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霸王别姬影评
《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它为张国荣带来了崇高的国际声誉。《霸王别姬》在说两个京剧艺人半世纪的悲欢离合,实则在言中国人对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1)霸王别姬类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霸王别姬》主要剧情:段小楼与程蝶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
2. 霸王别姬观后感800字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紫菀993
霸王别姬观后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千年前英雄末路的一曲悲歌,成就了千年后戏台上的旷世绝响,这出霸王别姬的悲剧,也轮回千年,合在那个倔强的人儿身上。他一颗心太纯粹,纯粹到一点不通人情世故,丝毫不知人情险恶。他懂得只是唱、念、作、打,只是戏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所流露出的风韵,只是唱腔里一抑,一扬、一婉转。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也不仅仅是一部同志电影,而是一部关于艺术和人性思考的电影。“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呀”段小楼对程蝶衣说的话。程蝶衣为了艺术活在戏里,入戏至深,让人钦慕。“艺术至上”在他身上得到了最淳朴的体现。“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这句话体现了艺术无国界,他被恶狠狠的质问的时候,这句话是多么的反讽!“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句话他念错了很多遍,但是谁知到,当他念对的时候,却也深深相信了这句话,陷进了这句话,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程蝶衣在他唱戏的时候,那就是唱戏,不管台下坐的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他总是很投入的唱自己的戏。苦痛,像是长在心里的器官,与生俱来,拔不掉,割不断,一生都跟随着痴情的人,去承受磨难百般,却还要向着不变的方向如一而往、从一而终。矛盾冲突贯穿影片始终。首先是小楼,蝶衣和师父之间的矛盾。小楼与师父本来没有矛盾,
3. 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电影《霸王别姬》(1993年)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霸王别姬观后感。全片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兼具史诗格局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讲述了两个伶人与一个妓女的悲喜人生,并掺合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本片曾于1993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我国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影片。除此之外,本片还获得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国际电影奖项。这部作品也曾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是一部享有世界级荣誉的电影。 中文片名:霸王别姬英文片名:FarewellMyConcubine出品公司:汤臣(香港)电影有限公司协助拍摄: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片长:171分钟上映/发行日期:1993年1月1日(香港) 主要奖项:1993年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1993年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提名(张国荣)1993年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费比西奖)1994年第五十一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1993年第三十八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陈凯歌)1993年第三十八届亚太影展最佳剪辑1994年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4年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顾长卫)1993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及最佳女配角1993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1993年美国全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最佳女配角奖(巩俐)1994年美国全美记者协会最佳外语片金球奖1994年英国奥斯卡最佳非英语片奖1994年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张国荣)1994年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外语片1994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第47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1995年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日本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电影评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陈凯歌)、最佳男主角(张国荣)日本Mainichi电影大赛最佳外语片奖日本新闻界电影评奖“东京每日新闻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英文权威杂志《视与听》评出的“1981年以来41部世界最佳电影之一”2005年国际权威杂志《时代》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影响中国电影进程的22部电影”2010年英国权威电影杂志《帝国》评选出的“100部最伟大的非英语片之一” ============================== 上学的时候,一次在影视作品赏析课上,老师让看了霸王别姬,觉得特别好,喜欢小豆子的从一而终,喜欢他的专业是那么的精,对专业那么痴迷,我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一直特别感动,感动小豆子对戏剧的从一而终,对于师哥的从一而终,对于师傅的从一而终…… 但是十年后,无意中又想起了自己喜欢的电影,于是又看了一遍,这一次完全没有上一次的心境,思想在发生着变化,观后感《霸王别姬观后感》。 一、学戏太严格了 对于师傅的要求,我觉得太严格了,特别是出错后的打,让人看着有点害怕的感觉,有时我都在想,千万别范错,如果出错了,师傅的惩罚怎么能过得去。但反过来想,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教学历史,中国的戏剧到现在还是那么的有蕴味,无论从服装还是化妆还是唱腔还是其它方面都是精华。 二、巩利管得太多了 自己的孩子没了,我觉得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小豆子,而是自己太爱管事了,别人的事,虽然涉及到自己的老公,但是,自己这样的情况,去了又能做什么,又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但是他还是去干预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让孩子没了。我觉得她想过安稳日子,想少担心是对的,但作法是有问题的,不让小石头唱戏,去戏园监督等等,让人觉得日子过得有点窒息,其实人是要有自己的自由的,也要有自己的爱好的。 三、小石头意志不坚 从表面上看小石头是戏班里的头,时常保护小豆子,但是觉得小石头也有懦弱的一方面,在结婚后,自己的主意少,都听别人的,在文化大革命中主动揭发自己的好兄弟小豆子。让人在他在强大的外表下看到了他懦弱的心灵。 四、小四会醒悟么? 小豆子捡到了小四,并放在师傅的戏班学习,师傅去世后又自己养着,但是文化大革命到来时,小四却是小豆子的批判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小豆子就小四的父亲,但是最后却是这样的下场,有时我在想,当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当小豆子自杀时,小四会来看吗?当小四老了会思考自己的师傅加父亲么?会有后悔之意么?
