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何以为家电影有没有英文字幕

何以为家电影有没有英文字幕

发布时间:2023-01-21 10:09:24

『壹』 何以为家电影深度解析

《何以为家》这部影片并没有十分复杂的剧情,剧中的主人公扎恩因为家庭极其贫困,父母的思想也是极其落后。

对于扎恩的悲剧,归根结底便是因为扎恩拥有一个不负责任,自私的父母。剧中的父母在根本养活不下那么多孩子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再生孩子,在自己没有能力养活那么多孩子时,他们便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嫁给他人以换取自己家庭中的一些必需品。

戏虐成人世界的丑陋。

有着这样的一幕场景,扎恩为模特脱下衣服,露出私密位置,而这也正是导演的深意所在。

一层含义向人们表达了扎恩对母爱的渴望,而另一方面更寓意着成人的事情应该更多地去追求真实,而并非伪装的去生活。


『贰』 求电影何以为家的高清百度云

夫妇二人正

『叁』 《何以为家》电影的最新观看评价,描写出人物性格和形象

影评|《何以为家》: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一个12岁的男孩将生身父母告上法庭,罪名是:他们生下了我!

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悲伤?!

黎巴嫩、法国、美国联合拍摄的影片《何以为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压抑的故事。

抛弃与守护

主角赞恩的父母都是没有身份的难民,因此而无法找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困顿混乱。然而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他们,却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没有身份,从小挤在破旧、逼仄、杂乱、阴暗的租房中。

《何以为家》的英文原名是《迦百农》。之所以改成现在的名字。窃以为一是因为“迦百农”宗教色彩过于浓烈,二来中国观众也多半不了解其含义。而对于素来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中国人而言,“何以为家”四个字显然更能打动人心。

不过,英文原名“迦百农”也有一层现在这个译名未曾承载的含义。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一个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如今已成废墟。据称耶稣开始传道时,即迁居此地。耶稣在自己家乡拿撒勒不受欢迎,就下到迦百农去,这里是他传道的一个中心,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发生。

影片以此为名,似乎也有企盼救赎之意?

然而,究竟谁能拯救芸芸众生于苦难煎熬之中?

愿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

走出影院,初夏的天气,阳光明媚,暖暖地洒在身上。眼前的一切,与影片中截然两个世界。

忽然觉得,我们国家、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要好好珍惜。

毕竟,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肆』 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内容简介: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

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4)何以为家电影有没有英文字幕扩展阅读:

何以为家获奖情况:

91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9):最佳外语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2018):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娜丁·拉巴基、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第76届金球奖 (2019):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9):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 / 哈立德·穆扎纳。

第44届法国凯撒电影奖 (2019):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4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2019):观众奖娜丁·拉巴基。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2019):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提名) 。

第24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9):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2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2018):最佳外国独立电影(提名) 娜丁·拉巴基。

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2018):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2018):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3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2017):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6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2019):评分最高的外语电影、最受关注的院线电影(提名) 。

网络-何以为家

『伍』 求何以为家电影百度网盘链接

链接:

提取码:kcqn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陆』 为什么很多人推荐《何以为家》

因为这部影片意在告诉我们:生而为人,不必抱歉;努力成长,安以成家!

1)我们先来看看本文的主要内容:本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将父母告上法庭的故事。该故事发生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区中,赞恩和他的弟弟妹妹们随父母从小生活在环境混乱的难民区中。家里不同意12岁的赞恩去上学,需要他在小小年纪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赞恩的妹妹之一萨哈在11岁时因为家里贫穷被父母送给了一个30多的男人。因为种种的原因,赞恩在一次次的失望后,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柒』 《何以为家》:去年那个感动千万人的小男孩,他的家现在怎么样了

2019年的五一档,超过千万的中国观众被大荧幕上这个小男孩的笑容惹哭了。

电影的中文译名《何以为家》,它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将中东地区的许多问题展现在了中国观众面前。至少,看过电影的观众,再提到叙利亚、黎巴嫩等中东国家时,会有布满弹孔的街区、挨饿的流浪人、早熟的孩子、难民的面孔这些具体的影像浮现在脑海,而不再只是一个笼统的“乱”字概括。

可最近的地球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2020年刚开始50天,就被几只“黑天鹅”、“绿天鹅”搅的昏天黑地、手忙脚乱。千里之外的贫穷、战乱和不公带来的怜悯,可能连一丝涟漪都不见了。

