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有关汉武大帝的电影观后感

有关汉武大帝的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14 17:03:54

① 汉武大帝观后感 500字

你不用写它,
你就在电脑上查汉武帝的功绩与坏就行了。

你先说:
古今往来,有着许多不平凡的帝王,而我觉得汉武帝刘彻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他与众不同的出生,也预示着一个斩新朝代的到来。
在众多皇帝之中我比较喜欢汉武帝,他的雄才大略,英勇善战等等,都让我十分佩服。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使汉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在谈论他的功绩与过失

汉武帝在位期间,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打击地方势力;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监察制度;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建立羽林军、羽林孤儿和八校尉。统一货币,发行五铢钱;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从政治、军事、财政、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勘定外患,拓土启疆,造成了西汉的盛世。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一生也是声色犬马、荒淫暴虐的一生。他食色不厌,纵情恣欲,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女,后宫所纳美女,竟达七、八千人。他不问黑白,杀人如麻,大起巫蛊之狱,令人闻而心惊,望而生畏。他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在他的晚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不过,汉武帝晚年颁发《轮台罪己诏》,“深陈既往之悔”,实行“息兵重农”的政策,又使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封建帝王能做到这一点的,我还没发现有第二人。

你在谈论你的感受就行了

在汉武帝的大一统下有很多的人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这么多的贤人也许汉武帝的统治不会那么成功。所以每一位成功皇帝的身旁都会有忠心的人帮助他。明君糊涂一时,昏君糊涂一世,人无完人,汉武帝这等伟人也会犯一些错误 ,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更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倾听,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不行了。

② 汉武大帝的观后感

草拟鎷 ,连续2个星期,我一口气看完64集的巨著《汉武大帝》。央视的这部历史剧,堪称史诗般的作品,虽然做不到尽善尽美,可相比时下在银屏泛滥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所谓宫廷戏、历史戏,不知道好上多少倍。这让我想起十年前的一部《三国演义》。
当然,电视剧难免有夸张和猜测的成分,2000多年前的事情我们也不能一一掌握,不过,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以及这部《汉武大帝》,让我对那个时代有所感悟,有感而发。
很难猜测,在汉初的宫廷中,一个从没有走出过皇宫的少年是如何萌发出惊人的雄心壮志的。
刘彻似乎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老谋深算的皇帝的。这应该和他的母亲王美人和舅舅田蚡的影响有关。只是刘彻没有忘记最根本的一点,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天下是我刘彻的!”
刘彻的历史功绩,表现在对外战争。有汉以来,甚至有华夏族以来,地处农耕区的中原长期受到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 这种主动示弱的表现,让匈奴越来越肆无忌惮,自比北方的狼,狼吃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以南方的农耕部队主动出击,歼灭游牧部落,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而汉武帝,就是创造了这个奇迹的领导者。
击败匈奴,有几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制度上的优势,自汉朝平息了八王之乱,巩固了中央集权以来,汉朝成为了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政府。有了这种制度,就能聚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全面的战争准备;第二是雄厚的国力。武帝之前,汉朝采用的是自由主义政策,与民休息,清净无为,使得民富则国强;第三点就是统治者的决心和态度。刘彻的个性,使他成为完成这一历史功绩的最佳人选。
自商周到春秋,中国人还是很有血性的。从历史看到现在,没有血性的民族是没有地位的,更得不到其他民族的尊重。祖先说过,“寇可往,吾亦可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不令我们汗颜吗?
匈奴在汉军的不断攻击下,逐渐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一路西逃,出现在东欧大草原上。
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很是让人心潮澎湃。而在激动之余,我们更需要思考。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富民、强国、安内、攘外,只要每一位国人的点滴积累,振兴中华就不会是遥远的梦。

