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一部具有艺术美感的电影,处处显现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1994年出品
导 演:吕克·贝松
主 演:让·雷诺
娜塔莉·波特曼
盖瑞·欧德曼
·杀手电影的代表作品
·法国影像风格的巅峰之作
有关职业杀手的故事,古今中外已有多部电影对其做过阐释。然而,几乎没有一部影片能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那样将动作及感情共冶一炉,别具一格。
《这个杀手不太冷》又名《杀手莱昂》,由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执导,其间好莱坞式的枪战片作风与法国片特有的影像风格及故事情节完美融合,构成了一部艺术感极强的商业电影。影片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孤独的杀手与一个小女孩之间所发生的微妙情感:他们相依为命,亦师亦友,患难与共。著名影星让·雷诺将外冷内热的杀手形象塑造得天衣无缝,一方面,他是个冷酷无情的冷面杀手,另一方面,他又具有纯真的性情,甚至最后为救小女孩而断送了性命,其侠义之情表露无遗。而年仅12岁的小女星娜塔莉·波特曼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她的发挥淋漓尽致,其表演天赋令人刮目相看。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它延续了杀手电影的风格,解剖了现代文明下都市中的边缘人,被誉为是吕克·贝松所表现的对电影狂热的最佳代表作。
在我的眼里,纽约一直是一个随着时光而漂泊的城市,而在这里的人也同样具有不定的特质,所以我塑造了杀手莱昂这个角色,也许这座城市里真的有许多人都像莱昂一样,过着有时欢欣,但大多时候都较为落寞的生活,我想把这些都一一地展现出来。
--本片导演 吕克·贝松
《这个杀手不太冷》表现出了吕克·贝松一贯的处理冷酷无情杀戮场面的风格,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花费了一定的笔墨来描述女孩玛蒂尔达与杀手莱昂之间动人的情感,让观众以一个叛逆少女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个残酷的世界,使温情脉脉的情绪与死亡相照应,产生了一种令人心碎的张力。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更深一层的思索:或许在我们的身旁,或许就在一个我们所不知的角落,还隐藏着另一个阴暗的世界。
--好莱坞影评人 迈克尔·昆森
杀手莱昂的沉默令人敬仰。没有太多的思想陈述,一切都渗透在善良的沉默中。这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玛蒂尔达,而是莱昂。他知道什么时候同情是必需的,什么时候该收起它,让其他人好好干自己该干的事。
--影评人 qrachel
这是一个发生在纽约大都会里的故事。从意大利来到纽约谋生的莱昂是个孤独的雇佣杀手,他住在一所公寓里,当他以杀手的身份出现时,冷静而神秘,杀人手法令人热血沸腾。但当他卸下杀手面具时,则又回归成为平凡的市井小民,简单到连基本的身份证、银行账号都没有。总之,他是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12岁的玛蒂尔达住在莱昂的隔壁,她的父亲没有正式工作,是警察的线人。在为警察提供了一次线索后,他贪污了一小包毒品,本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因此而埋下了祸根。
这天早上,玛蒂尔达去商店买东西。警探斯坦带着手下人来了,斯坦是警界的败类,有些神经质,是个比毒贩子和杀手更可怕的人物。玛蒂尔达的父亲矢口否认自己贪污了毒品,盛怒之下的斯坦命令手下人枪杀了玛蒂尔达的全家,她的爸爸、妈妈、姐姐,甚至连小弟弟也没有被放过,一家人倒在血泊中。玛蒂尔达买完东西回来了,她所特有的敏感使她觉出了气氛的异常,她聪明地没有走进自己的家,在经过家门口的时候,她震惊地发现家人全死了。于是她敲开了邻居莱昂的门,躲过了杀身之祸。
家人的惨死让玛蒂尔达悲伤不已。无意间,她发现了莱昂的杀手身份,于是她要莱昂收下自己做一个小杀手--"清洁工"。她同莱昂住在了一起,她帮莱昂管家,并教他识字,莱昂则教玛蒂尔达怎样用枪。玛蒂尔达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莱昂,而莱昂也对玛蒂尔达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保护欲,就这样,两个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一个偶然的机会,玛蒂尔达发现了斯坦的行踪,并贸然报仇,反倒被抓住。幸亏莱昂及时赶到,一阵枪战之后,他救回了玛蒂尔达。为了尽量少惹麻烦,莱昂和玛蒂尔达决定搬家,他们收拾了简单的东西,还抱上了莱昂最喜爱的绿萝。
他们的行踪一直受到警界的注意,斯坦更是下定决心要除掉他们两人以断绝后患。玛蒂尔达又一次落到了恶魔的手里,莱昂全副武装地来到警局,再次救出了她。警局里燃起了熊熊大火,为了不引人注意,莱昂要玛蒂尔达通过通风管道逃生,而自己则从另一楼梯下去。玛蒂尔达要和莱昂守在一起,莱昂最终说服了她,并将他的绿萝托付给了玛蒂尔达。在浓烟中,莱昂化装成警察,带上了防毒面具。正当他快要走出警局时,却不料被迎面而来的斯坦撞了个正着,敏感的斯坦认出了他,向他射出了子弹,莱昂倒了下去。然而就在最后一刻,他躺在地上,对着洋洋得意的斯坦掀开了自己的衣服,露出了绑在身上的重磅炸弹,最后,在他的"记着玛蒂尔达的问候"声中,炸弹爆炸了……
玛蒂尔达顺着通风口来到了街上,她知道莱昂已经身遭不测,她没有回头,一直向前走去,脸上滴落着两行热泪……
玛蒂尔达最后进了福利院,她一直随身带着莱昂的绿萝,在一片和煦的阳光中,她把绿萝种进了泥土里。
杀手的童话
"生活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的生活才会如此?"12岁的玛蒂尔达有一双过早成熟并沧桑的眼睛,她用茫然的神情问莱昂。"人生就是如此。"莱昂的眼睛被墨镜遮住,洞察不出一丝一毫的感情。
对于玛蒂尔达,莱昂有发自内心的爱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玛蒂尔达好好地活下去。但作为一个杀手,命中注定是不能有感情的,有了爱就是有了弱点,杀手的童话结局必然是悲怆的。
所以莱昂一举成为经典角色,你可以拒绝一个杀手,但你无法不爱莱昂。他编织了一部最纯洁的童话,英勇而又凄美。在处理他中弹的场景时,导演采用了慢动作和消音的方法,人们看见的是他眉心慢慢扩大的血斑,直至倒地,他的脚步从未迟疑过,一直向着光明的出口迈进。他想脱离黑暗的世界,即使这种想法只是一个苍白的奢望,他也想用自己的死换来玛蒂尔达的生。《这个杀手不太冷》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我个人认为,它是描写边缘人物体裁的电影中最独树一帜的作品。�(金 梦)
