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战的电影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通过观看抗战历史片〈百团大战〉,知道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伟大的共产党用它野草一般的毅力从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虽没有像日军那样先进的武器,但共产党仍能战胜日军。就像星星之火一样,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也能燎原。共产党唤醒了更多的热血男儿。中国共产党就像一把利剑,斩断了侵略者的魔爪;像一面大旗,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像一轮太阳,照亮了新中国的前程。
抗日战争时,为了不然国民党投降,振奋抗日军民。八路军总部决定组织一次“百团大战”来打击日军。105个团的兵力由彭德怀指挥。1940年8月20日开始攻打天险娘子关,敌军的火力网非常密集。这天晚上,两个连的战士迅速包围了村里的伪军。敌军来不及反抗就全军覆没了。碉堡里的敌人发觉了,想八路军发起猛烈射击。八路军以村子为根据,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般的炮火,沿陡峭的山岩向敌人强攻。负伤的战士从矗立的山岩上跌进了深谷,但一个倒下去了,后面的战士还是英勇的冲上来。鲜血洒遍了娘子关。仅过了3小时的激战,八路军终于占领了娘子关,全部肃清敌人。黎明的时候,鲜艳的战旗迎着东方灿烂的阳光,飘扬在鲜血染红的娘子关的上空。
八路军是多么的英勇啊!他们身上那股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地精神是多么宝贵。他们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打造了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勇敢的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克服困难,把党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更辉煌。
B. 电影《辛弃疾》读后感
辛弃疾是我最崇拜的伟人,他于公元1140年5月18日生,公元1207年10月3日逝世,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字号“稼轩居士”。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我最欣赏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整首词抒发了辛弃疾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特别是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更使人感
受到《水仓吟·登建康赏心亭》整首词荡气回肠。但是整首词还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那么的豪放。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
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
是写下了这首词。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辛弃疾的爱国之情。辛弃疾22岁就拉起千人队伍、率万人南下归宋,当时他还是个英雄少年,却如此血气方刚,欲为朝廷通杀贼寇,收复失地这又是何等的豪壮呀!
但是,世上的事并非都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刻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中凛然的杀气和磅礴之势。我们要永远记住,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品格,我们现在唯一要做到的是认真、努力地学习,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C. 求电影亮剑400字观后感!
亮剑》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但让我深受感动并不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剧情刻画,也不是气势磅礴、恢弘壮观的场景描写,而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的人物塑造,特别是对剧中灵魂人物李云龙那细腻而逼真的刻画。
在剧中,李云龙是个极为复杂、极有个性的典型人物。他出身于草根阶层,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战场上的一名虎将,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电视剧对他的刻画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这个硬汉形象时没流于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脸谱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骂间,自然而然地将他的形象渲染出来,让他极富艺术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剑气自狂。依我看来,李云龙首先是个战争英雄。他桀骜不驯、性情刚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嫉恶如仇,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血性硬汉。对待战争,他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也要“亮剑”,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足以让让敌人汗颜。他那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豪迈身姿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热爱战争,战场就是他的精神寄托。事实上,不论何时何地,他的心从未远离过战场。可见,他的潜意识中藏着极浓的“战争情结”。他永远属于战争,他的生命离不开战场,他就是一柄战争打磨出来的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一旦看惯了狼烟四起,听惯了炮火硝烟的他走进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战场这个“神坛”,失去了战场这块磨刀石,他的生命就变得淡然失色、黯然无光了,人也变得碌碌无为、空虚失落了。最后竟然隐居农村,做一个平民百姓。这或许就是他人性的悲剧吧。
