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选D.
卢梭不但提倡教育取法自然,而且还提出了归于自然的纲领。卢梭所说的“归于自然”,是指解脱社会中 人为的东西,用自然的事物和法则做材料,恢复其人的自然本性。他指出,“偏见、权威、需要和范例等一切 我们投入的社会环境”,把“人的天性给毁了”。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写道:“人类在社会 环境中,由于继续发生的千百种原因,由于获得无数知识和谬见,由于身体组织上所发生的变化,由于情欲不 断激荡等等,它的灵魂已经变了质,甚至可以说灵魂的样子已经改变到了不可认识的程度。我们现在再也看不 到以一个始终依照确定不移的本性而行为的人。”(注: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84。)因而,他希望建立适合于按人的本性从事一切活动的理想社会,这种社会乐境,人口少、领域 小、无巨富、无极贫,人人靠手工劳动维生,丰衣足食;每人的自由、理性与良心无不畅遂。他在《爱弥儿》 中说,真正的人生,是在这个社会中,人们按照天性生存发展,从初生时贫穷而裸体,而最后不免于死,其间 ,每个人都要感受到失望、疾疫、缺乏需要的物品以及各种灾难的袭击。卢梭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组成人生 的要义,(注:卢梭:《爱弥尔》,49页,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才是教育应当研究的自始 至终的课题。因此,他明确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照我们所知而言,那就是自然的目标。
2.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一生中有什么经历,他留下了哪些著名的诗歌
波德莱尔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波德莱尔经典诗歌有哪些?这就为你介绍: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简介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这似乎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波德莱尔的一生必定是潦倒困苦而一如曾经有学者将其比喻为法国的杜甫,当然确实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波德莱尔自己曾说,从童年时期便有孤独感,这当然与母亲的改嫁并将自己寄宿的情况有关,波德莱尔甚至将此理解为宿命。
当把自己的孤独感受如此理解时,生命便不得不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一生都拼命的抗拒孤独,而一生却又不得不行路在孤独之中。
这又好像我们人类与死亡的关系,一生都为了寻求更好地生存,而却终将走进坟墓,那么一个人,他每日与死亡相对,必定是可怕而可怜的。
这却又好像波德莱尔与孤独的关系了。到了这种情况下,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则被培养出来了。一种孤芳自赏、自我玩味的态度,一种因为被分离而诱发的纯粹的骄傲。
有理由相信,《恶之花》的结集出版应该与波德莱尔的经济拮据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波德莱尔试图通过这一手段对自己的经济状况予以改善,同时能够清还自己的债务。但是即便如此,波德莱尔对自己的形象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苛求,“带有一种英国式的简洁风格”,而“他的恭敬的举止常常近于做作的程度”。
从这一点我们似乎也可以从波德莱尔诗中的那种拘谨的格式中有所斩获,而他对人与社会的反常性的理解和演绎似乎就更加能够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通过诗歌和人生际遇变化的对比,不难发现,波德莱尔的诗歌中的“否定性人生体验”是用忧郁、无聊、悔恨、烦恼、痛苦堆积成的现实,是众生溃疡的心灵,是现实中艺术的堕落和情欲的污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精神上的压抑与惶惑不安,生活上的焦虑孤独空虚与无聊,肉体上的欲望沉沦,成为西方世界的普遍精神状态。波德莱尔心灵观照下出现的“人群”意象,使诗人的个人性体验上升为群体的生命体验。
波德莱尔融入众人的孤独,又保持独立和清醒,从而真实表现众人的孤独体验。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否定性体验所描绘的正是众人的世纪病心态,是差异性个体所体验到的众人生活的、恶浊的平庸现实,揭示世人包括自己心灵的阴暗与病态。
3.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谁
1、弗朗索瓦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弗朗索瓦·德·马莱布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他要求语言准确、明晰、和谐、庄重。他反对七星诗社丰富语言的方法,不主张运用古字、复合字、技术用语等等,要让语言“纯洁”化。
其次,在诗歌创作上,他也反对七星诗社所主张的跨行、元音重复。他用韵严格,规定了诗节的长短,表达倾向于冷漠,认为诗歌要说理。
他的创作少而精,《劝慰杜佩里埃先生》以劝告失去女儿的友人要节哀为内容,说理透彻而委婉,富有理性精神,格律严整,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
2、皮埃尔·高乃依
(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1636)根据西班牙作家卡斯特罗的喜剧《熙德的青年时代》写成,描写男女主人公在荣誉、义务与爱情的冲突中所作出的抉择,表现理性终于战胜了情欲。
这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和奠基作。剧本写出了男女主人公面对履行为父报仇(施曼娜的父亲因嫉妒罗德里克的父亲当上太子师傅,打了对方一记耳光)的义务而产生的内心冲突。
罗德里克此时有一段精彩的内心独白:“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要替父亲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人,一方面是高尚而严厉的责任,一方面是可爱而专横的爱情!复仇会引起她的怨恨和愤怒,不复仇会引起她的蔑视。
复仇会使我失去我最甜蜜的希望,不复仇又会使我不配爱她。”他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尽管强烈,最后还是向封建荣誉屈服了。关键时刻他为国立功,击退摩尔人的入侵。于是国王出面裁决,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国王是现实生活中阶级矛盾调停人的象征。
3、让·拉辛
古典主义悲剧的第二个代表是让·拉辛(1639—1699)。他创作的《安德洛玛克》(1667)以女主人公为保全儿子生命所作的努力,展示了为满足情欲而置国家利益和义务于不顾的人物,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情欲横流。
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玛克在城邦被攻陷后,成了希腊爱庇尔王庇吕斯的女奴。庇吕斯爱上了她,以处死她的儿子为要挟,迫使她屈服,并居然拖延与斯巴达公主的婚期。公主指使自己的追求者希腊使节杀死庇吕斯,又因后悔而自杀。
4、让·德·拉封丹
让·德·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1668—1694)力图反映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社会,这是“一部巨型喜剧,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舞台,人、神、兽、一切都在其中扮演某个角色”。
