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其形成的基础为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最初指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一个绘画流派,以后逐渐被批评家用来描述美学观点相近的音乐和文学作品或流派.
1874年在巴黎举行的一次画展中展出了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1840~1926)的一幅画《日出印象》,受到评论家的嘲讽,从此这一派画家就得到了"印象主义"的名称.这个名称传达了这个画派一部分画家所持的创作态度.他们认为画家的任务只是记录在观察客体时所经验到的直接的,感性的印象,而不是根据即刻的视觉经验之外的知识对所画的对象进行加工.因此,印象派画家竭力捕捉景色给予人的光感,而不是描绘事物固有的形态特征,他们的作品中对象的轮廓往往是模糊的.
以后,印象主义绘画很快波及其他艺术门类,主要是音乐.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法国音乐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他的许多作品是所谓"音响诗",以音色和旋律片断的叠合"描绘"事物(主要是风景)所造成的感觉印象,抛开了传统音乐以旋律的进展表现主题的基本方法.
文学史家认为印象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文学,但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表现如何,哪些作家和诗人属于印象主义,却众说不一.能够确定的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一些文学家的确有类似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的那种创作方法,即致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由于文学创作的特殊性质,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者更注意这种瞬间感觉经验如何转化为感情状态.他们与绘画和音乐中的印象主义者相同,也反对对所描写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合乎逻辑或理性的提炼加工,于是他们本人也成了传达外界刺激与本能反应之间的中介. 印象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之间有类通之处,它们都是形式主义的文学流派;但两者也有不同,主要在于印象主义反对使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而倾向于感觉的描述.通常被认为象征主义的某些诗人,实际上更倾向于印象主义,例如象征主义领袖之一保尔·魏尔兰著名的《诗艺》一诗,与其说是在谈象征主义,不如说是一篇印象主义宣言.
法国文学史上始终没有旗帜鲜明的印象主义者,文学史家把龚古尔兄弟作为印象主义小说的代表,称他们的文体为"艺术性写作",其特征是富于片断印象的描述,而意义飘忽不定;但是他们的作品大多文笔精致,风格优雅.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的法国诗人,小说家皮埃尔·洛蒂,他的某些诗歌的确如印象派画家那样在"捕捉瞬间的感觉印象",但并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
西方不少文学史著作认为20世纪法国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义的严重影响,例如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的小说,安娜·德·诺阿伊和莱昂-保尔·法尔格的诗等.尤其是让·季洛杜在早期小说中努力"摆脱"主题和情节线索,只剩下感觉印象的朦胧的追求,被认为是典型的印象主义文风的继承者.
有许多文学史家认为在英国19世纪末的文学中,印象主义是相当强大的潮流,但因为它与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同时并存,显不出它的特点.而在王尔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义的倾向比较明显.
1912至1918年在伦敦的一部分英美诗人组成的意象诗派,与印象主义一样强调感觉印象的描绘,但他们自称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们认为形象的模糊与不明确是浪漫主义的余风,因而全力加以攻击.但理论上的分歧在创作实践上有时却很难觉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国诗人艾·洛威尔,希·杜利特尔,约翰·高尔德·弗莱彻等人的许多作品与印象主义的诗无分彼此.
在德国文学中情况也相似,文学史家无法确认界线分明的印象主义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斯特凡·格奥尔格为首的一批诗人在他们所办的《艺术之页》杂志中宣扬"印象艺术",但实际上他们奉行唯美主义.另一批德国诗人,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龙为首,包括理查·戴默尔,古斯塔夫·法尔克等人,被认为是德国印象主义倾向最明显的诗派,但他们强调如实记录事物给诗人的感觉经验,因此接近自然主义.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和阿尔诺·霍尔茨等人的许多诗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义倾向.
印象主义一词同时还指一种文学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亦即感受式批评.这种批评拒绝对作品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而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认为最好的批评只是记录批评家感受美的过程,至多指出这美的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哪种条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朦胧的,没有明确论证的"以诗解诗"式的批评,而且往往写成散文诗的格式,文学批评就成为一种与文学创作没有本质区别的艺术门类,写这种批评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诗人或作家.法国的法朗士和茹尔·勒迈特,英国的维吉尼亚·吴尔夫等人写出不少印象主义式批评,它们就是一种特殊题材的散文.