☆ 《英雄本色》是香港影坛的里程碑,被视为香港英雄片的经典之作。导演吴宇森投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怀和一部分的台湾经验执导了这部黑帮动作片,在演员狄龙、周润发、张国荣的完美搭配和高超的动作场面处理的互相激荡下造成了票房上的极大轰动,并得到了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的多项殊荣,狄龙凭本片成为金马影帝,周润发塑造的"小马哥"成为中国电影中不朽的角色之一。影片大获成功后,又连续拍了两部续集,同样大受好评。当年几乎全东南亚的青少年都背得出片中的每一个镜头,"小马哥"成为一代影迷的偶像。
☆ ☆杜琪峰执导的港产枪战片《枪火》包含着浓重的英雄主义情结,在塑造人物的个性与刻画影片细节的功力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多项荣誉。《枪火》的出现令人对港产片的信心为之一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港产片因为优秀人才的外流以及经济低潮的冲击而处于低迷状态,叫人一再失望与叹息。然而在这样的逆境中,挽救它的是香港一群对电影依然充满热情的中坚力量。港产片在它的阵痛中渡过了转型期后,已越来越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枪火》就是这样的产物。
☆佛教中认为,"无间"是地狱里面最万恶的地方,那里弱肉强食,是非不分,罪孽深重的人将会被打入无间地狱,无间断地受苦,永不轮回。港产片《无间道》被誉为是香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影片塑造了两个命运迥异但又相近的角色--陈永仁和刘建明,两人各自身为警方及黑社会的卧底,他们在无间道的旅程里接受着严峻的考验,最终决心要离开不辨是非的处境,离开无间地狱,寻回自己。到底是命运弄人,还是人定胜天,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结局……
2. 关于法国经典电影有什么
1、《放牛班的春天》导演:Christophe Barratier,简介: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杰勒德?尊诺饰)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弗朗西斯贝尔兰德饰)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 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克莱门特发现学生皮埃尔莫安琦(尚巴堤莫里耶饰)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怎样释放皮埃尔的音乐才能,让克莱门特头痛不已;同时,他与皮埃尔母亲的感情也渐渐微妙起来。
2、《这个杀手不太冷》纽约贫民区住着一个意大利人,名叫里昂(让·雷诺饰),他是一名职业杀手。一天,邻居家小姑娘马蒂尔德(娜塔莉·波特曼饰)敲开了他的房门,要求在他这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线,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剿灭全家的惩罚。马蒂尔德得到里昂的留救,开始帮里昂管理家务并教其识字,里昂则教女孩用枪,两人相处融洽。女孩跟踪恶警,贸然去报仇,不小心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他们再次搬家,但女孩还是落入恶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并让她通过通风管道逃生,并嘱咐她去把他积攒的钱取出来。里昂则化装成警察试图混出包围圈,但被狡猾的恶警识破,不得已引爆了身上的炸弹。
3. 《眼线(1962)》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眼线》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RBqn111uqOjShpJa3Q_2bQ 提取码:09og
《眼线》
导演: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编剧: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主演: 让-保罗·贝尔蒙多、塞尔日·雷吉亚尼、让·德赛利、瑞奈·列费夫尔
类型: 剧情、惊悚、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意大利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62-12-13
片长: 108 分钟
又名: Doulos: The Finger Man
黑暗中,一个身着风衣的神秘男人在通道中穿行。他就是莫里斯(塞吉·赫吉安尼Serge Reggiani饰),一个刚刚出狱却仍依靠偷窃为生的盗贼。为了清算以前的旧债,他准备跟他的朋友西里安(让-保罗·贝尔蒙多 Jean Paul Belmondo饰)再干一桩偷窃案。不料行事时警察却突然而至,莫里斯再次入狱。不明就里的莫里斯认定西里安是警察的眼线,开始寻机报复。而西里安并非警方的线人,真正的卧底另有其人。与此同时,西里安也正开始实施自己的大胆计划。
由世界影坛最负盛名的黑色电影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的经典犯罪悬疑电影《眼线》,根据1946年出版的小说《犯罪系列》改编而成。
4.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映于什么时候呢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由吕克·贝松执导,让·雷诺、盖瑞·欧德曼等主演的犯罪片,于1994年9月14日在法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名职业杀手莱昂无意间搭救了一个全家被杀害的小女孩玛蒂尔达,他和小女孩互生情愫,最后他为了救玛蒂尔达而身亡的故事。
剧情简介小结平静的回味这部电影,他表达的绝不是复仇,而是那种为爱,为责任献身的的勇气,表达的是真爱,温暖。
两个人相爱尽管短暂,但是他们绝对都不会后悔,莱昂给玛蒂尔达带来了家庭般的温暖,呵护着一颗受伤的心灵,玛蒂尔达带给莱昂很大的生活乐趣。莱昂也用自己的死完成了对自己曾经杀死的人的救赎。炸药引爆后,他唱出了杀手的挽歌。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不同,你可以定义他是英雄,也可以定义他是坏人,我们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他是好人,你要问我理由,我无可奉告。
