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电影《信条》(TENET)
《信条》剧情介绍讲的什么 信条评价怎么样好看吗
诺兰导演的电影信条将在9月4日在中国上映了,很多人都表示终于等到这部大片了,早前就有很多人在期待着它的上映了,这部电影被描述成“一部围绕着国际间谍活动的动作史诗电影”。那么诺兰信条剧情讲的是什么?信条影评怎么样?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诺兰信条剧情讲的是什么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条”一词是唯一的线索与武器。主人公约翰·大卫·华盛顿和罗伯特·帕丁森穿梭于全球各地,开展特工活动,力求揭示“信条”之谜,并完成一项超越了真实时间的神秘任务。
这项任务并非时间之旅,而是时空逆转!电影由罗伯特·帕丁森和约翰·大卫·华盛顿将出演影片的两位男主角。而伊丽莎白·德比齐则将出演女主角。目前,尚不知晓帕丁森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是朋友还是敌人,三人之间是不是有三角恋。
电影讲述了两个故事的时间线,一个是正向的时间,另一个是逆时针旋转的时间。两个敌对的科学家试图跨越过去,但陷入了红颜灾难阴谋。其实,从去年年底,《信条》释出第一版超前预告片开始,观众的期待值就被这部神秘的大片,吊到了嗓子眼儿。
在2019年12月20日,发布的第一支中文版预告片中,出现了精彩的追车戏。
其中男主开着的SUV明显是在倒行,并且提前预知了前车的紧急刹车,在前车还未做出刹车动作前,就已经提前变道,避免了车祸的发生。还有预告片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男主来到一所房间,面对着玻璃上的还在冒烟的弹孔,轻轻地说这一切还没发生,紧接着地上的枪才开始射击。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男主已经处在未来时空,现在来到了现行时空,那么未来时空就会自然凌驾于现行时空之上。
信条影评怎么样
《信条》的核心概念就在于主人公能够跳过一切事情的开端和发展而直奔结局,并选择从结局往前倒推“逆转”。
很多细节都表明,男主已经处在未来时空,现在来到了现行时空,那么未来时空就会自然凌驾于现行时空之上。主角既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未来,网友直呼看不懂。这是时间上的逆转,也是诺兰的特色,他的电影总在寻找每一次逆转中能够改变事件结局的时空缝隙点。
② 您对Tenet(2020电影)的评论是什么
宗旨。这是一部在过去4个月内已成为神话的电影。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演的那部大而性感,据称精湛的大片应该拯救电影院。不仅如此,它开始感觉它将改变电影院。
主角必须完成几十个小任务才能得到拯救世界的东西。但是正是通过这些小任务,电影才从拉紧的间谍惊悚片变成了蜿蜒的科幻史诗。头一小时又三十分钟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一个困惑的孩子的狂躁热情使他所有的动作人物互相投掷。
每个地点都有一个目标,但前往每个地点的目标永远都不清楚,这超出了拯救世界所必需的广泛含义。问题不在于它在总体方案中令人困惑,尽管它肯定是逐个场景进行的,但问题在于Nolan保留了太多东西,以至于场景被剥夺了任何利益。
大多数序列没有较高或较低的赌注,它们缺乏赌注。部分原因是混音很差。在咆哮的船上发生一幕必不可少的展览,同时播放得分高涨的人物,所有角色都戴着口罩。这种听不清加剧了混乱,但问题的实质是故意的。
③ 《信条》一个伏笔,5个暗示,真的有那么烧脑吗
2020年《信条》,“时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更加剑走偏锋:在实体空间里,呈现时间的逆流。基本上整部电影,都被用于呈现这个“概念”本身。每个场景,正着拍一遍,反着拍一遍,是基本操作。而诺兰又是个实景狂人,能不搭绿幕就不搭绿幕。因此,你所看见的预算,上千美元买两辆兰博基尼啦,都是基于制造时间奇观这个核心需求。然而,改变时间的流向,并非简单的“倒带”,影片还引入了“熵”的概念。
诺兰的电影是为了取悦那些在年轻时就喜欢上电影、漫画、书籍和游戏的无辜者,并帮助他们超越普通生活和成年生活的局限。无论这种高功能的逃避现实意味着什么,诺兰都没有违背他与粉丝的协议。正如安吉尔在《致命魔术》的结尾所言:“观众知道真相:世界是简单的,悲惨的,固体的。但如果你能骗过他们,哪怕只有一秒钟,你就能让他们感到惊奇。然后你会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那就是他们脸上的表情。”
④ 小知识 | 车名翻译哪家强 直译、音译、意译谁更有味道
最后要说的这款车同样来自于日产,但绝对可以算得上译名最失败的车型,没有之一。Civilian,本意和思域的Civic是一样的,但日产选择给它起了个更为古典的名字,碧莲。至于碧莲为什么失败就不多解释了,重点在于无论音译、直译还是意译,Civilian都与碧莲毫无关系,哪怕叫个"思恋"都要来得更接近吧?
