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年级作文《我们从哪里来》电影观后感想
《我从哪里来》读后感为什么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为什么运动后不能马上喝水 ?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个“人体为什么”,总爱问人体的为什么,有时候,父母都被我问得晕头转向、张口结舌的。于是他们便买了一本《我从哪里来》的书,这下可好了,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不再遭受到我的“骚扰”。我呢,也就此“罢工”。
《我从哪里来》这本书涵盖了人体、生活常识这辆个部分,别看这书板块少,但里面的内容丰富、有趣,常常把生活中我们微不足道的小事写进去,说出了它的重要性,这也是这本书的特点:少而精。“读了《我从哪里来》,健康生活从此开始”这时我读完后得出的一句话。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肝脏、心脏的重要性,还让我们知道身边不起眼的小事也有它的道理,拥有它是我的荣幸,所以我要加倍珍惜它。
㈡ 我们要看电影写观后感,可是不知道看什么,求推荐,要有意义一点的电影,谢谢
看《楚门的世界》吧!
主人公从一出生便被拍摄成连续剧,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摄影棚里,自己却不知道。看起来过的很幸福,人生却一直由导演安排主宰。最后他想逃出去,过程很艰辛。
我还记得导演对他说:外面的世界比我给你的残酷多了。
如果是你,你是留在导演安排的幸福生活中,还是踏出去体验真实却残酷的人生。
㈢ 推荐一下,哪部电影写观后感最好写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在看完电影以后,心情一直是激动的.仿佛,自己也是得到了救赎的一员,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这是安迪给我最深的体会.
希望真的不是一件坏事,有希望才会有努力的必要.安迪就是这么执着的认为的..我起初抱着很好奇的心理,想知道被诬陷以后的安迪究竟会怎样打发自己的余生,是放弃吧.在经历过这样大的转变后,应该就会选择放弃吧..不过另我出乎意料的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
20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奢侈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当安迪违反条例,播放音乐时,我似乎也有一种被释放的感觉,那是一种自由的感觉。空灵的声音开始弥漫在整个监狱里,充满了每个人的心,在那一刻,我也似乎知道,这个监狱的牢笼是关不住安迪的。瑞德说,是安迪改变了他的一生,其实又何其不是安迪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
选择自由,或是选择沉沦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自由,但是,我却不会为了自由而付出什么,人都是这种表里不一的生物,渴求而又不付出。
不过现在的震撼远大于一切语言,我从未想过,希望也是可以有这么大力量的。得知安迪越狱,我整个人开始轻飘飘起来,想起了老布,想起了瑞德,想起了在入狱第一夜被殴打至死的那个不需要名字的人,还有那个年轻聪明的孩子。
这个孩子会不会是希望的化身呢??安迪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有几乎逃走的,可是他似乎放不下自己的朋友,以及自己想要照顾的人。而这个孩子的死亡,将越狱的情绪推到最高,估计那时候的安迪从未这么渴望过自由。
我很感动,即使是在监狱里,安迪也想着要建立图书馆。而六年的努力居然让他实现了梦想。安迪辛勤的编织着这个梦想,我应该猜到,这个梦想还指了些其他的什么东西。
我想安迪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谋划了,为监狱长洗黑钱,然后为自己留后路,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了。
当瑞德去到那棵大树下,惯性似的的挖开石头,找到信件时,我似乎比他还要激动,这不仅仅是自由的象征,这也是希望的象征。最后二人在海边相拥,太平洋的确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蓝,因为那里面还有希望的影子。
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no good thing ever dies.果然是这样吧,希望还是这样渺茫而坚定的事情。
PS::
大家好啊,我今天第一次发帖子。我是新手(也可以叫菜鸟的说),以前只有看过书,今天终于看了电影,忽然发现其实二者带给我的震撼都很大,心灵和思想上都似乎得到了进化。
斯蒂芬·金的作品我很喜欢,,尤其是《肖申克的救赎》,看了很多次依然很感动,依然有心灵超然自由的感觉。在现在的都市生活里面,这样自由的体会很难以实现了。
我喜欢旅行的自由,可是却不会去什么风景名胜,我觉得那些地方应该不会有我想象的阳光,自由这个东西真是好,我想自己和安迪一样,拥有一颗自由的心。
小女子随便说说,大家凑合着看看。很多地方都只是个人的见解,大家不必在意。忽然很想出去走走,看看阳光是否依然灿烂,然后想象着安迪拥有自由后的微笑、、
午重温了这部经典的电影,再加上前段时间看过了原著小说,此时心中也充满了更多的感慨。
