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可西里 电影简介及读后感,快!!!
可可西里》讲述的是可可西里巡山队的命运,他们从诞生到被解散。但是陆川是从一个行走的路线上去展示他们的命运的,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贫穷作战……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纪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
观后感
绵延不绝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湛蓝的天空,大自然用她独到的眼光雕塑出了这座无与伦比的圣殿——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最美丽的青山,最美丽的少女。这个海拔近五千米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却是藏羚羊的天堂。历经千万年的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然而,被称为“羊绒之王”的藏羚羊羊绒却吸引了那些惟利是图的偷猎者的目光,从此子弹和鲜血划破了这里的宁静,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
《可可西里》即向我们讲述了日泰和他的巡山队为了保护藏羚羊与偷猎者的激战。镜头一次次向我们展现了藏羚羊尸横遍野的惨烈,巡山队员被困于风雪之中束手无措的无奈……
看后,感触颇多!为何总要用鲜血和生命,才能换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呢?日泰为了保护藏羚羊,追捕偷猎者,不知流了多少血与泪,最终却死在偷猎者的枪下;刘栋为了援救同伴,却慢慢地被流沙吞噬。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700米,巡山队面临着大自然对生命的威胁:高原反应肺水肿能使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倒下,恶劣的气候会让抛锚的车里的人接受大自然对生命的挑战。
保护法律的人却不得不触犯法律,多么可悲啊!因为日泰他们是没有编制的巡山队,一切费用由自己出。日泰等人因缺乏资金,队员有经常受伤,日常供给都需要钱,他们收缴来的羊皮除大部分上缴外,不得不卖掉剩余的部分已作为经费。试想,如果有完善的制度,由政府出资出力,他们就不会有这么悲惨。人手不够,只有让一个人独自守山三年,当他看见来送供给的兄弟时,他是多么的高兴,而当他看者远行的汽车消失在眼前时,挥动的双手又包含着多少的无奈。他们凭着满腔的热情,明知现实的残酷,离开自己的亲人,甚至不惜献出生命,只为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导演用独特的视角,将壮丽的景色与惨烈的尸横遍野做对比:人是渺小的,当站在苍茫的雪山之中,蔚蓝的天空之下,只有那么小小的一个影子,不经意间即被吞噬于苍茫之中;但人又是伟大的,他用生命换回了大自然的和谐。除了可可西里的自然风景,朴实而坚毅的巡山队员,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发人深省的沉思。
2. 可可西里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可可西里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北部,是世界第二大无人区,在可可西里有许多动物频繁的活动,尤其藏羚羊居多数,可是多年以来偷猎者疯狂偷猎使藏羚羊的数量迅速下降,至今才恢复到三万多只。
这部电影主要讲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中偷猎者肆意杀害藏羚羊,并把身上的羊绒割下来,藏族人民和青海人民自发的组织起保护藏羚羊的巡山队和偷猎者斗志斗勇的纪实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巡山队员被偷猎者抓住,偷猎者跑到这位队员的车上,追着羚羊跑,偷猎者的火枪手无情地拿着机枪扫射奔跑的羚羊。看到这里,我觉得偷猎者实在是太可恨了,真是一个个没人性的野兽。如果把他们自己的亲人放在那里“枪手”会扫射吗,其实都是利益的诱惑。
在片子中还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日泰的队伍行进在暴风雪中,他的队员一个个都不见了,到了最后只有队长和记者坚持着走了出来。
巡山队员们面对凶险的自然灾害,不顾自己的亲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保护藏羚羊的危险工作之中,让我们由衷的感到敬佩,他们是大自然的守护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今天语文课,老师给我们看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是藏羚羊最后的居住地,那一切都是人类砍伐树林,大量猎杀野生动物造成的。
但是,居住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的好日子不长,因为盗猎者也来到可可西里要捕杀。原有几百万只藏羚羊居住的可可西里,现在仅剩一万余只了。
因此,瑞塔成立了巡山队在山中抓捕盗猎者,一名来自北京的记者亲身体验了与瑞塔的巡山队一起巡山的感受,有种种残酷的自然现象,将巡山队员置于死地,如会吃人的流沙和又大又难抵抗的暴风雪。有的队员甚至就连坚持到最后的队长瑞塔也被残忍的盗猎者杀害。
