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绿卡电影

法国绿卡电影

发布时间:2022-08-18 13:53:36

❶ 杰拉尔·德帕迪约的个人经历

杰拉尔·德帕迪约1948年12月27日 出生在法国小镇夏托努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50年代有一支美国部队驻扎在夏托努,德帕迪约在童年时期,就对“美国味”的事物很感兴趣,穿着、习惯俨然是个美国人。在他思想深处,他开始想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家庭生活。“我大概可归类到人们所说的那种孤独不合群的孩子中去。在我视为我生活的第一部分的少年时期,我一直想过另外一种家庭生活,甚至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梦想有一个更合适我的、有许多小孩的家庭。”
在当地的同龄人中,德帕迪约显得很强壮结实而且胆子大。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惊奇,他竟敢溜到美军基地去滑冰,玩保龄球,并成功地钻进专为美国驻军服务的免税商店,事后他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当时的情形,“我混在美国人中间,若无其事地走进去,我先问他们是否抽烟、喝酒,买下那些不沾烟酒的人的配给证,然后再将用配给证买到的烟、威士忌转手卖给当地的法国人。赚来的钱马上又用来买牛仔裤、T恤、汉堡包和油炸土豆。这种小生意使我的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随着和美国人接触的增加,德帕迪约对自己家庭的反抗情绪更加强烈,他梦想自己有一个美国式的家庭。
现实中的家庭生活和自己理想中的家庭生活迥然不同,这已经使小德帕迪约觉得生活够无聊、沉闷的了。学校的读书生活更使他压抑,他一直都讨厌上学,老师因他无心上学,成绩不佳对他另眼相看,更加加剧了他的这种心态。如果说他小时候上学期间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话,那就是他的体育成绩很棒。13岁那年,他退学时,头上戴着几项并不光彩的“头衔”:成绩差、不守纪律、偷窃…… 杰拉尔·德帕迪约退学后在家的德帕迪约不再有学校的那种压抑感。无所事事的地开始去追寻属于自己生活的天地。他起初是到印刷厂去当学徒工。后来他决定到镇里的拳击俱乐部去练拳击。刚开始的时候,尽管在拳击比赛中,德帕迪约表现出良好的攻击力,但很明显地缺乏技巧和灵活,在一次训练中,他那曾普通通的高卢鼻子被对方一拳打得变了形,这次受伤却使他的家人和朋友对他刮目相看,更有趣的是,他的鼻子从此成为他本人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在他从影并成名后,影迷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鼻子情圣”、“大鼻子德帕迪约”。经过严格训练,德帕迪约成了出色的拳击手。并获得了“夏托努小霸王”的绰号。
许多人猜测德帕迪约会凭着他的一双铁拳去做强盗什么的,德帕迪约说:“当时根本就没梦想过做一位强盗。许多想报复社会的人是这样做了,但我却不会,因为在我看来,这样做的人无异于白痴。不过话又说回来,像我身处的那种恶劣环境,不管你乐不乐意,暴力总是生活的一部分。你每天都得面对可能发生的暴力;要么你离开这种鬼地方,要么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也受到暴力袭击。”还在十来岁时,德帕迪约就做到了他父亲一直想做却没做成的事:看见了海。“我是家里第一个看见了大海的人。”说到这里,德 帕迪约还沉浸在自豪的回忆中。
要过一种和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是他的理想。他一次又一次地搭上旅行车,每次他都变换身份。这对他来说既是一种刺激的游戏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如果你要搭便车。却满面愁容,那么谁也不会停下来搭你。但如果你学乖点,学会让各种陌生人接受自己,那么你就会成功。” 杰拉尔·德帕迪约在走上演员生涯之前的一次找工作的经历,对他日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法国南部著名的风景胜地蓝色海岸,德帕迪约有幸结识了一位引导他走上影坛的好朋友,他叫米歇尔·皮罗杰,比他大三岁,性格腼腆,稳重、温和,他来自一个家境优越的医生家庭。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碰在一起并成了好朋友,这真是缘份。
米歇尔在巴黎上学,他的父亲希望儿子能继承父业从事医学。但是,正如六十年代的许多法国青年一样,米歇尔决定走自己的路。这个时候,他只对一样东西有兴趣:演戏,做电影演员。在米歇尔的怂恿下,德帕迪约也一同去到了巴黎。德帕迪约,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如果没有在海滨浴场打工时认识了米歇尔的这段经历,恐怕法国影坛上就会缺少一颗天皇巨星。
德帕迪约并不是第一次去巴黎学艺。他曾在巴黎的外祖母家度过一段时间的假,对巴黎有个表面的了解,和米歇尔住一块,慢慢地德帕迪约受他的影响也开始对戏剧好奇了。终于有一天,米歇尔决定亲自带他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德帕迪约,这个发誓不再跨进教室一步的小伙子,终于接受了米歇尔的邀请。
那天晚上上课的内容是在吕西安·阿尔诺特教授的指导下训练表演的技巧,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舞台,表演一些动作,另外一些学生就揣摩其含义,老师则负责评论和指正他们的表演。“那晚发生的事真不可思议,刚过去不久,吕西安·阿尔诺特教授就发现了我,他对我说:‘今晚你上台去试试!’天啊,我以前从来没来过这种幸运,米歇尔在这里学习了好几个月都还没轮到机会上台表演呢。”德帕迪约兴致勃勃地回忆道。米歇尔想劝德帕迪约借故推辞掉,谁知他一点都不犹豫,径直走上舞台,一上舞台,他就开始微笑。“我走上舞台,将灯光下的舞台背景当作是夏托努,跟着感觉走,凭借当时的灵感和我年轻时的生活经验,将自己设想置身于当年面对警察时的情况下,惟一能早点摆脱警察的办法就是跟他赔笑。在舞台上,我没说一个字,只是傻呵呵地笑,尔后是近乎歇斯底里的狂笑。整个教室都沸腾了,我甚至用不着说什么,就完成了表演”。
德帕迪约很快就成了让—罗兰·高谢教授课堂上引人注目的明星,他身上凝聚了一个拳击运动员的勇武与剽悍,一个浪漫诗人的细腻和敏感。有一位巴黎少女一直被德帕迪约的魅力吸引,她回忆说:“他非常地与众不同,无论是哪方面看,他都是一个独特的人。” 她叫伊丽莎白·基涅罗奥,同样是一个在高谢教授班上与众不同的人,她比班上的同学年纪大点,进这个班时她已经是个有一定表演经验的演员,同时她还是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学的高材生,此刻正准备做心理学博士论文答辩。据说她家的贵族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尽管伊丽莎白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但她一点都没有那些贵族小姐的陈腐气息。在她的心灵深处,她更像个多情善感,具有艺术天赋的叛逆者和女诗人,在回忆起他们的爱情经历时,她说:“我并不是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住的,但他很让我觉得好奇,我越走近他,越觉得他与众不同,他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率真与自然。”
如果考虑到社会地位、外貌等条件的话,恐怕很难再找出像他们这样双方条件悬殊那么大的伴侣来了。在他们初识的时候,伊丽莎白是个23岁的美丽的巴黎小姐,德帕迪约是个17岁的外省农民。她身高不足1.5米,体重刚够50公斤,还是在德帕迪约把一只大手搭在她肩上的情况下的重量,他呢,牛高马大健壮结实。伊丽莎白此时觉得,他身上有比语言更重要的诚实正直的善良之心。“正是这份可贵的心,使我认定他就是我要寻找的那个人——尽管我们条件悬殊。但这和爱情相比,又有什么重要呢”?
