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关安妮日记,在线等答案。急~
她描写孩子们思考的一切:关于上帝、宗教;关于自然、性;关于与父母的关系;关于反犹太人主义、战争等等。无论这些内容多么重要,如果安妮不是天才的作家,我们将无从得知曾发生过的这一切。安妮丽丝·玛丽·弗兰克是一个普通的犹太少女,她有漂亮的黑色卷发和一双很蓝很亮的眼睛,她喜欢写作,喜欢把自己的心情记录在一本被她称为凯蒂的日记本上。或许她会像每个普通的少女一样长大,恋爱,结婚,或许她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家或者记者…然而在希特勒推行的种族灭绝政策下,一切都改变了。在密室中生活两年多后,安妮和家人被盖世太保捕获。集中营被解放前一个多月,安妮病死了,那时她不到十四岁。她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不管怎样,我仍然相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本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少女的故事。
--------------------------------------------------------------------------------
一个十五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三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一九四四年四月五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的日记从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安妮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那里爆发斑疹伤寒,于3月死亡。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图·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② 求《安妮日记》中的人物性格(有加分)
安妮·弗兰克一点变态搞GL
③ 高一英语教科书安妮的日记翻译
原文:Anne's best friend
翻译:安妮最好的朋友
原文:Do you whether be or not want to have one friend who is in each other's confidence being able to be loyal in friendship?
翻译:你是不是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呢?
原文:You whether be or not worry about that your friend may make fun of you or ,may not understand you at present difficult position?
翻译:或者你是不是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
原文:That Anne · Frank wants has been the first kind type friend ,she should become her best friend thereupon right away with the diary.
翻译: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于是她就把日记档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原文:Anne's Amsterdam living Dutchly in Second World War period.
翻译:安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原文:Her one family all is Jew ,hide self therefore they have to they are only capable to do otherwise by Germany Nazi grasp go to.
翻译: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他们就会被德国纳粹抓去。
原文:Her and her family has hidden self being found that just now 2 years later.
翻译: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两年之后才被发现。
原文:Within this paragraph of time,her unique loyal friend has been her diary.
翻译:在这段时间里,她唯一的忠实朋友就是她的日记了。
原文:She said "I am unwilling to write down a current account in the diary like most people did.
翻译:她说,“我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中记流水账。
原文:I want to regard this diary as my friend ,I want to call my this friend Kitty ".
翻译:我要把这本日记当作我的朋友,我要把我这个朋 友称作基蒂”。
原文:That state of mind taking a look at Anne ring the past now,after going into hiding getting along having taken shelter from more than 1 year.
翻译:安妮自从1942年7月起就躲藏在那儿了,现在,来看看她的心情吧。
原文:Thursday on June 15 ,1944
翻译:1944年6月15日星期四
原文:Beloved Kitty:
翻译:亲爱的基蒂:
原文:I do not know this whether be or not has no way to go out because of I am long reason,I become extremely fanatical to all object relevant to nature.
翻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长久无法出门的缘故,我变得对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都无比狂热。
原文:Before I keep a perfectly cleat in memory,azure the sky ,bird's singing ,moonlight and fresh flower,never have caused my heart fan to yearn for.
翻译:我记得非常清楚,以前,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令我心迷神往过。
原文:Since I arrive in here,all these has all changed.
翻译:自从我来到这里,这一切都变了。
原文:.......In the evening the weather is very warm for instance ,,having a day ,I enre to not going to bed partly intentionally at 11 o'clock,moon for being to try to be in a fix alone.
翻译:……比方说,有天晚上天气很暖和,我熬到11点半故意不睡觉,为的是独自好好看看月亮。
原文:Because of but moonlight has been very bright,I do not dare open a window.
翻译:但是因为月光太亮了,我不敢打开窗户。
原文:Still have an once ,happen to right away in a before evening of five moon ,me upstairs,the window is to be coming untied.
翻译:还有一次,就在五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我碰巧在楼上,窗户是开着的。
原文:I always come downstairs while must close a window going to.
翻译:我一直等到非关窗不可的时候才下楼去。
原文:A pitch black night,is battered by the wind and the rain,lightning and thunder clove the air,I have been lived entirely by this strength town.
翻译:漆黑的夜晚,风吹雨打,雷电交加,我全然被这种力量镇住了。
原文:This is that I am an eyewitness to night since half for the first time for 1 year,...
翻译:这是我一年半以 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原文:...Sadly... I can only see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curtains hanging in front of sty windows, but it is no longer fun to watch these, because nature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experience first hand.
