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歌舞康康舞电影

法国歌舞康康舞电影

发布时间:2023-01-17 04:22:45

㈠ 梦断花都是由红磨坊改编的么

美国电影《梦断花都》和《红磨坊》,可以理解是同一本电影。
该电影英文名《Moulin Rouge》。Moulin Rouge,就是红磨坊的意思。红磨坊是法国巴黎两个著名的歌舞表演厅之一,一个是位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的丽都,另一个是位于城北蒙马特高地脚下白色广场附近的红磨坊。
印象派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使这个歌舞厅蜚声世界,还先后诞生了三部以红磨坊为主题的电影,一部是法国大导演让·雷诺阿的《法国康康舞》,此外还有两个不同时期的同名电影《红磨坊》。一本是1952年版《红磨坊》(Moulin Rouge),中译又名《魂断花都》或《青楼情孽》;另一部是2001版《红磨坊》(Moulin Rouge)。
可以说这两部不同时期的同名电影成绩都十分辉煌。
1952年版《红磨坊》在1953年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获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José Ferrer)、最佳女配角(Colette Marchand)、最佳导演(约翰.休斯顿 (John Huston)、最佳剪辑等提名,并获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服装设计等大奖。
2001年版《红磨坊》在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获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奖,并获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化妆、最佳音效剪辑提名;在2001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获金棕榈奖提名;在2002年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获最佳音乐、最佳音乐或喜剧类电影、音乐或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提名、音乐或喜剧类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
人们常把2001年版《红磨坊》也叫做《梦断花都》,其实是一种误解,但也未尝不可。但需要明白的是:两个版本的《Moulin Rouge》(《红磨坊》),其故事、内容完全不同,更不是从《梦断花都》改编过来的。

㈡ 声色犬马又何妨依然清晰记得那张惊艳了时光的脸

1899年,在巴黎蒙马特,一间酒吧正式开业了。谁也没想到,半年后,这间酒吧便红动欧洲。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一百多年来,这间酒吧不仅成了蒙马特地标性建筑之一,也孕育了无比丰富的艺术瑰宝。

它,就是享誉世界的 红磨坊 。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法国都在世界文化艺术上拥有一席之地。且不论每年的巴黎时装周,单说法国女人留给世人优雅美丽的印象,就比法国的知名奢侈品更令人心旷神怡,甚至可谓是男人爱慕,女人嫉妒。

谈及法兰西奔放的歌舞表演,香榭丽舍的丽都和蒙马特的红磨坊便不在话下。两家歌舞表演各有千秋——丽都和美国百老汇更相近,服装考究、演员专业,用它专业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赏者。而蒙马特的红磨坊,则为观众们呈现地地道道的法国原生态歌舞——艳饰、艳丽、艳情。

热辣的音乐、蓬翘的裙摆、扭动的臀部、高抬的大腿是红磨坊歌舞的精髓, 以至于当年的英国人将这种舞蹈命名为 Kankan(康康舞),认为这种舞蹈低俗下流,一度禁止在英国表演。

可几十年后,这种热辣奔放的舞蹈却被如法炮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上海,夜总会成了另一个销金窟。

民国一代妖姬歌手白光曾用她极富个人魅力的嗓音慵懒地唱道——

英国人就是假正经。

可法国人浪漫啊!

历史学家如此解释康康舞在蒙马特高地的盛行——

法国人选择用热辣的歌舞融化一切郁结难解的心情。

二战德占期间,红磨坊内依然热闹非凡,这也成了后来红磨坊被诟病的理由之一。纵外界战火纷飞,厅内歌舞升平的情景绝非个例。唐朝诗人杜牧曾写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句子警示当权者莫要步了南唐李煜的后尘。同样的,日据时期,上海作为『租界』享有特殊地位,十里洋场的热闹绝非浪得虚名,自然少不了不愁吃穿的社会名流杀时间的娱乐场所。

今天的老上海歌厅已不复存在,但红磨坊仍坚定地屹立在蒙马特脚下,用她独有的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睹热辣的法兰西艺术。

红磨坊吸收着岁月的精华,在创造艺术的同时,也成为伟大的电影灵感取材地。到现在为止,不同的导演已经拍过四个不同版本的《红磨坊》(这里仅指电影名字取为Moulin Rouge的,和红磨坊有关的电影还有很多),他们各有特色——1928年德国导演埃瓦德·杜邦拍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1934年美国导演西德尼·兰菲尔德的喜剧电影;以及为中国观众比较熟知的1952年约翰·哈斯顿导演的《青楼孽缘》和2001年巴兹·鲁赫曼执导,妮可·基德曼与伊万·麦克格雷戈主演的大型歌舞片《红磨坊》。

无论口碑怎样,票房几何,这几部以红磨坊为背景的电影无一例外地,都格外强调舞厅纸醉金迷的质感,服饰妆发极度华美,激发着观众的热情,其中1952年版的《青楼孽缘》还获得第25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服装设计等大奖,由此可见一斑。

过去红磨坊里的舞女,是被人不齿的工作。她们做出性感撩人的动作,只为取悦看台上的男人们,满心期待着钓到一个金龟婿,下半生便吃穿不愁。时至今日, 红磨坊俨然成了一个光辉熠熠的舞台,演员们不再低贱,而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们组成,这些年轻人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他们愿在这方天地发光发热,把青春撒向全世界。

2001年版的《红磨坊》,妮可·基德曼饰演的舞蹈演员Satine的身份界于两者之间,成为新时代舞女形象的代言人。她一方面希望『勾搭』一个钻石王老五实现自己『鲤鱼跃龙门』舞女变演员之路,另一方面又渴求真正的爱情充盈人生。