4. 霸王别姬观后感,400字,急急急!
北洋军阀时期,一个妓女将儿子小豆子的第六指砍去,送到戏班学戏。小豆子在戏班遭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只有大师哥小石头帮助他,关心他。小豆子经过手指被砍、师父毒打、老公公侵犯后,心灵受到很大伤害。在这种时常受虐环境下长大的小豆子,渐渐向女性化发展,性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对关心爱护他的师哥小石头产生了爱慕之情。长大的小豆子程蝶衣和小石头段小楼因共同表演京戏《霸王别姬》成了名角儿。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期,段小楼在妓院结识妓女菊仙,并与菊仙定下终生。伤心的蝶衣决心与段小楼决裂,不再同台唱戏。段小楼与日本人发生冲突,被日军抓走,程蝶衣为救段小楼,为日本人唱了戏。 段小楼与菊仙成亲当晚,伤心绝望的蝶衣与有钱有势又懂戏的袁四爷唱了整晚戏,此后还染上了大烟。师父去世,程蝶衣收留戏班小四做徒弟。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程蝶衣因曾给日本人唱戏而以汉奸罪被捕。段小楼在阻止国民党抓走程蝶衣时被打,菊仙也因此流产。菊仙以段小楼与程蝶衣断绝来往为条件劝动袁四爷愿意去救程蝶衣。法庭上,知道师哥要与自己断绝来往的蝶衣绝望地招认罪行,但仍成功获救。此后,小楼与蝶衣断绝来往。 一九四九年,解放军进入北京,为庆祝解放战争胜利,阔别已久的蝶衣和小楼被邀演绎经典《霸王别姬》,二人在戏台上重修愈好。段小楼夫妻竭力帮助蝶衣戒了大烟。袁四爷因为腐败被枪毙,被被蝶衣收留的小四不满师父的思想,处处与蝶衣做对,乃至最终背叛揭发蝶衣。 文革时,段小楼因涉嫌曾经反共而被抓,程蝶衣和戏班其他人也因“反四旧”而被抓。 段小楼为不与袁四爷落得同等下场,揭发了程蝶衣,伤心愤怒的蝶衣揭发了菊仙的妓女身份,段小楼将二人的反动行为一一招出。绝望的菊仙上吊自杀。小四也恶人恶报被抓。一九七七年,文革结束。二十一年未同台的蝶衣小楼二人走上戏台,程蝶衣在舞台上自刎身亡。
电影中,程蝶衣是一个在台上风光无限,风华绝代,演技超群的戏子。但其实也是个被残酷的社会环境扭曲的悲剧人物。他曾因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错而被师傅毒打,而当他真正唱对这句词时,他已人戏不分,一生的命运也因此发生改变。就是由于生活在那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程蝶衣才会混淆自己的性别,走向悲剧的结局。程蝶衣是个专一的人,袁四爷虽对他穷追不舍,但他只爱段小楼一人。他曾对段小楼说过“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也不算是一辈子”,当段小楼负了他娶了别人时,他却做到了从一而终。 他是个固执的人,他认准的事就不许改变,解放后京戏的行头简单不复杂,他却宁愿被抓也要维护传统京戏的行头。他是个单纯的人,他轻信于别人,菊仙为救小楼只说出敷衍的话,他也深信不疑,为日本人唱戏,不考虑战争和国籍,他只想唱给懂戏的人听。程蝶衣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在他身上,我们既能看到理想的美好又能看到现实的残酷。
段小楼也是舞台上的名角儿,与程蝶衣不同的是,他把戏和现实分的很清楚,走下了舞台,他可以肆意所为,甚至娶个妓女做老婆。段小楼是个热心的人,在小豆子被众人排斥时,只有他愿意关心保护小豆子。在妓院看见菊仙被欺负,他不顾后果,果断上前相救,甚至娶了菊仙,说明他是个正直的人。 他的憨厚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无论是菊仙还是蝶衣,无论对方生气还是开心,他都始终笑脸相迎,从不轻易动怒。另一方面,他不管对方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不管对方势力是大是小,他什么都不管,冲上去就乱打一通,不顾后果。所以他身上也有着北方汉子与生俱来的鲁莽,冲动。至于后来他揭发蝶衣、揭发菊仙,保全自己,也要归于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性发生了变化。
菊仙是旧社会妇女中的典型代表。她虽生在旧社会,又是遭人唾弃的妓女,但她胆大,敢爱敢恨。她敢于为自己说亲,敢于在旧社会抛头露面,敢于掌管自己的命运。她聪明,世故。做事圆滑,不卑不亢。她用自己的方法使段小楼履行承诺,娶了她,在别人都无计可施时,她又让袁四爷愿意营救程蝶衣。她认定段小楼只要有程蝶衣在就不会过好日子,她又以两人断绝来往为条件才营救程蝶衣。她可以周旋在任何类型的人群之中,无论是妓院,戏院还是权势之中。所以她是个有心计,有手段的女人。而在帮助蝶衣戒烟时,她心疼地抱着生不如死的蝶衣时又让我们看到了她有爱心的一面。菊仙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段小楼好好过日子,并为此一直做着努力。然而,这么个小小的愿望也没有让她实现。她是个能融入社会的人,可社会却并不让她融入。