他用他的死完成了他对她的承诺,他用他的死承载着他们一生的爱。
5. 介绍一下法国导演梅尔维尔
法国大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Jean-PierreMelville)是世界影坛最负盛名的黑色电影大师。他于1917年10月20日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原名Jean-Pierre Grumbach。青少年时期他到了巴黎读书。他从小就喜爱阅读美国小说和喜欢看美国电影,连他自己的梅尔维尔这个名字,也是由于后来极其仰慕Moby Dick《白鲸记》的作者Herman Melville而改名的,足见他对美国文化迷醉程度之深。
梅尔维尔是首开电影独立制作之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退役,并在同年的1945年11月创立梅尔维尔独立制片公司,从1946年开始导演短片。到1947年,梅尔维尔就用极其低廉的六百法郎制作费亲自导演了《海的沉默》一片,震惊影坛。当时他这种忽视法国电影界传统的制片方式,很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特别是受到诗人尚?考克多的赏识。因此尚?考克多提供一千七百万法郎的制片费,请梅尔维尔导演他的小说《可怕的孩子们》,结果很成功,而被誉为战后法国电影界最有才华的新人,被视为法国新浪潮间接的先驱者。梅尔维尔被公认为“法国新浪潮的精神之父”,他甚至还在让-吕克?戈达尔的成名作、同时也是新浪潮运动的标志性作品之一的《筋疲力尽》中出演了作家一角。
在长达26年的从影生涯里,梅尔维尔共执导了13部电影长片,除了《海的沉默》、《可怕的孩子们》和《影子部队》等题材各异而又驰誉世界的杰作之外,还有包括《发热》、《眼线》、《独行杀手》、《血环》和他执导的最后作品《大黎明/警察》等在内的经典黑色电影和著名警匪片,令他成为蜚声国际的黑色电影大师,对世界影坛影响极其深远。1973年8月2日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因心脏病而过早地离开人世,终年55岁。
梅尔维尔于1970年自编自导的《血环》(Le Cercle Rouge。又译《红圈》或《仁义血环》)被公认为他本人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被誉为“极其纯粹而达至完美和经典”的电影,堪称警匪片的示范本。《血环》由阿兰?德龙(Alain Delon)、伊夫?蒙当(Yves Montand)和布尔维尔(André Bourvil)三大法国巨星,及意大利性格演员日昂-马利亚?沃兰特(Gian-Maria Volonte,曾凭《马里奥?列齐之死》荣获1983年第三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帝头衔)等知名演员联袂演出。本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极大的成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法国电影之一。《血环》具有多层次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因而既可简单地把《血环》看作一部经典警匪片,也可以经过更深层的思索去理解它所蕴涵的微言大义。
首先是本片的宿命主题。在《血环》的片头就直接引述了佛祖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本名)的一个典故:佛祖悉达多曾用红垩石画了个血环,并说:“尽管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究有一天他们会相遇。就算他们的人生际遇各异,他们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时,他们终究会在血环(红圈)中会合。”片头的这段典故对理解好整部电影极其重要,导演梅尔维尔在谈论《血环》时说过:“血环是魔鬼的标记,它画出了某些人的命运,并使他们同普通人类社会分隔开来。”。显而易见他想要表达的观点:一个人无论如何也终究无法逃脱他的宿命和命运的安排。那可能是活着,也可能是死亡。
梅尔维尔常把一些游走于社会边缘、与社会体制格格不入甚至是对抗的人和故事搬上银幕,把那些凶杀抢劫的人和事理想化,并通过他导演的作品表现出来。我们在《血环》中能看出他的这种完美追求。《血环》通过释囚大盗科莱(阿兰?德龙饰)、因被革职而酗酒成性的前警察神枪手让森(伊夫?蒙当饰)、从老警长马泰(布尔维尔饰)手中逃脱并正被马泰追捕的现行在逃犯福格尔(日昂-马利亚?沃兰特饰)三人的经历和联手抢劫珠宝的故事主线,将警匪片中常有的黑道间的殊死拼杀、盗亦有道、仁义与荣誉、忠诚和情谊等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动人,别具一格。影片更进一步隐寓性地将以上主题引申升华至游走于社会和法制边缘的特殊群体与强大统治强权对抗这一社会哲学层面和高度,三人最终在死亡的血泊之中会合的悲剧结局也呼应了片头佛祖释迦牟尼“血环”的典故,并折射出在强权势力压制和围追堵截下,对抗体制者无奈的悲剧性命运和无法逃脱的宿命。
《血环》最为人称道的还在于影片相当冷峻沉着的风格,对话亦极为精简,极富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个人特色和独特风格。这点可以用影片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经典驰名的“奇谋夜劫珠宝店”一幕以作剖析。这整场戏包括:第89分26秒起始的“行动开始、入屋”(长14:18)和“劫掠珠宝”(长12:29)。
尽管在整整长达近半个钟头的戏里几乎没有一句对白,但梅尔维尔通过影像与音效精准非凡的完美结合,将这幕戏行云流水地呈现给观众。他以出色的摄影和风格冷峻的镜头影像,出奇不意的剧情编排,复杂而多变的场景之间出色娴熟的镜头调度和流畅凝炼的剪辑,使整场戏极具可观性。同时也利用环境声响和特殊声效,以及点到即止的精简配乐音符的配合。这些声音蒙太奇的出色运用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紧张感,令整场戏充满戏剧逼力和张力,异常扣人心弦,观众无不紧张得屏息静气。这整场戏无愧为展现“此时无声胜有声”意境之典范,也是最为人乐道和最经典驰名的电影片段,其匠心独运的电影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电影示范教科书。
另外,本片中神枪手让森首次露脸的那场戏,梅尔维尔采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画龙点睛地挑明了让森沉沦酒海的可悲境况和他内心无助的恐惧感,同样也是影片中的神来之笔。