特别让我欣赏的是李云龙在面对死亡时,他临危不惧,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宝剑”,不低头、不退缩、不认输、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胆识、气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狂狷的一面,为抗日而狂,为解放而狂,为中国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严,狂得有魄力,其狂狷发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伟男子式的狂,让我们肃然起敬。
然而,李云龙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他性子急躁、蛮不讲理、我行我素,经常惹事生非。他既是个从不把别人看在眼里的人,也是个从不让自己吃亏的家伙。在他的身上,还明显有着几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他不但好讲粗话,说歪理,更喜欢在嬉笑怒骂和打哈哈时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语。但在这看似荒诞的言语中,又不乏真知灼见的领悟。他说话也很“冲”,充满火药味,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一旦决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蛮干也要去试试但他从不为自己应担当的责任推脱,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认识自己的错误。他大错不犯,却小错不断,有时还极为嚣张。他的性格既是传统的,双是叛逆的。他一怒之下扫平了杀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窝、一气之下与政见不一的赵刚肉搏相拚,被革除代军长的职务后又在课堂上大放阙词等行径无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这或许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
李云龙对待朋友的态度也让让我深受感动。“明争”、“暗斗”四个字可概括他和赵刚、他和楚云飞之间的友谊。他与战友赵刚从政见不一、相互排斥到时吹胡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后成为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互相欣赏、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谓“英雄识英雄”。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打”出来的,打着打着就成了好兄弟。相比这下,我认为,他和楚云飞的友谊更为坚固。他们是儿时的好伙伴,参军后由于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只得抛开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弹,我还你一个炮弹。战争是不能讲感情、意气用事的。但在战场下,他们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他们虽说有相互捣鬼、相互钳制、暗中较劲和互不买帐的时候,但又相互欣赏、惺惺相惜,就是在临死之际也会惦记着对方。他们的友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战场上的相互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关照、互相算计。他们的友情是“拚”出来的。这种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显得尤为可贵。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明争”和“暗斗”,李云龙这柄剑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如果说战场是磨砺李云龙这柄宝剑的磨刀石的话,那么赵刚和楚云飞就是他这柄宝剑的试金石,是他们让他变得更锐气,更具有杀伤力。也是由于他们的陪衬和烘托,李云龙的“光辉形象”才变得更饱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
38
D. 空降利刃观后感600字
剧情介绍
在改革强军大背景下,以张启、齐小天等空降特种兵为代表,讲述了在战斗力生成模式改革探索中,为培育空军官兵全球化视野、信息化能力和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激发研究强敌、战胜强敌的血性忧患,将组建一支全新的、全要素、体系化专职蓝军“锅盖头”。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磨合,“锅盖头”开始了征战南北、挑战四方的魔鬼生涯。历经一系列的战斗演习、行动,“锅盖头”部队的战士再次被分配到各部队,他们成为王牌部队的骨干教员,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在坎坷中前行,在磨练中成熟的战士们开始了新的任务。
观后感
我最近接连看了两部有关军队建设和战斗力生成的电视连续剧,感觉这部《空降利刃》比之前看过《陆战之王》要好看一点。虽然,它们都是有关军队改革探索、日常作训与贴近实战化演练的题材,只是兵种不同而已。