③ 求一篇1200字左右的关于汉武大帝的观后感、

《汉武大帝》观后感
很早就想写关于汉武帝的一些感受了,前两天又因再次观看了历史剧《汉武大帝》几乎每一集都能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和影响。 在看这部电视居之前对汉武帝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概念,只读过哪个时代一部分比较有名的名士资料.现在终于觉得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真是特别的优秀,很多人以前看了《大长今》之后感觉别的电视就逊色不少,但我认为《大长今》固然优秀,而《汉武大帝》更加优秀以至于在我看来目前还找不到能与之相媲美的电视剧。也因为导演是胡玫的缘故,曾成功拍摄了《雍正王朝》,更让我对她的作品感叹不已,也或许导演和演员的配合,使我对汉武帝的这部电视剧得到登峰造极的由衷佩服。
首先先从电视的的背景来看,背景的皇城与色调相映成辉,华丽中而又不失皇家大气,一座巍峨壮观的石狮子出现在屏幕前,象征着封建社会皇权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难怪当时日本丰田的一则广告里竟有中国的石狮子向他们的车敬礼而引起国人强烈的不满而撤消此广告的播出,本人对日本相当鄙视的,希望大家都能抵制日货),其次,里面的人物穿着,尤其对话中的说话口气和声效,男人们的口气无一不带着一些豪放的性气,不管是声音做了如何处理,总之声音听起来很入耳,这是在电视剧里面唯一碰到过声效这么好的电视。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总是显得那么不卑不亢、从容不迫,亦而大气凛然。即使一些小人说起话来也显得堂而皇之,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用心了。以上是本人对这部电视剧背景的一些看法。以下来说说那个朝代比较有名的人物。
在汉武帝的刘彻的那个年代,的的确确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和文人之士,以至于有至今有些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由此可见能驾驭住这样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的统帅该是何等人物和其见识与智慧更是超群绝伦呢?否则谁会甘心为他所用呢?以上是本人对这部电视剧背景的一些看法。以下来说说那个朝代比较有名的人物。
首先说说出现在汉景帝朝代的任人物,一、李广,此人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乃是在与匈奴边关防御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要知道匈奴人是多么的剽悍啊,能被他们认为是英雄的人又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但此人因为武帝时期打了败仗(谁让他树大招风呢)而被贬为庶民,也真是虎落平阳遭犬欺,因为一次晚上回家而被一位小小的霸陵尉欺负,深深怀恨在心,后因战事恢复常职而狠狠的处罚了那个霸陵尉,这实在是一个不明智的举动,一个堂堂的大英雄竟然回和这么一个小卒斤斤计较而给后人留下了话柄,因此不敢对其有过多赞誉之词,但更重要的是此人一生孤傲而自负,不懂如何处理上下级的关系,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从而导致了终生不能封侯拜爵之位,真可谓壮士郁郁不得寡志。事实上很清楚,自负只会害己,可往往确有很多人摆脱不了那种感觉,也希望李广的一生能给我们有所教训。
二、周亚夫 此人因治军甚严,但也不失为一名良将,因景帝年间七国之乱,考察部队军纪,惟独他说领导的部队很严格,景帝感觉此人非一般之将,就把平七国之乱的大任交与他,后因平乱而立大功加官进爵,美中不足的是人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在糖衣炮弹面前就迷失了自己,也因其刚愎自用被削管为民,然终其不知悔改,更不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竟然在府中大造兵器准备自己归天后陪葬,虽然并无什么反叛之心,但在当时的封建朝代已经算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了,尤其是在皇上眼皮底下做这种事,结果可想而知,但在同时多病的景帝为能让太子刘彻有一个稳定的天下不得不处死了他。从他的身上我想留给我们更多的则是遗憾身居高位,有那么多古人的例子参照,竟因一时之功而狂妄自大,最终使自己走向了不归路。 三、晁错,太子太傅 因博学多才常参与朝政大事,其见解过人得到景帝的特别信任,而引起众多大臣的嫉妒,但最重要的是此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位忠臣,在政期间,为景帝出谋划策了不少的建议,后因为巩固中央权力而削弱诸侯国的力量,更加给早就想谋反的七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反叛朝廷,之前其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劝说他让他放弃这个想法,并说如果再这样下去回要诛灭九族的,但这位始终效命于大汉朝的忠臣把国家利益放在了前面,当晚其父跳河自杀。也因其始终坚定立场,实际上景帝也很想这么做,但大臣总不能把责任归加在皇帝身上吧,终于让很多大臣都认为他是罪魁祸首,让皇帝“清君侧、杀晁错”,景帝在各种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杀了这位忠心耿耿的大臣。事实证明,杀了晁错,不仅没有阻挡住七国之乱反而更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后来景帝为自己的误失而悔恨不已。四、韩安国 纵观景帝一生还是很有所作为的,只是他的力量还不足以和匈奴对抗,也就忍气吞声了

④ 汉武大帝影评800字

是唯一把女儿送去和亲的皇帝,剧作者自己感动得不得了,其实都是剧作者读不懂史书得出的错误结论。历史上没有一个汉朝皇帝将亲生女儿嫁给匈奴,被派遣和亲的都是与皇帝关系疏远的宗室女,就是刘姓诸侯王的女儿翁主,史书中直接以父王国名或女子名字称呼,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嫁给乌孙王昆莫,称江都公主、细君公主,又把楚王戊的女儿解忧再嫁乌孙王,称楚公主解忧、解忧公主。显然剧作者不知道汉朝公主封号是所封地的县名,如武帝姊平阳公主封地在今山西临汾西南,南宫公主封地在今河北南宫县,隆虑公主封地在今河南林县,想当然接着隆虑编造了一个史书中没有的“假公主”隆庆,这一创作就出了两处错误:一是分不清和亲的公主其实是低一等的翁主,二是汉代没有隆庆这个县名。

