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女人的魅力电影

法国女人的魅力电影

发布时间:2022-12-17 06:55:29

⑴ 成熟女人的诱惑:莫妮卡·贝鲁奇

“岁月匆匆,我后来爱上过很多女人,她们在我臂膀中问我爱不爱她们,我都会说,爱。但是我最爱的女人,却从未问过我这个问题。”

一个女人让一个人多年难忘,那叫初恋。一个女人让无数人多年难忘,那叫魅力。

莫妮卡·贝鲁奇就是这样一个把成熟女人的魅力演绎到淋漓尽致的演员

莫妮卡·贝鲁奇出生于1964年9月30日,在意大利的一座名叫卡斯得洛城的小村庄长大,父亲经营着一家货车运输公司。

18岁时,莫妮卡进入了佩鲁贾大学,原本计划学习法律。为了筹措学费,业余时间她开始做模特。

之后彻底投身模特界,在她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她开始学习一些表演课程,并于1990年首次参与影视演出。

几乎从莫妮卡一出道开始,就从未演过少女类的角色,她一直都是熟女形象,诱惑的化身。

今天给大家码一下她的代表电影作品。

1.非常公寓

L'appartement(1996)

导演: 吉勒斯·米莫尼

主演: 文森特·卡索 / 莫妮卡·贝鲁奇 / 罗曼娜·波琳热

最早期的莫妮卡曾在好莱坞呆过一段时间,甚至在大导演科波拉的《惊情四百年》中饰演一个小角色。

后来到法国电影界,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莫妮卡拍摄了她的第一部法语影片《非常公寓》,她在这部浪漫剧中的出色表演为她赢得了法国恺撒电影奖的提名。

她也开始与片中法国著名男演员文森特·卡索热恋。几年后,二人终于修得正果,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一个电影才子,一个性感女神,之后两人合作了许多精彩的电影。

2.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alèna(2000)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主演: 莫妮卡·贝鲁奇 / 圭塞佩·苏尔法罗 / Luciano Federico

这是首部让莫妮卡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电影。

影片由曾凭借《天堂电影院》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托纳托雷执导。

精致突出的轮廓,秾纤合度的体态,加上冷若冰霜的气质,莫妮卡的魅力与特质,让导演构思许久的电影中颠倒众生的女神玛莲娜有了具体的影像。

莫妮卡在片中饰演一位寡言少语的少妇,二次大战中丈夫去前线作战,她被独自留在了西西里小镇。

惊艳绝伦的她,受到村里女人们的嫉妒和疏远,男人们则对她想入非非。

对于坚强独立的莫妮卡来说,揣摩出玛莲娜这个弱女子在逆境中的无助极具挑战。

好在最终她完美的做到了,莫妮卡活脱脱就是文森佐尼笔下玛莲娜的化身。

3.狼族盟约

Le pacte des loups(2001)

导演: 克里斯多夫·甘斯

主演: 塞缪尔·勒·比汉 / 文森特·卡索 / 莫妮卡·贝鲁奇

继《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获得成功之后,莫妮卡的另一部影片再次在国际上引起轰动。

这就是2002年揉和了各种流派拍摄而成的《狼族盟约》,影片由文森特-卡斯尔担任主演。

这部融和了古典和功夫片手法拍摄的影片是当年度法国排名第4的卖座影片,征服了整个欧洲。

莫妮卡也因在该片中的精彩表演而获得美国素有「科幻界奥斯卡」之称的土星奖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4.埃及艳后的任务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2002)

导演: 阿兰·夏巴

主演: 杰拉尔·德帕迪约 / 莫妮卡·贝鲁奇 / 贾梅尔·杜布兹

之后莫妮卡成了无数影迷谈论的话题,大幅照片也登上了男性杂志封面。

此后,莫妮卡又从法国影后伊莎贝艾珍妮的手里抢下法国年度大片《埃及艳后的任务》的埃及艳后一角。

在根据连环漫画改编的影片《埃及任务》中饰演艳丽诱人的尼罗河女王,并且一反常态的搞笑演出。

这是莫妮卡极其少见的喜剧类电影,身材依旧拔群。

5.不可撤销

Irréversible(2002)

导演: 加斯帕·诺

主演: 莫妮卡·贝鲁奇 / 文森特·卡索 / 艾尔伯特·杜邦迪

早在2000年,加斯帕·诺就声称他的新作将是一颗炸弹。

据说他为了研究和体验片中人物的状态甚至试着吸了少量迷幻药。

“与其掩耳盗铃,不如赤裸裸激起争论!”是本片也是导演的座右铭。

片中导演用了整整9分钟把莫妮卡被强暴和虐打的一场戏,事无巨细地呈现出来。

影片在戛纳上映时,创下了250名观众中途离场,20名观众晕倒并需接受输氧的记录。

连贝鲁奇自己也表示很难观看影片的这一部分。

贝鲁奇再一次用性感“袭击”了法国,也“袭击”了所有男人的视觉。

她声称这部电影是暴力与狂喜、兽性与诗性的大胆混合,是一部充满暴力与性的非常有力的电影。

被视为花瓶对于很多女演员来说不算好事也不算坏事,趁着年轻,能够凭着容貌在电影圈占据一席之地就够了。

但,对于莫妮卡来说,仅仅做花瓶无法满足她。

虽然就她参与电影的尺度和豪放的态度来说,很多人都容易把她想象成拼姿色的演员。

但她曾明确表示:

“要露就要露的有意义,那种没内涵的色情片,别来找我!”

