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电影《卡罗尔》
Carol的资源终于出了,等这部电影出,大概等了两个月。当时11月份公映的时候,正好闺蜜在美国度假,她说影院的效果,演员的张力,简直完美,让我羡慕的不行。
这两天终于有资源了,字幕组很幸苦的翻译了四天,虽然不是特高清的版本,但总算能看了。Cate的演技自然无话可说,看完之后欣喜中带着些失落,虽然结局并不坏,可内心还是空空的。
任何的电影产生的共鸣都是因为曾经有所经历,对Therese一场哭戏印象极为深刻,估计那个镜头也是她提名奥斯卡的原因之一吧,那种被人闯入,看着carol和丈夫吵架,面对carol的愤怒,她莫名的尴尬,无助,焦虑却又无能为力的状态真是演恰到好处,然而在carol的电话来临时,依旧说着我原谅你,我愿意,不免让我想起了曾经类似的窘境。是吧,有些人就是无法抵抗。
其实一直以为cate blanchett演绎的carol是全片的焦点,其实现在想来,Therese才是灵魂,她像一个无助的单纯少女,对于carol的提议没办法抵抗,却又小心翼翼,让人心疼。第一次如此喜爱一部电影,情愫的流动令人期盼。
这样的社会大背景甚至比现在的国内更加严肃,大群的LGBT们活在人群中,却无人真正的关注,她们在的那个年代一定没想到到今天可以合法化,而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真的在阳光下面对所有亲朋好友的祝福,也许这就是那些伤感的原因吧。今年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⑵ 如何评价电影《卡罗尔》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当你爱一个注定无法得到成全的人时,就是特芮斯的眼神,就是鲁妮玛拉的眼神。
最后那段凝视,鲁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演技已经完全够资格拿奥斯卡了,更别说在整部电影里的精湛发挥。她的表演润物细无声,完全不着痕迹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轻巧,但其实招招毙命,没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⑶ 蓝白红三部曲的影评啊
蓝白红三部曲DVD中,“艾妮茵斯托夫”做的影评字幕(简体中文),花了两天时间整理上传的。
蓝:
http://e-card.51.net/temp/blue-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blue-cd2.dc.txt
白:
http://e-card.51.net/temp/white-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white-cd2.dc.txt
红:
http://e-card.51.net/temp/red-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red-cd2.dc.txt
************
至于这位“艾妮茵斯托夫”是何许人,在《蓝》片评论开始是这样介绍的:“我是克斯洛夫斯基的影片《双面人生》《第二次机遇》作者,我很幸运从1980年到1996年克斯洛夫斯基逝世做他的翻译”。
这套DVD我手上没有,只有评论的字幕,没有评论音轨,所以,这个评论音轨是法语还是英语不得而知。
我个人估计是克斯洛夫斯基的法语或英语翻译(克斯洛夫斯基出生在波兰)。由于是私人翻译,名字没有出现在影片的职员表里面。
⑷ 冷血惊魂的影片评价
The nightmare world of a virgin's dreams becomes the screen's shocking reality!
波兰斯基执导的第一部英语片,探讨性压抑和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状态,手法大胆而疯狂。冷艳的法国美女凯瑟琳·德诺芙在片中有令人震惊的演出,其中有一段她走过满是手臂的窄巷的画面气氛诡异,令人毛骨悚然。
相关影评
冷血惊魂——处女的欲望与恐惧冷冰、恐惧、焦虑,罗曼·波兰斯基1965年拍摄的首部英语作品《冷血惊魂》中,如一名洁癖的医师,略带嫌恶却又兴致勃勃的解剖着小白鼠,技巧娴熟、庖丁解牛般,将观众引入女性非理性的精神世界。 《冷血惊魂》就好像一部关于女性“性心理”的病理学研究报告,年轻的凯瑟琳·德纳芙饰演的卡罗尔是个沉默寡言的姑娘,性方面的困扰让她的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最终,在惊慌和恐惧中她杀死了她的追求者和房东……
影片的英文原名Repulsion(厌恶、抗拒之意)正是暗示卡罗尔对于“性”所怀的莫名敌意。虽然波兰斯基没有试图解释以“童年伤痛”之类弗洛伊德式的惯用套路来解释,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她周围的女人全部在“性”上面给予她的全部是负面的影响:姐姐和有妇之夫同居、美容店的老女人大谈驭夫之术(镜头聚焦于她嘴部的大特写,更强化了其恐怖意味)、同事因为男人的伤害而哭泣——通过她们的行为,性行为中所包含的“耻辱、不洁、代表着女性肉体和精神受到侵害”等等含义被无限的放大。
但厌恶只是表象,处女对于性爱的恐惧同时也夹杂着渴望。姐姐离家度假之后,独处空屋的卡罗尔开始出现强奸的幻觉。强奸,代表着半是受虐的天性、半是女人将主动权拱手相让于男人的社会属性的写照(起码波兰斯基是这么认为的,女性希望被男性统治)。卡罗尔希望一个强势的男人来打破壁垒,以一种毫不留情的方式摧毁她、蹂躏她、冲破她性欲的防线。幻觉中,她被墙壁中伸出的无数只手臂抚摸时,脸上惊恐和享受兼而有之的表情足以说明一切。而卡罗尔的口红在枕头上印上了一抹鲜红印记,简直是处女初夜流血最直白的隐喻。
影片的结尾处,姐姐归来,发现卡罗尔倒在地上,她一直厌恶的姐夫将她抱起,这是否象征着经历了这一切的她将男性和解?