印象主义批评早在印象派绘画产生之前即已存在,实际上自有文学批评以来就存在着印象主义批评,如英国作家威廉·哈兹里特和查尔斯·兰姆所写的文学评论.但是,这种批评正是在19世纪末印象主义艺术和文学风行时在西欧大为流行,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一些文学理论家如英国的瓦尔特·佩特等人试图从理论上确立这种批评的美学基础.因此,印象主义文学艺术与印象主义批评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②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一、兴起的时间不同
1、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2、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是1885年至1905年间出现于法国的一种绘画风格,后印象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
二、包含关系不同
后印象主义它包括所有印象主义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之对立艺术运动,后印象主义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譬如: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综合主义和纳比派等等。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都是以感觉而用科学的方法作画, 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艺术,也是写实主义过分发达的结果。受哲学及文学方面反客观的科学之影响,绘画不得不加入了主观的成份,亦即以个性为基础的强烈自我表现。
三、表现手法不同
印象派画家提倡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后印象主义强调抒发画家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感觉在创造,因此,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艺术语言。
(2)法国印象派电影扩展阅读:
代表人
1、马奈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 1883)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
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2、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在视觉观察方面他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
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
③ 法国印象派的主要观点和主张是什么它在美术史上有何影响
法国印象派的主要观点和主张是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的森林,一片金黄色,而笼罩在金黄色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应运而生。
在美术史上的影响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④ 印象主义的代表作有哪些
20世纪初又产生了龚古尔兄弟的“心理印象主义”,史蒂森生和康拉德的异域情调,神秘的自然力等不同风格的变种,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预示了意识流文学的产生。主要作品有施尼茨勒的独幕剧《鹦鹉》和《木偶》等。
⑤ 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画家和艺术影响
法国印象主义主要代表画家: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在船中〉〈莫奈在船上做画〉;莫奈〈印象.日出〉〈草垛〉〈卢昂教堂〉〈睡莲〉:雷诺阿〈包厢〉;德加〈沐浴中的女性〉〈舞女〉〈赛马〉;毕罗沙,印象派的米勒。
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了“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塞尚,现代绘画之父。〈有苹果和橘子的静物〉;凡高〈向日葵〉〈农民〉〈邮递员罗修〉〈夜间咖啡店〉〈星空〉;高更〈黄色基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
艺术影响:印象主义对19世纪末期西方绘画艺术乃至二十世纪的现代派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由过去对主题内容的注重转化为更多地注意绘画的形式语言本身。就此意义上来说,印象主义绘画是传统艺术与现代美术之间的分水岭。
⑥ 法国印象主义大师克劳德&S226;莫奈的代表作是 :>>>《
[法]莫奈( C.Monet 1840-1926)日出印象
窗前的卡米儿
青蛙塘
阿让特伊的赛艇
睡莲
睡莲.水上景色
埃普特河岸的白杨
草地上的午餐
野罂粟
蒙托尔热街的节日
圣拉撒路火车站
两个垂钓者 阿让特伊花园中的家人
阿让特伊附近的罂粟
睡莲.鸢尾花和枝条
克劳德·莫奈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⑦ 谁知道法国印象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当时的艺术特点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全欧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并不多,他们是领军人物莫奈、灵魂人物马奈、开拓者塞尚、中坚者雷诺阿、毕沙罗和德加,而先驱巴齐耶于1870年11月战死在博讷拉罗朗德,未能加入印象派画家以后的探索,但是印象派却以其富有鲜明个性的时代感悟、审美理念、艺术倾向、造型法则、绘画特征、语汇情趣、文化取向、人文精神等艰难崛起、执着追求、开拓创新、蔚为大观。印象派绘画在发展进程中,有互动创新、顺逆相兼、悲欢离合、起伏跌宕,复杂而多元,挤压而演进,坚韧而不拔,衰退而新生,但是其艺思变,其势前驱,其史傲立,其神长存。印象派绘画文化含量丰富,人文精神矍烁,清晰可见依附于艺术之链的文化冲撞、文明凝聚、人文关怀与岁月屐痕。
关于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内涵,择其要者而述之:
一是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二是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印象派画家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是竭力探索一种有效方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他们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的光与色。这次珍品展展出的《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与《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便是莫奈为教堂绘制的30余幅油画中的两幅。画这批画时,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他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三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位移,而是绘画方式变革,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方式,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雷诺阿喜欢在户外林下写生模特儿,以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绿色反光和灿烂的斑点效果。雷诺阿从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于是,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中的伞下阴影处、回眸一瞬间视觉色彩的晶莹剔透与丽丝眼神的非视觉色彩的真诚魅力,有了《夏杜的春天》的春光明媚、春色涌动、春讯汇集和春意荡漾,有了《泛舟塞纳河》的河水淌动、河光波动、小舟划动和泛舟人的灵动。“阳光下的绘画”,为印象派绘画的崛起和发展在绘画方式上奠定了基础。
五是变革西方传统绘画和借鉴各种画派,留下印象派叩开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的文化轨迹。印象主义艺术思潮随印象派绘画而生,印象派绘画又在印象主义艺术思潮的涌动中而兴。印象派之兴,在于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画派的借鉴,包括借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印象派绘画的反叛表现在众多方面。印象派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绘画特征和文化风采,在独树一帜驰骋19世纪下半叶艺术舞台的同时,也显现了自身的艺术选择和文化取向的局限性,以至于困惑、分化不断。在这种进程中,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相继而生。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衰落后,立体主义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从中吸取了动力。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叩开了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
⑧ 印象主义绘画的特征
关于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内涵,择其要者而述之:
一是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二是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印象派画家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是竭力探索一种有效方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他们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的光与色。这次珍品展展出的《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与《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便是莫奈为教堂绘制的30余幅油画中的两幅。画这批画时,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他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三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位移,而是绘画方式变革,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方式,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雷诺阿喜欢在户外林下写生模特儿,以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绿色反光和灿烂的斑点效果。雷诺阿从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于是,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中的伞下阴影处、回眸一瞬间视觉色彩的晶莹剔透与丽丝眼神的非视觉色彩的真诚魅力,有了《夏杜的春天》的春光明媚、春色涌动、春讯汇集和春意荡漾,有了《泛舟塞纳河》的河水淌动、河光波动、小舟划动和泛舟人的灵动。“阳光下的绘画”,为印象派绘画的崛起和发展在绘画方式上奠定了基础。
五是变革西方传统绘画和借鉴各种画派,留下印象派叩开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的文化轨迹。印象主义艺术思潮随印象派绘画而生,印象派绘画又在印象主义艺术思潮的涌动中而兴。印象派之兴,在于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画派的借鉴,包括借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印象派绘画的反叛表现在众多方面。印象派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绘画特征和文化风采,在独树一帜驰骋19世纪下半叶艺术舞台的同时,也显现了自身的艺术选择和文化取向的局限性,以至于困惑、分化不断。在这种进程中,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相继而生。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衰落后,立体主义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从中吸取了动力。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叩开了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
印象派画家的文化肖像
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演进中,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画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到印象派旗帜之下;有的虽然没有印象派的“团队意识”,但他们的笔下却吐露出印象派的艺术风格;有的虽然参加了印象派初期的艺术活动,但其总体艺术倾向更接近后印象派,或者成了后印象派代表人物。这次“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共选作品51幅,有4幅以上作品的为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德加、塞尚。马奈是印象主义的奠基者,他在绘画创作题材上开创了从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中取材的先河,强调绘画的色块运筹要高于描绘作用。莫奈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引领者和坚定不移的实践者,“光和色”的讴歌者。毕沙罗是点彩法的引领人。西斯莱在印象派中画风较为稳健。雷诺阿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先驱,早期作品是典型的印象主义的真实写照,充满了闪烁的色彩和光线。德加被誉为表现动态人物的绘画大师。塞尚是后印象派杰出画家之一,现代绘画艺术之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20世纪许多美术家及美术运动(特别是立体主义)的审美观念发展很有影响。