拉封丹敢于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狮王的暴虐虚伪,大臣的逢迎拍马,官吏的贪赃枉法和强暴荒淫,小民的无辜和受宰割,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在结构上,拉封丹力求将寓言写成压缩的剧本,有开场、发展、结局。对话写得活泼自然,显示出人物的个性。韵律千变万化,诗句自由而朗朗上口。他将寓言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5、尼古拉·布瓦洛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诗的艺术》(1674)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他规定理性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必须模仿自然,自然指宫廷和城市生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创作经验是最高准则,必须遵守“三一律”;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
4. 收集经典电影的下载地址
我主张你用PPS看,用软件看比上网下载好,下载要很久。一般下载没有半个小时以上是不可能的,上网看更好,PPS上也是高清的。
50部一生不得不看的经典电影
1.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国)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2.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国)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3.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国)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4.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美国)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5.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美国)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6.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1942)(美国)
世界电影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国)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诗化电影的先河
8.罗生门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恶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国)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10.后窗 Rear Window(1954)(美国)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电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11.宾虚 Ben-Hur(1959)(美国)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国)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3.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国)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国)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15.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美国)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证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讨人性、人情、人伦的杰作
世界侦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17.城南旧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国)
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国)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与恶的冲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
19.芙蓉镇 Hibiscus Town(1984)(中国)
“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
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20.红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国)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21.十诫 Dekalog (1989)(波兰)
欧洲“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作
以探讨当代人的道德困惑为主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国台湾)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都会浮世风景中喑哑的安魂曲
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恋) Ghost (1990)(美国)
好莱坞道德复兴运动的代表作
一幕杰出的爱情悲剧
体现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国)
多元化文化观在电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国/英国/越南)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大胆、炽烈、郁闷而又无奈的叛逆恋情
一堵无法逾越的经典叹息之墙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国)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国台湾)
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的真实结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别样的青春
28.霸王别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国/香港)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
29.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国)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30.真实的谎言 True Lies (1994)(美国)
美国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
特技电影的典范
大陆市场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3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美国)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32.燃情岁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国)
