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才》 读后感 600字
2. 电影《天才少女》读后感
英国着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小人国里面的人只有6英寸高;大人国里面的人有40英尺高;飞岛能飞起来,这些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8月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骃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骃(马)。在慧骃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它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它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骃国,那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那里没有谎话,不必考虑话语的真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偷盗、抢劫、诈骗、杀人放火、拐卖儿童、走私贩毒,也是我们在电视中常见到的事,都已经不足为奇了。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在我们一代一代的努力下,成为像慧骃国那样的社会。我愿为此付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阳光,少一点污染。
3. 10部励志电影观后感,字数不限
1.《当幸福来敲门》 看完后能使人有不一样的感受,是一部让看他的每一人落泪
你刚刚拿到大学文凭,雄心勃勃,希望在事业上大展身手,可是找工作的过程渐渐泯灭了你的雄心,四处碰壁后该怎么办?这时候,看这部片子。想想再怎么样,你也比主角好吧!
2.《肖申克的救赎 》
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夺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一部分被体制化了?
3.《果岭争雄》
故事发生在191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高尔夫球根本就是一项有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贵族运动,一位名叫Francis的年轻人,出身于经济状况不佳的劳工家庭,在球场担任杆弟的他,对于高尔夫球却有一种十分特别的热情,而且还有十分难能可贵的天赋,可以说是天生的高尔夫球天才。但却碍于出身,他只能在闲暇时当个业余高球爱好者,但不服输的他却决定改变游戏规则。他的天赋加上不断的努力与尝试,终于在1913的高尔夫球比赛中改变了历史,20岁的Francis带着一位10岁的小跟班杆弟缓步上场,挑战来自英国的高尔夫球世界冠军Harry,观众无不惊异,这场绝世天才与冠军好手的超级比赛,震撼了高尔夫球界。这是一个勇气、热情与梦想实现的真实故事,一个有先天天赋加上后天努力的年轻人,从此改写了历史。载自Mtime。本片取材于真实故事,是一部经典的励志影片,我觉得成功是可以与出身无关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专注自己所想的,所追求的,相信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4.《阿甘正传》
在踏上这个充满竞争与排挤的社会之前,《阿甘正传》教给你的不是与世无争、息事宁人,而是默默奋斗、乐天知命。看了《阿甘正传》,内心能多一份平静,少一份浮躁,就已经足够了。
5.《勇敢的心》
也许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在你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当你面对卑鄙委琐的笑脸,你又想起了那个让你汗颜的华莱士,这时你收起脸上惯带的笑容,默默地向梅尔.吉布致敬,从来没有这么庄重。因为他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华莱士临死前的一声呐喊,把你的血也点燃了。
6.《奔腾年代》
一个不甘寂寞的商人,从自行车配件维修、到销售汽车、再到经营马匹,本身他就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缩影、一个努力不息的形象,自身的经历成为他演讲有力的支持与鼓励。
7.《美丽心灵》一个80岁时凭自己20岁的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生活的强者,一辈子都在和自己严重的幻想症做斗争。
8.《百万美元宝贝》
对于整个电影,正如导演伊斯特伍德所说,“这不是一个关于拳击的故事,而是关于希望、梦想和爱的故事”,
由于女儿的疏远,拳击教练法兰基长时间在人群中封闭自己,直到麦琪走进他的体育馆,历经挫折,麦琪强烈意志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软化了法兰基的心房,决定承担一切风险调教麦琪成为女拳击手。在训练的过程中两人的遭遇启发了对方,他们发现彼此意气相投,一同找到力量超越过往伤痛,同时在彼此身上找到失去已久的家人归属,他们同舟一命面对一场超过想像需要无比精神与勇气的抗战。
9.《黑暗中的舞者》
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具有深渊一般的穿透力,歌舞片中少有的经典。
现实与理想,执著与信念,主题深刻的让人窒息。
DANCER IN THE DARK!唯美而质朴的伟大赞美诗!