出色的表演也是《血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艺术层面上,只有效果最能说明问题,因此不得不承认阿兰?德龙是体现梅尔维尔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这点早在1967年他们两人合作的《独行杀手》里就得到举世赞誉和公认。阿兰?德龙以深沉内敛的演技,将《血环》中最重要的主角——大盗科莱精明强干的个性、如丛林猛虎和独狼般的孤寂心境表现得丝丝入扣,举手投足间总散发着那么一丝一点挥之不去的别样忧郁与哀愁。他的冷峻和沉着恰到好处,散发出慑人的个性魅力。毫无疑问,“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加阿兰?德龙”绝对就是经典黑色电影的代名词。
另外,在法国歌影双栖巨星伊夫?蒙当饰演的神枪手让森身上,导演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沉沦落魄之人通过兄弟般的情谊战胜心魔、重拾人性尊严和自信的故事。而最终三位劫匪都被击毙的结局除了道出了影片的宿命主题之外,也将“荣誉、道义与情谊远比生命更宝贵”的旨意表露无遗。
一路穷追不舍并不择手段的老警长马泰作为片中与黑道对立一方的主要角色,同样也显露出导演的编排别具深意。作为警长的马泰身处国家机器里的中下层位置,他是维护政治、权力、法律制度的国家机器内的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也是具体的执行者。这样一来既起上传下达之功,也起一斑以窥全豹之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老警长马泰,他的行为和思维都已经被制度化了,透过这位老好人举止神态的木呐呆板这些表面化的特征,反而使我们认识到:麻木不仁和冷酷无情才是他最生动的写照,不择手段是他成功的座右铭。可以说,老警长马泰既是当权者豢养的一个行尸走肉的走卒、一只猎犬,也是充分体现权威体制和维护当权者利益的一个象征和一个缩影。整部影片里,只有在马泰这个孤家寡人回到冷冷清清的家里与三只猫儿呆在一起时(注意:这些猫是马泰家中除他本人之外仅有的活物),我们才能稍微感觉到他身上仅存的一丝活人的气息。曾主演《虎口脱险》的法国著名歌影双栖喜剧艺术家布尔维尔,在《血环》这部他本人一生中演出的唯一一个正剧角色的电影里完全突破了自我,脱胎换骨般地把马泰这个影片中较为吃重的角色扮演得栩栩如生,出色演技可圈可点。
与此同时,梅尔维尔也仅用寥寥几笔就交代了坚信“人皆有罪”的警察内政部部长对警长马泰暗中展开审查的情节,揭露了国家机器、权力机构的白色恐怖和对个体的人和民主自由本意的粗暴干涉和压制。开始时,马泰对内政部部长的这一“人恶论”并不以为然,经过查案过程的种种经历,待到影片最后击毙三名劫匪大盗后,面对前来现场视察的警察内政部部长一语相关的询问“所有人,是吗?”的时候,马泰此时不经意的点头,俨然已视作认同。这个颇具苦涩意味的电影结尾可谓意味深长,颇堪细嚼回味。
通过对爱猫的老警长马泰一角的塑造,以及坚信“人皆有罪”的警察总局内政部长对马泰的暗中审查,马泰及其手下以执法者身份不择手段、对线人威迫利诱、草菅人命等旁枝副线的细腻描绘和提炼,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以小见大地从侧面揭露统治体制权威、强权国家机器滋生的腐化黑暗和非人性,一针见血地抨击了其民主自由的虚伪性,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思。当然在做这些现实批判性的注脚时,梅尔维尔采取了“超道德”的概念和极其平实和隐晦的手法,导演在作品中没有过多地加注道德判断,片中角色的好坏并无明确标识,交由观众自行思量,这无疑也保持了这位伟大的黑色电影大师一贯的冷峻、沉着和超然。
具有深刻隐喻意味的《血环》展现了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深邃精辟的洞察力,他以娴熟自如的执导手法将电影里多头发展、多线交叠的剧情描绘得有条不紊而且波澜叠起、充满张力,其编导功力炉火纯青已臻化境。加上一众才华横溢的影坛巨星们的出色演绎,匠心独具的画面构图、取景角度和镜头调度,把《血环》打造成为一部非凡的经典黑色电影杰作。
6. 《无耻混蛋》你读懂这部电影的黑色幽默了吗
黑色电影—深度的表现主义、现实的存在主义、暴力黑暗的文艺交织在一起通过镜头展示在观众眼球中并能引发观众产生深度思维的介于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影片我将之称为黑色电影。
提到黑色电影,浮现在脑海里的总是罪恶、堕落、梦魇般的世界和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人们往往在伦理道德和欲望与罪恶之间无从选择。从简单的表象来看,黑色电影充斥了整个电影类型,无论是惊悚,侦探,喜剧,恐怖还是爱情还是战争我们从其中总能找出一些经典的黑色影片。黑色电影既然已然是一种被商业浪潮分流划的类型电影,不例外它也有其根源可循。1946年法国电影人第一次将“黑色”这个词语用在电影类别上,从此黑色电影就被注上了各种隐藏在阳光背后的词汇标签。
为能够更多的在文章中表达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认识,前几天专门恶补了几部和黑色有关的影片,其中法国电影人梅尔维尔在1962年导演的影片《眼线》个人认为是法国黑色电影的经典代表。此片也能算作是早期惊悚黑色电影的代表。
黑色电影起源于欧洲,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美国人在后来好莱坞的时代里将黑色电影全球性的无限放大。美国人更崇尚自由,越是对自由向往强烈的民族越是对黑暗的反抗更加强烈,在好莱坞时代,黑色电影业划上了反抗的颜色。
7. Dita von Teese
美国滑稽剧是综艺节目的一种类型。
滑稽表演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的滑稽表演(burlesque)、音乐厅(music hall)、吟游诗人表演(minstrel shows)。
在1860年代左右,滑稽表演在美国变得特别流行。
最终演变(evolved to)出来以下流喜剧(ribald comedy),讲下流笑话(lewd jokes)和女性脱衣舞(female striptease)为特色。
在20世纪初的时候,在美国,滑稽戏是讽刺(satire)、表演艺术(performance art)、音乐厅(music hall)、成人娱乐的平民主义(populist)融合(blend),
并且以脱衣舞(striptease)和广泛的喜剧表演(broad comedy acts)为特色。
蒂塔最出名的是她的滑稽表演(burlesque routines),经常在媒体上被叫做“滑稽女王”。
蒂塔是从1992年开始表演滑稽戏的。那个时候她是20岁。
作为新滑稽戏(Neo-Burlesque)的支持者,她致力于推广(popularize)新滑稽戏的复兴(revival)。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她是用长时间精心制作(elaborate)的舞蹈、用道具(props)和角色把挑逗的元素(tease)放进脱衣舞(striptease)当中。
