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戛纳电影节几年一次都是在哪举行
戛纳国际电影节一年举办一次,在法国举行。
戛纳电影节举办地点为法国,每年的五月中旬举办,为期十二天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一直延续到次周的周日闭幕。其颁发的最高奖项是金棕榈奖,相当于奥斯卡奖中的“最佳影片”,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得了该奖项。
戛纳电影节的来由,时任法国外交部菲利普艾尔朗在各方支持下,将首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定在1939年9月1日至20日举行。结果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进入紧急状态,电影节在硝烟纷飞中流产。1946年,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才正式载入史册。
㈡ 戛纳电影节在法国哪个部举行
南部城市戛纳。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
特别是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1936年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
之后便成为1938年的纪录片《奥林匹亚》,强势入围193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并还夺下最佳外国影片“穆索里尼奖”;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长尚·杰伊接受菲利普·艾蓝杰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
第一届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选择戛纳是因为那边气候舒适。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每年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
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自开办以来,戛纳国际电影节始终坚持其创立初衷即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除了对电影节初衷的坚持,电影节也准备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他们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
㈢ 戛纳电影节的日期一般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定在这个时间
戛纳电影节举办地点为法国,每年的五月中旬举办,为期十二天左右 。
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今年的第72届戛纳电影节将于5.14日正式开幕,5.25日闭幕。
㈣ 五月风暴的事件过程
1968年1月,法国青年和体育部长弗朗索瓦·米索福前往巴黎大学楠泰尔学院为游泳池落成剪彩。由于不满大学对于男生访问女生宿舍的严格限制,一些学生围住部长,德裔无政府主义者、人称“红毛丹尼”的丹尼·科恩-邦迪质问“为何从不谈论学生性方面问题”,部长轻率答复“你可以跳到水中来败败火”,科恩-邦迪立即回应“这是法西斯官员对于学生所作的唯一答复”,被激怒的学生们应声高呼“打倒性别隔离区”,不知所措的部长匆匆离去,学生们的反抗开始了: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政府,和众望所归的领袖——红毛丹尼。
3月21日,一支左翼突击队占领了巴黎美国捷运公司大楼,以抗议越战的持续,警方拘捕了6人,其中一人为楠泰尔学院学生,次日,科恩-邦迪率领学生占领楠泰尔学院行政楼以示抗议,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学生占领教育行政机关。一时间形形色色的学生组织纷纷云集楠泰尔学院,并成立了以“红毛丹尼”为首的“322运动”组织。
骚动起来的不仅仅是学生,2月,文化部长马尔罗解除了德高望重的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朗格鲁瓦的职务,愤怒的电影界人士成立了“捍卫电影资料馆委员会”,要求马尔罗辞职。4月21日,马尔罗恢复朗格鲁瓦职务,却以中断资料馆政府资助作为报复,这一行径遭到了电影界和知识界的强烈反弹,也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红五月”里坚定站在了学生的一边。
5月2日,校方关闭楠泰尔学院,并责令科恩-邦迪等8名学生骨干到巴黎大学总部纪律委员会接受训斥,次日,巴黎大学学生到索邦大学总部门前集会抗议,教育部长阿兰·佩雷菲特和校长让·罗什担心引起连锁反应,出面邀请大批警察入住索邦校区。这是巴黎大学700年历史上第二次被关闭,上次是因为纳粹占领,且根据法国传统,警察不得进入校园,这些行动不但更加激怒了学生,也使得大多数教授、学者站在了同情学生的立场上。当天下午,1600名警察包围校园,逮捕300多名学生;学生们高呼“还我同志”的口号进行抵抗,结果遭到催泪瓦斯和警棍的镇压,学生和围观青年随即在卢森堡广场垒起了象征革命的第一道街垒,战斗开始了。
5月6日,法国全国学生联合会(UNEF)和全国中等和高等学校教师工会(SUESUP)号召总罢课和罢教;8日,萨特等一批名人发表声明,号召“所有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物质和道义上支持学生和教师们发起的斗争”,人们开始挥舞旗帜,高唱《国际歌》,上街游行,学生和警方在圣日尔曼大街的激烈冲突导致422人被捕,超过900人受伤受伤;9日,萨特等再联署“向用一切手段摆脱异化秩序的学生们致敬”宣言,拉丁区爆发更大规模示威抗议,而警方则封锁塞纳河上桥梁,双方展开激烈冲突,导致数百人的受伤、被捕,冲突一直持续到次日黎明。电影界的积极介入使得“五月风暴”的消息迅速传遍法国,里昂、南特、斯特拉斯堡等地学生纷起响应,拉丁区更成了街垒的世界,这一夜被称为“街垒之夜”。
