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700字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700字

发布时间:2021-07-14 21:04:46

Ⅰ 天那边 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大学毕业生情侣去山区支教的故事。
故事开头,两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许晓萌和江可可在去往水咕噜乡的火车上,在和别人的电话中透露着两个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对山区支教的盲目乐观。第一次离开城市,她和他显得那么的开心。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自由,这里有湛蓝的天空,泥土的芬芳,淳朴的村民,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支教的日子开始了,许晓萌和江可可呗安排到教室后面听代课老师“破锣”讲课。罗老师讲课用的方言,读起词语和课文总是令人忍俊不禁。一天是好奇,两天可以坚持,但是三天就不行了,家境富裕的江可可已经有点忍受不住这里生活,没有电视,没有ktv,没有酒吧,甚至没有肉吃......许晓萌一心想着给孩子们上课,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冷落了江可可。终于,江可可受不了了,在一个下雨天,不顾女友的挽留毅然返回了都市。看到这里,眼角有点湿润,为他俩之间的爱情的终结。其实,也不怨江可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或许,就想事后的许晓萌说的,他们之间本来就有距离。
江可可走了,许晓萌也病倒了,在天桥上罗老师和许晓萌说了很多,罗老师的过去也渐渐清楚。初中毕业的他想当兵,然后当个将军,可是征兵没证上,他就去了水咕噜小学当起了老师,后来慢慢喜欢是了当老师,喜欢他的18个小屁股。
许晓萌留了下来,她要坚持够3个月。
许晓萌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活。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融进了大山,融进了大山里孩子们的世界。
三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许晓萌终究不是大山里的人,她还是要离开。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小萌,她哭了……
回到城市的小萌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有天,村长带着村里的野果子来看小萌,许小萌把洗出的照片给村长带回去给罗老师,这时许晓萌才从村长口中得知罗老师为修小学上山呗泥石流卷走了......眼泪不经意间滑落,罗老师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有欢乐,有争吵,有无奈。全心全意为孩子的“破锣”为孩子买本子,做饭,还有修缮学。多么善良淳朴的人啊,照的那张像却成了遗像。
整部片子看完,让人唏嘘不已,感触良多。罗老师的坚守和默默付出,许小萌的坚持和理想,18个小屁股的天真可爱......感动之余却又些许的悲哀,农村的学校是如此的破旧,孩子们要去上学却没有老师愿意留下来教他们。我们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想着去大城市拿高工资,去享受生活,可是那些山区的孩子们也要有好老师来教他们的,这时候往往就是当地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放弃外出机会来教这些孩子。我很佩服许晓萌,那么率真那么坚持,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在男朋友独自离去的情况下去依然坚持完成3个月的支教任务,并且在罗老师去世后又回到小村子当老师。有时候想想,如果有这样支教的机会我会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农村的艰苦条件干上三个月吗?我可能不会,实话实说。现实中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徐本禹,胡忠、谢晓军夫妇的故事不止一次的使我感动落泪。
水咕噜乡,水咕噜小学,那片天,那些人,那些故事,我的心灵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Ⅱ 天那边的观后感

看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天那边》,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山那边”的故事,讲的是一个隐落在群山中的村子,一个在村子里成长的孩子,从小站在家门口,望着那一山又是一山的绵延群山,问他的父亲:“父亲,山那边是什么?”他的父亲蹲在门槛上,抽一口草烟,面前的大山在他眼里变得混沌,嘶哑的回答他的孩子:“山那边是另一个世界。”孩子沉默,他仍然每天站在门前望着大山。后来孩子喜欢上了文学,文学带他了解了山那边的世界,他开始创作,作品带着他,最终去了山那边的那个世界……
而《天那边》,两个惯于丰衣足食还有足够物质精神生活的都市小年轻,一个为了理想,一个为了爱情,从现代化的都市走向了落后的山村,开始了理想与爱情的考验,一次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一次爱情与信念的赌注。
这部电影毫无疑问在反映一个当代大学生的支教现象以及中国许许多多落后农村里的落后教育,有对有志青年敢于献身的赞扬,也让人看到中国教育现存的严肃问题。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剧情不算新颖,甚至有点俗套。但这么一部没有什么突出特点的电影也平平凡凡地让人并不厌倦的看完了。许晓萌身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自己的理想与决定坚持到底的冲劲和决心,但同时也有着现代都市年轻人易冲动的个性和看事情做事情缺乏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以及那股隐隐的大小姐惯性脾气;江可可身上典型的现代都市化青年形象,信誓旦旦,信念不定,对事物以新鲜感度之,在缺乏物质化的世界里,他无法生存,即便是堪比生命还价更高的爱情,也挡不住他投身物欲都市的脚步;破罗身上的农村人的淳朴、敦厚同时也带着点小小的私心,这样的纯民即便是在农村,恐怕也不是那么多了。
看这部片子时,我想起了另一部关于支教的影片《美丽的大脚》:一位都市女教师、一位北大荒农村教师和一群贫困孩子之间的支教故事,至今倪萍那句“千里迢迢”还在我脑中留有很深的印象。还有一部记不得名字的电影,一个本是被拐卖到山区里的年轻城市姑娘,在逃脱人贩子的路上逃到了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并在小山村里当起了老师,后来又离开村子的故事。这虽然不是像《天那边》和《美丽的大脚》一样的支教,但也给了我不少感触。这些在当时都给了我不小的触动和感动。现在想来,在那些贫困的山区,能留住几位支教的老师,这确是个令人心酸的严肃问题。我们在杂志上、报纸上、电影上、电视上看到过的那些颂歌,在生活中的现实实例又有多少?!
我们在歌颂这些支教事迹的同时,毫无疑问也在向世人展示那些偏远山区的贫困处境,那些资源缺乏的孩子的困境,这在那些孩子的眼里看来,不知又是何种滋味,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这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只能让他们增加自卑感。处于生活优势的人,总是想靠着给予那些生活劣势的人各种帮助来展示他们的无私,歌颂他们的奉献,却不曾考虑那些他们给予的对象,只觉得授予已经是伟大,却不知那是另一种伤害。
王家卫早说过,天那边是还是天,但是那同一片天空下的土地,却是不同的世界,贫富差异、阶级等级、圈子层次……这些都能在我们的努力下融合,真正成为同一片天吗?

