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雄连电影的影片评价
影片的整体感觉是我国威武的战争电视剧题材深深影响了世界战争电影格局,这位美国导演深深的抓住了我国红色战争影片的精髓。并且成功运用到了美国本土,可以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在电影文化领域的完美体现,深刻的影响了当今主流文化格局。 可以说,导演很好的把握了故事的脉络,看似松散的剧情其实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有人吐槽说为毛新兵三个月就成了西.........
2. 电影《最后一公里》观后感,心得体会
《最后一公里》是一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精神,切实把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新疆电视台筹划的大型室内情景剧,《最后一公里》在4月20日下午举行开机仪式,在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举行,《最后一公里》,将在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内拍摄,拍摄历时一个月,预计5月25日杀青
3.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500字左右)
这天,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建立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向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此刻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我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光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期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
4. 《解放:终局营救》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解放终局营救》观后感
在新中国迎来70周年之际,恰好有这样一部电影放映了新中国成立的一段故事,那就是战争题材电影《解放终局营救》。
影片演员阵容强大,战争场面更是震撼人心。这部电影除了简单明了的力量感之外,还有另一种细腻的质感,造就这部层次分明,感情丰富的佳作。
电影以一九四九年的平津战役总攻期间为背景,战争场面更是尽可能还原了当时老天津
城的部分建筑。就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季节, 战争一触即发,群众颠沛流离,炮火不断,无数英雄随时准备为了胜利而牺牲;火线任务,智勇突击。影片更是以"15秒、10秒、 5秒”如此精准的时间来表现出战争的刻不容缓,使得激烈冲突的画面感更具有震撼力。这部电影无时无刻都充满着力量感。
除了力量感,影片更呈现另一种质感,那就是细腻。这在人物的情感、细节和人文情怀
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解放军炮兵侦察连连长蔡兴福为代表的解放军们,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远离苦难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全队集结奋战到底;而由遭遇暗算成为通缉犯的国民党军需官姚哲,历经坎坷,只是为了让下一代远离战争,以及心中的正义和良知。不同立场的人物都将在这战场上展现自己最为真切的一面,每个人物所蕴含的情感都十分具体,触动人心。影片中可看到,身穿鲜艳红衣的小女孩也是战争中难得一抹鲜艳, 这一细节的描写让人对影片所传递出的人文情怀更加期待。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标语“追寻着没有战火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刚与柔两种迥异不同的拍摄手法促进了影片内容丰富多彩。
每一位革命英雄就是一座丰碑 ,每个感人的故事就是一-面旗帜 ,他们所凝结成的红色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
通过观看电影《解放终局营救》, 我们才知道身边有太多太多默默无闻的英雄,才知道我们家乡有着如此厚重的红色基因。有国才有家!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一定要永远跟党走,时刻铭记革命先烈,学习他们英勇捐躯、精忠报国的革命精神,永远为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
5. 电影八佰观后感怎么写
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1937年,是中国风雨飘摇的一年;1937年,是中国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对华全面侵略战争。正面战场上,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正规军,面对日军节节败退,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外交失败更是让中华民国成了一叶飘荡在汹涌大海上的小船,随着海浪起起伏伏,毫无反抗之力。没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怎样,也没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在哪。
9月1日,新丰热电公司组织我们这些学员观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八佰》。故事就发生在1937年的中国上海。沪松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在与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面对日军多次狂风暴雨般的进攻,524团在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像是一颗坚韧的小草。无论怎样的风雨,也无法让它真正低头。524团的坚守就像是灯塔穿过海雾里的一点点灯光,为大海上飘摇的小船指出方向,为山河日下的旧中国送来了一丝希望。
顾炎武在三百多年前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有力的呐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演绎。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爱我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战争年代,那些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心中的大义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对“国人当如此”最好的践行。
我从懵懵懂懂的入职,到现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培训学习,在领队和集控师傅们的带领下,我们正在慢慢的寻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点点习惯自己电厂人的身份。生活在当下的我们需要一种坚守——在现在的学习中,坚持每个分分秒秒,用心学习运行相关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守护好每个日日夜夜,坚守在汽轮机旁;坚守在锅炉边;坚守在电厂的每一个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根管道旁,保证值好每一班岗,就是我们电厂人对“国人当如此”的最好践行
6. 《先遣连》电影观后感- -急-11月7日之前- 急需!
《先遣连》重点刻画了以李狄三为代表的先遣连的英雄们,生动阐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先遣连在艰苦的行军、侦察、建营中,棉衣破烂、鞋底磨穿,他们就用麻袋缝制衣服,用破毡片扎成鞋子。一次在行军中,由于强烈的高山反应,有9名战士昏迷后冻死在山腰。
巨大的悲哀和恐惧笼罩全连时,早已染病却一直瞒着战友咬牙坚持的李狄三,多次召开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要求党员干部首先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他满怀激情地宣告:“就是断了这口气,也要笑着离开人世!”他庄重地提议:“请党员同志们记住,笑,是党赋予咱们临死前的最后一项任务……”
李狄三和战友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原地堆起九座雪——九座圣洁的银色坟冢。当悲痛之中的战士们看到灯笼上闪耀着的“革命到底”、“春节愉快”、“祖国万岁”等一条条标语时,心中又一次升腾起生机和希望。
李狄三患了高山病,全身浮肿,口吐鲜血,但他勉励大家:“意志要坚强,眼光要远大,精神要愉快。”
“进藏英雄先遣连”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盖世英雄”。1951年春节前夕,新疆军区授予连队“进驻西藏英雄连”光荣称号,并给全连指战员各记一等功一次,奖给每人“人民功臣”、“解放大西北”纪念章一枚。
先遣连》结尾:雪原上、江河边、翠湖畔似有战马驰骋、红旗漫卷。这景象由远即近,凝结成一座不朽的丰碑——告诉我们曾经怎样走
过,又该如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