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迪斯尼用一部动画片介绍了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架构:《inside out》
一、框架介绍
电影名字叫做《inside out》,中文名翻译为《头脑特工队》——其实没有翻出原文的韵味。
影片的主要角色有5个,他们分别叫做:
惧,哀,乐,厌,怒。
他们代表了与“ 意识自我 ”——莱利
联系比较紧密的5个内在“ 情结 ”(其实远远不止5种,只是他们比较常见),其实,就是“自我”内部的5个“ 人格碎片 ”。
换句话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不成熟的“意识自我”,内部存在着许多分裂的人格碎片(未被整合的情结)——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 处 于内部分裂状态。
在这一点上,全片一直在暗示:
成年人的内在整合度相对比较高(就现实而言,其实未必),
所以,当镜头切换到莱利的妈妈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她的惧,哀,乐,厌,怒——5个人格碎片(情结)是共同坐在一个操控台上,是彼此整合、相互合作的状态。
——在莱利的爸爸的内心世界也一样,
但是小朋友就不行。
影片非常富有技巧地展示了莱利小妹的日常生活,来表现了小朋友的内在分裂。
也就是说, 对于内部分裂的不成熟个体而言,这5个情结总是在相互干扰 。
除此之外,影片给出了另一个暗示:
在莱利进行内在整合之前,她内在的控制面板很小很窄,不足以让5个人格碎片共同协作。所以, 一旦其中某个情结进入对意识自我(莱利)的操控以后,就必须排挤其他4个情结。
鉴于现代社会的文化所给出的人生常识是如此肤浅的“快乐至上”,所以,影片便做了这样的文艺化表达:“ 快乐”将“哀伤”完全排斥在心灵的角落里,不准她出来。
通过不同的情结,制造不同的行为,
通过不同的行为,制造不同的记忆,
当其中的记忆群彼此汇合以后,就形成了“性格”
(用佛教的话说,这就是因缘与业力)
在影片的文艺化表达中,经由不同情结所制造的不同记忆,会按照类别从 白色的中央控制中枢(意识) 输送到 深渊(潜意识) 的边缘,形成“性格岛”。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理论隐喻。
所谓“性格”,就是一个意识主体(我)所固定化的行为模式。
比如俱备“乐观”性格的人,遇见挫折习惯于往积极的方面思考;
而这个行为本身所形成的记忆,就是对“乐观”性格的强化。
但是,这是不是说,“乐观”就是一个意识主体(我)的绝对理想性格呢?
整个影片主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盲目追求快乐的现代人,其实正是造成自身内部分裂的根本原因 。
于是,
影片笔锋一转,快乐的童年生活就此突然中断:由于父亲工作调动,莱利被迫搬家,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就此中断。
——正片开始:
二、剧情展开
从乡村搬往都市以后,
先是由于搬家公司的疏忽,所有家具阴差阳错送到了别的地方;
然后老爹要去处理工作调动,不能陪伴母女;
再有就是小女孩莱利对新环境无法适应。
然后,
在转学第一天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哀伤”悄悄启动,让莱利开始回忆和思恋过往的幸福生活——这便把“快乐”从 中央控制中枢(意识) 给搞丢了:
快乐和哀伤两人被传送到潜意识的 边缘地带(前意识), 这里是可用记忆的储存库:
在这其中,常年闲置的记忆,会被工作人员登记并输送到深渊(潜意识)进行溶解(比如,常年不练的琴,常年不看的书,常年不用的外语单词,都会被抛到深渊进行溶解)。
所有不被使用的记忆都会褪色,然后便会被抛入深渊。
在这一段里,影片对现代人进行了十分犀利的嘲讽:
记忆工作人员在把绝大部分有用的知识都输入深渊以后,决定把一首市面上流行的广告歌给留下——因为这首流行曲已经在莱利的脑袋里回荡了成千上万遍。
