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如果有来生电影观后感

如果有来生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12-02 16:47:53

⑴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范文5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本很好的书,以下是 读后感 5篇,欢迎参阅!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

也许每个人都和盖茨比一样对于生活,爱情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即使现实把自己折磨的残破不堪,也不会轻易放弃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轻时的盖茨比和黛茜深深相爱,但是自己贫寒的家境和养尊处优的黛茜门不当户不对,这样的现实让盖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灭。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打败,怀揣着对黛茜的爱和对理想憧憬,他发誓要成为百万富翁,满足物质女黛茜,以便和她长相厮守。但是一个人即使非常的优秀,万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时间成功。盖茨比的地位和财富,在黛茜结婚五年后才取得,黛茜和汤姆结了婚,她没有等他。

五年后的盖茨比无疑是成功的,不过人都是不幸的,总是会有烦恼,成功者也不例外。他们鹤立鸡群,站在众人之上。有的由于没有对手会感到孤独,有的希望有人分享这份成功。盖茨比无疑是后者,他深爱着黛茜,没有她,这一切所谓的成功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衬。 来来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欢声与光彩夺目的灯光直到深夜才会慢慢褪去。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黛茜看见,看见现在的他是多么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见现在的他有足够的金钱和地位满足她;看见现在的他是如何的爱她!最终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帮助下,让黛茜看到了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动与热泪也使盖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爱他。

黛茜的丈夫汤姆生性暴虐,做了种.种对不起黛茜的事,和情妇威尔逊夫人越轨之事不仅不讳莫如深,还搞得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绝望,但是她又能怎样,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这是她自己选择的丈夫。

然而盖茨比的再次出现重新点亮了这个绝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饰的流露着对盖茨比的爱。这一切也让盖茨比无比坚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愿意相信黛茜的热泪中流露的除了爱恋之外还有金钱。然而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里,他看见了黛茜已经不是盖茨比深爱的那个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汤姆的嫉妒成为了盖茨比悲剧的导火索,在盖茨比和黛茜的关系坦露之后,三人的激烈争论使得黛茜情绪激动异常。情急之下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威尔逊夫人,驾车离去。然而盖茨比承担了这一切,在汤姆的诡计之下,威尔逊为报夫人的仇,在盖茨比的豪堡中响起了枪声。

然而当盖茨比的尸体躺在豪堡中时,却没有人来祭拜。整个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热闹景象似乎本来就与这座豪堡没什么关系。更加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时的黛茜正和汤姆在欧洲度假,享受着他们的“美好人生”。这一切看在尼克眼里,他看见了盖茨比幻想的破灭;看见了理想世界和现实的差距;看见了人性的冷漠无情;看见了为物质所动的一切虚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这就是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一个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却深爱了一个物质女,并为其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对于书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盖茨比、尼克、黛茜、汤姆、以及威尔逊。盖茨比,本书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爱不敢恨,总是将一切想象的过于美好,最终悲剧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过我想他是成功的,因为直到死他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黛茜的背叛,带着对黛茜的爱离去,也算是美满。黛茜,一个典型的物质女,因为物质,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在物质的驱动下又将其重拾了起来。然后在犯罪的恐惧下又再次的放弃,完结了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不知道当来生再见到盖茨比,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她又会因为什么而再次爱上盖茨比,当然,如果有来生。汤姆,一个典型强势暴虐,用情不专之人。因为“爱”,应该是嫉妒而成为盖茨比悲剧导演者。威尔逊,或许是书中最悲剧的人物,无钱,无地位,工作不努力。浑浑噩噩之下连老婆出轨也不知道,直到最后被人利用,结束了别人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观其一生做过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骗到了手。尼克,整个过程的见证者,也是最后的承担者,承担着这个冷漠的世界。

人必须要有梦想,它激励着我们步步向前,但是却不能活在“美梦”之中。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2

写在前面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打动我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五部小说之一。有时候会有朋友问我:“我也读过这本书啊,没觉得有那么出众啊,怎么会对你如此这般?”。我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然后很庆幸的发现,我是在自己人生的最合适的阶段读到了这本书。

如果我是在25岁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我会把他解读为“草根的逆袭”;如果我是在30岁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我会关注“美国梦”的深层心理基础和体制的影响。