她当然知道自己的魅力是很好的本钱,但她并不准备滥用。

她是火辣性感的意大利女神,同时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演员。

⑵ 在法国电影里的那些女人们,她们到底都是怎么过春天的

说到法国女人,Effortless Chic不费吹灰之力的别致,法式简约,黑白灰,这些听上去先进又有点自豪的字眼,总是先从我们嘴里冒出来。

法国时尚杂志的编辑们一直是时装周之外的“黑势力”

什么简单的条纹衬衫在法国女性中流行了很长时间?这不仅仅是因为条纹衬衫好看,更重要的是它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可以搭配。

⑶ 法国女影星有一个叫苏非什么的,谁知道

苏菲·玛索档案

英文姓名:Sophie Marceau
中文姓名:苏菲·玛索
生日:1966年11月17日(星期四)
星座:天蝎座
身高:173 厘米
体重:48 公斤
三围:B34-W24-H34
出生地:法国巴黎

主要作品年表 :
- 2005 - 逃之夭夭
- 2001 - 黑夜巫婆
- 2000 - 卢浮魅影
- 2000 - 情欲写真
- 1999 - 黑日危机
- 1999 - 仲夏夜之梦
- 1999 - 失去与得到
- 1997 - 心火
- 1997 - 路易十四的情妇
- 1997 - 安娜卡列尼娜
- 1995 - 勇敢的心
- 1994 - 豪情玫瑰
- 1993 - 留住有情人
- 1993 - 芳芳
- 1991 - 蓝色乐章
- 1991 - 情书战场
- 1990 - 来自巴黎的女孩
- 1989 -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
- 1988 - 雪琳娘
- 1988 - 中学生
- 1988 - 心动的感觉
- 1984 - 狂野的爱
- 1984 - 最后一次接触
- 1984 - 萨卡纳要塞
- 1983 - 警察
- 1982 - 沙岗堡
- 1982 - 初吻 2 (再一次接触)
- 1980 - 初吻 1 (第一次接触)
参考资料:ent.tom.com/Archive/1335/1370/2003/7/28-80725.html http://www.mm52.com/occidentalidols/sophie_marceau/cn_index.htm
很少有人不知道苏菲·玛索。很少有人不知道苏菲。玛索14岁拍的处女作《初吻》(La Boum)。很少有人不喜欢看苏菲。玛索的脸。这张脸,14岁时是那样,到了40岁了,竟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真的不容易。很多女演员年少时甚至比她更美,但后来长大了,脸跟着长大了,找不回昔时的少女扑扑朔朔的鲜活了。

可是,很少有人能够把安德瑞兹·祖劳斯基的名字念完全。很少有人愿意放开谈谈安德瑞兹·祖劳斯基,他的人或是他导演的电影。也很少有人肯从无到有地去了解这个安德瑞兹·祖劳斯基。不是因为不喜欢他,而是因为苏菲·玛索太喜欢他了,更是因为人们太喜欢苏菲·玛索一个人的时候了。

他们俩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早到苏菲·玛索还没来得及遇见别的男人。

1984年

安德瑞兹·祖劳斯基是电影的科班出身,50年代毕业于著名的改制前的法国高等电影学院。作为电影导演,他和苏菲·玛索的认识途径虽会让许多女孩子向往,可实在不算浪漫的那种。

1984年,祖劳斯基要为新片《狂野的爱》寻找女主角,自然就找到了苏菲·玛索。那是一次平常的面试,就像任何一个导演面试任何一个演员:导演事先看了演员的电影,而演员也打听了导演的作风与倾向。结果是两人决定合作了。但这其中有两点是不同寻常的:

A.祖劳斯基历来倾向于使用有资历的明星,可这一次他选择了苏菲·玛索,即使她已经因《初吻》而家喻户晓了,但仍属稚嫩;

B.苏菲·玛索从一开始就以爱向导演提反对意见,而被人们称为“快人快语”和“富有个性”,而这回她却变得很顺从,她自己归纳的原因是,那时她已被祖劳斯基的智力和气势征服了;虽然她先前打听到这个导演很专制,可她仍渴望服从于这种有魅力的专制。

拍片的决定下得很快,就像他们决定爱上对方一样快。然而,中间的鸿沟看起来太大了些。苏菲·玛索生于1966年11月7日,祖劳斯基生于1940年11月22日,两人虽是同一星座———神秘的天蝎座,但年份要相差26年。26年,有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两个丝毫不以为然,苏菲·玛索坚信找到了“真正的那一个”,而祖劳斯基并没有如此奋不顾身。他认为苏菲很漂亮、有想法,有些喜欢她,仅此而已。

就在他们准备投拍《狂野的爱》时,苏菲·玛索所属的电影公司提出了严历抗议,他们不希望玉女形象的苏菲出现在一部“狂野”的影片中。他们找来了一切材料,用以阻止苏菲的加入,其中包括对祖劳斯基的人身攻击。此举把苏菲彻底而完全地推向了安德瑞兹。祖劳斯基。她跟电影公司变成水火不容,不仅上了法庭,最后还不惜四处借钱,用一百万法郎的巨资把18岁的自己从电影公司赎了出来,自由地站到祖劳斯基的身边。这件事震惊了整个法国乃至欧洲,先前是苏菲。玛索的清新迷住了他们,如今又是苏菲·玛索的反抗精神直直地推搡了他们一下。

可是,从头至尾,都是苏菲·玛索在抵抗、在奔走,我们没看见祖劳斯基为此付出的努力。从那时起,他们就成了生活伴侣,始终没有结婚的生活伴侣。在欧洲,很多情侣都选择这种生活关系,它的好处在于:心在一起,但人是自由的;或者人在一起,但心是自由的。而一旦结了婚,人和心都不能完全是自己的了。

1991年以后

1991年,两人合拍了《蓝色乐章》。之后一直要等到2000年的《忠贞》才又重新合作。我们来关心一下他俩的10年。

先说祖劳斯基。他在这一阶段的创作履历简单到充满了神秘气息。10年,他只导演了三部影片:1991年的《蓝色乐章》、1996年的《莎曼卡》和2000年的《忠贞》。一头一尾都是苏菲·玛索主演的,也是由祖劳斯基自己编写剧本。而中间一部《莎曼卡》却被评为最有祖劳斯基风格的、会给人留下印象的电影,而其编剧却不是祖劳斯基本人。他在不拍片子的那许多年里都干些什么?难道只是思考和生活?