这是一部紧扣希望这个字眼的电影。男主人公安迪被误判杀害他妻子及其妻情夫,从而被处以终身监禁,关押在肖申克监狱,在这里,安迪结识了一些朋友,也遇到了许多挫折。但安迪却一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努力地做着一些有意义的事,使自己更像个正常人。而最终,安迪穷19年之功,用一把小锤子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凿洞逃狱成功。
就是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监狱是一个用来改造人的地方。监狱将改变你的生活,充满了束缚。在这里,让你吃就吃,让你拉就拉,正如监狱长诺顿所说:“把你的信仰交给上帝,把你的身体交给我。”当你的生活变得模式化了,你就会渐渐熟悉这里,适应这里。30年,40年,50年,你和外面的世界隔离了,绝缘了。你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了,你的生命属于肖申克了。这也是片中那个叫布鲁克斯的老头在获得假释后反而要选择上吊自杀的原因。
当时间的消逝把你彻底地改造之时,你就不会再对这个社会充满希望。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地对社会没有任何危害了。片中另一位男主人公瑞德,在其被关20年和30年之际,受到假释申请询问。长官们问瑞德:“你是否被改造好了?”瑞德诚恳地回答:“是的,我已经被改造好了,我绝对不会再做出危害社会的事,绝对不会了。”但长官们还是拒绝了他的申请。因为瑞德德话表明了,他想离开监狱,他想回归社会,他仍然对这个社会充满了希望,那就意味着,瑞德还有犯罪的能力!当入狱40年之时,瑞德再次接受假释问讯。这次,瑞德说:“我已经不知道你所说的改造好了是什么意思了。曾经,他一直对那个杀人的孩子说,你还有希望,不要放弃。可是这个孩子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这回,你们填什么都行,我不在乎。”可这次,瑞德的假释通过了!那些长官们都知道,瑞德已经对这个社会失去了渴望,他被彻底改造了,他对社会而言已不再危险。把他再留在监狱里简直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为什么监狱会消磨人的希望?因为这里本身就是没有任何希望的!这里只有高墙,枪支和警卫!每个有罪的人都不再会心怀希望。在影片中,瑞德就曾经提醒过安迪:“在肖申克,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但安迪是无辜的,他有着重得自由的信念,他对外面世界得渴望来得比每一个人都猛烈!心怀希望使安迪想他人之不敢想,做他人之不敢做,最终逃离肖申克!
齐华坦尼荷,这是安迪越狱后的安身之地,墨西哥的一个小岛,紧依太平洋。知道人们管太平洋叫什么吗?没有记忆的地方。在这里,忘记肖申克,忘记绝望。
安迪给瑞德的信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参考资料:呵呵有分我就努力
㈣ 电影观后感 妈妈你到底在哪
中心思想:我看了电影《妈妈!你在哪里!》看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小主人公阳阳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
小主人公阳阳5岁的时候,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妈妈不幸遭遇车祸去世了。爸爸怕他受伤所以一直没有告诉他,阳阳的老师一直“冒充”妈妈和阳阳通信。阳阳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爸爸那么的爱他,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他,周围的好多好心人也在关爱他!阳阳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他在快乐的成长。我也暗自为他高兴!
可是却没想到更大的不幸正等着他——他的爸爸患了癌症!但是这位坚强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想的不是如何治自己的病而是教会儿子自己生活。他把当家权给了儿子。阳阳也十分懂事,知道父亲生病,每天早早起床买菜、烧水、做饭。他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毕竟他只有10岁,要做这么多的家务,多么不容易啊!可他却做到了,这一点真让我自愧不如。
想想我自己已经8岁了,可是在家里什么也没干过,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和阳阳比起来我可真是太幸福了!阳阳的父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可阳阳已经变得坚强。我想,他一定从自己的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
看完电影,我也想了很多。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付出了很多,可是我们做儿女的却常常忽略了父母的辛苦,觉得父母做什么都是应该的。阳阳的做法让我感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关心一下父母呢?
㈤ 观后感,今天老师给我们看这部电影,然后让我们学观后感,从那几方面写观后感
可以写的很多.
例如:写她那种无私为学生奉献的精神,她那神圣的责任
也可以从张老师和夏雨老师两种角度来论述.
