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丹麦电影破浪英文

丹麦电影破浪英文

发布时间:2022-12-07 14:05:33

『壹』 破浪而出电影如何

《破浪而出》是一部充满19世纪勃朗蒂式的浪漫阴暗影片。影片分八个章节,虽然从婚礼的章节到葬礼的章节看来有点讽刺,但这几个章节的开头都有一幅美丽的风景和一首动听的音乐来衬托整个故事。

影片有着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尔惯用的手法,简单的人物、情节,摇摇晃晃、随心所欲的镜头语言,入木三分地刻画简单中的不简单、平凡中的极端的人与事。

导演在影片中有强烈的批判和谴责,就是在面对顽固的传统约束时,人性深处迸发而出的强烈欲望激情,与之发生尖锐而无法调和的矛盾,同时在更高一层的哲理高度质疑了宗教的偏执和对人性的压抑。



(1)丹麦电影破浪英文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上世纪70年代的苏格兰,一个略带神经质的女子贝丝不顾宗教束缚嫁给了石油工人亚恩。恩爱生活并不长久,亚恩在一次石油作业中身负重伤,沦为瘫痪。贝丝非常难受,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欲望导致了这个悲剧。

为了唤醒丈夫的生命力,贝丝挑逗不同的男人,和他们发生关系,让亚恩的病情可以被情欲的力量征服。丈夫的病情竟然有了好转,然而,村里的人都对贝丝投以唾弃的目光,贝丝亦被送进精神病院。为爱牺牲的信念在贝丝心中强烈燃烧,将再一次把她逼入绝境。

『贰』 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


《乘风破浪》观后感影评【1】

由邓超、彭于晏、赵丽颖领衔主演,韩寒导演的燃情喜剧《乘风破浪》已经于1月28日大年初一上映,这部在春节档电影院中画风独树一帜的合家欢喜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随着初一观影人群逐渐增多,《乘风破浪》的好口碑也水涨船高。在豆瓣的评分也呈现逆袭之势,目前以6.8分的分数在几部春节档大片中位列第一,经受住了群众的考验,而且该分数还在不断上升。

2014年,韩寒一部《后会无期》横空出世,拿下6.3亿的票房和豆瓣7.2分高分,成为票房口碑双收的现象级的电影作品。而这次新片《乘风破浪》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也让所有人大呼惊喜,韩寒这次拍了一部不尴尬、不生硬的真正喜剧片!网友这样形容:“全程笑点不断,依旧是典型的寒式幽默融合些复古。没说大道理,但是依旧温情。韩寒高明就在这,你笑着看完片子,但等笑完你会回去想一想导演的用意。”还有网友直爽地表示:“真的燃爆了!太好看了!剪辑好牛,好多地方剪的有血有肉,哭死笑死!”当然也有观众表示:“《乘风破浪》里那些熟悉的幽默感和心照不宣,有种老友重逢的感觉。”

《乘风破浪》中的笑点类型也是多元化的,除了充满韩寒特色的经典语言包袱外,还有通过前后情节的矛盾和落差营造喜剧感、角色本身的前后表现落差营造喜剧感,都十分的自然合理,这也是笑点不让人感到尴尬的原因之一。

邓超、彭于晏和赵丽颖三位不论在电影还是在电视剧都有着响当当的成绩和地位。邓超个人电影票房已经过100亿元,戏路无限,是有口皆碑的实力派男演员;彭于晏则是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脚踏实地的努力蜕变,成为了颜值和演技双双在线的一线小生;赵丽颖是目前国民度最高的女演员之一,电视剧霸屏女神,家喻户晓,此次在《乘风破浪》中的表现也让不少人感到惊艳。

《乘风破浪》能出现口碑爆棚的现象,当然还得益于导演韩寒的精益求精。

《乘风破浪》的故事发生在90年代末的亭林镇,导演韩寒为了原汁原味的呈现出那个时代的风景和人文,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当时风靡大陆的香港电影、BP机、录像带、录像厅、明星画报、第一代身份证等等等等,都通过精心制作,还原出那个时代独有的流行审美和时代记忆。