而1991年后的苏菲·玛索,过的却是真正的电影女演员的生涯。她把思考中的祖劳斯基放在家里,自己跑出去拍了一大堆电影,一大堆让人们能够记得住的电影。1991年的《芳芳》,如此煽情,如此法国,如此绝对。苏菲在影片中仍以从前的清丽形象出现,正是这种清丽让《芳芳》荣登当年法国票房冠军宝座,此后,每年的情人节,各国电视台都会重播这部影片,就是这部电影让苏菲的事业又向前进了一步。1994年的《达达尼昂的女儿》至少表现了苏菲极富个性的一面。接着到了1995年的《勇敢的心》,这一部好莱坞巨片让她与好莱坞相互收获了一大笔。而苏菲自己对好莱坞也有过很到位的讲法:“美国电影造成如此大的威胁是可以理解的。在法国,有太多电影导演的脑子里没有一点新思想。他们还不及美国导演。我喜欢美国电影业的直接。”

1995年还没有结束,另一部纯欧洲的电影,同时也被称为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而特制的影片《云上的日子》也在拍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任编剧及总导演。影片分为四个小故事,苏菲·玛索战胜了众多的欧洲明星候选人,为自己在第三个故事中争取到一个角色:用13刀杀死了自己父亲的一个女孩。那是一个灵魂已经飘散了的角色,那13刀把她的眼神、她的身影和她的灵魂也不等地分成了13份。

然后,就在1995年的7月24日,苏菲生下了她跟祖劳斯基的儿子凡尚。那时候,苏菲29岁,祖劳斯基55岁。

从1995年的《云上的日子》直到2004年的《晚上见》,苏菲共拍摄了12部电影,当中有很出名的《安娜·卡列尼娜》、《心火》、《仲夏夜之梦》、《忠贞》和《卢浮魅影》,以及一部让她在全球更出名的007系列影片《末日危机》,她成了“20世纪最受瞩目的邦德女郎”,一个真正发光的花瓶。

此外,苏菲还在1995年和2002年自编自导了两部影片:8分钟片长的《翻转的黎明》和正片长度的《跟我说说爱情》。前者曾获选进入戛纳影展的“一种注目”单元放映;而后者,有评论这样写道,“影片讲述了一对老夫少妻从冷战到离婚,离了婚又互相思念,但最终不再见面。有些像苏菲的爱情自传。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极有意味。没想到,美女还是个才女。”

1996年5月15日清晨,巴黎街头都是匆匆上班的人群。很少有人注意到书店里的新书架上,放着一本32开的小说《说谎的女人》,作者是苏菲。玛索。不是苏菲的自传,而是她写的一本小说。此时,儿子凡尚只有10个月大,而祖劳斯基正在外景地拍摄五年来的第一部作品《莎曼卡》。苏菲表示,“这本书,是我迄今为止最个人化的东西。”这是必然的,写作与表演,一个最私人,一个最公开。

凡尚在父亲的思想力和母亲的美丽伴随下成长起来。苏菲对凡尚的溢美之词泛滥在每个采访过她的媒体上。她太喜欢做妈妈的感觉了,这让她总是爱讲那句任何有孩子的女人都爱讲的话,毫无诗意,却很真实———“有孩子的女人才是完整的女人”。而祖劳斯基对苏菲,就像他自己在《忠贞》的脚本里写过的一句台词,“为了做她的情人,他努力当她的丈夫。”

但是每一种爱都在经受着大小考验。尽管之前有好几次,苏菲。玛索只差一点点就红杏出墙,却都被祖劳斯基———这个让她付出了18岁以后的整个青春年岁的男人重新吸引回来。曾经的两度分手,让现在的第三次站在了最微妙的门槛前。因为俗话说过,“事不过三”。这第三次发生在2000年,就是那部讲老夫少妻离婚的自传电影《跟我说说爱情》正渐渐成型的日子里。

2002年6月13日,36岁的苏菲·玛索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女儿朱丽叶特。孩子的父亲当然不会是祖劳斯基,而个美国制片人———吉姆·莱姆利。毫无疑问,这第三次考验很可能演变成为苏菲和祖劳斯基真正的分手。因为一个女人可能很容易爱上一个男人,但她不会轻易为他生孩子———这就是危险性所在。所以,这对相差26岁的情侣在相爱了16年之后,才真的让故事开始有了悬念。

没有人知道结果会怎样,怎样都好。

⑷ 浓情巧克力 影评

Flowers In Spring
by/阿依达

Character: Josephine Muscat
角色: 约瑟芬•玛丝格特
Film: Chocolate
电影: 《浓情巧克力》
Actor: Lena Olin
演员: 莉娜•欧琳

有些人把经验称为所受伤害次数的总计。所以说伤害,是一种疼痛的经验。
但有的时候伤害并不是像经验那样承受过了就坚强了不疼了,相反,它们让人变得脆弱,越是经历,就越脆弱。
最残酷的伤害往往是多重的,一开始是像烙印一样活生生地烫在皮肤上,心灵上。慢慢的,它就会像发酵了一样不停地膨胀起来,最终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个漆黑的牢笼,紧紧地锁住了人的思想和灵魂。
或许,大人同孩子一样是脆弱得需要安慰的吧。又或者大人比孩子更要脆弱得多,更难逃出禁锢着他们的冰冷的铁窗投下的影子。
所以更需要安慰,需要有人夜晚的时候在他床前轻轻地唱歌,需要有人在他哭泣时递上一包纸巾,需要有人在每天早上与他相遇时微笑着点点头。
仅仅很小的安慰就可以让人平静下来。人是最脆弱的,也最容易驯服。

