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绍一个关于二战的电影观后感

绍一个关于二战的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12-18 09:50:21

『壹』 求二战影片观后感

日本二战电影《吾为君亡》观后感
1,首先我是名中国人,我承诺一生忠诚于我的祖国,也愿意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为国家献出生命。 
我不是军人,也不是鼓吹历史充满仇恨的愤青,更不是崇尚战争敬拜战争的右翼倾向分子。 
下面我将要打出的文字只是我看了这部电影后,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2,毫不夸张的说,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曾数次流泪。我强制着试图不让我的泪水滑落,但是这些抑制不住的泪水却在顽强地为那些青春年少,刚毅勇猛的战士,为那些温柔善良,和美坚韧的女人毫不吝啬的涌流。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日本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灵魂通过这部电影完整的展现出来,看了之后让我肃然起敬,同时也心生惶恐。 
我深深地理解为什么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能够从战败国的阴影中脱影而出,并由一片废墟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也懂得为什么大多数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与人格素质及其他们的产品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尊重与好评。 
这些辉煌的成绩体现了一个成功民族的精神魂魄所在。也正是他们这种坚韧,忘我,百折不饶,视死如归,凝聚团结的民族精神与魂魄才托起了当今世界上一个繁荣强大的大和民族。
3,我们中国人在称呼日本的时候总是“小日本,小日本”的叫着。日本的确小,国土面积小,个头相对也小。但是他们的民族精神与国民信仰却齐天之大。 
人的生命最宝贵!但影片中,近乎每个士兵却无畏自己年轻的生命,无惧自己胸膛里的热血,为了国家的荣誉与兴亡毫不犹豫的去战场赴死。 
这种精神信仰比天还要大,这种民族气节比天还要高。伟大的信仰与气节是无边无尽的。那些神风战队的成员,那些赴死的人,那些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生命,在他们每一颗鲜活跳动的心脏里谁又没有亲情,爱情,友情?
面对所有珍贵的情感,却没有人选择逃避。每个人都在义无返顾的接受死亡。即使知道了必将失败的结果,却仍然赴死,这不是愚昧,更不是无知。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国家精神在激励他们要这样做,必须去做。 
生命之大,亲情之大,爱情之大,友情之大,这些看起来最大的意识形态却在国家,民族面前显现的如此渺小,甚至无法比拟。 
4,影片逐一为我们展现出亲情,爱情,友情的珍贵,但更多的是通过这些珍贵的情感来揭示战争的残酷与反思。 
人类永不停息的竞争社会里,国家和平的前提与保障是民族的强大与繁荣。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兴盛,靠安逸封闭与努力创造是远远不够的。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和平的保证靠的是强大坚实的武力基础,甚至靠的是强悍的侵略与扩张。
这种和平保障的侵略与扩张体现在一个国家民族的信仰上与这个国家的精神本质原动力基础上。 
美国是当今世界霸主。我们简单回顾下美国的历史就会不难发现,美国几乎所有发达成果都是建立在侵略与扩张的前提下繁荣起来的。 
美国建国2百多年,却有1百多年在战争。现在的美国人都在说要和平要和平,实质上却在骨子里考虑着战争,考虑着如何在战争中繁荣。
5,1776年的美国,从那一年开始注定要与战争结盟。从墨西哥湾到菲律宾海沿线,从一战二战的肆虐到越战伊战的屠杀,从欧洲到亚洲,从美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太平洋到南大西洋,美国式的侵略扩张几乎横跨了整个世界,就是这样无数次的“正义自由”的战争,使美利坚人确立并坚信了他们的民族信仰与民族精神,继而造就出一个在军事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有着丰厚硕果的战略美国与霸主美国。
一位美丽善良的未婚妻跪俯在即将开着残旧飞机去舍身赴死的飞行兵脚下,嘶声的求着:“请带我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贰』 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5篇

电影《血战钢锯岭》 观后感

我观看了《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观影中我震撼不已,观影后我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战争的烽火岁月:二战时美军与日军在冲绳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日军拥有100多米高的钢锯岭,它成了阻碍美军进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开始了。美军进行了数次冲锋,但都无功而返……

多斯,一个信仰__的青年,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像许多美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与众不同的是,他参军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拯救战场上的生命,多斯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相信杀生是罪过,所以他坚决不碰枪,这让旁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惊讶: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怎能不拿枪?这更使得教官恼火万分,多斯也被战友嘲讽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宁可冒着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一番周折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临时军医,我不禁疑问:就他那身板能顶住战火吗?!

多斯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几天后他所在的队伍登了岛,在黎明发起了冲锋。在舰炮的掩护下,一群英勇无畏的士兵爬向了钢锯岭。刚上岭,他们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有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找掩体,就在“哒哒哒”的机枪声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横飞,除了枪炮声、轰鸣声,就只能听到士兵的凄惨叫声,这让我看得惊心动魄,暗想: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而这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亲眼看着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现出了泪光,他被熏黑的脸忍不住地抽搐着。虽然很恐惧,但多斯还是鼓起勇气,冲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助伤员。看到战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着泪为他们治疗,心中默默地祈祷。乱石嶙峋中,尸横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自己的战友!在日军强劲的反击攻势下,美军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与被抛弃的伤员,我真为身处险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还在搜寻伤员。他用生命 编织 成保护网,把一个个战友送下了钢锯岭。好几次他险些被敌人发现,虽然自己也负伤了,但他还在想:让我再多救一个!