除了用心复古,韩寒对电影中的车戏情节也十分用心。从赛车界跨界做导演的韩寒,自然也要在车戏中大展拳脚。这一次,韩寒不仅许多特技场面自己亲自驾驶,更是请来了赛车行业的专业人士在现场督导,一些高度危险的情节还要多人协助完成,足以体现他对车戏的用心和重视。

邓超饰演的“徐太浪”与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不仅是父子,更是兄弟。亲情与友情交织。那些两肋插刀、义气千秋的感人故事,最后的走向其实是两代人的和解。感情真挚赤诚,观众随着角色回味一生,一起欢笑,一起感动。

《乘风破浪》观后感影评【2】

导演是韩寒,他身上的标签太多了。

畅销书作家,80 后十大杰出代表人物,杂志主编,赛车冠军 ……

最近,因为《乘风破浪》的主题曲他身上又多了一个「直男癌」的标签。

你每天早上,不许起的比我晚。

饭要做的很香甜,打扮起来要大方,还有婆婆和小姑,都要和睦的相处。

您不要忘记,你不要忘记,我是一个没有本领的人。

我这个家全都靠你,只有你才能做得好。

不要指望我,我是个凡人。

豆瓣上很多给一星的,就是冲着这首主题曲。

鱼叔看过电影之后,负责任地说,片子没有不尊重女性,跟直男癌也没关系。

去掉特定语境的情况下,光听这首歌是有问题,但看过电影,理解前后关联,并不会产生这种质疑。

也是因为主题曲风波,鱼叔对它的期待值并不高。

但看完之后不得不承认,《乘风破浪》的确值得一看。

鱼叔先简单的说下故事。

邓超饰演的男主角叫徐太浪。

跟韩寒一样,也是个赛车手。

可是他的父亲并不理解他的职业选择,给他找了一份开车的工作,不过是开救护车。

父子俩的`矛盾由来已久,徐太浪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因为产后抑郁而跳楼自杀。

父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喜欢踹他脸。

二十多年相处下来,俩人的关系非但没有变好,反而愈加水火不容。

徐太浪拼了命想要证明自己,父亲一如既往的反对。

一次车祸,徐太浪意外的穿越到了 1998 年的故乡亭林镇。

并遇到了年轻时候的父亲,以及父亲的朋友们。

在穿越的时空内,他们意外的相遇相知,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

父亲形象的降级,儿子形象的升级,让他们获得了平等沟通的机会,解开了心扉。

穿越电影的内核大体相似,都是回到过去,追寻亲情或者爱情。

并不新鲜。

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韩寒在进步。

无论叙事还是镜头语言,相较之前都成熟了不少。

金句和冷幽默照旧,抖得包袱也很容易戳中笑点。

所有的穿越电影,都是基于对现实的不满,想回到过去,寻回初心。

就像徐太浪。

父亲爱他,却用了不正确的方式;母亲也爱他,无奈去世的太早。

和多数出生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徐太浪缺少安全感,也失去了去爱一个人的能力。

可在穿越的时空内,他重新得到了这些东西。

那时候,自己还未出生,母亲和父亲青梅竹马,正准备结婚。

徐太浪有幸见证了这段爱情。

除此之外,还见证了父亲与兄弟的情谊,才明白父亲为什么在他没出生前就进了监狱。

父亲带领的"正太帮",只有两个成员。

小六,因为从小跟着父亲卖盗版碟,导致每次看见警察都习惯性跳河逃跑。

小马,是个程序猿。

帮主就是徐太浪他爸,徐正太。

痴迷于香港电影,有点大男子主义。

出场的时候一身乡村蝙蝠侠的装扮,背插两把刀,口戴碎花口罩。

彼时,他们都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也有珍贵的正义感。

还承包了小镇上所有修电路修门锁的杂活。

用邓超的话来说:

"你们收的根本不是保护费,而是物业费。"

