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莫扎特电影观后感500字

莫扎特电影观后感500字

发布时间:2021-07-16 20:52:20

Ⅰ 求一篇500字左右的电影观后感

大概人们一直以为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最高级动物就是地球的主人大自然的主宰者。就可以肆意的破坏地球,虐杀大自然。还为眼前的利益贪婪地把大自然的血抽干 、了把大自然的皮扒光 、把大自然的肉啃光。跟本没想过这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还愚昧无知、 得意洋洋地宣称要征服自然。哼,真是可笑。如果又一个冰河世纪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类将如何?人类还能征服自然吗?〈〈后天〉〉给了我们一个响亮而肯定的回答。这部可怕的灾难片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自然永远主宰着人。 《后天》这部电影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主要是讲人类不断破坏美丽的大自然,然而受到了大自然严重的惩罚。冰雹 、闪电、 暴风雨、 龙卷风、 飓风 、洪水、 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南极冰融化等种种灾难降临在人类身上时,人类才觉悟,才知道悔改,可已经太晚了。因为灾难转眼之间席卷而来,洪水,就在眼前;冰雹,就在眼前;一切不可抗力就在眼前。温室效应将使冰河期重返地球。龙卷风 、海啸、 地震……所以你叫得出名字的天灾都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在影片中,你能看到纽约市被淹的镜头:慌乱的人群 飞起的汽车 破碎的玻璃,后面是楼一样高的巨浪…你能看到发生在夏威夷度假海边胜地受到飓风侵袭的场面。这就是破坏大自然的后果,这就是对人类的惩罚。几千年来,人类在不断吞噬自然的躯体,现在就要品尝自然所酿造的苦酒了。 然而影片中有一个动人之处;人类在大灾难面前,亲情 友情 爱情——人类的情感经受了重大的考验。人道主义精神激发出了人性的光辉。所以人在灾难的面前都表现出先人后己的勇气。有的人为了救别人,自己被冻死了;有的人为了不连累别人,放弃了生的希望。这点我非常的鼓舞。也许,人性真的只有在最危急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吧。但人类根本没有任何方式和自然抵抗,能做的,只有躲避和逃跑。这时候人们应该明白:人类不是万能的。自然可以随时瞬间灭绝一个种族。记住: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小部分。 今天,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今天,人类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谐修复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住我们的家园。 “环境保护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一种幸福和沉稳的感觉 ”——这将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机会 、一种鼓励 、一声祈祷。有没有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何变化?犹记得前年是下了雪,而去年,直至12月了,依然不见雪的踪影。越来越温暖了,不是吗?其实作为一个怕冷的人来说,我更喜欢这样的暖冬。可是暂时的舒适背后是否隐藏着危机呢?对于这种明显的变化,不知人们是否有所思考。 一位古气候学家发现并预测了温室效应引起的持续全球变暖将使北极积雪迅速融化,而地球为了自我调节直至回归平衡,会进入冰河期,人类将在最后一个冰河期生存。可是他只猜对了结果却估错了时间。因为这场灾难不是在若干年后,而是现在。 就在后天预测成真。柚子般大小的冰雹袭击了东京,一位极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前一秒还在和妻子谈话,后一秒已被冰雹砸倒在地;地处热带的南亚次大陆竟然被大暴风雪所覆盖;冰川融化后的巨浪把整个洛杉矶撕裂殆尽。最令人震撼的是纽约市“速冻”前后的画面:冲天巨浪狂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被淹没了,万物瞬息沉没在汪洋之中,一艘万吨巨轮竟然被冲进了楼宇之间,而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之中的纽约又变成了一个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剩下了自由女神的头像,象征着人类文明的纽约城大半永入冰雪之中。 看过影片,那可怕的场面真使我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感同身受的惧怕。原来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将是比起其他任何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恐怖事件或突然到来的天灾人祸更能迫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大问题。 多一座工厂,多一辆车,多一台空调,毁灭就会早来到一天! 或者,也许我们赶不上那天,但是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下下一代,他们要怎样咒骂我们在这个疯狂年代给他们制造的灾难?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珍惜环境,尽可能的让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地球减轻一些负担吧!保护环境真的不是一句空话,难道我们真的想要“后天”的来临吗? 看完影片,走出房间,我庆幸的是:外面还有阳光,而我们的世界还没被淹没。

Ⅱ 看完《莫扎特传》的观后感,或者是自己的看完这个电影,结合这部电影写人生哲理

伍尔夫.莫扎特,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天才,却遭人妒忌受人迫害,生活穷困潦倒。为了音乐他留在维也纳,而拒绝他有着显赫地位父亲的安排而回到家乡。他去求人给他工作,甚至求人施舍。他不懂人情世故,生活中放荡不羁(不是指风流,是喜笑怒骂完全一俗人),却对自己的音乐狂度自信,总认为那是由史以来最杰出的。也确是那么回事。由于那个维也纳皇室御用作曲家的排挤,他创作的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在内的一些著名歌剧也在当地也只演出了屈指可数的几场。他的父亲死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一些变化,思想上生活上的压力让他憔悴不堪。他开始大量饮酒。我不知道她的妻子-史坦丝,一个娇小漂亮的女人-这个期间是怎么过来的,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和伍尔夫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为丈夫的精神状况担心-他被生活压的也不成样子,喝酒,语无伦次,彻夜的写那些歌剧。最后他的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度假了,由于精力透支,他在一次指挥中昏倒,随后便卧床不起。直到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迫害他的人是谁-那个在他的最后时期用钱逼他写安魂曲的人。所有情节都是故事的反面主人翁在向神父忏悔中展开的,是他谋杀了莫扎特。整个过程可能有虚构的成份,但既然叫《莫扎特传》,那就是说大部分情节是基于实际之上的。