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画卷
一部经典的唯美派电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话
33.钢琴课(钢琴别恋)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34.阳光灿烂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意外之喜”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
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5.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国)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狮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国)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37.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杀令/杀手莱昂/杀手里昂) Léon (1994)(法国/美国)
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国)
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狂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警世录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国)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40.廊桥遗梦(麦迪逊之桥)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国)
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一部本地化思维极强的力作
41.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英国)
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问题电影”
另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示了现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
42.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997)(美国)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丽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意大利)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44.中央车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国)
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温情小品
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45.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国)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
46.搏击俱乐部(搏击会) Fight Club (1999)(德国/美国)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
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47.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国/泰国)
无法抗拒而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湾/日本)
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
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迷人的奥秘与美感
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欧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50.千与千寻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赎的英雄史诗
重新审视人类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探寻世人活着的力量和理由
乱七八糟的六个十大经典
世界十大经典之美国版:
1公民凯恩 2教父 3星球大站 4搜索者 5雨中曲
6城市之光 7卡萨布兰卡 8乱世佳人 9毕业生 10辛德勒的名单
世界十大经典之欧洲版:
1战舰波将金号 2偷自行车的人 3八部半 4野草莓 5铁皮鼓
6圣女贞德受难记 7维洛尼卡的双重生活 8太阳灼人 9科里亚 10暴雨将至
世界十大经典之导演版:
1谢尔盖·爱森斯坦 2英格玛·伯格曼 3费德里科·费里尼 4黑则明
5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6阿尔弗雷德·昔区柯克 7斯坦利·库布里克
8查理·卓别林 9大卫·里恩 10让-吕克·戈达尔
世界十大经典之史诗版:
1宾虚 2阿拉伯的劳伦斯 3末代皇帝 4火之战 5与狼共舞
6尤里西斯的凝视 7印度支那 8乱 9勇敢的心 10埃及艳后
世界十大经典之争议版:
1一个国家的诞生 2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3发条橙子 4野帮伙
5巴黎的最后探戈 6索多马120天 7感官世界 8猎鹿人
9基督最后的诱惑 10肯尼迪
世界十大经典之中国版:
1小城之春 2神女 3黄土地 4活着 5我这一辈子 6霸王别姬
7城南旧事 8阳光灿烂的日子 9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找乐
《AFI 100部最伟大的美国电影》(AFI's 100 Greatest Movies)
AFI是美国电影学会英文名(American Film Institute)的缩写,该机构成立于1965年,由当时的总统约翰逊亲自下令建立,代表了美国电影学术界的权威。
为了纪念电影百年(1896-1996),从1998年开始,AFI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美国电影史"百大"的评选活动。由他们提名,然后综合学术界、制作业界和普通观众的投票,评选出过去一百年中美国电影的代表作,之前评选的主题包括最佳影片、经典海报、明星,喜剧等。
空前的庆典,从美国电影协会推荐的四百多部影片中挑选而出,集中了全美国一百多个电影发行公司的作品。最初美国新闻网CBS在黄金时间通过广播预告参选节目,使得此次庆典具有广度和重要性。
AFI 于1998年6月16日发布 《AFI 100部最伟大的美国电影》(AFI's 100 Greatest Movies)名单。 该名单由美国电影界的名流选出,这些人士包括艺术家,影评家和历史专家,达1500余人,候选电影有四百部。
1. Citizen Kane·1941 大国民;公民凯恩
2. Casanblanca·1943 北非谍影
3. The Godfather·1972 教父第一集
4. Gone with the Wind·1939 乱世佳人;飘
5. Lawrence of Arabia·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
6. The wizard of Oz·1939 绿野仙踪
7. The Graate·1967 毕业生