有好几个月,双方都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纸,到了1968年双方的吸引力已变得无法抗拒,在和伊丽莎白同台演出《月亮是蓝色的》时,德帕迪约描写当时的感觉:“柔和的灯光下我看见了一双蓝眼睛,看见了许多蓝色的东西,连裙子也是蓝色的,用白色点缀得恰到好处。心不禁怦然一动:这样的人做妻子真理想。”而伊丽莎白则说:“很明显,我们将共同生活,他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拼图游戏中的最后一块图片,有了他我的生活才完整。” 伊丽莎白成了他的生活老师,使他在一种从来没经历过的氛围下了解一个品味高雅的女性世界,并引导他一起去探求知识和文化。在认识伊丽莎白之前,甚至不知道怎样跟女性说话,从没尝过爱情的滋味,也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刚认识德帕迪约的时候,他有点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他甚至弄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人,生活也没有目标和理想。
没有生活目标,也不了解自己,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可怕的缺陷,但伊丽莎白却认为对于德帕迪约这种从事艺术的演员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没有定型,那么大有塑造的余地,没有限制没有束缚,不像某些年轻人整天就是听母亲唠叨说:‘你这样才漂亮,那样就不中看’。他不知道这些条条框框,所以他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毫无限制,无保留地去塑造自我。我想,前面提到的缺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在艺术领域,艺术家的外在束缚越少,就越能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就越能接近真正的艺术。” 杰拉尔·德帕迪约在生活中是个享乐主义者,他拥有私人酒庄、餐馆,并且对美食有着巨大的爱好。在本周推出的个人食谱英语版本中,他甚至称自己一直以来想做个屠夫。德帕迪约在巴黎南部的沙特鲁小镇长大,他透露小时候父母只在每月的第一个礼拜才买得起肉,而当时可供享用的肉也只有马肉。眼睛流连在美女身上和流连在屠夫商店橱窗内一块块肉上得到的快感一样多。这个“大鼻子情圣”在新书《我的食谱》中写道。
德帕迪约对美食的喜爱异乎常人,他与同为演员的女友卡洛尔·布盖在巴黎拥有两家餐馆。“酒是有灵魂的。”德帕迪约在这本220页的新书中写道,书中还收录了数十种食谱和他在厨房中忙碌工作的照片。
德帕迪约30多年前在盛产红酒的勃艮第买下了自己的第一个葡萄园。据报道,他喝得醉醺醺上了电视,当场侮辱了一个批评他新书的书评家。他在书中说:“如果我还有一个自己尚未意识到的理想,那就是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照看葡萄园和酿酒。” 法国电影的象征之一、“大鼻子情圣”杰拉德·德帕迪约前天宣布他即将息影。
“大鼻子情圣”说:拍了170部电影,没有什么可证明的了。不想像个傻瓜一样坚持下去。正在结束电影生涯,急流勇退,风光无限。
而息影之后的德帕迪约会转战其他文化行业,他刚刚在法国蒙比利埃广播节上主演了一出歌剧,德帕迪约说,他喜欢歌剧、音乐剧和实验话剧,希望息影后能有时间和精力参与这些现场演出。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在2013年1月3日发布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授予法国影星德帕迪约俄罗斯国籍的总统令。原因是法国对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到75%。在俄罗斯,他将面对的是13%的单一税。
称他非常高兴地得知普京总统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表示他热爱俄罗斯,称赞其为伟大的民主国家。他在寄给俄罗斯电视1台的信中表达了对普京的喜爱,称希望搬到一座村庄居住同时还要学习俄语。他写道,“我热爱您的国家,俄罗斯,爱您的人民、历史、作家,”他还补充道,“我的父亲曾是一名共产主义者,并收听莫斯科广播,这也成了我的文化的一部分。”
批准德帕迪约加入俄罗斯国籍,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89章“A”款规定,满足德帕迪约加入俄罗斯联邦国籍的请求。
对于这位两次斩获恺撒奖的法国名演员为避税迁居比利时的做法,法国总理埃罗在电视节目中公开评论称“非常可悲”。而这句评价成为将德帕迪约彻底“逼”出法国的导火索。
埃罗的评价让德帕迪约十分不平。63岁的德帕迪约随即在《星期天报》上发出一封致法国总理埃罗的公开信,称“我并不值得可怜,也不值得敬仰,但是至少我不应该被称‘可悲’。”他总结说。在此封公开信中,德帕迪约称他已经归还了他的法国护照,声称“我不要求获得批准,但我至少有权得到尊重!”根据德帕迪约在公开信中的介绍,他“出生于1948年,14岁的时候开始成为一位印刷工,货舱管理员,之后才开始从事演员的职业。我一直交税。”在过去的45年间,这位工人阶级出身,几乎可以被称为法国最高产的演员所缴纳的税款大约为1.45亿欧元,而他聘用了80名员工。
德帕迪约在法国有自己的酒庄,在摩洛哥,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阿尔及利亚和乌克兰都有房产,此外,还拥有巴黎的3家餐厅,一家鱼铺,一家摩托车行,并著有多部有关法国饮食的烹饪书。
2013年2月23日,其正式在俄罗斯莫尔多瓦共和国首府萨兰斯克注册居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
Mammuth (2010)
下里巴人 La tête en friche (2010)
L'aviseur (2010)
Voici le temps des assassins (2010)
仅仅在纽约 Only in New York (2009)
Kalach (2009)
另一个大仲马 L'autre Dumas(2009)
贝拉米犯罪事件簿Inspector Bellamy (2009)
钻石13 Diamond13 (2009)
头号公敌L'ennemi public n°1(2008)
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Astérix aux jeux olympiques (2008)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2007)
Michou d'Auber (2007)
影迷的奇遇 Abbuffata,L' (2007)
Maurice Pialat,l'amour existe... (2007)
Empreintes (2007)
巴黎我爱你/我爱巴黎 Paris,je t'aime (2006)
最后的假日 Last Holiday (2006)
当我是个歌手时 Quand j'étais chanteur (2006)
Parcours de dissidents (2006)
求偶二人组Je préfère qu'on reste amis (2005)
布杜 Bou (2005)
邪恶王妃 Rois maudits,Les (2005)
Vie de Michel Muller est plus belle que la vôtre,La (2005)
爱我多深Combien tu gagnes? (2005)
最后的假日Last Holiday (2005)
布杜Bou (2005)
36总局/犯罪河岸/警界争雄 36 Quai des Orfèvres (2004)
骑士俏佳人/三剑客续篇-女骑士(台)/俏剑客 La Femme Musketeer (2004)
森林鲁宾逊/天啊ㄚㄚ RRRrrrr!!! (2004)
圣安东尼奥/大侦探 圣安东尼奥 San-Antonio (2004)
全新的法国/勇者之战/乱世倾情/战海情天 Nouvelle-France (2004)
时光流转/岁月无情/时过境未迁 Temps qui changent,Les (2004)
Nous ne sommes pas des anges (2004)
Épreuves d'artistes (2004)
40 ans de la 2,Les (2004)
黑道追杀令Crime Spree (2003)
请你闭嘴(你丫闭嘴) Tais-toi! (2003)
沉默的条约Pacte silence,Le (2003)
娜塔莉/娜达丽/欲火焚身/娜妲莉 Nathalie... (2003)
Volpone (2003)
Clefs de bagnole,Les (2003)