Ⅲ 《天那边》观后感

[《天那边》观后感]
党课的最后一节课安排我们看电影《天那边》了,刚开始只是听说是个有关支教的电影,没想到看了还蛮有趣的,《天那边》观后感。

刚开始还在琢磨着这对小情侣怎么会一起去支教呢?原来那个男的只是为了证明他对那个女大学生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而陪她一起去的。或许认为,这样很甜蜜吧,这样两个人彼此可以陪伴,就不会孤单了吧。

刚开始貌似是这样的,就这样,他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天那边的村庄,原本以为,三个月很短暂,爱情可以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可事实呢?男生终究还是走了,那个长满野草的车站,没有人,滂沱大雨,她哭了,所谓的爱呢?就这样放弃了呢?他离开了,回到了天的那边,也许他根本不适合这里,这个没有宽带,没有电视,没有信号,好久才吃顿肉的村庄。他的生活本是幸福的,充裕的。他的离开没有回责怪,他有权利选择这一切,观后感《《天那边》观后感》。

男孩儿走了,女生也许就这样成熟了,她懂得了更多。没有他的陪伴照样可以很充实的生活,从此她将所有的经历投入到支教教育中来。渐渐地,她开始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和这里的孩子打成一片,她也开始融进了这片土地。可是,所有的一切都来得太快,三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她要回去了,那天的送别,孩子们哭了,很伤心地,她也哭了,满是不舍。

回到城里,生活平淡的过着,她还是继续着她的教育事业,村长和她见面了,才知道罗老师死了,为了改建学校遇到泥石流了,她愣住了,一下子,她开始担心天那边的孩子们,没有了罗老师,他们的学习怎么办呢?于是,她还是选择了重返那片山,电影的最后一幕,是一张全家福,可是罗老师不在,代替他的是一束束菊花,那是孩子们对他的爱,对他的不舍,他们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有着故事,却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朴实的农人。

作为大学生,或许很少有人会选择去一些偏远地区支教,甚至有人难以想象去了那种与世隔绝的地方改怎么生存下去。可是,我们总要选择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也许,在那个地方,我们可以,过的很好,我们可以成长很多。
〔《天那边》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Ⅳ 急求电影《天那边》的观后感

