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是什么电影都能叫长城(长城)影评
长城》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马特达蒙和景田领衔主演,总投资1.5亿美金。由中影集团,乐视影业,传奇影业,环球影业联合出品。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资达到好莱坞A级电影等级的片子。在看它之前,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马特达蒙和张艺谋的结合,实在很难不让人充满好奇;但另一方面,预告片里看到五色战队的盔甲,却给人带来一丝不好的预感。但是,导演张艺谋和马特达蒙以及巨大的投资还是吸引了我进入了影院。
先说说看点吧,首先是影片的视觉效果和打斗场面,紧张而刺激,不管是从摄影、剪辑还是特效来说,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好莱坞A等级的制作。配合上拉民贾瓦迪的配乐,打斗画面让人觉得相当激昂,拼杀的时候,也有激动的感觉。其次就是演员阵容了,看着马特达蒙跟景甜和刘德华用英语对戏,加上其他的各路演员或小鲜肉齐聚一堂,竟有一种奇特的喜剧感。汴梁小皇上登场的时候,大家也都笑了。
说了看点,就来全面评价一下这部作品吧。其实,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一个名字作为《长城》,投资如此之大的中美合拍片,它的意义应该不止于一部爆米花电影,或者一个单纯的爽片。只是,在此片中,故事对于人物和阵营的简单化处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绝佳的弓术,帮助中国人守城,最后拯救了江山社稷的危机,这真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但是,主角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被什么精神感召这么做?这是看不出来的。电影里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电影的故事中,对信任这个主题的着眼实在是屈指可数。电影中充满了许多堆砌重叠恢弘的所谓大场面,却偏偏缺少价值观的冲突,缺少在重大压力之下人的决定,在脸谱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画。
或许有人说,这就是一个爽片,要求主题或者故事与人物算作是本末倒置。但是就算是特效片,好看的关键,仍然在于我们能否对主角移情。而移情的关键就在于刻画精彩的人物角色,人物需要做真正的决定,而不是像工具一样,被剧情推着走,比如想让他被感动就被感动上战场,想让他放弃逃走就让他放弃,而是需要刻画出人物在这些决定中的挣扎与压力。所以,同样在特效片中,我们看到了《终结者2》的T800在最后甘愿沉入钢水,我们也看到了《黑客帝国》里尼奥屡次觉得自己并不是救世主的退缩。当特效融入了剧情,甚至帮助了人物刻画的时候,那种视觉震撼会以好几倍的方式回馈观众,因为观众对其投入了感情。而《长城》只是把特效呈现出来,所以,就算做得再好,也终究不能归类为好片。
当然,出品方或者一些影评人,也有表达这样的观点,不需要那么完美,视听刺激了,让人看的舒服,有票房就行。但是大众似乎并不这么觉得。许多人不解,为什么大家会不满意。为此,我还需要提到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这个片子的名字叫做《长城》。什么叫做长城?什么样的片子配叫做长城呢?
虽然牡丹花很著名,但中国没有国花,虽然国家的名字来自瓷器,但是由这样的一个许多年前的贸易品来指代中国的精神,仍然不太合适。思来想去,我们能够从一个具象化的东西,一下想到中华民族的,那就是长城。就在这绵延万里的长城下,有勤劳的人民辛苦的一砖一瓦,有强敌环伺的苦难深重,有边戍将士的英勇对抗,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内敛,勤劳,团结,忠诚。长城,看起来虽然是一堵墙,但实际上,这远比紫禁城深入人心,它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代表着中华的精神。但这个叫做长城的片子里面,五色的不知道什么金属的盔甲,完全不知所云的我方的作战方法,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只有服从的将军和士兵,整齐划一地用双截棍敲着看似中国风的大鼓,充满了形式却没有任何内涵。那些似乎要描述中华民族曾经被强敌环伺却浴血奋战的饕餮与长城的寓言性世界设定本是好的,但饕餮社群是如此脆弱,头领败了全军就丧失战斗力,简直比蜂群的容错率还小,因为蜂群中蜂王死了就会诞生下一个蜂王。磁石可以让饕餮沉默这种设定过于简单,甚至有对四大发明拙劣致敬的嫌疑,再加上那个致敬孔明灯的奇怪热气球,所有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直到把长城这个厚重而深远的图腾,讲述成为一张印满了所谓四大发明或者孔明灯的概念的宣传册那样轻薄而扁平。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几个概念吗?是所谓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黑火药吗?是孔明灯吗?这些东西能代表中国的精神吗?