《浓情巧克力》里Josephine的第一个镜头就令人印象深刻。涂满虔诚的教堂,每个人都目不转睛地听着神甫的祷词。只有一个人例外,卷曲着胡乱绑起来的长发,旧得好象布满尘土的衣服,Josephine,她用惊恐的双眼小心翼翼地向四周望望,然后悄无声息地,把手伸向前面男孩的书包,轻轻掏出一个小盒子,快速地塞进自己的口袋里。

有时候偷窃会是一种习惯,有些人在紧张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偷窃。这会是一点点的麻醉,人们能在偷窃时的紧张和这之后的窃喜中暂时忘却周遭的压力、烦恼和伤害。
在这个时候,偷窃,是缘于无法逃避的伤害,并不是贪婪的欲望。
Josephine看起来并不像是个喜欢偷窃的人。她的动作和打扮让人想起饱经风霜的家庭妇女,操持家务,像磨盘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单调地运转。

让Josephine逃避不了的确实是伤害,丈夫“给予”她的伤害。我不知道她的丈夫是怎样在她精致的额头上留下那样一块不堪入目的疤痕的,也许是同许多“暴力家庭”的男主任一样,在许许多多个醉酒的夜晚,提着个空酒瓶,一脚踹开家门,大叫大嚷,当妻子穿着睡袍冲出卧室想要把他抬进家门时,他用强有里的双手一下子把她推开,然后把墨绿色的酒瓶敲到她的额头上。
家庭暴力对每个妻子的伤害应该是致命的,特别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每个女人都认为丈夫是自己的天下,认为结婚了就必须一辈子在一起,认为做妻子就只能在家干活饲候丈夫和孩子。而丈夫那样一次又一次地打她,真的就是意味着整个天都塌了下来。
所以会变得孤僻,变得小心,自卑,和,苍老。

在许多人都去过薇安充满浓香的巧克力店后,Josephine只是在那一小扇玻璃门前静静地朝里面望了望,当别人注意到她时,又赶忙转身逃走了。那一瞬间她散乱的头发飞舞在风中,发灰的旧长袍,比实际年龄看起来苍老了许多的脸,还有从她茫然的眼睛里透出的想要进店去尝一尝巧克力的小小的渴望,给人一种可怜的感觉,让人想要在冷风的凛冽中轻轻地像拥抱一个孩子那样地拥抱她,给她哪怕一丁点的支持。

是同情么。我想不是的。同情是一种骄傲,因为“同情”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生活在上面一层的人对下面一层的人所表示的一种怜悯,是自认为优越的情感。但在Josephine面前,我觉得我们并不比她更高级,而她也并不需要也不会接受丝毫的怜悯。她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可以支撑她的温情的怀抱,一种安慰,来溶解她小小但又固执的恐惧,还有禁锢心灵的铜锁。

恐惧。
恐惧也许是畏惧伤害的自我保护。因为恐惧,人才变得小心翼翼,变得习惯于提防他人。
薇安来送巧克力作为见面礼时,Josephine一连问了许多遍她到底想要干什么,她不相信薇安,不相信有人会给像自己这样“臭名昭著”的人礼物。而在丈夫歇斯底里地叫她的名字的时候,她慌乱得把吃下的美味的巧克力全都吐了出来,还不停地用围裙擦手以免吃巧克力的事被丈夫发现。像个做了错事怕被发现的孩子。

孩子,觉得这个称呼对Josephine来说再合适不过,虽然受尽了伤害耗尽了年华,她却依旧像孩子一样的心地善良,容易感动,和相信。

再一次来到巧克力店的时候薇安不在。依旧是灰色的长袍和散乱的头发,Josephine一个人站在清晨的冷风里固执地等,不管多冷多累也不愿离开,孩子一样的倔强。薇安走到面前的时候她笑了,不到一秒钟的微笑,带着一点小小的但却根深蒂固的恐惧——她还不习惯于对人微笑,一如她还不习惯与别人对她的好。

与薇安聊天时她总是说,“people talk”,没有主见、害怕别人说三道四的样子。
主见在她生活着的小镇里是极少有的,大部分的人都缺少主见,她就更不能有。她只能学着他人的做法办事,因为她手无寸铁无力抵抗他人的风言风语。她生活的环境像是一个不动声色的旋涡,表面上安静祥和,可一但有人做出了一丁点违背“传统”的事,就会马上被排斥,被丑化和藐视,甚至被驱逐。
现实不让她有主见。并不是她的错误。
所以她对薇安说,“我听说你不去教堂?呵,那你不会在这里呆上多久的。”
她深知居民们会反对薇安,她用轻松的语气说出这么一个句子,却让人感觉到一点淡淡的哀伤。
人们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按照“传统”,按照他们的意愿去生活,必须成天担心“people talk”,否则就会被这个旋涡所扼杀。他们没有抗争的办法,而Josephine,现实伤害得她连一点抗争的念头都不敢有。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Josephine为什么会与薇安那么真心地谈这些事情呢。也许是因为,薇安是唯一一个送她礼物并且说想与她做朋友的人吧。
可怜的,可怜的孩子。
丈夫与她结婚是因为娶她不用花礼金,并不爱她。小镇上的人早上同她打招呼只是为了用她来衬托出他们的高贵,并不是尊重她。
薇安是唯一一个让她能感受到一点点温情的人,所以她相信她,来到她的巧克力店里,同她聊天,对她说自己并不爱丈夫,对她说自己是个喜欢说谎的女人。她在谈到自己的嗣后语句断断续续的好象一个自卑、羞愧的孩子,低着头,自嘲地笑,但眼中分明闪烁着泪光。