然而,我是在20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他,在那个充满了各种梦想但却毫不了然梦想的代价的年龄。于是,我读到了爱情,看到了一个孤独的男人如何不断地装点自己的梦想(或者说幻想)并用它和现实抗争,并听到了梦碎的声音。

念念不忘

这本书是落脚在“念念不忘”上的——

盖茨比与黛西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但盖茨比不得不因为战事而远走他乡。在遥远的异国,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战友生离死别,死亡随时在身边回响。他不能表现出脆弱,他不能向孤独屈服,他不能向命运投降,因此他需要一个梦想。黛西就成了他的梦想,一盏支撑他走过泥沼的明灯(书中的绿灯)。

黛西诚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美丽女孩子,但对于盖茨比来说,这不够,远远不够。如果她只是邻家女孩那种水平,又怎么能成为一个男人与命运抗争时的救命稻草?于是,在盖茨比心中,他需要黛西成为一个完美的女神,一个支撑他活下去的最完美的梦想,尽管黛西本身不完美,但他在心中不断地为黛西添砖加瓦、添枝加叶、添油加醋……慢慢地,在盖茨比与命运和孤独的战役中,黛西变成了完美,变成了人生的一切追求。

必有回响

黛西就是盖茨比的梦想。我们看到了梦想的伟大力量,它使一个纨绔青年变成东海岸大富豪。多年后,穷小子盖茨比功成名就,在纽约长岛戴西家别墅的对岸买了一栋巨大的豪宅。他不敢贸然 拜访 黛西,只是每天举办来者不拒的豪华派对,希望有一天能吸引黛西的注意,可是黛西总没有来。临近午夜,盖茨比从热闹的派对里走出来,望着黛西的家——“他朝着幽暗的海水把两只胳膊伸了出去,那样子真古怪,尽管我离他很远,我可以发誓他正在发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么都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许是一座码头的尽头。”

我们终于可以看到对梦想的坚持得到了回应——每次我读到下面这段,我的皮肤和我的内心都会无法自己的悸动——

“他心领神会地一笑——还不止心领神会。这极为罕见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这你一辈子也不过能遇见二三次。它面对着——或者似乎面对着——整个永恒的世界一刹那,然后就凝注在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偏爱。”

未必有回响

在尼克的一系列回想和反省中,我们得知,盖茨比似乎也意识到,现实中的黛西并不如他梦想中那般完美,但盖茨比依然在不断与现实抗争,直到死于非命。

梦想有的时候也很苍白,梦碎的时候是如此地摧撼人心。

萧伯纳曾经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也许说出了梦想吊诡的地方:你希望一枚飞速旋转的硬币在停止旋转的时候能立在原地?

何必有回响

让我们从小说的文本中抽离出来,换个角度。梦想就是应该用来达成的吗,或者说梦想会因为其无法达成而减少甚至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吗?

人生本不完美,我执是苦。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s,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身处沟渠仰望星空表达的远非自恋或者自怜,而是理性认知后的坚持,这往往比当初的坚持更有价值。

每次我听到那句充满调侃和解构的“认真你就输了”心里总会有些许惆怅,因为不相信梦想的人只是因为未曾拥有真正的梦想,不能理解梦想的价值,不明白梦想的价值并不在于“回响”。读完全书,我这么告诉和宽慰自己。即使拥有了,你又如何判断那是否真的就是梦想。

也许梦想的存在只能用这样的悖论来证明吧:

1. 梦想是存在的

2. 这两句话都是错的

做一个梦的爬行者吧,把梦想放在心里,努力认真的活着,哪怕明知他没有可能实现;哪怕就像“盖茨比的爱情,卑微到可笑,郑重到可怜,毫无用处”。(我喜欢某人的微博ID:Dream_Reptile)

写在后面

就用全书的最后一句做结束吧——“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退,直至回到往昔岁月”——这句话数十年后成了比尔盖茨的箴言,被刻在他书房的屋顶。

致每一颗微不足道或者洋洋得意的心。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

最初,我以为《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是比尔盖茨的 故事 ,当初买这本书也是出于想更多的了解比尔盖茨,没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美国当代小说,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不管是不是讲比尔盖茨的,总归说是一部名著,可是自己只看了此书前五十页之后,再也无法读下去,真不知道这书怎么获得那么高的赞誉?直到前些天,我看过同名电影之后,我的想法才得以改变。我喜欢电影里那道绿光,因为那道绿光,我又拿起原著重新读开,希望这次能有不同第一次读的感受!