当香港老板想要收购 KTV 时,他们拼死守护,为的就是当初那句"KTV 里只唱歌,不卖身"。

父子的矛盾和解了,也代表着现实与梦想握手言和。

在现实时空里,父亲是现实,儿子是梦想;但在穿越时空里,父亲是梦想,儿子是现实。两人互相打击对方,但都在最后取得了谅解。

《乘风破浪》的英文片名叫 Duckweed,意思是浮萍。

我们都是河流中的浮萍,大时代中的小人物。

无论时代怎么变,过得都是再平凡不过的生活。

电影穿越回去的时间是 98 年。

那一年,还在流行使用 BB 机;

那一年,马化腾创立了 QICQ(也就是现在的 QQ);

那一年,全国房价还没开始涨;

那一年,跟别人说我想静静,没人会问你静静是谁 ……

能回到那一年,重新开始人生,有多好?

可是人生没有返回键。

总以为自己是香港电影中的江湖英雄,其实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镇青年,在一方天地中守着自己的热血和理想。

我们常常幻想拯救世界,但实际上我们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拯救。

电影在穿越的情节设定上是有瑕疵的,所以最后不得不归于徐太浪的一个梦。

这何尝不是韩寒的一个梦。

有人说,主角是赛车手,故事又发生在韩寒老家亭林镇,这简直就是韩寒的自传。

其实不然。

韩寒是在以电影这种方式来缅怀他的好朋友——徐浪。

徐浪是韩寒在赛车界的领路人和崇拜的偶像,08 年去世的时候,妻子刚刚怀孕。

在电影里,韩寒没有让他再死一次。

所谓的穿越,不是一次回光返照,只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梦。

岁月安好,乘风破浪。

是一句祝福。

给徐浪的,也是给所有怀梦的人。

《乘风破浪》观后感影评【3】

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烂片的评分

豆瓣都被水军攻克以后评分不知道该去看什么了

恶意刷一星的应该也是被微博一堆骂直男癌的女权癌们带跑了,希望豆瓣以后能定一个审核评分的制度,不一定说是看了才能打分,但起码能可信度高一点。

反正这部电影我豆瓣可以打到四星。

我对韩寒的好感度还是很高的,大抵是初中语文老师很欣赏韩寒,也推荐我去看过韩寒的博客。不提代笔门(事实上我也不清楚真相,也不好作评价),但就个人而言还是挺喜欢韩寒的文风的。这部电影可以看作韩寒自己不同时代的映射,无论是徐太浪还是徐正太,都有韩寒自己的影子,他将自己内心不愿忘却的“被遗忘的时代”以电影的形式浓缩在了亭林镇当中,定格成不朽的记忆。

再说直男癌,歌曲单看的确令人反感,电影前期的营销手段也略恶心,但放在电影中却是很合意境,表达的也只是正太对小花的一往情深。希望女权癌好好看完电影再来评价吧。

配乐还不错,很多地方契合度很高,插曲也自然而不突兀。摄影方面,大概韩寒也是赛车手的缘故,赛车的几段在我看来还是很刺激扣人心弦的。但做旧的滤镜看的太多有点不大舒服,刚开始的一段太过拖沓不够紧凑。

电影中还是有bug的,毕竟是1998年的时代背景,制作周期又比较短,很多地方不还原,但并不影响剧情发展。[关于说乘风破浪是三个月的圈钱之作的,私以为这部电影应该是在韩寒脑海中演绎过改变过修缮过许多遍的,这是他人生的片面写照,是他对自己的“理想国”亭林镇的压缩和定格。]

电影主题不算深刻,但在青春亲情友情爱情的处理上都还不错,笑点密集而不尴尬,尽管许多梗都是韩寒原来的小说里的,但在电影院中看却不会犯尴尬癌。起码作为贺岁片还是很适合一家人进电影院去观看的。

『叁』 有哪些好看的北欧电影可以推荐

推荐丹麦的《弗莱蒙和西特伦》 挪威的《第十二个人》 后者改编自真实事件 你知道北欧电影意味着什么 又冷又硬的风格 个人很喜欢 如果你觉得不过瘾 可以看《龙纹身女孩》和《生人勿近》 一定要看瑞典版 因为两部影片均被美国翻拍 前者的导演甚至是大卫芬奇 依然感觉力道不够 北欧电影非常好 但也相对小众。