影片开始,以倒叙为结构。一九九七年,文革结束,然后用光线渐暗的方式把观众拉回旧社会。 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北洋军阀时期,七七事变前期,日本投降,中国解放,到文革前后,依次描述在此期间发展的情节。这部电影以人物为中心,依据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发生情节,从而拉动剧情发展。
矛盾冲突贯穿影片始终。 首先是小楼,蝶衣和师父之间的矛盾。小楼与师父本来没有矛盾,可师父因为蝶衣经常唱错词而虐待蝶衣,这时小楼为了帮助蝶衣而阻止师父,便与师父发生了矛盾。这也为蝶衣对小楼产生感情做出了铺垫。其次是蝶衣与菊仙之间的矛盾。蝶衣一直深爱小楼,而最终小楼却娶了菊仙,菊仙和蝶衣共同爱小楼,这便使蝶衣和菊仙之间出现了矛盾,引出了二人的情敌关系。 再次就是蝶衣与小楼的矛盾,二人从小一起长大,蝶衣以为小楼明白他心中所想,其实小楼并不懂。蝶衣一直希望小楼和自己从一而终,小楼却娶了菊仙为妻,这便使蝶衣小楼二人关系僵化,互不理解。影片还有的一个矛盾就是这些人物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一些暴力因素使蝶衣性格发生变化,使小楼人性发生变化,也使菊仙自杀。主角们一直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作斗争,最终还是屈服的活下来,不屈服的死去。也向我们证明了,现实与理想确实不能同在。
《霸王别姬》围绕程蝶衣、段小楼、菊仙在旧社会发生的悲剧故事而展开。 表达的主题之一是文化思考。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程蝶衣的男旦角色引人思考。一方面,这满足了大众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男旦的角色又容易使人歧视、不理解。主题之二是关于同性恋话题的讨论。我国是较保守的国家,对于同性恋话题一直很敏感。而当今社会同性恋现象又不少见,这部电影可以倡导人们对待同性恋应给予尊重、理解和宽容。主题之三是理想与现实的讨论。电影通过对程蝶衣这个角色的塑造,成功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不能混为一谈,理想再美好也无法击退现实的主题。 主题之四是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易化过程和人性进化中出现的问题。电影的结局,段小楼的人性发生了变化,却在社会不断发展中活了下来,也就是说是社会使段小楼的人性发生了变化,而程蝶衣却由于无法适应这样的社会而死亡。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是个人戏不分的戏子。张国荣先生本人也说这像极了他自己。张国荣把程蝶衣这个角色诠释得出神入化。在演绎时,他是把自己代入了角色中,使他和角色本身水乳 交融,仿佛他就是程蝶衣本人。我们可以从“程蝶衣”的肢体动作,眼神,和使我们感受到的极致的娇媚中体会到张国荣演技之出色。用电影中的话说就是,一笑万木春,一啼万古愁。影片的成功,张国荣的演绎绝对占了很大部分因素。
张丰毅把段小楼这个北京汉子的粗鲁豪迈也演的非常出色。举手投足间都带出了角色应有的感觉,突出了男人的特色。张丰毅在戏中塑造了霸王项羽,也塑造了段小楼,角色本身虽没有太出彩的戏,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男人的霸气外露。符合角色本身。
巩俐把一个旧社会的勇敢女人的形象演的活灵活现。眼神刻画得很传神,每一个表情都很到位。巩俐本人的外形也很符合菊仙这个形象,巩俐看起来就是那种倔强要强美丽的女人,很东方的感觉,她演这样一个有情重情痴情的菊仙,也算是最合适的人选。
《霸王别姬》叙事紧凑,环环相扣,节奏合理不拖拉。本片用社会的发展促使人性的改变,用人性的改变造成命运的不同。故事情节合理,遵循因果。以时间为序的叙事顺序层次清晰不冗长。描述手法自然不造作。在时代的刻画方面既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又能体现历史的沧桑感。
