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门与佛门的际遇:震撼推荐韩国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作为学建筑学的我来说,其间的建筑理念让我甚为感叹。影片的主要场景就是被一泓潭水围困在中心的寺庙。夏季从庙门到达寺庙建筑需要摆渡,冬季则可通过冰面到达。我理解为人生境遇的不同,需要到达彼岸的方式不同。寺庙的室内其实是通透的,只有门框限定人的行为却不曾有门扇。我理解的是心中拥有的道德标准比“门扇”的封堵更加具有约束力。春夏秋冬的轮回,从老和尚到小和尚再到老和尚......无限的轮回下去。善恶是非也在不断的上演轮回。电影大师用建筑以及在四季轮回中的景观在向他的观众诉说着一个朴素的人生观。其间没有说教却在无形中教化了人们;其间没有华丽的布景,唯一的建筑却让人记忆犹新。建筑创作需要的是用心的设计,而不是一时的喧嚣。电影中有无数的人生,以及无数的视角。从电影中也不免得到对于建筑上的启发。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师金基德的又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庙为背景,将人生中应该经历的痛苦、烦恼、解脱、爱与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复杂的影片。 影片名为《春夏秋冬又一春》,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在这部表现人生思考与意义的影片里,具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导演将人生凝结为宇宙的四季,生生不息,循环不息,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金基德的电影作品一向以灰暗的基调与黑暗的社会现象为表现对象,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同时又是对世界慢慢理解的过程。”同样,本片与金基德以往作品的风格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渗透着对佛的认可与肯定,影片处处体现了“人性本恶”的事实与只有佛才能洗脱与拯救灵魂,同时也体现了佛学的思想——轮回。从开始中小和尚所制造的罪恶,到最后他为此进行的救赎与罪恶的结束,处处体现了轮回与救赎的主题。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进行救赎,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受苦赎罪,同时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将来也会和老和尚一样,这正是佛学的思想。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背景是一格封闭的空间,可以看作是一格有所局限的世界或精神世界的隐喻。结尾金基德饰演的角色,腰间拴了一块石头,爬到山顶,将菩萨放在上面,既是为曾经心里的那块石头赎罪,也是对人生执著的比喻。镜头从菩萨像的角度拍下去,贯穿全片的水中寺院终于成为小小一隅,比喻经过苦难和真诚的人生,终于超越极限,达到佛的,超然的视角。春夏秋冬,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心路,童年时的不经事,青年时受诱惑,中年时彻悟,冬并不时结束,不是悲剧,而是奋发,振作,从头来过。影片本来是描绘的以各幻灭的世界,最后张扬的却是入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影片不仅只为宣扬某种哲理或禅意的作品的原因。老和尚的角色尤其精彩,代表着一种彻悟,达观和悲悯的人生观,懂得了影片中他对小和尚种种行为的态度,对待人的局限,罪恶的态度,你就可以理解金基德[空房子]为什么要用被韩国人唾弃的李成延做女主角,那并不仅仅是英雄救美的孩子气而已,更加使一种以最淡然地态度和宽容的方式来对待人生的境界。
春
1、门。寺庙的入口处有一扇门,门上有两个让人心生畏惧的护法,门外是欲界凡尘,门内是清净佛土。在狭窄的小庙内,也有扇门,两边没有墙,设这扇门似乎没有意义,但老和尚每次都要从这扇门出入,这是戒律之门,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青年和尚晚上欲偷情,想从这扇门出去,但打不开(戒律不允许),他于是从旁边爬过去,守不住戒律肯定要出问题。
2、从门口到清净佛土有一个湖泊,需要渡船才能过去。守住戒律,以戒为师,只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还需佛法来渡,善知识来接引。
3、站在佛像上眺望。影片中小和尚两次站在佛像上眺望,一次小的时候,眺望山谷深处的家园,此时小和尚还比较单纯;一次是成年后,春心萌动时,眺望山外的道路,这预示着他渴望体验外面的世界。
