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好莱坞动画电影观后感

好莱坞动画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5-01-13 13:19:56

Ⅰ 求美国电影《公主与青蛙》观后感,1500字左右

时代真的变了,而且已经变了不止一两年了,想当年,迪斯尼一部《狮子王》让多少人看的如痴如醉,那经典传统的好莱坞故事模式简单、纯真,让人在温情的放松中,获得些情感的激励。而如今,迪斯尼一部《公主与青蛙》进入奥斯卡动画长片提名都要惹来骂声和阴谋论揣度,认为这是不是照顾迪斯尼的面子,列举几部落选的动画,认为顶替迪斯尼这部才是正道。大家的口味变了,要恶搞,要解构,要动画以更接近现实的姿态去圆梦。所以,当迪斯尼落寞之时,一方面,解构和黑色幽默式的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好评不断,而另一方面,基于真实圆梦式的《飞屋》早已在皮克斯品牌惯例性的如潮好评中,惯例性的拿下了奥斯卡。

在我看来,《公主与青蛙》以制作和其定位来看,是一部制作精良,故事有趣的动画电影。迪斯尼在试图做些改变,但是一些纯真、古典的气质依然贯穿始终,你很难说这是坚持,还是固执。在这部动画中,迪斯尼也玩了些解构,它将青蛙王子的童话故事作为载体,却只是以此为引子,讲述了一个有些反传统童话的故事。但是,本质上,这个故事还是迪斯尼式的童趣无限,温情脉脉,当然,迪斯尼式的载歌载舞也是少不了的。如今,故事简单和大团圆常常成了一部电影被抨击的理由,《公主与青蛙》同样受到了这样的责难。其实,“简单”与“复杂”只是两种风格,并无褒贬之分,更不能说,啥“三段式”、“平行解构”、“环形叙事”就比“简单”高明,它是一种风格,一种态度,简单并不意味着山寨和粗制滥造,这是个落寞王子和灰姑娘式的女孩的爱情故事,中间也有经典夸张的恶人形象,当然也少不了那只大鳄鱼但当搞笑角色,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下,有趣的桥段、细腻的画面都透着一种真诚,是对喜欢简单风格的观众的尊重。而“大团圆”更是一种态度而已,这是迪斯尼的圆梦方式,哪怕片中萤火虫死去,也要在天际与“心上人”永远在一起。前几年,那部在北美票房不俗的迪斯尼电影《魔法奇缘》曾经让我有个有趣的发现,即喜欢的和讨厌的泾渭分明,我当时也认为这是“烂片”,但是进而也想,为什么王子和公主就不能简单的相爱,就不能从此在一起?迪斯尼的坚持也是对一类观众的尊重,毕竟,总要有人为他们筑梦。

与《公主与青蛙》相比,《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更像是将一部出色黑色幽默剧情片的角色换成了动物角色,保持了让此中爱好者喜爱的剧情模式和风格,同时再带上定格动画的风格,两相结合,就更容易激起影迷赞赏。这部动画依然有浓浓的韦斯安德森风格,哪怕一场动物与农场主的生死争斗都节奏慢慢的,淡淡的,同样有不为他人理解的带着些性格缺陷的追梦人和一种一根筋的精神,让我想起《水中生活》中寻找虎鲨的海洋探险家,《青春年少》中疯追老师把情敌也搞疯的少年;而家庭关系和亲人间的隔阂又和《穿越大吉岭》中兄弟三人间的互不理解,《天才一族》中“天才家庭”的压抑与分裂情形暗合。狐狸爸爸同样有着一根筋的精神,他的个人嗜好显得带着一些“自私”,不顾家庭,不顾儿子感受,更给社区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而安德森继续其温情逆转的风格,最后依然带给我们充满余味的韦式情感,没有完全的大团圆,但是总会有带着妥协味道的和解和理解。其实,说到追梦与理想,《公主与青蛙》中的那只我非常喜欢的大鳄鱼倒是与狐狸爸爸有相通之处,狐狸爸爸不甘于在一个屋子里过上悠闲的“专栏作家”生活,这对他来说太无趣,所以他宁肯去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儿。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狐狸爸爸的一次次惹祸让他显得像个孩子一般的幼稚,却也表现出了他生活的精彩和刺激,当其终于透出“成熟”之相,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儿。而大鳄鱼可比狐狸爸爸幸运不少,他也是鳄鱼界非主流,不好好晒太阳找活物吃,偏偏爱上了爵士乐,想挤进人类音乐圈,却只能把人们吓的屁滚尿流,可谓孤独而无奈。直到纯真遇上纯真,梦想遇上梦想,与落难的青蛙情侣一起,它才成为一只可爱的音乐鳄鱼。