许小萌的男友江可可的行为我可以理解,自小就在国外长大的他,不属于乡下,不属于乡下的孩子们,不属于整天吃蔬菜的人。他有他的人生理想,虽然他去支教是打着爱情的幌子,但他真正教学起来,又很活跃,很现代化,只是他的思想不属于这。然而,我相信他爱过,而且很爱很爱许小萌,只是这份爱情已经有些变味,有些让他承担较多的心理压力。 罗老师及村长的“不信任”而不给他们课教,是怕孩子们受伤。罗老师能为了一只鸡要跟江可可拼命,因为那些家畜都是孩子们的希望。 当许小萌问学校惟一一位罗老师为什么不跟她讲学生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时,罗老师的话语让我似乎有所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而不是在支教的学校。 “我怕我讲了,对你讲也是个麻烦。其实,我也是有一点私心的,你们的水平太高了,教的也太好了,将来小屁股们的水平也太高了,我对付不了啊。上回支教那个的白老师,又是美式教育,又是英式教育,还有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搞的好好,小屁股们欢喜的不得了,二个月就走了 ,到现在,小屁股们想起来还哭。你们来,我不是不欢迎的,只是三个月 半年,你不能待一辈子啊。你了解再透的情况,到时候你走的时候,你心理不会痛快,小屁股们的心里也不舒服~ ... ” 我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并没有剧中本家许小萌那么优秀,但我也是有信心教好他们。试想,当孩子们刚刚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且接受了一个陌生人,而这个已注入孩子们心里的陌生人又要走了,对很多不懂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打击呢?而这种打击又是接二连三的,这又何尝不残忍呢?而很多志愿者来这支教的初衷就同许小萌一样,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为了自己课题的实验和实践。所以,导致为了不得不要自我保护时就产生了排斥行为,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在这里待一辈的乡村教师,能给孩子们带来知识,一直陪伴孩子们,送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老师。而我们会在远离亲人、远离以前的生活圈的乡下待一辈子吗?这种“排外”,导致了孩子们同样不能接受到丰富的知识,不能受到正规的教育,就这样一直落后着,有差距着,走出大山的欲望也将受阻且淡去。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明天,教育的好坏就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国家招考一批教师是很明智的做法。我们只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不求回报的付出,那么我们也不会失去来这的意义,不会失去志愿者三个字。 然而,不允许支教而被分到各单位的我们,同样受到了被“排外”的待遇,没有交给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我们能做的事。而说成“我们刚开始工作都是从端茶,扫地做起,你们来之后,我只对你们的安全负责,其它的我不管之类”。他们认为我们只待一年就走,不想给单位增添负担,不想自找麻烦。依此看来,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越来越称为某些的牺牲品,成为吞噬我们一年青春的怪物。 对此,我们想去推翻,想去改变,想做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想真正为我们富有蕴涵的大西北带来东、南部的先进,让我们的祖国更美好。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这份激情。但也许这份激情即将会淡去~我们的力量太小,我们的阅历太少,我们做不了屈原,也不需要做屈原。 最终,我要说的是,不管我们受到如何有内涵的“排外”,我们始终是自己,要做自己,怀着当初的那份热情,继续寻求新路,做好我们自己,尽己所能,给这里带来美好。这种待遇,谁说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和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呢?

Ⅳ 《天那边》的观后感

《天那边》观后感 刚看完一部电影《天那边》,不知道是处景生情呢,还是有着相同的处境和感受?说不清楚,看的过程中我的眼睛湿润了好几次。片尾说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们许晓萌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学恋人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去了山村支教。许晓萌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未去过的地方,去那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到了大山深处的村子。开始了支教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确,这里远离了城市喧闹,远离了尘世的纷乱,有的是湛蓝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短暂,只是一瞬间,便从许晓萌的指尖滑落。她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了许晓萌人生轨迹的人,他就是罗老师。支教的生活是艰苦的,没有好的住宿条件,没有电视,电话没有信号,没有任何娱乐,只有背朝大山,脚底泥土,没有可口的饭菜,吃顿肉都是那么的艰难,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的江可可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跟着她直奔向大山,可是这样的生活一天能忍,两天能忍,三天能忍,最后可可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没有一点看不惯,没有一点觉得他们的爱情经受不住考验的感觉,其实我还真能体会和理解可可的心情和处境,他选择离开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可可走后,她哭了……。病倒住进了医院。安慰许晓萌的人,正是罗老师。也许到了这个时候,许晓萌才真的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可可的离去,让她感到孤独,但是孩子们的存在很快填充了这种孤独。许晓萌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活。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融进了大山,融进了大山里孩子们的世界。3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许晓萌终究不是大山里的人,她还是要离开。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晓萌,她哭了……在天的那边,许晓萌开始了新的生活……回到城市晓梦继续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罗老师为了修建学校上山背黄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难了的消息后,小萌离开城市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选择了支援山区的教育工作……其实我还满感动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我还是满佩服的,一个大学生放弃很多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区支教,故事的最后是照了张全家福,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泪下……虽然和影片相比我的生活相对优越许多,可是……知足应该长乐,但是,我始终内心孤独,始终还是融入不到这里,我的心不在这,可能有一天我还是会跟可可一样选择离开……我不知道,说不清楚,反正看完这部电影挺难受的。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了……

