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写实主义电影理论
二战以前,形式主义倾向的电影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它强调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要点在于电影与现实的差异;四十年代后以巴赞和克拉考尔为代表的、强调电影与现实同一性的“完整电影”观念登上历史舞台,使写实主义成为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的核心之一。
一般认为,世界电影理论史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蒙太奇学派,第二个里程碑是写实主义理论,第三个里程碑是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
一、写实主义电影的兴起
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就是生活本身。柴伐梯尼:新现实主义的影片要从素材本身产生结构。
新现实主义深受现象学的影响,后者以“回到事物本身”为口号,认为现象与本质并不是分开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强调认知对象的整体性、多面性和暧昧性,强调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分析和解释。这些都可在写实主义电影理论主张中一一找到对应。
二、巴赞
巴赞没有系统的电影理论著作,但他为数众多的电影评论中却贯穿着他的电影观念。他的理论是“从电影现实中生长出来的”,与创作实践保持着良好的弹性和互动关系,又进一步影响了电影史的发展,“这是学院派的理论所很难企及的。”(陈晓云老湿对巴赞评价极高啊。。。)
巴赞电影理论的核心: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的心理学起源,电影语言的演进。
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中,巴赞颠覆了乔治•萨杜尔关于电影起源的思路,认为发明者的预想是第一性的,技术发明则是第二性的。
巴赞称景深镜头为“电影语言发展史上具有辩证意义的一大进步”,但他并不排斥蒙太奇,只是把蒙太奇贬为一种次要的电影手段。
巴赞的理论给予观众足够的尊重,让他们自由选择对事物和事件的解释,这对法国新浪潮影响深远。特吕弗说:“没有正确的画面,正确的只有画面。”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现实是一部没有拍完到电影。”
巴赞的电影写实主义事实上包含了三个方面: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叙事结构的真实。
三、克拉考尔
与巴赞不同,克拉考尔是一位演绎性的理论家,重视理论体系的完整和严密,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严密封闭的理论体系观照电影事实,对创作影响较小,其影响基本上局限于理论领域。由于其主要电影理论著作是移居美国后用英语出版,所以长期以来影响力局限于北美。
克拉考尔认为电影因其群众性所以比其他艺术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映射其无意识和幻想,所以他在≪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一书中通过对上世纪20~30年代德国电影的选择性分析考察了1918~1933年的德国历史和德国民族心态。
克拉考尔在研究中综合使用了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把电影美学、民族心理状态和社会政治关联起来,开辟了崭新的理论天地。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一书中“复原”二字包含双重含义:一是“神学的表述”(克服和超越异化的“救赎”)或道德表述,二是美学表述。
克拉考尔的部分没有彻底看明白,他关于电影与现实的近亲性的问题,还有待将来回过头来进一步理解。接下来到电影符号学了,个人感觉最抽象、最难懂的部分
❷ 24格真理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
你不一定看过戈达尔的电影,但你一定要读他的传记,如果说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那他的人生就是每秒24格的传奇。
❸ 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谎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要知道电影的什么方面的知识才能理解得到多或少
拍电影使用的胶片是每秒24格的,这句话是无端荒唐的批评者的观点说电影反映的生活是虚假的。
我觉得假又怎么样,难道艺术都是得来源生活,等于生活吗?我们再看电影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得到了至少是短暂的得到了好的心情,那就是电影的意义所在了,生活中的欺骗在电影里显得很单纯,生活中的单传在电影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如果所有的电影都是浮华的,那电影能存活近一个世纪吗?