捧着书,读了一周,终于读完,最大的感觉就是电影版拍的非常好,忠于原著,如果不是先看过电影,我一定无法坚持下去读完这本书。

看了别人对此书的读后感,有高度有深度,我什么也写不出来。只是对盖茨比惋惜,为了一个不值得的拜金女葬送自己的生命!对上流社会有了一点了解,没人性,自私,傲慢,冷漠,那样一个世界,那样一群人,真是让人心寒!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4

上周一口气读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是一本在美国很有名的书,在美国人心目中,它对美国人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从美国西部来到纽约追寻自己的梦想,从事起债券生意,无意中他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任性不负责任的物质女郎。而盖茨比走后,却无人问津,无论生意伙伴还是朋友门客。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最终尼克纽约没有带走一片云彩,而选择了回家,而盖茨比却留给了他一个现实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现在的中国,有多少怀揣梦想的“尼克”,我想自己也是其中一个。当然不是每个尼克都会遇到并执著于某个物质女郎。有些“尼克”功成名就,但是却也伤痕累累;有些“尼克”想明白,看明白了,选择了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更多的“尼克”迷失了。往往我们过份执著于什么,就越容易在什么中迷失,经常走的太远。我想我们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静静的思考,让自己的灵魂跟上。

生活只有一次机会,不可重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三名主要女性人物分别是黛西、乔丹、茉特尔,作者笔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现出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的品性。而盖茨比更是愿意付出一切的守望一个梦想,一个其实不难实现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我 总结 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经典词句:1)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世界上的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样优越的条件。2)世界上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的人和疲倦别的人。3)当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这个幻梦,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炫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赶不上一个人阴凄凄的心里所能积聚的情思。4)为了抱着一梦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5)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于是我们分离向前滑,你流水向上的小舟,不停的倒退,进入过去。书中人物除了盖茨比之外都是普通的人,要吃喝拉撒爬梯,也有爱恨情仇,个个都有人前人后得瑟失落多张面孔,关键是要“过日子”,然而盖茨比却是个不要过日子的人似的,有太多的不同寻常的过去,以及现在,看起来像世界的中心,其实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除了过好日子之外,英雄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罢了。盖茨比给黛西看衬衫算是个经典桥段,黛西两眼一花,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好衬衫啊。盖茨比静静地看着。后来黛西当着汤姆的面向盖茨比示爱的时候,盖茨比接着书里的“我”的话说下去:盖茨比还是这么冷静,他清清楚楚黛西是什么,可是却依旧呀挽回黛西,或者更是完成一件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不论如何。再后来盖茨比死了,所谓树倒猢狲散,众人都不愿来葬礼,可是他们又不是势利小人而已,他们和你我一样,不过都是要过普通日子的,普通人。普通的黛西为了这种生活,第一次离开了盖茨比,因为她不能等,很寂寞。后来她又一次离开了盖茨比,依然是为了生活。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西部和东部大概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但我倒觉得,盖茨比终究是这个“大多数人”生活的世界上,日常生活中,可以缺少的点缀吧。书的故事虽然很简单,讲的却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在一群平民之中悲壮死去的时代悲剧。

相关 文章 :

1.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后感5篇

2.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后感500字5篇

3.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后感600字5篇

4. 小学《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字5篇

5.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影评5篇

6.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8篇

7.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后感500字

⑵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1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

周六晚上去看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整个周末家里都循环播放这首主题曲。电影讲述两个抗癌家庭的故事,画面取自真实而普通的生活场景,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电影院,我问,“刚才流眼泪了吗?“她使劲给我挤眼睛说,”没有,一滴都没有,我体会不到……“看来她这个年龄,还不在电影能”辐射“到的群体。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不共戴天的冰水啊,义无反顾的烈酒啊!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经战胜了它,送你一朵小红花,遮住你新添的伤疤……“