电影中光运用很出色。电影开头就是用光线渐暗的方式把观众拉回旧时代。在小楼结婚时喜庆的色彩与伤心绝望的蝶衣处于黑暗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物内心感受,精神状态与气氛。电影音效与配乐方面也是极佳的。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叫卖声反映了人物紧张,局促不安的心理状态。电影的配乐(京剧声为主)营造了大气挥宏的气氛和中国典型文化的格调。电影中演员的造型方面也非常考究。符合时代特征的服饰,道具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京戏造型。段小楼有一套京剧行头,程蝶衣有四套。这五套行头无论是发冠,服装,配饰还是妆容,都十分精致,突出中国京剧的特征,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总之,《霸王别姬》是一部极具视听之娱又能引人深思的好电影。
5. 对电影霸王别姬的影评
李碧华名作《霸王别姬》,我没看过原著,只看了电影。之前东鳞西爪地听人讲过这故事,略有了解。又在电视里瞥到几眼片段。一直耿耿于怀。为了表示对这部向往已久的好片子的尊重,破天荒地买了正版影碟。然后在一个冬夜裹着棉被捧着红茶看完。
如一切李氏作品,于沧桑倒转岁月轮回的幻丽之外,片中爱恨刻骨,人物鲜明,似欲乍生生活在眼前。张丰毅的小楼自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刚了,张国荣的蝶衣却是令人心髓俱碎的柔。红氍毹上,霸王别姬,刚柔相济,侠骨柔情,怕不迷得多少女子,万劫不复?阿弥陀佛。
看完之后我独自窝在暖热的黑暗里沉迷。思想依然深陷,一波一波巨大冲击剧撼,乍梦乍醒。正是又一次不巧路过高人居处,被那高空坠物,当头砸倒,脑震荡又不知要若干天。但于如此剧烈震撼之中,好色之徒如我仍有余暇将片中男子拿来一个个在脑中过滤,陡然发现,最后剩在心坎上,滴溜溜一颗夜明珠,可不是霸王,也不是蝶衣,而是袁四爷。
——对,就是那个由葛优扮演的有些獐头鼠目一笑露出两颗大门牙的津津垂涎于男旦蝶衣最后遭人民政权镇压的反动戏霸袁世卿,袁四爷。
且莫认为我是穷极生疯一心想着要当反动会道门头子的小老婆。领导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待我细细将四爷的诸般好处,一一道来。
袁四爷首次出场,是在小楼蝶衣一折满堂彩的《别姬》演出之后。那时节霸王虞姬,正是月朗花香,溶溶脉脉,镜里双双望定,更不知戏外别有天地。
四爷便在此时闯入这二人世界。亮相先是“一点薄礼”。蝴蝶盒子里白晃晃全套珍珠钻石头面。好。有钱人捧戏子,挥金如土,也是常情。不过见得一份豪奢气魄。正如戏院经理所说:“都说当年太后老佛爷,她老人家赏戏,有这样的手面吗?——没有吧!”
四爷是冲着蝶衣来的。目的很明确,并不遮遮掩掩。但蝶衣眼里没有他。“舍下小坐”的要求,先是小楼的生硬,再是蝶衣的委屈,两次被拒。四爷是经场面的人,这一小场戏里头,自己是个惹厌的反角,当然心明眼亮。当下脱帽躬身,彬彬而退。更无半句废话。他没有当场暴跳,并不奇怪——这点涵养总还是有的,不然也混不到这份儿上。稀罕的是那份从容里头自有一种笃定,拿准了那只蝶,飞不走。并无老谋深算的阴险。只是一种淡然却坚定的自信。或许他相信除了钱,自己亦有其他,值得一个人被掳获。
这一小场中,霸王与戏霸,五七步之争第一次埋下伏笔。
他不焦,不燥,不馁。由此我相信他并不是只知最后到手的一刹肉体之欢,那“皮肤滥淫的蠢物”。他亦懂得享受追求过程中的种种坎坷苦乐,不为人道的细腻感受。
过程就是结局。除了求爱,求欢,于这漫长曲折的人生,四爷当亦比他人获得更多过程中的印象与滋味。
第一回合的照面,四爷是个丰富敏锐,懂得咀嚼生活的男子。是在世道中打过滚来的人,因此学会平淡处之。
四爷不曾使甚卑鄙手段,因此也不曾在二人之间造成裂痕。相信他在追求(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之中,纵是满心渴望,亦保留有所不为的原则。反倒是小楼方面,横里插进来一个菊仙。这才是真真的男欢女爱。蝶衣那“与师哥演一辈子别姬”的鸳鸯畸梦,终于化作云烟。
在小楼与菊仙定亲的时候,蝶衣独自仰躺在椅上。未卸的妆艳丽凄迷,一头长发散落,满目漆黑。是盲目绝望的永不可能的恋。面前是那面曾映照过霸王与虞姬身影的镜子。霸王不再。他已是别人的丈夫。互为形影的日子永不回头。此刻的镜子,代表的是蝶衣空洞的心。
于是四爷再现。镜头里我们看到一根长长的翎子,斜斜伸入镜中。四爷企图进入蝶衣的心。
“这双翎子,是从活雉鸡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当真是难得。”——也不知他是在说蝶衣难得还是在说自己这份心难得。从活雉鸡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翎子,残酷地叠印片中交缠一世,不得救赎的爱恨,也叠印乱世里屡遭摧折的绝美的京戏艺术。——一时多嘴,跑题了,回来再说四爷。