有一种说法,中国地大物博,先祖聪明智慧,四大发明甚至还有圆周率,勾股定理早领先世界许多年。这些事实不假,不过,中华民族的自豪可不仅仅来自于这些。这种自豪,来自于我们明白过去,我们的民族勤劳,顺服,坚韧,包容,实用主义。而现在,我们开放,自信,尊重,谦卑。用《长城》这样的一个片名,用中影集团等一众中美资本,寄希望于进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故事,讲成了这样。我一想到这个片子要在海外上映,不知为什么,一股气愤凝结于心。让外国人看这个?让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这样的千人一面的士兵?花架子大于实际作用几倍的守城军?极低效率又无能的决策机构?勉强有一个算作正面也被轻描淡写的“信任”主题?
如果片子不叫长城,那么本不用这样要求。但片子叫了《长城》,就得像点样子。这样的片子来进行文化传播,在海外大规模上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觉得难受。这样的形式化的产物,会更加加深别人对于中国的误解。如果是我,宁可选择《湄公河行动》,虽然有点主角光环,但在那里面可没有这种堆砌式的所谓中国元素,没有空洞的形式,却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勇敢与同情,以及对任何一个平民生命和名誉的负责,给人带来一个负责任的中国的形象。真的,高下立判。
主观评分
不错的摄影和特效,很恢弘的音乐,较好的配合了故事气氛和主题 7
并无新意的美术设计,五色战队粗暴而让人疲劳,饕餮等怪物形象过于缺乏想象力,兵器与战斗机械华而不实 4
没有内心世界的扁平的人物刻画,过于简单的故事,几乎没有主题 6
以长城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命名,却只是对一些外在的国粹进行堆砌,没有挖掘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 2
总评:4.7
可以不看
我觉得,如果片子不叫《长城》,可能可以达到及格(6分),不过事情没有如果。
因为它已经叫做《长城》,而且它没有讲出长城的精神,这不是取名的问题,而是影片的问题。
因为,不是什么片子都可以叫做长城。
【长城】木鱼三分钟影评——不是什么片子都可以叫长城。思来想去,我们能够从一个具象化的东西,一下想到中华民族的,那就是长城。它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代表着中华的精神。但这个叫做长城的片子里面,只是对一些外在的国粹进行堆砌,没有挖掘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
『贰』 电影好不好,一个人一个看法.(长城)影评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自己的“魔戒”
文/梦里诗书
好莱坞特效团队以及高昂的制作经费,确成为了张艺谋完成这部中国特色奇幻大片的奠基,而对于如何塑造宏大的场面,对于他来说更可谓是轻车熟路,但正是如此精湛的金玉其外却败于了一个满是褴褛的故事,那牵强附会的打怪套路,使《长城》这个熟悉的命题,看来又是如此的陌生而苍白。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其实不止一次的闪现出昔日《魔戒》的身影,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让人尤为感概的作品,当那战场不再是臆想的古堡而变成了巍峨的中国长城。当那身着的不再是西式的骑士装束,而变成了华丽的中国铠甲,对色彩美学的运用更是行云流水的融入其中,让人如此清晰的所见张艺谋过人的导演魅力,如若这部电影能完全摒弃故事不谈,那么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尤为出色的中国电影。
其实当映前看到这部电影居然是由五位外国人,而没有一个中国人参与编剧的时候,便已然扼腕这部带着美式思维脚镣跳舞的中国电影即便是请彼得·杰克逊来导也必然是一部庸作,这五位编剧虽然有着同男主马特·达蒙在《谍影重重》合作多年的托尼·吉尔罗伊,以有着已然怀抱奥斯卡小金人的爱德华·兹威克,但这些人在编这部作品时候的核心思维,决然不会将故事性摆在电影的首要位置,而是想着如何将一个突兀的外国男主马特·达蒙融入到这场中国打怪攻防战中。