写到这里,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我为巡山队感到自豪,因为巡山队有着坚持不懈,奋战到底的勇气和力量。我也为巡山队感到怜悯,因为他们还那么年轻,就被无辜的献出生命。
后来,那个记者回到北京,写了一份报导。现在我国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及对猎杀野生动物的人进行法律的惩罚。
巡山队的愿望完成了,他们也将在圆满中解散。
最近在看《藏地密码》,其中有大部分篇幅是描述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景象,对书中感叹可可西里和大自然的美丽与冷漠心存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心血来潮的看了影片《可可西里》。
这是一部保护大自然、保护藏羚羊的纪录片,一位北京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向全世界传播了可可西里,传播了藏羚羊,传播了日泰精神。藏羚羊多么珍贵的物种,却被那些贩卖藏羚羊绒的人大面积屠杀,只有骨架丢回到可可西里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刘栋在给大家送汽油的路上,不慎掉入流沙窝,他不停的挣扎想要摆脱来自下方的吸附力,没想到他越挣扎人却陷得越深,最后绝望的任漩涡埋没,这个画面让我很心痛,多少善良的人啊,命运是多么不公平,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消失在茫茫无际的旷野中,没给后人留下一点足迹,让人心头感到痛扯。
在日泰终于抓到这个团伙头目的时候,只剩下了记者和他两个人,在他满脑子的正义中,他没有想到寡不敌众,依然想把他们绳之于法,可这帮家伙只知道杀了藏羚羊来卖钱,谁阻止了他们的财路就会被杀害,就这样,日泰轻而易举的被他们杀害了,很难过,但又能怎么办,这一支保护队为了能抓住这些残害藏羚羊的人而一一走散在这沙漠里,到最后都不知道其它人有没有走出这个无人区。
在片头与片尾的地方都穿插了一小段藏族的乐曲,那雄壮,浑厚的男高音,让每一个观看者都感觉到藏族人民粗犷'豪放'坚毅的性格品质。
当那名记者走到了他们中间,他们大摆宴席,热情地招待了这一个远方的客人。这是他们热情'好客的品质。
神秘的可可西里,虽被人称为死亡地区,到处都分布着能令人死亡的因素,但还是会有一些让金钱给蒙住眼睛的人,闯了进去,残酷地杀害一种有着黄金一般皮毛的羊种——藏羚羊。它们的生活从此被扰乱,无情的子弹穿透过它们的身体,它们挣扎着,而迎接它们的是再一次的攻击,终于,它们丧身在这一片冰冷的土地。猎人的手如恶魔般向羚羊们扑去,待猎人走后,余下的就只是藏羚羊那没有皮的血淋淋的尸骨。
虽然如此,但我们能让这些不法分子继续做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这时就涌现出了一大群志愿打击犯罪,保护藏羚羊的藏族青年,他们以自己旺盛的精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打击了一批又一批的犯罪人员。他们的精神是可嘉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为了保护藏羚羊,在零下20多的温度下与不法分子进行搏击。比起为了金钱去犯法的人,简直就是天上的神。
希望神能够永远保护藏羚羊,让这群可爱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迷失的人们能够醒悟,一起来保护珍贵的藏羚羊。
第一次,看一部电影觉得到了我承受的极限,可可西里 观后感。第一次,看一部电影觉得那么的无力,电影不像是电影。枪声不激烈,语言不豪壮,结局不戏剧。没有惊鸿场面,没有华丽妆容,没有英雄镜头,一切那么平凡一般,可又那么不让人平静。就那样简朴。没有明星脸,没有戏剧的情节,却给我心中留下了那样深刻的震撼!第一次觉得,那样才是伟大!他们的工作不为钱,不为权,只是因为心中的信仰和爱。队员们爱藏羚羊就像爱自己的家人。没有经费,没有编制,甚至没有稍微好点的吃住条件!不说每天脑袋朝不保夕,不说吃穿差劲,物资匮乏,只是那漫天的风沙,那可怕的流沙,也让我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不敢想象!抛下爱人,不顾家人,放弃稳定优越的工作,到那样的荒漠中去做一个守护者,观后感那帮盗猎者,为了钱,为了自己贪欲。也是在枪口下度日。杀掉巡山队员时没有黑社那样的酷帅场景,却更让人内心悲凉。巡山队员的人命对他们来说才是他们的活路,以及财路。那样无情可怕的贪欲,与巡山队员执着善良的大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性在这个时候似乎是体现了他们的一个极端对立面。多好的一部影片,可我不敢回想任何一个场景,一个镜头。影片结束。窗外阳光正好。可我,好冷。
最近在看,其中有大部分篇幅是描述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景象,对书中感叹可可西里和大自然的美丽与冷漠心存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心血来潮的看了影片。
这是一部保护大自然、保护藏羚羊的纪录片,一位北京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向全世界传播了可可西里,传播了藏羚羊,传播了日泰精神。藏羚羊多么珍贵的物种,却被那些贩卖藏羚羊绒的人大面积屠杀,只有骨架丢回到可可西里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刘栋在给大家送汽油的路上,不慎掉入流沙窝,他不停的挣扎想要摆脱来自下方的吸附力,没想到他越挣扎人却陷得越深,最后绝望的。任漩涡埋没,这个画面让我很心痛,多少善良的人啊,命运是多么不公平,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消失在茫茫无际的旷野中,没给后人留下一点足迹,让人心头感到痛扯。