1、中东小巴黎为何沦为“重建”中的城市

1943黎巴嫩独立,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首都贝鲁特曾有“中东小巴黎”之称,可见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975年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爆发冲突,历时15年的内战使国家满目疮痍。

1990年内战结束后开始重建,但限于经济能力和效率,现在城市中还可见很多废弃的楼房,以及建筑物上的弹坑。《何以为家》开始的镜头,赞恩和许多孩子一起抽烟,拿木枪互相追打时,就是在类似的地方。

作为叙利亚与以色列的邻国,黎巴嫩也一直有复杂的宗教争端,也曾几度成为战场。黎巴嫩国内有许多的叙利亚难民,和以色列的关系时常陷入紧张。一个本来就不甚安定、国情复杂的国家,却仍是许多难民想尽办法要留下的地方——曾与赞恩相依为命的埃塞俄比亚难民拉希尔就为一张身份证明入了狱。

2019年10月17日晚,就在电影上映后的半年,黎巴嫩国民抗议加税政策,多地发生示威游行,部分示威者焚烧轮胎、垃圾阻断交通。

2020年1月,持续了3个多月的黎巴嫩大罢工,暂时止于哈桑·迪亚卜组建的新内阁政府。新政府宣称将尽快采取紧急措施,带黎巴嫩走出当前危机,并会通过行动重新获得民众信任。

黎巴嫩只是中东地区国家的一个缩影,贫富差距、阶级固化、失业率高……但还是相对富裕和开放的。而周边的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等国,情况更糟。

中东地区联系着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许多国家富有矿产资源,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又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有重要地位,成为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必争之地,多年混乱的统治,利益争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2、文化差异仍有情感共鸣

《何以为家》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展开叙述。

但和普通以儿童视角拍摄的电影不同,赞恩是一个因为生活的苦难和命运的不公,过早成熟的孩子。他七八岁的单薄身体实际上已经十二岁,却装着几近成年人的心智,这种反差和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十分契合。

赞恩警惕着陌生人给予的可疑帮助和亲昵(这不是来自于天生的敏感,而是经历过太多),竭尽全力赚钱贴补家用,照顾弟妹,却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无能为力。每天在他打工的商店门前停留的那辆校车,成了他抬头可见却遥不可及的梦想。

赞恩痛恨父母对生活现状的麻木,而他能做出的抗争也只限于帮助妹妹隐瞒初潮和离家出走,如果他不做点什么,牢里的哥哥就是赞恩的未来(讽刺的是即使赞恩尽力做了许多事,他还是进了监狱)。

而赞恩生活的环境如同泥潭,大部分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即便如此,同一个阶层中的人们仍存在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娶了赞恩妹妹的阿萨德愚昧地认为童婚是正常的社会行为,人贩子美化自己的犯罪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这个群体没有统一有效的历史思考,也没有对未来系统的想像,赞恩个体的反抗连螳臂挡车都算不上,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对他所生活的黑暗世界的抵死一搏,让人既心疼又遗憾。

导演给了电影一个似乎圆满的结局——赞恩得到了合法身份,被人贩子倒卖的约纳斯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而这一结局显然成为众多影评人批判的“败笔”。毕竟,无数的“赞恩”还没有学可上,许多的“约纳斯”不知被送往何处……但这种环境中,电影最后留有的这一丝希望,可能更是触动人们改变的动力——通过个人的微弱努力,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

在去年10月开始的大罢工当中,黎巴嫩一位老师给他的学生们写了一封信。他告诉学生们积极地去参加罢工,不要担心考试的事情,并希望他们成为国家历史的创造者。

民众一番“伤筋动骨”的罢工,使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但哪怕换取了一点点公平和进步,也是值得的。他们太需要有理想的领导者。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了哄约纳斯开心,赞恩把镜子放在窗口,把邻居电视里的图像反射出来,给约纳斯看。这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的那个故事。1984年,当时的中国,也只有少数人家才有电视机。为了看女排比赛,电视机被摆在弄堂里,全弄堂的人挤在一起看,一起紧张一起欢呼。在那台电视机前,我们看到的是团结和希望,而赞恩看的电视,却是防备和隔阂。

《何以为家》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电影,大部分镜头,导演都做到了冷静客观的处理,把她所要表达的想法展现了出来。无论是街头孤独的孩子,还是监狱中麻木的脸庞,都带给了观众极大震撼。

感谢有电影这样的媒介,带给我们对外部世界更多直观的认知和感受,能产生多一些的敬畏、思考,拥有更加开放的心。

『捌』 观影《何以为家》‖贫民窟里的挣扎

这部电影不仅给我带来了震撼,还引发了我一些思考。与其说《何以为家》是电影,倒不如说是一部纪录片,因为电影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主人公赞恩的亲身经历,让我们一起跟随电影的脚步来了解贫穷的世界。