这些通常都受到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音乐剧(musicals)和电影(films)的启发(inspired)。
蒂塔有一些非常著名的舞蹈,包括在一个旋转木马上的(a carousel horse),
在一个巨大的粉盒中(a giant powder compact),
在一颗丝状心形图案中(a filigree heart),
在一个带淋浴头的羊蹄浴缸中(a clawfoot bathtub)。
她的签名秀是以一个巨大的马蹄尼酒玻璃杯(a giant martini glass)为特色的。
她的羽毛扇舞蹈(feather fan dance),受到了滑稽舞演员萨莉·兰德(Sally Rand)的启发。
现在在好莱坞的性博物馆(Hollywood's Museum of Sex)展出。
她的滑稽戏表演生涯有一些相当难忘(memorable)的表演。
她曾经在纽约艺术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Art)的一次慈善晚会上露面,
当时的她什么都没有穿,只是带了价值500万美元的钻石。
此外,她在2006年10月,成为巴黎疯马歌舞酒店俱乐部(Paris's Crazy Horse cabaret club)的第一位客座明星。
也是在2006年,蒂塔出现在全美超级模特儿新秀大赛第七季(America's Next Top Model (cycle 7))的一期中,
她在里面是教参赛者(contestants)怎么通过滑稽戏舞蹈和摆姿势(posing)来表达性感(sexiness)。
下面这张图是全美超级模特儿新秀大赛的LOGO:
在2007年的伦敦成人娱乐活动(the alt entertainment event )“情色07”(Erotica 07)当中,
蒂塔和意大利摇滚乐队梦中情人颠茄(Belladonna)一起表演。
下面这张图是意大利摇滚乐队Belladonna:
蒂塔的第一本书是和布朗温·加里蒂(Bronwyn Garrity)一起(collaboration)写的。
在这本书中,她表达了一些她自己的想法。
有关于滑稽戏和恋物癖的历史,滑稽戏,提斯艺术,恋物癖艺术,提斯艺术(the Art of the Teese)。
这本书是在2006年由哈伯柯林斯(harperCollins)公司出版的。
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五大英语出版公司之一。
由纽约的里根图书公司(Regan Books)出版。
名利场(Vanity Fair)这本杂志把她称为“滑稽戏的超级英雄”(Burlesque Superheroine)。
蒂塔在俄罗斯莫斯科参加了2009欧洲歌唱大赛(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09),
在德国参赛作品《吻吻刘海小姐》(Miss Kiss Kiss Bang)的舞台表演的一部分。
这个表演是要从25个参赛者(participants)当中选出来20个人,进入比赛(contest)的最后一轮(the final round)。
后来,蒂塔说她的乳沟(cleavage)在节目中受到了审查(censored)。
因为它太性感了(voluptuous)。
下面这张图,是2009欧洲歌唱大赛的LOGO:
蒂塔演过主流电影(mainstream films),也演过成人电影(alt)。
在她早年的时候,出演过和恋物癖相关的,软核的电影,
像《浪漫莎拉》(Romancing Sara),
《真相的来信》(Matter of Trust),
在《真相的来信》当中,她以希瑟·威斯特(Heather Sweet)的真名出演。
还出演过安德鲁·布莱克(Andrew Blake)的两部硬核恋物癖电影(hard-core fetish films)
这两部的名字叫做《恋物癖2》(Pin Ups 2)和《颓废》(Decadence)。
下面这张图是Andrew Blake:
近年来,她更多出现在主流电影当中。
2005年德莱尼·毕肖普(Delaney Bishop)创作的短片《达利之死》(The Death of Salvador Dali)中。
该片在SXSW,雨舞影展(Raindance Film Festival),米尔谷电影节(Mill Valley Film Festival)上
获得了最佳剧本(best screenplay)和最佳摄影奖(best cinematography)。
并且在贝弗利山电影节(Beverly Hills Film Festival)当中获得了最佳女演员(Best Actress)。
她在2007年主演了故事片《圣弗朗西斯》(Saint Francis)。
此外,她出现在很多的音乐视频当中。
年轻岁月(the Green Day)的《多余》(Rendant)MV当中,
摇摆乐队(swing band)Royal Crown Revue为歌曲《Zip Gun Bop》录制的视频。
大内密探公司(Agent Provocateur)的视频,这个公司是一个内衣制造商。
这个视频是为了欢乐分裂乐队(Joy Division)的歌曲《她失去了控制》(She's Lost Control)拍摄的视频。
玛丽莲·曼森的《暴走族》视频,在视频中她表演了她的马蹄尼酒-玻璃杯滑稽动作(martini-glass burlesque routine)。
她在2008年乔治·迈克现场巡回演出(George Michael's live tour 2008)中,
出现在歌曲《感觉很好》(Feelin' Good)当中的,表演脱衣舞和滑稽戏(striptease/burlesque)。
除此之外,她还在2009年欧洲歌唱大赛(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09)的决赛
德国参赛作品亚历克斯·斯温(Alex Swings)的《吻吻刘海小姐》(Miss Kiss Kiss Bang)中出现,
这个歌曲是奥斯卡(Oscar)演唱的。
她还出现在2013年三十秒上火星乐队(Thirty Seconds to Mars)的歌曲《空中楼阁》(Up in the Air)
的音乐视频中。
在2007年,她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女人一出名就要去演戏,
但是我想如果这个事情在美学(aesthetically)上是正确的,
那么也许我会考虑一下的。
2011年1月,蒂塔客串(guest-starred)了刑警电视剧(police proceral drama series)
《犯罪现场调查》(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这个电视剧是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品的(CBS)。
她的朋友艾瑞克·兹曼达(Eric Szmanda)主演了这个电视剧。
蒂塔出现的这一集(episode)叫做《油炸之前的吻》(A Kiss Before Frying)。