4、相似的草,是药,还是毒?如果我们不知道触电危险,胡乱碰电,我们会被电死;如果不知道玩火危险,肆无忌惮,必将玩火自焚,害人害己;如果我们不知道有些东西有毒,懵懂无知,饮鸩止渴,撒手人寰,还不知所以然;如果我们不知道吸毒会上瘾,会死人,强行体验,苦果只能自己尝;如果我们没有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没有听取古圣先贤的敦敦教诲,没有建立理性的判断能力,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就会处处掉陷阱,时时碰墙壁,人生会很苦。
古语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智慧老人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5、无明。小和尚把小石头绑在小动物的身上,笑的咯咯响,非常开心,他自己不知道,这种行为会对小生命带来怎样的痛苦。老和尚没有制止他的行为,苦心婆心的当面教诲他而是在小和尚身上绑了一块石头,让他感受生命的痛,当他看到由于自己的过失,致使鱼儿和蛇死亡,他哇哇大哭。我们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自认为很开心的事,已经给别的生命,造成伤害,带来难以弥补的悔恨。
我们伤害动物,动物会不会痛?我们伤害他人,生命会不会痛?我们若不明白世间的道理,浑然不觉间,已经给别的生命带来了伤害,正如影片中的小和尚戏虐动物,中年时杀妻一样。
6、老和尚当时为什么没有制止,当面教诲?小和尚要下山,老和尚为什么没有阻拦?很多道理不是我们亲身体验到,觉到,悟到,别人给不了你,假使给你,你也没有震撼灵魂的感触。
夏
1、春心萌动。成年和尚看到两只蛇在交配,即有所感,春心荡漾,见了前来养病的女子后,即魂不守舍,情难自持,不能自控。性欲、习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我们若没有理性的节制,自主自控,任凭欲望、本能的驱使,于是强奸、乱伦、纵欲、一夜情等接踵而至,与禽兽何异?节制欲望,用理性掌控自己。
2、两只在臭鞋里面游泳的鱼。影片中成年和尚和女子依偎在岩石上,臭鞋里有两只仿佛很自由、很快乐的鱼。鞋子,臭气所在,空间狭小,两只鱼在这种环境上游泳,寓意不言而喻。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具臭皮囊,有什风流戏”。成年和尚自言自语:“我到底怎么了?”
3、鸡。鸡是一种非常警觉的动物,在夏天这幕剧中,出现很多次“鸡”的镜头。一次是成年和尚给女子盖毯子,后来想摸她,师傅进来责问,镜头中出现一只鸡,“要警觉啊,万事慎于始啊”;一次是他们二人偷情回来,老和尚在喂鸡,“要警觉啊”;一次是两人困倒在船上,老和尚用一只鸡把船拉过来,希望能唤醒“警觉”,但是没有用,一旦成为欲望的奴隶,贪恋快感,即身不由己;后来成年和尚受不了欲望的折磨,下山去了,走时带了佛像和一只鸡,出门后把鸡放了,他希望借助佛像能够控制住自己,但把“警觉”给丢了,没有了警觉,佛像无益,成年和尚依然会愤怒的杀死妻子,满怀怨恨归来。寺庙没有了佛像,老和尚依然稳坐修行,他心中有佛,小和尚心中没有。
秋
1、转眼间,夏去秋来,老和尚看到徒弟杀妻在逃后即找出徒弟曾经的衣服,缝好,等他回来。他知道,他会回来的。身体病了,自会找医生;心病了,自会找法药。
2、老和尚:“告诉我,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吧”,“俗世对你而言已经变得痛苦不堪了,是吧”,“难道你先前就不知道俗世间的情形吗?有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的东西”。尘世十年,小和尚带回来的只有愤怒的火焰,恐惧不安的心,当夜幕降临,老和尚坦然入睡,徒弟却蒙头藏面,战战兢兢。正应一句老话:“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3、对别人造成伤害,心中就背了一个大石头。触犯了世间法,逃都逃不掉,必须付出代价;触犯了佛法,逃也逃不掉,如是因必生如是果。你伤害一个小动物,偷一根针,骂人,起恶念,世间法里面你可能不需要坐牢,但因果规律却不会放过你。意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影响,当你对别人造成严重伤害的时候,世间法才会找你麻烦,而因果规律是从起心动念就开始记账了,它的网眼更密。
4、做了恶事,我们可以伪装的非常好,可以欺骗全世界,却无法欺骗自己的本心。
5、降伏其心。寺庙里面有毛笔,老和尚为什么要抓住猫的尾巴蘸墨写心经呢?猫是一种白天很懒散,夜晚很警敏的动物。禅坐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佛门有“灵猫捕鼠”的比喻。此处抓住猫的尾巴,就是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使其收摄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