的确,现代的红磨坊更像一个窗口 ——许多在红磨坊跳过舞的女孩,后来成功地进入影视界。在红磨坊跳了15年的舞蹈演员玛丽莎曾如此评价妮可的舞蹈:『还行吧,她尽力而为了』。仿佛带着一丝戏谑(可见其舞蹈演员的专业度),这可不能算多高的评价,毕竟拍摄中妮可为了练舞一度摔断肋骨,只能坐轮椅拍上半身戏,全组一度停拍等妮可养伤。

可能这就叫做摄人心魂的美吧,甫一抬眼,明亮的眸子里映着动人的光芒。

导演大人发现蓝光下的妮可美得发光(原话哦~ the director found that the blue light made her almost "glow" and therefore stood out ring the scene.),所以妮可秋千出场处使用蓝光拍摄。一首《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唱的人心都酥了,哪个老爷还不乖乖跪倒石榴裙下,为女王一掷千金。

在流俗痞子和多情才子之间游刃有余的伊万,原来还有一副唱歌的好嗓子,他的歌声要你不得不信『My gift is my song』,开口跪的最佳诠释。原来刻在时光长河上的,不只有美好的面庞,还有动人的声音。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恰好是其他六种艺术的完美结合。只要资源够高清,音轨够明朗,多年后你还是能欣赏到起码70%以上原汁原味的艺术(刨除心情、时代性等艺差异)。

My gift is my song.

被那双清澈的眸子盯着,被那款款深情的歌声绕着,此情此景,如何让人不动情?也难怪妮可说『每当伊万开口唱歌的时候,我都爱上他了』,假如妮可曾有过精神出轨,也一定在伊万对着妮可散发迷人的音浪攻击时。

2001版《红磨坊》是继91年动画版《美女与野兽》后,10年内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音乐电影。

音乐剧电影较之传统叙事电影,票房吸引力的确没那么强(尤其在中国,21年的《悲惨世界》就是典例),就像不是人人都听得懂歌剧一样。 每个时代,百老汇都能找到属于音乐剧的标志——30年代是《万事皆空》,40年代有《俄克拉荷马》,60年代《芝加哥》,80年代有《猫》,90年代有《为你疯狂》,到了21世纪,则是《妈妈咪呀》。

难怪休叔担任主持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激动地感叹《妈妈咪呀》象征着音乐剧的复兴。

《红磨坊》夹在90年代和21世纪的千禧年开端,却没达到划时代的标志。

究其原因,大概因为诚意不够。

千万别误会,剧组制作砸钱多并不能算是十足诚意。毕竟中国电影不景气的一大原因就是近年来『资本无节制地介入艺术市场』,《红磨坊》也给人相同的感觉。画面漂亮、服饰华美、演员养眼,但也掩饰不了故事落入俗套、歌曲大杂烩的堆砌等明显瑕疵,太华丽反而更容易凸显内在空虚。

总的来说,《红磨坊》到位地诠释了歌舞风月场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一部菲茨杰拉德笔下盖茨比式的生活。但仔细想来,它的浮夸风格很容易让你有种乱入宝莱坞风格的歌舞片,事实上被问及创作灵感来源时,导演 Baz Luhrmann 明确表示来源于印度——

说到底,《红磨坊》作为一部音乐剧电影(musical),演员演唱歌曲却多为现成翻唱,最讽刺的莫过于妮可开场那首华丽惹眼的《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Sparkling Diamonds

原曲歌词中提到的四种珠宝——Tiffany, Cartier, Black Starr & Frost - Gorham and Harry Winston,但电影背景时代中,Winston还未登场, Black Starr & Frost也并未和 Gorham合并。因此电影中的歌曲进行了改编,Harry Winston被换成Jim Broadbent饰演的角色 Harold (Harry) Zidler,历史上的原型是Charles Zidler。

当然,和某些连拼带凑的制作相比,《红磨坊》已经做了相当专业的校对。可要成为经典之作,只有校对显然是不够的,创造性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评价标准。

连很多叙事电影都请来作曲家在OST上暗暗较劲,以音乐为主打的音乐剧电影却大肆『借鉴』实在是说不过去。

反观2012年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你就能看出来什么叫走心的作品。任何时代,只有用心的作品,才能走上巅峰,创造神话。

可以说,《红磨坊》是高端玩家的游戏。不谈在音乐剧上的划时代意义,冲着画面的精美程度和颜值&演技巅峰时期的妮可和深情帅气兼有好嗓的伊万,依然值得一看。

不过记得,影片结束要回归现实哦。电影越美,生活越累,华丽的泡沫之所以透着缤纷的彩虹,是因为它已经膨胀到爆炸的边缘了,那是崩溃前夕的瑰丽。

才子佳人的爱情一向很美,只是这段佳话,恐怕在大多数人眼里过于遥不可及。但,谁又能说这何尝不是艺术巴黎的另一种韵味呢?诗人和歌女注定不是平凡人,用普通人的爱情来评价他们也太死板。

那,就在我们记忆中的一个光亮角落,为他们绝世独立的爱情,赞颂高歌吧!