一个二级脑肿瘤患者韦一航在一次追思会上,遇见了染癌十几年的女孩马小远。马小远与韦一航性格完全不同,一个阳光,一个丧气,同是天涯患癌人。马小远也察觉到了他的独特,约朋友跟他一起"冒险" 。在一次马小远听到韦一航脑海里未来与一个白衣女子在湖边踱步,当他俩知道未来在青岛时,先与父母商谈,再打算自己赚钱去旅行。期间韦一航试药与父亲韦江发生冲突,到吴晓昧的假发店里寄宿。冲突化解后马小远与韦一航在青岛之旅中,马小远复发去医院检查,活不了几天。韦一航在马小远死后,又去了青岛那片湖区,那是另一个平行时空的他和白裙子的马小远玩耍,画面里病友也安然无恙。不过最后韦一航因为马小远的小红花变得积极起来了……

在这部电影中,最明显的莫过于两类人群,一群是得癌的那群病友,一群是没有得癌为生病操碎了心的病人家属。这部电影中两群人的关系又是怎么演绎的,我们从一个片段,韦一航父母录了视频给韦一航这儿入手。这个视频是韦一航问父母“如果我死了,你们会怎样?”问题的回答,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出韦一航父母也没有过得垂头丧气,而是如一对平常夫妻一样自由和谐。

虽然陶慧(韦一航妈妈)还是每天去参加抗癌的活动,阅读健康的书籍,晚上也把韦一航的照片拿出来翻阅,不过也看不出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在肿瘤医院门口马路上,坐着韦一航上次见过的小女孩爸爸,他低头坐在绿化带旁边,正整理上次他给开颅手术前剃光头的女孩准备的假发,一个外卖小哥送给父亲一碗曾经许诺给女儿买的红烧饭,父亲四周张望,却不见那个点外卖的人,父亲吃着吃着哭了起来,这个情景让我也十分感动。

一个人刚刚失去至亲,突然一个陌生人给他送去温暖,这会勾起那个人所有的悲伤,我想那位父亲也是如此。

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到一大片陌生人,我们需要温暖关心,也给彼此一朵小红花。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2

“小红花被风吹到每一个地方,落在每个人心里开出了希望的种子。”《送你一朵小红花》,看完了这部电影,我颇有感触,很久都没有看过能真正打动我的电影了。韦一航是电影的主角,在他得了脑部肿瘤以后都非常的丧。偶然的一次追思会,让他与马小远结下梁子,那时的韦一航还不知道,这个女孩将改变自己的一生。

一次,马小远拿到了一个旅游本。于是,她带着韦一航就开始了他们的“环球旅行”。他们去菜市场,把那当成,白鲨沙滩;他们去冷藏室,把那当成北极;他们去修车场,把那当成夏威夷;他们去楼顶,把那当成山峰;他们去工地,把那当成撒哈拉;他们去喷水池,把那当成瀑布。一个读,一个听,配上音乐,振奋人心。韦一航说:“当正常人的快乐,像他们一样老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韦一航的家庭很温暖,但他父母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昂贵的手术费与儿子的病痛,这些压力不断地折磨着他们。自从韦一航得病后家里的东西便没换过,桌角已经断了一块却还在用纸巾垫着强撑。父亲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因为手术费流泪;母亲因为钱与乞丐争吵。在工作之余,为了钱的问题,父亲偷偷跑专车,母亲藏着摘菜叶。韦一航得知这一切后,便开始试药赚钱。父亲知道后怒扇了他一巴掌。事后却又上门给韦一航道歉,送药。父亲提着一袋撕一个个拿出来叮嘱韦一航该何吃。这个面面既感人又温馨,令我潸然泪下。

电影中小红花出现了三次。一次是书一航对马远说自己幼儿园从未得到过小红花;一次是马小远奖励韦一航人生的第一回和极主动;最后一次是韦一航鼓励马小远要积极对抗病魔时画的小红花。小红花代表的不仅是小红花,更是活下去的希望与鼓励,是面对团难时的努力坚强……医院门为死去女儿痛哭的父亲,靠别人录音沟通的聋哑外卖小哥、因为自己失误让爱人者看见复发珍断书而自杀的吴晓昧,孙子被拐走贴寻人启事的奶奶…他们都需要小红花的鼓励。

马小远在最后因为脑肿瘤复发身亡,结局没有多美好,却很现实。她的出现改变了韦一航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韦一航最后去了自己梦中都期盼去的青岛湖,与马小远在平行时空中过起没有病痛的生活……

是啊,生活就是如此,不断地给我们出难题,让我们一次次的绝望。但我们只有以乐观心态面对困难,才能更好地活着。让我们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吧!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3

观百部电影,品百味人生。

——题记

在假期中,我用手机看了播出很长时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

“这是什么?”