❹ 电影一秒24格是什么意思
底片在电影摄影机中转动的速度。通常是以秒格数(fps)来计算,正常的摄影速度是一秒廿四格。标准的放映转速是24 fps(每秒24格)。除此之外还有三种转速:
在电频是50 Hz的欧洲,为配合录影带讯号而成为25 fps;无声16厘米影片是18fps;有的8厘米也是18 fps。除非必须使用25 fps,不然最好是将转速定为24 fps,因为那是有声片的标准转速,适用於所有的周边设备。唯有当摄影机的转速是和放映机一致时,银幕上的动作才是自然正常的。
(4)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英文扩展阅读:
相关:
当摄影机转速调快时,每一秒钟便拍下了更多格数的画面。假使放映机没有跟著调快而是以原速放映,银幕上便会出现慢动作(slow motion)。相反地,若是将摄影机转慢,例如8 fps,放映机仍保持原速,银幕上的动作就会比原先快了三倍,成为快动作(fast motion)。
摄影机改变转速之後,曝光时间就必须跟著调整。利用前面所提到的运算公式便可以求得正确的数值。一般说来,当转速增加一倍时,就损失1档的曝光量。
一般摄影机的转速极限是64 fps,而高转速摄影机可以达到更快的转速。
❺ "电影是每秒钟24格的真实"这句话的下半句是什么
你记错了,应该是电影是每秒24次的谎言,因为电影是利用了人眼视觉暂留现象,把每秒24格的固定画面连续“运动”,人的肉眼看起来就好像是活动的画面,其实只是24格的固定画面而已,所以说电影是每秒24次的谎言。
❻ 如何理解 电影就是24秒的真实
你可能记错了,戈达尔说的是,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实。
❼ 为什么说电影是每秒24次的谎言
因为电影是利用了人眼视觉暂留现象,把每秒24格的固定画面连续“运动”,人的肉眼看起来就好像是活动的画面,其实只是24格的固定画面而已,所以说电影是每秒24次的谎言。
❽ 电影中的每秒24格是什麼意思
电影中的每秒24格是影速度。
影速度是指底片在电影摄影机中转动的速度,通常是以秒格数(fps)来计算,正常的摄影速度是1秒24格。标准的放映转速是24 fps。
(8)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英文扩展阅读:
除此之外还有三种转速:在电频是50Hz的欧洲,为配合录影带讯号而成为25fps;无声16厘米影片是18fps;有的8厘米也是18fps。
除非必须使用25fps,不然最好是将转速定为24fps,因为那是有声片的标准转速,适用于所有的周边设备。唯有当摄影机的转速是和放映机一致时,银幕上的动作才是自然正常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影速度
❾ 颠覆你的常识:电影一秒钟24格,这错了吗
因为人眼的反应时间是50毫秒,所以电影一般是24帧,人眼的反应能力只能达到1/24秒,再高也没用了。
影片的播放原理就是利用了人类的视觉暂留,电影放映机每秒播放24幅张图片,即放映速度为1/24秒,这样当前一个静止图片还没有在眼前完全消失,下一张近似的图片就出现了,于是就产生了连贯的视觉效果。所以“运动”是电影和动画的核心问题。
通过拍摄在电影胶片上的一格又一格的不动的,但又是逐渐变化着的画面,以每秒钟跳动24格的速度连续放映,造成人物活动的感觉。
什么是视觉残(暂)留作用呢?
人体的视觉器官,在看到的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经科学家研究证实,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之久。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0.1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个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就形成视觉残(暂)留现象。
故事片一般是连续拍摄的,即摄影机中的胶片每秒中拍摄24个画格(早期电影的拍摄和放映速度都是每秒钟16格),放映时胶片在放映机中的速度也是每秒钟24个画格。
现在电视剧每秒25格,电影大多24格,也有25格或40格的,48格没普及过吧,过去的都是16格
❿ 与电影有关的名人名言。
1、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该影片是如何表现其倾向的。——安德烈.巴赞(法国)
2、电影艺术的基础在于剪辑。——普多夫金(苏联)
3、我的电影从来无意写实,它们是镜子,是现实的片断,几乎跟梦一样。——英格玛.伯格曼(瑞典)
4、风格即人。——布封(法国)
5、梦想要根植于现实。——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伊朗)
6、影戏假如能用来描述民间的痛苦,至少可以促进社会的自警,让社会自己想一想,应该如何的改进自己。——孙瑜(中国)
7、一个编剧导演人不仅仅是随便把一个故事搬上胶片就算完事,而他至少应该是一个作家,一个有独特的风格、正确的认识而为大众所有的作家。——蔡楚生(中国)
8、如果说中国会好,国产片也会好。——费穆(中国)
9、电影艺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思想方式,它使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向着一体化、向着世界大同的方向迈进。
—— 贝拉. 巴拉兹
10、这是一个影像的时代,视听的时代,机械复制的时代,灵光消逝的时代。
—— 瓦尔特. 本雅明
11、法国著名导演阿贝尔.冈斯有一句名言,说:“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
12、戈达尔的名言:“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实”。
13、美国电影理论家波布克有句名言:对于成熟的导演“每一个视觉画面上都有它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