㈢ 请介绍一下法国电影导演让雷诺阿

让.雷诺阿(Jean Renoir)
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Jean Renoir)有一句话:"许多导演想在每一部影片中说太多的道理,可是他们并不成功,而有一些导演想以自己的一生的所有电影只讲述一个道理,我是属于后者的……"
“我认为这个世界,尤其是电影,为一些假神(false gods)所负累。我的任务就是推翻他们。手持利剑,我本准备为完成这样任务祭奠出我的生命。但这些假神还在那里。我持续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也许帮助瓦解了其中一些。同样这也帮助我发现其中的一些神是真的,也没有必要摧毁它们。”

他的作品充满诗意,题材广泛且具独特风格,却又平易近人,尚·雷诺阿(Jean Renoir)不单是一位具有开闯及实验精神的法国电影大师,他的电影深深影响了多位电影工作者,新浪潮导演如杜鲁福及高达等更是对他赞誉有嘉。
生于巴黎蒙马特,年青时期爱看差利·卓别林的喜剧、格里菲斯的默片,更为法国女演员嘉宝的大特写而神迷。雷诺阿承继了印象派画家父亲的风范,为艺术而忠于自己,不断投入冒险精神,敢于实验新电影文法。他的作品题材围绕反战、阶级、人性、民族精神、俊男美女,但总脱不离爱情,他投资兼当制片完成首作《嘉芙莲》(一九四二),便是为了要替太太留下倩影。美术出身的他,在场面调度及摄影手法上,力于创新,电影往往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虽是隐藏吁值得深思的哲理,却原是看透世情,有著宽宏的看法,作品平易近人。他不单极受新浪潮导演爱戴,多部作品更被其他大师及好莱坞重新拍摄。他的人生,他的电影,活脱脱就是一本由默片时代到开启新浪潮的电影发展史。
电影《大幻影》独特之处,是没有透过战争的惨烈,提出血腥的控诉,而以细致刻划人性的手法,宣扬和平主义的讯息。此片为电影和雷诺阿赢得伟大的名誉,并获得一九三七威尼斯影展最佳艺术贡献奖。

《游戏规则》是雷诺阿人生中一部重大转捩点的电影。透过各阶层彼此间的对话和试探,揭露人性的傲慢、背信、欺诈、猜疑及分化,幽默讽刺悲剧收场。此片曾备受争议,拷贝亦曾被删剪及在战火中受破坏,一九六六年丹麦坡迪尔大奖最佳外语片。是次将放映完整导演版本。影片《高斯福大宅谋杀案》便是向雷诺阿致敬的电影。
史诗格局的《马赛曲》是《大幻影》的兄弟作,高度歌颂了法国历史最伟大的时刻—法国大革命。雷诺阿动用了五百名临时演员,串演人民力量由马赛行军至巴黎,场面之浩大,犹如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重要时刻,杜鲁福指影片犹如新闻片段,为历史涂上新鲜感觉,此片亦同时向导演格里菲斯的《国家的诞生》致敬。
改编自左拉小说的《衣冠禽兽》,是另一暴露了上流社会权力与欲望斗争的影片。悬疑情杀片格局,雷诺阿的心理分析引人入胜,尚·嘉宾(Jean Gabin)的演出入木三分,被喻为最佳演出。费立兹·朗于一九五四年在荷李活改编拍成《人性的欲望》。
《在底层》描写贵族男爵为世所迫放弃荣华,迁进贫民窟。尚·嘉宾片中扮演的小偷神采更令人动容。而片中一场蜗牛在男爵手上爬行亦成为经典的一幕。一九五七年日本导演黑泽明再改编拍成《低下层》,与本片互相辉映。
《跳河的人》表面像是滑稽喜剧,背后原来却是贫富阶级转移的悲歌。本是一个平庸的故事,雷诺阿却拍得一点也不平凡,演员化身为戏中人物的角色,动人的演出当然功不可殁。一九八六年荷李活重拍为处境喜剧《荒唐暴发户》。《朗先生有罪》说出另一个阶级悲剧,因上级对下属的压榨而引发的凶案,带出低下层生活的无奈与悲哀。另一部雷诺阿重要之作《汤尼》刻划了工人阶级生活的爱情悲剧,因爱之名,撕开的却是血腥本性。一九三六年荣获纽约影评联盟最佳外语片。
雷诺阿以印象派风格摄制了《乡村一日》,一部改编自莫泊桑爱情小说的电影。故事虽短,但充满诗情画意。《法国肯肯》是雷诺阿重返法国执导的彩色大制作,描写法国红磨坊和肯肯舞创办人邓格拉的事迹,戏味浓厚,缔造法国歌舞文化,为好莱坞歌舞片提供借镜机会。

作为导演让·雷诺阿 Jean Renoir的作品 (数量:23) 尚雷诺亚小剧场 Petit théâtre de Jean Renoir, Le ------- (1970)
逃兵 Caporal épinglé, Le ------- (1962)
Déjeuner sur l'herbe, Le ------- (1959)
Testament Docteur Cordelier, Le ------- (1959)
多情公主 Elena et les hommes ------- (1956)
法国肯肯舞/法国康康舞 French Cancan ------- (1954)
黄金马车 Carrosse d'or, Le ------- (1953)
大河 The River ------- (1951)
The Woman on the Beach ------- (1947)
女仆日记 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 (1946)
大地之光 The Southerner ------- (1945)
吾士吾民 This Land Is Mine ------- (1943)
Swamp Water ------- (1941)
游戏规则 Règle jeu, La ------- (1939)
Bête humaine, La ------- (1938)
Marseillaise, La ------- (1938)
大幻影/超级幻想/幻灭/大幻灭 Grande illusion, La ------- (1937)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Le ------- (1936)
Partie de campagne ------- (1936)
Bas-fonds, Les ------- (1936)
Toni ------- (1935)
跳河的人 Bou sauvé des eaux ------- (1932)
母狗 Chienne, La ------- (1931)