《冷血惊魂》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意象——裂开的墙壁、腐烂的兔子、发霉的土豆,但影片的最后波兰斯基却和观众开了个玩笑。我们不禁惊呼,原来卡罗尔的杀人并不是她的幻想?!从而彻底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几年以后,布努埃尔让德纳芙在《白日美人》中再次出演了一个备受性问题苦恼的女人,不过布努艾尔才不会关心女主角的内心状态,在看来人类调侃人类的愚蠢和虚伪才是首要。这两部电影对比观看倒是有趣。不过更让我好奇的是,如果《冷血惊魂》让凯瑟琳·布雷亚之类的女导演来拍摄会怎样?她或许会将女人“破处”恐惧与渴望的分裂状态处理为常态,而不是如波兰斯基将其作为精神病态的范本。
说起来有趣,虽然《冷血惊魂》是部实实在在的文艺片,却是由一家名为康普顿的英国成人电影公司投资拍摄的。而拍摄那段著名的“德纳芙从伸满手臂的走廊里穿过”的场面时,道具师写信给杜蕾斯(不错,就是那家保险套公司)向他们购买了大量的轻薄橡胶粘在墙面上,从而才拍摄出了那般诡谲的镜头。
⑸ 如何评价电影《卡罗尔》
《卡罗尔》同样在细节中暗示了时代背景下女性受到的歧视,而导演的叙事饱含深情,同时又非常节制,对女性给与充分的尊重,两位女主人公在充满限制的环境下,选择了真爱,尽可能抵抗男权世界的阴影,让作品最终迸发希望之光。
该片导演试图希望以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方式讲述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影片无论从运镜方式,还是对两个女主人公肢体语言的描绘都是细致入微的,音乐也走的是抒情路线,影调有着浪漫的味道。
尽管导演给了这部片子如此多的形式性铺垫,但是影片自始至终都无法理解是什么建构起两位主角之间的深情厚爱。
剧情简介
年轻女孩特瑞丝(鲁妮·玛拉饰)在纽约追求梦想,却只能成为玩具售货员,某日她和身陷婚姻危机的金发中年主妇卡罗尔(凯特·布兰切特饰)在百货公司偶遇,两人一见钟情,在一次次会面中发现对方是自己的真爱。
然而同性恋在50年代美国是不被允许的,特瑞丝的男友也认为她只是一时迷惘,卡罗尔的丈夫和女儿请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希望在离婚诉讼中让卡罗尔失去的抚养探视权,卡罗尔暂时离开了特瑞丝,而在这段时间里,她其实做好了一切要与她真正一同生活的准。
⑹ 一个电影名字
致命拜访(2007)
英文名: The Invasion
中文名: 致命拜访/入侵者/致命访客/恐怖拜访/恐怖入侵
导 演: ( 奥利弗·西斯贝格 Oliver Hirschbiegel ) ( 詹姆斯·麦克泰格 James McTeigue )
主 演: (妮可·基德曼/妮歌·洁曼 Nicole Kidman) (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 (杰瑞米·诺森 Jeremy Northam) (Jackson Bond) (杰弗里·赖特 Jeffrey Wright) (维罗尼卡·卡特莱特 Veronica Cartwright)
·剧情介绍
卡罗尔作为华盛顿特区一位着名的精神病医生,在事业上堪称小有所成。无论在业内还是在亲戚朋友中都有着不错的口碑。与在同一所医院中的搭档本的合作中也颇为顺手。但这一天,一种莫名的病毒的发现彻底打破了两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己经实验、发现和取证之后,卡罗尔和本最终确定,这种莫名其妙的病毒并非小小的地球之上的产物,而是来自遥远的外太空。而且,这种病毒暗含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做事严谨的卡罗尔试图尽快找寻能控制这种流行性病毒蔓延的良药,以及病毒的来源,几经寻觅之后,卡罗尔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的亲生骨肉小儿子奥利弗才是真正可以阻止这种流行疾病的惟一“救星”……