Ⅵ 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要500多字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
看了好几遍这部电影了~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只是把它当做喜剧片,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的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边看边笑,一笑而过。看到中间的时候,则是在觉得好笑之余,更多的是看到了山区之贫瘠,教育之落后,最后落的一感叹,中国内陆部分山区的教育的却是需要改善啊。看到最后的时候,,则是,落的深情款款的泪,为了故事的本身的真实,为了山区教育的落后,为了破罗老师的惨死,甚至最终,因为电影中许老师的勇于投身于山区教育的精神所感动,而毅然决定去某个偏远地区支教。
“天那边”用一个非常常见的题材,反应出了很多实事的反思,年轻的爱情,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高尚的情操与品德,城乡的失调与差距„„这些社会问题的暴露,原来也会那么的真实与震撼!
影片讲述的两大学毕业的城市青年男女,为响应国家乡村教育志愿来到一个叫水咕噜乡咕噜村水咕噜小学的地方做为期三个月的志愿教育服务。当然,其中,不妨实说的是,男女主角最初之所以选择来支教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宏伟崇高的目标,对女主角许晓盟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能挣脱父母对自己严厉约束的一个借口,而对男主角江可可来说,这更是一场为赢得爱情而参与的游戏。最初,他们也曾被乡村优美自然的风景所感动,而当这一切都失去了新鲜味道的时候,乡村的条件,艰苦的生活,没有希望的田野,于初出城门的他们来说,这一切是多么糟糕透顶。于是,江可可选择逃离,选择了放下为了爱情而挣扎在简陋乡间的游戏,回到了天边的宏城。而许晓萌则是毅然选择继续留下来实现那为期三个月的支教诺言。
许晓萌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因为她的爱心,责任感,与那份为孩子们无悔的付出„„她休克在与江可可分别得那场雨中时,我知道,那一次的跌倒,承载着深爱的遗憾,缅含了无尽的伤心!落泪的不仅是那苍茫的天空,还有许晓萌畅快的宣泄;破碎的不知是闪电划破的天幕,还有那一份行将彼岸爱情的终结!走了,留下了,许晓萌终究不是江可可,我们从两人的性格中读出了许多的差别,也许江可可并没有错,因为他反应了这个时代多数大学生的特点;亦或许许晓萌太伟大了,因为她代表着更为珍贵的觉悟和博大的理想。归根到底,两人的矛盾,只是两种价值观的体现,只是不同选择的使然!我们希望能出现千千万万个许晓萌,
可我们却总把期望寄托在了别人的身上;
天那边的风景,
我们不乏欣赏的艺
术,却少了适应的勇气!觉醒的一代人,是否错在大学生?也许不尽然
...

天的那边,没有醉酒探戈,没有戈壁沙漠,没有烂漫风情,有的只是,山间,
那淡淡的质朴,那淡淡的真诚。天的那边,于一些人来说,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
择,
然而,
有的人选择了永远的留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有人选择了天那边为了
某个信念而付出一生,
谁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不是每一次的热情都能用一生来承
诺,不是每一时冲动就真能把一生做赌注,可是,她做到了,在天那边,她寻到
了,她用她那独特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目光寻到了自己,寻到了真正的自己。

天的那边,只是选择,只是选择罢了!或许,天的那边,仅仅只是属于某一
个人,抑或,某一些人。

Ⅶ 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刚看完一部电影《天那边》,不知道是处景生情呢,还是有着相同的处境和感受?说不清楚,看的过程中我的眼睛湿润了好几次。

片尾说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们

许晓萌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学恋人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去了山村支教。许晓萌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未去过的地方,去那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到了大山深处的村子。开始了支教的生活。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确,这里远离了城市喧闹,远离了尘世的纷乱,有的是湛蓝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短暂,只是一瞬间,便从许晓萌的指尖滑落。她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了许晓萌人生轨迹的人,他就是罗老师。

支教的生活是艰苦的,没有好的住宿条件,没有电视,电话没有信号,没有任何娱乐,只有背朝大山,脚底泥土,没有可口的饭菜,吃顿肉都是那么的艰难,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的江可可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跟着她直奔向大山,可是这样的生活一天能忍,两天能忍,三天能忍,最后可可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没有一点看不惯,没有一点觉得他们的爱情经受不住考验的感觉,其实我还真能体会和理解可可的心情和处境,他选择离开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可可走后,她哭了……。病倒住进了医院。安慰许晓萌的人,正是罗老师。也许到了这个时候,许晓萌才真的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可可的离去,让她感到孤独,但是孩子们的存在很快填充了这种孤独。

许晓萌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活。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融进了大山,融进了大山里孩子们的世界。

3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许晓萌终究不是大山里的人,她还是要离开。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晓萌,她哭了……

在天的那边,许晓萌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城市晓梦继续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罗老师为了修建学校上山背黄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难了的消息后,小萌离开城市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选择了支援山区的教育工作……

其实我还满感动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我还是满佩服的,一个大学生放弃很多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区支教,故事的最后是照了张全家福,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泪下……

虽然和影片相比我的生活相对优越许多,可是……
知足应该长乐,但是,我始终内心孤独,始终还是融入不到这里,我的心不在这,可能有一天我还是会跟可可一样选择离开……
我不知道,说不清楚,反正看完这部电影挺难受的。