8. On the waterfront·1954 岸上风云;码头风云
9. Schindler's List·1993 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名单
10. Singing in the Rain·1952 万花嬉春;雨中曲
11. It's a wonderful life·1946 风云人物
12. Sunset Bouevard·1950 日落大道
13.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 桂河大桥;桂河桥
14. Some Like It Hot·1959 热情如火
15. Star Wars·1977 星际大战;星球大战
16. All About Eve·1950 彗星美人
17. The African Queen·1951 非洲皇后
18. Psycho·1960 惊魂记
19. Chinatown·1974 唐人街; 中国城
20.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飞跃杜鹃窝;飞越疯人院
21. The Grapes of Wrath·1940 怒火之花
22. 2001: A Space Odyssay·1968 2001太空漫游
23. The Maltese Falcon·1941 枭巢喋血战
24. Raging Bull·1980 蛮牛
25. 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外星人
26. Dr. Strangelove·1964 奇爱博士
27. Bonne and Clyde·1967 我俩没有明天;雌雄大盗
28. Apocalypse Now·1979 现代启示录
29.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 史密斯先生上美京
30.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1948 碧血金沙
31. Annie Hall·1977 安尼·霍尔;安尼荷尔
32. 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 教父第二集
33. High Noon·1952 日正当中;龙城歼霸战
34. To Kill a Mockingbird·1962 梅岗城故事
35. It happened One Night·1934 一夜风流
36. Midnight Cowboy·1969 午夜牛郎
37.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1946 黄金时代
38. Double Indemnity·1944 双重保险
39. Doctor Zhivago·1965 日瓦格医生
40. North by Northwest·1959 北西北
41. West Side Story·1961 西城故事;西区故事;梦断城西
42. Rear Window·1954 后窗
43. King Kong·1933 大金刚
44. 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 国家的诞生
45.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 欲望街车;欲望号街车
46. A Clockwork Orange·1971 发条橘子
47. Taxi Driver·1976 计程车司机;的士司机
48. Jaws·1975 大白鲨
49.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1937 白雪公主
50.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 虎豹小霸王
51. 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 费城故事
52. 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 红粉忠魂未了情
53. Amadeus·1984 阿玛迪斯; 莫扎特
54.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front·1930 西线无战事
55. The Sound of Music·1965 真善美; 音乐之声; 仙乐飘飘处处闻
56. M*A*S*H·1970 外科医生;风流医生俏护士
57. The Third Man·1949 黑狱亡魂;第三者
58. Fantasia·1940 幻想曲
59.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善子不教谁之过;阿飞正传
60. 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 法柜奇兵
61. Vertigo·1958 迷魂记
62. Tootsie·1982 窈窕淑男(宝贝)
63. Stagecoach·1939 驿马车
64.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 第三类接触
65.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沉默的羔羊
66. Network·1976 荧光屏后
67.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 谍网迷魂
68. 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花都舞影(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69. Shane·1953 原野奇侠
70. 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 霹雳神探(法国贩毒网)
71. Forrest Gump·1994 阿甘正传
72. Ben-Hur·1959 宾汉(宾虚)
73. Wuthering Heights·1939 咆哮山庄;呼啸山庄
74. the gold rush·1925 淘金记
75. Dances with wolves·1990 与狼共舞
76. City Lights·1931 城市之光
77. American Graffiti·1973 美国风情画(美国往事)
78. Rocky·1976 洛基第一集
79. The Deer Hunter·1978 越战猎鹿人
80. The wild Bunch·1969 日落黄沙
81. Modern Times·1936 摩登时代
82. Giant·1956 巨人
83. Platoon·1986 前进高棉;野战排
84. Fargo·1996 冰血暴风;雪花高城
85. Duck soup·1933 鸭羹
86. Mutiny on the Bounty·1935 叛舰喋血记
87. Frankenstein·1931 科学怪人
88. Easy Rider·1969 逍遥骑士;迷幻车手
89. Patton·1970 巴顿将军
90. The Jazz singer·1927 爵士歌手
91. My Fair Lady·1964 窈窕淑女
92. A Place in the sun·1951 郎心如铁
93. the Apartment·1960 公寓春光;桃色公寓
94. good fellas·1990 四海好家伙
95. Pulp Fiction·994 黑色追缉令(庸俗小说)
96. the Searchers·1956 搜索者
97. Bringing up Baby·1938 育婴奇谭
98. Unforgiven·1992 杀无赦
99.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7 谁来晚餐;谁来付宴君且猜
100. Yankee doodle Dandy·1942 胜利之歌
关于AFI's 100 Greatest Movies的几点事实:
1.《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 位于第一
2.影片年代范围从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到1996年 (《冰血暴》FARGO).
3.Steven Spielberg导演了5部,Alfred Hitchcock 和 Billy Wilder 各导演了4部,其他10个导演每人导演了3部影片。 这13位导演总共导演了 100部影片中的43部.
