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法国电影片从家在国际市场上占百分之八十的比重,但是到了1918年,美国电影不仅取代了法国影片昔日的地位,还甚至吞没法国本土萎靡不振的电影市场。此时美国电影却取代了法国电影的地位,甚至吞没了法国的本土市场。
❷ 法国电影产业影响因素
1、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无情冲击、法国电视业和音像制品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崛起和盗版的猖獗。
2、过于追求艺术性、法语文化的渐趋弱势以及文化贴现。
❸ 从其他国家推出的电视节目如何影响当地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电影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成为取代法国、英国、德国的世界电影大国,并且在这里,形成国际化的电影市场。自从有了好莱坞,美国逐渐成为全球电影的中心,而全球电影的发展,也进一步呈现出国际化,电影的国际交流日见频繁,电影的跨国贸易和跨文化传播,几乎成为一种常态。所谓电影市场的概念,也自然而然地开始包括电影在海外市场所获得的票房。这对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据相关记载,在法国电影市场上,到1927年时,提交给法国检查机关预审的影片有60%是好莱坞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世界各国,美国影片占着上映节目60%-90%的优势。②从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来看,由于电视剧本身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所以,出口和海外传播于电视剧来讲,历史也比电影要短得多。虽然早期的电视剧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是,早期电视剧的诞生,并没有产生现代意义的电视剧剧种,他们多以独幕的方式进行,是戏剧、舞台剧和电视的结合。以我国为例,真正意义的电视剧,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九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而80年代,不仅产制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剧,同时也迎来了引进海外电视剧的开端和发展。《霍元甲》、《上海滩》、《阿信》、《血疑》,外剧潮基本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从日本、香港、台湾、欧美等地引进了一大批的电视剧,成为电视剧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范例。中国电视剧的引进和播映,也反映着世界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状态和趋势。电视剧之所以在电视诞生多年后才成为电视中重要的组成门类,与电视主要重于新闻传播有关,也与电视的国际传播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国际电视同样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以国外观众为对象的国际电视台出现于1980年,当时CNN向邻国电视播送新闻,标志着国际电视业的诞生。③从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来看,海外传播是影视剧的一个重要特征和重要市场,尽管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要早于电视剧,但是,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却已成为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电影和电视剧具有更广泛的影响。
❹ 全球十大电影市场
主要有:英德知公司、中为咨询、欧睿公、艾美仕、捷孚凯、益普索等,国外咨询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至今已发展到上百家。
中为咨询针对各行业都设有产业研究组团队,各团队人员均具有资深实际行业从业经验,研究组定期举办行业主题研讨会及进行典型企业走访调研,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以此为基础,充分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为咨询建立了覆盖982个细分行业市场的数据库并持续的更新。公司设有数据中心,以国家统计部门、工商部门、行业协会、海关及其他战略合作机构为重要信息渠道。另外,拥有自己的调研团队,运用各种调查手段和渠道,准确、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
❺ 法国新浪潮电影对于电影发展影响有多大
法国新浪潮是指法国新闻界把1958-1959年间突然涌现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竞相拍摄影片的热潮称之为“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兴起主要得力于《电影手册》杂志,从1955年起在巴赞的领导下团结了特吕弗、戈达尔、夏布罗尔等一批青年影评人,对法国商业电影的平庸和虚假进行猛烈的抨击,提倡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鼓吹“作者论”方法;新浪潮导演们并不反对商业性,而是主张把商业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法国新浪潮是继欧洲先锋派运动和德国表现主义后,世界史上第三次具有里程碑式影响力的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要特征有:①主题上,表现为非政治性的电影和否定传统道德观念的电影。②摄影方法上,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和画面的新鲜感,形成一种极强的现实风格,长镜头、景深镜头的摄影、十分灵活的移动摄影。③自然音响环境上,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大都是同期录音,制作周期短。④剪辑上,采用镜头之间的直接衔接,并在时空关系上进行跳接。⑤表演上,启用不知名的年轻人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⑥制作方法上,采取缩短制片时间,利用天然外景、日夜都在街头摄影和缩小摄制组等方法以降低成本。⑦在美学立场上接受巴赞的长镜头美学观;他们的电影有个人色彩和更为明朗的意图。这些特征都影响着后来电影的创作和发展。
❻ 法国电影与中国电影
ok!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
《蓝》《白》《红》三部曲;《云上的日子》:《初吻》:苏菲·玛索主演的第一部电影,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柏林影展最佳影片,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奖。
《迁徙的鸟》 :唯美的画面,富有情感的镜头,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的记录片之一。世界上恐怕也只有法兰西这个把浪漫当作生命的民族才会用三年时间拍摄出这样的一部记录片.
