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电影女主角最后点燃煤气

法国电影女主角最后点燃煤气

发布时间:2022-12-21 17:11:53

1. 一个女的最后开煤气害死了自己的老公的什么电影

天使的性
又名:El sexo de los ángeles
看点: 同性 西班牙 毁三观
类型:剧情 爱情 伦理
语言:西班牙语 加泰罗尼亚语
地区:西班牙 巴西
时长:102分钟
导演: Xavier Villaverde
演员: 阿斯特丽德·伯格斯-

2. 《煤气灯效应》-罗宾·斯特恩

《煤气灯效应》书名的灵感来自于电影《煤气灯下》的画面:

电影中女主角是一位富家小姐宝拉,丈夫叫格雷戈里。格雷戈里总是说宝拉生病了,很虚弱。平时他会故意藏起来一些小东西,当宝拉找不到时,他便说宝拉记忆力变差了。尤其是,格雷戈里暗中调节家里的煤气灯,让灯光忽明忽暗,宝拉问起来,他却说煤气灯没问题,是宝拉自己在疑神疑鬼。

这一系列的小事,让格雷戈里逐步实现了对宝拉的精神控制,使得宝拉慢慢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真的以为自己有问题,记性也差了,什么事都做不好,差点就要被逼疯了。

这部电影经典地展现了这种精神虐待模式。于是,罗宾·斯特恩博士便将书本命名为“煤气灯效应”。这种精神虐待非常常见,后果很可能是毁灭性的。

罗宾·斯特恩博士认为“煤气灯效应”是双方行为,将这一行为形象地称为“煤气灯探戈”。这就像一场双人探戈舞,你进他进,你退他退。你要不配合退场,他一个人也没法完成自己的表演。罗宾·斯特恩特别强调了一点,只有当你愿意离开的时候,你才可能改变煤气灯操纵式的关系。

书中提到5种关掉煤气的方法:一是分清真相。二是判断两人的对话是不是权力的争夺,如果是就退出。三是识别你触发煤气灯操纵的行为,也识别他的。四是关注你的感受,而不是对或者是错。五是切记你无法控制任何人的意见,即使你是对的。

3. 电影结局女主生完孩子后用煤气把丈夫炸死了

而有些孩子看到他们有异于常人,就会指指点点,或者不愿意与残疾人交往,在孩子的心里也许只是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残疾朋友那颗敏感之心却被孩子伤害了,他们本就不敢与常人接触太多,如此,更是让他们却步。

4. 女主角的男友为了保护她而被混混打死,女主角拿来复枪杀了所有人,然后用煤气引爆自杀,求电影名!!!

勇敢的人 The Brave One (2007)
又名: 勇敢复仇人 / 强复者 / 勇敢者
主演: 朱迪·福斯特 / 泰伦斯·霍华德
即便是号称不夜城的纽约,遍布全市的霓虹灯也无法照亮夜幕中的每个角落,电台节目主持人艾瑞卡(朱迪•福斯特 饰)和恩爱的未婚夫(尼维•安德鲁斯 饰)就在某个夜晚误入了最肮脏的黑暗世界,被一伙暴徒围攻,艾瑞卡被打成重伤,未婚夫惨遭杀害。伤愈之后的艾瑞卡找到警探朋友,也是她忠实的听众梅瑟(特伦斯•霍华德 饰),要求他主持正义,但这个被无数罪案搞得焦头烂额的人,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艾瑞卡的案子上,愤怒的艾瑞卡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她从黑市买了一把枪,成为了“暗夜复仇者”,惩罚逃脱法网的罪人。
这一切,引起了梅瑟的注意,他所代表的法律的正义显然不能认同艾瑞卡的做法,二人之间的矛盾终将爆发

5. 女主制造煤气爆炸的电影

这个电影的名字应该是爆炸

6. 一部较老的欧洲电影可能是法国的,一群人像是在工厂里躲避武装人员的追杀,最后躲在密室内引爆煤气逃出去

《夺命蜂巢》吧?刚好是法国的,而且剧情也跟你说的差不多。

7. 法国电影 罗曼史 剧情简介

玛丽(卡罗琳·杜西饰)与男友保罗(萨加莫尔·斯蒂芬南饰)交往了三个月并同居,但保罗从不和她做爱,每天在床上看完电视就睡觉,任凭玛丽万般挑逗也无济于事。

终于有一天晚上,玛丽在极度失望之余,穿上衣服走出家门找男人去了。玛丽凭借着性和自己的身体获得掌握生活的权力。

《罗曼史》由凯瑟琳·布雷亚执导,卡罗琳·杜西、萨加莫尔·斯蒂芬南主演的爱情片,于1999年4月14日在法国上映。



(7)法国电影女主角最后点燃煤气扩展阅读:

该片是凯瑟琳·布雷亚对道德尺度的一次大胆挑战,电影中女主人公对爱的追求下降成对性的追求,又由赤裸的性欲享受,上升到其自身对快乐的追求。

影片对本我孜孜不倦的思辨探求,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使那些在道德层面看来是丑陋的、隐晦的东西在美的层面展开,凸显出真实与圣洁。

感性与理性交织于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本能与升华萦绕于影片的每一声倾诉。本能的快乐让女主人公贪恋不已,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任由本我占据身心,品尝性欲快乐的禁果。

8. 有个电影女主角叫小美 结局是小美打开煤气和她继父同归于尽

是个微电影,女孩十八岁的时候被父亲强奸了然后父亲进了监狱,她就成了小姐,三年后父亲放了出来,还拿她跟别的男人OOXX的视频威胁她,导致她最终没跟男朋友结成婚。最后女孩母亲看到视频之后吐血身亡,女孩叫父亲来家里OOXX,但是开了煤气,于是父亲一打火抽烟就爆炸了,然后就没了

9. 惊悚片《煤气灯下》:英格丽褒曼神演技!反“情感操控”必看!

在一个电闪雷鸣、月黑风高的夏夜晚上,笔者重温了1944年上映的一部经典影片《煤气灯下》(Gaslight)。

影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7项提名,女主角英格丽·褒曼也因其精湛的发挥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某知名评分网站给出了8.4分高分,也证实了这部作品的人气和影响力。

                                              开篇埋下命运的伏笔

这部影片的分类是“剧情/惊悚”, 电影一开场,就是美丽而富有文艺气息的少女宝拉,被老师质疑最近“总是状态不佳”,宝拉向老师坦言自己陷入了热恋中,而老师不知道的是,这个恋爱对象正是钢琴教师格里高利。 隐瞒恋情的宝拉,在此处已经按下了厄运的第一个开关。

从惊悚气氛的营造和铺陈上,影片可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为营,让观众不自觉从宝拉的视角来切入,代入感极强。

例如女主在男主安排下,登上了去往蜜月地——科木湖的火车,在车上,女主邂逅了一位喜爱看罪案侦探题材的话痨老太,老太在聊天中提到了位于伦敦桑顿广场9号的那幢凶宅,女主听后感到莫名不安,而后续的情节,皆与这幢凶宅相关。

                                                 “情感操控”是如何实现的?

与其说是一部惊悚片,不如说《煤气灯下》展示了一个典型的“情感操控”案例,具有心理学知识科普的示范级意义。

男主让女主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是实现操控的第一步:环境隔离。 接下来他开始描绘婚后的理想居所——伦敦桑顿广场9号,女主为了表达对丈夫的爱只好搬进了这幢凶宅里, 此为操控第二步:将自己的感受凌驾于对方之上。

这幢房屋是女主内心的痛苦所在:她的姨妈——一位著名的歌剧演员正是在此香消玉殒(被人杀害)的,而这桩案件却一直未能告破。

情节发展到此,观众已经对男主的险恶用心有所察觉。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才真正彰显了什么才是“不寒而栗”。

男主开始了操控女主的第三步: 聘请了一位傲慢轻浮的年轻女佣南希, 在南希看守监督下,女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开始了与世隔绝的宅家生活,而面对态度冷漠的南希,女主的内心孤独与痛苦交织,精神状态也每况愈下。

眼见女主意志逐渐消沉,男主开始乘胜出击,开始了更为严苛的一轮“精神虐待”。

首先是让女主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怀疑。 男主几次故意将随身的物品、家中的小物件弄丢,让女主在思维混乱的情况下承认是自己所为,逐级加深女主的自我怀疑, 摧毁她的自信和心智。

其次是晚上将女主一人留在房间里,故意将屋内煤气灯调暗, 接着在楼上(女主姨妈的房间)里制造脚步声等奇怪声响,当男主再次回到家中,煤气灯又马上变亮。 女主询问煤气灯明暗以及楼上的声响时,男主却矢口否认,这加深了女主内心的恐惧,她甚至认为自己出现了类似精神病的症状——幻视和幻听。

                                                  逃离“情感操控”的现实困境

电影的情节是虚构的,而“情绪操纵”的实际案例,却是真实存在的,残酷程度甚至远超电影本身。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大概会疑问“为什么女主会甘愿被操控而无法脱身呢?”影片中男主的表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格里高利为骗取宝拉的的信任,一开始将自己伪装成温柔体贴的谦谦君子,当宝拉发现了那封爱慕者写给姨妈的信时,格里高利突然失控暴怒, 看到宝拉一脸震惊,他马上调整状态,将失控的责任转移给宝拉,“我没有愤怒,刚才是你很愤怒!”。