片中有两个地方是感触最深的,第一当然是莫扎特的音乐才能,用那个御用作曲家的话就是他创作歌剧的时候完全是写出他脑子中本来存在的东西,像在在听写!他的手稿没有一处更改,而且他从不写复稿。再就是他的爱情,他和史坦丝的恩爱几次让我感动,无论是在他得意时还是潦倒时,可以说他拥有完美的爱情。他的一生我找不出他的任何实质上的过错,只是一个妒忌他的人。所以对身边的人要有适当的提防。
我想上帝应该是不喜欢完美的东西,他给了你他才华给了他爱情,但却让他穷困潦倒,为生活所困。当那个妒忌他的人把直信仰的耶稣像放到炉火中时我是着实有些意外的,他是对的,不要对上帝或什么救世主抱有什么希望,生活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上帝给了他才华只是让他能理解莫扎特的音乐,他痛苦之后想要报复上帝,于是开始了对莫扎特的排挤迫害。但他却永远忘不了他是比他出色得多的音乐家,我想他的痛苦也不会因莫扎特的消失而小多少吧?!他最后还是向神父忏悔了。所以要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可有害人之心。
我还是想把现实和电影分离开来说一下。如果想了解莫扎特的生平,还是去找一本正正经经的传记来看吧,传记上也会告诉你他是个神童,是个天才,不过绝对没有电影里那么夸张。你会发现传记里基本上没怎么提到一个叫萨列里的宫廷音乐家。忌贤妒才到心理变态的人,估计也就在编剧的脑子里能形成。真实的萨列里是一个在音乐史上多多少少可以留点痕迹的音乐家。几年前,萨列里家乡的人民为了给萨列里正名,特地开了场音乐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的电影的影响力之大,足以使某个已入坟墓,与世无争的魂灵再次受到鞭挞,萨列里要是显灵,不知道要气晕过去多少次。电影里最后萨列里使得最狠的那招,就是打扮成莫扎特父亲的灵魂找莫扎特写安魂曲,也是合理想象合理发挥,找莫扎特写安魂曲确有其人,是一个公爵,这是正常的业务关系,全无不妥。
其次是莫扎特,说严重点,电影是对莫扎特形象的严重歪曲。不过是一种往更天才的方面歪曲。也有一些地方让会人看得很不舒服,比如那个夸张的笑声,初次看会让人觉得完全无法接受,真像一个马戏团的猴子。不果我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那笑声的迷人。不要嘲笑那个笑声,那是对你、对我、对天下所有自命不凡的人的嘲笑。看到第三遍第四遍,就觉得那笑声没有不行了,那笑声是导演对莫扎特的注释。那时天才可爱且纯然天真的一面。当然,这个笑让很多只看一遍电影的观众对莫扎特这个神童和天才颇感失望,认为这很野蛮。
莫扎特的葬礼没有鲜花,没有挽联,没有送葬的队伍。如同一个平凡的贫苦人们一样,只有一个普通的墓,一块不大的现已长满杂草的地。

Ⅲ 求一篇电影《莫扎特》的观后感

伍尔夫.莫扎特,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天才,却遭人妒忌受人迫害,生活穷困潦倒。为了音乐他留在维也纳,而拒绝他有着显赫地位父亲的安排而回到家乡。他去求人给他工作,甚至求人施舍。他不懂人情世故,生活中放荡不羁(不是指风流,是喜笑怒骂完全一俗人),却对自己的音乐狂度自信,总认为那是由史以来最杰出的。也确是那么回事。由于那个维也纳皇室御用作曲家的排挤,他创作的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在内的一些著名歌剧也在当地也只演出了屈指可数的几场。他的父亲死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一些变化,思想上生活上的压力让他憔悴不堪。他开始大量饮酒。我不知道她的妻子-史坦丝,一个娇小漂亮的女人-这个期间是怎么过来的,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和伍尔夫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为丈夫的精神状况担心-他被生活压的也不成样子,喝酒,语无伦次,彻夜的写那些歌剧。最后他的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度假了,由于精力透支,他在一次指挥中昏倒,随后便卧床不起。直到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迫害他的人是谁-那个在他的最后时期用钱逼他写安魂曲的人。所有情节都是故事的反面主人翁在向神父忏悔中展开的,是他谋杀了莫扎特。整个过程可能有虚构的成份,但既然叫《莫扎特传》,那就是说大部分情节是基于实际之上的。 片中有两个地方是感触最深的,第一当然是莫扎特的音乐才能,用那个御用作曲家的话就是他创作歌剧的时候完全是写出他脑子中本来存在的东西,就像是在听写!他的手稿没有一处更改,而且他从不写复稿。再就是他的爱情,他和史坦丝的恩爱几次让我感动,无论是在他得意时还是潦倒时,可以说他拥有完美的爱情。他的一生我找不出他的任何实质上的过错,只是一个妒忌他的人。所以对身边的人要有适当的提防。 我想上帝应该是不喜欢完美的东西,他给了你他才华给了他爱情,但却让他穷困潦倒,为生活所困。当那个妒忌他的人把直信仰的耶稣像放到炉火中时我是着实有些意外的,他是对的,不要对上帝或什么救世主抱有什么希望,生活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上帝给了他才华只是让他能理解莫扎特的音乐,他痛苦之后想要报复上帝,于是开始了对莫扎特的排挤迫害。但他却永远忘不了他是比他出色得多的音乐家,我想他的痛苦也不会因莫扎特的消失而小多少吧?!他最后还是向神父忏悔了。所以要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可有害人之心。

Ⅳ 电影《勇士》观后感500字

你好
电影《勇士》,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够讲得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明白当时两大阵营的力量悬殊,从而理解红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是志在必得的战略任务,强渡大渡河就成了敌我双方厮杀的重要一战,也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红军巧布奇兵,以两个团的兵力伪装红军主力压向大渡河,然后猛然直奔泸定桥。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一提起长征,我们都觉得非常熟悉,在小学课本、媒体报道、文艺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往往把长征从大战略、大格局上来讲述,很少有影视作品从细节入手,去表现长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现长征中某些具体的阶段。而恰恰是这些红军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对信念的坚守体现出的人性光辉,铸成了长征创造的人类奇迹。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长征经历的许多事件中,选择哪一段、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来重塑电影《勇士》。毛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诺说过:“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毛主席这段话说明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飞夺泸定桥非常重要。在《勇士》中,我用6个字回溯这个过程:过河、跑路、过桥。勇士们过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头”过的河,而是孙营长率领的17位勇士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勇士们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们穿着旅游鞋跑的路,而是勇士们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岭里穿越人类极限的奔跑;勇士们过的桥不是今天的人们开着汽车奔向旅游景点走过的桥,而是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的没有桥板的泸定桥……这6个字的故事筑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跟随着勇士走进这场世界历史上的经典战役。
如果说长征精神以气壮山河的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改写了现代中国的历史,给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以强烈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心,那么《勇士》中表现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则是长征途中,甚至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中,最重要的“淬火点”,或者说是“熔点”。
满意请采纳