作为演员 让·雷诺阿 Jean Renoir的作品 (数量:6) Fantôme d'Henri Langlois, Le ------- (2004)
尚雷诺亚小剧场 Petit théâtre de Jean Renoir, Le ------- (1970)
Testament Docteur Cordelier, Le ------- (1959)
游戏规则 Règle jeu, La ------- (1939)
Bête humaine, La ------- (1938)
Partie de campagne ------- (1936)

作为编剧让·雷诺阿 Jean Renoir的作品 (数量:21) 尚雷诺亚小剧场 Petit théâtre de Jean Renoir, Le ------- (1970)
逃兵 Caporal épinglé, Le ------- (1962)
Déjeuner sur l'herbe, Le ------- (1959)
Testament Docteur Cordelier, Le ------- (1959)
多情公主 Elena et les hommes ------- (1956)
法国肯肯舞/法国康康舞 French Cancan ------- (1954)
黄金马车 Carrosse d'or, Le ------- (1953)
大河 The River ------- (1951)
The Woman on the Beach ------- (1947)
大地之光 The Southerner ------- (1945)
吾士吾民 This Land Is Mine ------- (1943)
游戏规则 Règle jeu, La ------- (1939)
Marseillaise, La ------- (1938)
Bête humaine, La ------- (1938)
大幻影/超级幻想/幻灭/大幻灭 Grande illusion, La ------- (1937)
Partie de campagne ------- (1936)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Le ------- (1936)
Bas-fonds, Les ------- (1936)
Toni ------- (1935)
跳河的人 Bou sauvé des eaux ------- (1932)
母狗 Chienne, La ------- (1931)

作为制片人让·雷诺阿 Jean Renoir的作品 (数量:4) 大河 The River ------- (1951)
吾士吾民 This Land Is Mine ------- (1943)
Marseillaise, La ------- (1938)
Crime de Monsieur Lange, Le ------- (1936)

㈣ 哪位好心人有法国康康舞FrenchCancan(1955)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

《法国康康舞》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oY6xtRu54rN-xVGnfPYtA

提取码: p8di

《法国康康舞》是让·雷诺阿执导的喜剧歌舞片,让·迦本和弗朗索瓦·阿努尔出演。

该片讲述了一位歌舞厅老板亨利在巴黎歌舞厅掀起了肯肯舞热潮的故事。

㈤ 许多美女手挽手一起踢腿的舞蹈叫什么无

叫康康舞。

康康舞起源于法国,原是一种轻快粗犷的舞蹈。通常由4名女子表演,是洗衣妇、女裁缝等劳动妇女载歌载舞的一种形式。之后风行于歌舞厅。High-Kicks,高踢腿,康康舞的典型作,这个是要一下子把腿直直踢到耳朵边得高难度动作。要知道,那不是随便的踢踢腿,而是必须高过鼻尖。舞者在练习这个动作时用的办法通常是,准备一个气球把气球挂在门口,一直练习到踢到那个气球为止。一个专业的康康舞舞者一周的踢腿次数不下1500次,这种踢腿不仅仅造成腿部肌肉的酸痛和拉伤,还会影响背部肌肉。另一个康康舞动作就是跳起来然后做一个落地大劈叉。
此舞最初流行于工人阶层当中,但到19世纪中期,康康舞变得极为风靡,男人也开始跳康康舞,并把它融入到其他舞台表演节目中。康康舞的原意是丑闻、流言(scandal)。艺术家亨利-图卢兹-罗特列克曾以康康舞为主题画了很多精美的画作,最著名的康康舞作曲家则非雅克-奥芬巴赫莫属。电影《红磨坊》表现了康康舞起源的历史。1858年10月6日,红磨坊揭幕首演时,那个个儿矮小、留着小胡子,还打扮成小丑模样的司仪向世人郑重宣布:“生命多么美好,现在请大家观赏康康舞!”随着他的话音落下,12个康康舞女郎出现了。那句开场白后来也成为巴黎的名句。从此,那激情的舞蹈、奔放的节奏、高难度的动作、奢华夺目的服饰、缤纷的羽毛、滚有繁复花边的衣裙、美丽的歌舞女郎和热烈的欢呼声,夜夜都让台下的观赏者热血沸腾、如痴如醉。十九世纪末,巴黎蒙马特区的红磨坊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再度扬名世界。无论贫贱聪愚,人人来此纵欲狂欢,娼妓与嫖客、毒品烟酒、寻求创作灵感的艺术家、与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为这个地方更增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法国康康舞》以其艳丽的色调和夸张的舞蹈场面描绘了法国蒙特马里地区红磨坊夜总会建立前后的一些事件。现在的巴黎每个月第一个周二的晚上在歌舞夜总会有康康舞表演。1860年,这种舞蹈被引进到英国,且被正式命名为“法国康康舞”。舞者随音乐任意扭动身躯,并不时劈腿,掀露丝袜、裙底。据说,这样的舞蹈风格是对保守矜持的传统交际舞的一种对抗与反叛。英国绅士们曾集体抗议,英国舞厅也对其下了驱逐令。但是,康康舞在巴黎却很受欢迎,日益大众化,并成为巴黎歌舞厅和咖啡馆的一道绚丽风景。随着著名画家土鲁斯·劳特累克的经典呼喊:“生活多么美好!法国康康舞来了!”康康舞风靡全球之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简朴粗犷到精美奢华,常演常新,百年不衰。时至今日,康康舞作为法国红磨坊每天的必演节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观看,流连忘返。