他们生活在破旧又狭小的空间里,脏乱差是我看见的最直观的感受,贫穷让他们严重营养不良,瘦小的身躯承担了不属于他们的责任。他们不能上学,在商店中帮忙、在街上卖甜菜汁以解决温饱。

主人公赞恩真的是懂事得让人心疼,每次看见他提着比他还重的全家生活用品回家时,看见他拖着比他还重的煤气罐时,我的心总会变得无比沉重。他每次看见其他小孩上学自己却在工作时眼神中的羡慕和忧愁总能引发我的同情。他渴望上学,他知道上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可父亲的一句“没事上什么学”让他的求学只能是一个梦。

12岁的他,本该享受家庭和教育的快乐,却承受了我们常人一生都可能不会遇到的世界。稚嫩的脸上有着他不该有的忧郁眼神,瘦弱的身躯承受着他不该承受的劳力,没有温饱和关爱更没有美好的童年,他努力抗争过却拗不过那些自以为完全没有过错的家长。

他虽然一直用自己心底的善良指引着自己的行动,但是很多时候结果却很不堪。11岁的妹妹被卖给中年男子作妻子后,他绝望的离开了他所谓的家。他终于坐上了摩天轮,但没有其他孩子一样那么开心,他来到外面的世界,这里的东西贵得让他无法生活,没有足够的钱又没有食物的他遇到好心人的帮助时,也许出自戒心也许出自自尊,他并没有接受。

所幸,他遇见了一个善良的母亲拉希尔,她的生活虽然也艰辛困苦,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更需要花高额价钱购买假证,才能得以生存,但她依旧热爱生活,依旧把所有的爱给自己的孩子,也愿意收留无家可归的赞恩。

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工作,一直用一个小推车藏着自己一岁的儿子,利用上班的间隙来到厕所里偷偷给儿子喂奶。因为她没有身份在这个世界生活,所以她只能每天伪装自己,用一张假证生活。因为这是她未婚先孕生下的孩子,所以只有她一个人照顾,孩子也是黑户,并没有户口。

当她与主人公赞恩相遇后,她的善良收留了他,他的懂事和聪明能很好的帮她照顾孩子。相比赞恩的父母,拉希尔真的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母亲,她捡客人留下来的蛋糕带回家,给自己的儿子过生日,让赞恩一起享受蛋糕的美好。当赞恩吹蜡烛,吃着蛋糕,浅浅一笑时,我却哭了。

他们这样艰苦平静但又和谐美好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好像也很不错。但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来,拉希尔因为没有证件被抓捕了。赞恩带着1岁的约纳斯拼命生活的那一段更是把剧情推到了高潮,他还是一个孩子,却不得不照顾起了另一个孩子。

他用他的智慧和勇敢坚强的生活,用冰块拌白糖充饥,到市场捡剩饭剩菜,假扮叙利亚人去救济站,并编谎言让人相信与自己肤色相差太多的约纳斯是他的弟弟而成功领取救济食物。在救济站人们问他想要什么时,那一刻他最想要的是给约纳斯的奶粉和尿布,其次才是给自己的方便面。他的坚强勇敢和善良真的感动了无数人。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难民们的一个小小缩影,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都是我想不到的,更是我不敢想的。世界之大,何以为家,他们的生活都很艰难,但他们依旧在努力的活着。

为什么越贫穷越想生小孩,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想不通的,上课时老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好像越是有钱的人越注重忧生,越是没钱的人越注重多生。或许是他们认为所为的孩子多劳动力就多,或许是所谓的多子多福,又或许是所谓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深入骨髓,为了要一个男孩而不断的生孩子。

然而,殊不知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生而不养,养而不爱,何以为家。电影中赞恩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家庭的缩影,物质生活没有保障,更别提本该有的爱与关心了。

赞恩发现妹妹初来月经时,惊慌失措地帮她清洗内裤,脱掉自己唯一的背心,叠好塞给妹妹,充当卫生巾,并叮嘱她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因为他知道,这里的女孩一旦出现生理期,就意味着成人,接着必须嫁人,被卖掉不会得到任何幸福,只会沦为和母亲一样的“生育机器”。