Ⅳ 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

1《建党伟业》观后感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2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3今天上午,我们返校检查作业,其间我们看了一部50年代的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胆量、勇气、思想都是我所不敌的。他只是一个上了几天学的青年,但有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比我们要优秀许多。 想想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关爱下成长,我们没有经历过董存瑞那样的困难,也没有为中国奉献出什么。但我们也应该为中国、为人民作出奉献,现在我们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们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董存瑞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的生命;才能对得起那些为革命事业、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战士吧!是他们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想想他们,谁不愿意在家中和亲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们还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战场、打硬仗,也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想到他们那奉献精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为中国、为人民做奉献呢?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有一种无私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Ⅵ 求电影 莫扎特 观后感

告诉你,我唯一的目的是尽量挣钱,越多越好;因为除了健康以外,金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莫扎特,1781年4月4日。 我大学生活的前两年是在床上度过的,那时候我致力于研究床与天才之产生这一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课题。笛卡尔在床上发现了“我思故我在”,歌德躺在床上向别人口授诗歌和剧本,甚至邱吉尔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也是在床上以奇特的卧姿完成大半的。但是我终于发现,致力于这项研究的同学大有人在,并且刻苦程度简直是疯狂,我却看不出任何他们能突然成为天才的希望,所以我就放弃了。这种放弃,对于曾经那个只有十八岁却一再坚持梦想的年轻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残酷,当他淡淡一笑的时候,这种残酷深深印在了他内心深处,成为一种隐秘的疼痛。


当《AMADEUS》结尾莫扎特向萨列里口述了一夜《安魂曲》之后颓然而言:“我想睡一会儿”,准确地说,是莫扎特安祥自得地躺在大床上,萨列里蜷缩着在莫扎特儿子的床上将就的时候,我内心的疼痛被触及。我突然顿悟为什么长久以来我在床上度过了不少时间却始终没能成为天才。关键不在于你睡姿如何,也不在于你到底睡了多久,而在于你睡得那张床是不是上帝指定为天才专用,或者说你是否是amadeus,这个拉丁词汇的意思是:为上帝所宠爱。虽然莫扎特自己在1787年写给柯哈兹的信中说:“没有人对于作曲的研究下过我这样的功夫”,但是一个4岁写出第一首协奏曲,7岁写出第一首交响曲,12岁写出第一部歌剧的人,除了天才还有其他更适合的称呼么?当我跟萨列里一道,看到那不曾做过任何一点修改的完美乐谱的时候,只有自然而然同意萨列里的看法:莫扎特是被上帝宠爱的,他的音乐是上帝早就写好放在他头脑之中的,而莫扎特只需要将其展现在世人面前,然后收获无数赞美。米开朗琪罗总是说他的天才是由于家乡“飘逸的空气”所致,那么莫扎特展现自身才华的时候真的如同呼吸一般自然顺畅。
比难得的天才更难得的是如同罗曼·罗兰所言,莫扎特有“一颗完全健康而平衡的灵魂”。人类的痛苦是无穷的,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的凌虐,比如贫穷、疾病、人类的恶意等等;另一种则来自内心的彷徨、挣扎、苦闷诸如此种。世上的天才能逃过前一种痛苦的不乏其人,比如逍遥的笛卡尔,比如叔本华,但是仿佛一种特质,天才总是比常人背负着更多第二种形式的痛苦。太多疯狂的天才用自己绚烂野蛮的色彩涂满了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凡高、荷尔德林等等优秀的大脑死于癫狂。也有如《A Beautiful Mind》所描述得John Nash那样行走在疯狂的刀刃而终于不自我毁灭的天才吧,但是只能说这种天才向我们完美展现了世界上唯一的英雄主义:看清世界的面目,然后爱世界。那个叫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孩子甚至没有任何内心迷乱的影子,他如同一块水晶,倒映得只是别人的机心和无奈,自己却沉迷于party、与妻子的嬉戏,开心时就发出那别具一格的笑声。他健康而平衡的灵魂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出现波澜——当别人冒犯他的骄傲。这时候他会说出:“看意大利歌剧时,那么多的高音在吼,尖叫,一对肥胖的情侣在那里翻白眼,抛媚眼。那不是爱情,那是垃圾。”这一点都不奇怪,骄傲是孩子气的一部分,即使是对他永远敬重的父亲。在父亲反对他脱离萨尔茨堡大主教而写信责备他的时候,他回信说:“你的来信,没有一行我认得出是我父亲写的。不错,那是一个父亲写的,但不是我的父亲写的。”


是的,这样一个孩子就这样幸福地躺在了上帝出于宠爱而为他准备得床上了。我对上帝的不满在于,当莫扎特说“我在床上”了的时候,他断然不会如同一个贤惠温柔的女子一样说:“饭在锅里”。当无数的天才挣扎于内心的痛苦之时,莫扎特却挣扎于物质的匮乏虚弱的身体以及嫉妒者的陷害当中,既成的事实不容许我做如下的设想:如果,他不是以为尽快完成《安魂曲》可以多得到一大笔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确保锅里有饭,那么他在上帝为他指定的那张床上是不是可以多呆一会儿?天才可以自信地说“饭在锅里,我在床上”,这种美好的想法只能在诸如《Good Will Hunting》这样的电影里可以实现,在那里天才不仅心灵平衡,而且身体强健,可以在大公司里谋取高新的收入,即使一点心理疾病也会遇到Robin Williams这种永远教书育人的神奇老师得以痊愈。可惜,这剧本天才Ripley先生也有份参与编写,难免过于优待天才。事实的残酷在于:天才与庸人的存在同样不过是为了增添上帝的荣光,当你躺在属于自己的那张床上,天才也许拥有更大的窗户看到更美丽的风景。但是,天才的房间没有屋顶,就像风雨之中莫扎特从租来的棺木中滑入满是尸体的泥坑,上面没有墓碑。