看看在中东地区和非洲部分国家打起来的现代战争,每次参与的人数和持续的时间都不多,但是破坏力和渗透力却非常强,除了什么导弹、有人或无人飞机等现代行进武器以外,日益发达的信息战是焦点,谁先掌握第一手军事信息,谁先发动攻击,谁先击中敌方要害,谁就有可能完胜。
不用人去第一线面对面作战的战争才是最可怕的,它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不是常规战争中敌我双方互相攻击所造成的伤害和破坏可以比拟的。现代战争,人伤亡少了,可是花费的钱却多了,造成的损失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恢复的,所以,还是要以和为贵,少生是非,少动气,更要少动武。不管是打到东西,还是打到人都要用很的钱去了断。
不过,从部剧里,看到我们国家的军人和军队都越来越强大,可以更好的保家卫国,感觉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身心是安宁的,值得骄傲!
E. “利剑行动”这本书的读后感有人写过吗。如果写过的话分享一下。谢谢
这是一部描写纪检干部与腐败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作品。以东华省省纪委书记谷子强为代表的纪检力量与以罗原市市委书记柏向南为首的腐败势力之间进行着生死较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部小说在描摹官场百态以及反映纪委与腐败分子白热化的斗争中,更加关注的是生活中的小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各方的心态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较量”。说是“较量”,也并不全是较量,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个美好的愿望,比如柏向南和肖云浦的关系,两个人曾经是操纵罗原官商两界最为默契的“搭挡”,兄弟情深,但在二人共同钟情的女人方小梅意外去世后,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裂,在相互提防、戒备的状态下,即使曾经情同手足,最终也在相互隔膜、彼此不信任之中陷入僵局。尽管如此,小说对人性本善的描写仍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也揭露了官场生活中的“常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完全认为小说对人物细腻心态的发掘,比小说的结局设置更为重要,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场”的逻辑,而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相对于其他“官场小说”的独特之处。 《利剑行动》中的坏人,其实都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坏人,他们在思考问题,做任何事情之时都有自己内在的逻辑,腐败的柏向南是出于出人头地的想法,一步一步掉进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想过抽刀断水,但结果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柏向平想方设法地敛财是为了让妻子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让儿子有钱读更好的学校;而作为柏向南最亲密“战友”的肖云浦在前阶段更是一位以正面形象示人的有为青年,让他走上不归路的也只是出于让自己心爱的女人能够生活得更好的普通愿望。所有的人物在处理各种事情时,表面上都显得风平浪静,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又都是暗藏玄机,而在他们不断的挣扎与较量之中,事情的发展也出乎他们的意料,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导致了最终的结局,这是意味深长的,也是官场的“生态”所必然要达到的结果。我试图尝试将我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生活、官场逻辑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便达到一种诡异的艺术效果,从而也让读者朋友们能够在一种美妙的享受中认识到这样一种生活逻辑对人性造成的扭曲以及置身其中的险恶。
F. 写一篇600字的电影影评
《阿凡达》观后感
看过《阿凡达》有几天了,一直没有动笔写点什么,不是不想写,除工作忙没有时间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只要不是以挑刺为职业的人,刚看完《阿凡达
》心情肯定是激动的,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溢美之辞全部用尽估计都不足以表达自己的
心情,所以,先让自己冷静了几天,要不然脑子一热,指不定说出什么来呢,君不见陆
川,把“下跪”都说出来了。
这年头,大师很多,凡是能拍几部能看得过去,叫座或叫好能挨一个边的,都可
以称为大师了,所以如果把詹姆斯.卡梅隆称做大师都觉得委曲了,于是,网友们都称他
为“卡神”以示崇拜。称为“神”,且不是自称,世间唯卡梅隆一人了。
这些天人人皆议《阿凡达》,见面打招呼都是:嗳,看阿凡达了吗?如果一方说没有,
另一方若看过,肯定会说,赶紧看吧,好看,值得一看。说起讲得什么?因人而异了,
有人说,是一部钉子/户反/抗bao力chai迁的故事,也有人说,是一部爱情童话,还有人说,是部科幻战争大片。到底是什么片,去了电影院看完就知道了,不过不知道也正常,大部分人是被震撼得“晕菜”了。
《阿凡达》的故事情节是好莱坞一贯的风格,简洁而紧凑。其实仅此一点就够中国的“大师”们学习了,中国导演擅长讲故事,擅长把电影拍成电视剧,其实能把电影拍成90分钟电视剧让观众看明白,观众就应该感恩戴德了,更多的导演是一个人在那跳大神般自弹自唱,故弄玄虚,陶醉得全然不顾观众死活,观众如果不懂,那是你们素质不行,欣赏水平不行,电影是一种艺术嘛,不是随便拎个人就能看懂的,谁叫你们“不懂外语,没有能力,还不神秘”来着?
《阿凡达》作为一部商业巨片是超级成功的,因为使观众花钱看了电影后感觉物超所值,而不是看了某国产大片后追悔莫及。《阿凡达》让我们享受了两个半小时的梦幻之旅,在银幕前,自己仿佛重回孩提时光,梦想乘着想象力的翅膀翱翔在一个绚烂唯美的世界。