也许是在遇见薇安的瞬间她开始觉得应该改变自己吧。又或者是那一点点的温情给了她改变的勇气。在一个众人熟睡的夜晚她拼命地敲开薇安家的门,告诉她自己从丈夫那里逃了出来。她大声地,近乎于放肆地笑。并不是开心,而是一种掩饰,掩饰自己的悲伤和彷徨。薇安拥抱她,看到隐藏在她乱发背后的额头上可怕的疤痕,轻轻地对她说一切都过去了。然后Josephine谈到在薇安身上号啕大哭。
有的时候一句温存的话是最容易让人落泪的,因为它能够一下子击中人最柔软的地方。比利箭精准得多。

看到Josephine的伤疤时我的心猛得悸动了一下。
可怜的,可怜的孩子。在残酷的折磨中她再也忍受不了,终于逃离了。镜头没有告诉我她穿着破旧的灰色长袍,提着塞满衣物的行李箱,散乱的头发在风中飞扬和奔跑的单薄得摇摇欲坠的身影是什么样子的。我甚至不敢闭上眼睛去想象,因为那让我忍不住要哭泣。
原来看到她在冷风中流泪和茫然的那一课,我所有的痛和心碎,真的都无法用文字一点一点地铺展开来,一点一点地描绘。
运用米兰•昆德拉的比喻,她像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河水冰凉而且汹涌,让人忍不住要把她抱起来,收留在自己全部的温暖里。
Josephine,可怜的,可怜的孩子。疼的时候我想,她在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的夜里会觉得怕么,会因为失眠辗转反侧么,想着梦到从前的不堪入目后她会不会痛苦并且尖叫挣扎着醒来。我想着她睡着时的样子,想着她在熟睡的时候会不会蜷缩成一只虾的姿态,会不会已经在多年的伤痛之后学会了抱紧自己。想着清亮的月光照在她脸上的时候她会不会在梦中惊恐却稚气地笑。

幸好,幸好有那么那么一丝的温情。
温情似乎是一席被阳光晒过的棉被,让人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去拥抱,想要去触及它的温暖。
温情是柔软的,如同人的内心。
内心的柔软使它更容易受到伤害,坚硬的药物和手术刀只会让它更加疼痛,只有温情,只有温情这种细腻柔软的东西,像巧克力一样散发着浓香的东西,才能够救赎苍老的,绝望的心灵。
救赎是一种微笑,一种看得见的温度。
在此后无数个清晨,Josephine开始笑着学做巧克力,开始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开始与众人一起进餐,开始为星期日的宴会梳妆打扮。
然后发现她在一点一点地变得年轻,变得更阳光得像个孩子。

柔软的孩子。

当丈夫手捧一束鲜花请求她的原谅时,她感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竟然就这样原谅了他。心地像孩子一样善良,不会记恨什么人,很容易地就可以原谅和接纳伤害过她的人。
但是,当他请求她回家时她停顿了。
越是血腥、苦痛和残酷的过去,就越不容易被遗忘。尽管人们善于忘记一些令他们伤痛的往事,但是那些记录在皮肤和心灵上的裂口、鲜血和伤痛的愈合是刻骨铭心的。那些伤害早已烙在心里,永远会留下一个或深或浅的阴影,无法抹去。
而家,家本来是最浓情的让人安心的地方。但对于Josephine来说它就是受难所,家给了她疤痕、侮辱和禁锢心灵的铜锁。那些成天担惊受怕的日子,额头上的带血的伤痛,称她为“愚蠢的母牛”的男人。
她无法容忍他再将她拖回家,拖回她的地狱。
所以她拒绝了,气愤了,在丈夫要求她回家的时候。
“可是Josephine,在上帝眼中我们还是夫妻。”
“那他一定瞎了眼。”

“那他一定瞎了眼。”如此地决绝,而且,掺着一种意想不到的勇气。
原来她早已学会了勇敢、坚强和抗争,只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没有意识到。
甚至不知道变化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当我们突然觉察到时她已经悄悄地走了很远。

又一个深夜,醉醺醺的丈夫闯入巧克力店大闹一场,他用粗犷的嗓门咒骂他可怜的妻子,说她是“愚蠢的母牛”,说她连长柄锅都不会使用。丈夫挥舞着手臂,张狂地狞笑和抱怨,他知道Josephine无力反抗的,他知道她在他面前不敢做任何事。
但在丈夫要掐死薇安的紧急时刻,Josephine迟疑了,半分钟之后,她用一把长柄锅,砸昏了她的丈夫。
丈夫倒地后,她独自立在屋子的中央,抬起头,满脸的骄傲:
“谁说我不会用长柄锅?!”
让人哭笑不得。
那一刻,她的丈夫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她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
所以她笑了,第一次,她的笑里没有掺杂着半点的恐惧。
原来她早已不是那个在冷风中茫然无措的孩子。