Dean Tavoularis,le magicien d'Hollywood (2003)
Mein Leben (2003)
魅影危程 City of Ghosts (2003)
一路顺风 Bon voyage (2003)
高卢英雄传2:埃及艳后的任务/埃及女王的任务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 (2002)
拿破仑传 Napoleon (2002)
爱你的父亲Aime ton père (2002)
美丽新世界2:埃及任务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 (2002)
陌生人之间 Between Strangers (2002)
我是蒂娜 I Am Dina (2002)
完美女人CQ (2002)
Aime ton père (2002)
Blanche (2002)
Un jour dans la vie cinéma français (2002)
Jamel... en vrai! (2002)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 - Le Comankonafé (2002)
Ruy Blas (2002)
夺面解码/大侦探维多克 Vidocq (2001)
Concorrenza sleale (2001)
下岗风波The Closet (2001)
欲望巴黎Vatel (2000)
悲惨世界 Misérables,Les (2000)
异国寻母 Mirka (2000)
102只斑点狗/102斑点狗 102 Dalmatians (2000)
高卢英雄传1:勇士斗凯撒/美丽新世界 Astérix et Obélix contre César (1999)
Un pont entre deux rives (1999)
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巴尔扎克传 Balzac (1999)
宾伯地 Bimboland (1998)
铁面王子 Man in the Iron Mask,The (1998)
基督山伯爵1998年
Pitch (1997)
Cannes... les 400 coups (1997)
XXL (1997)
代媾 Unhook the Stars (1996)
Le plus beau métier monde(1996)
哈姆雷特 Hamlet (1996)
妈咪也疯狂Bogus (1996)
The Secret Agent (1996)
天使保镖l'anges gardiens,(1995)
难为了爸爸Le Garçu (1995)
爱丽莎的情人 Elisa (1995)
幽国车站Una pura formalità,(1994)
Le colonel Chabert(1994)
悲哀于我 Hélas pour moi (1993)
萌芽 Germinal (1993)
哥伦布传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992)
Mon père,ce héros. (1991)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Tous les matins monde (1991)
绿卡 Green Card (1990)
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 (1990)
Uranus (1990)
爱的过火 Trop belle pour toi (1989)
I Want to Go Home (1989)
Drôle d'endroit pour une rencontre (1988)
罗丹的情人Camille Claudel (1988)
撒旦阳光下 Sous le soleil de Satan (1987)
恋恋山城Jean de Florette (1986)
晚礼服 Tenue de soirée (1986)
难兄难弟/灾祸连连Les fugitifs(1986)
别说你懂得女人Une femme ou deux (1985)
警察 Police (1985)
沙岗堡Fort Saganne (1984)
Rive droite,rive gauche (1984)
Tartuffe,Le (1984)
丹东 Danton (1983)
冷月迷情/明月照沟渠 Lune dans le caniveau,La (1983)
从马丁战争中归来 Le retour de Martin Guerre(1982)
霉运侦探Chèvre, La (1981)
隔墙花 La femme d'à côté (1981)
情人奴奴 Loulou (1980)
最后一班地铁Le lernier métro(1980)
我的美国舅舅Mon oncle d'Amérique (1980)
巴菲特.弗依/诡异 Buffet froid (1979)
L'Ingorgo - Una storia impossibile (1979)
掏出你的手帕Préparez vos mouchoirs (1978)
猴子再见Bye Bye Monkey (1978)
Sucre,Le (1978)
告诉他我爱他Dites-lui que je l'aime (1977)
Baxter,Vera Baxter (1977)
Camion,Le (1977)
Nuit,tous les chats sont gris,La (1977)
Violanta (1977)
情妇/小姐跟我走 Maîtresse (1976)
我爱你,不再爱你 Je t'aime moi non plus (1976)
一九零零/1900/1900:新世纪 Novecento (1976)
巴洛可 Barocco (1976)
最后的女人La dernière femme(1976)
René la canne (1976)
七次判处死刑 Sept morts sur ordonnance (1975)
Bertolucci secondo il cinema (1975)
史塔维斯基 Stavisky... (1974)
远行他方/圆舞曲女郎 Valseuses,Les (1974)
Vincent,François,Paul... et les autres (1974)
Femme Gange,La (1974)
Gaspards,Les (1974)
Pas si méchant que ça (1974)
城里的两个男人 Deux hommes dans la ville (1973)
An 01,L' (1973)
Affaire Dominici,L' (1973)
Au rendez-vous de la mort joyeuse (1973)
Rude journée pour la reine (1973)
Scoumoune,La (1972)
养老金 Viager,Le (1972)
娜妲莉·葛兰吉 Nathalie Granger (1972)
Tueur,Le (1972)
Un peu de soleil dans l'eau froide (1971)
La vie sentimentale de Georges Le Tueur (1971)
Cri cormoran,le soir au-dessus des jonques,Le (1970)
Nausicaa (1970)
Beatnik et le minet,Le (1967) 巴黎我爱你/我爱巴黎 Paris,je t'aime (2006)
偷情桥 Un pont entre deux rives (1999)
Tartuffe,Le (1984) 拿破仑传 Napoléon (2002)
Aime ton père (2002)
悲惨世界 Misérables,Les (2000)
偷情桥 Un pont entre deux rives (1999)
恋恋风暴 She's So Lovely (1997)
不速之客 Agantuk (1991)
Shakha Proshakha (1990) 代媾 Unhook the Stars (1996)
屋顶上的轻骑兵/屋顶上的骑兵/爱在天地苍茫时 Hussard sur le toit,Le (1995)
受伤的男人 Homme blessé,L' (1983) 法国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Gerard Depardieu)因出演《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一片而全球知名,2014年10月他推出法文自传《Cas' est fait comme ca》,于书中自爆罕为人知的过去。