翻译:……令人伤心的是……我只能透过脏兮兮的窗帘观看大自然,窗帘悬挂在沾满灰尘的窗前,但观看这些已经不再是乐趣,因为大自然是你必须亲身体验的。
原文:Your Anne
翻译:你的安妮
(3)安妮日记电影评语英文扩展阅读:
1、经由其父亲编辑,日记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日记》为名出版(1947年)并成为国际畅销书,被翻译成英语(1952年)和其它66种语言。
日记也曾被改编成戏剧(1955年)和电影(1959年)。日记的一个重要的版本出版于1986年。1995年,在安妮去世五十周年时,出版了一个完整的版本,包含近三分之一更多的内容。
她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安妮日记》(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安妮日记》成为流传最广的有关犹太大屠杀的文字之一,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2、《安妮日记》充分显示出了作者的写作才华,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当代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它对纳粹党罪恶的揭露,对二战时期历史的描写,使它独具历史价值。
3、《安妮日记》发行量超过三千万册,此书仅在中国就有多个译本。此外荷兰成立了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把那间密室改造成“安妮弗兰克之家博物馆”,此地遂成为一重要旅游景点。
4、《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5、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收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
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安妮在1945年3月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斑疹伤寒。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④ 安妮日记中安妮个人的英文简介
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947, it has been read b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t remains a beloved and deeply admired testament to the indestructable nature of the human spirit.
Restore in this Definitive Edition are diary entries that had been omitted from the original edition. These passages, which constitute 30 percent more material, reinforce the fact that Anne was first and foremost a teenage girl, not a remote and flawless symbol. She fretted about, and tried to copie with, her own emerging sexuality. Like many young girls, she often found herself in disagreement with her mother. And like any teenager, she veered between the carefree nature of a child and the full-fledged sorrow of an alt. Anne emerges more human, more vulnerable, and more vital than ever.
安妮的日记的一个年轻女孩之间的,是20世纪最持久的文件。自1947年出版,已阅读了数千万人在世界各地。它仍然是一个热爱和深感钦佩地证明了人类精神indestructable性质。
还原这个通用版的日记已经从原来的版本省略项。这些通道,构成物质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加强这一事实安妮首先是一名十几岁的女孩,而不是一个遥远和完美的象征。她感到焦虑,并试图与copie,她自己的新兴性。像许多年轻女孩,
她常常发现不同意她与她的母亲。而像任何十几岁时,她转向之间的儿童和充分的成年正式悲痛无忧无虑的性质。安妮出现更人性,更脆弱,比以往更加重要。
⑤ 帮忙翻译下~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中译英
Not long ago I just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Diary of Anne Frank." In fact,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I read this book. When I first read it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read the Chinese version. Then still small, still can not read, that means nothing. Now it seems there feeling very deeply.
Anne Frank was a Jewish girl. She could and ordinary girl, living a happy life, but she was not hiding different parents attic. Anne all day hiding in dark little attic to escape the Nazi's killing. She could not get close to nature, can not be friends like before play. In the shadow of the shadow of death, Anne only keep a diary to get through tough every day. For her, the diary as her friends, her only friends can rely on and talk. She wrote in her diary a lot, there are silent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complaint, more of the outside world, the natural yearning for thinking about life.
From her diary, I can imagine she was helpless, fear, but a more leisurely and calm. This is a great girl.
After reading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my heart is very heavy. Nazi racial discrimination, maiming and killing innocent pretty much the same as Anne's children. War is always nasty, it makes human experience is a market catastrophe.
Thank you "Diary of Anne Frank" and let people see the ugliness of war, to get people to think about and condolences for the unfortunate people.
Do not like history repeating itself, pray for world peace forever.
