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欧美电影绝代皇后讲述的是哪位皇后
玛丽·安托瓦内特
法国路易十六的王后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死于法国*大*革✘命,原奥地利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与皇后兼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及匈牙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托瓦内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玛戈王后》电影背景是发生在法国1572年胡格诺战争中“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前后。当时的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崛起,主要的欧洲国家国内,新教和天主教派系基本都在干架。法国当时内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宗教战争,史称“胡格诺战争”。
玛戈是清楚皇室权利争夺的残酷和在其中生存之道的,她当时还教她的丈夫怎么在人前伪装、藏起仇恨,甚至可以说她对人性的通透是在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上的。此外,在电影中表现出了一个被困在权利漩涡中的女性在绝望中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而当她遇见了她的真爱的时候,她不顾一切的去爱他。只可惜她的命运已经被套住了,因此留给我们的也只能是感叹和哀婉。
C. <<绝代艳后>>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最后结局是人民与皇室的积怨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秋天来临的时候,王后11月大的女儿夭折。民众攻入凡尔赛宫,路易十六和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该片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的书作改编,讲述了风华绝代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一生。
(3)法国最奢侈的皇后电影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绝代艳后》的时代背景虽然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但除去结尾愤怒的民众闯进王宫外,一点“百姓疾苦”也没有。影片中导演索菲亚·科波拉采取淡化叙事、洛可可风格乃至摇滚配乐,这些元素越是花枝招展,王后乃至整个法国王室的空虚无助就越明显。
从式样繁复的折扇和鞋子,到纹饰浮华的深宫墙壁,影片极尽华丽之能事,其中建筑、室内装饰、服装与绘画,路易十五时期风靡法国的洛可可风格是影片在视觉上的最大特色。
D.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关于法国一奢侈的王妃的
《绝代艳后》
我现在还记得她们挑选裙子的画面
还有他们的田园也很美
皇宫的苦闷让玛丽想找个宣泄的出口,除了与菲尔逊的恋曲之外,她积极寻找娱乐,所以她参加很多皇室外的宴会,乔装偷偷摸摸让她享乐其中;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贵族优越感,让她对服装鞋子珠宝需索无度,因为从小生长在皇宫之内,不懂人间疾苦,国库都让她拿去做衣服,买珠宝,还有赌博,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法国人称这个奥地利籍的皇后为“赤字皇后”。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的玛丽皇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候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玛丽这时就成了众矢之的。
法国大革命的期间,一堆人说“把那个奥地利的女人赶出去”“杀死她,她是魔女”“都是她,害的我们这么穷”,皇室这时又不肯召开三级会议,民怨越来越高涨,这时路易十六与玛丽打算逃出法国境内去避风头,菲尔逊帮助逃亡,但是却在法国边境维洛那被逮个正着,被押回巴黎囚禁,在路易十六被处斩之后,她也被交付审判而且送上断头台。她在被处刑之前,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还因此跟刽子手说声抱歉。
E. 欧洲宫廷电影。除了绝代艳后,玛戈皇后,公爵夫人,凯瑟琳皇后,疯女胡安娜,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之外的。