《帝企鹅日记》 Luc Jacquet 的记录片真是绝了~;
《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菲奈斯的代表作,是法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喜剧电影,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优秀的喜剧电影。
《漫长的婚约》;《巴黎圣母院》;《浮宫魅影》;《逃之夭夭》;法国动画 :《疯狂美丽都》;《国王与小鸟》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中国的电影严谨,沉稳,深刻,文化时代感都很强。从这些到与法国电影有几分相通。
中国电影推荐:
《小城之春》;《骆驼祥子》;《霸王别姬》;《黄土地》;《盲井》;《鬼子来了》 姜文 2000年第53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声叹息》;《大话西游上下集》;《秋菊打官司》;《红高粱》;《我这一辈子》;《英雄本色》。
❼ 欧洲艺术电影和好莱坞商业电影在内容和创作上有什么不同
对于习惯看美国电影的人来说,欧洲电影就是另类!
首先,欧洲电影比较情绪化,个性突出,节奏不像好莱坞那么快,结构也比较脸色,故事性不太强,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用商业生产的观点看,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其次,更加重要的是,欧洲人和美国人的文化理念不大相同,欧洲人看重艺术标准,而好莱坞似乎更注重研究标准艺术,也就是能够适合全人类的口味,因为它恰恰要淡化这种地方色彩,以便于它更方便地进入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这里用得上一句文学术语,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
客观地说,不管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引领当今世界电影潮流的还是美国影片。在整个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美国电影的冲击。据欧洲电影评论界的统计,欧洲国家电影市场平均70%至80%是美国影片,只有法国略好一些,但美国影片也占其国内电影市场的50%。至于电影出口,除法国和西班牙影片等由于语言和文化优势,可以分别出口到欧洲、非洲等法语国家和拉丁美洲等西班牙语国家外,其他欧洲国家的电影几乎已经完全地方化,很难在国际上找到市场。为了扶持欧洲电影,欧盟给成员国售出5个拷贝以上的影片提供一定资助,但这也如杯水车薪。电影的发展需要市场,而市场的决定者是观众。
美国电影的优势是它的商业化、全球化和贴近观众,即便是发生在美国的事,也能引起其他国家观众的共鸣,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电影无法比拟的,它也是美国电影赢得市场和观众的原因。
面对美国影片的强大实力,中国电影远没有走俏欧洲。比如在比利时,不少美国影片的DVD可以轻而易举地销售上万张,而中国电影的DVD最多销量也不足2000张。尽管中国的许多导演和演员在世界上已颇有名气,但要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中国电影人还要进行电影商业化的探索。
1.国际电影市场概况
在人类诸多的文化艺术形式中,电视和电影的影响力最大。电视作为最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是诸多艺术表达形式的载体,而电影是美术、戏剧、音乐、摄影等多种文化艺术的汇流。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优势互补的。二者的合作以及政策上的扶持,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其他文化形式的熔炉和舞台。并且,以此二者的合作为契机,可以形成多种文化形式的大市场,这是很多国家从政府到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和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入口,由此也说明了电视和电影的文化敏感性。
这种敏感性首先体现在国际贸易法规的制定中。事实上,自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谈判以来,电影业的问题就成为诸多纷争里的一个焦点。美国希望电影业被囊括进谈判条约里以便于电影能和其他商品一样参与流通。欧洲国家则坚持认为电影业应该被排除在条约之外,因为没有配额制度和关税规定的保护,他们的电影业将抵挡不住主要来自美国的冲击。当时谈判协商的结果是做出规定,允许个别国家保留配额制度。