他极力隐藏,极力保护妹妹,但妹妹还是在不知道月经是什么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个大他十多二十岁的中年男子,没过多久就因怀孕大出血而亡。妹妹的死,父母好像并没有多大的愧疚,因为让11岁的小女孩嫁人,在他们的世界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深陷黑暗中的赞恩,12岁学会了抽烟,打架和脏话。在这样的环境驱使下,赞恩成熟的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成年人,完全褪却了孩子的稚气。在他得知妹妹因怀孕大出血来不及抢救而亡后,他失去了一切,他拿着刀冲向了妹妹丈夫的家中,他也因此犯罪进了监狱。

属于人们人生黑暗污点的监狱,反而是他通往光明的大门,他在这里第一次吃到了新鲜的水果,在这里第一次看见了电视,也正是因为看了电视,他才能开启他的反抗,他拨通了电话把藏在内心深处多年的痛说了出来,他的话语让人引发深思,他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赞恩决定反抗是因为妹妹去世没多久,母亲又怀孕了,还很欣慰的说:“上帝带走一样东西,就会用另一样东西补偿你。”母亲还想用他死去妹妹的名字给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听到这里时,他彻底对父母失望了,因为他知道,这个孩子生出后也会是一个悲剧。

于是他对法官坚定地说:“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我希望养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他以一个嫌犯的身份对父母说:“你的孩子会跟我一样。”一样地命运坎坷,一样地作为工具而存在,一样地深陷在堕落的泥潭中无计可施。

为什么越贫穷大人越想生小孩,为什么12岁的孩子都能明白,在极度贫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都会有一个悲剧的命运,而见多识广的大人们却不懂呢?

贫穷者大多都会为了生计,为了生存所需,在以合法手段不能保障温饱时,他们只好铤而走险,以非法的手段去获取财富。贫困并不会产生犯罪,但是因贫困而不能满足需求时很容易产生犯罪。

电影中赞恩因为贫困,小偷小摸的行为已是常态,甚至在父母的影响下早早地开始了贩毒行为。由于赞恩的父母身无一技之长,又没有黎巴嫩的公民身份,所以无法找到正当工作,只能靠做一些违法甚至是犯罪的事情谋生,比如贩卖毒品。

首先,赞恩用假处方从药店购买镇痛药品盐酸曲马多。接下来,在妈妈的指挥下,赞恩和妹妹一起将盐酸曲马多捣成粉末,融入水中,然后用曲马多水溶液把衣服浸湿又晾干,最终将附着曲马多药物的衣服送到监狱,让正在服刑的哥哥设法提取出曲马多水溶液后,出售给同监的犯人。这种贩卖毒品的行为,按照我国的法律已经构成犯罪了。

盐酸曲马多是一种中枢性镇痛药,适用于急、慢性疼痛和中、轻度癌症疼痛等症状,如果过量、长期服用可以令人成瘾。毒品是指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像曲马多这样的药,适当使用是良药,滥用就成了毒品。在司法实务中,已经有不少关于贩卖复方曲马多给吸毒人员定性为贩卖毒品罪的生效判例。

试想,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整天游走在灰黑色地带,他们是染上毒品的高危人员,他们一直在犯罪的边缘徘徊,犯罪离他们还会远么?

后来赞恩为了小约纳和自己能活下去,被生存压力逼到绝路他,重蹈了父母的旧辙,去贩卖盐酸曲马多水溶液。这一切的一切既可悲又可叹。

我们不能把犯罪的原因归根于贫穷,贫穷也不是犯罪的借口,而贫穷带来的不满足确实容易让人走上犯罪。就像电影中的他们,为了活着而犯罪,因为他们的犯罪,又会有更多的人被推进深渊。

11岁的新娘,12岁的囚犯,的背后藏的究竟是什么?是贫穷还是父母的失职?这一系列的悲剧又是如何产生的?好在最后赞恩勇敢地为自己发声,为天下无数个和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发声。

因为他的勇敢,他成功了,引发了无数人对他们的关注,他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影片最后一幕,赞恩留下了全片唯一的灿烂微笑。最后愿所有人都能被温柔相待,愿所有人都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发声。

『玖』 何以为家,以何为家

看完《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我满心阴郁,电影最后,赞恩的扮演者得到了救助,开启了崭新的人生。影片从头到尾,赞恩几乎没有露出过笑容,最后的镜头,是赞恩要拍护照,而他仿佛是忘记了如何去微笑,满面愁容,工作人员对他说“赞恩,你不是在拍遗照,而是护照”赞恩笑了,笑的那样无忧无虑,我知道,此刻的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因为他终于可以逃离那个令他窒息的地方,那个让他的童年充满绝望的地方。