最后:各位还知道哪些奇葩或者精妙的车型本/译名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您对Ludo(2020电影)的评论是什么呢
时间。这是一个词和一个概念,深刻地诠释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作品。
无论是扩张,减慢,加速还是忘记它,时间都是他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宗旨是导演诺兰的迷恋时间概念的盛大和回文高潮。
在过去的努力中,时间是一个更大的叙事框架中的一个支点,诺兰在Tenet放弃了所有这些观念。在这里,时间是唯一的叙述。一个单一的框架。
最终,Tenet的最大武器-倒置-也是其最大的弱点。它吞噬了电影的所有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可以锁定的。这是一个空心的尝试,外部有光泽。
在电影的早期,诺兰通过一个可能被称为“ 4号博览会转储”的角色告诉观众“不要试图理解它。”感觉到。”
一旦了解了Tenet,了解Tenet并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感觉Tenet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因为没有什么感觉。那里什么都没有。
也许现在是Nolan摆脱时间观念的时候了。
⑥ 如何评价电影《信条》(TENET)
如何评价电影《信条》(TENET)?
圆桌收录 · 逆转时空,重识诺兰 · 进行中
信条
信条
知乎评分 8.3
船夫笔记
船夫笔记
垂钓属于我的视差之见 公主号: 船夫笔记
嗯,这很诺兰。
熵增熵减我不懂,时间线的截断或者扭转什么我也不懂。
以前诺兰电影里的主角至少还会充当解说,把知识点揉碎再通过稍微浅显一点的台词作为观看辅助,这次没了解说,就是纯纯粹粹的一次新世界体验。作为一个门外汉,光是震撼于眼花缭乱的场景切换都来不及,完完全全没细品知识点,也不能像大佬们开始头头是道的分析。
虽然见识比较短浅,但依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应该是真的找不到同类型的电影,归到任何类别中好像都有些变扭,只能作为诺兰思维中创立的多个新世界中的其中的一个来存在比较合理。
诺兰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有表示,他想找回多年前第一次接触这部类型影片时那种孩童般的惊奇感。他的确是做到了。
这也是我一直从诺兰电影里收获的;不是来自于电影本身,而是来自于观影体验——他带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仅是面对电影还是面对其它什么,对于超越理解范畴的事物,都可以像孩子一样,让触碰和感受先于或不落后于思考。
所以自从6年前看完星际穿越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决定以后看电影之前不再恶补知识点甚至连预告片都不看。而当我在对这部电影的背景,梗概,甚至分类都全然不知的情况下,买了票,从第一秒就全情投入进剧情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去在意细节,情绪全然顺从着荧幕里的世界而没有半点反抗之力,这种感觉是很爽的。
不要试图理解它,而是感受它
这是《信条》里的一句台词。
它现在不仅是我看诺兰电影的原则,还是我看所有电影的原则,兹以为遇到任何一个宏大的新体验就要享受在先嘛。
说着说着又说远了。反正但凡是诺兰的电影我打一开始就没抱着把它看懂的心态去,主要还是奔着体验。反正诺兰的电影看不就完事儿了,一遍看不明白,就多看几遍,第一次看观影体验还是最重要的。
⑦ 一部美国电影,关键词,呼啦圈,飞盘
这片子我有点印象
中文片名
金钱帝国
英文片名
The Hudsucker Proxy
更多中文片名
赫德萨克的代理人
影子大亨
导演
乔尔·科恩 Joel Coen
伊桑·科恩 Ethan Coen .....(uncredited)
编剧
伊桑·科恩 Ethan Coen .....(written by) &
乔尔·科恩 Joel Coen .....(written by) &
山姆·雷米 Sam Raimi .....(written by)
演员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Norville Barnes
保罗·纽曼 Paul Newman .....Sidney J. Mussburger
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Amy Archer
查尔斯·德恩 Charles Durning .....Waring Hudsucker
比尔·考布斯 Bill Cobbs .....Moses the Clock Man