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将平常嘲笑他的战友送下了山崖;让我再多救一个,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军官送出了敌人的魔爪;让我再多救一个,他从死神怀里抢下了70多条生命!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么一个普通人的信念顽强、坚韧的使人难以置信。

战斗胜利了!多斯也体力不支了。在废墟中,他被惊诧不已的战友们救下了钢锯岭。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坚强与虔诚塑造了多斯,又或许,是多斯证明了坚强与虔诚。

我思考着: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钢锯岭,也有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拥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战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与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救下这么多人,也许因为我是个‘傻瓜’吧,但我总相信,我能再多救一个!”90多岁的老人多斯笑着说。在这平和而坚定的叙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影片讲述了一位参与了冲绳岛战役军医的 故事 。戴斯蒙德·道斯,幼年与兄长哈尔打闹时,抄起一块板砖打伤了哥哥的头,之后信仰力大增,在与萝西·舒特相恋后响应号召参军,戴斯蒙德·道斯坚持本我勿忘初心,拒绝拿枪的他却坚持着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头,他酗酒的父亲拉下老脸向上司求情他才不用在军事法庭继续自己的下半生,在钢锯岭一战中凭一己之力救死无数,包括之前对他侮辱的士兵与他意见相反的长官,还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尊重每个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个人应该做的。尊重,说起来很简单,但究竟什么是尊重?从影片中来说,尊重是救治曾经对自己拳脚相加的战友,成功帮助他们逃离战场、是救治曾经想要把自己从军营里哄走的下士、是举枪忍住冲动没有杀死从小就开始酗酒打骂母亲的父亲。

电影最后,道斯成功的获得了众人的尊重,在战争中受伤的道斯获得了众人的救助,炮弹炸飞了他的圣经,他大声呼唤,士兵把圣经交在他手里,他把圣经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长的结局,影片在讲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甚至被人称作是疯子的人,如何坚持本我勿忘初心,赢取别人的尊重,世人也应该心存尊重。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近年来的好莱坞大片里,战争题材的重磅作品并不多见,似乎大家把重头戏都放到种族歧视和同性题材去了,焦点不再是恐怖主义或者战争场面的重现。倒回2014年,学院派有典型的老导演操刀作品《美国狙击手》,同年还有全明星阵容的坦克大片《狂怒》。到了2015年就更少了,颁奖季里只能看到《间谍之桥》这样的故事片。而2016年初,迈克尔·贝的《危机13小时》与英国的《天空之眼》,典型的代表了美国人和英国人,对于当今战争题材的不同偏好与视角。

战争场面的纵深感

今年梅尔·吉布森的回归,似乎预示着传统题材的电影,又有人回来扛大旗了。实打实的把战争场面拍得好看、拍得漂亮、拍得震撼人心,他游刃有余。《血战钢锯岭》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不得不提其中大量的镜头,用于对正面战场的刻画。电影开篇,慢镜头加上平行移动,像画卷一样为我们展开了太平洋战争期间,冲绳战场上,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炮火交加,子弹飞驰,肆意的爆裂,与死亡赛跑的士兵,以及遍地的焦土和残缺的尸体。影片的定调和立意,从导演的第一组镜头里,就被明确的树立了,战争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间地狱,充满了杀戮和死亡,在其中的每个生命似乎都在劫难逃。

如果说在我们的脑海中,如画卷一般的战地镜头,还停留在《现代启示录》的开篇,那场远景的热带雨林中的连环爆炸,这部《血战钢锯岭》则用了更加近景的镜头,展现了冲绳战场钢锯岭高地上,无数军舰高射炮齐发后,密集导弹坠地的威力,方寸之间,遍地绽放着爆裂的黑雾和四溅的火花。这个固定镜头放置在影片的中段,令观众与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们,目睹同样壮烈的战场画面,仿佛立刻凝固在原地,思绪一片空白,预想着自己爬上高地,在战火中穿梭的情景,能否有命下来,就要看上天的眷顾了。如此正面、直接的去拍摄战争场面,在现如今的电影中,并不多见了,这一次的场景还原,仿佛又勾勒起了我们儿时看战争大片的记忆,令人倍感震撼,又印象深刻。

战场上的地狱与天堂

除了单独的大全景战场画面的表现,影片中,对于战场上气氛的烘托也是十分的到位。梅尔·吉布森不仅仅单纯的用爆炸和鲜血去表现惨烈,而是完美的把影片宗教的主题,渗透到镜头的氛围当中。电影开篇长幅画卷一样展开的杀戮场景,堪称地狱的投射。这组画面作为倒叙的开篇,到了影片中段,再一次上演了这段地狱杀场的镜头,变得更加冗长繁复,之后还有更多尸横遍野的悲惨画面,为观众勾勒出战场上最黑暗的一面。

有地狱就要有天堂,在影片尾声的最后一组镜头里,男主角手握圣经,奄奄一息的躺在担架里,在空中的索道里飘荡,成为了云雾之间,那个仿佛置身天堂的人。他在枪林弹雨里穿梭,总计营救了75名伤员,竟然没有受到任何的致命伤,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你说他没有神的庇佑,现实又是那么的令人难以置信。更多的仪式感镜头,还有男主角从战场回来后,站在户外淋浴下,冲洗满是鲜血的身体,仰视的镜头角度,让观众充满了观看英雄洗礼的庄重感。

战场上的宗教选择权

西方人的信仰与暴力,常常被拿来当做戏剧冲突的重点。而在战争时期,人们已经无力再谈及信仰了,价值观将立刻转化为保卫国家,守护亲人,以及自我防卫,让自己、战友、以及更多的人活下去,无论用什么的手段。欺骗、谋杀,都成为了间谍和行刺等特殊时期的伟大任务,但实质上人们还是进行着人骗人、人杀人的粗暴举动。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在上帝的眼里,这些都是一样的劣行。在《血战钢锯岭》中,男主角:Desmond T. Doss,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秉承训诫,无论在世间经历什么,都不曾妥协、不违背自己信仰的人。