在四爷的宅中,蝶衣看到那把年少时许下心愿要送与师哥的剑。于他,那剑是关于他的爱人的威严,关于一份自幼固执的信念,关于虞姬对霸王的全部理解与寄托的信物。他要得到它。一个眼神,四爷已知其意。他说:“此剑是张府败落时费了大周折弄到手的。”又说:“你我之间不言钱字。那个字眼实在不雅。”这样张扬的狂傲,却未令人觉得他在市恩。缓而沉的语调,狂得有资格,傲得有资本。——由此亦可见,敢说“那个字眼实在不雅”,必得坐拥若干身家,不然便得是尝过富贵浮云滋味的过来人,否则,不是实在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人我还没见过),便是故作清高,要么就是不知疾苦、更不知死活的狂言。
于是,宝剑赠佳人。
蝶衣是四爷心目中一顾再顾,倾城绝世的佳人难再得。对于蝶衣自己,男儿郎与女娇娥的身份颠倒一生,始终就没弄清楚过。对于四爷,蝶衣是男是女,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蝶衣身上,他看到所谓完美的化身。
相信四爷对于蝶衣,欣赏的成分远多于情。情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深陷痴缠,要疯狂,要占有,妒恨煎熬,抵死缠绵。就像蝶衣对小楼。我们可以完全挑不出一个人好在哪里而依旧爱他,也可以相爱一世却依然彼此陌生。情是不需要懂,只需要服从它的安排。但四爷对蝶衣,不是。蝶衣的好处,蝶衣的美,大众看到的,他懂,大众看不到的,他也懂,就连蝶衣自己不知道的,他亦看到。四爷是如此敏感的人。他把蝶衣灵魂里美好的东西,看个通透。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当四爷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指的绝不仅仅是蝶衣的容貌。根本上,四爷与蝶衣一样,是个艺术疯子。于京戏(还有昆曲)这门艺术,他浸淫一生,奉献了全部的心与魂。正像蝶衣所说,京戏全在情境二字。因为情境,两三个龙套穿梭,便是千军万马。因为情境,空无一物的舞台上,这些人分花拂柳,翻山越岭,攻城掠地,活生生演尽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一生的悲欢离合。京戏实在是心的幻术。而情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遇不可求。所以当四爷与蝶衣,台上台下,两个对京戏几近入魔的戏痴乍一相逢,电光石火间,便有云垂海立的震撼。那一刻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情境中的人。
所以对四爷来说,蝶衣绝不只是一个美貌的戏子。在蝶衣身上,他看到京戏的化境。那是他一生痴狂的东西。对他来说,蝶衣已是艺术完美的象征。四爷这一生没机会登上红氍毹为他理想中的艺术奉献自己,他必须在俗世名利中打滚,这是无可选择的。但是在蝶衣为戏而痴的灵魂里,他可以看到另一个自己,纯粹的倒影。四爷对蝶衣的爱恋,实际上是有着自恋的成分,和对自身完美的期许。这样狂热的痴迷,已经分不清爱的是艺还是人。但是他对蝶衣的态度,仍是节制的。并未陷入爱之便欲毁之的极端。
事实上蝶衣的性别真的已经不是这一场爱欲的焦点。四爷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他爱蝶衣不是因为他是个美好的男人,而是因为他是个美好的人。代表理想中极致境界的人。相信如果蝶衣是一个女子而具有同等高超的艺境,四爷照样会爱上她。又想象,如果四爷真的爱上了某个女子,也必定会比这个女子自己更懂得她的美,她灵魂的本质——除非棋逢对手,被他遇到一个同样敏感至极的女子——不过这概率不大啊。终究这种人不会太多。
他是真正懂得蝶衣的人。他说,在看蝶衣演出时,有那么两三刻,他有所恍惚,疑为虞姬转世再现了。——其实,在这部影片的本义中,蝶衣被赋予的本来就是虞姬的灵魂。为霸王生,为霸王死的从一而终的一颗燃烧的灵魂。四爷看到的,恰正是蝶衣的本相。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小楼两次用以评价蝶衣的一句话。说这话的当时,一次是在蝶衣发疯似地凄喊:“我要跟你唱一辈子戏。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一次是在文革中,实行“现代戏大改革”之时,坚持“情境”的蝶衣在讨论会上独排众议反对现代戏(实际上反对的是对京戏的粗糙化和政治化),然后闭门不出。当小楼说“你一辈子就知道唱戏,你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的时候,门里传来蝶衣幽幽的声音:“虞姬她为什么要死?”——小楼骂出了那句话,愤然离去。