11日晚,出访归来的总理蓬皮杜宣布警方撤出索邦校区,13日,总工会(CGF)、法国民主劳工同盟(CFDT)和巴黎学生组织80万人横穿巴黎的游行,社会党、共产党的著名政治家及后来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总理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Pierre Mendès France)、罗歇等也出现在行列中;示威者随即进驻索邦,并在此后一周内相继占领了拉丁区大多数公共建筑。
戴高乐总统对五月风暴最初的反应是不屑一顾的,并坚持于14日出访罗马尼亚。次日,法国国家剧院、法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均被示威者控制,戛纳电影节也为声援学生草草中止。一些学生组织开始奔赴工厂和全国串连,号召“工人阶级从瘦弱的学生手中接过领导权”,罢工浪潮开始席卷法国。18日,法国公交系统罢工,巴黎彻底瘫痪。
21日,政府下令将科恩-邦迪等驱逐出境,次日,爆发了反驱逐的大游行。24日,回国后一直保持缄默的戴高乐发表讲话,同意进行大学,经济与社会改革,建议公民投票,示威者以“再见,戴高乐”的呼声回应,总统的支持者向示威者发起攻击,并导致两人死亡;25日,政府和公会开始谈判,并于27日达成一系列协议,却遭到大多数工人的拒绝,示威者开始酝酿组织一个包含所有左翼力量的、类似1936年人民阵线的“人民政府”。从5月27日开始至6月30日,法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学生与工人持续示威抗议,并且反对5月27日在蓬皮杜政府的主导之下,资方与工会代表所签署的劳资协议。戴高乐总统甚至认为情况已经失控。左派政党与政治人物则宣称可以负起政治责任,组织临时政府控制局势。
29日,五月风暴达到最高峰,这一天仅有5000万人口的法国全国有1000万工人罢工,300多个工厂被工人占领,30多所大学被学生占领。就在同一天戴高乐突然失踪,甚至有传言他已自杀。
就在这一天,戴高乐秘密飞赴德国,前往德国的法军驻守地巴登-巴登(Baden-Baden),会见了法国驻军司令马索,并取得军方效忠;胸有成竹的总统当即飞回,并于30日16点30分发表讲话,宣布解散议会,举行大选。并且呼吁法国人民发挥公民的精神,支持民选的政府。在戴高乐总统呼吁完之后二个小时之内,五十万公民随即走上街头,在香榭丽舍大道示威支持戴高乐总统否定密特朗的政治野心。戴高乐总统的坚定宣示成为法国政治危机结束的开始。在随后的六月里,示威与工厂占领逐渐减少与撤出,各政党也忙着准备国会解散后之选举。
示威者试图抵制大选,并愤怒高呼“青年人已在街垒上投出了他们的一票”,但政府方面已夺取了主动权,6月1日,示威和集会被禁止,大批罢工工人被解雇,两名工人在此后的冲突中死亡。10日,大选投票开始,就这次选举一些学者嘲讽道,如果政府不喜欢人民,为何不解散人民,再选另一群人民呢?一些运动组织者仍在做最后努力,但已无济于事,参与者和支持者都已精疲力竭。16日,示威组织宣布解散,并撤出索邦等公共设施。这一天整个巴黎被装点成标语、口号、传单、红旗的海洋,人们用欢呼、呐喊和歌唱,给“五月风暴”的失败,画上了“精神胜利”的喜剧性句号。30日,选举揭晓,戴高乐右派赢得人民46%的支持,并且在国会获得72%的席位。第五共和国的危机因此完全解除,戴高乐任命新总理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积极进行学生与社会所要求的各项改革。
口号
1.消费社会不得好死,异化社会不得好死,我们要一个新的独创的世界,我们拒绝一个用无聊致死的危险去换取免于饥饿的世界
2.直到用最后一个资本家的肠子勒死最后一个官僚之前,人都是不自由的。
3.不要改变雇主,而要改变生活的被雇佣
4.行动一定不要是反应,而是创造
5.我持有对现实的愿望,因为我相信我的欲望的实现
6.严禁“严禁”
7.没有什么东西叫做革命思想,只有革命行动
8.前进,同志,旧世界已经被你抛在脑后
9.你们虽富犹惧,虽生犹死
10.商品是人民的鸦片
㈤ 戛纳电影节在哪国举办
戛纳电影节在法国戛纳举办,这个电影节定在每年五月中旬举办,每一届都为期12天左右。戛纳电影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大,它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以及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一直备受专业人士的肯定,因为他们每年评选出的最佳影片以及最佳演员的确都是非常有实力的那种,这个电影节可不会出现注水奖项。
竞赛单元
戛纳电影节分为好几个单元,而最重要的就是主竞赛单元,在该环节展映的影片将角逐电影节上的各大奖项,评委们通过影片来确立其艺术水准。能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本身就已经很优秀了。
除了主竞赛单元之外,还有非竞赛单元、一种关注单元、戛纳经典、电影基金会以及正式短片竞赛单元。这几个单元也都备受关注。
㈥ 戛纳电影节在哪里举办
2019年戛纳电影节在法国戛纳举行。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坎城国际电影节。
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每年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
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自开办以来,戛纳国际电影节始终坚持其创立初衷即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
除了对电影节初衷的坚持,电影节也准备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他们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
戛纳电影节一直在影迷心中地位颇高,至今为止,华语片只有《霸王别姬》拿到过最高奖金棕榈。而演员类奖项,华语演员有梁朝伟,张曼玉以及葛优。
典礼红毯上的焦点所在,莫过于是开幕片《丧尸未逝》(The Dead Don’t Die)剧组。
包括导演吉姆·贾木许、演员比尔·莫瑞、亚当·德赖弗、蒂尔达·斯文顿、科洛·塞维尼、赛琳娜·戈麦兹等主创悉数亮相,电影节的艺术总监蒂耶里·福茂则按惯例站在卢米埃尔厅的台阶上,迎接远道而来的影人。