在日泰终于抓到这个团伙头目的时候,只剩下了记者和他两个人,在他满脑子的`正义中,他没有想到寡不敌众,依然想把他们绳之于法,可这帮家伙只知道杀了藏羚羊来卖钱,谁阻止了他们的财路就会被杀害,就这样,日泰轻而易举的被他们杀害了,很难过 ,但又能怎么办,这一支保护队为了能抓住这些残害藏羚羊的人而一一走散在这沙漠里,到最后都不知道其它人有没有走出这个无人区。
曾经有人说,可可西里的含义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曾经也有位地质学家说过,在可可西里你踩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可是,不望曾经,只望此时,可可西里却呈现出一幕幕残忍的画面。
“可可西里”是一部呼吁人类保护大自然,不杀害藏羚羊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日泰”是呼吁建立藏羚羊保护区的领袖,他带领着他的弟兄一起保护藏羚羊,因人手不够,他的兄弟之一
阿旺,只能独自居住在荒郊野外三年,为的是防止盗猎。可在一次巡山时,强巴不幸遇难受害。一闻此消息,她们既悲痛万分又无能为力。紧接着,一个个噩耗向他们传来,卓乃湖那边出事了!当他们赶到那儿时,发现成千上万只藏羚羊被杀,有的剩下一个骨架,有的血肉模糊,面对这一个个血肉模糊的场面,我不禁鼻子酸酸的,一摸额头,才知道自己已经出了一头冷汗了!心想:这些偷猎者为什么这么残忍?当她们面对这一只只可爱的藏羚羊时,怎么下得了如此毒手?为了自己的利益,难道就要以这群无辜的藏羚羊的生命作为代价吗?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高级动物”的谋财之道吧.......
周五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可可西里》。这部电影,把我深深地震撼了。
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它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的故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而关于这个话题,则是世界性的。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大约生活着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铃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其原料藏铃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铃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潜入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铃羊几乎被杀光,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铃羊。
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的时间中,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马多杰先后牺牲。
我觉得《可可西里》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刘栋陷入流沙的镜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这个镜头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从影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奈,人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面临生死离别……
我倡仪:保护生态环境,永远为美丽的家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3. 可可西里(电影)观后感
可可西里让人心惊的是残酷的盗猎份子、残酷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它是以纪实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是按照一个记者的见闻为线索讲述的。他的开端、过程都在暗示一个残酷似乎诡异的故事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开端是一个残忍的画面盗猎份子猎杀藏羚羊并残酷杀害寻山队员,接着低沉的嗓音给观者一个故事梗概,接着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一个在残酷环境下发生的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本身足够惨烈这是这个电影选材的成功之处,这部电影与现在其他电影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纪实风格,纪实风格将观者置于一个更加真实的意义或氛围之中,电影还将情感、意气糅合在这险恶的故事当中,加上独有的纪实音响构成了一部经典之作。