在这一集当中,她扮演的角色名字叫做丽塔·冯·斯奎克(Rita von Squeeze),
这是一个妖婆(femme fatale )版的她自己的形象。
这个角色,由于受到了一个黑色电影(film noir)的情节(plot)的启发,
诱惑(seces)了兹曼达的角色(Szmanda's character),雷格·桑德斯(Greg Sanders)。
【1】
蒂塔经常出现在最佳着装(best-dressed)的名单上。
经常出现在时装秀的前排(fashion shows)。
特别是她经常佩戴的品牌,诸如:
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让·保罗·戈尔蒂埃(Jean Paul Gaultier)
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
1. 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
这是一个法国时装设计师,也是世界顶级时装公司的名字。
这个设计师是创始人。
不过现在这家公司归阿尔诺集团(Groupe Arnault)所有。
经营奢侈品。
2.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是英国的时装设计师和女商人。
主要是将现代朋克和新浪潮时装带入主流。
3. 让·保罗·戈尔蒂埃(Jean Paul Gaultier)
这是一个出生在1952年的法国高级时装和成衣设计师。
4. 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
这是一个畜生在1963年的美国时装设计师。
是个同性恋。
【2】
说到她对法国设计师让·保罗·戈尔蒂埃的喜爱。
蒂塔说,让·保罗·戈尔蒂埃,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薇薇安·韦斯特伍德
这些人是第一批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设计师。
让保罗和我有很多相同的痴迷(obsessions)。
比如说:
1. 紧身胸衣(corsetry)
2. 芭蕾-桃色绸缎和丝绸(ballet-peach satin and silks)
3. 黑色丝绸天鹅绒(black silk velvet)
4. 子弹胸罩和腰带(bullet bras and girdles)
当我还是一个青少年的时候,
我会找寻20世纪30年的一些桃色段子(peach satin lingerie pieces)
想要至少从打扮上靠近让保罗的设计,
因为那个时候我是买不起他的东西的。
遇见他并且和他成为朋友是美梦成真的故事。
我第一次见到他,
是在我为《炫耀》(Flaunt)杂志拍摄时尚画报(fashion pictorial)的时候。
我穿着来自他的高级时装档案(haute couture archives)当中最重要的东西,
那简直像是一个梦。
【3】
蒂塔也做过时装表演的(catwalk work)。
在2004年的春季洛杉矶时装周期间,
她为前俱乐部小子(former club kids)里奇阔少(Richie Rich)的时尚品牌(label),希斯雷特(Heatherette)。
下面这张图是里奇阔少的照片:
Club Kids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
迈克尔·艾里格(Michael Alig)和詹姆斯·圣詹姆斯(James St. James)领导的一群年轻的
纽约舞蹈俱乐部成员(New York City dance club personalities)。
这个团体是以成员的炫耀行为(flamboyant behavior)和夸张服装(outrageous costumes)而闻名的。
下面这张图片是迈克尔·艾里格(Michael Alig),右边的人物是他:
下面的这张图是詹姆斯·圣詹姆斯(James St. James):
【4】
2005年,她在巴黎参加了詹巴·迪斯塔·瓦利(Giambattista Valli)的
秋冬成衣秀(Autumn/Winter Ready-to-Wear show)。
这个人士温加罗(Ungaro)前设计师。
【5】
2006年的米兰时装周(2006 Milan Fashion Week)
蒂塔登上了莫斯奇诺的扩展品牌,
莫斯奇诺廉价时尚展(Moschino Cheap & Chic)
的2006/2007秋冬(autumn/winter 2006/7 show)开幕的舞台上。
【6】
2007年,她两次出现在巴黎时装周的(Paris Fashion Week)
让·保罗·戈尔蒂埃高级时装秀(Jean Paul Gaultier haute couture show)上。
2014年再次出现。
【7】
她在几个广告活动(ad campaigns)中也担任主角。
【8】
她出现在薇薇安·韦斯特伍德2005春夏系列广告中。
(Vivienne Westwood's spring/summer 2005 collection adverts)
并成为了澳大利亚服装系列(Australian clothing range)
“车轮和娃娃”(Wheels and Dollbaby)
在2006/2007春夏(2006/7 Spring/Summer)广告活动中的代言人。
【9】
当她被选中参加MAC化妆品的魅力六世万岁活动(MAC Cosmetics' Viva Glam VI campaign)时候,
她是艾滋病意识(HIV/AIDS awareness)的大使(ambassador)和发言人(spokesmodel)。
这个活动是一个收藏唇膏(lipsticks)和唇彩(lipgloss)的活动。
其中100%的收益,都将用于全球艾滋病慈善机构(worldwide AIDS charities),并提高艾滋病的认识。
MAC化妆品是一家化妆品制造商。
这个公司总部在纽约市。
在1998年成为了雅诗兰黛公司(Estée Lauder Companies)的一部分。
MAC是化妆艺术的化妆品(Make-up Art Cosmetics.)的缩写。
她是和其他三个人,一起被选中的。
这三个人是:
1. 伊夫·韩吉·杰弗斯-库珀(Eve Jihan Jeffers-Cooper)
是一个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美国说唱歌手。
是格莱美奖最佳说唱歌手合作奖(Best Rap/Sung Collaboration)的首任得主。
2. 黛博拉·安·哈利(Deborah Ann Harry)
是美国新浪潮乐队布隆迪(Blondie)的主唱。
她最著名的歌曲是《狂喜》(Rapture)。
3. 丽莎·玛丽·普雷斯利(Lisa Marie Presley)
她是美国的歌手。
是猫王(Elvis Presley)和演员普瑞希拉·普雷斯利(Priscilla Presley)的唯一孩子。
她结了四次婚。
包括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和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