❷ 美国严打“假结婚”拿绿卡!为什么这么多人想移民美国

美国严打“假结婚”拿绿卡!为什么这么多人想移民美国?我在网络上查到的对绿卡的解释是这样的:“绿卡这个词起源于美国,因为最早美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绿卡是一种给外国公民的永久居住许可证。持有绿卡意味着持卡人拥有在签发国的永久居留权,同时,持有绿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免去入境签证。”正是因为绿卡有这样的好处,所以在有很多人为了获得美国的绿卡会和已经获得绿卡的人假结婚,从而移民美国。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想移民美国?我想第一点可能是因为美国的教育水平高,比如美国的全球知名院校——哈弗。全球有多少人想要进去就读呢,如果可以拿到美国的永久居留权。那么在美国求学也会容易许多。有的人是为了在美国工作,如果手持绿卡就可以获得美国宪法的保护。你的孩子也可以从小就读于美国的公立学校,因为一般的公立学校对于不是本地人都会有入学人数的限制。如果有了绿卡就方便多了。再者,如果获得美国绿卡并且在美国出入境一定的年数后就可以像美国公民一样获得政府的各种福利补贴。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基础设施和福利比中国更加完善。所以美国更能吸引大量的人才。但是我国现在也在高速发展所以完全不需要为了去美国而“假结婚”拿绿卡。

❸ 王杰主演的电影 王杰在香港杀人 逃到法国 为了绿卡当了雇佣军

战龙在野
王杰,张敏,李修贤等主演
剧情简介:
阿杰(王杰)是一个有志青年,但性格比较懦弱,他有一个很善良,很爱他的妻子阿敏(张敏)。阿火(李修贤)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阿敏杀了黑社会老大龙哥(梁家仁)的弟弟(龙方),而被抓进了监狱。 阿杰和阿敏为了躲避黑社会的追杀,逃到了法国,为了生存阿杰参加了法国雇佣兵。在军营里阿杰吃了很多苦,但在黑哥(柯受良)的帮助下,经过长达数月的急训,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雇佣兵。在执行完任务后他们都成为了法国第三师的士兵。就在阿杰即将凯旋归来的时候,阿敏在家中,阿火在出狱回家的路上,双双被黑社会枪杀。 阿杰回来后决定要为他们报仇,于是找来黑哥。而龙哥那边知道阿杰是雇佣兵,便叫手下也找来了一队雇佣兵对付他们,谁想到找来的这两个雇佣兵正是在法国和阿杰过不去的黑人Billy和他们的教官,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阿杰终于报了仇。