6、豁然顿悟,以心印心。当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沉睡中的徒弟,师傅轻轻地把他唤醒,他看到昨晚刻的心经文字涂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他霍然一震,我猜测他此刻已经豁然顿悟,证到“真如自性”,自心本清净,只是被幻相、颜色障住罢了。徒弟坐在寺庙的门口,镜头中的景物在动,然后慢慢静止,这是影射徒弟的内心从动至静的变化,然后徒弟规规矩矩的给师傅磕头跪拜。老和尚已经知晓徒弟的变化,走前示现神通,使船不动,然后挥手与徒弟告别,千言万语只在挥手之间,大有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心印心”之感。
冬
1、归来。冬天来了,当中年和尚再次推开寺庙的门,内心只有平静和虔诚。他开始修行,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直到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来到这里,他才知道“没消的业障”自己会找上门来。于是他开始用师傅从小教给他的办法,忏悔赎罪。
2、冬季的最后,镜头对准静坐在山头的菩萨像,她悲悯地看着世人在“以苦为乐,认假为真,饮鸩止渴,苦海火宅里嬉戏玩耍”。
又一春
1、纵使有老和尚这样的得道高僧也没办法阻止小和尚戏虐动物,深陷情欲,犯下杀业,众生皆受各自业力因缘牵引,挡都挡不住,但佛法药在这里,苦不堪言了自会来求。
2、世间的一些规律和道理,是我们自己觉到,悟到,没有人能给我们,给了也拿不走,纵使释迦牟尼佛也不能替代他的弟子觉悟成佛。
3、生命来了,无明也来了,不是很多人能幸运地像影片中的小和尚一样走到觉悟的冬季,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不能自控的夏季或者苦不堪言的秋季而已。
影片主旨
这是关于一个和尚的人生岁月,镜头后的金基德宁静而又形象地述说着生活的流逝。他始终保持着故事的趣味和曲折,不是灌输给观众空洞的理论,而是依仗物化的镜头和佛学的概念,抽取出人与自然的共性,把人的本性与动物的本能穿插交融的隐性描绘。他对主人公生命过程的展示,有意地掐头去尾而予以他人的生活代替:片尾的婴孩,正是主人公幼年寄居佛门的谜底。主人公还俗时老僧对徒弟命运的先知和点化,暗示了老僧曾和他有着相仿的人生经历。秋季老僧的孤苦伶仃和安然超脱的自焚死去,也将是主人公晚年的最终命运。
三个人的生活共同来搭建一段完整的人生轨迹,不仅有对灵魂交接的喻意,更足以说明人类生活的大同小异。
影片的基调整体上比较灰暗,仅存的温馨希望之处,是金基德对佛的肯定。抵消人类罪恶净化灵魂的唯一途径,便是来自佛的救赎。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脱俗,与世人的阴险狡诈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在主人公中年逃逸的一段最足以体现:杀妻后的主人公焦躁易怒心神不安,并带有暴力和自虐倾向。而师傅给予他“雕刻般若心经”的疗法,俨然把他由魔鬼变成了圣徒。晚年后的主人公再度返回寺院一心行善普度众生,走上了真正意义的信奉之路,在佛的指引下不谙世事刻苦修行,是其灵魂上的觉悟,也是对其所做错事的忏悔。
片尾弃婴后的母亲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显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体现出儒家善恶有报的思想。
继杨德洛维斯基和今村昌平之后,金基德是世界上第三个喜欢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寻找共性的导演。本片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动物依然出现在影片中的每个角落。金基德营造出一幅动物与人相共存的宁静和谐画面:春天寺庙里跑着欢快的小狗,夏天换成了大公鸡,老僧借公鸡之力把湖中央的木船拖于岸边。秋天他背着小猫并用猫的尾巴写字,冬天老僧自己化成了一条蛇。而小僧人与少女的爱情邂逅,鱼和蝈蝈是重要的调情功臣。
⑵ 福建籍的明星有那些
1、龚蓓苾
龚蓓苾,1978年2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8年,龚蓓苾和伍仕贤相识。2000年,龚蓓苾和伍仕贤成为恋人。2004年,龚蓓苾和伍仕贤宣布结婚 。2012年1月17日,龚蓓苾诞下儿子。
2、叶一茜
叶一茜,1984年9月3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主持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3级高职学院表演系。
2005年5月,叶一茜与田亮经人介绍而相互认识。2007年10月,与田亮注册结婚;11月29日,二人在西安举行婚礼。2008年4月15日,叶一茜的女儿田雨橙出生。2011年11月8日,在中国香港产下儿子田宸羽。