在2014年的影片《狂怒》里,同样也没有离开信仰这个话题。在坦克小队迎来新成员时,老兵炮弹填装手第一句问向他的,就是他信哪一种__。而新兵诺曼则是典型的还游离在信仰与现实间的孩子,高射炮手博德干脆外号就叫做“圣经”,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队长“战爸”,最后也不再掩饰自己深知每一句祷告在圣经里的出处。他不是没有信仰,也不放弃了信仰,而是把一切情感都隐藏起来,伪装坚强。作为队长,他从不参与士兵之间的信仰争论,在战场上他只相信武力,他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当炮弹打来时,祈祷并没有任何的作用,你需要依靠的是你的反应和你的战友。影片给我们看了一系列真实的个案,面对战争时,有人更加需要信仰的寄托,有人则可以隐藏自己的信仰,因为在战场上,不需要柔软的个人,要想活下来,你只能把自己变成战争机器,也就是杀人机器。

而在《血战钢锯岭》中,男主角Doss一直坚持做一位战地急救人员,而不是持枪杀人的士兵。救人和杀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难得的是他有机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就算在一个看似无法坚持的时代和环境下,他用行动为自己创造出一条,在战场上同样双手占满鲜血,但是却可以拯救他人的光辉道路。于是Doss变成了一个特别的存在,更加人性化的存在,他甚至是冷酷战场上,唯一的暖流和众人回家的希望。当士兵们看清战场上的现实,无数人的生命都只是铺路石,无数个倒下,又会有无数个跟上,直到攻占高地成功,剩下最后一人为止,他们微弱的生命,都只会掩埋在焦土之下,无人问津。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看完之后不敢相信,觉得好莱坞主旋律真敢吹啊……

上网一查,发现这片子居然大多数都是真的,而且历史上的戴斯蒙·道斯这人比电影更神,真英雄,也可以说是真二杆子……

道哥这人是标准红脖子,农民、拜上帝、估计投票只投共和党。他们家信的是个叫“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aventists, 根据‘不悔’的回帖修改)的小教会。他确实不肯用武器,但除了第六诫之外更多是因为童年阴影,他爹喝醉了差点毙了他舅舅,道哥看着老爹被警察带走,发誓绝不碰枪。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时道哥是船厂工人,确实有资格留在后方,但他还是入伍了;入伍后他确实拒绝碰枪,因为信(shen)仰(jing)被军法处置,他被定为“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后来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个获得荣誉勋章的拒服兵役者。(2016-12-09编辑:勋章名字根据评论更正。)

钢锯岭的确是个400尺(一百多米)高的峭壁,美军登陆后确实在上面挂了个下船用的绳网当楼梯,电影里没演的是,那绳网是包括道哥在内的三个志愿者挂上去的。我猜他们本来想过把这段放在电影里的,所以之前拍了些道哥爬山的片段。

不过这不是最扯的,最扯的部分导演不敢拍。

当时美军攻上去后被日本人打了下去,电影里那段人海战术A过去拍得精彩,但其实太小看日本人。根据战报,日本人在山腹里构建了蜘蛛网一样的暗道和工事,放美国人上来然后立刻发动,美军其实是立足未稳、被日本人用火力拍垮的。

全军溃退后道哥不走,独自留下救人,开始无敌状态的表演。包括在火线上包扎、提血浆输血,从距离日军阵地只有不到十米的地方拖回来一个伤员。

最扯的是,他竟然在枪林弹雨里忙活了十几个小时而毫发无伤。事后还有自称狙击手的日本俘虏说在钢锯岭见过这个作死的卫生兵但每次冲他开枪子弹都会卡壳。

当时一片混乱,道哥救了多少人没人知道,他们营长要报一百,道哥自己谦虚说也就五十来个,双方最后妥协报了七十五人。

第二次攻打钢锯岭前他确实获准读经(因为是星期六,我试过理解他们那个教派非要在星期六做礼拜,结果发现自己英文其实不怎么样)。而这次美军成功拿下了钢锯岭,道哥忘了开挂、被手榴弹炸飞。也可能是星期六上班,他们教派的上帝生气了。

道哥被炸飞之后电影就算结束了,但是,在七十年前,道哥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在被担架抬下去的路上,道哥自己滚下担架,因为发现了另一个伤员,他要把担架让给战友,然后自己走回了急救站,此时他腿上至少有十七块弹片,路上还被日军狙击手打了一枪。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如果,人类不把欲望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尊重放在第一位,那么我想战争也不会发生,影片也只能是架空历史的题材。但是人就是人,如果本能可以控制的住欲望,大家都可以相互尊重,那么我想人类一定是进化到最顶端超脱现在的文明了。时间回到二战时期,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无非是日本侵华、日军空袭珍珠港、德军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还有此片中拍摄的冲绳岛战役。

冲绳岛战役,太平洋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录战役,日军被俘虏或战死的有10万人,美军也有8万人受伤或身亡。光听数字也许不太直观,没什么画面感,工人体育场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可以容纳1.5万名观众,12个工体才足够容纳这些死伤者。12个工体,我仔细想了想,心中不寒而栗。

