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电影《熊的故事》写一篇议论文,
应该没人给你写的。。。。
❷ 求一篇关于美国法律电影的鉴赏论文,谢谢!
推荐《杀戮时刻》一部非常优秀的法律题材影片,探讨了道德良知与司法公正之间的两难抉择。案情本身并不十分复杂,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上,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思想依然存在,因迫害黑人而臭名昭著的3K党的残余势力仍然在四处秘密地进行活动,并随时伺机死灰复燃。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天镇上突然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恶性刑事案件,两个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白人青年男子绑架了一位年仅12岁的黑人小女孩,不仅用各种残酷的、非常的刑罚加诸其身,还令人发指地对之施以轮奸,最后残忍地将她从近十米高的桥上抛进下面的小溪中。这个小女孩最终尽管奇迹般地大难不死,却已永远地失去了作母亲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在当地种族偏见依然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两个嫌犯甚至很可能会被无罪释放,或者只是判处十分轻微的刑罚!这是受害者的父亲Carl Lee Hailey(Samuel Jackson饰)绝对无法接受的,于是最终他铤而走险,在警察局长提嫌犯进入法庭之前,于众人眼前用机枪射杀了两人,并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警长也被子弹击中腿部而导致终身残疾……
应该说,案情的真实情况十分明朗,由于现场有多位直接目击证人,因此应该并不会在法庭上出现控辩双方各执一词,将案情真相两极分化的情况。Kevin Spacey诠释的公诉人Rufus Buckley经验丰富、手段老辣,不仅所挑选的陪审员中十有八九都带有深刻的种族偏见,而且也准确地把握住了被告“滥用私刑”的犯罪事实来进行攻击,而没有在两位死者究竟是否有罪这样的次要问题上大做文章、白费力气。因为众所周知,无论一位嫌犯有多么严重的罪行,任何集体或个人都无权擅自直接地剥夺其生命。美国联邦宪法第5修正案对此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到了有“第二次制宪”之称的第14条修正案中,又一次重申了这一规则(注二)。所以,两名受害人是否“罪有应得”根本就无关紧要,重要的只是被告“滥用私刑”这一事实。
相比之下,被告一方虽然得到了许多新闻媒体以及民权组织的舆论支持,包括受伤的警长在内的大多数良知尚存的民众也都对他表示理解和同情,但案件本身铁的事实依然对他们极其不利。由Matthew扮演的男主角,辩护律师Jake Tyler Brigance几乎是在以“义务劳动”的方式在努力工作,虽然并没有像Gregory Peck(格里高利·派克)在“to kill a 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饰演的Atticash Finch律师那样被当地人冠上“为黑鬼辩护”的帽子,但他的一位同样在“义务劳动”的助手,主张废除死刑的漂亮法学院实习生Ellen Roark(Sandra Bullock饰)却遭到了当地3K党残余分子的攻击险些丧命。在法庭上,试图向陪审团证明被告在案发时精神失常,但却被公诉人强有力的攻击驳倒;虽然业已残废的警长在出庭作证时表明了自己对被告一方的理解和支持,但这依然远远不能改变陪审团对于此案的立场。最终,在作结案陈词时,他只好孤注一掷,不再在被告是否的确滥用私刑这一个问题上做徒劳的挣扎,而是尝试利用人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与正义感来感化陪审团和法官。他用沉重、缓慢的语调来向陪审团描述两名死者生前对被告幼女那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强调了判决罪名成立后将会出现的严重后果:3K党从此死灰复燃,在此居住的黑人居民甚至所有的少数族裔从此再无立足之地,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暴乱和集体破坏,更强调了早在1939年Frank Capra(弗兰克·卡普拉)执导的经典政治题材讽刺剧“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中,James Stewart(詹姆斯·史都华)饰演的男主角Jefferson Smith所强调的一点:任何人,都不应该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判断!
早在几百年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其所著的《伦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自然正义”的观念,认为在政治正义中,既有自然的正义,也有法律的正义,前者与后者不同,它不是国家设计出来的,而是从自然中发现的,具有永恒性、普世性和至高性。他的思想到罗马伟大的法律家Cicero那里,就变成与理性融为一体的自然法的观念:“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散播至所有的人,且恒古不变、万世长存,它以其命令召唤人们履行义务,以其禁令约束人们为非做歹。……(这种法律)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有效。”(注三)这样一种自然正义以及自然法的观念,几百年来对于整个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体系都产生了极其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广大民众也普遍地在法治基础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国家制订的法律,绝对不能够违背一个正常人最为基本的良知和伦理道德!