【10】
蒂塔经常出现在《名利场》(Vanity Fair)、《时尚》(Vogue)、《Elle》
等几乎所有时尚杂志的国际期刊。
她竞选代表了动物伦理对待的人组织(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 )
并且出现在他们的广告当中。
她参加了善待动物组织的“动物生育控制(Animal Birth Control)”活动(PETA's campaign)。
【11】
蒂塔说,她从来不使用造型师(stylist)。
她说:又一次我找了一个造型师,
他们拿起我20世纪40年代的一双鞋说,
穿牛仔裤会显得这双鞋很可爱。
我立刻说,请你离开这里。
【12】
她自己化妆。
在家里把她天生的金发染(dyes)成了黑色。
冯·缇丝的独特风格是
“受到路易莎·卡萨蒂(Luisa Casati)、安娜·皮亚姬(Anna Piaggi)
和伊莎贝拉·布罗(Isabella Blow)等古怪女性(eccentric women)的启发”
路易莎·卡萨蒂(Luisa Casati)
全名叫做:Luisa, Marchesa Casati Stampa di Soncino。
1881年1月23日到1957年6月1日。
是20世纪早期欧洲的意大利女继承人(heiress),缪斯女神(muse),
艺术资助者(patroness of the arts)。
安娜·皮亚姬(Anna Piaggi)
全名叫做Anna Maria Piaggi 。
出生在1931年3月22日。
死亡于2012年8月7日。
是意大利时尚作家和时尚偶像(style icon)。
她以她明亮的蓝色头发。
近乎小丑般的浓妆艳抹,
以及融合了复古和现代时尚的时尚感
而闻名。
伊莎贝拉·布罗(Isabella Blow)
全名叫做Isabella "Issie" Blow
出生于1958年11月19日。
死亡于2007年5月7日。
是一名英语杂志编辑。
是英国人。
帽子设计师菲利普·崔西(Philip Treacy)把她视为缪斯女神。
她被认为发觉了三个时尚大腕。
1. 模特史蒂娜·坦娜特(Stella Tennant)
2. 模特苏菲·达儿(Sophie Dahl)
3. 时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
【13】
她和神奇胸罩(Wonderbra)一起设计了一个新的内衣系列(lingerie range)。
蒂塔的标志性产品之一(trademark items )是
有六个袜带(garter)的吊袜带(the garter belt),
而不是通常的四个。
前面、侧面、背部各有两个。
【14】
在2012年5月,
蒂塔和德国化妆品品牌装饰艺术(Art Deco)合作
推出了她的化妆品系列“经典”。
粉饼(Compact powder)
腮红(blushers)
眼线(eye styler)
眼影(eye shadows)
睫毛膏(mascara )
口红(lipstick)
都是为了重现滑稽戏演员的复古风格(retro look)。
【15】
2012年,蒂塔推出了自己的服装系列(clothing line)
和内衣系列(underwear line)叫做冯·迪芙斯(Von Follies)。
【16】
在2013年,蒂塔是“蒂塔3D印花礼服”('Dita' 3D printed gown)的模特和MUSE。
这个礼服是由于迈克尔·施密特(Michael Schmidt)
和弗朗西斯·比顿蒂(Francis Bitonti)设计。
由Shapeways印刷进行3D打印的,正好适合她的身体。
这个3D打印公司,是由荷兰创建,位于纽约的公司。
这件衣服是由3000个互锁的3D打印组件
和
超过1万2000个施华洛世奇水晶(Swarovski crystals)组成。
这是首批完全铰接(articulated)的3D印花服装(garments)之一。
将高级时装(haute couture)的技术转化为感性的织物形式(sensual fabric-like form)。
【17】
2014年,蒂塔开始和澳大利亚百货公司(Australian department store)的Myer合作,
推出为澳大利亚模特斯蒂芬妮·费拉里奥(Stefania Ferrario)的内衣系列。
【18】
冯·提斯经常上普拉提(Pilates)和盛装舞步课(dressage lessons)。
她的房子致力(dedicated)于20世纪早期的装饰(décor),
包括一个完整的粉红色厨房和老式电器(vintage appliances)。
她还有一个专门放帽子的房间(dedicated to hats)。
冯·提斯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
她是古董瓷器(vintage china)的收藏家。
尤其是蛋杯(egg cups)和茶具(tea sets)。
开着一辆1939年的帕卡德128(1939 Packard One Twenty Eight),
一辆1946年的福特超级豪华车(1946 Ford Super De Luxe),
宝马Z4(BMW Z4)
和1965捷豹S型(1965 Jaguar S-Type)。
从1997年到2010年12月,
她还拥有一辆1939年的克莱斯勒纽约客(1939 Chrysler New Yorker)。
【19】
与玛丽莲·曼森的婚姻
玛丽莲·曼森一直是她的粉丝,也是她的网站成员(a member of her website)。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他邀请她在他的一个音乐视频中跳舞时,虽然她不能,但两人保持着联系。
2001年曼森32岁生日那天,她带着一瓶苦艾酒(absinthe)来到这里,他们成了一对。
曼森于2004年3月22日求婚(proposed),
并送给她一枚20世纪30年代的7克拉(1.4克)欧洲圆形钻石订婚戒指。
(a 1930s, 7-carat (1.4 g), European round-cut diamond engagement ring)
2005年11月28日,他们在家中举行了一场私人的非教派仪式(non-denominational ceremony)。
12月3日,
一个更大的仪式(ceremony)
在爱尔兰基尔希兰(蒂珀雷里郡)的古尔丁德拉波尔城堡举行,
(Castle Gurteen de la Poer in Kilsheelan (County Tipperary), Ireland)
那里是他们朋友加特佛列德·郝文的家。
(Gottfried Helnwein)
婚礼由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surrealist film director)
兼
漫画作家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主持。
演员艾瑞克·兹曼达(Eric Szmanda)出席了会议,
丽莎·玛丽·普雷斯利(Lisa Marie Presley),
滑稽演员凯瑟琳·德丽斯(Catherine D'Lish),
艺术家Jessicka,
设计师贝托尼·弗农(Betony Vernon),