无论是狐狸爸爸,还是爵士乐鳄鱼,身上体现的都是一种率性而为和现实世界的冲突与调和。狐狸爸爸的故事借的是动物的本性,如狐狸偷鸡摸狗本是本能,只是在人类社会标准下,才成为了非主流和恶行。借此,表现的实际上是人类现行社会秩序下,我们的纯真与梦想是如何一点一滴的被吞噬,直到成为一个好好工作的顾家成熟人。而爵士乐鳄鱼则是借的人类的本性,将人类的特性附着在一只鳄鱼身上,他热爱音乐的热情与率真,同样在人类社会标准下被看作异端,因为它是一只吃人的鳄鱼,搞音乐干啥?他人的纯真与梦想也常常被我们视作天外来物一般嘲笑和逃避,接着吞噬,直到他成为一个好好游水的成熟鳄鱼。殊途同归,两部电影都透着些纯真之梦,只不过《了不起的鳄鱼爸爸》的姿态更戏谑和接近现实,而《公主与青蛙》是直接筑梦,在“消逝的童年”大行其道的今天,孩子们也加速成长到不再喜欢童话的阶段,所以,《公主与青蛙》面临的情况很尴尬,观众群急剧萎缩,但是它对一些古典传统的坚持却令我愈加欣赏,我也曾经在看《怪物史莱克》大笑之际,认为迪斯尼土的掉渣,但是有时候,却也希望在这种纯真的故事中休息下大脑,在看过这部有革新,却保持童心的动画,我也在反思,所谓保守未必就是贬义,而当我认为迪斯尼也该像皮克斯、像梦工厂一样的分隔去作动画时,其实本身或许就已经陷入了一种保守的心态。

Ⅱ 《青春变形记》观后感

前两天陪我家大宝看了一部好莱坞动画片《青春变形记》。

看题目就可知这个电影的主题。导演是加拿大华裔,用自身的成长经历作为创造灵感。只是这个中国元素有点夹生饭的感觉,整体的情节又很好莱坞。

一代代的母女冲突,每个人都在重复上一辈的模式。而我比较不能接受的是电影弱化了父亲的作用,另外到了最后,只有女主选择了和内心的红熊猫共存,妈妈外婆姨姨们都选择将内心的红熊猫封印。红熊猫如果代表的是情绪、自我的话,为啥最后只有女主选择共存?毕竟大家一起共度了难关。只有女主能拥有自我,女性世界有点惨。

我和我家大宝一起看,于是在一些情节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情绪并不是坏东西,青春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各种情绪。青春期他可以无条件信任父母,我必将以他的想法为主,站在他那一边。他也可以有自己的秘密,只要不伤害到自己。他也可以选择单独和父亲沟通,同性会有更多共同话题。(我也不确定自己能否真的做到,但是这个标准必须先告诉他,也告诉自己。)

哈哈,一部动画片,就让老母亲叨叨叨的叨了这么多,估计青春期大碰撞是难免的了。

Ⅲ 电影小王子观后感260字

小王子电影观后感
在听说一个好莱坞导演要拍摄《小王子》的时候,我想所有法国人的心情一定是崩溃的,他们的担心和中国观众关于改编西游记的担心是一样的:毁童年!更何况拍摄《小王子》这样的经典,本来就是极不讨好的,通常都会被评论虐成狗。