㈥ 关于电影《我们俩》的观后感500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很有名的对联,也是林则徐一生为人做官的真实写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中的这两句诗,描述了一个物是人非的场景。
时光飞逝,岁月穿梭,转眼又是重阳。
重阳,虽说是中国的老人节,然而对我来说,似乎意义不大。并非我不是老人的缘故,而是我们家从来没有像汉人那样过重阳节的习惯。按照古代习俗,汉民族每逢重阳,必是登高、赏菊,喝黄花酒,但我家这些全没有了。现在我们家,过重阳节就是蒸糯米饭捶糍粑,去田里抓几条大鲤鱼,用酸汤来煮,放足辣椒,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好的,仅此而已,与“老人”二字全无关系。尽管我的祖辈是汉人,但为避官场之祸,早在十六七代以前便逃到贵州苗族山区,娶了苗家女子,从此和苗族联了姻,此后子孙后代就都成了苗人,习俗也基本上都随苗族的了,唯独丧葬“披麻戴孝”这一项不变,依旧遵循汉家礼法。
以往在家的时候,过重阳也是极其简便的——处处都是高山,故不须登高;没有菊花可赏,故不用赏菊;可以喝酒,但只能喝自家酿的米酒,因为从来不知道有一味酒叫“黄花酒”,也不知道用菊花来酿酒这么一回事。在家里,虽说菊花是个稀缺之物,但偶尔见谁家种有一盆菊花,跟家里老人说了,老人也是不屑一顾,“不就是野花么”,冷冷的一句话扔过来,可见在我们那地方,菊花并不像在陶渊明眼里那样有地位。
在上海读大学的这三年,离家千里,既喝不到家里奶奶亲手酿的米酒,也吃不上自家田里的红尾大鲤鱼,重阳节只能在学校里过。毕竟国家不设假日,所以碰上该上课的还得上课。
重阳这天的课上,恰好是星期二,上的是《老年心理咨询》课程。因为是老人节,所以元元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关于老人的电影——《我们俩》。说的是一个九旬孤独老人和一个租房小女孩的故事。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开始看时感触颇多,唏嘘不已。但我看到最后,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开始时的颇多感触渐渐的消失了,只剩下一分感触——人活着,最好做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轻易对一些人或事动情。倘若一旦动情,就很容易受伤,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而影片中的九旬老太太正是如此。
也许,看了上面这几句话,有人会跟我理论,说我在胡说八道:影片中一老一小,年纪悬殊如此之大,老太太怎么可能“动情”?其实,我没有在胡说八道,这老太太确实动了情。不仅是动了情,最后老太太还为“情”付出了生命作为代价,小姑娘也因老太太的离去而痛哭流涕,悲伤良久。我说这一老一小之间动了情,那也只是我的个人视角,只是个人感悟,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古语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想来这“情”,应该包括很多种,并不仅仅专指爱情。对于“情”,一般人认为只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三种。然而,我却觉得在此三种之外,还包括激情、热情、无情、离情、绝情等几种。
“动情”二字常常被我们片面的理解成为“爱“动情,或此“动情”为爱情所霸占。其实,我们动的“情”不应该专指爱情,比如友情、亲情也是可以算的。为什么偏偏局限于爱情呢?爱情果真有那么美好么?后面的哪几种,也是“情”中之一,为什么就被忽略?我想,可能后面的这几种比较短暂,在人与人之间没有固定关系,所以容易被忽略吧!
佛家说“有求皆苦”:求之不得,苦;求之得少,也苦;纵然得多,不能满足,还是苦;得到的,有一天终究会失去,怎么也留不住,依旧是苦。
佛家还说,出家修行之人要断却七情六欲,方得六根清净,唯独清净证得菩提大道。尽管我这个世俗方内之人,不具慧根,从小到大忙忙碌碌只为将来的柴米油盐,不需要证得什么菩提大道,但我觉得,这“情”也算是“欲”里面的一部分。人一旦有了欲,动了情,就会变得脆弱,接下来就会挨苦。
九十多岁的老太太,晚年虽然一个人住在四合院里,难免会感到孤独与寂寞,然而内心却很坚强,每天能吃好喝好,无忧无虑。闲得没事可做,就拄着拐杖坐在门外,看着院子,吹吹风,晒晒太阳。早晨和傍晚会来一个年龄稍小的邻居老太太,送来饭菜,两人一起吃吃饭,喝喝汤,唠几句家常,不用起心动念。尽管没什么话题可聊,但两个老人家身体也都硬朗,心理也没有什么剧烈的波动。
《黄帝内经》上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老太太没有遇到小女孩之前,应该就是这么一种“无思虑、守神”的一种状态。可是,突然有那么一天,一个租房子的小女孩来了,老人家独自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被打破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磨合,到后来能够勉强相处,直到老人家为这个小女孩动了情。再后来,老人家为情而死。
可能老太太年轻时当过兵,在部队里受过艰苦训练,所以年老了依旧坚强硬朗,一把铮铮铁骨。为人精明,十分会算计,九十多岁了脑子一点都不糊涂,拌嘴吵架,一般人还比不过老太太的阵势。
这部影片,老太太为情而死,一个“情”字贯穿始终。从老太太的角度来看,老太太先是无情,后来有情,后来动情,后来离情,最后情“绝”而死。
片中相处的点点滴滴,很实在也很朴实。乍一看影片开头那部分,老太太是多么的无情和冷漠,那么凶,没有一点点儿人情味。可那小姑娘也不是个好欺负的,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 “这女孩子好强悍,敢和这么厉害的老太太对着干”。
作为人,无情固然不好,而轻易动情,也不好。个中取舍,自己把握,正如凡人饮水,只有喝了,水之冷暖方能自知。
孤独,苦!寂寞,苦!起心动念,有所求,求之不得,更苦!