㈥ 天堂和地狱康康舞在哪些电影里出现过

星尘。欧美俱乐部(比如法国“红磨坊”)晚上演出时舞女们集体跳康康舞时常用的音乐。康康舞曲,即《芬巴赫天堂与地狱序曲》,原名《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管弦乐曲,为奥芬巴赫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的序曲,作于1858年。

㈦ cancan dance 这种舞蹈中文叫什么

康康舞,来自法国红磨坊吧

㈧ 寻问一部国外经典老喜剧片的片名

是法国影史名片之《百万法郎》《百万法郎》(Le Million)赏析

1931 Comedy / Romance
导演:雷内·克莱尔(René Clair)
编剧:雷内·克莱尔
摄影:乔治·派利诺(Georges Périnal)
音乐:阿蒙·伯纳德(Armand Bernard)、菲利浦·派瑞斯(Philippe Pares)等
演员:路易斯·阿里伯特、安娜贝拉、雷内·莱斐诺等

故事大意:
一位贫穷的艺术家米歇尔(雷内·莱斐诺),租住在巴黎的一家公寓内,由于交不起各种费用,经常被各色讨债的人围追堵截,十分狼狈。直到有一天,他幸运的获得了百万弗罗林的大奖,命运也由此发生了变化。他清楚的记得把彩票放到了夹克的口袋里,而夹克被他的女朋友贝蒂斯(安娜贝拉)拿走缝补了。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另一个女人缠上了他,贝蒂斯在心情烦乱之余把夹克弄丢了。衣服被混进贝蒂斯家中躲避警察的普洛普(路易斯·阿里伯特)无意中穿走了。故事随后讲述的就是米歇尔和他的朋友为了寻找这件衣服,而发生的一系列噱头十足的闹剧。最终,彩票物归原主,影片在庆祝的歌舞声中结束。

影片赏析:
此片是法国电影大师雷内·克莱尔的经典喜剧,对后来好莱坞经典歌舞片的影响甚大,也是早期有声电影中的佳作。从各个方面来衡量,《百万彩票》都无愧于它法国歌舞片奠基作的名声。即使在73年之后,我们重温这部影片,影片中所迸发出的新鲜与热力都会使观者得到极大地视听愉悦;同时,它也对真正现代意义上(注:指有声片诞生之后)电影观众的一次伟大的洗礼。
雷内·克莱尔最伟大的成就在与成功的跨越了有声片与默片的鸿沟。与很多同时代的人不同,他抓住了一个重要的机遇:科技上新的成就可以对电影艺术有所裨益,它打破了陈规俗套的桎梏,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视听形象。声音融入影像,无疑是一种技术上的胜利,雷内·克莱尔在很多自己的作品中(如《巴黎屋檐下》)较早的运用声音,加强和完善画面的叙事功能。但无疑的,《百万彩票》又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
从形式上看,《百万彩票》是一处纯之又纯的歌舞喜剧。栩栩如生的滑稽形象,在时而优美(如歌剧院上演《波希米亚人》的精彩一幕)、时而振奋的歌曲(如开头、结尾处的歌舞联欢)映衬下,二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甚至连人物对话都显得那么冗长、多余——尽管雷内·克莱尔所撰写的对话已然十分精简。而影片的结尾更像是一出虚无缥缈的白日之梦,(注:找彩票的过程极其一波三折,戏剧性的巧合、偶然随处可见)这与艺术家超现实主义式的同情心形成了一致。
《百万彩票》是早期法国电影艺术冠冕上的珠宝。影片1931年首次发行时,得到了票房与评论界的双重肯定。今天它仍然被认为是法国电影艺术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实,在我们对比分析早期法国歌舞片和美国好莱坞歌舞片时,可以仍然找到一些典型的法国特色。好莱坞早期歌舞片是美国类型片中的重要一支,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评论界高度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歌曲与动作融合得不够贴切阻断了影片情节正常的进程。例如,在影片《有趣的女人》(lady be good,1941)中,艾琳诺·鲍威尔(eleanor powell)为什么跳踢踏舞影片中并没有任何动机和情节交代,仅仅由于她是一个优秀的踢踏舞演员,所以即使鲍威尔在片中所饰演的角色十分渺小,由于拥趸的热衷——她仍须不断地跳下去,从而忽视了情节的连续性。实际上,艾琳诺·鲍威尔的踢踏舞本应是情节发展自然的产物,而并非仅仅是一种消遣的需要。
可见,在歌曲与叙事二者之间实现天衣无缝的融合实非易事,后期美国歌舞片中的“主打”类型——后台歌舞片(Backstage Musicals)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歌舞与叙事断裂的“遗风”犹存。譬如著名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高潮部分仍然是典型美国式奢华的舞蹈秀场面,与剧情脱节。但反观法国歌舞片——尤其是《百万彩票》——歌舞与叙事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开头歌舞场面,通过歌曲说明了人们庆祝的理由——“获得大奖”,随后影片进入倒叙;在米歇尔躲避债主们的围追堵截、仓皇逃窜时,各色人等唱着轻快的歌曲、排着长龙紧追不舍,和另一对捉拿普洛普的警察们混在了一起,一时间鸡飞狗跳,喧哗不已;著名的歌剧一幕,米歇尔和贝蒂斯不小心混入舞台,他们躲在布景后面,伴随着台前男女主角的《波希米亚人》优美的歌声,互诉衷肠,两人的动作与歌词内容不自觉的竟达到了惊人的一致;高潮部分,两伙人争夺夹克,在狭窄的走廊里上演了一出此起彼伏的“橄榄球大赛”,人仰马翻笑料百出,可以说是全剧的精华所在,不知道雷内·克莱尔当时知不知道有“后现代”一词。
可惜的是,单从总体数量相比,法国歌舞片和好莱坞相比则是相差甚远了,虽然也有让·雷诺阿的《法国康康舞》、《黄金马车》(注:此两片已由标准公司近日发行),马克斯·奥弗尔斯的《劳拉·蒙太斯》(注:标准公司已出版)等著名作品问世,但作为一种类型的集团力量,法国歌舞片的影响则要小得多,当然它们歌戏合一的优点已被各国艺术家所吸收利用,2003年获奖影片《芝加哥》便是个很好的示范。30年代中期之后,法国进入到影响更大的诗意现实主义阶段,大师辈出,名作辈出。与此相比,歌舞片倒是显得沉寂了,但如若让我挑出法国歌舞片的两座高峰,我认为一部是雅克·德米执导的《秋水伊人》(又名《瑟堡的雨伞》,凯瑟琳·德纳芙成名作,获金棕榈奖),一部就是本片《百万彩票》(注:本片有误翻作《百万法郎》,盗版碟更误翻作《最后的百万富翁》,由标准公司出版发行)。
1962年雷内·克莱尔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全国仅40人),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电影艺术家。正如法兰西学院的评他入选的理由所言:他不缺少世上任何荣誉,而我们的荣誉唯独缺少了他。
《养老金》德国、《遗产奇案》法国以及《双面夏娃》等影片可以到http://tw.bid.yahoo.com/tw/21596-category.html?.r查询一下,仅供参考