当我们顺着这个逻辑再来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就已然可以明晰《长城》与有着宏大世界观背景为依托的《魔戒》虽然在特效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从剧情来看二者根本就不再一个等级,《长城》只是一个涂有中国外表,而没有中国灵魂的美式英雄与美女的爆米花电影,这样一部特效喧宾夺主的作品中,当然也就不需要一个拥有何般前世今生的超强反派,如同上个世纪《星河舰队》的母虫梗来套用猛兽饕餮就刚刚正好,可以说五位好莱坞编剧的好莱坞思维已然将电影的剧情性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所以自觉电影如此糜烂的黑锅,真的不应该全部由导演张艺谋来背。
除开电影剧情的诟病,这部中国式大片,同也将中国式大片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向世人展露无疑,如果说好莱坞大片是一个铸就演员的熔炉,那么中国式大片则是一个明星抛头露脸的集中营,或论资排位,或看其人气背景,来安排那已然就并不太多的国人戏份,如此的走马观花,不仅难谈何般演技可言,不同人物的人物性格更尤为空洞,如果说电影剧情的不力还能将其推给编剧,但人物的尴尬无力却是中国电影唯明星论,唯票房论自酿的苦果。
难成经典的《长城》,不过就是一场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与特效的不成功试水,它所暴露的问题既在于美国编剧来写中国故事的荒唐不经,也有着中国大片的好大喜“星”的大而无当,当面对强势的好莱坞我们不但没有技术甚至连剧本都是人家写好的,还有着自已的一身毛病,这样的我们又能拿什么去拍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的“魔戒”?!
『叁』 英语作文长城观后感一般过去时,以写信的格式写,叙事
Life can be easy and life can be hard, but not matter what, when you smile, it will get better. 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kid, I loved candies so much that I cannot stop eating them. My parents worried about my teeth so that they decided not to keep any candies at our home. This was a big problem for me at first since I cannot get candies. However, I figured out a way very soon to solve this problem--I asked for candies from our neighbors, of course, with a big smile and this worked every time. Later, I heard a saying that "you could get away with anything if you smile". I guess that is right!
Now that I'm older, my problems grew bigger too. They are much more than not having enough candies. It seems that I can never read enough books to get high enough scores. Every morning, I make myself stand in front of the miror and then give myself a big smile. Somehow, this routine always cheers me up. It feels like that I can decide to be happy or not happy and I'm capable of controling my own mood.
And as time goes on, I will get older and older, and the problems that I will face with will get bigger and bigger. I'm not sure that I will always have the perfect solution to every one of the problems, however, I know one thing, that is I can always smile to the problems, to myself, and to life.
『肆』 华语电影为什么需要《长城》这样的片子(长城)影评
进一步问题,《长城》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期待呢?且听某家分六个层面,缓缓为你道来......