10《我的左脚》英文名 My Left Foot
一部爱尔兰的励志电影,根据因先天大脑瘫痪而导致痉挛的爱尔兰画家克里斯蒂的真实故事改编,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努力终会获得回报。
11.《鲁迪》
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励志电影,主人翁自小梦想成为美式足球明星,在他所崇拜的教会大学校队中打球。但他家境贫寒,身材矮小,加上体育成绩平平,各方面条件都教他难以如愿。可是他丝毫不气馁,自己存钱去读先修班,并且混入大学部的球场打工,经历几个寒暑假的努力,鲁迪终于加入了大学足球队,但夹在众多大块头球员之中他根本没有出场的机会。直至最后一场比赛,队友们感动于鲁迪的毅力而逼令教练让他上场,鲁迪终于让专程前来看他比赛的父兄看到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大卫.安斯保导演简洁有力地注释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主题,肖恩.阿斯廷生动地塑造了鲁迪的形象和精神,演出十分感人。
4. 天才雷普利观后感2000字
《心计》,这中文翻译绝妙。
早先一看到内容简介便对这电影产生了强烈的观看欲。作为一名同人女,固然对主人公的性倾向格外感兴趣,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那剧情。顺便一提那电影海报的形式感,应该把设计师拖出去枪毙,如果不是仔细看了主演的名字和剧情简介,那张碟会在盗版市场华丽的碟海中被我当成三流烂片而完全忽略,盗版商都懒得给那种封面的片子多发几套……形式感很重要,很重要!
汤.雷普利[马特.达蒙饰]是个生活低贱的青年,但是他有独特的才能,可以模仿他人的笔迹和声音,并善于伪装。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受造船富商之托,去意大利说服富商之子迪奇[朱迪.劳饰]回到美国。雷普利在船上结识了富家女梅尔蒂.兰多[凯特.布兰切特饰],简单几句话便让她深信自己就是船王之子迪奇.坚尼。在意大利,雷普利乖巧地融入了迪奇的生活,雷普利深深羡慕迪奇的一切,对迪奇产生了一种难以说清的爱慕,当迪奇坚决地否定和拒绝了雷普利后,情绪失控的雷普利用船桨杀掉了迪奇。
此后雷普利假冒迪奇到了罗马,再次遇到梅尔蒂并与之约会,但是不久后遇到迪奇的女友玛芝[格温妮斯.帕特洛饰]和音乐家彼得[不知名的帅哥饰],他设计让梅尔蒂与玛芝相遇制造迪奇脚踏两条船的假像,后来又杀死了发现他假冒迪奇的弗莱迪,匆忙逃脱罗马后来到了威尼斯,伪造迪奇的笔迹留下了因谋杀好友而悔恨自杀的信件,不仅使自己逃脱罪责,而且让迪奇的父亲深信迪奇生前的最爱不是玛芝而是雷普利本人,从而得到了本该属于迪奇的大笔钱财。
以为已经脱开一切的雷普利与彼得共同乘船去往雅典,故事到此本该完美,但是雷普利在船上又遇到梅尔蒂,他与梅尔蒂的一吻令彼得感觉到嫉妒和怀疑,无法继续掩饰的雷普利勒死了彼得,最后他回到自己的船舱,呆坐着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剧情中任何一个细节都非常精巧。
影片一开始,雷普利身穿借来的普林斯顿的校服演出,富商汉尼拔.坚尼以为雷普利与自己的儿子同校同级才向他提出去欧洲寻回儿子的请求,而汉尼拔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被雷普利模仿得惟妙惟肖,使迪奇惊为天人,汉尼拔只提过一次的妻子的名字雷普利也牢记在心,轻易就得到了梅尔蒂的信任。雷普利半夜在剧场弹奏钢琴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借校服这样的事情也便不足为奇,也为雷普利日后为了得到奢华的生活而不择手段埋下伏笔。为了接近迪奇,素爱古典音乐的雷普利狂补爵士乐,并且故意在迪奇面前装作无意掉出爵士胶碟。