也许伤害和温情,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吧。就像斯嘉丽在小说结尾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爱的是瑞德,狐狸在小王子要走时才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他。
人也许真的总是后知后觉,到了觉悟的此时彼刻,幸福其实早就擦肩而过了。
薇安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时Josephine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她扑上前去抱住薇安的旅行巷想要阻止她。她的声音很轻很轻地说:
“Did you believe anything you told me? Did you believe I could be better?”
像是在问薇安,更像是问自己。
可怜的,可怜的孩子。在她好不好不容易开始相信温情和美好的时候,它们却要离她远去了,在她好不好不容易开始憧憬的时候生活又要回到原来的悲惨境地。她真的是比谁都在乎与薇安的友情,因为她是她最艰难的时候唯一的一个朋友,因为她让她拥有了新的生命。可能薇安不知道也并不是特别在乎与Josephine的情感,但Josephine不一样,她几乎把这情感看成她的全部,几乎愿意用下半辈子来报答这份感情。Josephine她真的像是个孩子,在薇安要走时,她问她,“你相信我能做得更好么。”她以为那是她的错,她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薇安才会离开的,所以她自责,而且难过。可怜的,心地善良的孩子。
“ If your leave, everything will go back to the way it always was.”她对薇安说。
“ It is the way always was.”薇安漫不经心地回答。
“ Not for me.”
第二次听到她决绝的语句。决绝地,像个固执的孩子。

接下来的一天,当薇安带着女儿准备离开时,拉开厨房的门,惊讶地发现Josephine同那么那么多小镇上的人一起做巧克力,大家看到薇安,然后,善意地,微笑。
那一刻,推开房门,温情扑面而来的感觉,让人想流泪。
Josephine走到薇安面前,对她说:
“来,尝尝杏仁的味道怎么样。”
一如她们初次见面的夜晚。
薇安笑了,点点头。

Josephine聪明地用这样一种方法打动了薇安,保留住了自己的最珍贵的情感,和,充满欢乐的新生活。
那是一种抗争,对生活的抗争。在那么那么多的曲折之后,Josephine,终于拥有了抗争的勇气,和力量。

记忆深刻的是Josephine在周末宴会上跳的舞蹈。她穿着印有粉色花朵的裙子,夸张地迈着步子挥舞着手臂。极有趣的现代舞。在发现丈夫远远地轻蔑地望着她时,她愣了一下,随后像是故意要惹他生气地,跳得更加欢快了。
像个可爱的任性的孩子。

电影的最后,Josephine接管了一家咖啡屋。暖暖的粉红色的咖啡屋。路过镜子的时候,她冲着里面的自己微笑,安静地,在喧闹的小店突兀出一片淡定的祥和。
伤害过后,幸福终于定居。

《浓情巧克力》里Josephine并不是女主角,但我却无法抑制地被她感动了,是在什么时候呢。
也许是她小心翼翼地左右张望之后偷走小男孩金色的盒子的时候。
也许是冷风里她呆呆地望像巧克力店的时候。
也许是她半夜里拼命地敲响房门的时候。
也许是她朝镜中的自己微笑的时候。
也许是她拒绝丈夫的时候。
也许是她跳舞的时候。
给人一种想要拥抱一个孩子那样拥抱她的感觉。
看完电影之后不停地想起她的样子,散乱的卷发,茫然的眼睛,还有小小的惊恐。真的像个孩子。Josephine,可怜的孩子,虚弱的孩子,孤独的孩子,柔软的孩子,决绝的孩子,安静的孩子,可爱的任性的孩子,心地善良的孩子。
原谅我,竟然如此地把一个年龄与我母亲相当的人称作“孩子”,但是,真的抑制不住,想要这样子称呼她,想要这样子给她一个冷风中淡淡的支持。
也许孩子,并不在于年龄,在于心灵。心灵纯真善良,便是真正的孩子。让人想要安慰,想要轻轻地告诉她,“没关系,一切都过去了。”
孩子的心灵是洁白而柔软的,圣洁,不容亵渎。

突然觉得Josephine就像是花朵。孩子一样的花朵,或者是花朵一样的孩子。北风凛冽的冬天不是她的花期,所以在温情的春天,她才回光鲜亮丽地爱放了。
春天总是美好的季节。
春天是温情的花期,Josephine淡淡芬芳的花季。
春天来了。幸福定居了。

⑸ 《巴黎御膳房》又名《爱丽舍宫的女大厨》女人自信的美

这部电影讲述传奇主厨丹尼埃拉·德拉珀希Danièle Delpeuch的真实故事,她曾是爱丽舍宫中第一位女大厨,当时曾在爱丽舍宫负责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的的菜肴,但此片却不是一部"纯传记片",片中的很多细节完全是想象出来的。

女厨师(凯瑟琳·弗洛 Catherine Frot 饰)在法国乡村里经营着一家小餐馆+一片松露森林田,因为使用的食材考究、制作精良,极具人格魅力的她在小镇当地有着不小的名气。万万没有想到,名气竟然吸引了法国总统直属官僚文化部高层的注意,就这样,她被推荐任命进而成为了总统的私人厨师。

从闲散乡村小镇来到了充满着紧张气氛的爱丽舍宫(官邸),面对着一帮对她冷嘲热讽的尖刻同行们,压力可想而知,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很快凭借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良苦用心,获得年轻同事们的尊重和总统的信任。

随著自己年纪愈大,愈觉得一个女人对工作时那种执著自信的美,是各种化妆品所不能表达的。《巴黎御膳房》又名《爱丽舍宫的女大厨》电影里女主角凯瑟琳·弗洛所诠释的这种法国女人的生活,一个农场主,抵达未曾想像自己可以接触过的职位与社会阶级,所表达那股内心自信,就是为了自己也要把整件事情做好的决心。面对不能改变的外在环境的闲人闲语,面对女性脚色在男性主导的环境的不卑不亢。一个有智慧的女人,所要处理权衡的拿捏尺度。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当我们内心受伤(难以言说的情感),当我们身体无法负荷(长时间站立导致的骨折),她选择疗伤的方式不是一个人躲起来,而是到一个靠近南极的偏远的科研基地去锻炼厨艺。在条件艰苦(没有高级的厨具设备)又是高强度的体力工作,一年换回的高报酬,是人生下一阶段的梦想基金。我们为梦想可以做到这种程度吗?我可以忍受这样的寂寞吗?我愿意在这么大年纪又去做更多旁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挑战吗?每一个决定都是为自己而做的时候,或许内心的图谱才能一步一步慢慢浮现吧