印象派画家各有风采、各显个性,同时又共显亮丽,共具特征。
一是艺术思想的批判性。印象派绘画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叛逆”的,被正统沙龙排斥,又因排斥而增强了“叛逆”性,更坚韧地走上了探索之路。1874年一群青年画家假借巴黎著名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行首次画展,即是受正统沙龙排斥的产物,至1886年,印象派共举办8次画展。其间,印象派绘画曲折发展,印象派画家离合聚散。然而,整体而言,印象派艺术思想的批判性锐意不减。
二是艺术体系的独创性。印象派代表人物虽然仍保持了绘画的古典形式和一般审美理念,却撼动了传统绘画方式,松动了传承性极强的艺术之链,在美学理念、光色处理、视觉建构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创造了新的艺术体系。
三是艺术精神的探索性。印象派画家始终处于探索之中,起步于探索,发展于探索,在探索中走到一起,在探索中又新展艺术轨迹,在探索中冲撞而分手,在探索中从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走来,又向20世纪现代艺术走去。
四是艺术珍品的渐显性。印象派绘画被世人接受有个过程。当印象派画家作品被正统沙龙拒之门外时,其作品随之遭受冷落,甚至已买走的作品被要求退回。1933年7月,当雷诺阿的《小艺术家》在巴黎以17万法郎售出时,常书鸿先生曾感慨地在巴黎写了《雷诺阿的胜利》:“雷诺阿和莫奈可说是印象派前锋队伍中两个最独特的具备着卓绝的情操、艰苦奋勇穷毕生精力向时代挑战着的纯艺术家……人说雷诺阿是胜利了!然而请不要忘记他在仇视和讥刺中的奋斗,他不断地追求,而且这个胜利的报酬是在1933年距他死后14年的今朝。”在这里,艺术珍品的渐显过程经历了14个春秋!
五是艺术技法的借鉴性。印象派画家借鉴了巴比松派画家和英国画家的技法与审美理念。西斯莱曾对评论家阿道尔夫·达维尼埃说:“我喜欢的画家是谁?如果只说同代人,那就是德拉克洛瓦、柯罗、米勒、卢梭和库尔贝,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热爱大自然并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巴比松派风景画家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显而易见。毕沙罗则承认:“我们的道路是从英国大画家透纳开始的……”印象派画家还从中国、日本等东方艺术中吸取营养。凡·高指出:“我敢预言,别的画家们会喜欢一种在强烈阳光下的色彩,喜欢日本绘画中那种晶莹澄澈的色彩。”“日本艺术……在法国印象派艺术家中生了根。”1870年,莫奈对日本浮世绘发生了兴趣,并且于1871年开始收集浮世绘版画。
⑨ 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艺术特色是什么
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等阶段。虽然在19世纪先后出现过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潮流和风格,它们也都具有不可否认的革新意义,但自印象主义崛起,欧洲艺术的现代风采方见端倪。从这时期起,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跳跃的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出现崭新的面貌,但也同时孕育着新的危机。
19世纪最后30年的欧洲,经济获得显著的增长。由于在工业和农业中运用新的科学和技术,生产力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获得发展。但在物质产量增长的同时,这一时期的价格、利润和投资收益却普遍下降。由此在经济生活中又出现了萧条的景象、繁荣、发展与萧条现象矛盾而统一地共存。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由于卡尔·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1867)、查尔斯·达尔文的《人类起源》(1871)、克拉克·麦克斯韦的《电学和磁学论》(1873)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悲剧的诞生》(1872)的问世,尤其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在知识界引起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动荡。在科学思想扩大影响的同时,唯心主义、基督教神学也相当活跃。受机械论影响的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也有自己的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在文学中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和某些“颓废”的迹象。自然主义的作家主张以聚精会神和精致严密的客观态度,摄取事物的真面目。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左拉、福楼拜、龚古尔兄弟。所谓颓废迹象,是指文艺复兴以来文艺传统的颓败和没落。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否定和质疑。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但同时也带来了损失,文艺创作由此丧失了对人的真正形象的理性肯定。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就是这样一些有双重性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以新的视角真实地、科学地描绘客观世界(包括光和空气氛围),描绘艺术家身边的现实,表达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当然在这些新的潮流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颓废”的成分一在创作中舍弃崇高的理想。但同时它们的革新意义也不容忽视。它们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它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它们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它们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些新思潮和新流派本身是艺术领域中的革命,它们同时也孕育了20世纪艺术更为激烈的、难以自我控制的变革。
⑩ 20世纪20年代法国印象主义电影运动的情况
法国印象派电影即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阿贝尔·冈斯、杰尔曼·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路易·德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路易·德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