《可可西里》讲述的是一群志愿寻山队员为保护珍稀动物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是在气候极其恶劣的可可西里。开端的一个组镜头:“一个寻山队员睡在车里,被盗猎份子抓获并被害”让人联想到寻山队员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展开工作的――厚的大衣、脏脏脸、倦的眼神。这组镜头为接下来的口述提供了作为画面演绎出来的起因。有一个镜头是:“对非法打鱼人罚款时盖章的动作”由于天气过分寒冷贴身带的印都冻结了;必须依靠热气把它化开在盖章。这也是对天气寒冷 的一个说明。电影画面不仅仅告诉我们天气的寒冷,它还告诉观者这里是高海拔区,其中有一个镜头:寻山队员追赶逃跑的“俘虏“时缺氧,并用血稀释注射液再注射。凛冽的寒风的声音及漫天的飞沙镜头、怕的食人沙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恶劣的环境、惊人的画面。
可可西里的险恶不仅仅在于自然环境的险恶,它还在于人文环境的险恶,包括:(1)狡猾而残酷的盗猎份子对寻山队员的杀害无处不在,司机被冷枪打死、日泰队长被满面堆笑的老板杀害、死后的尸体砍成块喂鹰(2)寻山队员没有物质及精神的基本保障,没有工资,自己解结经费问题,他们不得不用公款,冒着犯法的危险去卖皮子,他们不得不把千辛万苦抓回来的“俘虏“重新放掉;当记者问起小孩们日泰队长时他们慌忙逃散;女友们得知他们要到可可西里就离开他们及他们与女友、妻子好像每次都是生死离别,这些都充分说明寻山队员们处在物质与精神的边缘状态(3)可可西里的穷困导致了一些本来不是犯罪份子的人走上习惯的犯罪道路,他们不知道志愿寻山队员为什么要左一次又一次的抓他们,他们是愚昧无知的但却有善良的一面,如马占林。他们的成份有:医生、放牧人、司机、学生等。这说明了寻山队员是在如何一个恶劣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同盗猎份子战斗的。
然而,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寻山队员有着不灭的战斗热情和对藏羚羊的爱惜之情。他们在死去的藏羚羊前面默默无声、在焚烧藏羚羊时默默祈祷,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追击盗猎份子。他们之间产生的亲入兄弟的情意无不感动着观者的心。其中还含有爱情的影子:日泰女儿对记者的爱慕却没有机会表露。这是影片一个特别的点,这样不仅使的影片增容还为影片增加一丝浪漫色彩,这点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镜头。寻山队员同妻子的离别、刘栋和女友的爱抚亲吻镜头都是这部纪实电影的浪漫镜头都为电影增色不少。但同时反映了寻山队员的艰苦的工作。除了这些有生命力的镜头之外记者与那个青海师大毕业生的对话也是生命力的暗示:那个大学生他说“干这工作有意思!”
4. 可可西里影评
《可可西里》影评
荣获第十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金鸡百花电影节参展影片、威尼斯电影节参展影片、中国第一部西部历险片。
故事背景:电影《可可西里》根据一下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地可可西里,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间中,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总评----- 一部关于挣扎、值得敬重的电影,引导观者关注人类自我生存状况,关注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经典场景: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载体,讲述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无人荒漠,恶劣气候,死亡镜头,强烈视觉冲击。
记忆最深的一句话:67分钟日泰队长对尕玉说:见过嗑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
开场镜头:巡山队员强巴在巡山时被盗猎份子杀害,猎杀藏羚羊的境头,片名出现时的大范围外景转换。。。。。。。通过青藏高原纯净稀薄的空气和穿透一切的凛冽寒风,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和连绵起伏的巍峨雪峰宛如版画般印在镜头中明明白白的告诉人们,这就是可可西里,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
旁白:迷人的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一说为“青色的山梁”,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异常恶劣,人类无法长期生存,绝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 这里气候恶劣,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我们可以从“真实 •人性 • 生命”思考:
灯光依然暗淡,当电影的帷幕,渐渐地闭合缓缓地闪出一束光线,打入空旷地的会场,一张张略带倦意的脸庞,目光依然注视着前方。这,是一种震撼,是陆川的《可可西里》带给每一个人的力量,它简洁的镜头狠狠地将你击倒在地。那是什么力量?是真实,是人性,是生命。
一、真实