建装 1021 任心磊 10 号 Salieri 之恨 1. 恨自己出生和莫扎特不同十分零六秒 F 大调快板(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钢琴后用小 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莫扎特,我很早就知道他名字。 我还玩小孩游戏时,他已给帝王演奏了。甚至给罗马教皇演 奏。 我承认我嫉妒 当我听到他们给他的传令时,不是哪个杰出的小神童,而是 他父亲,那个教给他一切的人。 我父亲他不喜欢音乐,我告诉他,希望能像莫扎特一样。 他说“为什么?你想成为被训的猴子吗? 你想让我拖着你周游欧洲,像马戏团的怪物那样变戏法?” 怎么才能告诉他,音乐对我很重要 ?” 恨自己在奥地利皇室的地位被抢 2. 恨自己在奥地利皇室的地位被抢二十五分五十七秒,当国王问 Salieri 的看法时,他说: “把 莫扎特留在维也纳是个有趣的想法,大教主会勃然大怒! 若陛下愿意的话。” 三十三分零四秒 莫扎特: “德语,请决定用德语。 ” 国王: “为什么?” 莫: “因为我已经有了最美妙的歌词。 ” …… 莫: “为什么不?非常吸引人。我的意思是故事吸引人,不 会展示闺房秘事。不会有伤风化,道德观念很强。充满了 德意志的传统美德。 ” …… 莫: “爱情! ” Salieri: “哦! 是爱情! 我们意大利人不懂爱情。 (一片笑声) ” 莫: “你们是不懂。意大利歌剧里,所有男高音都在尖叫, 愚蠢肥胖的情侣眼珠乱转,那不是爱情而是垃圾!陛下, 你选语言。我配上最美的音乐献给陛下。 ” 国王: “噢!就用德语。 ” 三十五分五十秒 莫弹奏 Salieri 写的那一小段进行曲。 莫。 “剩下的都一样,对不对?其实并不太好对吧?你试过 这个吗?是不是应该更…这样…?或者这样?好一些? 你觉得呢?” 国王是一脸喜色) ( 五十三分十三秒 国王: “早上好,宫廷作曲家这是我侄女伊丽莎白郡主。她 让我推荐一个合适的音乐老师。我有个极好的注意。 ” Salieri: “陛下,这对我是莫大的荣幸! 欣喜状) ( ” 国王: “我想的是莫扎特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Salieri: “这个想法很有趣,不过…” 3. 恨莫扎特抢走了他贪恋的女人四十一分十四秒 Salieri: “足有十分钟,幽灵般的音阶!…我爱上那个姑娘, 至少是贪恋她…我不能容忍任何人碰她, 尤其是那个可怜 虫。 ” 四十九分三十秒 Salieri: “那一刻我很确信,他夺走了她。那可怜虫夺走了 我亲爱的姑娘…” 4. 恨莫扎特的夫人如此的爱他五十六分三十二秒 莫扎特太太: “阁下.” Salieri:“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 …… Salieri: “…放在这里我保证绝对安全。 ” 莫扎特太太: “我真的不能那么做,他不知道我来这里。 ” Salieri: “这么说不是他让你来的?” 莫扎特太太: “这是我自己的注意。 ” …… Salieri: “今晚回来,一个人。 ” 1:05:46 莫扎特太太应邀来到 Salieri 家中 …… 5. 恨莫扎特取笑他的作品 1:25:09 莫扎特用 Salieri 的风格来演奏 用一种小丑的表情来弹奏,用放屁来结束这次弹奏。 Salieri: “嘲笑我吧!那笑着的不是莫扎特,那是上帝,上 帝借着那下流的笑声在嘲笑我。笑吧,向所有人展示我的 平庸。总有一天我要嘲笑你。在离开这世界之前,我要嘲 笑你。 ” 6. 恨莫扎特(上帝)没让他分享荣耀三十七分三十五秒 Salieri: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对上帝歌唱,他给我渴望,又 让我失声。 为什么?告诉我。 他若不想让我用音乐赞美他, 为何要在我心中,种下渴望?让我充满欲望,却不给我天 资?” 2:52:58 Salieri: “仁慈的上帝,他毁掉了自己的宠儿,而没有让我 这个庸才分享一点他的荣耀。他杀了莫扎特,而让我或者 受折磨,三十二年的折磨,三十二年看着慢慢自己消亡。 我的音乐逐渐变得暗淡,都消失了,直到没人演奏它。而 他的……” の悲剧》 《W の悲剧》剧情简介三田静香是“海”剧团实习演员。 剧团决定公演推理作品 《W 的悲剧》 ,并通过考试选拔女主角摩子。菊地香被选中, 而静香被安排饰剧团女佣人兼幕后提词。 她在男朋友昭夫 鼓励下背熟了全剧的台词。一天夜晚,女明星羽鸟翔的资 助人堂原良造暴死她的房中。 为了避免因这桩丑闻断送自 己的名声,羽鸟翔以让她饰演女主角摩子为条件,恳求静 香当她的替身,此后,静香在舞台上成功地扮演了一个杀 人犯的替身,她把现实经历和角色性格融为一体.演得真 挚感人, 获得观众赞许。 散场后, 菊地香持刀扑向静香. 昭 夫因保护静香而受伤。昭夫向静香求爱,静香向昭夫表示 了自己要从头做起, 继续演戏的心清, 含着微笑向他告别。 实例女演员张钰向多家媒体透露,导演黄健中当着她的面与她 的一位朋友“小霞”发生过性关系。 随后黄健中的意思是和张钰 吃饭时, 被张钰下了套, 致使他“喝了两瓶啤酒后就神志迷糊, 完全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 事情并没有在此划上句号,后 , 来《中国广播影视报》刊登了黄健中、张纪中、于敏三人评 论张钰的文章,文中揭露张钰“为了上戏,曾找某导演的妻子 大闹, 自称被该导演强奸” “张钰‘借钱不还’ 拐走于敏手机’ 等等 、 ‘ ” 丑事,此举一出顿时让张钰火冒三丈,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 三名导演和《中国广播影视报》告上法庭,结果是两次败诉。 输了官司的张钰早就了报复的念头,曾多次和黄健中私下里 交涉,可是仍然是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她终于使出了“杀手 锏” 又多次向媒体表示要揭露影视圈黑幕,终于昨日在“录音 , 带事件”中“张钰、小霞和黄健中吃饭的地方” 她拿出“保证书” , 和 20 多盘录像带、录音带,向媒体披露出影视圈的黑幕, “黄 鼠狼”的尾巴露了出来不说,还带出一长串肮脏的“下水” 众多 , 影视界人士也跟着倒了霉,娱乐圈有史以来性丑闻涉及面最 广,涉及人数最多的“性交易”事件在媒体的传遍下昭然于世。 附:《七宗罪》 在 26: 10 响起的背景音乐为巴赫的 《第 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又名《G 弦上的咏叹调》 。