剧作者不了解汉朝的法律令,《武》剧中许多情节设计违法。《汉律》禁止赌博钱财,参赌和设赌的人都要被夺去一级爵位,并处罚守卫边境两年。剧中窦太后为前方筹款,坐庄与后宫夫人们赌博,田 `在蹋鞠球场公开下注赌博等情节均是违法行为。剧作者改编《史记.货殖列传》中长安“子钱家”无盐氏在吴楚叛乱时放高利贷一夜暴富的故事,把借钱一方由出征打仗的列侯改成了国家贴告示向民众借金谷,“取倍为息”,把放债的无盐氏改成郎官田 `向商人借金,再贷给国家发了大财。这一改一编就不是汉代历史了,汉朝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是晁错提出的入粟拜爵,民众用粮食换爵位,因为爵位由国家掌握,要多少有多少。汉代法律禁止六百石以上官吏和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吏放债生息谋利,一经发现就免职。剧中王美人告诉栗妃自己作郎官的弟弟放高利贷,等于告诉别人自家亲属犯法。汉朝为维护社会治安,法令规定“不得夜行”,禁止所有人夜间外出行走,剧中晁错父亲夜晚在桥上走,梁王夜晚赶路等情节都属违法行为。汉代国家十分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法令《四时月令》规定,从春季到农历的11月底禁止捕鱼,剧中窦婴闲居家中在夏季用竹竿插鱼,也属违法。

⑤ 观《汉武大帝》有感

《汉武大帝》在下是在央视看的,那时已放至28集了,所以只看了后半部分。窃以为剧中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汉服(汉族的民族服饰)、古建筑,无疑都是最棒的。但不幸的,该剧也有着令人扼腕的巨大败笔,以下便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或有不对。
问题全出在长城以北的游牧区。
一、被最小化了的匈奴实力。对于一个和中国相恃数百年之久的游牧帝国,其王庭应该聚集着大量的马匹、羊群(或许还有鹿群吧),当然还有不少的匈奴人,但在剧中,我只看到寥寥可数的几个帐篷(还有一些又细又高的帐篷不知是做什么用的?顺便请教一下)。这里可能有预算方面的原因。
二、如同儿戏的两军交战场面。大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用兵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历史(其重要性大家都应该清楚了),我们这些大汉的后人们只能从剧中的战斗情节来感受当年这句“有敢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的壮言。可对于该剧在这方面的表现,我不得不对指导草原战场拍摄的那个家伙产生愤怒。我们不奢求此剧象《英雄》那样应用高科技来重演古战场,但你却连《三国演义》里的战斗场景都比不过。我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两军开始各自击鼓(汉军里的击鼓手我都懒得说他了,你丫没吃饭干吗就上场呐?),然后两军骑兵开始冲锋,只见冲在前面的几个汉军士兵将手里的剑在头顶上绕着,这不禁使我想起游牧人在放羊(什么?是在套马?晕~)唉!我想这也是蒙古族兄弟们的条件反射使然吧。咦!说哪了?(抬头看屏幕)怎么两军还没碰头?虽然草原的风光美,但也不必陶醉这么长时间吧?一段时间后,两军终于撕杀在一起,伤亡是这样子的,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的国家政策,只见我军先有一人从马上落将下来,然后匈奴那边也掉下一人,……,接着我军落下一群来(可能是中箭了,不过演的更象是中了绊马索),匈奴那边也摔下一群,……。天呐!古时战场要如这般,那岂不是同归于尽?哪还有胜负之分呢?无语中。
三、士气及军事科技展现的疏忽。我仅以李陵战匈奴为例(此战剧中没有展现)。李将军可以三千步军力挫十余万众之匈奴骑兵,何故?首先,我敢肯定汉军士兵的单兵战斗力很强,他们会为自己身为中国士兵而自豪(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直到被长辫子取代,当然这些大家不会在清人所修的史书中看到),而剧中却忽略了这个方面,仅以表现将领的勇猛为主;其次,李陵使用了古时作战惯用的阵法,而剧中未曾展现;其三,虽然交战中,人是成败的关键,但武器的作用却不可小觑,甚至有时起决定性作用,李(陵)匈(奴)此战便是如此,汉军使用了威力强大的各种弩弓,箭用完战即败,后来将军不得不投降匈奴,以图东山再起。而剧中,我不曾看到在交战中,汉军有使用那些当时的重武器——各式的弩。借匈奴口中说出的汉军车载弩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只在最后一场战役中出现了它的身影,好象仅有一具,也没有看到它使用,始终被马拉着跑。
总的来说,此剧对汉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展现的细致入微,但却忽略了作为最基层的汉军士兵。请一定不要忘记,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种族的繁衍,换来了我们引以为傲的悠久历史。
汉军威武!
后记:很多人对以上这些瑕疵视而不见,但却老是无聊的抓着司马公迁的胡子不放,须知我中国自远古至明末一直都有蓄发留须的传统,正是祖先所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司马公学识渊博,刚直不阿,广受当时人们的尊敬,便是蓄上假胡子也不会受到古人的耻笑吧。