至于二战为什么打响以及从哪打响,我想历史课本里已经交待的清清楚楚,这部电影里也没妄图在两个小时的时间把这些事交待的清清楚楚,而是讲述了一位参与了冲绳岛战役军医的故事。戴斯蒙德·道斯,幼年与兄长哈尔打闹时,抄起一块板砖打伤了哥哥的头,之后信仰力MAX,在与萝西·舒特相恋后响应号召参军,拒绝拿枪的他却坚持着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头,他酗酒的父亲拉下老脸向上士求情他才不用在军事法庭继续自己的下半生,在钢锯岭一战中凭一己之力救死无数,包括之前对他侮辱的士兵与他意见相反的长官,还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尊重每个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个人应该做的。尊重,说起来很简单,但究竟什么是尊重?从影片中来说,尊重是救治曾经对自己拳脚相加的战友,成功帮助他们逃离战场、是救治曾经想要把自己从军营里哄走的下士、是举枪忍住冲动没有杀死从小就开始酗酒打骂母亲的混球父亲。

在孤儿院里的Smitty不解,他的世界只有强者能够生存,心中充满了怨恨,他手中倾泻着的机枪喷出的每一发子弹都是他对这个世界爆发出的不满,他认为这个世界本应该就是这样的,因为没有爱、没有信仰也没有尊重,所以他问道斯,你手中的枪为什么不射向混球父亲。

“在我心里他已经死了”道斯这么说,是的,除去信仰还有尊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正是这种尊重让道斯的混球父亲也救了他一命,也是他父亲最后一次在荧幕前亮相。回想起道斯的父亲站在坟墓前的模样,还有从军营里消失的模样,还有打骂道斯母亲的模样,我怀疑这是不是一个人。在道斯的父亲最后一次露面时,我只注意到了他的头发、一战时的美军制服还有制服上三颗闪闪发亮的勋章。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也不再是那个混球父亲,而是一个怕自己儿子下半辈子都待在军事法庭里,拉下老脸去求老队长,迈向老年的落魄中年人。

尊重,再从我糟糕的观影体验中表述,是我旁边那男的一边用微信发语音,一边用公放听对方发来的语音、坐在我后面的情侣若无旁人的打情骂俏、带着小孩子来观影的一对老夫妻根本不在意电影中的死人谈笑风生、小孩子看见了死人大喊大叫、还有坐在我前边的大哥从兜里掏出一套煎饼果子吃的正爽,末了还把油乎乎的塑料袋扔在了脚下。

有人会说我愿意,你没权利干涉我的自由。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你愿意的同时就是在不尊重我,不尊重影厅里的所有人,也成功的让我把这家影院从心中拉黑,这样的电影院我再也不会去了,真的不该贪那20块钱的便宜。电影最后,道斯成功的获得了众人的尊重,在战争中受伤的道斯获得了众人的救助,炮弹炸飞了他的圣经,他大声呼唤,士兵把圣经交在他手里,他把圣经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长的结局,影片的全部也不是在说尊重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而是在讲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甚至被人称作是疯子的人,如何赢取别人的尊重,世人也应该心存尊重。

想起了《老炮儿》里的剧情,六爷和他儿子之间的感情纠葛,中国和美利坚不一样,五千年的传统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改变的,老一辈的家长不懂得尊重,他们信奉的是传统,打是亲骂是爱、子不教父之过、棍棒底下出孝子。就连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爸喝多了叫我过去训话,他一瞪眼我还不寒而栗,想起他小时候用皮带抽我时我的惨状。

所以在要求老一辈向美利坚看齐的时候,自己也要想想老一辈在自己的成长中付出了多少,是不是18岁之后就要求你自己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了。至少我家里并没有,到了现在我还只能当个寄生虫。

影片最后,没看完道斯老爷子从容的笑我就逃一样走出了电影院,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爹打个电话(我的手机在电影院里收不到信号),发现他正在满世界的找我,甚至给我所有朋友打了电话,这让我感到很难堪,和朋友抱怨了一番,回家,喝二锅头吃花生米的他一脸严肃的看着我,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发雷霆,醉醺醺的他给我的感觉是个独守空房寂寞的中年人,我跟他笑了笑,也没提他让我多丢脸的事,连羽绒服也没脱下来就迫不及待跟他吐槽我的观影经历,于是他也换上了一副笑脸,一边听一边骂。

后来,想起了我奶奶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就是那个小孩站在镜子前,你对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会对你笑。大家都笑了,这个家会越来越好,这个社会越来越好,这个国家越来越好,这个星球也会越来越好。

无信仰者,硬说的话算是道教徒,看不懂信仰,只谈尊重。

相关 文章 :

1.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2. 红海行动观后感1000字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

4. 《西游记女儿国》观后感600字 西游记女儿国心得感悟

5. 诺兰《敦刻尔克》浅谈:"撤军"故事,留下的战争疼痛

『叁』 电影终极胜利观后感与感言

《终极胜利》以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集中营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徐牛的中国人顽强对抗凶的残侵略者,救护被日军关押在集中营的各国侨民战俘的故事,以下是我整理提供的相关观后感,快来阅读看看吧。

电影终极胜利观后感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奥运冠军李爱锐在二战期间甘愿放弃平静优越的生活,来到正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他在中国结识徐牛,二人机智巧妙地对抗日本侵略者,救护了一大批被日军关押在潍县集中营里的各国战俘。

正是这样一个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故事,却让告别电影界二十年的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再度出山。此次为还原历史,冼纪然辗转天津、潍坊、英国、加拿大多地采集素材,先后访问了数十位潍县集中营的幸存者和有关历史学家。冼杞然表示:“因为这个题材很沉重,很多东西需要调研,所以我处理题材的时候非常小心,我希望把这个事情真实地反映出来。”他还远赴加拿大访问了李爱锐的女儿,从中搜集到更多未被人知的第一手珍贵数据,为剧本创作以及摄制奠下坚实的基础。

