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看贾樟柯被禁的电影——《站台》
回溯时光,贾樟柯的电影《站台》犹如一部时代的缩影,揭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沉浮与变迁。这部作品诞生于1990年代初,山西汾阳的一群文艺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追寻梦想,爱情与身份,却在历史的车轮下,落得孤寂与失落,被留在了那首象征着等待与期盼的“站台”歌曲中。
贾樟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崔明亮这一角色,由王宏伟饰演,他的形象正是那个时代千万青年的写照。崔明亮的屌丝形象,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困境,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落后的象征。尽管我们曾以为自己意气风发,但在贾樟柯的镜头下,那个年代的真实面貌却是朴素与无奈的交织,就像记忆中的美好背后,隐藏着生活的残破与不堪。
在《站台》中,贾樟柯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矛盾和冲突。与官方电影中描绘的乐观形象不同,《站台》直面了贫穷、阶级固化和变革的阻力。那是一个渴望变革的时代,人们向往港台的富裕生活,却不得不在贫穷中挣扎。在那个“男人不流氓,发育不正常”的嬉皮笑脸背后,是社会的压抑和个体的无奈。
贾樟柯用《站台》这部作品,真实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痕迹,它的不被主流接纳,恰恰映射出社会对于边缘群体的忽视。影片中的张军和钟萍,他们的爱情在政治高压和道德规范下,如同脆弱的玻璃,一触即碎。影片中穿插的《是否》歌声,仿佛在低吟那个时代的命运多舛,生活中的艰难和艺术追求的挣扎。
尽管山西汾阳的旧城墙记录了贾樟柯的足迹,但他的镜头下,那个县城的朴素与世隔绝,与他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导演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站台》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个体在大时代中迷失与寻找的深刻反思。贾樟柯的电影让我们看到,每个时代都有小人物的欢笑与泪水,他们的故事,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电影的结尾,崔明亮在沙发上躺下,不再期待,不再幻想,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们,无论曾经多么努力,最终都只能在站台旁默默守望。而我们,是否也曾有过相似的感触?贾樟柯的才华在于,他让我们在观看他人的故事时,发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共鸣。
2. 电影《站台》的剧情详细介绍,结尾有点没看懂。看过的人来回答,不要抄袭的。
结尾水壶声响起,崔明亮在沙发上睡着,尹瑞娟抱着孩子在哄孩子睡觉。这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极其庸常片段的镜头,乍一看确实很令人费解。但回顾整部影片,讲的其实就是一帮年轻人在80年代追寻理想的故事。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确曾放浪不羁,也有对梦想和新生活的美好希冀,片头的开始就是他们剧团在汽车上学火车鸣笛的声音,后来他们又一起在铁路旁追看火车就是很鲜明的暗示。其中人各有志,崔明亮和尹瑞娟分手了。但现实是残酷的,虽然尹瑞娟“心气挺高”,曾偷偷报考过舞蹈学院,却并未如愿,留在县城成了一名公务员。崔明亮在各地演出兜了几圈回来,还是落脚在了家乡,最终和尹瑞娟结婚并有了孩子。片中有一个片段我非常喜欢,就是尹瑞娟在办公室里听广播的时候电台点播了一首苏芮的《是否》,尹瑞娟和着歌声逐渐翩翩起舞。这段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将那种“身虽在体制内而心却永远保有一颗理想主义之花”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也是对美好理想的赞颂和对现实的无奈慨叹。
这时再来看结尾就不难理解了。片尾水壶声响起与片头众人学火车鸣笛形成了对应关系。这一帮年轻人在80年代的“青春之歌”最终落脚在了最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在年轻时不懈追求的看火车(理想的象征)愿望最终竟然在极为庸常的水壶水开了的声音中找到了某种形式的共鸣。这透露了导演对青春的看法,年轻时再理想主义、再不着边际,最终还是要被庸常的生活所驯化,回到家庭这个最传统的单位中去。但这也绝对不是一种悲观主义,这只是对生活、生命的真相的真实展现,谁也不可能一辈子都轰轰烈烈。而且最为平常的生活中也未必就没有美好,火车鸣笛与水壶声互为镜像的对应关系就说明了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处处有精彩,恰如尹瑞娟在小房间中的独舞,虽显环境的局促与生活的无奈,但也丝毫不能掩盖心中美好理想的熠熠闪光。
说到底,《站台》就是贾樟柯眼中的80年代、他眼中的山西以及他理解的青春是怎样一种形态。它可以说是至今描写和展现中国80年代的那个社会与人们生活状态的最优秀的电影之一,更是青春题材电影中的优秀作品。它不失时代背景的宏大,也富含人性情感的种种细节。它就是贾樟柯版的《致青春》。秒现在什么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韩寒的《后会无期》不知道几百条街,至于什么《同桌的你》、《小时代》之流就更别提了。
贾樟柯的片子比较小众,得先沉得下心来才能细细品悟。《站台》里还有更多的情节以及细节没来得及一一阐释,这就需要你自己去一点一点深入挖掘了,我只能说到这儿了。如果你也是贾导的影迷,可以私信我,咱们可以一起探讨。以上纯手打,即兴一下子就写了这么多,属于我个人对影片的理解,采不采纳看你了。
3. 贾樟柯三部曲之站台的剧情简介
一九七九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汾阳县文工团的崔明亮、张军等年轻人在舞台上排演诗朗诵《风流歌》。朗诵的女演员殷瑞娟,是崔明亮倾慕的恋人。两人一起参加工作,经常在一起排练,但关系微妙,从未相互表达。星期天,崔明亮和张军约殷瑞娟,钟萍等同事去看电影《流浪者》,恰巧碰到了殷瑞娟的父亲。殷父不喜欢女儿与崔明亮在一起,以为两人在谈恋爱,从电影院将女儿叫走,大家不欢而散。殷瑞娟和崔明亮都极不平静,两人在黄昏的街上不期而遇,终于表达了爱情。进入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大家在发廊里听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张军请假前往广州看望姑妈。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在此地汇集。崔明亮收到张军从广州寄来的明信片,望着画面上的高楼大厦,崔明亮彻夜难眠。 张军从广州回来,带回了电子手表、录音机以及一把红棉牌吉它。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崔明亮也开始迷上了吉它。文工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排演了一台轻音乐节目,并要巡回演出,但殷瑞娟的父亲病了,她不能与崔明亮他们一起远行。一对恋人不得不别离。清晨,一辆汽车拉着崔明亮和张军等人向远处驶去,开始了他们的演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