⑥ 电视剧《大秦帝国》、《汉武大帝》观后感

用了假期的连续几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51集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这是我看过的不多的几部感觉相当不错的历史剧。几个主要角色的扮演者侯勇,王志飞等等都是堪称戏骨的老演员,演技精湛对人物内心的把握精到。整个故事虽略显拖沓,但情节精彩,既有国家政治斗争的激烈残酷也有儿女情长的悱恻缠绵。特别要提到的是其洗练的华美台词。莎士比亚的台词是否华美我还真没特别深的印象,但是称为莎士比亚式风格的这部电视剧的台词之华美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故事讲得好也不代表历史就是那样的精彩。实际上这部电视剧中有很多情节都是经过了演义的。真实的历史背景差距很大。

剧中人商鞅是一个法家法派代表,拥有崇高的节操和坚定的信念。为了秦国变法的成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捍卫新法,商鞅极尽刻薄寡恩之能事,万事以法为根本,坚决杜绝人情甚至人性。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大仁不仁,意思是说,法是大仁,这个大仁却显得非常不仁。因为法治以冷峻著称,不近人情。正是这个不近人情的法能够给人带来真正的大仁。因为依法治国能够实现天下公正、公平和正义。其逻辑在于,一国之事不能决于一人之口,而应以刑法为准绳。人治社会需要等待一个特定的圣王出现才可能实现的公正、公平和正义在以法治代替人治之后就很容易实现。 这些观点我们并不陌生,这就是近代的法制思想。但是很遗憾,两千多年之前的商鞅虽然号称法家,这个法家的法却绝非今天的法律之法。作为电视剧中的人物,商鞅有了近代的先进法制思想,这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历史上的商鞅绝非如此。 历史上的商鞅也是法家代表,但是电视剧中把当时的法家分了三个派别,分别是法派、术派和势派,并给商鞅一个法家法派的身份,这并不符合历史。历史上确实有人将法家分为法、术、势三派,但那是在商鞅之后一百多年的韩非时代。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归纳总结法家思想的过程中,结合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三种思想集合成为自己的法术势思想,成为法家代表人物。法术势思想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此外,历史上的商鞅也并不像电视剧中的商鞅那样刚正和高尚。电视剧中商鞅入秦后绝不通过贿赂的手段进入秦国政界。但在历史上,商鞅是通过贿赂秦孝公身边宠臣景监才得以获得机会见到秦孝公。历史上的商鞅也不是主动自投囹圄,献身护法,而是试图逃跑,因为自己定的法律规定没有身份证明者不能住店,于是被捉住送交官府,留下一个成语作法自毙。 剧中商鞅变法大获成功,秦国由此而富强。这是历史上的实情,但剧中秦国百姓对商鞅变法非常支持,以至于商鞅口碑极佳,受刑之日,有自发而来的大批普通百姓高呼商君冤枉。这一点恐怕与史实有巨大差距。商鞅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并不好,刻薄寡恩是一个招牌似的商鞅评价专用语。造成这种情况固然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与法家之间的对立有关系,但不能不说与商鞅的行事方式有直接关系。