那个时候,我在想,倘若四爷在,他一定会懂得。蝶衣的坚持。对感情的坚持,对艺术的坚持。蝶衣是这样执著于理想的,纯粹的人。他的灵魂就是一股火,认准了一个方向便一路烧下去不回头,哪怕玉石俱焚。
小楼不懂。小楼与蝶衣并不相同。他是世俗的霸王,期许的是一些物质的,着实的,平凡的幸福。对这个人世,他并不隔膜。他也懂大势所趋,也懂顺应潮流。他是常人。正常,也平常。而蝶衣是疯子。终其一生,蝶衣只生活在自己的心中,只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而四爷,我相信四爷如果在,会懂得蝶衣。不疯魔不成活。但真正的爱情与真正的艺术,原本就是一种疯魔。蝶衣是做到极致的人。他凭借一种天赋的狂热抵达了感情和艺术的真义。
在外部行动上,四爷或许不会如蝶衣那般绝然。但,他会懂他。他们是一类人。因为过度的敏感和唯美,而经受焚炼。
四爷曾问蝶衣:“你愿作我的红尘知己吗?”——实际上,在这个红尘里(在这部电影中),蝶衣真正的知己,唯四爷一人而已。不论蝶衣答不答应,承不承认,他与四爷都已经是一对孤独的红尘知己。
小楼不是。他始终未曾进入蝶衣的内心世界。他眼中只看到一个过度痴迷于戏、过度痴迷于他的师弟。而蝶衣,是虞姬。为了内心完美的坚持而死的虞姬。小楼是寻常的人。蝶衣与四爷,是两颗熊熊的灵魂。
影片中有个细节令我非常感动(令我感动的细节也太多了,姑且拣一个说):日军占领北平。在悬着大东亚共荣条幅的戏院里,蝶衣于台上贵妃醉酒。霓裳羽衣,飘飘旋转着绝世的风华。头顶忽地撒下无数抗日传单。灯骤灭。台下喧哗。没有人再顾及台上的贵妃。一片混乱之中,唯有蝶衣,独自于黑暗之中,传单之下,继续着未尽的绝美舞步,丝毫未曾停滞。一片混乱之中,也唯有四爷,独自于楼上包厢继续目不稍瞬地注视黑暗中的蝶衣,丝毫未曾分神。
这便是艺德和艺魂罢。不问外界风云突变,不问这世上如今是谁主沉浮,也不管有没有人在看。上了舞台,是虞姬便是虞姬,是贵妃便是贵妃,黑暗中,也要坚持演完那场戏。那已经不是演给任何人看,是一场,对艺术的献祭。而四爷,即使看不见,他知道蝶衣在继续。他们对艺术如此敬重,对自己的心如此忠实。片中具有这等艺德与艺魂的,有科班的关老爷子,有蝶衣,有四爷。
当四爷孤独地在黑暗中为蝶衣鼓掌,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出卖身体的戏子与买笑追欢的大爷。那是两颗相通的纯粹的灵魂,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值得惺惺相惜。
当骚乱的众人终于随着四爷的掌声望向黑暗中独舞的蝶衣,灯光复明,掌声四起。那辉煌的一刻。(我在被窝里攥着茶杯把激动不已)。
在国民政府掌权,蝶衣因曾替日本人唱堂会而以汉奸罪受审的时候,四爷又有惊人表现。
先是小楼与那经理拜访四爷,恳求出手相救蝶衣。小楼说救出了蝶衣,他们兄弟俩(忘了是几年)的包银全归四爷。四爷道:“没你的包银,你当我就喂不起这几只鸟了?”——可以想象,时移世易,四爷大约亦没落了。虽然,余威尚在。但这句淡淡的话,并不令人感到负气,亦不似死要面子的强撑。四爷清楚自己的底子和实力,亦懂得在渐进的没落中,如何不失尊严。也是看过了大起大落的人,知道这世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兴衰原是寻常事。所谓“守得贫,耐得富”,淡眉静目之间,便是气度。
四爷当然并非贵族。但骨子里,那一种超脱于蝇营狗苟的世道之上的高绝,不是天生的贵秉,至少是强者,是智者。世路里磨出来的明净。
他仍未忘记多年前那一个“霸王回营见虞姬,到底是该走五步还是走七步?”的回合。于这危急时机,切切地提出。这是四爷于艺术的认真,亦是四爷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份任性与妒忌的心思。要折倒那个男人,折给不在现场的蝶衣看。通部电影,四爷吃醋耍性子,仅此一处,不动声色的流露。
小楼终于屈服。紧跟着是菊仙的精彩加入。痛快泼辣的言语,一字一句无不有背面文章。这一场心理速战,人性抽丝剥茧,层层尽现,好看至极。
在法庭上,面对检察官“程以淫词艳曲,辱我民族尊严,灭我民族精神”(原文记不大清,意思如此)的指控,四爷从容站起,开言:“方才检察官所说之淫词艳曲,”——静寂片刻,突然用力猛拍栏杆——“实为大谬!”全场被震得无一丝声息。四爷又说:“当晚程所唱者,牡丹亭游园一折,众所周知,乃国学文化中之最精粹。何以在检察官口中,竟成了淫词艳曲了呢?如此污蔑国剧精粹,不知是谁专门辱我民族尊严,灭我民族精神?”咬文嚼字沉沉道来,竟于法庭之中,赢得满场掌声。
这一场是四爷性格中硬、烈、猛、威的一面,最正面淋漓的一次展示。偏是用了极缓极慢,又极掉书袋的语言。正是龙虎精神,原不必大呼小叫。整部电影中,四爷没干过正事。从朝到晚,捧戏子,讨好,诱惑,调情,直至堕落畸变的肉体欢爱。但于此一场,我们就可想见这个男人若处大事,临大节,该是何等的从容不乱,何等的中流砥柱。是性命交关处,可托以大局的人。
四爷最耀眼的一刻完美地展现。正像昏睡的猛兽,平时看着也不见得怎样,偶一睁眼,便有夺星替日的光华。