之后简短的开幕式上,大半时间都用于向今年3月过世的法国著名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致敬,今年戛纳电影节的海报也取材自她拍摄长片处女作《短角情事》的工作照。
此外,便是由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领衔的主竞赛单元评委的集体亮相。如往年一样,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也在深沉的怀念与热烈的期许中拉开序幕。
然而,摆在欧洲最负盛名的电影节面前的诸多新问题,却并不比往年少。
㈦ 法国有哪些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值得一看
关于一些二战题材的法国电影,我给大家推荐以下几部。
1.《随心所欲的五月》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法国,加莱海峡小村庄的人们准备逃离故土,躲避战乱,一个母亲带着儿子逃离的而展开的战火间的故事。电影一面展现了法国乡村美丽醉人的景色,另一面展现了与德国纳粹的惨无人道。影片中,掉了队的军官,在自家酒窖睡过头的农夫,带领村民逃亡的村长,以及受尽战乱之苦的百姓,导演利用不同角度来呈现这段令人心痛的历史。影片虽然展现了纳粹惨无人道的一面,但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还是体现出了在那个战火燃烧民不聊生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
㈧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介绍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是创办了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1946年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其最高奖是“棕榈奖”。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
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从1951年开始戛纳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的“金鸭奖”在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㈨ 戛纳电影节在哪国举办的
戛纳电影节是在法国的戛纳举行的。戛纳电影节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但是真下创立的时间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6年,就在这年的9月20日,在法国的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等部门的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举办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首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从此以后戛纳电影节就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戛纳电影节自从开办以来,始终坚持创立时候的初衷,以推动电影发展为目的,振兴世界的电影行业,为世界的电影人提供一个国际的大舞台。当然,戛纳电影节也是与时俱进的,并没有原地踏步,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接入一些新的概念和想法,也是一直在进步的。戛纳电影节也是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
2019年的戛纳电影节举行时间是在5月14日至25日,是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举行的,这次戛纳电影节已经是第72届了,这届电影节亚洲电影再一次拿下了金棕榈奖,这个金棕榈奖得主是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寄生虫》。
㈩ 戛纳电影节几年一次
戛纳电影节一年一次。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办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
金棕榈奖是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创立于1957年,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金棕榈奖与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金棕榈奖的前身为金鸭奖,即国际电影节大奖,从1946年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置。因其奖杯为金制棕榈枝,故称“金棕榈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单元设置
戛纳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一种关注”、“短片竞赛”、“电影基石”、“导演双周”、“国际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等单元。
有两组评审团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由各国电影文化艺术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其中一名担任评审团主席;非竞赛单元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一种关注单元和导演双周单元发掘了不少具有潜力和成就的导演。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