卡萨诺瓦,鸠占鹊巢
F. 玛丽是好皇后吗她的事迹有哪些
玛丽肯定不是一个好皇后,她属于旧势力的代表,被称为“亏空夫人”,最后在法国大革命者中处决,
【登基·滥用王权的狂欢】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为感染了天花而晏驾,路易十六即位,而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王后。
此时才刚刚19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有着太重太重的责任和压力要面对。要与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应对,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要正确运用王后的权利,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考验。
当然,实际上这些对这位年轻的王后来说统统都不是问题。她天生直率,而且根本懒得思考。对不喜欢的人,哪怕对方再尊贵,她也不愿给好脸色(例如路易十五的情妇,权倾一时的杜芭丽夫人,据说就受足了玛丽的漠视和轻蔑)。政治家之间的勾心斗角她根本连问都不问,压根不关心。做不该做的事情一向是她的爱好,破坏王室规矩让她乐在其中。
至于王后的权利,她则用来满足她豪奢极侈的欲望。无数昂贵的宝石、时装汇集入她的宫殿,奢华的时尚风气在她的带领下席卷法兰西的贵族生活圈。之前由蓬帕杜夫人倡导的洛可可艺术风格也在玛丽王后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地流行着(如参考图片,这夸张的绸缎裙子充分体现了当时洛可可式的服装艺术,以及玛丽本人的奢侈)。邀请与她合得来的贵族们参加彻夜的豪赌、狂欢、舞会时,她最为开心。
每当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新念头,她就象个孩子般撒娇发嗲,大哭大闹,逼丈夫为她实现。而且经常是管用的。懦弱又容易心软的路易十六,根本无法辖制这位娇蛮的小王后。他对她提建议,婉转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太出格,她都充耳不闻。而他又不是那种能拿出国王威严,声色俱厉地批评对方的人。
于是,惊人的钱财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寻欢作乐中耗费掉了。其中最耗钱的一项,可能是再度修建小特里亚农宫——这座宫殿是路易十六送给王后的礼物,而王后则用无穷的创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后来根据统计,前后花在这座宫殿上的钱大概是七十六万六千法郎!在当时的法国,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在放纵挥霍的同时,她疏远了那些真正对她有帮助的人们,反而亲近那些热衷享乐的年轻人,并不断用王后的权利为其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其中有一位波利纳夫人,通过哄骗王后而使得她的家族甚至远亲、朋友都沾到好处,法国国库一年为波利纳家族所支出的金额竟高达五十万!
当然,在这些人当中也有欣赏玛丽的性格,而愿意与她交往的“真正的朋友”。例如温柔善感的郎巴尔夫人,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玛丽被当做囚徒监禁,郎巴尔夫人不顾自身安全,仍坚定地站在玛丽这边,试图帮助她,以至于自己惨遭横死。
另外一个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是阿尔塞德·费森(又译:菲尔逊),一位瑞典贵族。据说他们俩是在玛丽16岁时,一场化妆舞会中相识。当时玛丽还是太子妃,依照规定,她不可随便外出,但她偏偏出现在那里。菲尔逊相貌英俊不凡,谈吐幽默风趣、机智迷人,同时兼具政治天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的菲尔逊让玛丽深深着迷,并使她与他之间发展出一段外遇。
玛丽·安托瓦内特奢靡轻浮的作风渐渐传开,由此便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中玛丽王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由于玛丽莽撞下令”处死主教“,她沦为众矢之的。
【项链事件·他人心中玛丽的缩影】
这个事件应该是1785年8月前后爆发出来的,当时玛丽·安托瓦内特29岁。珠宝商人从供应商那里弄来了一串昂贵的红宝石项链,款式笨拙,造型丑陋,雨果形容说只配带在马脖子上(又有一说是钻石项链,设计非常古拙别致,十分精美)。它造价极其昂贵,一共镶嵌了3000多颗大小不一的红宝石。珠宝商人曾打算把它推销给西班牙王后及其他一些贵族,但都失败了。他听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个奢侈铺张的女人,于是以为她或者愿意为项链买单,竟向她提出160万法郎的天价。但玛丽·安托瓦内特不是傻瓜,也知道这不值得,派人把他轰出去了。