『肆』 拉斯·冯·特里尔的职业

拉斯·冯·特里尔出生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由于父母都是犹太共产党员,所以小在家里就没有太多的自由在“情感,信仰和兴趣”上面,正如他后来自己所说。后来小冯·特里尔发现,电影是他联系外面世界的途径,于是他背着父母开始偷偷学习电影。10岁时,别人送给他一架超8毫米摄影机,开始摸索拍摄一些影片。冯特里尔非常不喜欢学校生活,他的高中没有毕业,第一次注册大学,学习艺术史专业,只学了几个月便辍学。但他从12岁开始,在电视剧里扮演角色。
1979年他进凭借自己拍摄的超8影片,成功注册进丹麦电影学校导演系。在大学时代的两部作品Nocture (Nocture, 1980)和Image of Liberation (Befrielsesbilleder, 1982) 获得了1981年与1982年慕尼黑影展的最佳影片奖。期间还制作过一部The Last Detail (Den sidste detalje 1981)。在大学期间,特里尔的同学给他起了一个昵称“von Trier”,Lars 和Trier都是在丹麦非常普遍的名字,而von则显得几分高贵。就这样特里尔保留了von,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对Erich von Stroheim 和Josef von Sternberg的敬意。1983年冯·特里尔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后,特里尔开始着手“欧洲三部曲”,第一部是《犯罪元素》(Forbrydelsens element 1984)。影片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得到一个技术类奖项。接下来的一部《瘟疫》(Epidemic 1987)也进入了戛纳的竞赛单元。在电视方面特里尔执导了Medea (1988)并在法国获得了Jean d'Arcy prize。1991年他完成了欧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欧洲特快车》(Europa,US title:Zentropa),并得到了戛纳的评审团大奖(Prix Jury),还夺得了其他一些主要电影节的奖项。1990年他还为Laid Back的Bakerman拍摄了MTV。2006年这个短片在英国DJ Shaun Baker翻唱Bakerman时被重新使用。
1992年他和Peter Aalbæk Jensen一起组建以他当时最后一部影片命名的电影制作公司Zentropa。这样他就可以在财政上独立并且拥有了创作的自主权。公司制作了很多特里尔自己作品以外的电影还有电视剧。他的公司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出品成人电影的主流电影厂,其中包括:Constance (1998), Pink Prison (1999), HotMen CoolBoyz (2000) 和All About Anna (2005)。
为了给让新成立的公司赚钱,特里尔在丹麦国立医院拍摄了两集电视系列剧,The Kingdom (Riget, 1994) 和 The Kingdom II (Riget II, 1997),”Riget”是丹麦人对丹麦国立医院的俗称。这个系列的第三集由于主角Ernst-Hugo Järegård的去世而被迫流产。
1995年冯特里尔的母亲临终前告诉他,他不是其父亲生,而是她与另外一个男人的儿子。由于亲生父亲拒绝同他交谈,冯特里尔对发生的这一切强烈的反感,想要背弃自己的过去,进而信奉了天主教。
1996年的《破浪》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影片主演Emily Watson还被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1998年拉斯·冯·特里尔克服了恐飞症拍摄自己的第二部道格玛影片The Idiots,并亲自携此片来到了戛纳电影节。电影节期间,作为讲师和道格玛95的发起人,他把世界的眼光都吸引到了丹麦电影身上,并且从全世界电影人身上汲取了养分。