3、张静初
张静初,1980年2月2日出生于福建永安,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2000年,凭借爱情剧《你的生命如此多情》进入演艺圈。
4、陈赫
陈赫,1985年11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 ,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主持人。2009年,在都市爱情喜剧《爱情公寓》中凭借饰演曾小贤一角受到关注。
5、姚晨
姚晨,1979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国内地女演员。1997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6年出演《武林外传》,凭借郭芙蓉一角获得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
⑶ 春夏秋冬又一春未删减有多长时间
《春夏秋冬又一春》未删减片长103分钟,《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执导,金永敏、吴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韩国电影。影片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2003年9月19日于韩国上映。
⑷ 一个讲韩语的电影,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女施主光着身子在一块大石头上缠绵,是什么电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天,贪玩的童僧拿着石头,绑在鱼、青蛙和蛇身上,捉弄着小生灵们。老僧(吴永洙饰)发现后,用同样的手法惩罚他,告诫他不可胡来。
夏天,十七岁的少僧(徐在京饰)为久居深山的修行日子苦闷不已。有一天,一名患病少女(何丽珍饰)在母亲陪同下,来到寺庙拜佛求平安,并留下疗养。少年开 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
秋天,青年(金永敏饰)在外面杀人后重返寺庙,请求谅解。老僧命其刻写心经,去掉罪孽,同时,追捕逃犯的警察也赶到寺庙……
冬天,服完刑期的中年男子(金基德饰)回到山中寺庙,重新开始修行苦练。一名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一个男婴,希望能被收留。
之后,又一个春天到来。
⑸ 韩国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影评!
春夏秋冬象征着人生的四个阶段,金基德把影片切割成四块独立的章节。因为故事囊括了人的一生,时空的距离感
显然增加了情节的跳跃性。但四个故事并非独立互不相干,虽然彼此所处的时空相隔千里却环环相扣。四个人生不同时期的辉煌片段,在金基德巧妙的取舍和衔接下依然保持着线性故事的流畅。
春的诞生
春天的故事孕育了一个生命的火种,金基德从主人公的童年经历娓娓而谈,俨然他把《漂流欲室》中的“水上宾馆”演变成本片的“水上寺庙”:一个远离喧嚣都市环山绕水的小寺庙,一个不谙世道的小和尚,没有背景和亲人,有的只是对佛的膜拜和朴素的生活。但是如此纯真朴实的小僧人,依然滋生了灵魂深处的罪恶。
无邪的小僧人把石头缠绕在鱼、青蛙、蛇的头颈,把石头塞入动物的口腔,看着它们挣扎喘息而手舞足蹈。讽刺的是,杀生竟然来自小僧人的天真童趣。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类性本恶的不争事实。金基德以近乎残酷的冷漠姿态注视着小僧人的成长岁月。
背后的老僧人也注视着小僧人施虐的一切,但是并没有给以制止和解救,他给予小僧人的救赎,是对其灵魂的洗涤和惩罚。按照佛学的逻辑,破杀戒的小僧人注定将承受自己亲手酿造的恶果。
夏的禁果
夏天是欲望放纵的时节,转眼间小僧人已长大成人,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幕幕性的招手。金基德把镜头对准了大自然:山路边蛇的交媾预示了小僧人的性成熟和冲动(此处也是向今村昌平的《酋山节考》致敬)。情窦初开的小僧人幽会少女偷尝禁果,破了佛教中的淫戒。他给少女献殷勤,甚至搬来“佛像石凳”给少女坐,是其心中神佛地位的瓦解。也体现出佛法在人的七情六欲面前败北的过程。
面对小僧人的犯戒,此次老僧人给予的教诲,依然不是阻挠和劝解。看破红尘的他给了小僧人选择人生的权力,并如同先知般的一语道出了未来:“淫念唤醒了占有欲,而占有欲望必将惹来杀机。”他明白此时的小僧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归依佛门,同时也为自己和小僧人的下文埋下了伏笔。
秋的杀机