商鞅的变法帮助秦国奠定了强国的基础,这是无疑的,但是商鞅的变法是否能够得到秦国百姓的真心拥戴确实是一个有待考证的结论。 大家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思考,一个穷弱小国,在短短的19年时间里,突然强大起来。而且不是用抢劫的方式,也不是天然富庶,人口众多或者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秦国是一个人口很少,生产技术落后的小国。这样的小国在短时间内突然强大,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 大家知道,战国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每一个诸侯国都在努力实施变法图强,战国几个大国都是经历过大变法的国家,而其他未实施变法,或者虽实施了变法但没产生效果的国家则逐步沦落最终被兼并。实施变法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改变落后的国家管理体制(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甚至文化的),提高效率,最终实现国家力量的最大化。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变传统的贵族世袭官僚制度为唯才唯贤的选拔官僚制度;一个是变世袭领地的封地制度而为郡县制度。一改效率低下暮气沉沉的贵族世袭制度为效率极高朝气蓬勃的中央集权制度。军事上的改变除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外主要是改变过去的军制,传统军制由不分文武的世袭贵族带兵出征,而变法之后陆续实施的是由专职武将带领军队出征。而且带兵将领有了考核制度,强调将领临场指挥才能,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战力。经济上的变革最为关键。传统的井田制度和奴隶制度对于农业国家而言在生产效率方面的阻碍到了战国时代已经是一个严重问题,各国先后变法最主要的措施也就是在经济方面。通过废黜井田制度和奴隶制度,在郡县制度之下陆续取消封地,国家统一征税等措施,提高了生产效率。除了因为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外,统一征税也把本来由世袭贵族中间截留的部分收入收归了国有,从而富了国家,穷了贵族。 到商鞅变法之前,山东六国都进行了变法。其中魏国是变法最为彻底的一个,先后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和西门豹治邺,所以魏国可以成为战国初最为强大的国家。秦国在魏国已经实施新法百年,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居然能在短短19年时间里超越魏国,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其变法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不但截留了贵族收入,而且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更高。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猜测,而是有数据可以支撑的。 《中国秦汉经济史》(1994年版)一书中提到,秦国通过赋税等方式从农民身上剥削的实物占到了农民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劳役则占到了农民全部劳动时间的七分之一。根据这个数据推算,全部劳动时间的6/7中被剥削2/3,共计12/21,加上作为劳役被剥夺了的另外1/7,共计15/21,也就是5/7,(《中国秦汉经济史》一书中得出的结论是秦国全部剥削量约占农民总劳动量的4/5,当属计算有误,实应为5/7)这个数据到底有多么恐怖?我们简单计算一下当时列国的情况两相对比就一清二楚了。 没有更多参考资料来印证,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根据孟子的记载,战国时期,列国基本还是采取的什一税制,也就是征收全部收成的十分之一,当然这只是赋税,并不包含劳役。鲁国实行初税亩改变了固有的土地制度,采用的税制也是什一税制,不过曾在短期内因为国家开支增加而提高到五分之一,因为税太高,抵制很尖锐,很快就取消了。以上事实提供的这两个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出战国时期,列国税率的大体范围,即10%~20%之间,即便取其最高的上限20%也是大大低于秦国的。再来看劳役的情况,按照上述数据,秦国劳役占农民劳动时间的1/7,考虑到秦国人口较少,而国家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很多,商鞅变法期间大修咸阳新都,并高速完工。此后最著名的就是战国后期郑国渠的开凿和秦朝建立后北筑长城,修阿房,筑寝陵等大型工程建设。秦国农民服劳役的时间肯定大大超过山东六国农民。也就是山东六国劳役占农民劳动时间不会高于1/7,这里就取上限1/7计算。结合上面的税率极限值20%,最终得出的数据是,关东列国总的剥削量绝不会超过31.4%,也就是不足1/3。这个不到1/3的数据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估计了,因为列国把赋税提高到20%是相当少的现象,通常仅仅是10%而已。而列国百姓的劳役时间其实也远低于秦国水平,假设按照1/10来计算,则列国的总剥削量占农民总劳动成果的比例仅仅达到了19%而已,也就是不足1/5。 上面的出的两个数据可以大体反映出山东六国农民整体劳动成果被剥削的比例大体在1/5到1/3之间,这个数据远远低于秦国的5/7,其最高上限也尚不及其半数。 由此可见秦国对底层百姓剥削之残酷。一个穷弱小国能在短短十九年之间迅速崛起绝非偶然,它是对秦国劳动人民血汗残酷压榨的产物。 这样一个残酷压榨老百姓血汗的新法会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戴?几乎想都不用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商鞅变法之惨烈为中国历史所不多见,一次在渭河边杀死700余人的镇压行为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们通常把这次镇压行为说成是对贵族势力疯狂反扑的镇压,恐不尽然。

商鞅后来被处以车裂极刑,电视剧中居然千方百计用老世族疯狂报私仇泄私恨来掩饰,显然有些不近情理。如果一个得到了全国人民拥戴的贤臣最终被复辟实力疯狂杀害,那么复辟实力必然会遭到更加坚决的反击。这一点,在剧中老谋深算的甘龙居然没有预料到?私仇虽然要报,但不可能因此而失了大局,否则甘龙也不会耐住性子苦忍20余年。 事实上,商鞅变法虽然帮助秦国富国强兵,但其本人不过是秦国变法的一枚棋子而已。变法成功,全秦国人民包括传统世袭贵族都受到了严苛的压榨和剥削。社会矛盾积聚日甚,早晚要喷发出来。秦国不过是在适当的时间(变法已经成功)用商鞅的死来平息这股社会矛盾。车裂这样残忍至极的手段不过是平息民愤的一个极端而直观的工具。 事实上,商鞅变法20年,世袭老贵族实力已经遭到了瓦解式的破坏(虚封制使他们失去了封地,没有了经济基础;消除封地武装使他们没有了军事基础),绝不可能掀起波澜。电视剧中单纯为了平息或者彻底扑灭贵族实力的反扑而杀害一名举国爱戴的贤相是相当不明智的愚蠢举动。因为世袭贵族固然可以藉此缘由被彻底扑灭,而人民拥戴的贤相一旦被车裂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更为深远,国君威信将就此失去。历史上商鞅被车裂正是因为商鞅遭到了朝野一致的坚决反对,秦王才舍得丢掉这个已经完成任务的棋子。 剧中商鞅被杀的理由相当莫须有,十大罪证全部都是栽赃,坚持依法治国的商鞅就算要以死护法也要给自己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来死啊,否则岂非害法?老世族在陷害商鞅过程中一再犯法,居然没有得到惩处,这与商鞅坚决护法的初衷相去甚远。还谈什么以死护法?

