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没有知道什么喜剧片的,我喜欢看大陆喜剧,外国的也可以接受,给我推荐下呗
1、《天下无贼》
《驴得水》是一部让人啼笑皆非的荒诞的喜剧电影。影片讲述的是由一头驴引发的一个故事。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此片于2016年10月上映。
㈡ 全世界排华的真实原因
问:能介绍下美国19世纪80年代出台排华法案的背景和原因吗?包括加拿大也出台过相关法案,1923年更是出台法案完全限制华人,而且这种性质的法案据说只对华人出台过。
文 | 杨津涛
国内讨论美国排华法案时,通常将其和种族主义联系在一起,认为对华人的歧视,是美国限制中国移民的主要原因。
其实,排华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华人抢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
中国人较大规模进入美国,始于1848年。
当时,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急需劳动力,于是一些美国商人前往中国招工。1849年来到美国西部的中国人有325名。过了两年,这个数字在1851年上升到了2716人。
19世纪60年代,美国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西段期间,同中国签署含移民条款的《蒲安臣条约》,再次大举招募华工。至1880年,美国境内的华侨总数已超过10万人。①
图:在加州淘金的华人
美国人对于华工的带来,起初持欢迎态度,但很快由经济原因转变为排华。
比如,在加利福尼亚州,华人矿工工作效率较高,往往能淘得比白人矿工更多的黄金,以至白人矿工认为,华工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财富。1849年,美国发生第一起排华事件——“图卢穆恩暴动”,60多名华工被白人矿工赶出营地。
此后,不断有华人遭到袭击。1862年,华侨组织向加州议会申诉,称有88名华侨被杀害。
1869年,太平洋铁路通车,原先参与铁路修筑的上万名华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与刚刚得到解放的黑人,及从东部乘火车西来的白人成为竞争者。
由于华工愿意接受更繁重的劳动和更低的工资,往往比美国白人更容易找到工作;加之经济危机爆发,大批美国工人失业,于是华人成为众矢之的,被认为抢了白人的工作机会。
在此种情势下,从1852年~1882年,美国地方性的排华立法多达20余个,包括对华侨额外征税、禁止华侨拥有土地等(其中一些由于违宪,出台后即被废止)。②
当然,中国人在美国被敌视,也有自己的原因。
首先,早期华侨大都是中国沿海地区的贫苦农民,他们大都希望在美国攒钱,然后回国,于是被视为美国财富的掠夺者。
其次,大多数华侨孤身在外,空闲时常常嫖妓或吸毒,导致唐人街妓院、鸦片馆林立,这是当时占美国主流的清教徒无法容忍的。
第三,华侨遇事时常唯唯诺诺,在美国眼中有若“奴才”,自然难以得到美国人的尊重。③
图:美国当年表现歧视华人的漫画
支持排华者占了上风
以上矛盾不断积聚,至1878~1879年,美国西部和南部议员联合起来,向国会提交了排华议案,要求限制中国人入境美国。
美国总统海斯以该议案和《蒲安臣条约》相悖,予以驳回,但排华问题从此成为全国性议题。
在国会中,民主党议员为争取工人支持,倾向于支持排华;而共和党出于廉价劳动力有利经济发展的理由,反对全面排华。他们在议会中展开辩论,支持排华者称:
“中华帝国有四亿人口,构成了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就是一片笼罩在太平洋沿岸处女地上的巨大阴云。”;中国人“会如蝗虫一样蜂拥而至”。④
反对排华者则认为,当时在美国的中国人不过10.5万,仅占美国全部人口五百分之一,不足为虑。他们反问:
“这样的人数怎么会造成威胁?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易于治理的民族……这个国家里所有的中国人加起来还不超过我国人口排名第十六位的城市。加州的全部华人加起来还不如上海租界里的多,我们在上海只派了一百个警察就把他们管得服服帖帖,为什么在加州就会成为问题呢?”