最精彩的一段是伪装迪奇的事情败露后杀害弗莱迪时,抱着弗莱迪硕大的身躯将其搬上车子,夜间有路人走过,雷普利微带愠怒地大声抱怨着这“喝得烂醉”的朋友,一低头,又模仿弗莱迪的声音进行反驳,声音之惟妙惟肖,行为之流畅从容,霎时令所有观众目瞪口呆。影片前面借梅尔蒂之口提到在罗马没有人不认识弗莱迪,在雷普利模仿弗莱迪话音的时候,路人脸上的表情证明他们认出那名“喝醉的胖子”就是弗莱迪,那几名路人也就成为后来指认迪奇[当时雷普利正在假冒迪奇]的几名人证,而雷普利本人趁夜逃走,风一般地从罗马消失。
雷普利到达威尼斯以后,因为也涉及到迪奇的谋杀案而必须参与警方的调查,早先他早已假冒迪奇的语气和字迹写下了给雷普利的一封表明自杀的信件,但是却装作一身轻松,探员把信件交到他手中,他先问:“你们已经打开看过?”然后他走到一边背对众人看那封信,读过后雷普利显得慌乱不堪,低声道:“这是一封表明会自杀的信。”转而又含泪对着探员厉声说:“你们早就看过这封信却还来问我这些无聊的问题?!”于是雷普利变成了一名失去爱人的受害者,令一直陪伴在雷普利身旁的彼得对他产生了同情和爱怜。
关于雷普利的所作所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雷普利在杀掉迪奇以后人格分裂,由于他深深爱着迪奇到达了在精神上与之融为一体的境界,所以一边以迪奇的身份生活着,一边又以雷普利自己的身份活着。另外一种说法是雷普利对迪奇的爱情纯粹是出于对迪奇生活的妒嫉,杀掉迪奇并取代迪奇的生活是从一开头就计划好的。
第一种关于人格分裂的说法是一厢情愿的扯淡,第二种说法过于绝对。
雷普利对迪奇,一定是妒嫉的,但是也一定有爱情,这两种感情是可以并存的。雷普利的性取向并不明确,但是可以确定他更偏向男性一方,他爱玛芝,他也爱梅尔蒂,但是他对于彼得的感情则更加纯粹一些,对迪奇的感情又异常疯狂。杀死迪奇以后他和尸体在一条漂泊的小船上相拥而眠,好象迪奇搂着他安静地睡着了一样,后来伪造的那封绝妙的信件,是雷普利自己伪造的迪奇对自己的爱和承诺,欺骗了所有的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真正爱着雷普利的是彼得,然而他也被雷普利杀掉了,可以这么说,如果他不爱上雷普利那么也就不会死,雷普利杀死他终究还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罪行,也是为了掩藏那个肮脏的自己,与其让彼得知道自己的丑恶而被抛弃,还不如让他永远也不知道。
片中雷普利杀掉三个人,每次行凶的处理都震撼人心。
第一次是在失控中杀死迪奇,说雷普利失控是因为之前迪奇打了他,在害怕和绝望中雷普利才抡起了船桨。船桨击中了迪奇的太阳穴,血液崩溃般地流淌出来,远景中雷普利拿着船桨一次又一次地向迪奇砸去,流着泪活生生地将他敲死。极其安静,只剩海水的声音。
旅店的服务生物把仓皇逃回的雷普利当作了迪奇,雷普利楞了一下。也就是在这以后,雷普利才开始动用自己的才能,一方面隐藏自己的杀人罪行,另一方面借用迪奇的身份过上他曾经渴望过的生活。所以说杀死迪奇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而是一次意外。
第二次杀人是杀死识破他假冒行为的弗莱迪。
弗莱迪思维敏捷,在他闯入雷普利假冒迪奇所租置的公寓时就对雷普利充满了怀疑,况且他一开始就同雷普利互相看不顺眼,那样的人焉能不杀。雷普利在他闯进门以后用石膏头像[也可能不是石膏的,但是和我高中画的那些石膏头像非常类似……]猛敲他的脑袋,而就在五分钟以前雷普利还在叮嘱轻浮的弗莱迪不要乱碰那昂贵的石像。
这一幕很容易就令人回忆起韩国电影《红字》的结尾里,照相馆老板娘拿着圣母像一次次砸向丈夫头部的场面,同样都是在行凶结束以后,警察来回在室内走动,被清洗得一乾二净的杀人凶器模糊在警察身后不远处的画面。当然,《心计》在前,《红字》在后。
第三次杀人是在影片的结尾。
彼得趴在床上,微笑着讲“关于汤.雷普利的一些好的事情”,他的声音温柔、低沈而优美,雷普利轻轻俯在彼得的背上,耳朵贴着他的身躯,脆弱地笑着倾听情人缠绵的低语,手中握紧了一条长长的丝巾。
后来他走回自己的船舱,坐在床边陷入寂寞。彼得的声音还在继续,然后是短暂的呻吟,雷普利哭着喊他的名字,然后什么声音都没了。