《可可西里》讲述一群普通人保护藏羚羊的经历。它没有搞出什么戏剧性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它更多的是在纪录。电影中除了有点“坏人”的样子以外,没有一个坏人,他们的处境都令人了解和同情。无论是“好”或“坏”的一方,他们都是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欲望和权利。只是有些人为了生存要保护环境,有些人为了生存要破坏环境。陆川平等地面对他们,摈弃了任何高高在上地道德和判断。使用的镜头很简洁,也很冷漠。它告诉你,在可可西里,生命的无常,人的渺小,理想的无奈;人与自然关系是如此的微妙与脆弱,当两者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之后,自然便会实施无情的报复。陆川用它独有的镜头,以第三者的角度,完全描绘了可可西里的真实与恶劣。在角色的表现上,《可可西里》更加表现出了难得的生活逻辑上的真实,避开了“假太空”。《可可西里》的力量实际上就是真实的力度,它有效地表现了人特定环境所表现出来地复杂性及人性中本质的部分。陆川更是用其真实描绘了更加深层的,更加深刻的思想主题:人性与生命。
二、人性
可可西里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自然以无人区的方式横亘在人们的面前,让人意识到自身的渺小。控制与改造自然这些豪言壮语,在可可西里面前,暴露了人类的可笑。人为了自我生存,只有被动地去适应它,这就使得人性、生存与道德,在这样的环境中,起了剧烈的冲突。影片中,给盗猎分子剥羊皮的马占林,他剥羊皮的技术最好,剥一张五块钱。“为什么干这个?” “原来放牧,养羊,养牛,后来没有草地了,牛羊活不下去了,人也活不下去了。”这是巡山队与 盗猎者的黑白对抗中,他是个卑微的人物,他本能地挣扎着生存。他做任何事情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生存,维系自己的生命,如此而已。就连片中正直高大的日泰,在这种残酷的生存法则之下,也像普通人一样。他为了队员的生存而卖臧羊绒,对捕鱼者随意的罚款,为了查出偷猎者而对被获的偷猎者同党近似疯狂的殴打。这些人性中对生存,道德方面本质的反映与透露,更是陆川揭示于观众而要公众去深思的。他们的这些动作,丰富地表达了他们内心世界地感受,也传递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三、生命
《可可西里》中充满了死亡,充满了对生命的叩问。最为壮观的一场死亡是寂寂的荒原上日光之下,上千只藏羚羊的尸骨安静地躺着,干枯的白骨上粘着大粒大粒的沙土。黑色的秃鹫啄食着粉色的肉。巡山队员们沉默无语,因为任何语言都失去力量。它们被葬掉,挤在一个大坑里,我心脏的温度也跟着埋葬。再壮阔的生命还是脆弱的。羊是如此,人也一样。刘栋陷入流沙,缓慢而不可抗拒地往下沉,挣扎着直到绝望的吼叫声响过,直到最后一丝呼吸也被淹没,镜头定格然后拉远,沙地上一丝痕迹也不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可在这沙土之下,明明有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埋葬于此。生命多么庄严神圣,失去时却如此轻易。能够感受到的只有大自然的残酷,人的渺小,生命的易碎。可可西里,像玫瑰,美中带刺,暗藏杀机。
通过该片,我开始慢慢懂得了藏族人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用自己的生存在诠释这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敬畏。为了生存的希望而努力挣扎,永不放弃,不管它多么渺茫。 《可可西里》所展现出的对于人的深层的探索,对于人性,生命的叩门,都值得我们这一批生活于温暖日光下的青年多多地加以思索。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更多人生与生命地真谛,更加坚定地去寻找自身,实现自身地价值。
5. 电影可可西里500字影评
给你从豆瓣摘一个
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遥远的可可西里
Joshuatree 4 2006-07-01 12:34:06
昨天看了记录片《可可西里》。
因为做过关于藏羚羊的专题了,所以在内容上并没有觉得陌生。但是在亲眼看了画面之后,却感到了灵魂的一丝颤动:西藏,高原,可可西里,真的离我们太遥远了!
这种遥远不是实际的距离,而是精神上的差异。就算你站在他们身边,你也走不进他们的心。那是灵魂和信仰的世界,是需要我们敞开灵魂去接近的陌生。
可可西里,藏语的意思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没有编制,没有资金,没有武器,物质上极端匮乏,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每一次分手,都可能是永别!有时候还要偷着卖些羚羊皮来为行动提供经费,而这样的活动,同样是他们打击的对象!你能理解吗?
可可西里巡逻队,他们保护的,不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而是自己的家园。你能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吗?
我看到了铺满一地的藏羚羊皮,我看到了剥完皮后的累累白骨,那是让我们咬牙切齿的残忍。可是当我看到了盗猎者无助的眼神,我却无法简单地谴责他们的犯罪。
他们的罪恶,难道不是我们的罪恶?他们的苦难,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苦难?
被称为草原上第一剥皮手的马占山,原来是个牧民,放过马,放过羊,也放过骆驼。可是后来,草原变成了沙漠,牲畜没有吃的了,人也没有吃的了,只好去干播剥皮的活——剥一只藏羚羊皮挣五块钱!是谁破坏了他们的牧场?是谁把他们逼上了盗猎藏羚羊的不归路?
藏羚羊的命运,是可可西里的悲剧,是欲望的魔鬼对人类精神的一次摧残,
我记住了队员们在夜晚唱起的那首歌:
似流水似流水似流水...