剧中虽然也提到了商鞅变法不过是战争时代(大争之世)特有的一种治国形式。但是全剧自始至终宣扬的是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法治至上思想。这是一种不够严谨的史观。 历史上没有普世价值的万能药。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体制来适应。动辄搬出普适意义的政治思想就像是医生给所有病人一个万能良药一样荒谬。秦以法治而强国,却也因法治过于严苛而失国。可见,法治不是万能药!乱世、争世、治世、盛世均应有不同的治国方略,岂能以一个法治之不变应万变之世。 乱世以兵、争世以法、治世以道、盛世以德。其中法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包含了兵家思想,并且乱世争世相杂处,所以其实值得关注的就剩下了法家、道家和儒家。这正是汉朝立国后逐渐悟出并形成的外儒内法杂以黄老之学的关键政治思想的本质。此后2000年历史上这个规律从未变化。乱世争世以法家思想为主,严刑峻法以暴易暴。天下初定以道家无为思想为主,国不夺民力,与民生息。休养生息后进入太平盛世,以儒家德化为主。以上只是一个大体轮廓,事实上各种思想仍然是杂处的。乱世争世不仅仅有法家,也需要一些道家儒家思想。治世不仅需要道家的无为,也需要法家的法治。盛世也不是只有德化,也需要法家和道家。只不过不同时代侧重点不同而已。 这里还需要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商鞅变法所强调的法治与今天依法治国强调的法制是有本质区别的。法治强调的是严刑峻法为刀,强剥民力;法制则是以公正法律为绳,规束不法,维护正义和公平。二者同音不同词,含义相距甚远。把现代法制思想放在商鞅身上作为电视剧来演义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混淆了历史与现实,就有些不该了。这也是写此文的一个着眼点。

⑦ 观《汉武大帝》有感的3000字作文

从小就很喜欢历史.尤其是古代的英雄.喜欢看孙子兵法.孟德新书类的兵法.也喜欢看《三国志》,《汉书》,《资治通鉴》类的史书.虽点兵书上写的全是冷兵器时代的攻防坚守.虽然在战术上不通用于现在战法.但在战略上却给人无穷的启示.如果当年隆美尔、古德里安都看过《孙子兵法》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诺曼底登陆,隆美尔不会把兵全放在加莱.当然战争瞬息万变.稍纵即逝.有时候坚定的信念味必是好事.它在败者的身上会被说成是.刚愎自用.有时候思率万全也味必是好事.在败者身上会被说成优柔寡断.这些都是有感而发.并不代表其本人的能力
看完《汉武大帝》.虽然和史书上写的很多不同.如年份.人物.以及情节.像李广的死因.史书上写的是自杀.而电影中却是为国捐躯.但武帝的雄心、气概、才略.....的确直得后人学习.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可他行的是法家的霸术.电影中窦婴说过这样一句话"管他呢?什么有用老子就用什么"虽然语言粗而平庸,但的确发人深省.我个人觉得这句话很适用当今的青年人.从大学里出来.学什么的就想去找什么样的工作.但结果呢?事实表明只有少数极聪明的人才找到理想的工作.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拓扑一下知识?成为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我在上学的时候教我们动态网站的老师告诉我说“这个社会不是你想吃哪碗饭就吃哪碗饭,是社会给你哪碗饭吃你就得学会去吃那碗饭!”至理名言.
如果说文、景两位先皇是灿然文治,那么汉武帝则是赫赫武功.只有雄厚的实力.和坚硬的拳头会让对方屈服.秦皇汉武成为中华民族两个最颠峰的朝代.个人认为.后来的朱元璋.皇太极和他们比起来不足一提.除了那位世界十大战争之王的-骑兵之王外.没有几位能与他二位相提并论.有人说秦始皇筑长城.徭役过重.倒置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电影中说的很好.秦始皇筑长城不是他的错.只是把握不挡罢了.在长城问题上秦始皇是有大功的.如果没有万里长城,哪有汉高祖的君临天下.他哪还配和项羽争?史书上神吹韩信.萧何有多神.可当年土木堡的白登山上刘邦被四十万大军围上像个女人一样接受匈奴人提出的和亲政策时他们都在哪?如果没有万里长城.哪有汉武帝的文才武略早在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时.匈奴人就可以他的60万骑兵直接拿下长安,从而逐鹿中原.
冒顿给吕雉(吕后)写信说"听说你死了男人,而我也恰巧死了女人,我可以收你当小老婆,从此匈奴和中国,成为一家" 而吕后的回答却时“我已年老,不能侍奉单于,愿意用年轻的公主代替”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武帝刘彻则把他做为他在位五十余年的真理,而且一直在奉行着这一真理.一直到死.他对匈奴的强硬立场从未改变.
可以说武帝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的文才武略、赫赫武功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运气好的皇子.他有一位高智商的母亲和舅舅.他的对手.粟妃和太子刘荣都是没脑子的猪之外还有景帝这位伟大的皇帝支持.景帝要死的时候为了这个平安太子清除了很多障碍.像大将军周亚夫.刘荣、粟妃、以及梁王刘武.不得不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可汉武帝死后是什么?是近十年的动乱.不到十年三位皇帝上台.不得不说他在他人生的末途是失败的.但他的《轮台罪已诏》确是他检讨自己生前错误决断的一个史实.
陈皇后就是汉武帝姑姑的女儿,当年曾让他许下“金屋藏娇”誓言的陈阿娇也在其认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后被罢了皇后位.由此看来.一言九鼎的无上至尊不过如此.但这也是为皇为帝者识人、用人的一个谋略.即使他说了慌也没人说他.因为他是皇上
千秋功过是论不到后人来评说的.也许只有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才有资格对其评说吧.武帝在位时中国确实在他带领下成为了世界最强的帝国之一.他的成与败.得于失.都印入史册,传于后人.....