而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正是雷普利呆坐着的这个场面,他面无表情,旁白他的声音轻轻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往事皆可抹去,从我生命的开头,从我借校服的时候开始……”
关于彼得的死,无需担心会怎样收场,雷普利依然会巧妙设计,逍遥法外。
马特.达蒙的表演非常动人。对于特工题材的电影我一向兴趣寥寥,所以他主演的电影我只看过《心灵捕手》,那部电影里他扮演一个大学里的清洁工,闲暇时解出了留在黑板上没人做出来的数学题目,后来一名出色的老师引导他走上了主流人生路——发挥天分、把握人生……主题很好,演员也棒[罗宾.威廉姆斯],导演也很强[格斯.范.桑特],那部电影的剧本是马特.达蒙本人编写的,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其本人真的智商颇高。
《心计》中,他所饰演的雷普利看起来并不是那种邪气横生的恶人,他看起来脆弱,他所做的一切是因为他真的受到了伤害,然而他所作出的种种伪装又真实得如此令人害怕,是什么样的邪恶和智能才能如此轻易地逃过一切。
电影将视角定在一个犯罪的人身上,但是观众却并不觉得雷普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反而为他能在各种险境之下能否脱身而感到紧张。他杀死了迪奇后,观众们对雷普利更多的是一种同情;至于弗莱迪的死,纯属那胖子活该;彼得的死令人感觉到深深的悲痛,每个人知道雷普利会为了保全自己不择手段,但是每个人还是都要问为什么雷普利一定要这样做,而雷普利如果真的存在他也一定问过自己无数次了。
没有人一开始都要做坏人,汤.雷普利是坏人么?他当然是,但他又是如此可怜,即使不入监狱也受尽心灵的折磨。[同无耻的夜神月同学很不一样,啊哈?]两次杀死自己深爱的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邪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脆弱。迪奇太放荡,玛芝太执着,梅尔蒂太能纠缠,弗莱迪太多事,彼得很完美,但是他太轻信了雷普利。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错事可能不是因为有很多坏人,而是因为有太多不一样的人。
到了最后,雷普利所失去的已经远远超过他所得到的。
电影的情节其实并不完美,虽然在后来整个故事说得还算圆满,但是倘若在真实的社会这样的事情还是显得太过荒诞。故事中安排了一些意外,是这些意外使雷普利逃脱,表明雷普利的心计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他所做的一切伪装只能安排在那个年代,我说不清楚,大概是50-70年代,听胶碟的年代,意大利小镇港边有渔民高歌着咏叹调,女士们穿著考究典雅,屋内装饰繁杂精致,那是一个没有现代社会恼人的数码机械横行的年代,一个让人去感受艺术的年代。
影片的节奏非常流畅,环环相扣,充满张力;演员表演精彩,马特.达蒙脆弱内向,却又镇定凶狠,朱迪.劳轻狂活泼、格温妮斯.帕特洛温柔善良、凯特.布兰切特高贵多情、不知名的帅哥优雅深沉……;影片画面极美,展现了那个时代意大利旖旎的风光和独特的风情;开头古希腊歌剧般的吟唱、意大利小镇的民歌、爵士乐、歌剧、教堂赞美诗……各种类型的音乐贯穿其中,充满了艺术气息……非常美。也美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么美的一切,合力描述了一个如此残忍的故事。
看过之后我深深地哀伤。
汤.雷普利,坐在阴暗的船舱里面,他刚从彼得那里回来。在他杀了他以后也许他还在他那里呆了好一会儿,等眼泪流干以后就走了回来。
他的表情如此冷漠,到底是因为悲伤还是冷血。而我也不知道是应该去同情他还是憎恨他。
[汤静静地弹奏忧伤的曲子,彼得走了过来。]
彼得:我不相信那封信,你信吗,我指迪奇那封信,你信吗?