【第一,这是首部中国题材的好莱坞特效大片,高制作水准值得期待】
我始终认为,电影和其它行业其实没有本质区别,要想做出最牛的中国题材商业电影,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好莱坞,因为好莱坞代表着电影的技术积累和工业水准,也代表着最强的资金实力和最系统的发行体系。而电影《长城》,就是这样一部中美深度合作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它由传奇、环球、中影、乐视联合投资,规模总计1.7亿美金(张艺谋原话)。另外,传奇影业负责《长城》的制片,环球影业负责全球发行(除中国),中影和乐视则负责国内的发行。张艺谋领衔的中方顶级制作团队,就不用多介绍了, 因为《长城》采用的是好莱坞大片的标准制作流程,所以简单介绍下这部电影的好莱坞团队吧。
不夸张地说,《长城》好莱坞团队的创作实力相当牛叉,主创中总计有18个奥斯卡奖的提名。首先,美术的团队非常强大,John Myhre、 Gordon Sim、Helen Jarvis都曾是奥斯卡奖的获得者,艺术功力深厚;外方动作指导是George Marshall Ruge,非常资深,全程参与过《指环王》三部曲(中方动作指导是严华,国内最擅长器械格斗的兵器专家, 代表了甑家班);服装设计Mayes C. Rubeo,曾是《阿凡达》《魔兽》的服装主设计师,非常善于奇幻电影的服装设计;武器、特殊道具和特效化妆,均由全球顶级的新西兰维塔工作室负责;现场烟火爆破,是著名的 Bob Williams团队,曾参与过《拯救大兵雷恩》和《金陵十三钗》;后期特效,则主要由ILM(工业光魔)和蒙特利尔的Hybride负责(《阿凡达》、《环太平洋》、《饥饿游戏》里酷炫的全息特效, 皆出自Hybride的手笔)。还有《谍影重重》系列的编剧Tony Gilroy、《环太平洋》、《权力的游戏》的音乐设计Ramin Djawadi, 《银河护卫队》的剪辑师Craig Wood……,基本上《长城》的每个制作环节,均是好莱坞一流商业大片的配置,叫人怎能不期待?!
【第二, 洋溢着中国文化元素的古装动作大片,加上张艺谋的视觉美学风格,特别令人期待】
在中国谈商业大片,张艺谋始终是个绕不开的人物。正是因为当年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开拓了中国内地的商业大片市场,开启了国产商业电影走向全球的序幕。无论你喜不喜欢《英雄》《十面埋伏》等电影的故事,张艺谋强烈而震撼、极具美感的视觉美学风格,都征服了国内外无数的影迷和业内人士。卡梅隆赞叹《英雄》《十面埋伏》的美感和诗意;斯皮尔伯格惊叹于张艺谋电影里壮美的行军场面和气势;昆汀爱极《英雄》的武侠风格;李安认为张艺谋在影像里传递气氛和感觉能力,华语导演圈里无人可比;《哥斯拉》导演爱德华兹将《英雄》《十面埋伏》并列为自己最喜欢的两部中国电影。而张艺谋电影里巧妙运用的大量中国文化元素, 更是国内外无数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事隔十几年之后的今天,张艺谋携更加凌厉的动作大片《长城》强势归来,让人如何不期待?!
【第三,张艺谋这次带来的是一个“好莱坞式”的有魔幻色彩的中国故事,新颖性值得期待】
我想说的是,张艺谋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用画面讲故事”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叙事总是异常流畅,而且通俗易懂,因为他用画面营造气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在华语导演圈内,无出其右者。张艺谋之前拍了诸多文艺杰作,已多次证明他就是电影艺术大师。开始拍摄商业电影后,他延续了文艺片的简洁风格, 在选材上不太喜欢复杂和曲折的故事,所以故事丰富度上往往有些不足,这一点被那些喜欢丰富剧情的观众所诟病。但这次的《长城》很不一样,正如张艺谋导演所说,这次拍的是真正的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故事很有悬念,很吸引人,有着很好的情感和主题。
《长城》的故事梗概来源于好莱坞,传奇团队后来找到张艺谋导演,一起花了几个月时间修改和完善故事创意,磨合完成了第一稿电影剧本。而后,《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的编剧Tony Gilroy接手,将剧本顺序彻底打乱,重写了二稿剧本;最后,张艺谋团队结合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精确理解,再次修订剧本细节,才能开始拍摄。要知道,这中间有着无数的中英文互译沟通和创意磨合,用亚特拉斯娱乐的查尔斯罗文的话说,《长城》这个电影剧本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张艺谋这次会在这个中国题材的悬疑故事的讲述上,带给观众巨大的惊喜。