跟着的,就是结局了——并非电影的结局。是四爷的结局。
四爷的结局是死。解放后,在镇压反革命分子的运动中被枪毙。
电影中看不出来四爷都干了些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我们只能听到一些抽象空洞的罪名,类似鱼肉百姓这样的词语,却不知他是怎样个鱼肉法。他最终的定名是“戏霸袁世卿”。在一片“打倒,打倒,打倒……”声中,被宣判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五花大绑,推出去枪毙了。
四爷死得很惨。但在江山易色权力更迭的大时代里,那样的结局,也是寻常。政治历史,翻云覆雨,不问苍生。谁是谁非都不好说,无辜被牺牲,也只能认了。四爷冤枉与否,我们无从得知。但那样的死法必不好受(实际上怎么死也好受不了)。正是众叛亲离,英雄末路。在时代的巨力下,盖世的豪杰也只是芥尘,眼睁睁看着自己,碎为齑粉。
生命的最后一刻,充满唾骂与侮辱。被剥夺了作为一个人死去的基本尊严。没有同情的眼光。没有留恋的声音。甚至可以预知自己死后,不会有人为自己掉一滴眼泪。四爷站在高高的台上,瘦长的身子被用力摁低,颈后插着代表耻辱的姓名牌。他的名字,打了血红的叉。作为“人”的资格,已经被取消。最后几分钟的残喘,他不过是一具供人任意折磨轻侮的行尸走肉。
他被迫卑微地低下头去。
死亡只是一刹,并不可怕。但之前这精神上的摧残,令人崩溃。他必须眼看着自己孤独地走向死亡。已经被全世界唾弃。
洪亮的声音宣判了他的死亡。群众撕裂了他的姓名。在一片扭曲的人脸与沸腾的骂声之中,四爷昂然抬首,迈着四方步被押赴刑场。他的戏结束了。
四爷痴爱戏剧的一生,始终与舞台无缘。但生命的最后一幕,他终于能够在台上完成。他以最完美的姿势退出了人生。那是一种王者的步伐。那是漫长的演出里,最终的,绝世的一折。尘埃落定。
人生如戏。最终,四爷不负这戏,戏,不负四爷。
他一生追寻的情境,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完成。
我相信当四爷迈着四方步退出,抬起头见到台下振臂高呼打倒的人群——那一瞬间,他心里对他们,是没有怨恨的。四爷心中,世情已是如此透彻,他当知道,这些人和他一样,在时代里是不能够自主的。他也当知道,这些人未必真的相信他的罪名,也未必真的恨他。他们喊,他们骂,他们打倒他,最终,他们杀了他——也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浮沉乱世,人人都被诅咒。苍茫的——中国,已经没有慈悲。他一定知道。
繁华落尽。功过无言。四爷最后的脸,是一片平静。他从容赴死,不是勇敢,只是看透。
世界既已癫狂。不如,归去吧。
影片将人置于极度混乱和残酷的境遇中。于是在这样灭裂的碾压倾轧中,人性的卑劣被逼出来,人性的高贵也被逼出来。极端的环境像榨汁机,榨出人的鲜血与泪水,让银幕下的我们,闻到生命最深处的血腥和芳香。
四爷终于是归去。他退场的时候,我在心里为他打着属于一个英雄的锣鼓点。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四爷的心里在想着什么。是这一生纷红骇绿的奢靡,是曾经的罪孽,是京戏昆曲,还是那个电闪雷鸣,于大雨中持了宝剑勾了脸谱与蝶衣对演别姬的夜晚。或许,他什么也没有想。
雨水中,蝶衣溶化了的凄艳妆容。凤眼朱唇,胭脂红泪。定格成四爷心中的永恒。
看到后来文革的戏,小楼在逼迫下屈服,为求自保当众揭发蝶衣。又与菊仙划清界线。我知道那乱世人性,无可厚非。但,我也知道,倘若四爷还活着,倘若四爷遇到相同的境遇,必不如此。
小楼始终是平凡男子。京戏于他,只是谋生的技艺。感情于他,亦只是人间幸福的寄托。因此受到外界巨大的压力,他可以放弃这一切。但是对蝶衣,对四爷,那是生命的终极归宿。不必刻意坚持,已是共生共存。研丹擘石,赤不可灭,坚不可夺。
虽然,在疯狂的社会里,是否忠实于自己的灵魂,一样都没有好下场。小楼随波逐流,蝶衣与四爷坚持追寻,到最后,玉碎,瓦亦不能全。在多少追问与挣扎之后,电影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片荒凉。
这一生,小楼竟不是蝶衣的知己。他只是一个舞台上的霸王。一个渴望寻常茶饭、妻小天年的男子,承受了一段强烈的宿命的感情。他所求的平淡生活,终于被这段感情毁灭。
其实真正的霸王,是四爷。一掷千金的看重。刻骨的了解。相通的灵魂。直至最后末路英雄式的退场。他全部具备了。
我对四爷最后的定义是,他是一个悲哀的霸王。没有被虞姬爱上的霸王。
霸王别姬。这一世,霸王与虞姬在轮回中错过。
片中几个主要人物,小楼,蝶衣,菊仙,性格在开始时都是模糊不定型的。在影片的演进中,他们的个性亦在情节里一点点同步成长起来。随着际遇的跌宕,他们也在不停地变。唯有四爷,从出场便已经是一个完成的生命。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这里那里地将这个灵魂展现出来。四爷始终是四爷。是片中一个已经定型的成熟的男子。