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了……
有人开始说是讽刺的,这样的评论才讽刺,因为明明是感人为主。要说讽刺,也就那个信誓旦旦陪同而去的江同志满口爱情最后忍受不了偏远的落后与寂寞中途折回这个情景是讽刺的——讽刺都市爱情的脆弱、幼稚,经不起事实的考验,在困难前不堪一击。
我很喜欢小许,那么执着那么率真那么坚毅那么独力。我也曾经想过如果有支教的机会我会义无反顾,到那些缺乏先进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方式的落后地区贡献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我知道,如果真有这样的机会我会瞻前顾后考虑很多,哪怕只去三个月。所以,像许小萌那样因为校长破罗的不幸去世而回到水咕噜小学奉献自己一生的事情,对我这样的人而言更是天方夜谈了。其实,类似的故事在生活中是有的。记得头年在布政参加一个展现农村中小学教师风采的演讲,我在网上一搜,搜到了好多类似的事例——到山区支教的老师因为感动于山区人民的质朴善良,感受到落后地区对教育的渴求,而心甘情愿在支教地驻足,奉献一生。
唉,支教本是好事,但真正要实施真的会受到现实太多的阻挠。可以理解,有点悲哀。
想去天那边,想像小许那样,想带上一个好的小江,带上一个不会中途折回的小江。想和那里的孩子生活,想带给水咕噜快乐。想在那山青青水盈盈的地方,在那远离城镇烦躁的地方,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找到特别勇敢的自己

Ⅷ 观《天那边》有感.作文

我们共拥有一个天空,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恍若身处两个不同的国度。
这是一部很现代范、很中国风的电影,与早前如《美丽的大脚》等反映支教的影片相比,少了一些沉郁的气氛,多了许多幽默元素和偏远山区乡村农民最日常的生活体验。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确实比以前有显著的提高,反映近年支教问题便拉远了我们的观察焦距,让我们了解到当下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岗位上的真实情况与我们想象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学生中的影响使我们跳出支教问题,思考更多在城市成长的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我们认清周边,反省自己,对外界世界有更深的、更真实的了解。
曾经,支教这个群体代表多少义务劳动,热爱祖国、关心穷人,渴望挥洒青春——体现自我价值的热血青年。可随着这些年义务劳动的不断宣传,支教的目的与实际情况正在面临着许多悲哀的改变。很大一部分支教大学生并不是把改善贫困地区孩子的学习条件为首要目的的,他们的初中大都是想通过支教体验艰苦生活,磨砺自己的毅力,丰富自己的阅历,留下重要的一笔。甚至像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是为了考验彼此爱情的忠贞与否,抱着这样复杂的想法去当地从事短暂的教育工作,这样的工作目的,结果能好吗?
影片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支教老师在短暂任期内,如果和孩子们结下深厚的感情,他走时孩子们又不喜欢当地老师,这又造成了孩子们的厌学性。而无论来的老师多么优秀,实际他们大多数不打算永久留任穷困地区的教育情况就成了破破烂烂的“井底”,孩子们落空后唯一安居的底线,偶尔会有新来的陌生人送给他们短暂的亮光却没有实质的东西以提升他们的基本情况,这时支教不就成了一种“蜻蜓点水”的形式主义了吗?另外,我还知道许多大学生在暑假实践活动期间选择了支教,由于暑期当地学生放假了,但为了迎接支教大学生的到来,学校实行补课不然没有学生哪来的“支教”啊?学生在酷热的天气下,还得忍受大学生们短期的、混乱的教学,当地人对这些龙生凤养的大学生还得好好照顾,以免出什么岔子,上头领导怪罪下来,实在是“为国为民”呀!!!
要解决这不堪的社会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支教老师的源头—中国各地的大学生入手。
影片中是营造的两个普通城市人的形象还是让我感到十分的漠然和麻木,也可能是导演特意为之的夸张之举,尤其是那个“高富帅”——中国真有这么娇生惯养、追求自我还要来贫困地区支教的学生呢?中国再好也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如果一个大学生连中国偏远地区的的情况都不了解,未免有点太不让人理解了,但由于我们对东部和南部较发达地区有更多了解。可能这样夸张的人物确实大有人在。可是,去支教一个月不吃肉就疯成那样了嘛?这是一个让即使生活在三线城市的我也无法理解的。这个事实也就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现在有十分大的贫富差距,中国人已经不再能统一的称呼为“处在同一水平上的群体”,这便导致了职教教师与当地人世界观的冲突,农民工与城市政策的矛盾等等。这是一个社会发展部协调带来的问题匣子,这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可在这之间我们如何生存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处在体制之下的人比宏观角度上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体现集体责任心的方法。
中国农村并不是都像电影所说的那么美,那么朴实和谐,绝大多处山村地区仍面临着许多令人厌恶、悲哀甚至令人绝望的种种问题,他们不应成为体制无能为力的受害者,他们并不是生来就落后,他们需要我们这些城市公民挥散对乡村的“美好向往”和心理安慰,需要我们用更贴心的想法和更有效的行动来捍卫他们的权利,将灰兮兮的墙壁、泥泞泞的街道、荒秃秃的农田重新粉刷、重新修缮、重新开垦。而要做到这些,就不能简单的支教而要以更深刻的方式彻底革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情况了吧?