有那么一个人,他名字的中间有这么一个词Theophilus:这个词在德语叫的"Gottlieb",在拉丁文里叫"Amadeus",在意大利语叫"Amadeo",在法国叫"Amad ",在我们的语言里被称作"上帝的宠儿。" 他的全名是约翰尼斯·克利索斯托穆斯·沃尔夫冈古斯·特奥菲卢斯·莫扎特(Joh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 Mozart)。

我们把"上帝的宠儿"简称为天才,或者干脆就简称为莫扎特。

"莫扎特是个天才,我不是,那我怎么办?"
美国索尔·扎恩茨影片公司1984年摄制的《莫扎特传》(《Amadeus》)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接近这个神,至少是神的宠儿,这个我们凡人为之炫目的天才。他首先是一个男孩,倒不是他直至散手人寰都年纪轻轻,而是他既便在世间的大部分日子里,他都只是会傻笑,会做狭地和女演员在化妆间滚作一团,会在大庭广众下毫无理由地"羞辱"他的对手,一个对他的前提也许是性命攸关的人——宫廷作曲家萨列里。
萨列里清楚地听到,甚至是看到神通过这个粗俗甚至看上去那么漫不经心的小孩说出的天籁。他奇异地发觉竟然只有他看见了,他恐惧所有的人在那些刹那里都张开了眼睛。于是他诱导这个小男孩犯罪,他得意地发现莫扎特就是一艘可以轻易摆布的帆船,"好风凭借力",他似乎可以让这个天才毁灭。他似乎可以成为神把诸多苦难加诸于天才身上的帮凶。

"我可以在我无往不胜的人间为所欲为地给他设置障碍。这人间是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欺世者发财,盗名者成功。"
萨列里所做的一切其实算是从另外一种角度诠释了天才是如何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
首先天才服务的是万王之王,尘世间习惯于别人三跪九叩的君王几乎都会遭到天才的藐视。因为天才会觉得在君王面前有坐位,可以对着君王平视并不值得额首称庆。他会从维也纳写信给父亲:"我还是怒气冲天……人们一直在考验我的'忍'。终于'忍'字败下阵来,我已经不再是个'萨尔茨堡的囚徒'。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我终于自由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由从来只在天上,地上匍匐的凡人又知道什么叫做自由。
然后天才的家庭还是凡人的家庭。他的妻子也许都不如他的仇敌知道他的可贵在什么地方,也许她认为莫扎特的不顺利只在于那个人对自己的肉体并不满意;也许她真的认为莫扎特随意涂抹在纸上的音符不过是排泄物,只有这种排泄物竟然能够为她换取帽子上的头饰的时候,那也许会提升为比较高级的排泄物;也许她评判《安魂曲》和《魔笛》价值的高低只不过是前者预付了很多钱,后者似乎赚不到什么钱;终其一生,她开始意识到她的莫扎特是天才,但她其实不知道她的莫扎特何止是天才。
最后,天才的身体尤其是凡人的身体。当萨列里安排的女仆都惊恐地拒绝不再做可耻的密探,由于她发觉夜以继日的工作让她名义上的主人已经象鬼一样的旺盛,或者说象鬼一样的不可捉摸。当萨列里兴奋地刺出最后一剑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上天已经不让凡人糟蹋他的宠儿了,上帝的宠儿要回家了。


"透过音符构成的栅栏,我看到了一种纯粹的美。"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曾经这样评价莫扎特的音乐:"在音乐历史中有这么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如果考虑到莫扎特短短的创作时间,人们便会发现,他留给我们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但是,他没有为我们留下来,而且我们永远无从知道的作品的数量更加惊人;因为在他生命的各个时期他都偏爱即兴创作,这就是说,在钢琴上自由虚构随意演奏:在公开的音乐会上也罢,或者更常常是面对几个听众连续演奏数小时之久。而此时所创作的东西事后并没有记录下来——这是整整一个曾经发出一次美妙音响然而却永远消失了的莫扎特音乐世界。而我们从萨列里的眼睛里看见了那个世界,我们在萨列里陪伴莫扎特的那个最后的夜晚疾笔如飞的指尖读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在萨列里无声却又鲜血淋漓的忏悔里听到了那个世界。当流星把夜空照得那么璀璨的刹那,我们读到了永恒,纵然我们再也无法和这个永恒擦肩而过。

"所有的庸才们——在世的和未来的庸才们,我宽恕你们全体。阿门。"

电影接近尾声,我们看见了萨列里缓缓挥动着枯干的双手:"所有的庸才们——在世的和未来的庸才们,我宽恕你们全体。阿门。"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计量莫扎特留给我们的宝藏:歌剧22部: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在短短三十五年的岁月里,莫扎特留给我们的何止这些,每一个刹那都足以在一个普通人身上被称为奇迹,那么多刹那在有限的空间里聚集在一起那就只能被称为神迹。二百六十年过去了,我们真的搞懂了这个天才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吗?