在经过了这段小插曲以后,
借着快乐与哀伤要试图回到 中央控制中枢(意识) 的这一主线,通过她俩的视角,影片对人的心灵内部世界作了进一步的展开。
在记忆库里迷路以后,她俩找到了一个大象向导,一个莱利童年时期幻想出来的朋友(除了大象脸之外,其实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
这个大象是隐藏的关键角色,
因为是被幻想所创造出来的,所以他代表莱利内心的“ 创造力 ”。
然后,影片又开始嘲讽了,
大象说,随着莱利的年龄增长,她运用想象力召唤大象出来一起玩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也就是说,
在现代社会, 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创造力却越来越弱 。
因此,
快乐尝试着去鼓励创造力,结果弄巧成拙。
反而是哀伤不经意的出手,在彼此大哭了一场之后, 创造力 反而得到了安慰。
影片放到这里50分钟,
在此之前,快乐把哀伤怼了50分钟,而这一段戏想表达的是:
只有在遇见了代表“ 创造力” 的大象以后,快乐与哀伤才得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和解。
然后大象便带她俩去搭乘能够通往 中央控制中枢(意识) 的“火车”:
火车代表的是“ 思想 ”,因为车上装满成堆的因素(facts)和意见(opinions):
接下来便是全片当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段:
当 思想 的列车正要带着三人返回 中央控制中枢(意识) 时,由于中央控制中枢里面其他3个人格碎片的捣乱,莱利的行为使得她自己失去了“ 诚实 ”的性格岛,导致 思想 的铁轨突然断裂:三人被抛入深渊。
这一段的隐喻是:
思想的根基是诚实
影片在这个部分的表达真是太棒了!
缺乏诚实的思想,便是没有铁轨的列车,根本开不走,乃至自我毁灭。
欺骗他人只是结果,根本原因在于欺骗自我。
放弃诚实,受损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在思想。
其实,不是。
我们只是在逃避思想。
换句话说——逃避自我/自我欺骗。
寻找各种理由来伪装自我,是很容易的;
毫无理由地面对自我,却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
唯有诚实地面对毫无遮掩的自我,思想方能扎下根基。
除非赤裸裸地面对自我,一个人不会得到任何成长,
即便只是1厘米的成长,也要对昨天的旧我进行唾弃;
即便只是1厘米的成长,也不得不面对羞愧和耻辱(这都是有益的!)
正因为如此,在佛教唯识学当中,将“ 惭 ”和“ 愧 ”列为善心所。
——它们都是成长的必备资粮。
正因为如此,所以《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
——诚实,是自我成长的唯一途径。
三、最后总结
在最后的高潮部分,快乐和哀伤借助 创造力 从深渊爬回了中枢。
并且,
在其他4个情结的帮助下,莱利的内心终于得到了人格碎片的整合。
影片这样暗示:
正是在经过了这番 苦难 以后
中央控制中枢(意识) 的控制台得到了“ 升级 ”:
惧,哀,乐,厌,怒,
他们之间不必再相互干扰,而是进入了一个相互合作的状态:
从此可以一起操作中央控制台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
莱利也终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适应了新的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THE END。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部分之外,
影片还以轻松幽默的动画形式表达了“梦境”、“阴影”、“抽象思维”等其他元素。
整个作品非常优秀,学术与文艺有机结合,并且充满了游戏感与幽默感。
制作小组的创造力简直爆棚!!!
强烈推荐!
