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大家帮忙概括电影《济南战役》的内容。(尽量短)
1948年9月16,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
济南,是津浦、胶济两铁路的交会点和连结华东、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也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第二绥靖区所在地,津浦路中段战役后,济南已处在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为了夺取济南,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攻济打援”的作战方法,分别配置兵力在兖州、邹县及金乡、巨野、嘉祥地区。24日全歼守敌,俘获敌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解放济南。
济南战役的重大胜利,开创了我军夺取敌坚固设防和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进一步削弱了敌军士气,从根本上动摇了敌人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振奋了广大人民的斗争精神。
参考资料:http://www.18year.net.cn/bvnews/shownews.asp?newsid=951
2. 关于解放战争老电影
南征北战
3. 济南战役详细情况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山东省济南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坚战。
1948年秋,国民党军由于不断丧师失地,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在华东战场,蒋介石为屏障徐州,隔断华北、华东两解放区的联系,并迟滞华东野战军南进,令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所部9个正规旅、5个保安旅及特种兵部队约10万人固守济南,将集结于徐州附近的主力部队约17万人编成3个兵团,伺机北援;济南作为津浦、胶济铁路交会点,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第二“绥靖区”以济南内城为核心防御阵地,以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阵地,以济南外围县镇及制高点构成外围阵地,各阵地内均构筑众多的永备和半永备型工事,形成能独立作战的支撑点。集中兵力约11万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根据战局发展,命令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举行济南战役,并确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即“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并强调指出,此战目的在于攻占济南,但必须集中大部兵力于打援、阻援方向,力争歼灭援敌一部。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决定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以参战兵力的44%、计6个半纵队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分东、西两个集团对济南实施钳形突击,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东集团由第9纵队、渤海纵队及渤海军区一部组成,西集团由第3、第10、两广纵队和鲁中南纵队4个团及冀鲁豫军区一部组成,第13纵队为攻城总预备队;以参战兵力的56%、计8个半纵队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于巨野、兖州等地夹运河而阵,担负对徐州北上援敌的打援、阻援任务,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攻城兵团于9月16日晚发起攻击后, 迅速突破济南外围防线。至17日,西集团袭占匡李庄、双山头、长清等据点,进逼飞机场、腊山一线;东集团攻占城东屏障茂岭山、砚池山等要点,直扑外城。18日,西集团以炮火控制飞机场,使济南空运联系中断。19日,守卫城西的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在华东野战军敌军工作部门和中共济南地下组织的政治争取下,率3个旅2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攻城兵团抓住战机,即调预备队第13纵队加入西集团作战。各部乘势扩大战果。至22日,西集团占领商埠,东集团直逼城垣。当日晚,攻城兵团开始攻击外城,至23日,除个别据点外,攻占外城。当日晚,攻城兵团对内城发起总攻。各部浴血奋战,连续突击。第9纵队第73团于24日2时从城东南角突入内城;第13纵队第109团于拂晓前从城西南角突入。战后,第73、第109团被中央军委分别授予“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随即各部迅速向纵深猛攻,激战至24日黄昏,全歼内城守军,济南解放。王耀武等化装潜逃,被民兵俘获;徐州地区的国民党援军虽经蒋介石再三督促,但慑于华野打援兵团兵力强大,不敢冒进,直到济南被克,第7、第13兵团尚在集结之中;第2兵团进抵城武、曹县地区后,闻济南守军已被全歼,即仓皇回撤。战役期间,中原野战军严密监视中原战场国民党军,有力保障了攻济作战。
济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经8昼夜激战,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0.4万余人(内起义2万人),俘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牟中珩和国民党山东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等国民党军高级将领23人,缴获各种炮800多门,坦克、装甲车20辆,汽车238辆。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坚守大城市的信心,锻炼和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能力。 济南战役的胜利,同时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就连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人似乎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华东野战军会同中原野战军南下陇海铁路以南举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周恩来后来说过:“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4. 东北野战军的相关电影
大决战:辽沈战役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英文名: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别名: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Da Jue Zhan I: Liao Shen Zhan Yi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语言:汉语普通话
时长:中国:222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信息:1991年8月1日 中国
导演:
李俊 (Jun Li)
韦廉 (Lian Wei)
翟俊杰 (Junjie Zhai)
蔡继渭 (Jiwei Cai)
杨光远 (Guangyuan Yang)
赵继烈 (Jilie Zhao)
景慕逵 (Mukui Jing)
编剧:
李平分 (Pingfen Li)
史超 (Chao Shi)
王军 (Jun Wang)
主演:
古月 ....毛泽东
苏林 (Lin Su)....周恩来
赵恒多 (Hengo Zhao)....蒋介石 孙海英
吴志远 (Zhiyuan Wu)....宋美龄
类型:战争
制作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 / August 1st Film Studio
剧情介绍
1948年3月,已经在东北站住了脚的解放军,在林彪的领导下,已经发展为近50万大军。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离开西北来到河北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并讨论了当时形势,毛、朱等及时把握战略决战时机,命令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强攻锦州,切断东北蒋军退华北的路。以彻底残灭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林彪为了有把握,提出先打长春,以围点歼灭沈阳援敌。经过毛主席多次做工作,1948年7月,林彪决定按毛泽东意见办,南下攻击锦州。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守,也犹豫不绝,出于政治利害考虑,终于没有下从东北全部撤至华北的决心。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终于在毛泽东的坚持下打响了。10月14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攻,31个小时便克锦州。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了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并对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政治腐败也进行了描述。电影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在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引起强烈反响,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较高水平。
5. 关于 三大战役~快快
大决战辽沈战役
大决战2淮海战役
大决战3平津战役
全面、翔实的纪录了解放战争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全过程。1988年拍摄完成后,曾获巨大的社会反响。军事科学院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由邓小平同志生前题写总片名,陈云、聂荣臻同志分别写分集片名。
[战争][三大战役合集][RMVB/2.2G]
【影片名称】: 三大战役(Three campaign )
【影片格式】: RMVB
【档案大小】: 2.2G
【影片字幕】: 繁中、简中或无
【做种期限】: 5个种子出现 或 3天(自torrent档发布起,30k bytes/Sec 全天候做种3天)
【影片截图】:
【影片简介】:
国共内战时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造就了***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三月,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东北来到河北省与刘少奇、朱德等相讨目前形势。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残击已处处于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并封闭蒋军后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长春,来残灭沈阳援敌之战役计划,四八年七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锦州,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九月十二日,辽沈战役开始。十月十四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攻,仅用三十一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十万余人。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