⑥ 如何评价《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具有强烈的艺术色彩,该日记写作形式独特,全篇都是以日记方式来叙述,安妮把她的日记取名为绮蒂,并把它当做是自己的朋友,以书信的方式给绮蒂写信来记述日记。语言亲切易懂,朴实无华,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里感受。安妮躲藏的时间和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的态度也表现在日记的语言使用中。
从一开始对新生活充满憧憬的态度转向对纳粹党的行为的愤怒之情,表现为否定的评价;继而使用大量的否定词汇来表达她对犹太人的未来充满绝望;到后期,由于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独立思考的作用,安妮选择对未来表示肯定的评价。
与此同时,从投射句式和表达“话语行为”的名词方面分析,安妮从介入极少声音到介入大量外部声音,最后又恢复为介入少量的声音,可以看出安妮在介入的外部声音方面表现出波动的状况。态度和介入声音大小的改变反映了安妮在密室生活中不仅身体日趋成熟,心理方面也在渐渐成熟。
⑦ 安妮日记的内容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这个不到16岁在纳粹集中营中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当时距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5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⑧ 求安妮日记对安妮弗兰克的英文介绍
安妮故居发人深省 人民网驻比利时记者 章念生
荷兰阿姆斯特丹。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一支由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人群组成的队伍沿着街角向后蜿蜒。五颜六色的伞下,稚气未脱的孩子依偎着父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静静伫立,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姑娘们则乾脆在雨中挺立。他们在等着参观《安妮日记》中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躲藏了两年零两个月的阁楼。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今天,由65种语言出版的《安妮日记》已售出3000万册。安妮故居也成为各国游客访问阿姆斯特丹时必去的地方之一。2004年,共有93.6万人参观了安妮小屋,平均每天2564人。今年前3个月,参观人数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1万人。
5月2 日,记者随着人群进入安妮小屋,走进那扇书架后的暗门,爬上那狭窄楼梯,来到安妮与3位家人及另外4位犹太人当年蛰居的密室。幽暗的屋子里没有家具,没有日用品。在一片静穆的气氛中,每位参观者都在仔细地端详一幅幅相片,观看一段段电视录像,阅读墙上的安妮日记的一个个片断。记者发现每一个参观者都神情庄重,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已被深深打动。
安妮的父亲奥托当年曾说过,“我们的目的是要教育人们,让悲剧不再重演。”“没错,我们的确是在实现奥托的夙愿。设立博物馆的长期目标也正是教育”,安妮·弗兰克故居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汉斯·威斯特拉先生一语道出了安妮故居的努力目标。他说,40多年前,欧洲到处都是战争遗迹和幸存者,幸存者们还可以用亲身的经历向孩子们讲述战争的故事。但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关于战争的记忆正在渐渐淡去,因此关于二战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威斯特拉和他的120名同事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时常接到从世界各地打来的电话,要求举办安妮·弗兰克展览。有一点我们会始终坚持,那就是布展理念一定要由安妮故居的人主导。”威斯特拉说,除了阿姆斯特丹,全世界每年还有150多个城市举办为期约4周的安妮·弗兰克展,以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安妮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故事。每一次展出,都会有大量的小学生前往参观。他们在来之前,已看过了半小时的短片。回校之后,老师还要请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这种行之有效的做法,正是安妮故居工作人员培训的结果。他们还结合实际,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有些国家利用文学作品,在另外一些国家则通过精致的卡通画来讲述安妮以及二战的故事。又如先培训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请他们给小学生作展览向导,这叫做“让孩子帮助孩子”。
安妮故居还善于利用现代科技。例如,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孩子们管理网页,在网上制作节目与游戏,让安妮以及二战的故事更加适合孩子的口味。目前,安妮故居的网页上已有荷、英、德、法、西、意6种语言。5月9日,安妮故居还将在网上开通“安妮导游”栏目,介绍欧洲各国的二战历史。5月2日,安妮故居监事会主席、荷兰前首相科克向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捷克6个国家的元首发去了亲笔信,希望他们予以支持。
参观完毕,记者在安妮博物馆的留言簿上读到了这样几句话:“难以想象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我希望不会再有人过这种生活。”“这是一段非常打动人心的经历,应该永远铭记,永远延伸。”记者留心数了一下,在博物馆开馆4小时内,共有55条用各种文字书写的留言。就在记者翻看留言簿的几十秒钟内,后面又有好几个年轻人悄无声息地加入了参观的队伍。
Anne Frank,
1929—45, German diarist, b. Frankfurt as Anneliese Marie Frank. In order to escape Nazi persecution, her family emigrated (1933) to Amsterdam, where her father Otto became a business owner. After the Nazis occupied the Netherlands, her family (along with several other Jews) hid for just over two years (1942—44) in a "secret annex" that was part of her father's office and warehouse building. During those years, Anne kept a diary characterized by poignancy, insight, humor, touching naiveté, and sometimes tart observation. The family was betrayed to the Germans in 1944, and at 15 Anne died of typhus in the Bergen-Belsen concentration camp.
Anne's diary was discovered by one of the family's helpers and after the war was given to her father, the only immediate family member to survive the Holocaust. Edited by him,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1947) beca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1952) and 66 other languages. It was also adapted into a play (1955) and a film (1959). A critical edition was published in 1986, and a complete edition, containing almost a third more material, appeared in 1995 on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her death. Anne Frank also wrote stories, fables, and essays,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1959. The Franks' Amsterdam hiding place is now a museum, there is a foundation established by her father, and institutions devoted to her exist in New York, Berlin, London, and other cities.