㈨ 红磨房的红磨房歌舞团

据介绍,红磨房歌舞团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在法国巴黎,红磨坊的舞蹈表演每晚都有,门票价格在70-80欧元之间。
到过法国的旅游者,一般都知道巴黎有两个著名的歌舞表演厅,一个是位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的丽都,一个是位于城北蒙马特高地脚下白色广场附近的红磨坊。如果说丽都具有美国百老汇风格,那么,屋顶上装着长长的、闪烁着红光的大叶轮的红磨坊则是较为地道的法国式歌舞厅。印象派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使这个歌舞厅蜚声世界。还有两部电影以红磨坊为主题,一部是法国大导演让·雷诺阿的《法国康康舞》,另一部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参赛片《红磨坊》。后者是风格华丽的好莱坞片,由妮可·基德曼主演,影片讲述1900年前后发生在红磨坊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此片10月初在法国公映后,再次引起人们对红磨坊历史和现状的回顾和关注。
红磨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那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在蒙马特高地作画卖艺,使那一带充满艺术气氛,成为巴黎最别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区之一。由于艺术活动活跃,蒙马特高地街区那弯弯曲曲的卵石坡路的两侧,小咖啡馆、小酒吧生意兴隆。后来,这些小咖啡馆、小酒店里来了一些舞女,她们穿着滚有繁复花边的长裙,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地伸向挂着吊灯的天顶。当时英国人称这种舞蹈为“康康舞”,认为它很放荡,很下流,禁止在英国演出。
但是,康康舞在蒙马特高地很受欢迎。每年狂欢节,舞者走上街头大跳特跳,人们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社会学者在分析康康舞盛行的原因时指出,1871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萎靡不振。现实生活中丑闻充斥,金融财团明争暗斗,劳资矛盾加剧。人们厌倦了民族主义者的大话空话,整个民族感到极度的空虚。在重新找回生活坐标之前,法国人感到苦闷、彷徨。然而,忧郁不是高卢人的特点,他们很快就学会用玩世不恭来取代苦闷,这就促使一种放纵的风气在巴黎弥漫。
1889年10月6日,红磨坊歌舞厅在康康舞的乐声中正式诞生。红磨坊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在他的多幅水彩画中描绘了那些贪婪的看客,而他本人最后也沉湎红磨坊,在同舞女的夜夜狂欢中毁掉了生命。红磨坊的舞女,有法国的,也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及美洲、澳洲的,她们的愿望不高,只希望能够遇到一位能够善待自己的男人。
红磨坊的历史上,出现过多位有名的艺人,如古吕、摩姆·弗罗玛茨、珍妮·阿弗里尔。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古吕,此人身材丰满,风姿绰约,绿色的缎子拖裙系在臀后,每次走过蒙马特街区,都引起一阵骚动,整整几十年间,她成为红磨坊的代称。不过,此人晚景凄凉,60年代,有记者要为她写传记,才发现她竟住在旅行挂车里。除了舞女,红磨坊还有一些很出名的男艺人,如伊韦特·吉尔贝,以说笑出名,糅合着诙谐和优雅的说笑风格使他成为法国“名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期间,国难家愁当头,但舞女不知亡国恨,红磨坊仍然歌舞升平。战后,因为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红磨坊受到严厉批评。
而今红磨坊已成为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厅,是巴黎的一个旅游景点。如果说它仍保持着百年前某些特点的话,那就是舞者的装饰大致不变,上身裸露,披挂着华丽的羽毛服饰或金属片,但是观众与旧日看客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观众是现代文明观众,怀着发现巴黎的心情来看演出,演员把演出作为一种光明正大的演艺事业,不像百年前的舞女,为取悦某一个或几个包养她的男人而强作欢颜。
而今红磨坊有40名女演员、20名男演员,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女演员必须受过芭蕾舞训练,身高起码应达1.72米,年龄在16至25岁之间。容貌要姣好,笑容要灿烂,大腿要修长,鼻子要俏皮……演员起薪1.2万法郎(1法郎约合人民币1.16元),资深演员可达3万,他们付出很多,每周工作6天,每天演出两场。红磨坊现今的主要舞蹈兼独唱演员玛丽莎(见左上图)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护士,一个良家女子。玛丽莎在红磨坊当演员整整15年,已与团里一位意大利籍独唱兼杂技演员结婚。她曾在《奇妙》这出歌舞剧(此剧演了12年)中演出过6000场!虽然今年已经33岁,但人们说她仍然具有17岁女孩的身材,表演时她全套行头重12公斤,她能像少女一样“举重若轻”,高高地抬起大腿。她在评论妮可·基德曼在影片《红磨坊》中的舞蹈时说:“还行吧,她尽力而为了。”进红磨坊是不少女孩的梦想,因为红磨坊的经历,就像“阿里巴巴”里“芝麻开门”的神奇密语,令生活出现奇迹。许多在红磨坊跳过舞的女孩,后来成功地进入影视界。
红磨坊是法国娱乐业中一家效益良好的企业。其观众55%是外国人,45%为法国外省人。最近几年,企业采取经营上的一些改革,如通过出售家庭票及各种减价票以吸引观众,取得成功,三年间,营业额从1.3亿法郎上升到两亿法郎。