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关键人物:让娜·德·瓦罗尔。她是前英国公主,由于祖先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被贬为庶民,过着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在一位非常同情她的侯爵夫人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培养,并被带入上层社交圈。但是这位公主早已没有王室的尊严,她经常利用各种手段从各种人手里诈骗金钱,只不过她确实精明,被骗的人大多没有发觉而已。
让娜选择的丈夫是国王卫队长德·拉莫。在让娜的努力下,德·拉莫得到伯爵的爵位,让娜也成了伯爵夫人。有了体面的身份,让娜开始在社交界大展手脚。不知是由于她自己的吹嘘,或者是旁人的误解,渐渐她在社交圈里被认为是”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闺中密友”——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后来,这谣言传入红衣主教德雷萨(又译:罗昂)的耳朵里。罗昂当年曾任法国驻奥地利大使。因在奥地利宫廷里坚持错误的意见,得罪了泰丽沙女王,被遣返法国。同时,泰丽沙写信给女儿,叫她动用王后的特权劝说丈夫路易十六,不要提拔此人。罗昂在法国的政治前途就此毁掉,他悔恨内疚,想求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放他一条生路。但玛丽·安托瓦内特很听妈妈的话,不仅当面拒绝,甚至连续十五年没有给罗昂任何一个好脸色。
当红衣主教听说让娜的特殊身份时,他立即相信了,并请求让娜替他向王后美言。让娜骗他说王后要他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她认错,于是他写了。皇后的回信一开始冷冰冰的表示原谅,后来几次口气总算温和下来。红衣主教很高兴,整整三年都一直以通信的方式和王后联系,并源源不断地为“好心人”让娜提供金钱,表示感谢。
这三年里,让娜也没有虚度,她勾引了红衣主教的亲信,前龙骑兵队长雷托,让他做内应,后来为节省时间,让娜直接叫雷托冒充皇后的名义,写回信给红衣主教。这样长久的骗局难免要出问题,红衣主教开始怀疑,因为王后在信里虽然很亲切,但公众场合却仍对他冷眼相待。他着急地询问让娜,让娜骗他说王后因为政治上的理由,不便在曾经的敌人面前表现自己的真实态度。红衣主教则求她让王后来跟他见一面,以证实她没有撒谎。
让娜决定找人演一场戏。她诱骗15岁的妓女奥莉诺小姐戴上头巾面纱,穿上照王后画像仿制而成的衣服,乔装成王后的样子。由雷托假扮仆人作陪,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与红衣主教相见,并交给他一封信和一朵玫瑰花。让娜还教她说一句表现王后愤怒而傲慢的台词,“现在你该知道了吧。”
奥莉诺小姐觉得可以愚弄一个成年人,而且还是高官,这很有趣,就爽快地答应了。但到临场发挥时,她实在紧张,哆嗦地把东西塞给主教,恐惧而结巴地说了句:“让我们忘记过去吧。”
这时,德拉莫伯爵带着让娜伯爵夫人及时地上场,亲吻“王后”的手,之后四人退下。这一举动既是为救场,防止泄露,也是为表示王后确实与自己有亲密关系。客观来看,这场表演实在很失败,但红衣主教相信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表示过任何怀疑。虽然他总是诧异雷托签署公文的笔迹和他亲吻过多次的王后的回信很象,也几乎差点认出了那天“王后”身边的侍从就是雷托假扮的。
接下来的事很顺利。让娜欺骗红衣主教,说王后要买那条160万法郎的项链,但国王不许。她想用自己的钱来买,偏偏手头又紧,且又怕国王怪罪。因此王后希望红衣主教作为中间人,订下分期付款协议。
红衣主教终于找到向王后效忠的机会,当然不肯放过。珠宝商、让娜、红衣主教,三人见面并订下协约,160万法郎分四次付清。项链则由让娜带去交给王后——当然,结果是直接进了让娜自己的腰包,后来又拆散,在珠宝黑市上脱手卖掉了。
这串项链的第一次付款日期订在1785年8月1日。当时红衣主教因自身的奢靡生活而负债累累,未能及时筹齐这笔巨款。收不到钱的珠宝商人直接跑去找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诉苦,结果可想而知,王后震怒,这一惊世骗局就此揭开真相。
据说,路易十六最初是想隐瞒此事,私下处理。但王后不肯,对主教的愤恨蒙蔽了她的头脑,坚信主教才是罪魁祸首,目的是借由这项骗局来诬陷她。她利用王后的特权,说服路易十六下令将主教野蛮逮捕,送去最高法院公开审理,并不断怂恿法院处死主教。
1786年5月31日,主教被判无罪,但也遭革职流放。女骗子让娜被鞭笞,打上烙印并终身监禁。但后来她奇迹般地越狱去了英格兰,还写了一本回忆录。不难想象,她在书中是怎样对王后极尽诽谤。
平心而论,这件事中王后完全是个受害者,她什么也不知道。但我们也不得不说,玛丽·安托瓦内特身为王后,确实有欠检点的地方。若非所有人都知道她穷奢极欲,耗空了国库,又有谁会相信堂堂一国之后会分期付款买首饰?若不是她举止轻浮,不守王室礼仪,主教又怎么会相信她能在那样深夜秘密接见他?