See biographies by M. Müller (tr. 1998) and C. A. Lee (1999); M. Gies, Anne Frank Remembered (1988); R. Van Der Rol and R. Verhoeven, Anne Frank, Beyond the Diary: A Photographic Remembrance (1995); C. A. Lee, The Hidden Life of Otto Frank (2003); W. Lindwer, The Last Seven Months of Anne Frank (documentary film, 1988 and book, 1992); J. Blair, dir., Anne Frank Remembered (documentary film, 1995).
⑨ 哪个影片上只有一个小女孩是彩色的,与法西斯残害犹太人有关的电影叫什么名字,那里有下载
辛德勒的名单
经典名片,随便什么地方都有下载的。
片 名: Schindler's List
译 名: 辛德勒的名单 | 舒特拉的名单
导 演: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
主 演: (利亚姆·尼森 Liam Neeson)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卡洛林·古德尔 Caroline Goodall) ( Jonathan Sagall) (艾伯斯·戴维斯 Embeth Davidtz)
上 映: 1993年11月30日
剧情介绍:
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绍夫犹太人居住区中被杀害的犹太人已超过一万。阿蒙·戈特奉上级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尸体焚化,并把剩下的犹太人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戈特给他的会计师特别待遇。眼看工厂将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斯泰恩说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另雇新工人。辛德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一行眼泪从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会计师斯泰恩的眼中滑落。辛德勒的心猛然唤醒了什么。当辛德勒带着满满几皮箱的钱来到戈特的面前,说他要买下他的工人时,戈特疑惑地问:“究竟为什么?你肯定别有目的,你得对我说实话!”辛德勒说,这样他不需要再训练工人,而且对军队也有利,他要生产军火。辛德勒要戈特开价,一个犹太工人多少钱?在工厂的办公室里,辛德勒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一面向正在打字的斯泰恩口授着名单,他终于用钱买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儿童,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他开列的名单越来越长,这时的辛德勒表现出异样的“贪婪”,他一次次地去见朱利斯,尽量力争多给一些名额。
斯泰恩捧着他打出的长长的名单,双手颤抖着……
名单的最后一页,留着一个空白的名额,那是留给戈特的犹太女仆海伦·凯丝的。戈特当然不肯将她交给辛德勒,他表示永远不会送她去集中营,而要带她一起回维也纳,要和她一起生活。辛德勒提醒他:这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但戈特说宁可带海伦·凯丝去树林,然后朝她的脑袋上开一枪。但最终戈特还是退却了、妥协了,以一万四千八百马克将海伦·凯丝交给辛德勒去劳役营上工。名单上的犹太人到广场登记后,将用火车分男女两批送往捷克的兹维陶·布伦利兹——军火厂所在地。辛德勒告诉先期到达的犹太男人:妇女列车已离开了普拉绍夫,很快将到达军火工厂。妇女列车在行进着,车厢里一片欢腾。然而。火车却开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妇女们被命令脱光衣服进行沐浴消毒,传说中的可怕事情终于降临到了她们身上,人们一片惊恐。
心急如焚的辛德勒赶到奥斯威辛,向集中营头子要回他的工人。在软硬兼施之下,接受了贿赂的头目只得同意用另外300人替换。于是,辛德勒又从奥斯威辛救回了300多名妇女和孩子。他还向德军士兵训话,不准他们随便开枪乱杀军火工厂的犹太工人。一天,斯泰恩来向辛德勒汇报: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全部不合格,恐招军方起诉。可是辛德勒却镇定地表示,他会去向德国人解释。他告诉斯泰恩,他们生产的炮弹质量不好,他非常高兴。整整七个月,他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他却花数百万马克以供应他的工人以及用来对德国官员行贿,同时还用钱从军火市场买来一些炮弹作为军人工厂的产品,搪塞一下德军。这样做,使辛德勒倾家荡产、濒临破产。
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厂工人郑重宣布:他们从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了。并回首劝阻守厂的德军士兵,放下武器,返回家乡,不要再充当纳粹的刽子手。士兵们垂头悄然离去。之后,辛德勒提议为纪念无数被杀害的无辜者默哀三分钟。临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厂里的东西全部分给工人。工人们从牙齿上取出金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莱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长老代表全体工人写了封信交给辛德勒,万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签名。
辛德勒激动得热泪奔流、难以自持。面对语无伦次的辛德勒,斯泰恩真切地说:因为他才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他们的后代也蒙受了他的恩泽,永志不忘。辛德勒说:“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辛德勒泣不成声地伏在他的会计师肩上跪了下来,工人们纷纷围上前来抱住了他们的救命恩人。辛德勒走了,人们久久地尾随着,目送着他直到尽头……。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他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
战争结束时,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犹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犹太人的后裔。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的亡灵。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牙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