结果却是:所有观众都被电影感动到哭成狗。这应该是今年收获全世界最多泪水的动画电影了。

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放映结束时,近两千名观众和媒体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长时间鼓掌向影片主创致敬,在戛纳为影片鼓掌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最经典标志,你可以出钱买任何东西,但是买不到戛纳的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让到场的导演马克奥斯朋等人也情不自禁落泪。

故事其实很简单,甚至是很老套,也绝对不是原书的电影版,而是由一老一少的友谊带出了小王子的故事。当电影开始的时候,原书中那个飞行员已经老了,有一天,邻居家那个“学霸”小女孩儿收到了一架有小王子插画原稿的纸飞机,老人对女孩儿说起年轻时在撒哈拉见到过小王子的故事。童话就似如歌行板般地铺展开来。

很多人把电影中原创的故事看作改编, 而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改编,不如说是电影导演为原著书写了一段续篇,然后再把原著和续篇一起拍出来,于是原著与续篇之中就产生了一种类似缘起缘灭一样的互文关系,从而将观众带入老飞行员的视野里,在看电影的这一刻,我们就是那个回到平庸世界里的老人,哪怕拼尽最后的力气,也想回到小王子的沙漠里,再看一眼小王子。

在将这个透着法式哲思的隽永童话进行改编时,马克奥斯朋最聪明之处在于,把书本来的故事作为戏中戏,以折纸静态动画表现出来,并且最大限度地克制了美式煽情的简单粗暴,同时又很好地将梦工厂和皮克斯的视觉风格和叙事方式放进了故事。

我们不难在这部法国动画中看到经典的皮克斯动画风格——在一部电影中讲两个故事:一个给孩子,一个给大人。给孩子的那个一目了然,是一个讲述一老一少寻找小王子的故事。而给大人的那个则充满无奈、心酸和感动的交杂,那是讲给已经多多少少明白什么是庸庸碌碌什么是绝望人生的大人们听的。在小女孩的故事线里,色调温暖故事讨喜,充满对白与诙谐;而在小王子的部分,色调偏冷,故事温暖中带有感伤,色调充满原著绘本版的感觉,分明是馈赠给大人们的童话。

从电影改编上来说,马克奥斯朋已经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拍摄小王子最难的从来不是讲完这个简单的故事,而是拍出原著如此温暖明媚却又如此忧伤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电影能够把原著的这份感觉拍出一半,也必定是全世界最感人的电影。

《小王子》做到了。

Ⅳ 求一篇观后感

《霍顿与无名氏》影评去年一次偶然机会观看了口碑颇佳的《霍顿与无名氏》(Horton Hears a Who),印象深刻以至于我逢人推荐,我告诫大伙留意电影里用喜剧动画片方式所表达的人间的真善美以及亘古至今谈论未衰的“自由平等”话题(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不平等现象至今仍未在世界上消除)。最近重温了不少好莱坞动画片,这部电影自然是少不了要温故而知新的。

电影讲述了森林里一头叫霍顿的老实滑稽的大象无意中听到了一粒灰尘所发出的声音,它坚信灰尘里一定有生命的存在,并想方设法要保护这与它体型相差确实很悬殊的生命体。而“灰尘里的生命”这种貌似荒谬的言论自然不会令人信服,森林里以傲慢自大的袋鼠为首的群体同样想尽一切办法将这粒灰尘毁灭。

可事实上生命真的存在!它跟地球一样有建筑有人有情感在,只不过它的体积要小得多。无名氏镇镇长一家是这个生命体里的主角,正当小镇百年庆典之际他们所居住的灰尘却遭了难,各种奇怪现象层出不穷。一次偶然机遇镇长取得了与霍顿的联系,可同样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所居住的“星球”被一头大象所保护着,并且随时有毁灭的危险。