二战时期,为追捕国内的反法西斯进步人士,德国纳粹政府出台了一条这样的法律,规定执法人员在抓捕疑犯的过程中,如果嫌犯企图逃跑,则“拥有不予警告直接射杀的权利”!二战结束后,一位丈夫因此丧生的寡妇,在律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将当时开枪的那个盖世太保告上了法庭,而他为自己辩护的最根本,也是最为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时的这条法律赋予了他这么做的权利。相信大家都明白,如果承认纳粹政府在战时所颁布的这条法律,那么要将被告定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在休庭讨论多天之后,法庭认定,战时纳粹政府所颁布的这条法律,违背了一个人最为基本的伦理道德和最根本的正义感,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绝不会去执行这样的“法律”!
人们常常为法律的铁面无私而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正是它的局限所在,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做到永远尽善尽美,随着时间、地点、人文环境的不断变迁,原本看来完美无缺的条款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铁案如山”也可能变成“千古奇冤”,所以在面对每一个案件时,都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来作出最为合体的判断。
影片的结尾处,法庭中的情景观众已经无从得知,镜头转向了法庭之外,3K党徒身穿“传统服装”,高举着“上帝是白人”之类的标语牌在不断地向法庭施加压力;因为不能进入法庭内进行报道,浩浩荡荡的新闻传媒大军也都在烈日之下苦苦等候。可以说,至此,这个案件已经发展成了半个政治案件,在美国,涉及少数族裔,特别是黑人的种族问题在一百多年以来都一直是最为敏感和脆弱的一颗定时炸弹,许多原本十分单纯的法律问题,一旦涉及种族,就会变得空前复杂和棘手。这个案件也不例外,它牵挂着无数人包括电视机前一只ALIEN(注四)的心。终于,法庭中跑出了一个黑人小女孩,她就是最开始时那个受尽了折磨的可怜少女。只见她脸上浮现出灿烂动人的微笑,手舞足蹈地向围观的人群高声欢呼着:“他无罪!他无罪!”
他无罪!他无罪!
注一:准确地说是叫《联想环球影视》,与《天士力佳片有约》一样,但ALIEN依然不想在Internet上为其做广告,所以都将那几个字删去;
注二:之所以重申,是因为《权利法案》主要来说是针对联邦政府的,对州及地方政府缺乏约束力,所以在第14条修正案中明确了“任何一州”的限制范围;
注三:以上一段引自《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第3章:《美国宪法的英国普通法渊源》,任东来著,为适应上下文衔接ALIEN略有改动;
参考资料:http://www3.eastgame.net/simple/index.php?t1061960.html
❸ 法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中可以写论文的点有啥呀
回眸新中国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至今,经历了几度沉浮。从宏观角度看,新中国科教电影的历史可以分为两大块: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如果按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来分,可以分为初创阶段、停滞阶段、黄金时期、转型调整时期和重生时期。
1 50年代至60年代——初创阶段
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科教电影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科教电影创作的机构逐步建立,人才逐步到位,影片也开始产生影响。建国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力促进生产.而中国社会长期动乱,造成广大民众的知识与
技术水平低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而科教电影作为科普宣传的重武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1949年到1960年之间,不仅组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片组,还组建了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三家专业厂。同时,鼓励其他制片厂也建立科教电影拍摄小组。另外,国家从相关单位抽调一些高素质人才,进入上述科教电影制作机构,并以他们为骨干,逐步培养和建设专业创作队伍。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就从教育部和卫生部调来已有一定经验的创作人员,并接收了大量高校毕业生。这一切不仅为我国的科教电影事业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科教电影生产单位创作的一些科教电影也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求。
2文革时期——停滞阶段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段时间,整个科教电影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四人帮”的控制下,只有极个别的科教片能在影院放映,上百部片子被封存起来。创作人员都去了五七干校学习、劳动,创作生产全面停止,更不用说新人的引进和培养。这段时间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还对后
来的科教电影事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 70年代到90年代——黄金时期