他笑了,我哭了。因为那个笑经历了痛苦、流尽了眼泪,度过了黑夜,终于出现在赞恩消瘦的脸庞上。赞恩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懂的反抗,不甘于现状,所以他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他的童年就像是一场磨难,给予了他所有的痛苦与绝望,但在这些无情的现实面前,他迅速成长,努力变强大,与残酷的社会作斗争,争取活下去的权利,最后他也如愿以偿。

赞恩的童年不幸,可能需要他花费时间去抚平那些伤口,好在他在成年之前学会了反抗,有充足的时间去治愈伤痕累累的童年,但是,电影中那些深受环境所迫,被父母抛弃,被社会隔离的孩子,需要多久,又得花费多少精力才能治愈自己不幸的童年?

对于赞恩所处的生活环境,我虽满怀怜悯,但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出生于一个没有战乱的国家。在如此安稳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又有何不满呢?然,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思想,有数不尽的欲望。

影片的名字,被翻译成了《何以为家》,我很佩服这个翻译的人,抓住了电影的主题,也抓住了观众的心。“家”是什么?家是一种付出,是一份责任;家是亲人的真诚以待,是亲人的相互扶持……归根结底,“家”是自己可以撒娇,可以蛮横,可以哭泣,可以大笑……肆无忌惮的地方。可是对于不幸的人来说,“何以为家,以何为家”?

赞恩状告自己的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尽到做父母的义务”,父母反驳“因为被政府抛弃,被社会隔离,如果可以宁愿不生下他”。无论哪一方,都有各自的委屈。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原生家庭所带给的不幸,用一生去治愈这种不幸,可是最后发现,这种不幸,就像是牛皮膏药,怎么也甩不掉。幸运的人,“家”就像是城堡,而自己就是城堡里的公主或王子,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憧憬无限好的未来;不幸的人,“家”就像是炼狱,而自己就是被恶魔折磨的奴隶,拥有凄风苦雨的童年,拼尽全力摆脱枷锁。所以,不幸的人“何以为家”?又“以何为家”?

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难道不是吗?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多么单纯的年华,对于不幸的人,只渴求快点长大,逃脱黑暗的童年,以为长大了,就不用再经历那些不幸。可是,不幸的人啊,你不知道,那些不幸不会随着你的成长而消失,它也在变大,会一直跟着你,隐藏在黑暗中,一旦有机会就会冲出来,将你拉回黑暗。所以,我们要像赞恩一样,敢于反抗,不要逃避,更不能屈服。不幸的童年,原生家庭带来的枷锁等等是我们不能选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改变自己的现状,不要安于现状,我们是“有欲望”的人类,哪怕用一生去治愈,也不能放弃,因为我们值得拥有幸福!

『拾』 电影《何以为家》主要讲述了什么看完你有什么想法呢

《何以为家》是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男孩因为父母贫穷而带着妹妹离家出走,因为他的父母想把妹妹卖给别人做妻子。在离家出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样生活困难的黑人女性,然后她被刚生完孩子的女人收养了。然而,这个女人因入狱不得不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和这个男孩,因为没有户口,经济实力低下,后来,这个男孩和黑人女性的孩子一起流浪。男孩也和女人成了朋友,在发生了一些事情,这个男孩把他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赞恩是那么强壮,勇敢,肩膀瘦弱却承受着所有的痛苦。但除了痛苦,除了可怜,赞恩心里还有一个作为哥哥的爱和责任,让我的感叹。所以我希望世界是和平的; 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所以我希望每个孩子,能得到家庭的温暖,能像我一样快乐地成长。

阅读全文

与何以为家电影有没有英文字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分日本爱情电影大尺度 浏览:327
印度电影大全真爱在我心 浏览:593
天使爱美丽电影简介英文 浏览:299
怒火风暴电影完整版 浏览:589
东北的搞笑犯罪电影大全 浏览:650
大电影动画片大全免费汪汪队 浏览:453
猫和老鼠电影背景音乐 浏览:733
盗墓电影大全2019龙墓 浏览:262
十部英文励志电影观后感 浏览:662
泰国电影恐怖的降头术 浏览:53
如何订私人电影院 浏览:569
悬疑电影中文版推荐 浏览:985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535
冰川时代3电影粤语 浏览:890
催泪老电影音乐 浏览:296
刺马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426
狼溪第四集免费观看完整电影 浏览:382
周星驰考验大傻智商是什么电影 浏览:247
法国电影亡命天涯路电影下载 浏览:616
东平有电影院吗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