❹ CCTV6曾播过的一部外国片 是爱情的 男主头发是白色的虽看起来有点老但很有魅力

白色?
逃跑新娘?
主角李察吉尔

❺ 请问大佬有绿卡1990年上映的由热拉尔·德帕迪约主演的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资源吗

链接:https://pan..com/s/1GSL68y8coTvVW-yjxtu1AQ

提取码:whkt

《绿卡GreenCard》

导演:彼得·威尔

编剧:彼得·威尔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安迪·麦克道威尔、毕比·诺维尔什、格雷格·埃德尔曼、罗伯特·普罗斯基、JessieKeosian、伊桑·菲利普斯、玛丽·路易丝·威尔逊、罗伊丝·史密斯、ConradMcLaren、罗纳德·格特曼、斯蒂芬·皮尔曼、维多利亚·布思比、安·韦奇沃斯、StefanSchnabel、西蒙·琼斯、马拉奇·麦考特、约翰·斯宾塞、安·唐德、德沃拉·纳尔逊、JohnScanlan、ArthurAnderson、VasekSimek、ErnestoGasco、康拉德·罗伯茨、ChrisOdo、瑞克阿维莱斯、阿卜杜拉耶·恩戈姆、TimothyStickney

类型:喜剧、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澳大利亚、法国、美国

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1990-12-23(纽约首映)、1991-02-01(美国)

片长:103分钟、UK:107分钟、USA:107分钟(TCMprint)(dvdrelease)

又名:绿卡情缘、绿咭情缘

音乐家乔治(杰拉尔·德帕迪约GérardDepardieu饰)和园林爱好者布朗蒂(安迪·麦克道威尔AndieMacDowell饰)的结合,完全是出自各自的私心:乔治来自法国,想得到一张美国的绿卡,从而在这里发展事业;布朗蒂看中了一套公寓,却被告知只有夫妻才能入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结婚后很快就过回各不相干的生活。

美国移民局的怀疑随之而来。为了一张绿卡而假结婚的案例他们见得多了,乔治和布朗蒂的婚姻自然也逃不过他们的法眼。严谨认真的调查介入了这对“夫妻”的生活。现在,乔治和布朗蒂必须策划出一个完美的恋爱和结婚过程,摆造出一起生活的种种细节证据。为了能让婚姻变得更加可信,乔治甚至住进了布朗蒂的家,两人却渐渐戏假情真。

❻ 彼得·威尔的人物生平


彼得· 威尔1944年8月21日出生于悉尼,父亲是一位房地产经纪人。他也曾尝试过他父亲的行当,不久便踏上了欧洲之旅。回到澳洲以后,他在联邦电影组(Commonwealth Film Unit)找到了一份工作,正是在这里他学会了拍摄记录片和教育片。1971年,威尔执导了他的处女作《Three to Go》,但是影片并没有受到观众和影评家的关注。1974年,他又拍摄了他的第二部影片《吃掉巴黎的车》(The Cars That Ate Paris),这部灰色调的喜剧惊悚片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随后一年他又推出了他的第三部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悬岩上的野餐》(Picnic at Hanging Rock),这部影片为他带来了更大的成功。影片讲述了几个女中学生在澳大利亚内陆深处失踪的故事,这部超现实主义的影片赢得了一致的好评,并成为风靡一时的经典之作。
1981年的《加里波底》(Gallipoli)使威尔首次斐声国际影坛,也为他赢得了澳大利亚电影协会(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最佳导演奖。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在片中饰演两个开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作战的朋友之一,该片受到了国际影评家们的一致赞誉,也确立了威尔在国际影坛的地位。第二年,他推出了影片《灾难岁月》(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并再次请吉布森担纲主演。《灾难岁月》以1965年印尼苏加诺(Sukarno) 统治集团被推翻时期发生的一段浪漫恋情为背景,影片参加了戛纳电影节的角逐。对威尔来说,该片也为他带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1985年威尔携《证人》(Witness)登陆美国。《证人》讲述了一名受伤的费城警察(哈里森-福特主演,Harrison Ford)在一个阿们宗派家庭里疗伤期间,亲眼目睹的文化冲突的故事。影片向人们展示了哈里森除了能在那些高成本制作的动作片中一展风采,也有能力演好其它角色;威尔也因为此片而首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随后威尔再次与哈里森合作,1986年推出了《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该片系根据保罗·索鲁(Paul Theroux)的小说改编而成,但没有前一部影片叫座。
1989年,威尔以《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再次重拳出击。正如《证人》让哈里森-福特再展雄风一样,《死亡诗社》也让该片的主演罗宾·威廉斯(Robin Williams)迅速窜红,并让威尔再次获得奥斯卡提名,以及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的奖项,该片也是反映青少年心理问题影片的代表作。随后,威尔又执导了另一部影片《绿卡》(Green Card),进行了另一种风格的探索。该片为威尔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提名,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该片情节稍嫌繁琐且内容偏题,最多只能算是一部闹剧。
1993年威尔推出的《无畏》(Fearless)被证明是一部失败之作,片中杰夫-布里奇斯(Jeff Bridges) 扮演一位空难幸存者,他一直试图摆脱内心恐惧,过上正常的生活。 1998年,威尔执导了《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在这部影片中金-凯瑞首次担纲主演,浑然不觉中他成了一部肥皂剧的主角,他的生活被电视台转播,而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人为安排的。这部黑色幽默的超现实主义影片向人们展示了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正被媒体侵蚀着。影片受到了影评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威尔也因此片而第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并获得许多其它荣誉。2003年的《怒海争锋》也获得好评。