电影终极胜利观后感

“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累。”

这是一座墓碑上的铭文,献给墓中的不屈的灵魂——李爱锐,他原名叫EricLiddell,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名将,夺得过奥运会冠军;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天津的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他更是一位不屈的斗士,在被日军囚禁于集中营之后,从未屈服于肉体和灵魂的折磨,始终保持着奋斗的品格,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

在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Carrosdefuego),讲述了他的前半生,并获得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在,李爱锐的后半生故事,则有华语著名导演冼杞然经过十年的精心打磨,被隆重搬上大银幕,这便是战争电影《终极胜利》(TheLastRace)。

在《终极胜利》中扮演男一号李爱锐的,是来自好莱坞的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他因《莎翁情史》、《兵临城下》等一系列影片而被国人熟知,由英国演员出演同为英国人的李爱锐,是毋庸置疑的形神兼备,参演影片的还包括内地著名演员窦骁、台湾英俊小生涂世旻等等,影片以细致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带领观众共同走入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终极胜利》的故事,由李爱锐在中国授课开始,直至他被冲撞入学校的日本人抓捕,关入集中营成为人质,故事才缓缓展开,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日军的凌辱,中国民众的救济,在一堵高耸的电网墙之间,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历史不是歌功颂德,李爱锐也不是万能之神,在与凶残的日本军人的抗争过程中,他被殴打,被关押于露天的猪笼,被禁食禁水,受尽折磨,而生病之后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治疗,最终命丧于侵华日军的深牢大狱,全片的悲剧色彩,是对法西斯战争的强力控诉。

关押李爱锐的集中营于在山东的潍县,就是今天的潍坊,这里盛产风筝,在影片《终极胜利》中,透过集中营狭窄的天空,也能经常看到鲜艳的风筝在高高的天上飘,那是对自由的向往,但也是对自己的牵绊,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心,却在法西斯侵略者的残暴下,无处安放。当然,影片并没有正邪分明的对各方人物进行符号化的描述,无论是被关押的国际友人,还是施暴的日本军人,以及来回往复的中国民众,特别是以徐牛父子为代表的周边百姓,莫不性格鲜明,经得起推敲。

影片的舞美置景非常写实,无论是巍峨高耸的教堂,还是逼仄阴暗的牢房,以及众多的室外场景,都得到了真实的还原,在影片中看起来质感十足,再加上全片故事所饱含的悲怆与奋斗,不屈与抗争,无不闪现着人性主义的光辉,因此说《终极胜利》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史诗片,也并不为过,毕竟这是一部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由国际阵容担纲、主创精心打造的战争电影。

《终极胜利》的筹备历时十年,期间导演冼杞然一直在搜集资料和构思创作,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电影的真实性,多次前往加拿大、英国等地寻访生还者并搜集相关资料,还长期在潍县集中营观看纪录片,体验生活,影片在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实地拍摄,浓缩到影片中,是一段厚积薄发的抗争历史,而本片的配乐,则有来自香港的音乐家鲍比达担当,影片中沉郁的音乐,配合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背景,却是一群被放逐于集中营的禁锢灵魂,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听震撼,

《终极胜利》虽然没有将镜头投向正面的战火阵地,但其所聚焦的,是另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与日军的斗智斗勇,与日军的赛跑竞技,李爱锐以一个饥肠辘辘的血肉之躯,永远的挺立在了恍若人间地狱的集中营,影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系列类似题材的故事,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比如《美丽人生》,比如《囚车驶向圣地》,比如《裸露在狼群》……而本片的主演约瑟夫·费因斯,与《钢琴师》中的阿德里安·布洛迪,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境遇,还是造型,那些单薄到令人心痛的骨瘦如柴,恰恰更坚强的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鼓舞着我们一直的前进之路。

任何时候,再残暴的敌人,即便摧毁了我们的肉体,也不能打败我们的精神,因为只要意志尚存,终极胜利必将属于坚强的我们。

最后安利下本片的主题曲,由鲍比达创作,香港著名歌手叶丽仪演唱的《笑着离去》,让她,为我们的英雄李爱锐,再一次唱起安魂之曲,愿逝者永安,世界永远和平,再无灾难与战争:

多身不由己纷乱世界里

挣一丝空隙用力的呼吸

熬过了梦境又一个晨曦

在黑暗中告诉自己此刻正黎明

踏杂的蹴音消失尘烟里

撑着一口气要生命继续

血泪不足惜愿可歌可泣

颠沛流离庆幸一路同行曾有你

养育我的绿色大地

你可知道

我用最切慕的心呼喊你的名字

然后悄悄笑着离去

电影终极胜利观后感

这是一座墓碑上的铭文,献给墓中的不屈的灵魂——李爱锐,他原名叫EricLiddell,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名将,夺得过奥运会冠军;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天津的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他更是一位不屈的斗士,在被日军囚禁于集中营之后,从未屈服于肉体和灵魂的折磨,始终保持着奋斗的品格,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

在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Carrosdefuego),讲述了他的前半生,并获得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在,李爱锐的后半生故事,则有华语著名导演冼杞然经过十年的精心打磨,被隆重搬上大银幕,这便是战争电影《终极胜利》(TheLastRace)。