【第四,《长城》兼具“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文化使命,国人有理由期待它的成功】
很多影迷都知道,高速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几年将赶超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但随着2017年好莱坞大片引进限额的全面放开,国产电影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国电影如果总是依赖总菊的档期保护,不从质量上根本性地提升;如果总是在家里玩青春、搞笑和小制作,不尝试多样化和向外走出去,那么大部分市场的沦陷,也是早晚的事。从国家的战略上讲,一个国家的全球影响力, 不仅看你经济有多牛逼,更不是光看你有多少航母,几颗导弹,这些都是很隐性的。其实对于海外的老百姓来说,最切实的影响是来自于文化领域的影响。而这其中,电影又是文化输出中最能沟通不同民族之间情感的纽带。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张艺谋一直在不断尝试给全球观众讲中国故事,在海外实现了广泛的影响,收获了大量的赞誉。拍摄电影《长城》,用张导自己的话说,要让更多全球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更加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如果《长城》获得成功,那么将正式开闸中美电影合拍的大门,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有机会拍摄好莱坞大片,也会有更多的中国题材向海外进行输出,这将为中国电影和文化输出事业开启新的篇章。
【第五,张艺谋有意通过中美合拍《长城》,推动民族电影工业的快速进步,令人敬佩】
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每年都在以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但是很显然,中国电影的质量并没有紧跟票房增长的脚步,同步提升。艺术电影且不论,今天的中国商业电影,似乎陷入了青春、搞笑等“以小搏大”中小制作的怪圈。可以说,无论从资金投入、创作多样性、还是工业水准上,国产电影向好莱坞学习的地方还很多。特别是每当一部中国电影鼓吹自己“特效有多棒,不输好莱坞”的时候,我就想问你好意思么?你敢和好莱坞一流制作比么?甩你起码三条街好不好!当然,中国在基础特效领域并不差,CG人工上还更便宜。但在特效新技术开发方面,国内距离好莱坞确实还差得很远,有些领域国内至今仍是空白。今天全球顶尖水平的特效,基本已经发展到“无所不能”的阶段。视觉特效是一个特别注重技术积累的行业,需要大量商业大片的锻炼机会。张艺谋采用中美合拍的形式拍摄电影《长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锻炼(中国的)队伍,这是提升民族电影工业水平而不得不打的硬仗。就凭张艺谋这种电影人的责任和担当,就值得广大影迷们敬佩和期待。
【第六,《长城》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实现了中外演员全明星搭配,令无数影迷粉丝期待】
国外知名演员,除了 马特·达蒙、威廉·达福、佩德罗·帕斯卡这好莱坞“三剑客”,还有来自土耳其的Numan Acar和其他一些雇佣军演员。而中方明星演员阵容,也足够闪耀,军师刘德华、殿帅张涵予、无影禁军几位首领景甜、彭于晏、林更新、黄轩,熊军的鹿晗、 皇帝王俊凯、郑恺的沈、陈学冬的御林军, 余心恬、刘琼的女军副将,无不是角色相似度、人气和颜值等综合考量的结果。国内电影市场,年轻人是观影的主力,有如此强大的全年龄段的明星号召力,再加上张艺谋自己,电影临近上映时国内市场的期待热情,可能会接近火山喷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长城》在内容上值得期待的亮点更多——神秘的长城关城、《山海经》里的上古神兽、北宋的无影禁军、北方的游牧民族、广袤的古代丝绸之路、 瑰丽的3D皇宫、神奇的中国火药……, 尽管本人作为影迷,由于长期关注这部电影而管中窥豹地了解一些幕后亮点,但这部电影神秘面纱的揭开,还有待发行方正式开启宣传大幕。等待被震撼吧,各位!