4.Marlon Brando是唯一主演两部前 10名电影的演员.
5.James Stewart 和 Robert DeNiro 是最具代表性的男主演,每人出演了其中5部电影。Robert Duvall 则在6部电影中出现过。性格演员Ward Bond 出现最多,达7部。
6.Katharine Hepburn 是是最具代表性的女主演,主演了4部影片.
7.100部影片大多数分类为剧情片,另有11部喜剧片,8部音乐片,9部战争片,8部西部片,4部科幻片,2部动画片。名单中4部影片是无声片。
8.《教父》1,2是名单中唯一的系列片。
5. 伟大or 卑劣--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震撼于一个人因为梦想的感召可以爆发如此大的能量,能够如此的淋漓尽致心无旁骛地用生命去追求自己抬头看到的月亮,震撼于追逐理想追求艺术的一个天才的伟大。同时也震撼于一个人可以因为追求梦想而做到如此的自私自利,能够如此的无情无义地抛却责任脱离亲情友情去追寻抬头看到的月亮,震撼于人性中魔鬼一面的的卑劣。
用毛姆在书中所写的话来表达最合适不过“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1)
书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合伟大与卑劣与一体的人。他在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有地位有如花美眷,有车有房又有钱的时候辞了证券经纪人的工作,抛弃妻子,一个人跑到巴黎画画去了。还伤害帮助过他甚至救过他生命的朋友,对因他而死的朋友之妻毫无怜悯之心。在后来去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忍受着穷困潦倒和他人的非议,只是为了去完成他心目中的理想画作,最终在那里因麻风病而死。
若说卑劣一面,在现在的道德准则下,他绝对是渣男中的战斗机了。若说伟大一面,他是一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在这个面朝大海,温暖花开的塔希提,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
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作品之伟大,用当时目睹者医生的话来讲,“这副画具有压人的气势,它既是肉欲的,又充满无限热情。与此同时,它又含着某种令人恐惧的成分,叫人看着心惊肉跳。”但在他因麻风病挂掉之前,他却命令和他同居的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这绝对是个伟大的奇皅啊!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告诉我们一个在理想or现实这一二元对立的两面时,极端的模样是如何的状态。 同时有告诉我们人性可以如此的矛盾却又和谐统一。
(2)
在毛姆的笔下,月亮是头顶的理想,而现实是脚下的六便士。当两者矛盾时,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看到是头顶的月亮,他追梦的执着度的确令我佩服不已。有多少人能够如此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完完全全地活在自我世界里。他无疑是一个尊重自我生命的强者,而且内心力量俱足,放弃一切文明社会所赋予的地位和舒适去响应自己内心的召唤。
当朋友好意提醒他“谁都会认为你是个没有人性的坏蛋。”他的回答是--“让他们想去吧”,“无所谓”。他真真正正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做到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从这个方面来讲,他已经是自己精神帝国的国王。至于其他人之间的刀光剑影,相爱相杀,早已被他楚河汉界般的分开。他如天上闪亮的星星一样,被炽热躁动的活力所驱动,发出璀璨珣丽的万丈光芒。而他画画,不为成名不为金钱,只是因为爱过,画过,所以活过。
摩西奶奶是闻名全球的风靡全球的风俗画家。而她从77岁才开始作画。她有这么一段话“真正地爱自己,不是去牺牲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打拼什么辉煌的未来,而是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
我爱这样充满激情的追梦人。
(3)
在敬佩一个有着梦想和追求的极端理想主义者的同时,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自私面又令我无比讨厌。而狡猾的毛姆正是通过把人性推至极端的刁钻写法,让我理解到更多人,同时探究理想与现实,梦想与责任兼得的可能性。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超越自卑》中指出,"所有的失败者,就是因为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在面对职业,友谊和性时,他们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众多的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案例也表明,合作能力是一个人心智成熟度的基本能力。双赢和多赢思维是在当今社会安身立命,取得成功的必备思维。
“一个人可能完全不理会别人吗?生活中无论什么事都和别人息息相关,要想只为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活下去是十分荒谬的想法。早晚有一天你会生病,会变得老态龙钟,到时候你还得爬着回去找你的同伙。当你需要别人安慰和同情的时候,你不羞愧吗?你身上的人性早晚会渴望同其他人建立联系”。毛姆的这段话写出了在梦想与现实冲突时,人并不能真如书中极端的主人公,可以弃骨肉亲情与不顾,可以堂而皇之毫不犹豫的放弃责任。
而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依旧是一个平凡的人,难以割舍下骨肉亲情,无法从独乐乐中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爱阳春白雪,爱谈笑有鸿儒;也爱下里巴人,往来有白丁。我爱高堂寿比南山,也爱儿女漆下承欢。我爱做饮食男女,爱这样的情欲人生。因为太过贪心,所以求全之道对我来说无比重要。
梦想与现实,理想与责任,正如伟大与卑劣,高尚与狭隘,并非不可合而为一。毛姆的聪明正在于此,如何理解这样的复杂人性已不容易,如何鱼与熊掌兼得更需要高超的智慧。这需要每个人去洞察,去慎思,去明辩,去笃行。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创造力的高度体现。
(4)
无论伟大,无论卑劣,都源自生命自己的选择。我选择,我负责。只要是清醒的出自对自我生命轨迹负责的选择,那么这样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如木心所说,“不知要原谅什么,诚觉一切皆可原谅。”
对于我自己,这本书看完后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点滴地产生了对众生的悲悯,以及对于非黑即白二元论的打破。冥冥之中感觉上帝在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很好玩的人生游戏,其中有苦有乐,有爱有恨,但是人类总是执著于自己所认为的好的,喜的,成功的,美好的。而不愿意领受整个人生的循环。虽然了解人生这场游戏规则,成为高级玩家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过我越来越觉得,我爱这样的悲喜人生。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完全一致的两颗心。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如何诠释自己的生命,才显得极为有意义。春夏秋冬的四季转换,人情冷暖的更替变迁,如此丰富宏大的游戏场景,如此复杂有趣的出场人物,需得尽心尽性,恣意逍遥的玩耍方对得起游戏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只能玩一次的珍贵人生。