《致命拜访》翻拍自同名经典老片。尽管勇于尝试科幻题材的妮可,已经历过《复制娇妻》的沉重教训,但总结经验,关键在于是否遇到一位伯乐。不过,弗兰克·奥兹这位不敢恭维的庸人,虽已被公认为《复制娇妻》票房不振的罪魁祸首,但作为领衔主演的女一号,妮可的票房含金量还是因此备受质疑。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家有仙妻》与《皮囊》的双重败绩俨然把她逼进了死胡同,尽管依旧稳坐1700万$片酬的“一姐”交椅,但若主演作品再不卖个好价钱,恐怕实在说不过去。所幸《致命拜访》是从德国最新引进的奥利弗·海施贝格的好莱坞处女作(当年的《帝国的毁灭》正是这位青年才俊扬名立腕的标志……),搭档丹尼尔·克雷格又刚在去年成为“世上最卖座的007”。由是,左手《致命拜访》、右手《黑暗物质》的妮可,有望在今年摘掉“文艺女青年”的帽子,转身票房女强人。
==================================================
一个巨大的火球照亮了华盛顿特区的天空,宇宙飞船“爱国者号”随着一场大爆炸而四分五裂,碎片也降落在了美国的各个角落……
然而这并没有引起市民太大的恐慌,因为“权威人士”马上通过电视向所有人通报:“一切尽在掌握中。”但任何人都没有料到的是,一种古怪且陌生的太空生命体依附在爆炸产生的碎片上抵达地球,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还不得而知,可是却能经受住宇宙空间的极度寒冷和进入大气层的灼烧的双重考验。第一个接触它的人,将会第一个被改变--相信如果能够预知,肯定没有人愿意陷入这种恐慌之中。
这时候,华盛顿特区的精神病医师卡萝尔·贝纳尔对于“爱国者号”爆炸一事还浑然不觉,可是她却是最先感受到“变化”的那一拔人,因为她身边接连发生怪事:她的一个病人没来由地因惊恐而颤抖着,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丈夫已经被子一个长相一样的陌生人取代了;最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就连夜晚街头的暴力事件都几乎降至为零,人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多地被木然取代……不仅如此,那个来自于外太空的奇怪物质还进入了卡萝尔的家,它就藏在她儿子奥利弗得到的万圣节糖果里--原来,“它”是一个生命体,是活着的。
卡萝尔将疑惑告诉了最亲密的好友兼同事本·崔斯科尔,尽管华盛顿政府对此看似漠不关心,但卡萝尔坚信肯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着。官方给出的说法成了对真 相一种变相的掩饰:他们表示这只是一种新型的流感。在意识到真正发生的事情之前,卡萝尔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竟然把奥利弗送到已经离婚的丈夫那里,让他们整个周末都待在一起。要知道卡萝尔的前夫是疾病控制中心的高层官员,负责调查这次爆炸事件,同时也是第一个抵达现场的人。
当依附在碎片上的生命体最终变成病毒开始扩散,卡萝尔也意识到了政府愚蠢而无力的应急措施只会让一切变得更加糟糕……那个来自于外太空、没办法确定起源的单细胞再生体会在宿主睡着的时候攻击其DNA,然后重新复制宿主,生成一个看起来和宿主一样生活、一样说话的全新生命体,然而不同的是,这种生命形式会让人类的情感慢慢枯竭。卡萝尔发现,只经历了一个晚上,她身边的人就变成了另一种生物,他们只知道执行一项指令,那就是寻找新的被传染源,继而接管整个地球。
已经明了真 相的卡萝尔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清醒。她不顾一切地进入到那个已经被改变了的世界,寻找她的儿子奥利弗……隐藏在被感染的人群中,卡萝尔尽量让自己平静,不能有一丝的情绪波动。但最重要的是,她不能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