凯瑟琳·弗洛发,法国女演员,1956年出生于巴黎,法国凯撒奖最佳女演员,喜剧片《布杜的故事》Bou的女主角。凯瑟琳·弗洛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数学教师。代表作品第41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 《玛格丽特 Marguerite》 2015。

⑹ 盘点奥斯卡十大经典女性电影,十足展现了女性的魅力

奥斯卡电影从来不曾忽略对女性的关注,因此,女性题材的影片层出不穷,佳作纷呈。我试图精选出十大经典女性电影,以展示女性成长的 历史 变化,使女人在影像的世界里看到女性鲜活的美丽人生。

一、纯真公主的美丽爱情

片名:《罗马假日》

奖项:第二十六届(1953年)最佳女主角

这是沾沾自喜的美国人在那个时代的一部理想化的电影,

二、两个女人对男人的复仇

片名:《末路狂花》

奖项:第六十三届(1991年)最佳原创剧本奖

三、苏醒的爱情

片名:《钢琴课》

奖项:第六十六届(1994年)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这部由法国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影片《钢琴课》是奥斯卡史上女性题材影片的一部经典之作。一个视钢琴和音乐为生命的哑少妇,嫁给了一个无法理解她的男人,她内心对爱的渴求只能在弹奏几下被丈夫避弃的钢琴时才能得到缓解。这时另外一个听懂她音乐中的骚动的男人唤起了她的激情。钢琴点燃了两人的情欲之火……本来沉默恭顺的女人忽然迸发出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激情去享受爱情,音乐促成了一个女人的自我觉醒,看起来惊心动魄,就像蝴蝶破茧而出一样美丽,这也正是片子的感人之处吧。

四、传奇女人的一生

片名:《贝隆夫人》

奖项:第六十九届(1997年)最佳歌曲奖

这部片子当年因为麦当娜出演阿根廷的国母艾薇塔,在阿根廷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艾薇塔是个传奇般的女人,一生大起大落,当过妓 女,做过 娱乐 明星,遇到贝隆上校以后,她找到了真爱,也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贝隆当上了阿根廷总统,艾薇塔就成了国母,人们对她褒贬不一,有人叫她“穷人的旗手”,富人们称她“不择手段的女人”。33岁的艾薇塔去世时,整个阿根廷都为她而哭泣。这个女人的一生,选择了权力又坚信自己的爱情,她是贝隆夫人但更多时候还是艾薇塔,她的勇气在当时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但是她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当她成为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女神时,她的心灵深处一定在暗自流泪。

五、她不想做女人

片名:《男孩不哭》

奖项:第七十二届(2000年)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获奖影片 盘点奥斯卡十大经典女性电影

《男孩不哭》讲的21岁的问题女孩来到小城法奥斯,决心像个男人那样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当她的女儿身不慎暴露以后,她却被昔日的哥们儿强 暴并杀害。她一心想做个男孩,可是保守而又骄傲自大的男性 社会 决不会 接纳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人。这部片子更多的是给人带来对现代都市女性的命运的思考。

六、东方的女权主义

片名:《卧虎藏龙》

奖项:第七十三届(2001年)最佳摄影

这是华人导演首次在奥斯卡获奖,到现在还余温不散。很多人只认为这是一部飞来飞去的武侠电影,其实武侠故事只是李安深刻的人文探讨的外壳。李慕白想爱不敢爱,重义轻情的传统操守,代表了东方男权 社会 的伦理,而反叛的玉娇龙性格里面却包含了浓重的女权主义色彩,对父权的反叛、对爱的自由的追求。个性解放,全然不把所谓“道义”放在眼里。无一不是在展示女人的自我觉醒以及对男权 社会 的伦理的反抗。

七、三个孤独无助的女人

片名:《时时刻刻》

奖项:第七十五届(2003年)最佳女主角

这部根据伍尔芙小说改编的片子很女性化地揭示了女人的脆弱和无助,讲的是三个处于不同时空的感情不稳定并且生活在孤独、抑郁中的女人的故事。她们被戴罗薇夫人这个名字交织在一起,一个近乎疯狂的天才女作家,一个想要自杀的怀孕的家庭主妇,一个爱上了因艾滋病而濒死的诗人的女人,她们在片中的一天,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女性寻找自我、体认自身力量的过程。三个女人同时被闹钟叫醒,梳妆,开始崭新的一天,这天在三人看来都是“阳光灿烂的一天”,而阳光下三个人都有各自的压抑和绝望。可以说这是一部对女人充满怜悯和无奈的片子,艺术电影的气息很浓,或许更符合欧洲评委的口味。

八、土著少女酋长的成长

片名:《鲸骑士》

奖项:第七十六届(2004年)最佳女主角提名

这是部讲述纽西兰土著第一位女酋长成长的故事。纽西兰海岸责任酋长惟一的孙女梦想自己有一天能接过祖父的担子,但祖父坚持要挑选男性为自己的接班人。小女孩只能利用各种机会,向祖父和族人证明自己不比男人差,能胜任酋长的位置。最后她靠智慧和勇气骑上鲸鱼背,像当年祖先一样驰骋在海上,她也因此成为了下一位酋长……这部片子票房相当不错,小女孩的倔强要强和惊人的勇气打动了无数人。相比于太多的暴力血腥的反抗,这部女性题材的电影让我们看起来舒服多了。