㈩ LANDY MARMALDE电影《红磨坊》

红磨坊 Moulin Rouge

导演: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
编剧: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
克莱格·皮尔斯Craig pearce
演员:尼科尔·基德曼Nicole Kidman
伊万·麦戈雷格Ewan McGregor
约翰·雷圭扎默John Leguizamo
吉姆·布劳德本特Jim Broadbent
理查德·洛克斯伯格Richard Roxburgh
类型:历史/歌舞
级别:PG-13(性爱镜头)
出品:20世纪福克斯
首映:2001年5月4日
官方网站:MoulinRougeMovie.com

剧情简介

19世纪末的法国巴黎,是一个令所有醉心于艺术的人所向往的梦幻之都。
克里斯蒂安(伊万·麦戈雷格)是个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年诗人,他有着极高的艺术天分和创作热情。为了寻找自己渴求的艺术氛围,实现创作梦想,克里斯蒂安离开了古板严厉的父亲,独自到巴黎闯荡。在混乱的波希米亚人聚居区蒙马特,克里斯蒂安结识了以小有名气的画家和广告招贴画设计师图卢兹-劳特瑞克(约翰 ·雷圭扎默)为首的一群放荡不羁的艺术家,并开始和他们一同创作、享乐、消磨时光。

渐渐地,在这个整日离不开酗酒、吸毒和康康舞(注:当时巴黎流行的一种低俗舞蹈,以舞女们掀裙子踢腿为特色,颇具挑逗性。)的圈子里,克里斯蒂安对音乐和流行的超前的把握才能使他受到众人的侧目。他被介绍给“红磨坊”夜总会的老板哈罗德(吉姆·布劳德本特),为“红磨坊”编写一系列新的歌舞作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克里斯蒂安认识了人称“闪亮的钻石”的红舞女兼高级妓女萨汀(尼科尔·基德曼)。才子碰到佳人,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一个美艳绝伦、热情似火——不用猜你也知道接下来的情节了吧?

只可惜,克里斯蒂安贫穷落魄的身份和萨汀不体面的职业让他们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哪怕他们爱得如此热烈和真挚。

默诺公爵(理查德·洛克斯伯格)是“红磨坊”的常客,也是拜倒在萨汀石榴裙下的达官贵人之一。当哈罗德为了改建“红磨坊”而以萨汀设下美人计骗他投资时,公爵爽快地捐出了大把的钞票。其实,谁心里都很清楚,公爵对萨汀忠实迷恋的背后,隐藏着他强烈的占有欲,他无时无刻不在计算着如何将萨汀据为己有。当默诺得知自己被利用了之后,他那阴暗疯狂的心灵终于暴露了出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以谋杀为手段……

幕后

《红磨坊》一片是澳大利亚的国际知名导演巴兹·鲁赫曼继《罗米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版》(Romeo + Juliet)之后的又一部巨作,被美国《娱乐周刊》列为2001年必看的十部影片之一。

提起法国巴黎的“红磨坊”,它的鼎鼎大名恐怕见识稍广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以其大胆华美的歌舞表演而著称的夜夜笙歌、看客络绎的场所是巴黎那纸醉金迷生活的最佳见证。这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红极一时的歌舞女郎,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颇有造诣的文人墨客。

于是,很多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诞生于“红磨坊”,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后印象派画家亨利·图卢兹-劳特瑞克和红舞女阿芙乐尔的一段情事,1952年好莱坞大导演约翰·豪斯顿(John Houston)关于“红磨坊”的电影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不过,巴兹的《红磨坊》和1952年的那个版本可没什么关系,因为在这里图卢兹-劳特瑞克已经退居配角,爱情故事发生在两个完全虚构的人物之间。为了使影片在充分表现巴黎夜生活的精致、华美和绚烂夺目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奇异、后现代式的感官刺激,一向才思诡异的巴兹除了用不多的预算在澳洲的福克斯片厂造了一个豪华的“红磨坊”之外(影片除了少数后来补拍的一些镜头,全部是在澳洲片厂摄制完成的),还征用了20世纪的现代流行音乐为这部以19世纪末的巴黎为背景的电影配乐。甲壳虫、艾尔顿·约翰、麦当娜、斯汀、涅磐、皇后乐队、U2以及Fat Boy Slim等众多乐迷们熟悉的新老声音从头至尾响彻在影片中,着实为影片凭添了些许亦幻亦真的气氛,也增加了它的期待值。而在电影的原声带中,连男女主角尼科尔和伊万也分别献唱一曲,令歌迷和影迷同时开了眼界。