『伍』 电影《长城》的国外评价如何
美国时间2月17日7点,在北美终于开画。票房上,《长城》首日590万美元,位居、《五十度黑》之后,就数据来看,首周三天票房不算出众,但位居当周上映的新片之首,且略高于此前业内预测(最普遍为1700万美元)。所以,也不至于像国内有些媒体所说的“扑街”。”吐槽归吐槽,还是有不少人肯定《长城》的开创意义, 而对于纯影迷来说,这些都是外物,《长城》到底如何,还是你自己的观感说了算。中国人,外国人,也就没什么好在意的了。
『陆』 张艺谋导演的《长城》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面对很多影评人和观众对《长城》褒贬不一的评价,我想在这里说一下我自己看后的一些感受。
开场语
看完《长城》后,心情只能用惊险和刺激来形容。至于有的人说到的恐怖血腥,我倒觉得还好,可能《长城》的血腥点跟我怕的不一样吧!说起血腥,我觉得还是《釜山行》比较可怕。但是,在第一场与饕餮的抗击战中,我还是可以感受到这场对抗的残酷。
有很多人说看了《长城》后有很浓郁的国外大片色彩,就算是镜头的表现上也可以看出。事实上,《长城》这个故事的编剧正是由外国人担任,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感受也很正常,而且极具中国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也是张艺谋的定位。
其实和很多的好莱坞大片比起来,《长城》的角色不算很多,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角色就是在剧中石沉大海了,没什么实际意义。比如《指环王》这部好莱坞大片,它的角色其实也不少,但是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给力去塑造,只是有轻重之分,但是恰好又让观众记得这个角色的特点。我想这就是中国式剧本和国外剧本的不一样,一旦涉及到的角色太多,我们往往有些驾驭不了这种情况,因此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音乐
不得不说一下《长城》的配乐,这次的配乐也是精心的大制作,非常恢弘,既有史诗般的效果,又融入了一些中国的色彩感。其中的配乐《无名令》填的词是中国古文的词,但却用一种西方史诗音乐的感觉哼唱出来,但却不会让人感觉不协调。这次的配乐大师是RaminDjawadi,他曾经为《魔兽》、《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制作配乐。从音乐上来说,我们还是看得到《长城》的态度。
总结
所以,综上分析,这次《长城》在角色的塑造上还是不那么到位的,到头来给到观众手里的还是只有视觉上的享受,至于人物还是没有深入地刻画,导致角色阵容的浪费,但是剧组有钱那我们观众也乐意接受,只是觉得一部戏还是不要太多无用的花瓶,会让整部戏看起来饱满一些。目前的情况是,就角色上来看,中方主角刻画不到位,再加上很多走过场的花瓶演员,导致整个电影的人物特色都显得很单薄。
再说到故事剧情上的一个缺陷,没有错,这次的《长城》主打的是特效震撼的场面,事实证明口碑也不错,剧情发展上一气呵成,非常精彩,配乐也非常雄伟壮阔。但是,我认为,还是少了那么点儿柔软的东西,可能张艺谋导演觉得没必要,可我觉得总有那么点柔软的东西,让观众看完这场精彩的戏后内心有那么点领悟。比如说最后的胜利余光下,中西主角双方的那么一个眼神(不是指男女之情那种)。或者是比较缓慢的镜头切换来体现胜利甚至是饕餮战亡的情景。
看到很多的影评人其实对《长城》这部电影本身的评价并不是非常高,100分打了70分,跟《罗曼蒂克消亡史》、《少年》同分。但是,无论影评人和观众怎么评判,张艺谋做出了第一部靠近好莱坞大片的中国电影,足以对张艺谋导演点赞,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是可喜可贺的。我们的文化做出好莱坞史诗级别的大片会是一种这么样的视觉效果,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正如张艺谋所说的,他开创了这样一个思路,未来可能会出现王艺谋、陈艺谋、吴艺谋……
『柒』 求电影长城英文影评
长城 The Great Wall (2016)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马克斯·布鲁克斯 / 爱德华·兹威克 / 马歇尔·赫斯科维兹 / 托尼·吉尔罗伊 / 托马斯·图尔