这是新中国科教电影的黄金十五年。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不仅吹响了改革开发的号角,也为我国的科教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这一切,不仅给科教电影的创作生产带来了无限生机,也激发了广大科教电影从业人员的无限热情。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当时科教电影创作生产的最大特点,创作生产人员们潜心创作、积极研讨, “比学赶帮超”的创作氛围非常浓厚。特别是三个专业厂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并逐步形成了三个厂各自的特点。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题材多样、创作手法新颖;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创作则贴近生活、表达方式细腻;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专注于农业技术等等,个性化特点比较明显。这段时间也是科教电影创作生产数量最多的时候,科教电影的年生产量都在200部左右;最多的几年,达到了近300部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系最完善的时候,放映网遍布全国所有城市和乡镇。正是在这种产供两旺、需求迫切的前提下,科教电影充分发挥了它的独特功效,为我国的
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90年代中期——转型调整时期
1993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改革。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即“广电字3号文件”)。“意见”的主要内容,一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不再对国产片统购包销,各制片厂可以直接同地发行公司进行出售地区发行权、单片承包、票房分成、代理发行等多种形式的交易;
二是电影票价要原则上放开,具体由各地政府掌握。1994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出供于进一步深化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宣布从1995年1月1 Et 起,各制片单位可直接将影片发行到任何一级发行机构,乃至电影院。这种对电影投资和发行的重大调整,可以说是中国科教电影遭遇的转型硬着陆,或者说是一次休克疗
法。
5。90年代末至今——重生期
1997到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酝酿并提出了跨世纪的农村电影“2131”工程,并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计划。所谓“213l ”工程, “就是在2l 世纪初,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一个村一个月看一次电影目标”( 引自计社20( 0F- - 246( 文件) ) 。从那时起,国家以政府补贴或政府采购的方式,对科教电影的创作生产给予了新的支持,从而激活了科教电影。同时,电影放映市场的逐步成熟,也让资本看到了希望,出现了对科教电影的投资尝试。另外,科技的进步与电视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科教电影的创作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科教电影不仅其产量从1997年的10部扩大到现在的30多部,参与单位从北京科影、中国农影扩大到今天的十几家;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不少大量运用新技术、能满足现代观众视听要求、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普大片。
❹ 关于“法国电影”的论文
你可以来这个论坛看看
http://www.suneuro.org/bbs
阳光法国
介绍了很多的法国电影
下面是一篇贴子的节选
[法国电影综述]. 法国情色电影
如果为了某一种需要,美国电影是可以跳过去看的,如果你去一趟厕所回来,情节发展也不会
出乎你的意料,但是法国电影不行,法国电影你要耐心地看,漏掉其中一段对话,就不知道它妙在
何处,特别是那种表现人的状态的片子。
法国电影有一点点色情但绝不三级,全部脱光但看上去很美很纯净;一点也不讲游戏规则却没
有看得睡着的;有时可以表现为很另类,另类是为了能更主流,有时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一种口
味或品位,这也是需要的;法国电影出大师但是跟奥斯卡好像无关,它们出产看上去很舒服的美女,
给我们贫乏的生活加一点点刺激——这就是法国电影给我的一点零碎印象。
不过早先的法国片跟美国的好莱坞好像也无甚区别,比如那时我们看得最多的好像是《佐罗》,
也是系列片,佐罗跟美女也总有一腿,好像就是法国版的007.我有时想人家的民间侠客能搞得这么
英俊好看,而我们的民间人物,算上徐文长济公阿凡提,总是差强人意。但是唐伯虎在香港电影中
总算潇洒了一回,也会动手开打了。看佐罗的电影,那当然是阿兰·德隆的天下,此君四五十岁时
比二十多岁时要有味道,但据说在法国终究不是超一流的,跟大鼻子的德帕迪约比,总还逊色一筹。
看样子美男子不等于就是演技派。八十年代,阿兰·德隆与新婚妻子其儿子的照片充斥娱乐杂志,
就像九十年代末,道格拉斯与妻子泽塔·琼斯的照片大行其道一样。阿兰·德隆的大儿子酷似父亲,
也承父业演电影,但名气如何不知道。凡是英俊的演员,最后总是走偶像派的多,在法国,英俊肯
定不是一重要的砝码。倒是大鼻子好像更深欢迎,像贝尔蒙多也是大鼻子。
希望可以帮到你
❺ 求一篇论文,结合法国电影《初吻》谈谈恋爱观
100分换一篇论文,汗哒哒滴``
❻ 谁有关于法国电影的论文~
等我来发个你啊
❼ 急求论文一篇!郑洞天的《法国电影导演吕克贝松》
看看目录,貌似只有一页啊
7
法国电影导演吕克·贝松 郑洞天 24
8
“我这辈子只做这一件事—电影”——吕克·贝松访谈录 利奥奈尔·卡尔特吉尼 ,奥里维尔·德·布律纳 ,王蔚 25-27
9
吕克·贝松:一位现代的电影“作者”? 汪方华 28-35
10
吕克·贝松生平与创作年表 王蔚 36-39
❽ 有关法国电影文化的法语论文内容写些什么
法国电影文化的法语论文内容
多少字了
具体分析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