2000年,冯·特里尔拍摄了音乐片《黑暗中的舞者》,由冰岛女歌手比约克主演,该片夺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比约克和凯瑟琳·德纳芙,《黑暗中的舞者》他于2005年完成了影片《曼德勒》,其美国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毁誉参半的《狗镇》,由Nicole Kidman主演,一些观众认为该片新奇、有冲击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该片自视过高、做作。
2006年他完成了一部丹麦语喜剧电影《大老板》。这部电影采用了拉斯·冯·特里尔称为自动影像捕捉(Automavision)的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导演可以选择最佳的机位,并且允许由电脑决定什么时候移动镜头。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华盛顿》也在筹拍当中。和进行电影《反对者》的拍摄当中,该片讲述的是:假如世界是由魔鬼创造的那会是什么样子。
恐飞症
冯·特里尔恐惧乘坐飞机。
发起道格玛运动
1995年,一批电影导演在哥本哈根共同宣读了被称为“Dogma'95”的拍摄规条,冯·特里尔和托马斯·文特博格是主要的发起人。道格玛小组是一个反好莱坞的电影小团体,他们反对中产阶级化电影效果,他们的誓言是:“我以导演的名义发誓,要克制自己的个人口味,我已不再是艺术家,我的最大目标是要在角色及环境中找出真理,我发誓会用一切办法包括牺牲我的个人口味及美学考虑去达到此要求。”他们的目的是要与当今影坛某些拍摄传统相抗衡。他认为大量的电影已濒临死亡边缘,因为太注重外在的东西,刻意制造假象去迎合观众的趣味,反而淹没了真实的情感,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尽量抹掉一切科技带来的“化”,恢复“故事和角色”,现今的电影太过讲求特效,却忽略了电影本身的精神,他们主张现场收音、用手提摄影、不事后配音、不用滤镜、以及拒用一切会美化画面的手法。
Dogma'95 宣言主要内容为:
影片须在实地拍摄,不可搭景或使用道具;
不可制作脱离画面的音响,不可制作脱离音响的画面;
须手持摄影机拍摄,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摄影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但影片的拍摄须在故事的发生地点进行;
影片须是彩色的,不接受特别的照明;
禁止进行光学加工或使用滤镜;
影片不可包含表面行为(如谋杀、暴力等场面);
禁止时间和空间上的间离;
不接受类型电影;
影片规格须为35毫米;
导演之名不可出现在职员表中。
电影技巧
拉斯·冯·克里斯曾经说过,“电影应该像是鞋子里的岩石”(“a film should be like a rock in the shoe”)。为了创作原创艺术,他感到电影制片人必须从风格上就把他们自己同其他电影区分开来,通常,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设立限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同他有关的对道格玛95(Dogme95)的“忠贞誓”(vow of chastity),尽管,在他自己的电影里只有《白痴》(Idioterne)这一部才是真正的道格玛95(Dogme95)电影。在《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中,异乎寻常的色调和拍摄技术被应用于“真实世界”(real world)和电影的音乐剧部分;而在《狗镇》(Dogville)中一切摄制都是在一个没有布景的摄影棚(sound stage)里进行,在那,那个虚构小镇中建筑物的墙壁是用划在地上的线条表现的。
比起大多数导演冯·特里尔通常会用更长的时间来拍摄他的场景,为的是鼓励演员融入角色。在《狗镇》(Dogville)里,他让演员用体验派表演方法(method acting)入戏长达数小时。尽管像是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这样的导演早就用这样的拍摄方式同演员们合作,但这些规则和限制是背离传统的好莱坞制造的。这些拍摄方法经常会使演员们陷入巨大的精神压力,其中以比约克(Björk)拍摄《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的过程最为出名。
争议
冯·特里尔从未到过美国,却拍摄了若干部批评美国的电影,这在欧洲和美国的影评界均引起一定争议。甚至有美国影评人对其进行尖锐抨击和讽刺。