② 头脑特工队的英文名Inside Out 有何含义
inside out这个短语本身的意思是是“彻底的”但是看完电影可以得知inside out指的是内心和内心之外的世界 也就是单纯的“里”和“外”两个概念 inside out这个标题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双关语 但是头脑特工队这个中文翻译就他妈是一坨屎...重演了历来电影标题引进时的悲剧
③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 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的主题依旧是成长。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说烂了的话题,然而这回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我们的情绪,我们如何被情绪挟持,我们为何会遗忘,甚至包括为什么听了一首滑板鞋你就会一直在脑子里摩擦摩擦。
这个成长的过程不再限于Riley克服了种种不适面对新生活,也不限于父母们看过后释怀了孩子终将变成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离自己而去的现实。
这个成长更是我们在这个故事后对自己的全新认识。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人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④ 头脑特工队 【高清双语】 百度云
链接:
作品简介:
《头脑特工队》是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3D动画电影,由彼特·道格特执导,艾米·波勒、比尔·哈德尔、敏迪·卡灵等联袂献声配音。
该片讲述了小女孩莱莉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而搬到旧金山,她的生活被这五种情绪所掌控。尽展脑内情绪的缤纷世界。
⑤ 头脑特工队的英文名Inside Out 有何含义
inside out 意思是彻底的,里面翻到外面;
其实可以说成应该内在表现的,反应到外面来。。。
⑥ 头脑特工队结局说明了什么
头脑特工队结局说明了有负面情绪适当的找个出口发泄出来才会心理健康。
电影的结局,是小女孩失去的各个小岛融合成一个大型岛屿,小女孩步入青春期,拥有了更加复杂的心理。
而她心中的拟人情绪也认识到每一个情绪都是不可或缺的,想让女孩保持开心,并不是简单的只有乐乐或拒绝忧忧,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情绪逐渐复杂,而情绪的复杂决定一切不再是单纯的开心或忧伤。
结尾乐乐发现女孩需要忧忧,让忧忧触碰了球体,悲伤的情绪包围了女孩,女孩哭了出来。之前女孩一直憋在心里(就像乐乐一直在排斥忧忧),才会做出离家出走发举动,每个岛屿逐渐崩塌。当女孩负面情绪出来后,乐乐开始操作女孩的操作中心,女孩的情绪渐渐又恢复了。
《头脑特工队》简介:
《头脑特工队》是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3D动画电影,由彼特·道格特执导,艾米·波勒、比尔·哈德尔、敏迪·卡灵等联袂献声配音。该片讲述了小女孩莱莉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而搬到旧金山,她的生活被这五种情绪所掌控。尽展脑内情绪的缤纷世界。
⑦ 头脑特工队原英文名称是什么
Inside out
直接翻译是:里面在外面。。。/从里到外
⑧ 《头脑特工队》五个情绪小人是谁
《头脑特工队》五个情绪小人是控制莱莉快乐情绪的小人,黄色乐乐。控制莱莉悲伤情绪的小人,蓝色忧忧。控制莱莉愤怒情绪的小人,红色怒怒。
还有另外两个情绪小人,厌厌和怕怕。绿色厌厌对莱莉接触各种事物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她表明了莱莉厌恶的情绪。紫色怕怕是为了保护莱莉的安全,他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物都很小心,避免受到伤害。
还是小时候的莱莉是快乐的,她的脑海中一直都是乐乐在操控着全局。
直到11岁那年,因为爸爸工作的失利而搬家来到了陌生的旧金山,失去了熟悉的环境,没有了亲密的伙伴,莱莉渐渐意识到,只有回到过去的那个地方,她才能找回快乐的自己。
于是她偷走了妈妈的银行卡,自己踏上了回家的班车。这个时候的她,并没有任何一个主导情绪在控制着她。
当她真实感受到其他的情绪时,便立刻冲回家把所有的一切告诉爸爸妈妈,这一刻,她也想明白了,要坦然面对现在的一切,才能找回快乐的自己。
她开始重新玩起自己喜欢的曲棍球,开始结交新的朋友,她开始主导自己的情绪。
影片介绍:
《头脑特工队》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3D动画电影,由彼特·道格特执导,艾米·波勒、比尔·哈德尔、敏迪·卡灵等联袂献声配音。
该片讲述了小女孩莱莉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而搬到旧金山,她的生活被这五种情绪所掌控。 尽展脑内情绪的缤纷世界。
影片于2015年6月19日在美国上映,2015年10月6日以2D、3D、IMAX 3D、中国巨幕全格式在中国内地上映。
2016年2月,该片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头脑特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