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美国又一次提出关贸总协定中应该包括电影和电视节目。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则以“文化例外”为旗号,经过激烈争论,终于在关贸总协定里成功地将这两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排除在适用于一般商品的规定之外。
对于欧洲来说,在关贸总协定里就电影和电视节目所做出的抵制,超出了一般经济上的意义。因为在欧洲和其他一些地方电影被视为民族文化资产的一部分。商业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电影和电视节目、唱片和书籍等,在加拿大被称为“文化产业”,在英国被称为“艺术行业”,而在美国它们则成了“娱乐业”。现在,许多国家对文化业实行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上的保护和管理,对什么是文化和什么是娱乐还没有做出区分,而将二者一律视为文化范围提供保护。
然而,在1993年乌拉圭谈判僵局中,美国的贸易代表、1988—1993年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的主管Peter Morici则将电影业基本等同于一般商业。“当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我认为它主要是一个商业问题,而非一个文化问题。”“从全球范围来说生产什么主要由好莱坞自己决定。我们拥有一个竞争力很强的行业,这个判断当然是根据我们销往世界各地的电影的数量做出的。”
正是因为电视和电影在文化产业中的独特地位,在国际贸易法规的许可范围内,围绕着二者所进行的国际文化贸易战已经在全球展开。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就客观实力而言,其他国家根本无法与美国电影相提并论。一方面,美国电影牢牢控制着美国本土的市场主导权(其国产片票房占全年票房总收入的96%),另一方面它还跨国界控制着其他国家半数以上的电影市场份额。法国著名影评人克洛德·卡利说 :“一些国家,再也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了,他们的市场九成被并不反映他们生活的美国形象所占领。”在这样的贸易战中,欧洲国家始终没有放弃。
2.欧洲电影业的保护
在美国制作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大举进攻前,欧洲许多国家勉力维持着各自的文化特性。对于具有相似政治文化背景和共同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而言,政策壁垒是它们最有效的手段。制定文化保护法是保持民族创造力不竭的方法之一。如此一来,美国的许多贸易合作伙伴在从鞋子到计算机的各种商品都大开通商之门,但在外国视听产品的交易中坚持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和关税。文化保护法允许许多国家鼓励本国的电影创作,否则在好莱坞攫取全球市场的努力面前那些国家的这一行业将难以为继。然而即便有了这样的法律保障,大部分国家自己的电影业利润只相当于美国娱乐业的一小部分。而且,美国发行商将这样的法律称为贸易壁垒加以抵制。
2003年8月31日,欧盟各主要国家的文化部长们出席了在威尼斯电影节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个发布会的主题是如何促进欧盟各国间电影的相互交流,推动欧盟各国电影业的共同发展。这份最终报告的题目是:欧洲电影作品在欧盟内部的运作机制和新技术。报告一开始就欧洲电影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给予了说明,尽管欧洲拥有非常优秀的电影传统,而且各国每年电影的产量也很高,但是电影的收益却不容乐观。很多国家的电影只能在本国流通,并且面临来自美国商业大片的强大冲击。报告认为,欧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欧洲的电影只有全面进入欧洲市场,才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的,欧盟各国之间就必须加强合作。就像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意大利文化部长的发言所指出的,欧盟各国部长们实际上探讨了振兴欧盟电影业的第三条道路,就是在既不实行电影保护政策,又不改变欧洲电影固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通过加强欧盟内部各国之间的发行体制,实现欧洲电影的复兴和繁荣。③