影片自然是以“圆满结局”收尾,在大象霍顿的保护下,加上全灰尘人在镇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向外围世界高呼“We are Here”证明自己,让外围世界所信服,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生命的延续。影片中请来Jim Gary金�6�1凯利给大象霍顿配音,自然是处处充满了暴笑,即使看上两遍同样如此。可最难能可贵的是笑声之余让我有特别多的感触和思考,这一点比同样让人乐开怀的《功夫熊猫》强了不少。

信任

这是影片里传达出的思想之一,森林里其他动物对霍顿的毫不信任差点毁灭了同样活生生存在的微型“星球”,而灰尘中镇上的其他人不相信镇长所描述的大象控制着它们所居住的“星球”同样差点毁了自己。而为什么反面角色袋鼠所散布的攻击霍顿的言论会令几乎全森林的动物深信不疑呢?镇上委员会委员的一番描述又会完全压过镇长的苦苦哀求?有时候这个世界似乎就是这么盲目跟风追求,却不知道自己可能会对其他个体产生不小的伤害。

亲情

当无人再相信镇长的时候,是他的妻子甚至此前一直跟他甚少沟通的小儿子,是他们帮助镇长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永不言弃

在全镇人民尽全力向外界传出微弱声音证明自身存在的时候,我感动落泪——第一次看动画片会被感动到接连哭两次。我想这是生活的共鸣,正因为生活当中这种状况下我们也会感受到强大力量支持下的温暖甚至前进,我们才会在影像作品当中却提取那些精华。

平等

这是影片透过旁白不断暗示观众的主题:A Person i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总不能因为灰尘上的生命太小就忽略它甚至毁灭它吧,它同样有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同样有感人至深的情感存在。

后来查找资料之后才发现小说原著是苏斯博士在1954年完成,当时正值美国麦肯锡主义盛行之际,小说意图很明显:希望国人能够平等对待,肤色、宗教、性倾向都不能成为高人一等的理由所在。后来听说中国因为本片涉及了宗教因素而没法引进,确实相当可惜,要不然可以让更多人接受它的洗礼,不单单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接受洗礼,因为它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作品。至于所谓的宗教因素,我起初没有这种想法,后来看过相关报道后确实发现了些许端倪:霍顿或许就是上帝,上帝关爱世人,希望人世间平等没有,而灰尘大概就是人世间的象征物了。可电影是艺术,牵扯进太多的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固然不好,本人不赞成国家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一部好电影,再说硬要扯上政治本片跟目前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实际上理念很相似。

看了两遍我都给出了很高评价,相比《功夫熊猫》的主题无力,《霍顿与无名氏》在主题表达上深刻得多,而不足之处可能就是旁白过多,并且直接挑明了给你讲:我们就是要讲平等,而这实际上不太符合中国人思维,因为大伙儿小学做惯了归纳中心思想的工作后总喜欢自己得出作品的主题。当然本身电影就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这一切也就可以忽略不计。

再有就是电影当中没有个性特别鲜明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如同《冰河世纪》中的小松鼠),霍顿还不算,这可能是阻止它成为一部顶尖电影的因素所在。总之,能被一部喜剧动画片感动得一塌糊涂算是史上第一次,我算是接受了洗礼,唯一能做的便是将它推荐给更多人,齐乐乐!齐受教!

阅读全文

与好莱坞动画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叫imax电影 浏览:330
韩国中文电影禁片 浏览:260
黑白老电影图片大全 浏览:577
关于生命的电影观后感500 浏览:465
看完电影后的观后感怎么写 浏览:681
看电影到哪个网站 浏览:966
最萌身高差电影法国女主 浏览:755
老电影插曲图片 浏览:120
发财日记电影火车吵架演员 浏览:773
求一部猪头人身的电影 浏览:71
善良霸王龙大电影动画版 浏览:747
音乐之声电影免费版资源 浏览:794
稷山电影院还开着吗 浏览:28
好莱坞动画电影观后感 浏览:744
电影米香演员 浏览:513
泰迦奥特曼动漫大电影全部播完 浏览:944
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 浏览:650
蝙蝠侠电影下一部什么时候出 浏览:408
播放电影丧尸的图片 浏览:244
电影明信片图片带字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