布鲁斯·坎贝尔 Bruce Campbell .....Smitty, Argus Reporter
彼得·盖勒 Peter Gallagher .....Vic Tenetta, Party Singer
史蒂夫·布西密 Steve Buscemi .....Beatnik Barman at Ann's 440
安娜·尼科尔·史密斯 Anna Nicole Smith .....Za-Za
山姆·雷米 Sam Raimi .....Hudsucker Brainstormer
乔·鲍里托 Jon Polito .....Mr. Bumstead
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Rockwell Newsreel Anouncer (as Karl Mundt)
理查德·希夫 Richard Schiff .....Mailroom Screamer
下面有参考资料 就不在这长篇大论了。你看看是不是
http://dl2.www2.btchina.net/download.php?s=30459c025e2c87e6&attachmentid=1143040
这是一个BT种子 可以下来看
⑧ 为什么Tenet受到不同的评论呢
Tenet是保存电影的电影。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野心勃勃和过度自我。
随着早期评论的开始发表,我认为Tenet终于越过了界线。
但是我离题了。Tenet仍然看起来是电影成就。
这是在重振电影胶片。这是一部预算高昂的知识电影,在众多特许电影中,它看起来使全世界的电影观众眼花—乱-这不是电影院的全部内容吗?
不幸的是,关键的共识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但是当我们自己观察时,这个决定是我们做出的。
⑨ 从哲学视野解读信条(TENET)
看完「信条」(TENET)了,在一阵枪炮弹的声中,我独自沉思了好久。
我一直喜欢诺兰的电影,尤其是他把时间跟空间压缩的结果,让我们感觉到人的想象力其实还赶不上理论的发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敢讲,有许多观众对于其中的情节会感觉到很困惑,很矛盾,甚至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从哲学的观点提出三点,让大家可以大致上从我的观点,了解这个电影。
【剧透警告】
首先第一点,有关于宇宙论的讨论。我们在人类的 历史 发展中,原来是有一个神性思维,我们称之为神学时代。 在这个神学时代当中,我们会觉得整个宇宙是有限的,是被创造的,是有机的,是自然的,是有系统的,甚至可以说,是有阶层的 。
这些宇宙的特点,最重要的关键是,这个宇宙是被神一次所创造出来的结果。这不是单纯属于基督教的,而是所有在科学前的世界中所共有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大致也是如此。
科学中最重要的发明就是17世纪的牛顿,尤其是它那三大定律。但是对于牛顿的科学,大家在啧啧称奇当中,一直到了康德的哲学出现,才算是对于这个科学理论提出了一个「宇宙论的诠释」。
康德的哲学对于原来就有的神学宇宙论,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批判。这个批判就是把原先以神创造为主的宇宙,转换成为以人为主的世界。这个转变,我们称之为哲学中的「哥白尼天革命」。
这个转变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第1个方面就是,这个世界不是有限的,而是在人的发展跟创造过程中,是无限的。这就是说,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的知识创造是无限的,而神只是人在这个无限的能力当中的一个理念,并不真的存在。
第2个方面,因为无限性的所想象出来的是一个绝对的力量,所以说这个绝对性完全符合了牛顿的科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时间跟空间,还有移动,这三个因素都是绝对的。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康德的哲学非常重要的诠释了牛顿的科学。
可是好景不长, 到了1915年的时候,当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大家发觉,原来的那个用绝对性,解释时间、空间,以及运动的过程,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变,因为它们是相对的。