在《终极胜利》中扮演男一号李爱锐的,是来自好莱坞的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他因《莎翁情史》、《兵临城下》等一系列影片而被国人熟知,由英国演员出演同为英国人的李爱锐,是毋庸置疑的形神兼备,参演影片的还包括内地著名演员窦骁、台湾英俊小生涂世旻等等,影片以细致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带领观众共同走入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终极胜利》的故事,由李爱锐在中国授课开始,直至他被冲撞入学校的日本人抓捕,关入集中营成为人质,故事才缓缓展开,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日军的凌辱,中国民众的救济,在一堵高耸的电网墙之间,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历史不是歌功颂德,李爱锐也不是万能之神,在与凶残的日本军人的抗争过程中,他被殴打,被关押于露天的猪笼,被禁食禁水,受尽折磨,而生病之后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治疗,最终命丧于侵华日军的深牢大狱,全片的悲剧色彩,是对法西斯战争的强力控诉。

『肆』 求来一篇:《偷袭珍珠港》电影的观后感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治愈的创伤,身体的灾难给予了那个时代,而心灵的创伤如遗传一样,时代相传下去。所以对待历史,我们要以求知者的身份来倾听,来汲取教训。
前些天看了《珍珠港》这部反应战争的影片。一般我们会惯用“欣赏”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电影,的确,电影是给人看的。但是对于这部影片(推而广之所有反映战争的影片)我真的想不出用什么来形容。在观看的同时也揭开了人类的伤疤,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战争灾难一样。仿佛自己是身处乱世的人,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的期盼......让我熔入历史之中,那一刻历史就像是沧桑老人,像我们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对于珍珠港事件,是由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的,美国方面未给与充分重视的侵袭战争。对于珍珠港基地的重要性和日本进攻的可能性,美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以轻敌姿势来对待这场无法规避的战争。结果这场战争几乎是在美军的睡梦中打响的,正犹如当头一棒,惊醒了沉睡中的美国。居安思危的潜危险意识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问题上,毛主席态度鲜明的指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不会过时。一种潜危险意识,就这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强大。正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增加民族凝聚力,国家荣誉感是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是每个人历史使命之所在。在任何情况下,拥有这种信仰的国家将无往而不胜!国家的灾难每个人都是实际的承担着,国家与个人的命运是相连的,就如珍珠港事件传到本土之后,美国各界纷纷动员,士兵,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前线,民族凝聚力,责任感油然而生。在去年的汶川地震时,我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无不凸显了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和责任感!

战争的爆发是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在利益冲突不断升级,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也是出于协调利益矛盾。正义战争的目的在于不再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出于自身的考虑发动了这场不义战争,是违历史之潮流,人类之期望。所以穷兵黩武的极端分子下场,注定要自己埋葬自己!
二战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阶段性产物,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千方百计的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以求对内欺骗巩固统治,对外侵略扩大统治。战争成为他们“理想”的工具。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和平发展才能实现富强与尊重,“力可以的天下,而不可得民心",但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谁也不希望战争的爆发。当今世界正处于变革之中,在变化中充满宇多不确定因素,其最终也不乏战争因素,但是时代的主流是求和平,谋发展,基于此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争。纵观历史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许多战争反而适得其反。时下更为微妙的是协商解决利益的冲突。“在战争中能取得的,谈判桌上也可以”和平应该成为人类之共同信仰!
虽然我们反对不义战争,但是我们可以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来维护,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尊严,就像美国人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后,美国人民开始了为自由而战
正如前文所说的“战争的创伤是遗传的”但是有好多人基因变异了,有的变异结果是隐瞒,有的淡化,更有甚者美化!“在对待历史问题上,中国的态度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从来不认为历史上的日本人能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要日本人民承担,我们从不这样认为”,朱镕基的话不应该成为日本党政忘却历史的资本,而应该是中日世代友好的根本。针对日本否认侵略,偷袭珍珠港,南京大屠杀......无疑是铁的血证!
美国军队在收到命令之后,迅速集结,快速行动,体现了军人的使命和天职。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建军之路的有益探索。我军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靠这支铁骑,历尽艰难困苦终于建立了华族江山,彪炳千古。和平时期,这支雄狮为捍卫国家独立与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卓越功勋。新时期,新变化,中国军队更是彰显了核心价值体系!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的行程中,将是一个缺乏准备的思想准备de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和平年代,回首那段沧桑岁月,使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历史留下了许多。让那些沧桑岁月来激励我们向前吧!

『伍』 纪念抗战影片观后感3篇

纪念抗战影片观后感1

暑假中,我看了电影《邱少云》,直到现在,我怎么也忘不了邱少云的摸样,更难忘记他在烈火中坚毅的面容、镇定的神态。

这部影片介绍了在一次战斗中,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潜伏地点,伏在大火中一动也不动,忍受着烈火烧身痛苦,最后竟被大火给活活地烧死。其实在他的身旁有一条水沟,他完全可以滚进水沟里,让自己身上的火熄灭。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深知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救不了自己,还会害死所有的战友,导致这场战斗的失败。

看完之后,我被邱少云深深地震撼了!多么可敬的英雄啊!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大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燃烧了两个多小时,这种巨痛是多么难以忍受啊!回忆着那残酷的画面,想到英雄在烈火中燃烧的身躯,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直往下流。我多希望出现奇迹呀!或突然间熄灭,或天突降大雨……可那只是幻想,英雄最终还是离我而去。他选择了牺牲小我顾大我,用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换来了战友的生命和战斗的胜利,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坚强 的男子汉。他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呀!