❼ 恩雅是哪国人

恩雅被公认为第一位树立环境民谣(就是Ambient Folk)的爱尔兰人。

恩雅(Enya)的原名叫作Eithne Ni Bhraonain,当然这是用英语翻译过来的爱尔兰语的名字,(在当地的语言里是指神话中的一位女神),1961年5月17日出生于爱尔兰的Gweedore的一个音乐世家。(Gweedore是爱尔兰的一个小地方,应该是比我们的一个县还小吧)。她在九个孩子里面排行第四,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在学校里学习的是钢琴和古典音乐,以前最大的心愿只想成为钢琴老师。由于恩雅的个性内向害羞,1980年,在管理人Fachtna O'Kelly的提议下,她加入了Clannad(这是他的哥哥姐姐们组的一个很优秀的乐团,资料我也有一点,想看的话可以找我要〕,她出任键盘手,演奏Wurlitzer电子钢琴和后来的Prophet5合成器并制作Vocals(提供和声),但这并没能充分发挥她的特长。而且在大哥哥大姐姐的袒护下,似乎也难有空间施展,倒是参与了两张专辑《Crann'Ull》及《Fuaim》的制作,这对于她来说是个很好的见习机会。

当时担任Clannad的经理人和制作人的是Nicky Ryan,他和Clannad配合了很长一段时间,制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可惜的是, 1982年他们的合作关系破裂了,因为什么原因我当然不知道了,总之最后他离开了。同时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年轻的Eithne,长时间的留在后台作第六人的工作她也感到了灰心,决意(这个词好象用的不好吧?)离开Clannad,正好Nicky Ryan同时也对他的才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心栽培她,就邀她一道上路。他们一起到了Dublin(应该翻译成“都柏林”是么?),和Nicky的夫人相聚,从此恩雅开始了她全新的音乐历程。 Ryan希望恩雅能专心作曲(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很英明的决定〕,而Ryan的夫人Roma Ryan则专门为他填词,三人愉愉快快的在Nicky的十六轨工作室里共事,以爱尔兰文完成了不少作品。同样是Fachtna O'Kelly的建议下,她开始致力于电影音乐的制作。Roma后来把这些带子给许多电影制作人听,结果David Puttnam首先在一部法国电影《The Frog Prince》里面采用了他们的作品。那时的这些音乐只能算是“Enya Ni Bhraonain”作的,然而,这是恩雅和他的合作者Nicky和Roma首次合作的标志,从“Eithne”到“Enya”的转变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了。

Enya是一位极富人文色彩的艺术家,她坚持在她的作品中要有爱尔兰民谣文化,因此爱尔兰著名的民谣歌手Christy Moore在他1985年的 LP《Ordinary Man》中,特请恩雅担任他的伴唱;同时恩雅海奔波于London和Dublin之间,为BBC电视写 了六首有关居尔特(Celtic)的人文创作,这个有关远古的居尔特人的电视系列剧很流行,在电视台反复的播放,BBC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感激,于是大力促成了恩雅第一张专辑的工作。BBC是如此喜欢这些音乐而决定发行一张独立的专辑在记录片播出以前发行,专辑被简单地称为“恩雅”, 包装上甚至没提及它是一个原声乐. 她几乎演奏了专辑上所有的乐器,有时迭加80次语音以创造那独特的声音,稠密的纹理,缥缈的语音, 梦幻般迷人. 它是用电子合成器画一幅现代音波风景画,那能唤起不同的氛围, 从悲哀'Deireadh 一Tuath' 到动人的Boadicea', 和它那惊人的动态混合配音.1986年,“Enya”推出上市,“The Celts”当然是恩雅和BBC大力推荐的主打歌曲。

第一张专辑已经显示了恩雅不弱的实力,这张唱片随后在爱尔兰的音乐排行榜爬到了第一,其开始了恩雅商业上的起色. 她与歌手辛妮·欧康诺(Sinead O'Connor,也是爱尔兰人,第一张专辑“狮子和眼镜蛇” 在欧美获得白金和金唱片)合作过,在她的专辑“狮子和眼镜蛇”中朗诵一短文. 1988年当她与WEA签约后,她更是全心全意投入了下一张专辑的制作。首先推出的单曲“Orinoco Flow”先声夺人,为她在UK拿下了排行冠军,紧接着“Waternark”专辑也勇夺第五名,并在UK排行榜停留达63周之久。歌迷们无不对“Watermark”中恩雅有如天使一般的灵妙嗓音感到惊异,更对他们精益求精所创造的Oceanic Sythesized Sound感到欢欣。1989年,“Watemark”在美国也引起广泛的注意,光是当地就卖了200万张,全球共卖出400万张以上。同年,“Orinoco Flow”也获得格莱美Best New Age Performance以及Best Music Video的提名。恩雅的音乐确实为乐坛注入了全新的艺术观念,提供听着更深一层的感受力,无怪乎电影《绿卡》(Green Card)及《爱就是这么奇妙》(L.A.Story)都用上她的歌曲,就连国内广告市场至少有五部以上的电视CF,用她的音乐。(好象都是没有给人家版税的哦) 恩雅并不是位高产作家,她在时隔三年之后才推出了新作“Shepherd Moon”,这张专辑是她在爱尔兰的家中和Ryan夫妇一起录制完成的。所以我还得补充一点,“Enya”并不能单单指这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歌手,“Enya”应该说是三个人:Enya的音乐和编曲,Nicky Ryan的制作和编曲,还有Roma Ryan所作的歌词。恩雅也在几次采访中明确的表示:离开了Ryan夫妇中的任何一个人,“Enya”都不能存在。“Shepherd Moon”推出之后风光了好一阵子,连同过去的两张专辑都被重新热炒。难得的是“Shepherd Moon”在1992及1993年的Top Alt Alternative/New Age Album共得到56周冠军,同时也为恩雅得到了35届格莱美最佳New Age Ablum,以及爱尔兰IRMA唱片协会所颁发的最佳女歌手称号。一下子这么多的荣誉落在恩雅的身上,她除了受宠若惊之外,无形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恩雅在音乐上的独创风格,以及运用多种语言的声韵在作品中这两点都是他人所望项背的,反而当时令我们最为担心的是,恩雅在长时间借助录音的包装下,未来如何开创新的格局,这是我们最关心的。