从这个角度而言,玛丽·安托瓦内特也并不是完全无辜的。
可以说,项链事件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玛丽·安托瓦内特在众人心目中已成为“奢侈”、“靡费”、“荒唐”的代言人。
【死刑·倾国之花凋落】
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命运出现悲剧性转折。在这无可抵挡的反王室浪潮中,国王和王后成了攻击的首要目标——特别是王后。温和仁慈的国王在国民看来还不是那么有害,但挥霍无度的王后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有人做过统计,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间,法国负债达到十二亿五千万!国王本身勤俭节约,谁用了这些钱,答案不言自明。当时的人们将她描绘成邪恶凶残的魔女、无耻的淫妇,人民的怒火几乎全部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而路易十六,则被描述成一位仁慈爱民的好君主,只是被她带累了(尽管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1789年7月11日,法国大革命正式宣告开始。随后,14日,巴士底监狱被攻陷。路易十六很明白革命的意义,但他毫无办法应对。而玛丽王后,则认定”革命就是造反“,坚决不肯向革命派低头。当整个法国贵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愿放弃贵族身份,加入革命队伍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却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但是,即便王后如此坚强,一方面贵族的不合作,一方面革命的浪潮又不可抵抗,国王夫妇还是不得不败下阵来。1789年10月5日,凡尔赛宫被女性(和伪装成女性的男性)革命者队伍攻陷。6日,路易十六和王后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里宫。
在这里,国王一家所有的举动都被监控,随时防止他们逃跑,并且严格监控所有的信件往来和信息传递。但安托瓦内特不死心,她运用所有的聪明才智与外界联络,向外国求援,向流亡贵族求救。很可惜,人人都想独善其身,甚至想从中渔利,根本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
唯有忠诚的费森,这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为安托瓦内特设计一套精密的逃跑计划,但结果却因为国王一家缺乏应变知识和其他各种各样偶然因素,而最终宣告失败。他们在边境城市瓦伦被发现,押送回巴黎。
重返巴黎后,路易十六接受了革命群众们制订的宪法,并成立国民议会。玛丽·安托瓦内特表面同意,内心却仍不肯屈服。她支持国王拒绝召开三级会议,结果反而使民众的怒火更加高涨。
1792年,奥地利皇帝,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即位。同年,奥地利与法国之间正式宣战。
这一场战争让玛丽·安托瓦内特看到了新的希望。她不断利用自己在国内的优势,用各种各样的密码将情报传递给奥地利军方。毫无疑问,她期待着自己侄子的军队能进入巴黎,解救他的姑姑,帮助他们重振王室声威。
尽管玛丽将所有信件都销毁,各种行动隐藏得非常好,但事情终究还是败露了。再加上当时普奥联军统帅布伦瑞克偏偏发表了一篇要法国革命群众尊重王室的宣言,其中用词激烈,态度嚣张,大大激怒了革命者。1792年8月10日,愤怒的巴黎人民涌入杜伊勒里宫,扬言要杀死国王一家。惊恐的国王和王后走投无路,只好带着王子公主寻求国民议会的保护。
1792年8月13日以后,国王一家被转移到丹普尔堡,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9月21日,立法议会宣布废除王政。翌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安托瓦内特耗费如此心血维护的王权,终究还是烟消云散。路易十六行刑
随着革命的进程,密藏在杜伊勒里宫内的勾结外敌、阴谋镇压革命的大量文件被发现,路易十六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处死刑。1793年1月20日,他最后一次见玛丽·安托瓦内特,次日便被送上断头台(参考图片,当时法国所使用的断头台就是这种吉伦特式断头台。效率极高)。安托瓦内特就此成为寡妇。传说中她却仍不死心,还是进行了几次逃跑,但皆以失败告终。