(5)
至于月亮还是六便士,我自己的答案是,牢牢攥紧手中的六便士,然后奔跑着去追寻抬头看到的月亮。
6. 电影《钢的琴》在线观看 钢的琴高清完整版DVD观看 钢的琴迅雷下载.
50部毕生不得不看的经典电影 1.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国)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备强烈思维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提醒了惨不忍睹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2.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国)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街市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3.浊世才子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国)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绝代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成跨越的至高点 4.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美国)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斗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5.国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美国)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主要试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资世界中的保存状况 一部纯洁的电影的诗 6.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1942)(美国) 世界电影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串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豪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国) 一部典范的心理抒怀片 世界电影史上不行多得的艺术珍品 首创了中国电影史上诗化电影的先河 8.罗生门 Rash?mon(1950)(日本) 发掘人性丑陋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发生严重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罗马沐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国) 名垂青史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范例 温馨浪漫中布满了艺术的美感 10.后窗 Rear Window(1954)(美国) 永远的惊悚巨匠的出色代表作 一则看电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昏暗人心的诗 11.宾虚 Ben-Hur(1959)(美国)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冲破性的记载 满含着对神的谦和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国)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贯穿 美国陌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3.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国)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爱护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国) 一部令人赞不绝口的胜利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魄力的揭露黑社会钩心斗角内情的影片 一幅气概恢弘的社会图卷 15.星球年夜战 Star Wars (1977)(美国)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明事务之一 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6.物证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切磋人性、情面、人伦的佳构 世界侦察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辟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17.城南往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国) 满含世间炊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安静、恬淡、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蕴藉的诗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国)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崎岖人生 反应人生途径上善与恶的抵触 深刻洞悉人道的经典之作 19.芙蓉镇 Hibiscus Town(1984)(中国) 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表示了各式人物在历史眼前的真实脸孔 发出对人性的召唤和对美妙情感的赞美 20.红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国)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端 如同一声轰隆,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鄙弃与迷幻 21.十诫 Dekalog (1989)(波兰) 欧洲道德焦急电影的代表作 以商量现代人的道德困惑为宗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巨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国台湾) 今世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城市浮世景致中嘶哑的安魂曲 一部时代转换与小我运气牢牢相扣的台湾史诗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死活恋) Ghost (1990)(美国) 好莱坞道德振兴运动的代表作 一幕杰出的爱情悲剧 表现了超出存亡的浪漫柔情 24.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国) 多元化文化观在电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活动的深刻深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世长存的西部传奇 25.恋人 Amant, L' (1992)(法国/英国/越南)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勇敢、炽烈、愁闷而又无法的背叛爱情 一堵无法超越的经典叹气之墙 26.