“小红花,奖励你人生中第一次积极主动。”

这段对话是电影主人公马小远和韦一航最让人难忘的一次对话。马小远和韦一航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说他们不幸的,是因为他们也才十几岁,却都被癌症给缠上了,都是脑癌……说他们幸运的是因为他们拥有好的父母,遇见了彼此。

马小远和韦一航是相互救赎的,马小远让韦一航变得自信,陪他完成他想要成为探险家,游遍全世界的梦想,当然由于他们的身体状况,这世界各地也是马晓远一点一点为韦一航搭造出来的。他们唯一想要去的地方是青海,因为韦一航说他在梦里见过青海那里的一个湖泊,有一个女孩和她一起,站在湖泊,但他始终看不清少女的脸。但这场旅行到这里也只宣告结束,因为马小远的病情加重了。

在病房中,韦一航问马晓雪为什么不告诉自己?马小远只说“我怕那个和你一起的女孩儿不是我。”马小远也曾表现出自己不想治病的想法,看到这儿我突然就哭了。马小远在这之前的剧情中是一直以自信、积极、乐观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但我们忽略了一个细节,马小远五岁的时候,脑癌就已经二级了……

她也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啊,她也会难受的。我看到很多人说马小远也“丧”了,但我并不想用“丧”这个字来形容他,她也是害怕自己的人生会戛然而止。

在电影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韦一航没有责任心,如他们第一次见面,马小远给韦一航起了一个称呼:妈宝男。在后来的剧情中,我也一直认为他没有骨气,太“丧”,但我看来他给别人是要来补贴家用的时候,我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也是很难的,他在最美好,最炫烂的年华患了癌症,这个打击放在谁身上可以很快就接受了呢?

他的话像一根针一样扎在我心上:“妈,你看,你看这个家,在我生病以后这个家还像个家吗?您和我爸多长时间没有换过新衣服了?我不想看见您跟我爸周末出去跑专车挣钱,不想看见您因为几毛钱跟人家斤斤计较你们这样会让我觉得我是个累赘!”韦一航也是为了这个家好,但他的方式不对……这部电影中有很多人,我没写到,但不代表他们不重要,他们的病友群,那对父女……都使人感动,但大多也没有一个好结局。

在电影结尾中,导演没有交代马小远和韦一航的结局,只是拍摄了韦一航去青海找到那个湖圆梦。

我在电影结束后,一直在想。要是有一个平行世界比如电影中所说的一样太多好,在那个世界里,马小远和韦一航会平安健康,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那个世界也没有癌症,没有病痛,所有人都有一个快乐的结局!希望我们都可以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积极的心。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4

和老公一起看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是朋友邀请一起观看的。那天看电影的人比较多,一是因为刚刚上映,二是因为朋友公司搞活动邀请客户参加。电影院里多数是成年人,然后是小孩子们,整个后半部的的电影放映过程中,泪水从没有止住过,有种强烈的“悲从中来”之感。

感触颇深的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特别是癌症这种病,让人猝不及防就会中招。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内心在得知病情时刻的感受,多半一定就是“绝望”,绝望不是面对死亡,而是面对所有事情的无所谓,韦一航就是这样无所谓地出现在镜头中。画面中没有表现成年人的无所谓,而是把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作为焦点,原本应该活力四射的少年是怎样的“勘破世事”,看他的眼神、他的`步伐以及他无处安放的双手,这是一个隐忍者,隐忍着不能拒绝的来自父母的关爱,隐忍着无法抗拒的来自医生的劝慰,隐忍着自己不能面对自己的痛楚。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有多少个这样悄悄逝去的生命。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个家庭因此破碎,有多少个父母终年走不出失孤的阴影,有多少个家庭因此穷困潦倒。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个患者得到治愈,有多少的生命重获新生,有多少人走出了心中的魔障。我们不知道!