再想想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吃一点亏就斤斤计较。比比他们,我是多么惭愧!我们小学生虽然不能象邱少云一样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那坚强的毅力,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学习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发奋读书,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纪念抗战影片观后感2

一直想为抗战胜利70周年写点什么,却又囿于种种缠身的工作,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可时间不等人,眼瞅着9月3日兵临城下,酝酿了许久的抗战情绪总是没有找到突破口,我开始有点焦躁不安了,就在我为此百般上火之际,突然获悉一个重要的消息:《百团大战》将于8月28日正式上映。没错,就是这个了,原来这就是我迟迟未能动笔的潜在原因,原来我一直在冥冥中“等待黎明”,等待这部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影片儿。

近水楼台先得月,当天我就观看了这部影片。百团大战,是抗战史上的光辉一笔,甚至可以说是八年抗战由被动抵抗到主动出击的伟大转折。不过,这一笔在写得非常曲折和坎坷。当年,代表邪恶一方的日本军国主义将魔爪伸向泱泱华夏,肆意蹂躏祖国的山河,代表正义一方的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践踏和摧残,悲惨之甚不忍再去诉说。放到时代背景下去看,随着二战的战火蔓延,法国投降、苏联停火、我国国土不断沦陷、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狼烟滚滚的国土上,亡国灭种的悲观情绪逐渐蔓延,德意志的盔甲战车,也让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向着不利于正义一方的方向运动发展。如果再不做点什么,可能就真的完蛋了。

危难关头,作为抗日战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审时度势,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战争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发动和组织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向企图分割围剿我们的日伪军狠狠挥了当头一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了充满希望的力量。破坏铁路链的娘子关战役、保卫兵工厂的黄崖洞战役、突袭反包围的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让“犯我中华者”有来无回,粉碎了囚笼政策,打出了军威士气,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决心。越来越多的官兵和群众跳出“天都黑了,中国完了”的论调,意识到“中国还在,中国人还站着”。

毛主席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面对日军实施杀光抢光烧光的屠村屠城烬灭战,彭德怀发出了“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的呐喊。彭老总和左将军率领着士兵兄弟,一个挖铁路,一个炸桥梁,一个攻车站,一个拿矿山,把心中的怒火转化为牺牲的父老乡亲和革命战友复仇的炮火。驱逐日寇,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用百团大战的特殊方式向世界郑重宣告着:无论如何压迫,无论何时何刻,中国和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毫无疑问,百团大战就像一剂改变历史脉搏的强心针,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意义和影响,它的战争也必然是残酷的。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战斗指令,上去一批,倒下一批,再上去一批,又倒下一批,然而英勇的战士从未退缩,许多战友光荣牺牲,以身殉国。但是,正是靠着一批批大无畏的八路军指战员和一场场壮烈的战役,扭转了战局,改变了历史演变的结果。

当音乐诗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题曲《等待黎明》的旋律响起,悲怆的战地情歌让人潸然泪下,而观影过程中压抑许久的情感也终于被点燃,被渲泻,被爆发。“烟火绽放,照亮着沧桑的夜空,越过高山,等待美丽彩虹。”诗写得太美了,不过这是艺术化处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以为的样子,我因此忍不住想要改编歌词,因为战争的历史其实应该是这样子的:“炮火四起,响彻这中国的土地。血战到底,等待最终胜利。”无论是什么样子,这首曲子对于被孤立分割的抗日军民来说,犹如一段期待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声,更是激励英勇斗争的信仰之歌。

“无声处,听惊雷,写青史,铸丰碑,龙归沧海英魂壮,血沃大地劲草肥。抒肝胆,聚风雷,问人生,能几回,太行山上云涛吼,至今澎湃赞军威。”大家听到片尾曲那一句句声声慢的深情回眸了么?历史永远都在那儿,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不过,邪不胜正的道理亘古不变,得正义者得胜利,胜利永远站在正义这一边。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做的,就是沿着先驱的足迹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做得更多,用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守护好我们的祖国。

不过,“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不是光靠喊就能说到做到的。除了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实战化训练,阅兵场就是最好的检验场,最能看出忠诚度和战斗力。9月3日在天安门举行盛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是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首次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首次安排英模部队方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军方队参阅、首次安排将军担任领队、首次按作战体系编组受阅方队、首次飞出70造型的大机群密集编队的阅兵,举世瞩目,更是举世罕见。其中传递的信号有很多很多,但至少包括:中国的军力今非昔比,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容置疑,任何玩火者,只会引火烧身,任何挑衅者,必是飞蛾扑火。

回首遥望70年前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向中国无条件投降,扬眉吐气之余,我不禁想说:那场战争的胜利,既是民意的胜利,更是正义的胜利。百团大战就像八年抗战史上的一个缩影,预示着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纵然在战争进程中,正义的军队或许会一时被压制得无法呼吸,但黑暗终将散去,黎明终将到来,最后的胜利永远不会被邪恶夺得。这是历史的潮流,任谁也不能主宰或阻挡。不仅是抗战,历史上任何血与火的斗争,最后的赢家必然是正义的使者!

纪念抗战影片观后感3

再过一周就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了,在这个红动中国,爱满潇湘的日子里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观看了这部极具抗战色彩的电影——《诱狼》。下面是个人的一些观影感受:

影片《诱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例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精彩故事。

被称为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官至中将,是历史上我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他所率领过的部队,几乎百战百胜。其人作战风格残忍,手下没有俘虏,他对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士兵,给予的惩罚都是烧死、分尸,不许其自杀。日军有针对性的安排阿部规秀对付我八路军和游击队,他的死宣告了日军这一战略的失败,也震惊了整个日本。当时《朝日新闻》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报道了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战斗经过。黄土岭战役的胜利,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展现了八路军高超的战术素养,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的抗战士气。

看完之后不禁感概万千,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热爱这个历尽劫难的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不论战争或是和平,我们都要很好的发挥下去,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陆』 电影(极地重生)观后感3000字