阿妈,不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都会回来,我都会回来,我都会回来
天上晶晶的白云啊,请捎去一封信
我思念您思念您
我在心里为您祈祷...
这是吟唱在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声音啊,它也许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还能继续流传下去吗?现代化的盛世福音,淹没了遥远的神灵世界,也污染了人们的精神空间。我们能想象那个纯粹精神的世界吗?
“你看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特别脏,但他们的心特别干净。”
是的,他们的心特别干净,象青藏高原永远清澈蔚兰的天空。
从雅克贝汉的《希玛拉雅》到陆川的《可可西里》,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跟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荒凉而辽阔的生命禁区,那是信仰者的真境花园。如果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就让我们保留一分宽容——让那片土地永远远离喧嚣的滚滚红尘,让精神静静地栖息,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
发表于2004-10-16
6. 可可西里的影评
长镜头是针对画面而言的,但是长镜头所包含的信息价值则是由两方面构成的:画面元素和声音元素。对于电视媒介尤其是纪录片来说,画面语言是第一位的,但声音也常常会抢夺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应当充分认识和利用好声音对长镜头信息价值所起的作用。
场景一:远处,河岸旁,一群不知身份的人,极有可能是盗猎者。
场景二:巡山队员全体冲入河水中,追捕可能是盗猎者的人群。
通过长镜头保留了时空的完整性,真实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追逐场面,给人以一种纯粹的视觉体验。
场景三+场景四:数以百计的藏羚羊骨陈于荒漠戈壁之上+数以百计的藏羚羊皮陈于荒漠戈壁之上。
这两个长镜头的运用相当出色,可以相信任何看过这种场景的人都无不为这种丧尽天良的捕杀行为触目惊心进而难以平静。也正是需要这种大气的场景才能唤起人们已经麻木的情感。这两个长镜头以毫无保留毫不矫饰的朴实表现了盗猎者那种极致的赶尽杀绝的嚣张气焰。让人瞬间充溢一种极致的愤恨。也只有这个镜头才能如此恰如其分的表现。镜头背后的我们看到是同时充溢在日泰心里的那种誓死抓住盗猎者的决心。观众产生了共鸣,无疑是长镜头渲染情绪的作用。
场景五:日泰率领的巡山队员乘坐的吉普奔驰在广漠的荒原之上。导演运用了十分简单的跟拍手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极其有分量的反映出了日泰心中的那种和可可西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的威慑的那种执著的坚定。镜头所呈现的可可西里的自然风光,吉普拉着那无人边疆的黄沙,拉出两道沉重的黄色的飞沙轨迹。让人感受到任务的艰巨、沉重。当我看到车子在疾驰的场景,自然的想起了另一部伟大电影,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闪灵》。在《闪灵》中,库布里克在开篇时运用的大量的长镜头来渲染整个影片的恐怖基调。一辆家用轿车在陡峭的山崖公路上行驶,周围是壮阔的大峡谷风光。所不同的是库布里克用的是俯拍的拍摄手法。但大致内容是相似的:车子在广漠壮丽的自然景观下疾驰,潜移默化中奠定了这必将是一场亡命之旅开始的悲情基调。但是讽刺的是同样在仿佛梦幻的美景之下,一群走向深渊的人的路途的长镜头纪实。
场景六:刘栋望着遥远的城镇,有人烟的城镇。
无疑,这在整个影片中可以算作是比较柔和的镜头了。因为那不是在可可西里这个无人区的取景。这里有人迹,又作息的人们,有对白超过8个字的人们,还有娱乐场所什么的。正是从反面说明搜山队员的那种如同可可西里一样风光的广袤的情怀――残酷的生存环境,没有任何借口的选择,没有任何迟疑的决心。没有任何的矫饰的对白。一切运用的很好,残酷的没有一点余地。
7. 电影《可可西里》英文影评
This has got to be one of the most amazing films ever made, not only for the astounding cinematography, the quiet, subtle, yet overpowering drama, the incredible pacing of the story, the compelling character portraits, but also for very intelligently conceived cinema verite techniques. It is an extremely moving film, though it may be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movies I ever sat through, both the beauty and brutality are overwhelmingly relentless.
Based on a true story, the film demonstrates a rare instance where Life is fuller, richer and more interesting than fiction. The dramas that Hollywood feeds us pale in comparison to the colour of humanity and the depths of emotional courage portrayed in this film.
It is a film to be experienced, please don't ever mis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