我想用一句话来评价《阿凡达》她让我们重拾了本属于自己但确被遗忘的两颗心,一颗是童真之心,另一颗是悲悯之心
G. 奋斗观后感
[奋斗观后感]花了三天两夜的时间,看完了火热的《奋斗》,但恰恰吸引我的原因,却不单止是因为它的火热,而是想去理解别人为何去喜欢,奋斗观后感。《奋斗》作为一部归类为“爱情偶像剧”的电视剧,但却远远地超出了这一点。我不想去从电视剧的角度去评论它。只想从我内心深处对它的理解去评论它。看完整部电视剧之后,我真的有奋斗的冲动,相信很多看过它的人都会有这样一股冲动,但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奋斗,就是仁者见仁了。当我刚开始看时,一切的场景、对白甚至是剧情的安排完全是青春偶像剧的版本,但发展得却让人瞠目结舌。如高强的跳楼、如向南与杨晓云的闪电结婚。我起初以为,这是为了吸引人去看,而事实上它也达到了这一目的,但我看完之后,我觉得另有目的,这其实都是一个伏笔,一个奋斗的伏笔。“设计”的延伸意义就是对于人生的规划,是对于奋斗的另一种理解;而“伦户口本闪电结婚”,更是一种为“冲动”需要承担的惩罚所埋下的伏笔。看完这部剧之后,可能很多特别的人会不理解这部电视剧,会觉得像陆涛与夏琳这样叛逆的人,根本就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同;也会觉得米莱这样的角色设计得过于完美,甚至是失真;更会觉得所谓的一见钟情与所谓的家庭、事业、责任牵扯得过于靠近,让人不敢目视。许多人会觉得整部剧的男主角中设计得最为普通的角色就是华子,所以很多人反而喜欢华子的实在,而剧情的最后却终究没有逃脱为华子设计“一见钟情”的剧情。其实,在这部剧里,所有的故事起源都来自于一见钟情,甚至将一见钟情定义得特别深刻。在整部电视剧里,米莱的角色一定迷倒了不少的男生女生,同样,也迷倒了我。很难想象现实中会有那样的一个女孩,所以我反倒觉得为米莱设计的结局是最合适的,因为我觉得没有男人可以配得上她了。而她临走之前的最后转身,也许也是整部剧中让人最迷惑的地方,也许她始终都没放下,也许她只是想对她以前的生活说声再见,观后感《奋斗观后感》。不管怎么样,这是这部剧里最华丽的一次转身。在《奋斗》中,我从始至终没有讨厌任何一个角色,我觉得我自己都难以想象。但事实就是如此,尽管有些人会骂夏琳、会骂米莱、会骂杨晓琳,但我始终一句都没有。也许很庆幸,我没有抱着一种看电视剧的心态去看电视剧,我倒像是把这当成一个人的最爱,轻轻地去审视。而我也觉得整部剧里没有任何一个角色需要讨厌,因为他们确确实实地都在奋斗,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最后有目的地去奋斗。这就是一种精神的理念,我称之为诗意。我觉得当有了一种诗意的东西在里面,所有的角色都是诗意的承载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诗意。就像一直经典的《神雕侠侣》,有人说金庸写得最完美的小说,就是这一部了,为什么?因为始终都有爱情这条线贯穿着,最后表达淋漓尽致,甚至是完美。到最后,应该回到剧名“奋斗”的身上了。到底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到底我们要为了什么而奋斗?起初我以为,这部电视剧是要教我们要为了爱情和事业去奋斗,但后来,我明白了,不单是这样狭窄的意义。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了自已想得到的想要的,而又能让你快乐,能让你心安理得的东西去奋斗。它的意义,不单单是爱情和事业,而应该是一种人本身的提升,陆涛的经历就是如此,从一个渴望成功、渴望占有、渴望被爱的角色慢慢地去奋斗,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心魔,他得到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也为自己的自私划上了句号。而向南,则从只懂得冲动结婚,却没有能够真正懂得自己应该为此付出责任,到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真爱,去负担起自己的责任。也许,对于他的人生来说,其实这是不完美的奋斗,但对于我们,却需要这种不完美,因为太少人有能去做这种不完美的东西了,所以他的奋斗又特别地有意义。奋斗是一种精神,其实更是一句空话,但其实它确又在提醒很多正在努力奋斗而又过得不幸福的人,要他们刹车,要他们想想,自己所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是否是自己真正所要得到的东西。如果说到贴近生活实际,其实这部剧很理想化;但如果说它很偶像剧,却又蕴涵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又让它变得现实。这就是这部剧中的“诗意”所在,它可以让你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理解它,因为它包容所有的理解。
H. 我大明朝还有利剑吗--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4]
齐乃民海瑞对老于世故、明哲保身的上司赵贞吉和谭伦怒声质问:“我大明朝还有利剑吗?再锋利的剑,到了你们手里只能是一把生锈的刀!” 愤世嫉俗的海瑞是在质问赵贞吉和谭伦;更是在质问圆通的官场哲学、圆滑的处世原则、冷漠和麻木的官僚作风!
海瑞更是在质问四百年后我们这些称他为“天真”、“另类”、“廉价的清官游戏”、“不近人情”、“玩正义”、“不懂官场潜规则”的学者、演员和观众们!
海瑞在拷问正义和良知何在?更是在拷问中华民族的过往和将来!
我们不是要膜拜清官,我们是在呼唤一个民族的正义和责任!呼唤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民族脊梁!
我们渴望城市环境整洁有序,垃圾不乱丢、广告不乱贴、衣服不乱晒、城市施工也整洁;我们渴望市民有素质、不在公交地铁抢座位、不随地小便;我们渴望警察、民政部门和餐馆有服务意识,不压人、不欺客;我们渴望法制健全、腐败绝迹;我们渴望“中国制造”不再是劣质品的代名词,做工精美,品质优良,象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震惊世界,我们的婴儿也可以全部食用国产奶粉;我们渴望老百姓不要再嘲弄英雄、知荣辱、守信义。
我们期待悠悠千载、盛唐气象的大国风度;我们期待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
你听!那歌声在唱:
登临心系天下事
脚踏中原路不平
万里奔行 只为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