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湮灭结局
在电影《湮灭》的结局中莉娜来到了灯塔(X区域中心),并且越靠近灯塔折射情况越严重,进入灯塔后,莉娜发现了惊天的秘密,那就是自己的丈夫竟然出现了一个复制体,而本尊已经用燃烧弹自杀了。
根据莉娜的经历和视频内容来推测,凯恩一定是先进入了塔底的洞穴,然后被滴血复制,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无意中完成了复制的过程。(回到家中的凯恩复制体近乎一模一样,莉娜没有看出破绽)。
值得注意的是,整部电影都是由莉娜的视角展开,相当于是她对科学家洛马克斯(本尼迪克特·王 饰)讲的一个故事,而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她说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也可能半真半假。
电影最后导演没有揭晓谜底,而是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让观众自己去猜测。最终两人拥抱在一起,一场湮灭地球的转变从此刻才正式开始,而他们将是新世界的亚当和夏娃。
我们可以猜测,走出X区域的是克隆人莉娜。理由在于,电影结尾她的眼珠还在变化,而此时X区域、闪光都已经没有了,她的DNA没有理由会继续折射。
换言之,可能是克隆人莉娜杀了莉娜(甚至可能小队五人全是她杀的),然后放火烧了X区域,并且走出X区域,假装成真的莉娜,对洛马克斯讲了一个半真半假的故事。如今这两名外星人是一男一女,就可以继续繁殖出更多的外星人,他们也可以与地球人生儿育女繁衍后代,逐渐融入地球社会,实现他们的入侵计划。
『贰』 电影湮灭结局什么意思 女主莉娜真实身份
结局:影片最后两人的对话中,女主问:你不是Kane。答曰:不是。随即反问:你不是Lena。沉默,一个意味深长的对视,一个尽在不言中的相拥。这个结局已经很明显了,入侵获得了成功,地球源生物种的时代即将湮灭,而他们将是新世界的亚当和夏娃。
身份:女主莉娜正式转化成复制人 。
女主来到灯塔,钻入地洞后发现湮灭成一团能量体的女领队。她的一滴血滴入其中,导致这团能量体变成了与她相同的样子。结合之前所有的讨论,这看似极其意识流的一幕便可以解释了。能量体,或者说物质团原先包含了足够表达一个成年人所需的能量。
在从血细胞中获得女主的基因序列后,利用这些能量迅速复制出了一个女主的克隆体。而之前走出X区的女主的丈夫,通过录像中获得的信息也就可以十分明确了,也并非本体。
annihilation,原意中也有彻底毁灭某事物,完全释放能量的含义,这也恰好对应了这一幕中女队长被彻底毁灭并转化成了能量体。至于血细胞不能在血液中分裂增殖,而是应该在骨髓中增殖这件事,就当做是诱导了血细胞回复多能性好了,毕竟那个细胞形态也不是正常的血细胞。
莉娜的丈夫凯恩是其中首位到达灯塔的人,在那里他无限接近“闪光”,被复制(分裂)、折射(变异)的概率大大增加,也大大加快,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复制他的“复制体”。
美国媒体《娱乐周刊》赞其为:一场豪华的、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带来了真正的形而上学力量。有影迷认为,它拿下明年的奥斯卡视效奖是没什么问题了。
《湮灭》的小说属于克苏鲁神话小说体系,一句话概括,就是这类型故事的角色,大都会通过探索或研究未知,从而进入死亡和疯癫。而且克苏鲁神话的风格,大部分是以悬疑,惊悚,恐怖的氛围为主,吊足观众胃口,让主角和观众同步解谜。
电影剔除了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支线故事,结合后两部《当权者》和《接纳》,把小说《湮灭》没交代的谜题,在电影中具象表达出来,再加上视觉艺术上的呈现,可谓是美轮美奂,又不失文艺腔调。
『叁』 《灯塔》中,有哪些精彩的镜头
电影导演罗伯特·艾格斯的大作《灯塔》,看起来好像也是一则《克苏鲁神话》的延续。与电影导演的前代——以女士为主人公的山林故事《女巫》对比,《灯塔》似乎有很大的不同。此次的历史演出舞台,是杜青林当中的一片荒岛。在这里片荒岛上,罗伯特·帕丁森所扮演的“青年”和威廉·达福扮演的“老者”——俩个人变成了故事的主人公。本应按合同只在这里维护保养四周灯塔的他们,却被猝不及防的飓风弄乱了方案。但说起被杜青林阻隔的荒岛比新英格兰的山中房子更有可怕气氛,不如说是浩瀚无垠不明的深海,自身便是恐惧自身。剧中的恐惧反应,皆是深海的拓宽。
更几近是对恶鬼的毕恭毕敬,从镂空雕花不锈钢板空隙掉下去的血液,也化为了这片无光之海中的巨型生物,追求完美光而发生的黏液。从灯塔之顶划过的触手tv,会让克苏鲁神话的粉丝激动,而一般影迷会较为在乎,“斧子追人经典片段”与《闪灵》的共振。令二者相通的,也许是电影中区那一场互问——风暴来袭,受困在荒岛上的青年和老者,总算趁着喝醉,由于积累已久的分歧和秘密开始了争吵,十八个“What?”连续从两个人嘴中蹦出来。这十八个“What?”,意味着着恼怒,意味着着不信任,但在实际的含义里——它或是立即表示了2个对彼此之间状况分毫不知道的人,针对不同的疑惑。而克苏鲁神话中,洛夫克拉夫特将其唤作——“无可名状(unspeak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