汤姆:我不知道该信什么。
彼得:他若是杀了弗莱迪,怎能活得安然。每天早上蓦然回首,怎能忍受得了?就像每天早上喝咖啡那样轻松?
汤姆:无论做了什么,无论多么糟糕,无论多么痛苦,你都认为合乎情理,对吗?总没有有人认为自己是坏人吧?
彼得:总会折磨人,毕竟杀了人嘛。
汤姆:你会把往事埋进地下室,然后把门关上永远也不进去吗?我就那样做。
彼得:天啊,对。换了我要一座大厦才能埋藏。
汤姆:……然后你会遇上一个特别的人,你要做的就是把钥匙给他。说:“把门打开,进去吧。”……但是又不能,因为那里太黑,鬼怪四伏,万一被他发现那儿有多么狰狞可怕……
彼得:你弹忧伤的音乐太多了,那种音乐令你胡思乱想。
汤姆:我只是想把秘密与回忆宣泄出来,打开那门……让光线射入,照亮一切。但愿我能有一块巨型橡皮擦掉一切,然后重新做人。但是问题是,彼得,如果……如果……如果……我不知道该怎么讲了……
彼得:那就把钥匙给我吧。
5. 电影观后感作文
[电影观后感作文]先说主题思想,我怀疑导演本人是犹太人,或者他爷爷奶奶那辈被纳粹祸害过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思想丝毫不加掩饰就表现出来了——杀了纳粹还不过瘾,还要像印第安武士那样把纳粹头皮割掉;用棒球棍把纳粹人头砍成一滩脓水;用冲锋枪把纳粹人头打成一滩脓水;好容易留一个活口吧——还要在人家头上用刀刻一个纳粹标志,以示惩戒,电影观后感作文。好暴力啊。。。。。我觉得导演其实是想说,战争的本质就是邪恶的,暴力就是邪恶的;战争中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或许只有恶大恶小之分。。。。(苏珊娜最后出现在电影屏幕上的脸,大仇得报的满足的表情——其实很像恶鬼)关于人物——那个犹太猎手太有个性了,虽然变态,但很有人格魅力;还有那个小鸡鸡在酒馆被打烂的那个盖世太保军官,也很职业;布拉德皮特演的那个bastard太有个性了,处乱不惊,浑身是胆,很有领导才能;他召集反纳粹游击队时的那段演说太让人印象深刻了,特别是这一句——你们一旦加入我的部队,就personally欠了我一笔债务,你们每人欠我一百张纳粹头皮;我要我的头皮!————布拉德皮特曾经在《燃情岁月》里扮演过一个崇尚印第安武士传统的人,崇尚扒人头皮。。。。估计他干上瘾了。。。。那个苏珊娜,穿着鲜红的连衣裙,依在圆形窗户前,看着外面鲜红的纳粹党旗思索着复仇。。。。这时候响起的那段音乐,浑厚的男低音-——————太爽了!震撼!导演实在是有才!还发现一个事情——小酒馆的那个枪战,很快,让人眼花缭乱;几秒钟就硝烟散尽—— 仅有一个德国兵安然无恙的幸存。。。。。我慢动作放了好多遍——————发现——其实游击队这一方是有机会赢的,关键是游击队里那个会说墨尼黑方言的那个人误把酒吧老板当成是敌人了,朝酒吧老板放了一枪。。。。那一枪本可以打向最后幸存的那个德国兵。。。。。那段枪战太刺激了,还有枪战前的伪装被盖世太保识破的过程,太刺激了;还有就是这部电影很可贵的地方————有好几次体现出,德国士兵是很爱国的。。。。。。在孩子们的嘲笑和无知者的欺凌中,胡厚培、含琴夫妇和儿子舟舟一起承受。痛苦的承受的那些日子里,舟舟将来靠什么自立于社会,成为父母心头不能承受之重。或许是父亲的遗传,舟舟对指挥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热爱。从此,舟舟不顾刮风下雨路途远近,都会随着父亲所在的乐团排练演出形影不离……。时间孕育着天才,也见证着天才,终于有一天,舟舟在乐队枯燥排练的间隙,应叔叔阿姨玩笑般的邀请,一本正经地拿起指挥棒,用娴熟、优雅、准确的指挥,征服了在场所有的人。一位电视导演发现了舟舟的天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向舟舟发出邀请……。从此,舟舟,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弱智指挥家的世界五彩缤纷。舟舟的妈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捐献眼角膜来回报社会对舟舟的关爱,观后感《电影观后感作文》。