此外,种族歧视也是美国排华的原因之一,有议员指出,当初引进黑人就是一个错误,因为黑人不能被白人同化,中国人同样如此,美国不能重蹈覆辙。有议员反驳说:
“中国人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歧视,美国的法律规定只有白人和本土出生黑人的后裔能成为美国公民,如果说中国人不可同化,那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给予这样的权利。他们在加州的遭遇能够让他们接受被同化吗 ? ”
最终,在美国工人团体的巨大压力下,支持排华的议员在国会中占了上风,1882年参议院20票对15票、众议院167票对66票,通过排华法案——十年内禁止一切华工赴美,华侨为“不合格成为美国公民”的人。
此后,该法案的有效期被一再延长,直至1943年方告废除。⑤
2011年、2012年,美国参议院、众议院分别全票通过有关《排华法案》的道歉案,正式为当年歧视华人的行为道歉。
图:1892年,美国又通过法案,在美华工必须申领“劳工证”
加拿大排华的原因及过程,同美国极为相似,也是由地方性排斥华工,逐渐发展为全国性排华。
1885年,加拿大联邦议会立法,向华工收取人头税,缴税金额从最初的每人50元,逐渐增加至每人500元。
1923年,加拿大通过《中国移民法案》,严防外交官、商人、留学生及在加拿大出生者之外的中国人入境,直至1947年,该法案才被废除。法案有效期内,仅有20多名中国人进入加拿大。⑥
除美国、加拿大外,作为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也引入《排华法案》,对中国人进入菲律宾做出严格限制。1924年,菲律宾曾发生排华风潮。⑦
日本人也曾被限制入美
曾经被美国立法禁止入境的族群,除中国人,还有日本人。
第一批向外移民的日本人,是1868年去往夏威夷(当时尚未归属美国)。日本人移民美国本土的时间较晚,但至1910年,美国的日本移民已超过了7万人。
同华工一样,日本工人在美国同样受到敌视。1900年,旧金山劳工组织举行大规模游行,要求将日本人也列为排华法案的限制对象,他们声称:
“太平洋沿岸、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间各州正在遭受来自中国和日本廉价苦力劳工的侵袭。”
他们要求国会:
“重新制定排华法,增加排斥所有蒙古人种劳工的条款。”⑧
及至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美国国内盛传“黄祸论”,舆论更倾向排日,以免日本成为美国劲敌。其后,旧金山出台法令,禁止日本儿童和美国白人一同上学;大多数地方禁止日本人加入美国国籍等。
最终含有排日条款的《1924年移民法》获得通过: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几乎全部亚裔族群(菲律宾人除外)都被禁止获得美国国籍。
此外,该法对欧洲、非洲等大多数地区,都设置了移民配额,只有南美地区的族群能较为自由地移民美国。⑨
如日本方面的声明所言:
“日本政府已严格执行了双方的协议,美国政府将日本移民包含在被严格排斥的范围内,是错误的,将会给日美双方间的和谐互利关系带来’严重的后果’。”⑩
果然,美日关系从此日益恶劣,直至爆发太平洋战争。
综合来说,虽然当时中国人、日本人在美国都受到了歧视,但两国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完全不同的作用。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根本无力保护侨民,而日本政府在谈判中,不断对美国据理力争,有效防止了排日运动的扩大化。这就是为什么同遭美国排斥,日本人的损失要比中国人小得多。
图:2012年,众议院通过有关《排华法案》的道歉案后,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右3)及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右2)等伸大拇指庆贺。
注释
①万晓宏:《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研究(1848—2001年),暨南大学2002年。
③⑩李帅:《美国历史上“排华”与“排日”运动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②刘英俊:《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初探》,《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④⑤曹雨:《美国的立法过程分析》,《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⑥巫乐华:《华侨史概要》,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第94—101页。
⑦庄国土等著:《菲律宾华人通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90—299页。
⑧祝曙光、张建伟:《19 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移民问题与日美关系》,《世界历史》2011年第6期。
⑨胡生璐:《美国1924年移民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