1793年10月12日,玛丽被送上审判席。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简直匪夷所思,例如与自己的儿子,路易十七发生乱伦关系。这种审判进行了数天,到15日,玛丽被正式判处死刑。
1793年10月16日大约11点,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革命广场(即协和广场)被公开执行死刑,之后草草下葬。可以说,直到最后死亡,她也未真正低过头,始终维持着王后的尊严。
G. 哪部影片中有反映贵族奢华生活的
最近的一部就是《玛丽皇后》
片名:Marie Antoinette
译名:《玛丽皇后》
导演:索菲娅·科波拉(Sofia Coppola)
主演:科尔斯腾·邓斯特(Kirsten Dunst)
史蒂夫·库甘(Steve Coogan)
玛丽安妮·菲思弗(Marianne Faithfull)
朱迪·戴维斯(Judy Davis)
类型:传记/剧情
级别:PG-13
片长:123分钟
出品:哥伦比亚
上映日期:2006年10月20日
剧情简介
玛丽·安托瓦内特(科尔斯腾·邓斯特)作为法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皇后,不但拥有美艳动人惹人怜爱的外表,而且其崇尚奢华放纵任性的内心。她常常在一夜间就将自己作为皇后的全年的财富挥霍一空。也正是因为国王路易十六对她的放任娇纵,令整个国家都债台高筑,这自然会引起广大贫苦人民的反感甚至反抗。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深遭人民痛恨的国王路易十六和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都被关押起来。1972年,为了防止帝国制度复辟,法国革命者又先后在巴黎将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送上了断头台,一代艳后的绝世传奇就此终结。
《王的男人》;《路易十四的情人》;《茜茜公主三部曲》
H. 描述西方宫廷皇后的电影
绝代艳后Marie Antoinette (2006)
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美国电影《绝代艳后》,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的书作改编。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奥地利公主玛丽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
I. 问一个关于法国末代皇后的电影
《绝代艳后》,更多中文片名:《玛丽·安托万》、《豆蔻风华》、《玛丽·安托奈》
J. 想找电影《玛戈皇后》的影评或者历史背景~
《玛戈皇后》背景
电影《玛戈皇后》改编自大仲马的同名小说,不仅让文学著作焕发风采,也使法国历史里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重返公众视野,重现波旁家族在宗教战争的腥风血雨中入主王座的历史背景。
《玛戈皇后》所描述的时代,残忍的杀戮已持续十多年,电影提及历代法国王室均以百合花作为家族纹章,天主教和新教在长期的拉锯战中都成了“嗜血的百合花”,电影呈现史实。
(10)法国最奢侈的皇后电影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历史
开始于1572年8月24日,并持续了几个月。由于胡格诺派的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使该事件成为法国宗教战争的转折点。
1572年8月24日凌晨,巴黎数万名天主教民伙同警察士兵对城内的胡格诺教徒进行血腥的大屠杀,他们根据事先画在胡格诺教徒居所门前的白十字记号闯进屋去,把多数还浓睡未醒的人进行杀戮,然后将尸体抛进塞纳河中。
包括科利尼上将在内的高官贵族都被处死,连查理九世的妹夫亨利及孔德亲王都被迫改宗天主教。继巴黎大屠杀之后,许多其他法国城镇也发生了屠杀胡格诺教徒的事件。由此又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 直到1598 年南特赦令颁布后才告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