"有耳朵可以听的,都听吧!"(可4:9)。
让我用神的话结束这篇对神的礼物的膜拜,他从来不属于我们,但又和我们是那么的不可分离。

-------------------------------

电影中用到的莫扎特的曲目

1.歌剧《唐璜》(K .527)序曲 / 电影开场
2. 第25交响曲(K.183)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自杀被发现
3. 弦乐小夜曲 (K.525)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为神甫弹的第三首曲子
4. F大调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钢琴后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5.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 莫扎特离开康斯坦察跑向音乐会
6.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七乐章(终乐章)/ 莫扎特结束指挥小夜曲
7. 第10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乐谱
8. G大调钢琴变奏曲(根据萨利埃里的作品——"我亲爱的阿东尼" 改编)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编的萨利埃里作品
9.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咏叹调"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 (Non piu Andrai)/ 莫扎特为约瑟夫二世演奏时,改编萨利埃里的为约瑟夫二世所写的小曲。
10.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咏叹调 "不论什么样的惩罚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 《后宫诱逃》演出中,女高音独唱。
11.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终曲"萨利姆万岁" / 《后宫诱逃》演出中,4人坐船离去
12. c小调弥撒(K.427),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礼上
13. 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4. 第29交响曲(K.201)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5. 为两架钢琴所写的协奏曲(第10钢琴协奏曲)(K.365)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6. 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写的协奏曲(K.364)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7. c小调弥撒(K.427),Kyrie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8. 第15钢琴协奏曲(K.450)第三乐章 /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9.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进屋后看到了父亲
20.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禁卫军合唱 / 莫扎特一家换上假面具
21. 德意志军歌(K.539)/ 假面舞会上的背景音乐
22.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在假面舞会"受罚"弹琴
23.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巴赫"的风格演奏
24.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被翻转过来演奏
25.歌剧《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萨利埃里"的风格演奏
26.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莫扎特边写作边玩台球
27. 第22钢琴协奏曲(K.492)第三乐章 / 莫扎特在为皇帝举办的露天音乐会上
28.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萨利埃里溜进了莫扎特的房间
29.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 Cinque..." / 莫扎特指导《费加罗婚礼》的排练
30.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芭蕾音乐"Ecco la Marcia" / 歌剧院总监撕掉了乐谱
31. 同上 / 莫扎特得到约瑟夫二世的许可后配以音乐再次演奏
32. 歌剧《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约瑟夫二世打哈欠时
33. 歌剧《唐璜》(K.527)第二幕终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亲的死讯
34. 同上 / 莫扎特指挥《唐璜》
35. 第20钢琴协奏曲(K.466)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佩带死亡面具的来到莫扎特住所
36.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打开房门时
37.《安魂曲》(K.626), Introitus / 康茨坦察询问莫扎特
38. 同上 / 萨利埃里计划害死莫扎特
39. 歌剧《后宫诱逃》(K.384)、《费加罗婚礼》(K.492)和《唐璜》(K.527)中音乐改编的喜剧音乐 / 莫扎特全家观看演出
40. 歌剧《安魂曲》(K.626), Dies Irae / 莫扎特深夜写作时听到了敲门声
41. 歌剧《魔笛》(K.620)序曲 / 莫扎特发疯似的在屋中跳舞
42. 歌剧《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开门后见到了带死亡面具的人
43.《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 莫扎特摸出房间
44.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Das Kling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弹琴
45.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 Ein Madch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唱歌
46. 歌剧《魔笛》(K.620)序曲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与一些喝醉的女人唱歌
47.《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酒后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48. 歌剧《魔笛》中的咏叹调"der Holle Rache" 莫扎特的岳母训斥莫扎特
49.《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Ein Madchen" / 莫扎特为《魔笛》的演出伴奏
50. 歌剧《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Pa pa pa " / 莫扎特被萨利埃里抬上马车
51. 德国舞曲(K.509)/ 康斯坦察在舞会上
52.《安魂曲》(K. 626), Confutatis / 萨利埃里协助莫扎特写作安魂曲
53.《安魂曲》(K .626), Lacramosa / 莫扎特离世、出殡
54. 第20钢琴协奏曲 (K.626) 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被推出房间,响起莫扎特的笑声,影片结束

Ⅶ 影片《莫扎特传》观后感

这篇不错 ,不会重复 伍尔夫.莫扎特,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天才,却遭人妒忌受人迫害,生活穷困潦倒。为了音乐他留在维也纳,而拒绝他有着显赫地位父亲的安排而回到家乡。他去求人给他工作,甚至求人施舍。他不懂人情世故,生活中放荡不羁(不是指风流,是喜笑怒骂完全一俗人),却对自己的音乐狂度自信,总认为那是由史以来最杰出的。也确是那么回事。由于那个维也纳皇室御用作曲家的排挤,他创作的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在内的一些著名歌剧也在当地也只演出了屈指可数的几场。他的父亲死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一些变化,思想上生活上的压力让他憔悴不堪。他开始大量饮酒。我不知道她的妻子-史坦丝,一个娇小漂亮的女人-这个期间是怎么过来的,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和伍尔夫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为丈夫的精神状况担心-他被生活压的也不成样子,喝酒,语无伦次,彻夜的写那些歌剧。最后他的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度假了,由于精力透支,他在一次指挥中昏倒,随后便卧床不起。直到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迫害他的人是谁-那个在他的最后时期用钱逼他写安魂曲的人。所有情节都是故事的反面主人翁在向神父忏悔中展开的,是他谋杀了莫扎特。整个过程可能有虚构的成份,但既然叫《莫扎特传》,那就是说大部分情节是基于实际之上的。 片中有两个地方是感触最深的,第一当然是莫扎特的音乐才能,用那个御用作曲家的话就是他创作歌剧的时候完全是写出他脑子中本来存在的东西,像在在听写!他的手稿没有一处更改,而且他从不写复稿。再就是他的爱情,他和史坦丝的恩爱几次让我感动,无论是在他得意时还是潦倒时,可以说他拥有完美的爱情。他的一生我找不出他的任何实质上的过错,只是一个妒忌他的人。所以对身边的人要有适当的提防。我想上帝应该是不喜欢完美的东西,他给了你他才华给了他爱情,但却让他穷困潦倒,为生活所困。当那个妒忌他的人把直信仰的耶稣像放到炉火中时我是着实有些意外的,他是对的,不要对上帝或什么救世主抱有什么希望,生活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上帝给了他才华只是让他能理解莫扎特的音乐,他痛苦之后想要报复上帝,于是开始了对莫扎特的排挤迫害。但他却永远忘不了他是比他出色得多的音乐家,我想他的痛苦也不会因莫扎特的消失而小多少吧?!他最后还是向神父忏悔了。所以要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可有害人之心。 我还是想把现实和电影分离开来说一下。如果想了解莫扎特的生平,还是去找一本正正经经的传记来看吧,传记上也会告诉你他是个神童,是个天才,不过绝对没有电影里那么夸张。你会发现传记里基本上没怎么提到一个叫萨列里的宫廷音乐家。忌贤妒才到心理变态的人,估计也就在编剧的脑子里能形成。真实的萨列里是一个在音乐史上多多少少可以留点痕迹的音乐家。几年前,萨列里家乡的人民为了给萨列里正名,特地开了场音乐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的电影的影响力之大,足以使某个已入坟墓,与世无争的魂灵再次受到鞭挞,萨列里要是显灵,不知道要气晕过去多少次。电影里最后萨列里使得最狠的那招,就是打扮成莫扎特父亲的灵魂找莫扎特写安魂曲,也是合理想象合理发挥,找莫扎特写安魂曲确有其人,是一个公爵,这是正常的业务关系,全无不妥。其次是莫扎特,说严重点,电影是对莫扎特形象的严重歪曲。不过是一种往更天才的方面歪曲。也有一些地方让会人看得很不舒服,比如那个夸张的笑声,初次看会让人觉得完全无法接受,真像一个马戏团的猴子。不果我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那笑声的迷人。不要嘲笑那个笑声,那是对你、对我、对天下所有自命不凡的人的嘲笑。看到第三遍第四遍,就觉得那笑声没有不行了,那笑声是导演对莫扎特的注释。那时天才可爱且纯然天真的一面。当然,这个笑让很多只看一遍电影的观众对莫扎特这个神童和天才颇感失望,认为这很野蛮。 莫扎特的葬礼没有鲜花,没有挽联,没有送葬的队伍。如同一个平凡的贫苦人们一样,只有一个普通的墓,一块不大的现已长满杂草的地。