九、绝望的同志之爱

片名:《女魔头》

奖项:第七十六届(2004年)最佳女主角

奥斯卡又一部女同 性 恋题材的影片,如果《男孩不哭》是进入男性 社会 的渴望,《女魔头》就是女人寻找最后的爱和希望的旅程。这也是改编自真实故事的一部影片。沃诺斯从小家庭不幸,流落街头以卖淫为生,主流 社会 从来都不接纳她,没有男人真正爱过她,她也没有爱过任何男人。同 性 恋希尔比的出现让她意识到同性之爱或许是人间最后的温暖和希望,于是为了爱人,沃诺斯开始疯狂的杀人。最后却是希尔比在警方的劝说下出庭作证,将沃诺斯送上了绞架,也彻底摧毁了她的精神世界。这部片子没把沃诺斯描绘成一个女魔头,而是力图在病态和 情感 之间寻找平衡,可以说是一部反英雄主义的片子,在女魔头残暴的背后,仍然是一个纯洁的善良的爱憎分明的女子。

十、表演爱情的女人

片名:《成为朱丽娅》

奖项:第七十七届(2005年)最佳女主角提名

今年,安特尼·本宁又输给了希拉里·斯旺克,不过这部片子的确很优秀,一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强权女人朱丽娅,伦敦歌剧院的当家女主唱,因为意识到年轻情人联合自己的竞争对手来欺骗自己,就开始了维护地位的斗争和对背叛的报复。她凭着多年的表演实力在对手和情人间周旋,最后无情地毁了对手的前途,把自己的事业推上了新的高峰。这样的女性角色在奥斯卡影片里面不是很常见,朱丽娅不容许任何人取代她,她就是财富和名望,所以这个在男权 社会 中得到财富和名望的女人,最大的法宝还是要成为自己。

⑺ 超级女特工女叛徒结局是什么

超级女特工中的女叛徒狱中自杀了:

《超级女特工》是由让·保尔·萨罗米执导,苏菲·玛索、玛丽·吉莲等主演,是战争电影,于2009年4月28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故事讲述了Louise等五位女特工为营救落入敌手的英地质学家,刺杀德军军官、力挺诺曼底登陆的真实故事。

苏菲·玛索饰演的Louise是个漂亮的女人,在纳粹占领家乡巴黎的时候毅然加入了法国抵抗组织(FrenchResistanceForce)。

柯林·李斯饰演的英国间谍将她带到伦敦并交给她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从纳粹的手里营救一位被软禁的英国武器专家。

Louise领导了一个“全女班”的间谍小组负责这项任务Gaelle(黛博拉·弗朗索瓦饰)懂得爆破技术。

Jean(茱莉·德帕迪约饰)是位将个人生死放在国家命运之上的街头流莺,Suzy(玛丽·吉莲饰)仍在和德国军官恋爱,电影在二战时期法国抵抗组织的女间谍Lise Villameur真实事迹的基础上加工改编,展现了战时法国女性的聪明与魅力,以及令人动容的勇敢。



⑻ 苏菲·玛索:为什么法国女人都有种致命的吸引力

致命的吸引力?
查看全部6个回答
我来答
写回答 查看全部6个回答

sunny乐12
LV.2 2019-09-07

不仅仅在法国,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苏菲·玛索都是缪斯女神一般的存在。她有一张东西方审美混合的脸,西方的精致和东方的清秀,在她的脸上和谐无比。对于很多人来说,包括我,苏菲·玛索是我们认识的,记住的,惊艳的,爱上的第一位法国女星。

概括起来,可以说苏菲·玛索就是法国女人的代言人。对于女人,“法国女人”仿佛是一个标杆状的威胁。尤其是在美国电影中,法国女人总是那个扬扬眉毛,就可以让男人们忘乎所以,跪地亲吻脚趾头的外星尤物,自带致命迷魅属性。其实根据我潜伏在法国这么多年的近距离观察,法国女人们并不特别漂亮,没有完美的脸庞;也不特别性感,身材普遍离维秘超模相差甚远;就算着装,法国女人的衣柜,也没有特别豪华和时尚。

那么法国女人的魅力,到底来源于哪里?“优雅”,“精致”,为什么法国女人普遍会具有这样的魔力?所以,看一看“法国的未婚妻”苏菲·玛索,虽然是管中窥豹,却也是真实的意义。苏菲·玛索并没有一个拼爹的童年。父亲是卡车司机,母亲是百货公司售货员,并兼职端盘子。父母在她9岁的时候,离婚了,在很多年之后,他们又复婚了。她一直和住在巴黎周边,并不富裕的城区里面。
父母离异而且还不宽裕的童年,让苏菲·玛索从小就表现出,要控制自己的生活的独立。她并不太喜欢学习,为了赚点钱,美丽的苏菲去应聘了一间童模经纪公司。

与法国女人的魅力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艾梅柏希尔德大尺寸电影 浏览:805
有毕业典礼场面的英文电影 浏览:490
电影怦然心动的英文原著小说 浏览:38
电影狮子王开头曲英文版 浏览:560
怪物电影韩剧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浏览:138
韩国电影唯美剧照图片 浏览:588
日本迷雾电影免费完整版 浏览:594
血战1979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 浏览:111
什么人讲电影 浏览:3
淘宝电影票店家买错了 浏览:688
007老演员和小鲜肉的电影 浏览:33
影视网站中电影版权收费 浏览:385
海南最大的电影院 浏览:291
喜欢一部电影英文 浏览:422
诺兰电影大全集 浏览:846
一部电影两个女孩去游泳 浏览:206
泰国情哥mv电影情圣推广曲 浏览:100
那个电影电视剧网站好 浏览:962
名侦探柯南全集中文版电影下载 浏览:961
台湾电影叫波子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