作为名人的舟舟,全身心陶醉在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动和兴奋之中,用指挥棒下流淌的音乐,告诉那些还在为有着和父亲一样痛苦的家长: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精彩视点:本片根据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家舟舟的成长经历改编。作为一部献给为抚养残疾人付出艰辛代价的父母的作品,影片写实性地、以舟舟的成长经历,赞颂天下父母的含辛茹苦。影片截选的舟舟成长的几个生活片段,凝聚着天下父母和社会的宽厚与仁爱,感动之余,更给与舟舟的父母有着相同不幸的家长以信心、鼓励。在影片中扮演儿时舟舟的魏凯来自武汉,外表颇像舟舟;舟舟本人在影片中担当男一号,本色出演成年舟舟;著名演员马晓伟、周洁分别扮演舟舟的父亲、母亲。1997年,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制作的、一部长达60分钟的电视记录片《舟舟的世界》,是关于舟舟的第一部影视作品。和电视记录片相比,本片中记录舟舟特殊的心智结构、艰难痛苦的成长经历、淡然的表现手法,都蕴藏着创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钱,,这倒是值得一看哦)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6. 《电影少年》读后感
写读后感需要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阅读后,自己动笔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写作方法: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写作要点:
要弄懂原作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要真实自然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7. 《乔布斯是魔鬼还是天才》展片观后感
虽然乔布斯的生平故事伴随着苹果的奇迹跟他过世,早已是耳熟能详又传遍世界的21世纪的奋斗传奇经典了,不过,片中仍有很多一般观众不见得知道的细节(因为他的自传实在太厚了,我根本没兴趣去挑战),比如,我从来不知道在媒体包装下是个创造之神的乔布斯,在他的员工眼里可能真的是个固执的神经病!他喜怒无常,经常暴怒,丝毫不讲人情味,甚至不要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些特质,以媒体的角度来说,实在很难把他跟成功划上等号,甚至,对于他的成功,可能会蒙上一层不小的阴影,至少他成功的故事不会是一个值得大家效仿、学习、歌颂的故事。
当然,成功与良好的人格特质毫无关系,片中,我们一再看到,乔布斯成功的关键在于,第一,他很坚持,尤其是对美感与人性化的莫名坚持。第二他从来不跟市场妥协。第三,他追求的永远是清楚简单的理念,只是为了实现这些理念,得透过繁复的研发过程与巨大的时间跟金钱成本。
但是,讽刺的是,片中这三个让他成功的元素,其实同时也是导致他巨大失败的相同元素!而且,观众会看到,乔布斯其实没有改变(片中没有),所以,后来乔布斯的成功只能说是市场变了,消费者变了,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终于乔布斯等到大家跟上他的脚步了。
他就像那些个艺术家,因为走得太过前卫,以致得孤独走完一辈子,直到死后,才有人开始懂的他们。
幸而,乔布斯没这么凄惨的遭遇,他在21世纪就因为ipod的设计,让全世界的音乐迷懂他了,开始接受他,爱上他,跟他的设计,他的理念。
看到了嘛!这是最有趣的部份,我们习惯性地被催眠,要去学习其他所谓成功人士的成功模式跟人格特质,可是,看完本片,你却根本无须学习,因为乔布斯的成功与失败,与他自己的决策并无绝对的关系,更大的因素是,消费者买不买单,世界机缘是不是站在他那边的,他始终没有变过,仍是一个固执的混球,变的是消费者开始接受他了,喜欢他了。因此,我们看完后,能够从本片学到什么乔布斯精神呢?