后来,女儿想看,我又陪着她看了一次。她想看,就一起看!电影院里除了我俩没有别人,看的是专场。身边坐着孩子,看电影时候便不会完全沉浸其中了。也有泪水流过,但女儿啜泣的声音更大。

感触不同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知道的是,无数个家庭都在孩子身上寄托了美好的希望,即使不期望他们成龙成凤,但至少他们是健康快乐的;作为父母看到孩子生病的时候,宁愿这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也不愿孩子遭罪受苦;作为父母,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未来的希望。我们知道的是,孩子应该有他们应有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可我们也总是会不断教导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常常在事与愿违的各种矛盾中扭曲了亲子关系、疏离了家庭亲情。我们知道的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从来都是在节节攀升的目标中前进,静下来反思就会发现,我们的期许总是像“猴子掰玉米”,常常努力、时有盲目。

回到电影的名字《送你一朵小红花》,生活中有没有常常奖励孩子的行为或思想,是否不断肯定他们的努力赞美他们的行为?生活中有没有常常夸赞亲人的言谈或举止,是否不断肯定他们的付出赞美他们的奉献?生活中有没有常常夸夸自己的内心或外在,是否不断肯定自己的作为赞美自己的品格?这一年,要不要画些小红花,奖励每一个努力的人,奖励每一个奋进的人,奖励每一个你生命中遇到的平凡的那个人!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给平凡生活中不断奋斗的你!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5

影片开头就是劫难,而后慢慢铺开慢慢叙述,对于绝症没有半丝回避或者有分毫隐晦之意,易烊千玺演的韦一航该丧的丧到家了,该煽的也没留半点余地,收割了无数泪水。

马小远像春天里的一朵小红花,开朗、活泼、机灵、善良、漂亮,笑起来特迷人的一孩子,我想这性格应该跟她看起来不着调的父亲有很大关系,遇大事如烹小鲜,外松内紧处事不惊,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一个阳光的个性。就这善良的小姑凉点燃韦一航的生命之火,青春、懵懂,爱情来的悄悄燃。绝症之人的敏感,自艾自怜、自我保护、青春期的叛逆,还有抱团取暖。某大师的烫嘴鸡汤,高亢的必胜口号,这些也过于真实,其实大师活的也不容易,也需要能解世间愁苦的碎银几两来度日,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很多都摆不上台面,但凡有点办法谁不想体面一点呢?包括小岳岳演的还是个蕾丝边的悲惨爱情故事,影片也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点了一下,看懂得便懂,看不明白的一带而过。

起初韦一航自闭,丧气,挺暗的性格,要不是爱情的唤起他可能一直会暗沉下去,一直在父母的双重保护下,还有周围一群人的关爱,最终捂开他心里的冰山,渐渐的打开自己主动跟癌友互动,参加一些聚会,这些改变可把那对可怜的老父母乐坏了,都是实力派演员,演起来没有半点演的样子,煽起来也是了无痕迹,自然的情绪带动,入了情镜不能自拔。

因为害怕才勇敢,激扬高亢的口号背后是一颗颗瑟瑟发抖怕死的心,正如小岳岳所说再乐观的性格也有蹦不住的时候,那些看起来异常活泼的人,在人后可能也常常暗自伤神,只是更善于伪装,假装自己无坚不摧,其实也只是想把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就像马小远复查明知道结果不好,还隐瞒不说哄韦一航开心,最后照亮了别人烧尽了自己,这些选择都没对错,隐不隐瞒可能都治不好,偷了一点时间圆了心愿,未必就不对,只是苦了失去爱女的老父亲,一夜沧桑。

笑点低的人泪点也低,一点温情的画面被煽的稀里哗啦,这么柔弱的心肠真不适合,在这尘世里打转,偏偏又生在这红尘之中,平生信佛也信因果轮回,如果有来生我宁愿不入六道不见识这些劫难,任由魂飞魄散在三界外游荡。

晚上顶着哭肿的双眼泡出去散步,不由的想假如是个喜剧结尾会是怎么样?韦一航和马小远共就美好姻缘,像绝大多数幸福的年轻人一样,享受着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后,除一切苦,心无挂碍,无无明,无死尽。

揭谛,揭谛。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6

暗夜中寻光,荆棘中生长,时光的平仄里,有你的梨涡浅笑,便觉温暖安然。——题记

元旦假期间去看了新上映的电影《送你—朵小红花》。比较庆幸的是看电影时带足了纸巾,不知是我太感性,还是这部电影真的触及到我内心柔软的地方——再坚强的人在病痛之下也无可奈何。

