝世界》,百分百准确。
剧情简介
1950年,捷克前飞行员弗朗塔被政府以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之名关进了监狱。在狱中,他回忆起了青春岁月和二战期间加入英国皇家空军的日子……1939年,德军入侵捷克。弗朗塔假装向德军投降,然后与正在受训的年轻人卡瑞尔悄悄逃离了捷克,流亡英国。他们在那里接受训练,并加入英国空军为打击侵略者而并肩作战。在这一过程中,二人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 一次战斗中,卡瑞尔的飞机被敌军击中,但他幸运地死里逃生,落到了苏珊的小屋上。苏珊的丈夫也在远方的前线作战,至今生死不明。卡瑞尔在与她共处的日子里,很快便爱上了这位美丽的英国女郎。而苏珊亦对他情意绵绵。卡瑞尔想方设法回到了部队,并兴奋地向弗朗塔谈起了自己的初恋,甚至把他带到了苏珊家。 但他没有想到,苏珊竟然又和弗朗塔一见钟情。一对兄弟同时爱上了苏珊,他们之间的友谊面临着严峻考验,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里……Ⅶ 电影内容 二战时期法国士兵投降德国,成为德国士兵,和俄国交战被俄国俘虏成为俄国士兵,后有参加解放巴黎
你觉得可能吗...原来巴黎是毛子解放的...第一次听到...
Ⅷ 求一部二战电影片名,附详细信息,不知道的不用推荐其他的电影
电影名:《王中王》
别 名:《金牌教练》《妙计闯三关》
导 演:盖拉德·欧利
喜剧难拍,战争喜剧尤其如此。从严格意义上,由明星贝尔蒙多主演的法国电影《王中王》(1982)不一定能算得上是喜剧,但其中的喜剧因素却又十分显见,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边缘性的战争喜剧片也是说得过去的。导演在把握题材的时候,并没有一以贯之地通片贯穿喜剧韵味,而是运用辛辣的尖刻的讽刺手段,在关键的段落里对纳粹进行了嘲讽。
故事发生在1936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当年,就是在这个法西斯头子的淫威下,在德国柏林举办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拳击队教练乔治·加瓦利耶虽然痛恨德国法西斯,知道希特勒妄图利用奥运会的国际影响来为法西斯政权作宣传,但他不得不率领自己的队伍到柏林去参加拳击比赛。
法国运动员乘坐由巴黎开往柏林的列车,一路上大家满怀必胜信心。加瓦利耶曾经是一个出色的拳击运动员,外号“王中王”。他本人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法国战斗机飞行员,击落过德军飞机,在法国名气很大。正是在这次大战中,他与一名德国空军军官甘特在空中交手,双方不分胜负。不打不相识。经过从空中到地面的较量,他们相互之间有了好感,成了好朋友。当时,他们都只有25岁。世事变迁,但二人仍保持着友谊。
在奥运会上他们又一次相遇了。在比赛中,甘特给加瓦利耶以大力支持,使法国拳击队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巧,一个犹太孩子卡尔在偶然的机会中出现了。由于他的家庭遭到德国法西斯的迫害,父亲的书店被查封捣毁,家人也不知去向。加瓦利耶和卡尔相遇,非常同情孩子的遭遇。为了解救卡尔一家,加瓦利耶在甘特的帮助下,与纳粹分子进行了错综复杂的周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险。最后,英勇无畏的加瓦利耶终于战胜了敌人,把卡尔一家护送出国境。
本是一个沉重的逃亡题材,但在这里成为一个并不沉重的有关人间冷暖关爱的感人的故事。死里逃生成为最终结局,快乐正义的王中王,也给人带来了欢乐和希望。总是一脸笑意的贝尔蒙多所扮演的“王中王”成功地演绎了一个拳击运动员善良勇敢的精神气质,给留下深刻印象。
这一段〔其中一段“士兵们(似乎是美国兵)在装甲车(或者是坦克)里给一位孕妇接生,由于没有医用手套 ,便用避孕套戴在手指上替孕妇接生,而且装甲车外还有德军埋伏,我能记住的就这么多了,〕是另外一部二战电影的场景叫《红一纵队》。你可能记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