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如每个恩雅的爱好者所知的那样,1995年“The Memory Of Trees”专辑的推出,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 她继在1992年因“Shepherd Moon”专辑获格莱美大奖后再度赢得两项葛莱美大奖。当我们还沉浸在“Anywhere Is”的优美旋律中时,1997年恩雅又推出了新歌加精选专辑“Paint the sky with stars”, 同年还推出了出了“梦之盒”专辑,包含3张CD和一本图文小册子. 这些CD被命名为“海洋,云和星”,他们包含了自从1987年她的首次演出开始的音乐生涯. 具体的内容,就算最近才开始了解恩雅的朋友也应该略有所知了,我便不再赘述了。

❽ 杰拉尔·德帕迪约出演的喜剧片

个人感觉这是德帕迪约最经典的两部喜剧……

难兄难弟-法国电影

编剧:弗朗西•维伯

导演:弗朗西•维伯

主演:皮埃尔•理夏尔、杰拉尔•德帕迪约

结束五年的囹圄之苦,奴卡走出监狱的大门。五年前,十四次抢劫银行成功的奴卡,在实施第十五次抢劫时被多罗夫警官抓获。这次刑满释放,多罗夫没有忘记来看看打过多年交道的“老朋友”。在多罗夫看来,奴卡不会就此金盆洗手,只要奴卡重操旧业被自己抓获,还有获得升职的可能。上一次抓获奴卡,多罗夫就尝到了升职的甜头。

令多罗夫失望的是,奴卡还真没有重操旧业的打算,这次出来,奴卡就想过平常人的生活。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有一段距离。当奴卡为生存所迫,变卖完仅有的金银首饰准备到银行开户时,竟无端地卷进一起抢劫案,被持枪抢劫的弗朗索瓦劫持为人质。率队赶来的多罗夫根本不相信样子颓唐的弗朗索瓦会是劫匪。为了免遭牢狱之灾,一时无法辩解的奴卡只好和弗朗索瓦一起逃跑。

驾车逃离的路上,拉扯之间弗朗索瓦不慎扳动了手枪的扳机,子弹打穿了奴卡的大腿。为了给奴卡治伤,弗朗索瓦把奴卡带到父亲的一个朋友马丁医生家。虽然马丁只是个兽医,但在满大街刺耳的警笛声中,再没有比马丁更合适的医生。奴卡强忍着疼痛,让马丁取出了子弹,弗朗索瓦则趁机去接妻子去世后留下的五岁女儿娅娜。

就在奴卡和弗朗索瓦无处藏身时,多罗夫排除了奴卡重操旧业的可能。担心被警察抓获的弗朗索瓦恳请奴卡帮忙,看能否弄到护照,逃往国外。在奴卡的朋友拉迪夫处,弗朗索瓦因拿不出五万法郎被拉迪夫绑架。此时,奴卡在马丁医生家不慎被一个警察认出,情急之下,奴卡夺过警车,呼啸而逃,顺路冲进拉迪夫的酒吧,救出弗朗索瓦。

经过这么一次劫后重生的遭遇,奴卡似乎开始同情起穷困潦倒却不失爱心的弗朗索瓦。尤其是当奴卡准备离开时,三年未曾开口说话的娅娜一句“我不想你离开”,不仅让弗朗索瓦激动得热泪盈眶,就连性情冷漠的奴卡也为之动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尽管麻烦不断,但奴卡还是帮助弗朗索瓦父女来到法意边境。看着弗朗索瓦父女逃向边境那边的意大利,奴卡追上前去,跟曾经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走向新的生活。

精彩视点:

法国人的幽默和浪漫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幽默和浪漫不仅仅浸透在爱情当中,就连《难兄难弟》这样一部充满辛酸和坎坷人生际遇的影片,导演也不放过擅长的喜剧元素,起用最杰出的喜剧大师,调动最丰富的喜剧细胞,把一个原本看了噙着一汪泪水的影片,演绎得幽默诙谐,忍禁不禁。

本片故事的喜剧性更多的是来自法国当今最杰出的电影演员杰拉尔•德帕迪约。1948年出生在法国的德帕迪约在懵懂、困顿中度过了人生的前二十几年。1974年主演影片《华尔兹舞女》开始,德帕迪约一举成名,从此片约不断。从阿伦•雷乃的《我的美国叔叔》到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从瓦伊达的《丹东》到获得戛纳影帝的《大鼻子情圣》,德帕迪约一路走来。进入1990年代,德帕迪约开始向好莱坞发展。其主演的第一部英文影片《绿卡》为他获得一座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杯。此后,《1942:征服天堂》、《铁面人》等美国影片,为德帕迪约赢得法国政府为他颁发的“骑士荣誉勋章”。

片名:Tais-toi!
译名:你丫闭嘴
导演:弗朗西斯·维贝Francis Veber
主演:让·雷诺Jean Reno
杰拉德·德帕迪约Gerard Depardieu
蕾诺·瓦莱拉Leonor Varela
类型:喜剧 片长:85分钟
上映日期:2003年10月22日(法国)
官方网站:www.taistoi-lefilm.com

焦点关注

[人物]

钢蛋

钢蛋是一个微笑的胖子。钢蛋的武器是他的微笑。
钢蛋微笑着去抢银行,柜台里递出一大堆日元。
钢蛋愤怒了:这是什么?
店员:日元。
钢蛋:我不要中国钱,我要法国的欧元!
店员:我们这儿没欧元了。
钢蛋:没有欧元?你们这算什么银行?
店员:其实,我们只是一家货币兑换点。你要抢银行的话,街角就有一家。
钢蛋:怎么不早说?