Ⅸ 《天那边》观后感2000字的文章

看了《天那边》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乡村支教的不易与艰辛,看到了师范学校大学生毕业后,去边远乡村当支教的诸多麻烦与问题,被村民们不信任的感觉,被农村教师欺骗,恶劣的环境使故事中的男主角“江可可”近乎崩溃,在大城市中享受着优越的环境,不适应艰苦的条件,而离开,《天那边》观后感作文600字。
女主角则不同,虽然江可可的离开给予了她沉重的打击,但孩子们的热情让她很快地将孤独感填满,父母的疼爱、家庭的呵护,让这个女孩差一点在困难面前倒下。可最终她没有,她用她顽强的意志力与坚定的信念坚持了3个月,而后回到大城市中,一日,村长来城里看望她,当许晓萌问及罗老师的情况时,村长叹了一声:“罗老师因为修教室,到山上背黄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了这部电影主要为叙事的手法,在罗老师操着一口湖南方言教英语、江可可满村偷鸡解馋等都是该片令人捧腹的片段,而趣中带着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也更真切地反应出中国边疆地区农村生活的现实情景,衬托出了边疆农村地区学校的落后与知识的偏倚。以江可可的角度出发,可以反应出许多中国大学生生活自立能力的不足与吃苦耐劳精神的缺陷。
环境描写上突出了边远农村建设的失败,破旧的土房,不堪入目的家具。以同学们不洗手就吃饭,家长更是教导孩子们错误的理念,足以表现出边远地区人民文化水平的落后与浅显。
这部电影是一部教育类的影视作品,不仅是学生该看,国家建设者更应该关注这个作品。全篇都有可思考的问题与题材,个人认为是一部非常好的教育系列影视作品。

Ⅹ 急求一份《天那边》的观后感!谢谢!加急的!

天那边》观后感
晚霞映红了天空,我漫步走在放学路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交谈着,而我却无心参加他们的交谈。今天刚刚看完《天那边》这部电影,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罗老师。

这部电影讲的是:许老师来到农村实习三个月,村长李大头和校长罗老师不愿让许老师来,害怕学生们像对上个老师一样舍不得许老师。三个月过后,许老师要走了,同学们依依不舍。许老师找到工作后,看见村长李大头来找她,原来是罗老师因为修教室上山背黄泥,遇到泥石流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的许老师便回到农村继续教学了。

当我听到罗老师去世后,心里非常伤心,他是一位多么好的教师啊!他的美无人可比!他的美照亮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知道了该做一位怎样的少年。罗老师就是我们的榜样。他用一生来教孩子们,让他们学到知识。而相比,我就是家里的小公主,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总是不吃亏,而且还有些不讲理,现在我懂了!我们应该学习罗老师的那种用爱照亮别人的品质。
罗老师,你就是我的榜样。
最近看的都是朋友推荐的片子,朋友最近推荐了一部片子——《天那边》,赶紧下载来看。下载的影片效果还真是不错,比我国内买的D9版压缩碟在手提上的播放效果好。言归正传,说说这部片子。

2007年上映的老片子了,按照惯例,我先看片子,然后上网看影片简洁以及评论等。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片子,那我只能说是一部青春小片,适合给未毕业的在校高中生作为人生激励片,适合给未毕业在校的大学生作为创业指导片,适合给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80后们作为社会搞笑片,适合给特定有类似经历的人群作为人生感怀片。

片子讲述的内容比较简单,俩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男女到农村支教三个月,女大学生为了考验男大学生对自己的爱情,答应他如果共同坚持完这三个月就结婚。理所当然地在农村遇到了种种生活工作以及爱情上的困难,最后男生逃走,女生坚守三个月后也返回学校,步入社会。片尾在村长到市里看望女大学生的时候转告了农村小学原来的老师去世的消息,女大学生毅然返回农村小学任教。

内容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片中采用很搞笑的描写手法,处处透露着幽默,将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进行矛盾碰撞,从而引发笑料。但是本片的最终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搞笑。

有本片中引发的对几个词汇的联想:

1、 爱 情

爱情是一架天平,爱情的天平不应始终倾向一侧,倾向任何一侧都会导致天平失去平衡。

很多人以为男性在追求女孩子的过程中付出的其实比女孩子多,可是大家看到的不是爱情,当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座爱情的天平就会调整他之前的失衡。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在抱怨,为什么自己的老公在婚后表现得没有婚前好了,现在我告诉大家,这不是因为他不够爱你了,而是自然规律要求爱情天平的平衡。