Ⅷ 电影 《莫扎特》 观后感 200-500字

《他是为音乐来到世界的》
电影是借萨列里回忆莫扎特展开的,整个故事其实是萨列里和莫扎特之间的音乐交流与较量,更多地是借萨列里对音乐天才的绝望般地嫉妒,来反衬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在电影里,莫扎特是个举止粗俗、有着夸张神经质笑声的人。最后在萨列里的设计下,因为写《安魂曲》过于劳累,死在凌晨的床上。
电影里的萨列里是谁?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提起贝多芬、舒伯特和李斯特,稍微有点文化知识的人应该都清楚。萨列里就是他们的老师。应该说萨列里也是很有音乐才华,但是他的才气在天才面前,如萤火之于太阳,正是因为这样,萨列里才生出如此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在电影中,萨列里恨的是:如此美妙的,只应来自上天的声音,为何上帝不将其授予自己,而授予这个轻狂少年。萨列里甚至埋怨上帝:给我欲望,却不给才华。世界上大多数的庸才都是如此。欲望和才华无法平衡,尤其欲望这头重重沉下来,才华那端却高高跷起来,最后让人疯狂。萨列里就是这样疯狂了。
电影里的莫扎特无疑是不完美的。有点轻浮,可能轻浮对在天才来说真性情流露。有点自大,自大对天才来说是完全的自信。有点神经质,尤其那笑声,神经质于天 才来说,只是笑傲尘世权贵而已。所有的缺点对于莫扎特的音乐天才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个性细节。不过这样的莫扎特,对众多音迷来说,有点失落,因为莫扎特 的音乐太完美,所以大家希望他的其他一切也是完美。
今晚,我特意在网上听了几曲莫扎特作品。音乐确实干净、纯真、优美,在这个不懂古典音乐的人听来,也知道这些音乐多么迷人。这些音乐应该在不知道的情况 下,在许多地方听过,比如电影的音乐背景。世人多么热爱莫扎特。甚至爱因斯坦说过:离开人世的一个遗憾是听不到莫扎特音乐。而一个导演更是极尽赞美之词: 天堂的定义就是——时时刻刻排演莫扎特的歌剧。中国钢琴家傅聪先生说过,贝多芬从人间走向天堂,而莫札特根本就是天仙下凡。
从电影来看,从所了解的资料来看,莫扎特一生是贫穷潦倒的,最穷的时候,不得不低头向一个非常讨厌的权贵借钱。而他死后,尸体是仅仅裹着粗布,仍到一个大 土抗里,和其他的无名尸一起埋葬。可就是这样的人,他的音乐就是没有忧伤。所有的苦难在他伟大的心灵里被过滤成这些完美的音乐。
莫扎特为音乐来到世界,又为音乐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是音乐之旅中永远的跋涉者。
望采纳,谢谢!

Ⅸ 红色电影观后感500字

很喜欢看这部电影,这是网络上看的,剖析比较深刻
《城南旧事》
是第四代导演吴贻弓拍摄于1982年的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影片摒弃了戏剧化的处理效果,并没有跌荡起伏的剧情和激烈的的大喜大悲,而是以一种散文化的、抒情的格调,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那种充满了“回忆感”和“往事感”的神韵。

一、 散文化的结构

导演吴贻弓虽然没有用戏剧化的情节来推动剧情一环套一环地发展。但是,他营造的那种情绪很好地将三段小故事连接到一起。

导演从小英子遇到巷子口的疯女人引出了第一段故事。这是关于疯女人秀贞和她的女儿小桂子(妞儿)的故事。在这一段故事里,导演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疯女人秀贞,另一条便是妞儿。妞儿的引出,是通过妞儿去买酱,伙计欺负她,而小英子为其“出头”,两人成为好朋友引出的。一边,通过秀贞前言不搭后语的倾诉叙述了她的爱情遭遇,一边通过和妞儿的友谊及妞儿的遭遇将故事发展。同时,还以母亲和宋妈的谈话揭示了事情的缘因。

可以说,故事完全是以那种缓慢的、情绪化的速度发展的。秀贞颠来倒去地讲着自己和大学生的故事,抒发着自己对爱人、对女儿的思念,导演通过几次秀贞和小英子的接触刻画了秀贞。第一次是出场时,两者都没有说话(小英子被宋妈拉走),只有眼神中的交流,秀贞眼中的渴望以及小英子忽闪着的眼中的纯真。第二次秀贞拉住小英子,小英子抽回手,说自己不是小桂子,秀贞眼中流露出明显的失望。第三次小英子帮秀贞把大学生的东西拿出去晒,回忆中的秀贞十分幸福,在她眼里,小桂子爸爸仅仅是走了,出门了,还会回到她身边,而她更是为小桂子做好了衣服,等着她穿。第四次,秀贞强烈要求小英子带小桂子回家。第五次,也是最煽情的一次,秀贞回忆自己和大学生的相知相识相恋,“那一笑”“缘分”, 秀贞叙述时插入的院内的景物,将怀旧和思念之情推到了顶峰。第五次,秀贞问小英子自己是不是疯子,她在清醒和迷糊之间痛苦地挣扎着,她也知道爱人和孩子不太可能回来,但她还是希望着。

妞儿这头,导演自然地叙述着这两个孩子的友谊。她们一起喂小鸡、荡秋千,一起嬉戏。很多时候,她们并不说话,只是在一起,但是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啾啾的小鸡,晃晃悠悠的秋千,都给人一种童年的纯真的怀念。妞儿的身世是通过看到妞儿被她父亲驱赶引出的,然后便是妞儿和小英子的诉说。妞儿哭泣着,小鸡绕着她们转着圈,英子什么也不说了,只有用大眼睛看着妞儿,一种哀愁的情绪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此处无声胜有声。

