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2年宗教禁忌电影《色戒》全解读(上)
电影《Samsara》由印度裔法国导演宾纳伦执导,于2002年上映,引起关注的原因在于其宗教与情色元素,以及多次裸露场景。该片在意大利、法国、印度、德国和瑞士等国家上映,却未在中国上映,原因在于中国当时没有分级制度,并且对中国有宗教避讳。因此,该片以盗版形式传入内地时,被译为《色戒》,名字中“色”指女性,“戒”指和尚,充满禁忌感与联想性。
《色戒》并非一部简单的宗教电影,而是包含大量隐喻和伏笔,需要深入解析。影片以喜马拉雅山边上的藏传僧人为主角,描绘了一群僧人骑马穿越荒凉天地的景象,隐喻了轮回的第一次。天空中的老鹰捕猎羊群,看似有计划,又可能是随机的,构成了关于轮回的隐喻。僧人到达隐修之地,木门久未开启,推不开,最后被僧人卸掉,进入一个如岩洞般的屋子,盘坐着一位须发错结、枯瘦如柴的修行人达世,正在进行密宗的本尊闭关。达世出关后被授以“喇嘛”的称呼,通常在闭关期间需要有侍从,准备食品和药品,但影片中这些细节并未展示,暗示达世可能并未按照正确方式修行,存在逃避心理。
影片中出现的问题和隐喻逐渐展开,如一滴水如何不干涸的隐喻,小黑狗加拿的回归和达世的迷茫,以及桑能画本尊像的细节,预示了达世与桑能的不同之处。达世在闭关后出现的反常行为,如春梦和遗精,反映了修行的正常现象,与心念的止息和妄念的断除有关。与琶玛的相遇,揭示了更多关于轮回和修行的深层含义。影片通过一系列的隐喻和伏笔,展示了达世从僧人到世俗人的转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在《色戒》中,导演通过精妙的叙事和象征手法,探讨了宗教、欲望、轮回与成长等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修行的奥秘。影片不仅是一部宗教电影,更是对人性、信仰与世俗关系的深刻反思,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