大家知道天平吧,就算它左晃右晃,但是只要分量相同,那就会达到平衡。更甚至,它能忍受一定限度的重量差,达到一种倾斜的平衡,但是如果这个重量差超过他的限度,就会导致称量的失败。我把影片中的爱情描绘成一次超出本来就倾斜的天平的称量范围,我相信这个形象的比喻很清晰地告诉大家这部片子中的爱情是什么了。

爱情的天平上可以放任何东西,自己一边的健康、父母、理想、钞票、跑车、洋房统统都可以,放得越多,天平倾斜得更厉害,特别是只在一个托盘里放某种东西,却不在另一个托盘里放同样的东西或等重的东西,这种情况肯定要导致天平倾斜的,是不是超出那个范围,就看添砝码的人的水平了。

另外说一句,有一些砝码我叫它固定砝码,这个固定砝码的意思不是说他固定重量,而是说它只能固定谁拿,并且,固定砝码与固定砝码之间有排斥作用,你拿了这个就不能拿那个了,哈哈,所以怎么选择固定砝码,在爱情的天平上实在是一门学问啊。

很多人看完通篇都觉得很感动许晓萌的事迹,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她是个很善良的人,为她的义举我表示崇拜和敬仰,但对她的爱情观念,持批驳的立场。她太注重自己这一方托盘里的东西了,根本不知道对方托盘的存在,更不要说调节了,这样的天平别说倾斜了,完全垮掉都是意料之事。

2、 教 育

我很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起来了,但是还是很多农村的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这部片子让我想起张艺谋早先的一部作品《一个都不能少》,至今都还记忆犹新。那部片子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不禁感慨,2007年拍的片子,同样是农村题材,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农村没有什么进步?

我们的政府很有钱,有钱到几千亿外汇储备被美元贬值直接烧掉。有钱到可以给陕西发现周老虎的自然保护区投资几千万建立老虎保护基地。GDP年年都在告诉增加,GPN也在迅猛增加,但是真的看不到农村人得到多大的实惠。可能我们国家的包袱太沉重了,但是作为生活资料的提供者来说,他们为什么要承担一切的不幸?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很多粮食还是大量进口,我就非常不明白,如果是市场经济,那是不是说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产品就肯定涨价呢?那涨价就意味着供不应求产品的生产者们获得更多利润呢?但是猪肉羊肉鸡肉涨价我看到了,大米油盐涨价我看到了,青菜水果涨价我也看到了,可是我怎么就没有看到哪些农民由此致富了起来呢?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别的行业,工业、手工业、商人就可以遵循供需关系的规律,而恰恰是提供人们日常口粮的农业却得不到这个机会呢?

农业得不到好的发展,直到意味着什么吗?农村的教育问题跟着就来了。如果农村孩子长大后只有很小的几率是靠上大学才能走进城市,那么其他大部分人是不是全得成为打工圆领,沦为城市的建筑民工烂仔和发廊妹KTV小姐啊?

对于农村的教育问题是该提到日程上来了,而且人人有责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而不是给希望小学捐钱。

3、 理 想

很多人有很崇高的理想,这些理想有的很大,有的不大。让我想起《奋斗》中陆涛的理想,盖全世界最大的透明迷宫,成为艺术交流中心。也许这个理想永远都不会实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很美好。

这部影片中没有提及任何理想的字眼,但是隐含其间。也许剧中人根本就不清楚理想是什么,但是清楚的是理想不是什么。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新生活充满希望,他们的理想没有经过成熟的思维,所以很难在这个时期去定位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片子中不提理想这个字眼是正确的。

从短暂的支教过程来看,许晓萌显然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甚至对于爱情用这样的方式去考验,充分说明了心理的幼稚。人家三毛带着荷西跑到撒哈拉,那是考验,但是三毛眼光好,带着一个值得考验的人去了。那位江可可同学我是也没看出来他的理想在哪里,小小海龟的表现真是冷幽默,根据我的分析,他在欧洲澳洲没有学到该学的东西,倒是把自己家族的恶习全部继承。像他这种富家败家子弟,不要说理想了,可能连理想是什么都不清楚,为了一个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女孩可以随意浪费自己的青春,他的路以后还长呢。

片子中唯一有点透露理想的是那个罗老师,他时一个质朴得都不知道理想是什么的人。却在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着。这种人,中国真的太多了,但是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地位。在东北活跃着一个家庭救援队,每天上街去救助在郊区路上出了车祸的人,全部是自费,不要回报,现在有了很多志愿者聚集在那里了,规模比较大了,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报道和宣传。同样在东北,一对老夫妇,骑着脚踏三轮车走遍全国,只为宣传奥运。但是大家有多少人听过他们的事迹报道,更有多少媒体进行宣传和赞扬?在中国,永远都活跃着这么一批人,他们默默无闻地隐形在闹市或朝野中,这些才是真正的高人,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吗,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说得在理。