说到,她可能是为《红磨坊》一剧付出最多又最倒霉的人之一了。为了参加该片的拍摄,尼科尔不仅推掉了大卫·芬奇导演片酬1000万美元的《战栗空间》,早早练习唱歌跳舞为拍摄做准备,而且还曾在正式开拍前两次折断肋骨——一次是因跳舞而摔断;另一次是被戏服内的紧身衣弄断,真是苦不堪言。

不过,整个影片的拍摄过程也不比尼科尔幸运多少。先是开拍前导演大人的父亲因癌症过世,然后是伊万·麦戈雷格因赶拍《星球大战》而耽误本片的进程,既而就是原定于2000年圣诞节的首映日期因制作尚未完成而推后,使影片错过了2001年奥斯卡奖的评选。俗话说“好事多磨”,也许《红磨坊》遇到的诸多不顺正预示着它在上映后将大获成功呢。

评论

本片几乎在所有影评人那里都受到一致的好评,真是有点儿一反常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能《红磨坊》一片真的有什么魔力,能抓住所有电影评论者的心,让他们众口一词地为它说好话。《红磨坊》到底好在哪里,笔者真的很难说清楚。反正有一点可以告诉你:虽然本片成本只有区区5000万美元(因为是在澳洲拍的嘛,比较省钱),但它的视觉效果在歌舞片中绝对一流,就连不喜欢歌舞片的你也会在电影开始后15分钟内喜欢上它。当然了,如果你看过并且疯狂地喜欢巴兹导演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版》的话(就像笔者一样),你一定不会错过《红磨坊》的。另外再跟喜爱帅哥靓姐的影迷们多说一句:英俊迷人的伊万和风情万种的尼科尔激情热舞的场面难道还不够让你心动吗?

【音乐《landy marmalde电影《红磨坊》主题曲(克里斯汀娜)》 4分28秒】

【背景音乐《15 背景 Dammy Elfman-After Midnight》 3分24秒】过长可剪切,过短请重复

R:可以说两部影片的基调都是红与黑,都是歌舞升平的夜晚,章显莺歌燕舞灯火通明的夜晚的影片。《红磨坊》的开场,歌女莎汀在一大群舞娘康康舞营造出的五色斑斓舞台中,宛如云端仙子般缓缓下降。聚光灯投射在她的身上,唇如花瓣,肤似凝脂,清丽的歌声响彻全场。年轻的诗人克里斯蒂恩情不自禁的追随着她,他们在月下的露台上互诉心曲,山盟海誓。然而红颜薄命,在历经被拆散的重重波折之后,莎汀终因病重撒手人寰。《红磨坊》是那种最为典型的浪漫爱情影片,只是用歌舞片的形式来加以演绎。片子步步为营,每一个情节都是千古伤心人所经历的万古伤心事,加上影片里面华丽的舞台服装,数个辉煌耀眼的舞台场面,就算最后莎汀在舞台上死去,我依然因为她美丽的逝去姿势和与爱人最终的深情相拥而感到释然,但是还会有一些的叹息和不舍。而《芝加哥》联系到影片设置的背景年代,“1920-1930年代的芝加哥是美国的犯罪之都”,社会环境和人们的价值观在彼时一团混乱,真假难辨,是非不清。美貌是真的,天真纯情却是假的;歌声舞姿是真的,说出口的话却是假的;丈夫是真的,腹中的胎儿却是假的;日记中的话是真的,日记本却是假的;父母是真的,履历却是假的;所以到了最后,恩仇全都是假的,金钱名气才是最真的。如果要我形容,《红磨坊》就是莎汀在夜风中月色下那一件鲜红欲滴的长裙,红得华美。而《芝加哥》,让我借用那幅影片的海报,灯管组成的巨大C字前面,维尔玛身穿银色舞衣姿态妖娆,C字背后,是墨色的黑夜下芝加哥高楼的背景,正是《芝加哥》贯穿始终的主色调。同样描写绝色歌女的生活,同样发生在过去,两部影片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基调和主题。

【音乐《红磨坊09-diamond dogs - beck》 4分34秒】

【音乐《红磨坊-your song - ewan mcgregor and alessandro safina》 3分38秒】

阅读全文

与法国歌舞康康舞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分日本爱情电影大尺度 浏览:327
印度电影大全真爱在我心 浏览:593
天使爱美丽电影简介英文 浏览:299
怒火风暴电影完整版 浏览:589
东北的搞笑犯罪电影大全 浏览:650
大电影动画片大全免费汪汪队 浏览:453
猫和老鼠电影背景音乐 浏览:733
盗墓电影大全2019龙墓 浏览:262
十部英文励志电影观后感 浏览:662
泰国电影恐怖的降头术 浏览:53
如何订私人电影院 浏览:569
悬疑电影中文版推荐 浏览:985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535
冰川时代3电影粤语 浏览:890
催泪老电影音乐 浏览:296
刺马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426
狼溪第四集免费观看完整电影 浏览:382
周星驰考验大傻智商是什么电影 浏览:247
法国电影亡命天涯路电影下载 浏览:616
东平有电影院吗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