最后,在一个雨夜,两条线并在一起,妞儿就是小桂子。当秀贞一眼见到妞儿,便认出了她,抱着她“我命苦的孩子啊”。没有冗长的解释,也无需解释了。

故事结束于小英子从医院醒来,导演通过卖报人的叫卖含蓄地道出了秀贞母女的死。在《骊歌》声中,小英子搬家了。之后的两段故事,也是通过《骊歌》结束的。《城南旧事》不同于《暴雨将至》或者《低俗小说》这些国外现代电影,它的三段故事是用这种情绪化散文化的抒情方式结束的,有一种情绪化的过度,而并非用标题(《暴雨将至》)或者直接跳接(《低俗小说》),体现了浓浓的民族风格和韵味/

在第二段故事中里情绪还是占了主打地位。小英子第一次和小偷见面之时,两者尚有一定的心理距离,两者离得较远,英子也几次欲走,被小偷叫住,到了后来,二者有了交流,小偷也透露了自己弟弟的事。小英子更是从小偷的关于好人坏人的判断的话题引出了海跟天的区别,虽然童言无忌,却是诗意显然,让人不无酸楚。再后来,在学校的表彰会上的一场,导演用朦胧而又梦幻般的镜头展示了一幅兄弟情深的画面,更加增强了对小偷的同情和认同。小偷被捉后,导演也没有用激烈的冲突加以渲染,而是只让小英子和小偷相互对视。从那对视的眼神中,我们可以读出很多东西,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愫。

第二段故事也结束于《骊歌》声中,这次是在上音乐课,运用了画内声的表现。电影一共出现两次上音乐课,一次是小偷和英子谈心之后,唱的欢快的歌曲,小英子也唱的很欢,第二次就是此时,在哀伤的歌声中,小英子只是坐着发呆,大眼睛里充满了哀愁。

第三段故事开始于英子回家看到毛驴和宋妈的侄子。宋妈的丈夫每从来也是骑着毛驴,毛驴便成为了这个没出息的狠心男人的标志。导演通过英子、弟弟和宋妈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两个孩子对宋妈的深情。宋妈给弟弟洗脚,和孩子们唱儿歌,哄弟弟吃药等场景,都流露出浓浓的渴望。而从宋妈口中不离的小栓子,小丫头又体现着宋妈对自己孩子的爱和对生活的无奈。典型的当宋妈哄弟弟说,“不要小栓子”时,声音哽咽着,她捂住嘴忍住眼泪。

此故事中另一条线是爸爸。爸爸在整本片子里都是一个慈父、严父的形象。医院那场辛酸而温情的戏更是把父女情渲染地淋漓尽致。而爸爸也终究离开了。导演将爸爸和宋妈的离去安排在一场。给扫墓一场并没有那种哭天跄地的场面,然而那种哀伤却随着《骊歌》之声弥漫开来。影片最后,宋妈和英子越离越远的镜头和西山秋天的红叶给人以无限的暇思,让人叹息不已。

二、 生动化的语言

本片虽是一个儿童眼中的童年故事,但应该说不能算作儿童片。本片是以情绪的散文化的方式叙述故事的,但是它生动的语言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英子的语言尤其出彩。

小英子是一个小学生的年纪,贪玩、天真、懂事却有不失幼稚。典型的,当她得知妞儿的身世后,回家问妈妈“我是不是你生的”“你怎么生我的”,这一席话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而且符合人物的年龄、性格。而后面小英子还有一段在葡萄架下为父母读课文,并且评论海的一段更是富有诗意和童趣,一个活泼、纯真的儿童形象很好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当大人在谈论事情的时候,英子还会冷不防插上一句,如宋妈和妈妈谈到贼时,“别人丢东西还说热闹”,半大孩子似懂非懂的话让人忍俊不禁。当小英子说“你是来拉屎的吧”、“真不讲卫生”,当贼给她糖,她更是说“爸爸说了,别人给的东西不能随便要”,这些话却是典型的儿童的话,真实而又精彩无比。

最出彩的还是医院父女见面的一段。父亲问英子成绩,英子撒娇“你自己看嘛”,问“有没有迟到”,回答“上面不是写着吗”、“自从挨了你打,再也没有迟到”、“打得的好疼,忘也忘不了”,问“恨爸爸吗”,回答“不恨”。这一段充满童趣而又精彩无比,令人辛酸。

疯女人秀贞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她的话虽然颠三倒四,但是她不时会清醒一下子,特别是她对大学生的回忆的那段,配合着院内景物,她的话外音幽然传来,给人一种怀旧和哀伤,特别的那一句“这一笑啊”,让人为她的痴情动容。

小偷则是一个现实的控诉者。他对自己身世无奈和不平,对自己沦落为小偷无可奈何。说到他弟弟,他自豪,而又充满希望,然而弟弟“拿我当个好哥哥”之类的话有不无酸楚。

宋妈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她抱着弟弟拍着脚说“臭脚丫儿,哎~”这哄孩子的长声,令人熟悉不已,含着深深的温情,而“不要小栓子”这些话更是体现了她生活的无奈和对孩子的依恋。

《城南旧事》中还有很多风格化的小细节,比如提水,养小鸡,唱儿歌,骆驼,卖红薯的,换东西的货郎等更是构成了电影的怀旧的景象和气氛。总而言之,影片很好地透出了那种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不愧为中国电影史上突出的散文电影。

阅读全文

与莫扎特电影观后感5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65届戛纳电影节入围名单 浏览:128
电影院新电影什么时候下架 浏览:1000
吴京新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83
火山爆发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631
新上线的一个电影叫末日什么 浏览:379
电影野人演员 浏览:449
一部电影的小孩爸爸意外死亡 浏览:644
台湾华语电影票房榜前十名 浏览:783
香港新粤语电影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868
在线电影网站爱爱 浏览:809
电影倩女幽魂历史背景音乐 浏览:936
香港最新电影2021粤语 浏览:10
后天电影中学到的英文单词 浏览:348
和平精英海岛地图有没有电影院 浏览:486
外国电影电视剧英文歌曲 浏览:321
电影院座位对位排列其视线升高值为 浏览:703
电影网站英文版 浏览:148
什么飞行外国电影 浏览:774
奶奶的绣花鞋电影结局 浏览:990
你好李焕英在电影院的照片 浏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