整部片子可点评的地方不多,简单说下人物吧。

1、 许晓萌

不懂爱情的小孩儿,长相很大众,这个相信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不够,广大女性朋友可以松一口气了。对待爱情上我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这里总结一下,是一个只关注自己托盘的女孩,连女人都不是,距离爱情就更远了。

理想抱负上可圈可点,特别是最后一幕同孩子们在学校前合影的一幕,让人感动。但是确实让人怀疑她能坚持多久。

业务能力上非常普通,除了能说标准的标准普通话以外,找不到她教学的先进手段。在副科上倒是具备了相当专业的资质,不过带领小屁股们去山上郊游一幕,让人有些费解。是想引导小朋友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满足自己的审美情趣?可惜的是导演没有表现的彻底。对于导演我非常非常不满,在这里说几句,本来乡下那么美好的风光,完全可以安排几幕很有情调的戏,给个全景什么的,但是我始终没有看到那如水墨画一样美丽的景色,或者如《50外传》中房顶上谈心的场景,我觉得太遗憾了,太太遗憾了。如果把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冲突以及温情画面放在广阔天地,繁星旷野中,那是多么得完美啊。可惜导演不是张艺谋,不是大师的作品,往往不仅仅缺乏深度。

一句话点评许晓萌——嫩!

2、 江可可

小P孩一个,不知道爱情,不知道理想,完全是空白,他的世界很狭隘,狭隘得具有代表性。因为现在很多人以这种狭隘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和培养下一代的计划,可悲!

业务能力比较强,不管是主课还是副课都可以融入比较先进的方式,给小屁股们带来新鲜和刺激,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时候那个具体情况,要靠业界专家点评了。

作为80后的一员,江可可的代表性还体现在他的头脑灵活,审时度势,不吃眼前亏,可以快刀斩乱麻割舍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这种果断地思维以及行为是80后崛起的新一代的典型特征。哥们儿不跟你耗着,谈不笼了就散伙,哥们儿喝两瓶酒一觉之后还是好汉一条。要是搁到从前,那两个人要是产生了爱情,可能这辈子都是冤家,就算不结婚,各自有了家庭,再见面也是有很多碰头戏的。时代在进步,爱情的观念在转变,是否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

一句话点评江可可——肉!(一是说他对肉的渴望,二是说他像肉一样带油,三是说他只有找到适合的地方才能鲜活地生存,如果被割了下来扔在一边,酒不是仅仅苍白了,很快就会腐烂。)

3、 罗老师

演员是我最不喜欢的喜剧小品演员之一,从来就觉得演技做作。在这部片中表现尚可,将一个农村老师演绎得比较真实。

爱情上,罗老师极度地自卑。也是,本来在农村做个教书先生是个很让人尊敬的职务,在当地应该很是有一些社会地位的,况且手下还出过大学生,按照常理那在农村,上门提亲的是他破门槛了。但是大家请注意,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广大青年男女都投身无限的大城市建设中去了。稍有些姿色的女孩子都几乎不会沦落到城市中生活的下层,这也是社会现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像杨二老师那种带花的女人都从大山中坚强地走出,估计农村现在不出来的都是绝对的歪瓜裂枣了。罗老师虽然已经到了已婚年纪,但是还是没有交往中的女友,这也是农村教育留不住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啊!

业务上,罗老师绝对可以说是尽职尽责。对待教育的那份赤诚与奉献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教学水平的落后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全村也就他的文化水平最高了。

理想上,我感悟到的是罗老师期望小屁股们走出农村,但是不是靠春秀的方式,而是通过学习考上大学这条狭隘的出路。这也是他内心矛盾所在,一方面期望孩子们走出去,一方面又清楚这条路很难走。对于这种社会现状,我真的感到惨淡,这部片子反应的社会现实问题,不知道能不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不过目前来看,好像一点水花都没有。可悲!

全篇几乎没有经典台词,故不总结了。全剧拍摄粗糙,主旨不错,表演凑合,作为一部青春小片,可以一看。

阅读全文

与天那边电影观后感7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泰国功夫神鸡在线电影 浏览:827
汉族爱情电影 浏览:883
美国爱情动作电影推荐 浏览:560
找一部接种电影 浏览:956
韩国电影名字带数字的 浏览:587
外国和音乐有关的励志电影有哪些 浏览:422
零零三电影院仑理片 浏览:204
爱乱韩国电影图片 浏览:934
伦理sm电影大全视频 浏览:897
免费电影完整播放儿童 浏览:671
蜥蜴电影宣传图片 浏览:659
咕呖新年财粤语电影 浏览:152
电影刀里面的女主角是谁 浏览:180
印度电影大全芭 浏览:390
电影节杰克逊 浏览:907
有小黑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642
菅田将晖新电影哪里可以看 浏览:416
视频微电影下载网站推荐 浏览:634
门徒完整版电影国语版高清 浏览:294
电影院分类垃圾桶图片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