缄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国)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缓和得透不外气来的心理剖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冲动的可怕片之一 2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宜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国台湾) 锋利的现代感跟青春化特点的真实联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搀杂了少年头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接洽在一路的别样的青春 28.霸王别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国/香港) 艰深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残暴、令人沉醉的史诗 29.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国) 探寻和歌颂在特别情况中的人性成长轨迹 具有宏大影响的震动力和深厚而令人苦楚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式和撼人心魄的情感力气 30.实在的谣言 True Lies (1994)(美国) 美国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 绝技电影的典型 大陆市场入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3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美国)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斥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守旧主义精力 以君子物的阅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32.燃情岁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国) 一幅汹涌澎湃的美国西部画卷 一部经典的唯美派电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话 33.钢琴课(钢琴别恋)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 一个凄美动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奥的感情世界 反映女性认识觉悟的佳作 34.阳光残暴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国) 20世纪90年月中国电影的不测之喜 对文革时代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芳华期迷惑的真实描写 标记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35.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国) 一部揭穿美国司法内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情和盼望刻画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狮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国)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汗青上最受欢送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37.这个杀手不太冷(最终追杀令/杀手莱昂/杀手里昂) Léon (1994)(法国/美国) 一部着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会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国) 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疯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重哲学象征的警世录 39.英勇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国) 一部存在深入平易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缱绻而令人勾魂摄魄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40.廊桥遗梦(麦迪逊之桥)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国) 一部内在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恋情 一部当地化思想极强的力作 41.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英国) 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问题电影 另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现了现代青年自我流放的生活状态 42.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997)(美国)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淹没之船上永不淹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不时审视本人劣根性的警世规语 43.美美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意大利) 一部超越惯例的玄色笑剧片 一服治疗战役创伤的最佳良药 领有暖和的质感,清爽、达不雅,而又活力盎然 44.中心车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国) 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一部拥有事实主义风采的温情小品 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45.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国) 一则荒谬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蹂躏人权的社会景象的激烈讥讽 有力地批评了媒体全能的价值观 46.搏击俱乐部(搏击会) Fight Club (1999)(德国/美国) 一则极具推翻性质的社会生涯寓言 一部真正意思上的世纪末的古代启发录 一幕以灭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47.名堂韶华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喷鼻港/法国/泰国) 无奈抗拒而又瑰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错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乐各半的梦 48.逐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湾/日本) 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 世界近况的缩影,充满诱人的神秘与美感 在沉着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心与尊敬 49.暗中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欧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现实剧烈碰撞的纯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对于执着信心的夸奖诗 50.千与千寻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赎的好汉史诗 从新审阅人类性命力的力作 在人与天然的对决中探寻众人在世的气力和来由 参考材料: 分享给你的友人吧:
最佳谜底
7. 十七世纪法国喜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是谁
莫里哀(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真名叫让-巴蒂斯特 波克兰,法国喜剧的创始人。他的喜剧种类多样,在风趣、闹剧之中不失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他的作品之有影响力,甚至影响到喜剧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莫里哀一生创作了33部剧作和8首诗。其代表作品有《伪君子》、《唐璜》、《无病呻吟》等。
皮埃尔 高乃依(1606~1684)法国剧作家,诗人。他于1629年创作出第一部喜剧《梅里特》,上演获得成功,随后便专事创作。后来因才华出众得到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关注,但因意见不合不久后离开。他真正出彩的还是1636年的5幕韵文剧《熙德》的公演,当时轰动巴黎,他也因此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始人。《熙德》取材于西班牙民族英雄熙德的故事。男主人熙德虽然深深地爱着施曼娜,但因难违父命而杀死恋人的父亲。施曼娜誓报父仇,家庭的荣誉与爱情形成剧烈冲突。如非剧作家刻意安排国王出面调停,家族利益与爱情结合肯定难以两全。《熙德》上演后虽然赢得了观众,但因违背了严格意义上的三一律,倍受法兰西学院的抨击。高乃依最终承受不了压力,只好做出让步。随后,他严格地遵守三一律搞创作,写出了《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之类作品。或许束缚太多,他始终无法实现自我超越。高乃依一生共写了30多个剧本,其中大部分为悲剧,喜剧不多。
让 拉辛(1639-1699)法国剧作家、诗人。从小成为孤儿,由外祖母抚养,在詹森派教会学校学习古希腊文学。1658年写颂诗得到路易十四的赏识。拉辛一生共写了11部悲剧,一部喜剧。拉辛的悲剧严格按“三一律”的要求,集中简练,可称为最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为了弥补三一律在形式上的呆板,他发挥出非凡的艺术才华,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拉辛的代表作《安德罗玛克》是5幕韵文悲剧,取材于希腊故事。在他的悲剧中,描写的大都是爱情和情欲横流,观众可以从中看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的法国社会,王权由盛而衰,宫廷贵族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他们追求沙龙酬酢、情场角逐,而且往往因情欲而丧失理性,所以注定要自我毁灭,遭到天神惩罚。这些悲剧剧情紧凑,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拉辛于1673年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也曾被路易十四于1677年封为史官。他晚年由于不满路易十四的内外政策,而受到国王的疏远,甚至被禁止出入宫廷。晚年的他过着凄凉愁苦的孤独生活。
据传,拉辛有个习惯:边走边思索,有时在庭院里发疯似的来回走上几百遍,反复推敲将写的内容。
让 德 拉封丹(1621-1695)法国著名诗人。拉封丹大器晚成,主要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和韵文小说《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随着他的名气不断提升,拉封丹于168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拉封丹的《寓言诗》主要来自古希腊的伊索,古罗马的寓言家费德鲁斯和东方传说,但却运用诗的语言给予再创作,将寓言这一传统体裁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他的诗风灵活,词汇丰富,格律多变,擅长以动物喻人,讽刺势利小人等,对十七世纪法国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进行了大胆的讽刺。总之,拉封丹的寓言诗,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诗一起,构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丰碑。
尼古拉 布瓦洛-德斯普洛(简称布瓦洛,1636-1711)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家,著名诗人、美学家、文艺批评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他的作品《诗的艺术》表现了他的哲学及美学思想,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他规定理性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必须模仿自然,即宫廷和城市生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创作经验是最高准则,必须遵守“三一律”;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他的理论对欧洲文坛有深远影响,也促进了法国古典主义文艺特别是戏剧的发展。
倘若论及法国古典主义的散文创作,那就当数布莱斯 帕斯卡尔(1623-1662)。这位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在自然科学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建树。他提出一个关于液体压力的定律,后人称为帕斯卡定律。然而与此同时,他还是哲学家和散文家。他建立的直觉主义原则对于后来一些哲学家,如卢梭和伯格森等都有影响。他的《致外省人书简》为受压制的詹森教派辩护。他的《思想录》发表于1670年,书中阐述了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
在这时期,还有诸多作家与作品,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好列个简表,权作蜻蜓点水的介绍。
序号作家名与生卒年代表作品备注
1德拉法耶特夫人(1634-1693)《克莱芙公主》(1678)欧洲第一部较有成就的心理小说。
2德赛维热夫人(1626-1696)《书简集》反映当时社会与文学界的方方面面,落笔自然,委婉细致
3让 德 拉布吕耶尔(1645—1696)《品性论》(1668-1684)以人物素描、格言警句、故事寓言等等,描绘了十七世纪下半叶的社会风俗,尤以宫廷贵族和暴发户的人物肖像最为出色。
4弗朗索瓦 德 费奈隆(1651-1715)《泰雷马克历险记》(1699)主要取材于《奥德修纪》第四章,从中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和治国主张。
5波舒埃(1627-1704)《耶稣教会变化史》(1688)维护天主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