为了减弱美国文化的影响力,欧洲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一些欧盟成员国通过设立某种标准,规定电影院放映非欧洲本土影片的最高比例,在法国这个标准被定在40%。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引进较小比例的美国影片以缓和国内电影业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方式上,法国政府的立场比较强硬。每一张由法国影院售出的电影票,票价的一小部分都会用于资助法国的电影制作。因此如果美国电影票价销售占到法国总票房的60%,将会有一大笔钱被法国电影行业利用。第三种方式是欧洲国家进一步互相开放市场,而且还接纳了一定数量的非欧美国家电影。以法国电影为例,其本国电影所占份额已经达到38%,如果再加上其他欧洲国家电影所占据的6%,其他非欧美国家所占据的2%,这个松散的“非美电影集合体”基本占据了接近半数的法国电影市场。换句话说,在法国电影市场上,非美国家电影所占份额几乎可以和强大的美国电影平分秋色了。正如有的理论家所说的,“人们试图以好莱坞的全球战略来抗衡好莱坞”。强调艺术的欧洲电影产业与崇尚商业的美国电影产业在相互博奕之间逐步达成一种动态平衡。④
此外,为了支持欧洲视听文化的发展,欧盟建立了“媒介计划”(the Media Program)。欧洲委员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构筑一个欧洲的纪录片、动画片和多媒体制作的工业机制,从而与非欧洲的视听产品相抗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欧盟在2001-2005年里为之设立了40万欧元的预算拨款。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欧盟还试图尽量充分利用欧洲的电视频道资源以获得视听业最大程度的发展。开发和巩固市场花费甚巨,但欧盟认为这将提高该行业的经济收益。如果欧洲的诸多电视频道能够把它们的一部分资源用于欧洲电影的宣传上,将会大大提高后者的普及度;而且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尽管跟美国的奥斯卡相比差距还很大,但它对欧洲电影业的发展也是个极大的促进
❽ 法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加上百代采取全面清理的政策﹐关闭了他经营的制片﹑发行机构﹐卖掉了掌握法国主要影院网的百代交易公司和万塞纳胶片厂﹐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影片产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输出几乎等于零﹐为了重振法国电影﹐德吕克﹐L.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并以他为中心创立了一个包括杜拉克﹐G.﹑莱皮埃﹐M.﹑爱浦斯坦﹐J.﹑冈斯﹐A.等人的电影流派──印象派。
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著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年)﹑《太阳的死亡》(1921年)﹑《微笑的布迭夫人》(1923年)﹑莱皮埃的《海上的人》(1920年)﹑《无情的女人》(1924年)﹑《金钱》(1929年)﹑爱浦斯坦的《巴斯德传》(1922年)﹑《忠实的心》(1924年)﹑《美丽的尼维尔纳斯河》(1924年)﹑冈斯的《车轮》(1923年)﹑《拿破仑》(1927年)。印象派电影由于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像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发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会﹐脱离现实。1924年德吕克故世后印象派便告衰落。印象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却有所贡献﹐其中有德吕克在《狂热》(1921年)中的深焦距镜头﹐冈斯在《车轮》中的加速蒙太奇﹑在《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莱皮埃在《黄金国》中从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种景像等。
❾ 法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其地位很不错的,有很多影史经典都是法国拍的,像天使爱美丽 、放牛班的春天、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前、布拉格之恋都非常好。而且很多好莱坞导演都是从法国走出来的。
法国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是世界艺术电影的百年老字号。法国电影是艺术,浪漫,高端的象征,在好莱坞的全球攻略背景下,法国电影已成为民族电影独立与抗争的象征,法国的电影节则成为世界艺术电影寻梦与追梦的天堂。
❿ 法国电影衰落的原因
什么时候衰落了?只是懒得和商业片争市场(法国人大多只拍艺术片,所以没得争),现代人口味太大众,欣赏不了,所以知名度方面法国片比不上美国片,但在电影发展史上法国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就像没有法国就没有电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