还是那句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果老太太不是因为动了情,凭着硬朗的身体,兴许能尽享天年,活到一百二十岁也未可知。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恐怕只能是观者的遐思了……
㈦ 电影观后感-<爱在路上>
[电影观后感-<爱在路上>]
星期五的一天,上午一下课大家满怀着激动的心情买了一堆吃的,因为系部组织我们去蓓蕾电影院看电影,电影观后感-。这是新学期以来我们班级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因而大家也很配合。早早的到达目的地,坐在那边吃边等着电影的开场。在电影开始前,大家都在猜测着会放啥电影呢,等到电影放映时,我们才知道原来是放的——《爱,在路上》讲述的事例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人,他们也会发生的一件事情,观后感《电影观后感-》。那就是当父母离异,他们面临着父母再婚的时候,表现出的叛逆与不配合。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们深有感触。那就是,彼此之间将心比心,没有什么事情是难以接受的。所以看待父母之间的感情,我们抱以支持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给父母制造麻烦,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
〔电影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㈧ 电影观后感作文
以下是我自己前不久刚写的观后感,供你参考:
《越狱》观后感
接连N天把越狱终于看完了,共4季,第季20多集,看得我浑天暗地,噩梦连连,中间有的情节太血腥
,看着有点怕,但还是想看。就这样被情节吸引着,终于看完。
昨天还和一同学在聊越狱的感受,我说到,如果说喜欢,当属MICALE
,他聪明绝顶,胆大心细。正值果敢。也挺帅(不过拍后面两季的时候,他好像吃胖了,呵呵,不如前两季的时候帅)。
同时,我觉得SUCCRE
是个好男人,有情有义,重情重义,当然包括爱情与友情,对自己所爱勇于追求,哪怕当自己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也不放弃。自己都过着越狱逃亡的日子,还每时每刻冒着被警察抓捕的危险争取自己的爱。一生能遇到这么一个爱人,夫复何求。
也许小说影视真的与现实有段距离,但谁又能说它不是取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也许确实有像MICALE
这么聪明的人,但像他那么正值勇敢而执着的却不多。
而SUCCRE虽然有点笨笨的,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有像他那种面对爱情受威胁时的追求精神?倒是见到不少爱情的懦夫,也许是因为种种所谓的压力而放弃去争取自己的爱情,但又有哪个的压力能超过SUCCRE面对越狱逃亡生活的压力。
有点困,待续。。。
㈨ 看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五百字左右
人工雕琢难天成
文/梦里诗书
我们诞生在这个国度,但其实我们很少会有人除了教科书外真的了解这片广袤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精彩正是让人在光影的银幕中见证了或许我们一身难以涉足的自然与动物,以丹顶鹤、熊猫、金丝猴、藏羚羊、雪豹这些生灵所承载的影像,是如此陌生而又熟悉。
电影在75分钟的时长中,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作为了时间的脉络,贯穿祖国大江南北的动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丫丫与美美母女俩的故事孕育了亲情的羁绊,雪豹达娃的故事令人所见以自然法则的残酷,金丝猴淘淘的成长既有欢乐也有着属于家的温馨,藏羚羊所见以生命的孕育,而丹顶鹤又传递以轮回的意境,可以说电影中的每个动物都被电影赋予了一定的情感色彩,但这既是《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精妙,却也是其诟病之处。
严格上来说《我们诞生在中国》并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纪录片,它是后天经过导演陆川剪辑而成的一部作品,诚然这使诸多动物的动作形态构成了电影希望表达的情感沉淀,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破坏了本当质朴的真实,试想当我们所见的种种都只是一种人为的编造,过度的拟人化只是为了去贩卖刻意的温情,这使电影对比例如《海豚湾》这样的作品欠缺了真实的力度,而对比真正的迪士尼动画又少了一份应有的趣味,实则将电影处于了一个尴尬的地位。
如同这种记录片中人为的刻意,周迅的配音只能说沦为了电影明星光环的噱头,她的嗓音真的并不适合这部电影的旁白,而这自中卖萌也好幼稚也罢,虽然有着很高的辨识度,但却难以去带动观众的情感,反而很多时候都只是让人出戏连连,专业的人士应当去做自己专业的事,选用一个演员来完成一部动物电影的所有叙述,可以说是电影一个非常难掩的错误。
钟情于那远离人际喧嚣的动物世界,更动容于这片孕育生灵的大地,如若非是过于人工雕琢的违和,那么这何尝不会是一场关于自然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