今天看了德国电影《极地重生》,真的十分震撼,《极地重生》观后感.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德国战俘被俄国抓捕流放到极寒的西伯利亚,因受不了残酷的虐待和对家人的思念,开始了长达5年的大逃亡.在这期间,他前有恶劣的环境威胁,后有危险的军官追捕,而身边有没有足够的干粮.但他就凭着自己的毅力和许多人的帮助最终回到了家乡.
影片中主人公基文斯表现出来的坚韧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让我深深地折服,然而更让我感动的是里面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可以说没有许多人对基文斯的帮助,他完全不可能仅凭自己的力量冲破重重磨难.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基文斯是令人发指的纳粹党的一员.纳粹分子人性泯灭,藐视生命,疯狂地屠杀民众.给予这些人怎样的惩戒似乎都不为过,然而我们没办法这样理性地将生命的价值相互抵消,观后感《《极地重生》观后感》.当没有了上位者野心和利益的驱逐时,当一切疯狂与毁灭都平息下来时,人性还是占了上风.剧中有一个情节是:基文斯逃到德国与伊朗交界处,一位俄国人帮助他取得过境的护照.而抓捕基文斯的军官闻讯赶来质问他基文斯的下落时,他说“任何一个人我都会这样做.”最后他失去了生命.这一路以来,他沿途得到过苏联猎人、因纽特人、犹太人等无偿而真诚的帮助.相信在他的内心,阳光也会照进那恐怖阴森的集中营.
我一度纳闷:那时战争刚刚结束,而且德国作为战败国,基文斯的妻子单身一人是怎样抚养了他们的一对儿女,而且似乎过得还不赖呢?我猜,这也可能得益于邻居和政府的帮助吧!
因为世间存在着温暖和爱,所以基文斯才能度过磨难,才能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然有一个美好的家作为他停靠的港湾.

『柒』 求一篇《二战影片观后感》作文400字,我很急呀!

在这个学期的历史选修课上,我们观看了三部有关于二战的历史影片,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国电影《虎口脱险》。

这部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支英国轰炸机的先遣队,在执行一次代号叫“鸳鸯茶”的侦察任务时被德军的防空歼击机击中。在飞机即将坠毁的一瞬间,中队长带着飞行员彼特和麦肯被迫跳伞逃生,并相约落地后在一家土耳其浴池会面。落地后,中队长掉在了动物园,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而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要知道,这可都是被德军占领的地盘。 德军发现了彼特和麦肯,并展开了全城搜查。迫于形势的需要,营救彼特的油漆匠奥古斯丹和营救麦肯的乐团指挥斯丹尼只得分别代替被营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在浴池接头。 经过一连串的误会后,奥古斯丹和斯丹尼终于和中队长会面了。面对德军紧锣密鼓的搜捕,彼特、麦肯和中队长在热情的法国人的帮助下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险而滑稽可笑的生死斗争。最终,油漆匠奥古斯丹和乐团指挥斯丹尼先生在一位善良的修道女的帮助下,在和飞行员们一起成功的捣毁了德军的指挥部后,乘两架简陋的滑翔机飞往安全的中立国——瑞士。

影片给我印象是,中队长掉到了动物园里,动物园的管理员帮他逃脱;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指挥家帮他藏身;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油漆匠帮他掩护。这些人的职业都是平凡的,可是他们都有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在面对苟且偷生或是鼎立相救的艰难抉择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不惜代价的帮助几个素不相识的外国士兵脱险。可以说他们都是有民族大义的,比如说那个指挥家,他的工作很好,靠给德国军官演出可以有很多的出场费,可以衣食无忧,当时他发现了麦肯,他完全可以把他交到德国人手里,可是他还是选择把英国空军藏在衣柜里,这种行为不由得让我佩服。

另外,影片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向我们展现了二战时的另一番景象。电影里没有刀光血影,没有枪击暗杀,甚至没有一个人死,完全不同于《钢琴家》和《拯救大兵瑞恩》,如果说他们是二战中血与泪的体现,那么《虎口脱险》则是战争中最搞笑的镜头,向我们展现了人物的诙谐幽默。其中有两个人最突出,一个是路易·德·费内斯饰演的指挥家,一个是布尔维勒饰演的油漆工;前者暴躁、蛮不讲理,占尽油漆工便宜,后者憨厚、老实巴交,老是被指挥家“欺负”;两个活宝迫于形势,成功搭救因任务失败而降落在德军统治区的英国空军,这个过程,充满了紧张,又处处滑稽幽默。

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在了解二战的同时,还有那些开怀大笑的场景使我回味无穷。

阅读全文

与绍一个关于二战的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神秘的访客完整版电影 浏览:985
成龙的电影插曲 浏览:331
圣诞主题电影男主角泰迪的 浏览:102
皮特电影全集完整版 浏览:548
印度电影歌曲大全100首 浏览:900
长春长影电影院巨幕怎么样 浏览:549
疯狂的小孩电影完整版 浏览:608
变形金刚动画电影音乐 浏览:392
你好李焕英电影票购买小程序 浏览:247
叶问电影的英文名 浏览:189
抖音电影票队伍十人 浏览:946
电影大全花与绳 浏览:20
一个日本电影男主角叫小航 浏览:771
巨蜥电影全部完整版 浏览:294
爱宠大机密电影带英文字幕 浏览:728
绝命逃亡电影成龙唱歌 浏览:127
恒盛广场电影院怎么进 浏览:445
街角恋人2电影完整版 浏览:913
力王樊少皇国语完整版电影 浏览:625
一部主角卖吸尘器的电影 浏览: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