主演: 马特·达蒙 / 景甜 / 佩德罗·帕斯卡 / 威廉·达福 / 刘德华 / 张涵予 / 鹿晗 / 彭于晏 / 林更新 /郑恺 / 黄轩 / 陈学冬 / 王俊凯 / 余心恬 / 刘冰 / 李亨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12-16(中国大陆) / 2017-02-17(美国)
又名: 万里长城
『捌』 长城电影影评镜头分析感情思想
饕餮产生于两千年前,六十年前进化了,变得诡计多端,但并没有改变它依然是饕餮、依然是吃人的恶兽的本质。影片中说饕餮的产生源自人类在两千年前的贪婪暴行,其实说的就是商纣王等暴君,尤其是秦始皇开始中央高度集权之后无法避免地形成腐败、暴政,这里饕餮是贪婪的人类以及造成贪婪横行的制度的化身,张导又借助饕餮映射现实世界。饕餮在六十年前进化了,懂得使用阴谋诡计了,其实你想一下它两千年以来没进化,为什么偏偏就在六十年前进化了呢?这里批判的就是某种制度,它两千年以来都是赤裸裸的剥削,但是六十年前制度进化了,变得虚伪狡诈了,它会打着为群(R)众(M)服务的旗号施行暴政。饕餮食人两百万,但是以影片中那种凶狠残暴的程度,何止能食人两百万,这里估计是张导对饕餮之王有某种现实的映射,在现实中有能够与这两百万对号入座的人。张导布置巧妙的亮点还在于两个西方人,他们从与契丹人的战争中来到中国,这里的西方人与契丹人的战争长得颇像“中东战争”。西方人为生存和金钱而战,我朝景甜教化他们说我们为更高尚的精神而战,我们团结一致,我们互相信任,尤其还特别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达蒙绑起绳索跳下长城,但是达蒙坦言他不是不敢,而是对这种信任有点怀疑,最后送别的时候,景甜对达蒙说也许我们是一样的,张导想借此表达什么意思,应该不言而喻了吧。西方人自西而来原本是为了窃取中国的黑火药,但是看到中国深陷饕餮之灾决定出手相救,到后来那个美国人可以选择拿到黑火药或者带他的同伴回去,最后选择的是放弃黑火药,带着同伴回国。张导想说的其实就是西方民主国家能够救中国,并不会对中国造成实质性伤害,也不会在“出手相救”之后赖在中国不走非要得到利益。
影片中与饕餮决战的场景,有很多高高的塔楼,上面的彩色玻璃让人印象深刻,与张导的另一部片《金陵十三钗》“不谋而合”,个人认为这是已经成型的张导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某种他认为的政治意味。
电影描述了成千上万的人除饕餮无果,最后还是重要的几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狠狠地讽刺了一把群体英雄主义,凸显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整个电影的感情基调也不是弘扬千千万万的人与饕餮战,张导就是想表达他就是站在某党派的对立面,就是不承认以群众之名能干成什么好事,影片里主角的比重越大越是能凸显这种讽刺。张导也不在乎做过头了,引来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片骂声,更有人才早已看穿了一切,把海报P得满是景甜。
电影中能说话的细节还有很多,不再敖述,自行体会。
网上很多持差评的人,说张艺谋又一次拍了烂片,但是人张导会比你无知吗?会比你想得少吗?艺术从来都是一种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电影就是张导说话的工具,张导要这样拍必定有他的深层原因,不了解某些历史、不了解某党派在国际上的声誉的人,拘泥于历史事实合理性的人,是不会理解的,更是看不懂这部电影,就坚持以自己的眼光说拍了一部烂片,也不想想为什么此片会在北美受欢迎,别人家的审美也不比你差。其实网上的差评越多对张导越有利,张导赚到了票房还显得“政治正确”。因此不得不承认张导拍了一部“烂片”。
『玖』 90后大学生对电影《长城》的观后感想会是怎样的
我不想像影评人说的什么“张艺谋不如以前了”,讲真,张艺谋以前的片拍出来的时候,我还在学校里三点一线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没有所谓的情怀。就算有时间看电影了,这就是看看悬疑类。
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我看的是国语版和英文版的,国语版翻译很逗“小娘子”“亲”;英文版感觉比国语版看着舒服,可能是因为没有“中文翻中文”吧。
嗯,圣诞出去玩,看长城消遣时间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就是惯例,夸夸鹿晗饰演的彭勇,有完整的成长过程,一出场就是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