葛优的表演,拿捏得恰到好处。低沉的声音,不焦不躁的眼神,台词微妙的顿挫与那高瘦身躯的肢体语言,在在刻画出一个戏剧国度里的霸王——戏霸,袁四爷。于是令我猝不及防,偶然间,心似缱——呀,就这样,轻轻地,爱上他。这个磐石一般的男子。
又有英雄气度。又有儿女情长。又会成功,又会享受成功。又视死如归,又心细似发。又敏于艺术,又透彻,又执著,又懂得所爱的人(不论是男是女)——这样的电影中的男子啊。
倘有霸王,女人当然宁作虞姬——但没有。所以我们只能好好生活,天天向上,不要为谁拔剑抹脖子,细细打算以后的幸福,然后看了电影哭泣,徒羡蝶衣。
——现世中,四爷难寻。
6. 霸王别姬电影150字观后感
总有人说蝶衣于小楼的感情是恋情,我却觉得不然。自小的互相关心相依为命、长大的共同富贵,确是重过友情长过爱情的。“我要和你唱一辈子戏,说好的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不疯魔,不成活。”这段对话无疑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满腔热血的蝶衣,眼含热泪的虞姬,下跪求饶的段小楼,让蝶衣的神情冷了下来。不错,人若总是疯魔在这凡人堆儿里是没法儿活的。霸王每死一次,虞姬便随他死一次。活在戏里的蝶衣,终究随了虞姬的命运,不曾出卖霸王,不曾卑躬屈膝,却真真切切地自刎了,他没有等霸王,自己先走了。没有疯魔的小楼,劝蝶衣不要疯魔的小楼,总归是成不了真正的霸王。 整部电影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从北洋政府到新中国的成立。从两个人的身份、心态变化揭示了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着理想坚守的人往往会受到命运的捉弄,但是不懂得坚守的人才是最可悲的。不懂坚守的小楼最后成了孤家寡人,无妻无子无知己,只得再扮着霸王的身份回忆当初。不怨历史,不忘初心。懂得坚守的人,即便最后还是未达心意,却也是死得其所。我还是愿做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7. 《霸王别姬》的经典影评
时代沉沦后的繁华落幕
——浅析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构成
以京剧名伶的情感波澜,牵扯出时代的动荡。在京剧念白的起承转合里,暴力、迷 恋与背叛将人性裹挟。电影《霸王别姬》围绕京剧伶人段小楼和程蝶衣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在流畅的叙事表达和丰富的视听元素中表达了导演的文化忧思与人性探问。
文化暴力与人性暗殇。片中对暴力的深沉反思,展现传统悲哀。小豆子入科班之时,便以暴力和血腥开场:跟镜头刻画母亲拽着小豆子去砍掉多指的场景,特写镜头刻画母亲砍去其手指的情景,使得画面极具张力。继而戏剧性长镜头配以大调度运镜展现母亲追赶痛苦癫狂的小豆子的场景,将影片推向一个小高潮。而小豆子初入戏行满手满脸的鲜血,正是对暴力的无尽控诉。
艺术迷恋与人性痴狂。对戏剧的痴迷,使蝶衣不疯魔不成活。台上的程蝶衣风华绝代,小幅度运镜刻画他唱戏时的姿势动作的曼妙,而近景、特写等小景别的的运用,则使虞姬内心哀伤不舍的情感波澜更加富有张力。他痴恋于京剧艺术,执著于从一而终的理想追求。他徜徉于梦幻与现实的迷离、徘徊于雌雄之间的恍惚,都寄寓着一片纯真之心,创造着一种超凡的精神世界,氤氲着一种朦胧之美。
时代背叛与人性丑恶。在“文革”那一幕残酷而荒诞的场景里:透过阵阵的火光,特写镜头刻画程蝶衣被油墨涂花了的脸,泪水流下的情景。而后近景拍摄癫狂的程蝶衣,移镜头拍摄其踉跄揭发的情态,将蝶衣满腔愤恨与悲痛绝望透过屏幕传递出来。 程蝶衣的“从一而终”的苛求,使他失去了段小楼的爱与庇护,那么菊仙为索取段小楼对她的忠贞,则诱使段小楼离弃程蝶衣、离弃舞台和关师傅的教诲,使他背叛了自己朴素的信念、丢弃了人的尊严。
总而言之,影片丰富的文化内蕴:暴力、迷恋与背叛,与霸王别姬一语相连,无疑就成了影片的主题构成。电影《霸王别姬》在深刻的文化内蕴之上,凭借流畅的叙事表达、独特的影像风格、立体化的人物塑造…将中国近代五十年的历史画卷民生百态展现 在观影者面前,迫使观影者思考在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之下,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何去何从。
此篇《霸王别姬》的影评文章出自湃乐思教育编导专业高分学员,同学可以作为一个学习的参考。完整的文章收录在《影评高分范文集》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