十年后秋高气爽的某日,就如同老僧人预言的那番,已经步入中年的小僧人带罪潜逃。十年前还俗的他跌入了世俗的险境,挥之不去的是世间的烦恼和情感的纠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因爱生恨、恨起杀意,妻子的不忠酿成了他的弥天大罪。这个杀妻的故事似乎又回到了金基德三年前的《漂流欲室》。
金基德眼中的爱情,无不以悲剧收场,他对爱情的控诉,总是借助于欲望和暴力的原始发泄。面对爱的背叛,男人的瞳孔中冒着复仇和嫉妒的火焰;面对疯狂的世界,他只能采取更加疯狂的态度。他试图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无休止的施虐与自虐,如瘟疫般的从《漂流欲室》中传染到本片。
冬的反思
冰天雪地的一个早上,服刑期满的“小僧人”再度回到已成废墟的寺庙,不过此时“小僧人”已经变成了“老僧人”。昔日的私欲不再,头发斑白的他能做的仅是在孤寂中度过余生,走着当年师傅走过的安详末路。他背拖石轱辘送佛像到山顶,是对其童年杀生的偿还,也是为它们超度。蒙面女人在寺庙弃婴,预示了下一个小僧人的成长故事。又一个春暖花开,新的小僧人同样重复着老僧人当年的生活轨迹,生命的循环在自然界继续。
影片主旨
这是关于一个和尚的人生岁月,镜头后的金基德宁静而又形象地述说着生活的流逝。他始终保持着故事的趣味和曲折,不是灌输给观众空洞的理论,而是依仗物化的镜头和佛学的概念,抽取出人与自然的共性,把人的本性与动物的本能穿插交融的隐性描绘。他对主人公生命过程的展示,有意地掐头去尾而予以他人的生活代替:片尾的婴孩,正是主人公幼年寄居佛门的谜底。主人公还俗时老僧对徒弟命运的先知和点化,暗示了老僧曾和他有着相仿的人生经历。秋季老僧的孤苦伶仃和安然超脱的自焚死去,也将是主人公晚年的最终命运。
三个人的生活共同来搭建一段完整的人生轨迹,不仅有对灵魂交接的喻意,更足以说明人类生活的大同小异。
影片的基调整体上比较灰暗,仅存的温馨希望之处,是金基德对佛的肯定。抵消人类罪恶净化灵魂的唯一途径,便是来自佛的救赎。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脱俗,与世人的阴险狡诈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在主人公中年逃逸的一段最足以体现:杀妻后的主人公焦躁易怒心神不安,并带有暴力和自虐倾向。而师傅给予他“雕刻般若心经”的疗法,俨然把他由魔鬼变成了圣徒。晚年后的主人公再度返回寺院一心行善普度众生,走上了真正意义的信奉之路,在佛的指引下不谙世事刻苦修行,是其灵魂上的觉悟,也是对其所做错事的忏悔。
片尾弃婴后的母亲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显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体现出儒家善恶有报的思想。
继杨德洛维斯基和今村昌平之后,金基德是世界上第三个喜欢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寻找共性的导演。本片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动物依然出现在影片中的每个角落。金基德营造出一幅动物与人相共存的宁静和谐画面:春天寺庙里跑着欢快的小狗,夏天换成了大公鸡,老僧借公鸡之力把湖中央的木船拖于岸边。秋天他背着小猫并用猫的尾巴写字,冬天老僧自己化成了一条蛇。而小僧人与少女的爱情邂逅,鱼和蝈蝈是重要的调情功臣。
⑹ 意外的春天完整版电影
意外的春天.The.Sweet.Hereafter.1997.mkv
⑺ 春夏秋冬又一春未删减有多长时间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一部由金基德执导,金永敏、吴英秀、金基德主演的电影,全片未删减片长为103分钟。这部韩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影片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里。在春天,罪恶与救赎交织;夏天,欲望与放纵碰撞;秋天,爱与恨并存;冬季,哲学与反思齐飞。而一切又随着春的延续,生生不息。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在四季的更迭中,感受到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影片于2003年9月19日在韩国上映,凭借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广泛好评。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性、情感和哲学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时间、生命和轮回的深刻探讨。
《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不妨抽个时间,好好体验一下这部韩国电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