制片人克里斯蒂安·赫纳尔(Christian Hejnal),
曼森的乐队搭档麦当娜·韦恩·加西(Madonna Wayne Gacy)。
这项活动在《时尚》(Vogue)杂志上有特写。
2006年12月29日,
冯·提塞以“不可调和的分歧”(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为由,
向曼森提出离婚。
冯·缇丝在平安夜空手离开了他们的房子,
无法与曼森取得联系,
告知他她打算与曼森离婚。
在接受《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采访时,
冯·提斯说,“我不支持他的聚会或者他和另一个女孩的关系。
尽管我爱他,但我不会参与其中。”
冯·缇丝还表示,她给曼森下了最后通牒(ultimatum),
并说“它不管用”。相反,它让我成了敌人。”
Von Teese没有寻求配偶(spousal)的支持,
也没有对他的资产(assets)表示兴趣。
2007年1月5日曼森生日那天,
当他收到离婚文件时,
这个消息公之于众。
8. 眼线的简评
《眼线》 是一部典型的梅尔维尔式电影。一部很少被提及的被低估了的佳作。
梅尔维尔在1947年以六百万法郎的低成本拍摄了《海之沉默》后成立了自己电影公司开始独立制作电影。梅尔维尔这种忽视法国影坛传统的制片方式备受瞩目,特别受到诗人谷克多的赏识,因而提供1700万法郎,请梅尔维尔执导自己的小说《可怕的孩子们》,结果大为轰动。因此梅尔维尔被誉为战后法国影坛最有才华的新人。
两部影片的成功,使得他的低成本独立制作摆脱了法国旧传统的束缚。并那些风靡一时的新浪潮导演特吕弗等视他为前辈。他的作者论立场和独立制片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新浪潮。吴宇森,昆汀-塔伦蒂诺都将梅尔维尔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1959年拍摄的《曼哈顿二人行》在商业上并不成功,这也迫使梅尔维尔转而从事更主流更商业的电影拍摄。1961年梅尔维尔改编了一部著名小说拍摄了由贝尔蒙多主演的《莱昂莫汉神父》,这部电影不仅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肯定,同时也奠定了梅尔维尔的权威地位。这也意味着他可以拍摄一些制作成本更高的电影了。《眼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梅尔维尔借此片表达了自己对美国电影和文化的崇拜。
《眼线》的剧情曲折,梅尔维尔将影片的悬念保留到了最后。影片的开场戏,一个穿着风衣的男人从黑暗中走出在甬道中穿行。随着他的步伐背景音乐中的节拍渐渐加强。导演在这里模糊了男人的身份,屏幕上打出的是贝尔蒙多的名字,而实际上他却是由塞吉-赫吉安尼扮演的莫里斯。这种身份的错位导演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次,包括最后的悲剧结局。随后镜头上摇,画面上出现了一片被栅栏隔离出的白色天空,由水平和竖直两组线条组成的画面象征着主角身处困境之中。而主角头戴礼帽,身穿风衣的形象很自然地让观众联想到美国电影中的黑帮人物。而实际上梅尔维尔也确实有藉本片向美国黑帮电影致敬的意味。
但《眼线》本身又被深深打上了法国出品的烙印。影片的音乐由法国音乐界的名人保罗-米斯拉基Paul Misraki作曲,雅克-鲁歇尔担任伴奏。《眼线》是根据1946年出版的小说《犯罪系列》改编而成,原小说对法国犯罪小说的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有影响了法国影评家对美国新电影的定义和评价。梅尔维尔在《眼线》中成功地综合了美国和法国不同的风格,毫无疑问是这部电影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无论是评论家还是普通影迷都给予影片正面的评价,评论和票房的双丰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影片本身的质素。悲观和阴郁的基调始终萦绕弥漫在整部影片中,主人公在破碎镜子中的残缺影象发射出其破碎的人性。梅尔维尔努力把自己的电影置于一个典型犯罪的抽象空间内,影片开头那些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拉近镜头和特写不仅凸显了人物性格,也把更多的悬念留给了后来。导演不断用环境和镜头的变化微妙细致地勾画出人物内心世界。
影片最后的高潮戏把观众带进了好莱坞式的惊险片模式中。在音乐的渲染下,主角表情阴郁而凝重。瓢泼大雨天色渐黑,以及戏剧性的音乐都表现角色内心的愤怒。在这个段落中导演用好莱坞传统的白光过渡方式对过往的之于观众而言是未知的情节做了交代。梅尔维尔非常喜欢使用那些传统的视觉技巧,当然这同时也是导演致敬的方式之一。和原小说复杂的结局相比,电影的结局更为简单。梅尔维尔在此强调了悲剧的色彩以及人物在悲剧之中的无助感。在这里梅尔维尔再次向自己喜欢的美国电影致敬。贝尔蒙多抚摩马的镜头和1950年约翰-休斯顿拍摄的《夜阑人未静》中斯特林-海登扮演的角色将死之时去抚摩自己的马的情节如出一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着《眼线》悲剧性的结局。
《眼线》将悲剧、神秘和电影技巧完美地综合,是一部无可争议的经典惊险片。梅尔维尔掀起了悲剧惊险片的热潮,很多情节都影响了后世很多同类型电影。
9. 请问这是哪部电影里的
死寂 Dead Silence (2007)
导演: 温子仁
编剧: 雷·沃纳尔
主演: 唐尼·沃尔伯格 / 安贝·瓦莱塔 / 瑞恩·柯万腾 / 迈克尔·费尔曼 / 鲍勃·冈顿 / 劳拉·里根
类型: 悬疑 /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7-03-16(美国)
片长: 89 分钟 / 92 分钟(未分级版)
又名: 寂静 / 死城 / 欢迎光临死亡小镇
IMDb链接: tt0455760
7.2
(51565人评价)
15.4%
43.7%
36.1%
4.1%
0.6%
想看看过
评价:
写短评
写影评
分享到
推荐
死寂的剧情简介 · · · · · ·
童谣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但世界上偏偏有这么一些童谣,让人听了毛骨悚然。小镇拉文斯•法尔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恐怖的童谣:小心来自玛丽•肖的凝视;她没有孩子,只有玩偶;如果你看到她,不要尖叫;否则她会扯开你的嘴巴撕掉你的舌头。这个小镇一直就在笼罩在这个童谣的诅咒之下,只要有玩偶出现的地方,就有人遇害,死状一样,都是舌头被割下。
吉米(瑞恩•科万顿 Ryan Kwanten 饰)和萨丽新婚不久,就决定搬离这个受诅咒的地方,但最终萨丽还是没有逃脱这个诅咒。悲伤不已的吉米决定送妻子的尸骸返回家乡,并着手调查这个笼罩在整个小镇头上的恐怖诅咒。随着调查的深入,吉米发现了这首童谣背后的另一个真相。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