五分钟后,钢蛋从街角银行逃走,路过电影院时忍不住看了两眼,因此被捕。

鲁比

鲁比就是让·雷诺,一个很酷/很苦的杀手,他被关在牢里,人生目标只剩下给老婆报仇。

[故事]
钢蛋是监狱里最可爱的囚犯,却麻烦不断。
钢蛋特别喜欢跟室友聊天,永远不懂选择场合、时间和话题,钢蛋跟任何室友都会在两个小时内打起来。(钢蛋:你不要老是用一边的牙齿嚼,这样腮帮子会变形,你很像我的一个朋友,他的脸也长得像屁股,而且他老是用一边的牙齿嚼,所以就变成了一边大一边小的屁股……用一边牙齿吃饭的胖囚犯:!@!U$!^$!*%^!&%^!)
结果永远是室友进医院,钢蛋关禁闭。这个爱说话而且欠揍的死胖子天生神力,谁也打不过他。
监狱长受不了了,找来精神病医生给钢蛋作检查,检查结果是:钢蛋的脑子比正常人小N倍,他的头骨里基本是空的。精神病医生拒绝接受钢蛋住院治疗,因为他们是精神病医院,不是傻子医院。
就在监狱长已经绝望的时候,钢蛋终于遇到了梦幻好室友:杀手鲁比。
鲁比不说话,不生气,不动。钢蛋终于可以不停地说话,永远有人听。
在钢蛋微小的头脑中,鲁比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平生第一知己。
所以,钢蛋决心带着鲁比一起越狱。
越狱由钢蛋在外面的唯一好友策划,搞得一塌糊涂。钢蛋和鲁比好容易跑掉,警察和鲁比的仇家满世界追捕他们。
对于职业杀手来说,人世间最悲惨的,莫过于跟一个傻子一起跑路。
你打电话,他在一边玩儿会发出奶牛叫声的玩具。
入室抢劫,他会跟房主聊天。
你让他偷车,他就偷一辆警车,让他再偷一辆,他就再偷一辆警车。
当一切搞定、大仇得报、警察来了的时候,他不等人问就先招了“人是我们杀的,不过你们得赶紧放我们走,我们还要回家乡开饭馆儿呢。”

[关于鼻牛儿喜剧]
这是Pignon喜剧的第三部。Pignon发音近乎“鼻牛儿”,是一个法国姓,不过几乎没人姓这个,只有戏里的傻瓜才用这个姓。
“鼻牛儿”喜剧在法国历史悠久,欧洲封建时代的贵族有养个傻子给自己找乐的习俗。“鼻牛儿”喜剧的基本套路就是聪明人拿傻子找乐,结果差点儿被傻子害死。而且这种傻子不是像刘姥姥一样扮猪吃老虎,而就是“猪吃老虎”。看过《傻瓜晚餐会》,你就能明白猪吃老虎是如何吃法的。
《你丫闭嘴》中德帕迪约虽然名叫“钢蛋”,他显然又是一个“鼻牛儿”,再说,片中从来没提过他姓什么。德帕迪约的确戏路宽广,老了胖了,摆出一张无辜的脸喋喋不休,居然也可爱得很。

[关于导演]
本片导演弗朗西斯·维贝是法国少数专拍商业片的导演,最拿手的是喜剧,特别是“搭档喜剧”。德帕迪约刚出道就跟他拍戏,八十年代两人合作过三部喜剧片《山羊奶酪》《铁哥儿们》和《逃亡者》。
后来维贝跟所有混到一定地位的电影人一样,开始找突破,先是到美国拍了部英语片《三个逃亡者》,票房口碑还过得去。跟着他上了当,环球公司的一个制片人对他甜言蜜语“这部案子只有你一个能接”,这傻哥儿们就接了马修·布罗德里克主演的《Out of Limb》。这部电影根本没发行,维贝自己说,试片会之后,他想自杀。
1993年,在美国身败名裂的弗朗西斯·维贝回到法国,拍让·雷诺的《美洲豹》,这一次他对在南美洲拍戏的成本估计不足,很快超支,只好胡乱凑合着拍完,结果当然不怎么样。
此后就没什么人找他拍戏了,直到1998年超低成本的喜剧《傻瓜晚餐会》(Le dinner de cons)。《傻瓜晚餐会》大卖,复活了法国的“鼻牛儿”喜剧。然后维贝找老搭档德帕迪约拍《下岗风波》,再下一城,成了“傻子喜剧派”现任掌门人。

❾ 有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美国女人和一个法国男人的故事,片名叫什么

你这问题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据我所知,《午夜巴塞罗纳》是一个美国女人和一个法国男人的故事。而且不错

阅读全文

与法国绿卡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孩之爱电影免费观看网站 浏览:861
彭于晏孙悟空电影女主角 浏览:190
手机电影爱情动作大片 浏览:49
不要会员的奥特曼大电影 浏览:267
法国电影的美学特征 浏览:407
狼牙公主电影完整版 浏览:41
长腿叔叔电影英语百度云 浏览:806
阳巧玥售楼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95
法国呼吸这个电影解析 浏览:166
一部拿着中国国旗过境的电影 浏览:312
关于藏羚羊的电影观后感500字 浏览:31
韩国电影百度图片 浏览:166
电影票房那么多 浏览:343
演员可儿清华大学微电影 浏览:758
女警检查犯人电影的名字 浏览:102
如何免费建设一个电影网站 浏览:88
南召电影院今下午啥电影 浏览:200
看双字幕英文电影 浏览:235
金刚电影剧情结局是什么 浏览:866
邹兆龙演所有电影名字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