我想,这也是本片最大的盲点,就是看完后,不知道导演与主创者到底想要传达给观众什么!当然,乔布斯的一生很精彩,选择诉说他哪段的人生经历,基本上就是为这部作品要传递的精神内核定调的最重要指标,而编导显然本身并不喜欢贾伯斯传奇,因此也挑了一段可能观众最不了解也不太感兴趣的执行长战争的段落来说,所以看完后,有点茫茫不知何所谓的感觉。
毕竟,俗气如我们,习惯的传记电影是有热血、有奋斗,有成长(尤其是主人翁的心灵成长这一块),所以,我可能更期待看到的是乔布斯如何在与死神搏斗时,重新检视自己的人生,并且在面对过死神后,在人生的最后几年,继续坚持他过往的偏执,让iphone继续引领世界潮流,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我渴望这些更通俗一点的情节的传记电影,我只能说,这是传记电影,却不是一个励志片,看完后没有热血沸腾的激动,而是有点无言而冷静地走出戏院,也许这就是导演要的效果吧,他要创造的不是神话,而是一个真实,至于,是好是坏,就看观众个人喜好了喔。
8. 唤醒沉睡的天才观后感
电影改编自1959年迪士尼老牌动画《睡美人》,今年《睡美人》恰好问世55周年。这个曾经在无数孩子的童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故事以纯美的公主收获王子的吻而醒来作为结局,而施加沉睡魔咒的玛琳菲森(安吉丽娜?朱莉饰)这一大反派一直以负面形象出现。这次导演引领我们一起领略了《睡美人》经典反派不为人知的往事。玛琳菲森曾是一个美丽纯洁拥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年轻仙子,生活在宁静祥和的森林王国。然而大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王国突遭人类军队侵袭,玛琳菲森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可是她遭受到了爱情的背叛,从此她的心灵开始变得冷酷,脑海只剩复仇的念头。为了报复,她给人类国王的女儿爱洛公主施下恶咒;然而随着爱洛的成长,玛琳菲森才逐渐意识到自己不仅对这位小公主产生了类似于母女的感情,而且也意识到小公主能给两个世界带来和平。
电影以玛琳菲森的视角重新诠释这部纯洁的童话故事,艾丽?范宁在片中饰演小公主爱洛。片中朱莉饰演的女魔头成为第一女主角,其魅惑的绿眼、火红的嘴唇、高耸的颧骨及头上的两只角的独特造型美艳而又令人不寒而栗。影片为了更好地塑造玛琳菲森的个性,刻意将她的颧骨比此前动画版本又提高了。影片各场景之间、角色之间的反差和人性善恶的强烈冲突无不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直呼过瘾,心情也百转千回。突出的3D效果让电影中许多场景仿佛近在咫尺,年轻时的玛琳菲森挥舞着翅膀仿佛要穿透银幕扑目而来,生机勃勃跃然而出。而当她遭遇背叛后在树林中遇见天真活泼的爱洛公主,爱洛公主的天真和淳朴与玛琳菲森愤怒且黑暗的性格在3D效果的烘托下形成鲜明对比。剧情和视效完美结合,真实地展现了玛琳菲森的内心转变。
《沉睡魔咒》为我们精心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玛琳菲森的心理变化的轨迹很好地为中国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作了注解。人心都有向善的一面,影片中真爱之吻可以唤醒沉睡者的台词,让许多观影的热恋男女hold不住,当影片结束观众纷纷起身离席之际,书生注意到后排还有两对青年男女你侬我侬,沉浸在爱的甜蜜中不能自拔呢。
熊孩子看电影,别的没学到,却学到了把真爱之吻献给自己爱的人,要是他们的真爱之吻换来的是对方的真爱,那也算没白看一场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