⑧ 看汉武大帝观后感2000字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是电视剧《汉武大帝》开篇的几句话,这三句话十分恰当的说出了孝武皇帝的功绩!不知哪位高人有这么一句话:即便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他所做得也往往是由时代决定的。冥冥中似乎真有一种天意,汉武帝刘彻应运而生! 首先,始皇帝用他那组织严密的国家机器统一了六国,注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此前的统一多是文化上的统一而非政治的统一。强秦虽然一夜间就土崩瓦解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组织一个大帝国的经验以及教训!汉高祖虽然在刚进咸阳时只是约法三章,但立国后的典章制度还是萧相国依秦律制定的。汉初民生凋敝,这个也不能完全归罪于秦的苛政,究竟自战国末年大战不断,百年间不见和平。汉高祖直至后来的文景皇帝一直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得以蒸蒸日上。景帝时的削藩,统一国家财政等政策使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的力量加强了。这一段时间是我们国家大变革的时期,政治上统一,思想上虽然经历了始皇帝的焚书坑儒,但总归是朝着大一统的方向发展了,而且主流学派——儒道法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看得远,在刘彻登基前的百年间,我们国家的星空中当真是巨星如云:始皇帝、陈胜、项羽、高祖、吕后、文景二帝、张良、萧何、韩信、晁错、周亚夫......多少风流人物!这么多伟人,这么多辉煌的业绩,看来真是天佑中华——在这个时候赐予我们一位更加伟大的帝王,成就了无比辉煌的功绩! 文学艺术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唐诗的煌煌盛大,宋词的婉约旖旎,而汉文则是雄浑苍劲。这部《汉武大帝》完全对得起这四个字!导演胡玫就是《雍正王朝》的导演,对这种宫廷戏把握的游刃有余,虽然没有二月河的历史小说作蓝图,但看得出编写剧本时吸收了很多近年来历史研究的成果——比如霍去病的死因等问题。虽然电视剧与历史文献的记载有些出入,但这非但没有影响大局、犯逻辑错误,而且使情节增色不少。这说明编剧时下了功夫的。 这部片子的演员水平非常高!三位主角焦晃、陈宝国、归亚蕾都有相当资历。其中陈宝国演武帝,过去我比较不喜欢这位演员,因为他的表演显得舞台味太浓,在电影中也拿腔拿调的,看着别扭。但这部片子的风格正好适合他这种略带夸张的表演,显得张力十足!有几个镜头让人难以忘怀:其一是张骞出使西域前,刘彻对张骞讲了他姐姐南宫公主被迫远嫁匈奴的故事,那句眼含热泪却咬牙切齿的“从那时候开始朕才知道了什么叫痛苦”;其二是魏其侯窦婴在与外戚田分的争斗中失败,临终前刘彻前来探视,刘彻替窦婴重新分析了形势,肯定了他的功绩又说明白了为什么他必须死;其三是霍去病提出了对匈奴作战的新战略后,将领们意见不统一时,刘彻略带嚣张的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其四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刘彻为自己的盲目自信而懊恼不已,以致挥剑击毁了作战地图。焦晃是老演员了,在处理这种角色时显得有些程式化,这次景帝身上似乎有《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的影子;不过,换个角度分析也只有他能演出这种味道。他让人最难忘的是不得不处死晁错那场戏,师徒二人肝胆相照又依依不舍。归亚蕾最近演过不少太后,对窦太后的处理稍显前后不连贯,不过估计不是她自己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片子的配角,起用了大量没名气有水平的演员,我觉得首推魏其侯窦婴的扮演者马少华,窦是个非常复杂的角色,是一位真正政治家!精明而不狡诈,忠诚却不迂腐,而且有没有权臣的贪婪,但最终作为贵戚的首领还是不能独善其身。武安侯田分的扮演者是来自台湾的张世,没用配音演员,所以对白听着不大舒服。但他演这么个略带市桧色彩的角色确是恰到好处。演韩安国的是当年蒋介石的特型演员孙飞虎,过去他就号称是演技最出色的特型演员,这次表现得也不错,要知道这韩安国可是“堪当国器”的政治家。这里还有个有趣的事,田分韩安国初见时,导演安排他们一起去赌球泡妞,以张世的年纪,年轻时应该天天向蒋总统的画像鞠躬的,现在要天天和“蒋总统”胡闹,不知道作何感想。 估计这部片的编导请了很多学者作参谋,这部片子的服装道具、人物形象力求真实,相当的严谨!而且把一些历史文献记述的人物对话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真实性,另一方面增添了观赏性,究竟让所有观众听文言文不现实,而且这个翻译是忠实的。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把很多后人对当时一些事件的评述在片中用对白的方式表述了出来,而且用词还颇为现代,比如大战匈奴前的准备会上,通过刘彻、霍去病的发言把当时汉军的战略战法讲得很透,刘彻再补充发言时连“解决方案”都用上了。我自己是喜欢这样的,究竟电视剧不是纪录片,而且这些就像是注释,能把问题讲得更清楚 当然,这部片子不是无懈可击,可能由于预算的限制,战争的场面还是不过瘾,不过我倒觉得战争的场面不一定都是画面上的两军对垒,比如用沙盘、地图上的演示等。