『伍』 什么是dogme 95电影3个规则

Dogme风格是纪实主义电影风格


纪实主义电影无非实指其电影基本风格以写实为主而言。

我想其发展应该从道格玛九五宣言开始谈起。

1995年十多名丹麦聚集道格玛的这个普通小镇上,针对抵制好莱乌的电影文化侵略及典型美式经典拍摄方法,于是他们起草了一则宣言——

史称:道格玛九五宣言。

宣言中,严格规定们必须使用一种全新的拍摄方式,于是

  1. DV拍摄。

  2. 2.全片不许使用任何稳定器材,不许用三脚架、轨道、摇臂等等。

  3. 3.全片不许使用灯光,只有在机器无法识别的情况下,允许在机头前加一盏小灯。

  4. 还有几条想不起来了,抱歉!

  5. 总之在这样的规定下,世界电影主流风格又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也就为你上述所说的——纪实主义电影。

  6. 其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很多

  7. 丹麦——拉斯.冯提尔 代表作《白痴》《破浪》《黑暗中的物者》

  8. 去年嘎纳金棕榈《孩子》

『陆』 《乘风破浪/Duckweed》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内容:

2022年赛车手徐太浪(邓超饰)一直对父亲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

在1998年的亭林镇,他结识了一群兄弟好友——身为录像厅老板的阿正(彭于晏饰)、程序员小马(董子健饰)、六一(高华阳饰)和阿正的女友小花(赵丽颖饰)。

阿浪与“正太帮”好兄弟一起饮酒高歌、惩恶扬善、携手制霸亭林镇,一同闯过许多奇幻的经历后,阿浪对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

(6)丹麦电影破浪英文扩展阅读:

制作过程:

《乘风破浪》于2016年9月在丁栅开机,10月份演员正式入组拍摄;同年12月9日,彭于晏赵丽颖戏份杀青;12月12日,邓超戏份杀青;12月14日,导演韩寒宣布该片正式杀青 。

该片的前期筹备半年左右,拍摄时间3个月,后期只有一个多月。该片将后期工作前置,电影的后期从拍摄第一天就开始了,边拍边剪,同时五个棚开工,每天拍完了以后把当天剪完,第二天把前一天的镜头修一下,杀青时,电影已经是126分钟了,之后再进行精剪 。

该片所有特效镜头都是在拍摄之前就筹划好了,不牵涉人跟景的镜头开机前就做了,开机后先拍它们,剩下的就是牵涉人跟景的特效镜头,这样留给特效足够多的时间 。

该片采用杜比全景声格式制作,由天工异彩完成 ;电影里的车拍是由职业车队——斯巴鲁中国拉力车队完成的。电影里不仅启用了韩寒价值600万元的座驾斯巴鲁XV拉力车,更是有斯巴鲁中国拉力车队的维修团队全程护航,而负责电影赛车特技的是车队的冠军赛车手——马克·希金斯。

『柒』 破浪而出的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破浪而出
原片名:Breaking the Waves
更多中文片名:破浪、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
更多外文片名:Amor omnie .....(Denmark) (working title)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59 min / USA:153 min (director's cut) / Argentina:158 min
国家/地区:法国 丹麦 瑞典 冰岛 荷兰 挪威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评级:Rated R for strong graphic sexuality, nudity, language and some violence.
级别:Hong Kong:III Iceland:16 Norway:15 Sweden:15 USA:R Australia:MA France:-12 Spain:18 UK:18 Germany:12 Australia:R South Korea:18 Italy:VM14 Chile:18 Netherlands:16 Singapore:R Argentina:16 Finland:K-14 Canada:18A Portugal:M/16 Hungary:16 Denmark:12 Israel:18
版权所有:Zentropa Entertainments ApS and La Sept Cinéma, 1996 (on print)
摄制格式:35 mm (Eastman Kodak)
洗印格式:35 mm
胶片长度:4485 m

阅读全文

与丹麦电影破浪英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制乐高电影大全图片 浏览:286
潘多拉电影在线网站 浏览:734
演员王珞丹的电影 浏览:968
病毒电影院 浏览:946
搞笑的战斗电影大全 浏览:694
电影角斗士音乐主题谁创作 浏览:852
狂爆之路电影完整版 浏览:195
上海静安区大宁电影院 浏览:118
电影票通兑券兑换码 浏览:547
李嘉欣电影粤语歌主题歌曲 浏览:397
特别喜爱的电影英文 浏览:79
韩国交换温柔中文字幕电影 浏览:110
十大最佳女主角电影 浏览:806
加勒比海盗5电影票价格 浏览:938
苗族电影经典爱情喜剧 浏览:841
五部英文电影的主要内容 浏览:966
老电影特别快车图片 浏览:972
北京法国什么的看电影的 浏览:215
大尾鲈鳗1电影啊完整的 浏览:828
法国电影修道镜在线观看 浏览: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