而这个相对性的时间跟空间,主要的来源是,因为这个能量可以达到光速的平方。这是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一直到了1942年到1946年,曼哈顿计划在奥本海默的主持下,应用理论做出原子弹以来,我们不但进入了核能的时代,而且我们也进入了应用相对论的时代。——这个相对的时间跟空间,正是「信条」这部电影里面所要讲的。
第二点,就是有关于重要的术语。比如说, 在绝对的时间下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终结。 就绝对时间而言, 对于人的限制,是除了生命所面对的限制以外,人的知识也是限制的。 而这在一开始,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制,所以死亡对于哲学家来讲是一个重要的终点。
所有的哲学都必须考虑到时间的有限性,而这个有限性是透过人的思想能力或者是想象能力,可以达到无限的结果,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时间是绝对的,那么在「信条」这个电影里面,最主要的,尤其是后来在采取行动的时候,以及电影中非常多的情节,是告诉你说,有一种机器它可以把时间相对化,而同时呢又让你活在绝对的时间。
因此,你会看到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时间好像可以倒流。这个目的就是要展现出来,我们可以在绝对的时间下,面对相对的时间,甚至于我们也在相对的时间内,面对绝对的时间。
所以,你看这个电影到了最后的时候,就非常明白,当我们要进攻某一个碉堡的时候,所有进攻的过程中,时间是倒转的,但是人在进攻的方式,时间是绝对的,还可以开枪打人,还可以打中,甚至出现很多大楼在即将倒塌,又恢复原来的样子。
相对时间与绝对时间在一起的情况下,原来一开始提到的哲学有名的命题,「自由意志与命定论」,它们之间所构成的冲突,在这个电影中只扮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
自由意志只能选择哪些事会发生时间逆转,其余的全部交给因果。
时间可以倒流,我们可以回到过去,甚至未来,知道事情发生,必然都是因果的。自由意志只是在这边扮演那个你要什么事情发生的角色;你可以自由的选择,然后就是这个已经发生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么诺兰在拍这个电影的时候,因为要混淆相对时间跟绝对时间的关系,所以这里留下了一个bug,让大家呢有点看不清楚,也慢慢的让大家发现,整个电影当中,出现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他到了最后不但出现了神学思想,出现了爱,最后的一个结尾的字眼是reality,他还问,实体是什么啊?
整个电影就是要问这个问题,如果时间可以相对化以后,我们还有没有实体?这个问题当然是一个哲学里头经常探讨的问题。
第三点,我觉得诺兰在这边问了个重要问题: 生命还有没有意义?
我们如果活在绝对时间跟绝对空间下,那么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这个面对的生命当中的每一分钟都非常可贵;所以,生命自然就很有意义啊!可是如果说我们生命不但是相对的,还是可以倒流的,甚至还出现新的悖论啊!
请注意,悖论这个名词原来在康德的哲学当中用的,悖论之一是,因果论与自由意志之间所形成的悖论。而这里面所谈的悖论,居然是如果你回到时间把你的祖父杀掉以后,那这个形成了一个最大的矛盾:「祖父悖论」。
电影当中很明显的讲,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它基本上是一个完全矛盾的事实。你怎么可能杀掉你的祖先,以后还继续的存在?你怎么可能杀掉你祖父,导致自己可能不存在的情况下,然后又干下这种杀掉自己祖父的事情?
所以诺兰也只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悖论。 对于他来讲,最后他也不得不进行了一些老套,就是个男主角问另外那个俄国人坏蛋说,你难道不信神吗?难道你希望无辜的人都一起死吗?这个人讲,你如果知道未来以后,根本就没有生死的问题,所以他的顾虑完全是白费的。
我对这个电影整体来做一点结论:我们发觉,我们的想象力其实是不够的。为什么不够呢?因为我们都是在习惯性的思维中生存的,而这个习惯性的思维让我们在理解的过程当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跳脱这个习惯,就面对了要想不面对这个矛盾,那就要活在跟人家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所以,这是一个哲学中可能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改变了一切,根本无从得知,而导演只好以「世界毁灭」作为想象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