还可以请电脑特技把细节做得更完美。整部片子的布局上有些头重脚轻,写景帝的部分篇幅很大,后面写武帝主要写战争,但写其他方面有些弱,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写得很少;盐铁国营、均输平淮、统一币制等问题写得太少,而且其影响也没说明白。还有就是政治斗争写得有点过多了,政治斗争应该是导演的强项,拍得也确实好。但总不能天天燕鲍翅,前面写这种争斗非常密集,让人有些喘不过气!好像汉宫里只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样,小刘彻的成长,生活等内容显得苍白。 整体的看,这部片子称的上是瑕不掩玉!绝对值的花四十二个小时认认真真的看完!缅怀曾经的辉煌,激荡心中浩然之气!想一想那个时代豪情:“匈奴未破,何以家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千古之后仍然让人热血沸腾!这部电视剧比起我们现在看到的无病呻吟、鸡鸣狗盗的偶像剧不知强多少倍! 抛开电视剧,我们国家历史上对这位孝武皇帝的评价并不高,甚至有人说他是始皇帝二世,只不过晚年及时悔过并且托付对了人,这才避免了重蹈覆辙。这种观点恐怕多是为后世的“无功”辩护,或者出于腐儒之口,未免偏颇。就像刻舟求剑,抛开历史背景而单纯的以今推古有什么意义呢?!千百年来,我们民族的豪气被大大的压制了,如果我说这样一定不好,那我自己也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对国家有好处的事对个人未必也有好处,大家心里有数就是了。 我们这位孝武皇帝的历史功绩颇多,但从“武”字可以看出,后世最看重的还是他的武功:扫除匈奴之患、打通西域、在南方开疆辟壤。后世对他倾全国之力扫除匈奴是颇多微词的,我觉得这么说是很不负责任的!我们不妨看看西方的历史,古代希腊的文明不可谓不辉煌!但最终还是为北方的古罗马所灭。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不可谓不健全,但最终为北方凶蛮的日耳曼人所灭。在冷兵器时代,军事实力的强弱与国家的文明程度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这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宿命,先进的反倒为落后的所毁灭。试想如果孝武皇帝继续无为的国策,等着匈奴做大,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结果?然而决定打这么一仗,确实要很大的决心才行,这要倾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时刻防备着内忧。即便下了决心,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准备这样大规模战争也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智慧啊!打通西域是他的另一大武功,从这时起,我们第一次了解到华夏文明以外的文明,在此之前我们接触的非华夏人都是夷狄,按我们先人的说法是和鸟兽一样的生物,不能算人。通过丝绸之路,我们得到了葡萄、苜蓿、宝石、香料等,并且将我们的文明远播,总之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严”!而且,对西域的统治也确实体现了我们高度的文明,比如强汉的存在成为西域稳定的基石,繁荣的保证。我们甚至不费一兵一卒,只要派出将领就能统帅仆从国的联军进行作战,就算派兵也只需派少量在殖民地屯垦的守备军即可。这在两千年后西方的殖民者也未曾做到! 他在政治经济上也作了大量的改革,其核心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很多事情争了两千多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我才疏学浅就不敢妄加评论了。但从实际的执行看,确实加强了国力,却造成人民的困苦;统一了思想,却造成日后的僵化,还有很多非人力可能及的,就不多说了。

阅读全文

与有关汉武大帝的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末日灾难电影女主角 浏览:151
远古电影主角开车来到恐龙时代 浏览:130
佳能电影镜头大全 浏览:676
加百列投降的电影名字 浏览:847
电影洗钱写了100个亿名字 浏览:894
安娜2019电影结局是什么 浏览:434
爱情电影的英语怎么说 浏览:722
电影威尼斯商人观后感 浏览:669
中国三大电影奖及作品 浏览:707
梅西纪录片完整版电影 浏览:631
一部雪灾末日电影 浏览:708
香港三级经典电影大全 浏览:479
电影风暴开头背景音乐 浏览:93
观看法治电影的观后感400字 浏览:153
西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332
好莱坞8分以上的电影大全 浏览:398
古代欧洲中国电影大全 浏览:6
带有英文励志电影名的励志句子 浏览:491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 浏览:424
老黔南电影院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