被困家中已久的宝拉渴望出门活动,格里高利利用这种期待,先是许愿说带宝拉去看歌剧演出,让宝拉情绪高涨,紧接着又借客厅墙壁上丢失的画框大做文章,让宝拉的情绪180度大转弯跌入谷底。

当宝拉好不容易下决心出去听音乐会时,格里高利在演出途中突然暗示宝拉拿了自己的怀表,饱受折磨的宝拉终于无法自控,当众失态大哭。

比照电影中的情节,现实中的“情感操控”亦是如此。

操控者的“目标人选”首先可能具备“性格单纯”、“人际关系简单”甚至“低自尊”的特点,这有利于操控者建立“强势一方”的话语权。

在不对等关系中,被害者对操控者的言行深信不疑,容易将错误归因于自己,更无力逃脱这种“有毒”的关系。

                                                心理学中的“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下》这部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力,是跨界的。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是因为这部影片而衍生出来的——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又名认知否定,是一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而进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脑,这种方式会使得受害者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怀疑和否定。

受害一方往往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对自我认知和接纳程度都相对较低,并且内心缺乏关爱、渴望被关注。

在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低于男性的。

影片中出身优渥的宝拉虽能接受器乐、声乐的艺术熏陶和教育,却依然只能作为“被观赏”的客体。

由于不能外出工作,没有经济收入,在家庭以及社会上也是失语的。因此,女性也比较容易成为男性实施“情感操纵”的对象。

当下社会中的情感操控案例,也依然是女性受害者偏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女性比较看重两性关系中的“情绪价值”,男性只要提供一些廉价的“安慰”、“同情”、“温暖”等,就能迅速取得被害者的信任和好感。

如何逃离“情感操控”?网上有很多相关解答。但是如何避免成为“情感操控者”?这个问题却似乎是无解的。

“操控者”角色所带来的心理优势,以及操控他人获得的物质经济利益,都让一些人在不自觉中实施过“情感操控”。

这种非暴力形式的“精神虐待”,甚至可能发生在家庭亲缘关系,以及职场工作关系中,这些操控都是基于“权利”关系的建立而展开的,有时还极具隐匿性,甚至受害者深陷其中还浑然不知所觉。

                                                    褒曼神演技炉火纯青

《煤气灯下》的导演乔治·库克,特别擅长处理女性题材的影片,其作品也都能最大程度发挥女演员所长。

饰演宝拉的褒曼,是被誉为好莱坞“神颜”级的演员,她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可谓精彩绝伦,尤其是电影结尾部分,宝拉与被逮捕的格里高利的一段屋内“对峙”。

褒曼将女主被“长期精神虐待”后的那种痛苦、撕扯、愤怒和崩溃,全部浓缩在一段排比句式的台词中。 她手中握着的那把匕首,到底是会切断捆绑着格里高利的绳子,还是会扎向这个“罪犯”的心脏,观众一颗心始终悬着,气氛窒息到无法喘息!

饰演男主格里高利的查尔斯·博耶,是一位法国裔男星,他凭借在《媒体灯下》中成功塑造了“情感操控”的反派人物,第三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查尔斯·博耶对于善于处理微妙情绪的变化。例如他故意将宝拉的物品藏起来,然后偷偷观察宝拉的表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扬眉,都传达着一种志在必达的神气。

感谢您完整阅读全文!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转发。也请关注“灵犀的影视笔记”,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女主角最后点燃煤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流浪狗罗密欧电影中文全集 浏览:106
初中生适合英文电影 浏览:246
最近有没有新上的电影院 浏览:866
恐怖佛教电影大全图片 浏览:335
乐高闪电麦昆大电影 浏览:67
那个电影网站可以投屏 浏览:479
香水电影结局片段 浏览:11
法国电影萨摩 浏览:34
电影院用手机怎么买票 浏览:235
香港经典爱情电影歌曲情 浏览:596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高清在线中文 浏览:431
美国电影法国小野猫 浏览:239
有深意的校园爱情电影 浏览:419
韩国电影春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浏览:439
摇滚藏獒大电影 浏览:758
漫威两大导演拍的电影 浏览:963
him的一生大电影 浏览:657
泰国电影老奶奶读书 浏览:868
达芬奇密码电影英文介绍 浏览:518
星月神话音乐电影插曲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