韦一航是个对生活丧失希望的癌症少年,他的生活里充满了阴霾。他看不见光,但他常做一个梦,梦里,他站在美丽的湖边,岸上还有一个姑娘,他认为这是未来。

马小远是个相信平行世界的女孩,她的母亲在她年幼时死于癌症,她也因为遗传的癌症从五岁开始大把大把地吃药。生活不曾给她阳光,她却给自己希望,她眼里的光终于照在韦一航心里的阴霾上。

马小远告诉韦一航:“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可能会很短,所以才要更加珍惜。”韦一航的梦想是环游世界,马小远就带她去“旅行”。他们把冷库当南极,把工地的沙堆当撒哈拉,把广场的喷泉当大瀑布,把天台的风当大峡谷。成为探险家的梦是奢侈的,但遥远的路途,困不住少年的梦。

当如泡沫般的梦与残酷的现实联系起来,他们的脸上的笑容越灿烂,我心里就越难受,他们还能在这世上待多久,是一个谁也不知晓的未知数。

“你生病了苦,周围的人更苦。”留下的人面对着失去,离开的人也好奇着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身边的人会怎样生活。为了解答儿子的疑惑,韦一航的父母拍了一段“儿子不在的一天”的vlog,他们会继续正常地生活,以及每天想他。韦一航的妈妈为了几块钱停车费和人争论半天,韦一航的爸爸每天背着家人开专车,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家人,努力维持着生活原来的样子,希望病痛不曾发生。他们努力地活着,努力地爱着,在争吵和泪水中学会了表达和珍惜。

“你的病复发了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太想成为和你一起站在湖边的那个人了。”

马小远去到了没有疾病与痛苦的世界,韦一航梦里的未来成了马小远口中的平行时空。一定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没有生病的韦一航和马小远,那里从不落雪,也没有风,是亘古不变的地方。病友群的人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梦想,韦一航和马小远去了青海寻找那片湖,大家都过着简单而美好的生活,他们很少说话,却常常微笑。

“万一我们走散了怎么办?“

“走散了呢,你就在人群里举起这个胳膊,我一看到这朵小红花呢,就马上跑过来找你。”

湖旁的牧民在合群的羊儿上画彩色的标记而区分,韦一航在马小远的手背上画了小红花找到彼此。

韦一航,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丧很简单,可活着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放弃爱与希望的每一个勇敢的人,都值得奖励一朵小红花。

死亡随时可能到来,我们唯—要做的就是爱与珍惜。

韦一航,希望你带着她的那份希望继续寻找生命中的光亮。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7

跨年逐渐有了仪式感,我们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开始选择令精神愉悦思想丰富的方式。于是我走进了影院,因喜欢光与影的艺术,导演把人物长长的一生浓缩进一百分钟左右的银幕里,我们常常在泪与笑的交织中,感受生活的离合悲欢。

一部新上映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吸引了我,易烊千玺与谋女郎刘浩存联袂出演,年轻的时光是那么明媚而美好,这是多么值得期许的啊。

有人说这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有人说这是青春版的恋爱,我觉得,这是一部温暖有爱的影片,让人在欢笑与泪水里,去感受爱的真实,去珍惜当下的拥有,并且学会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乐观而坚强。

因为有爱,所以前行的路上,从不孤单。

男女主角都是癌症患者,所以父母便格外怜惜。易烊千玺饰演的男主名叫韦一航,想起菩提达摩的“一苇渡江”的典故,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样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太深的情感,太重的期望。一航的父亲,为了省钱可以忍住胃疼的折磨而不去医院;一航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与人交往而不遗余力地推介;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呵。还有马小远那长不大的父亲,为了哄女儿开心而学会的魔术……影片中温暖的细节俯拾皆是。当一航的父亲,拿着药瓶对刚刚争执过的儿子又殷殷嘱托时,看到他转过身那沧桑辛劳的背影,禁不住泪如泉涌。

活着从来都是一件不易的事,但是,携爱前行,我们的步伐才从容而坚定。

我们终会失去,对抗失去的最有力反击,就是学会珍惜。

改变一航的沉默与颓废的小远,终于还是没能逃脱病痛的魔爪;那位丢失孙子的老奶奶,依旧在下雨天坐在门口等待;那位沧桑的父亲,独自一个人望着女儿的假发嚎啕大哭……一幕幕令人动容的场景,让人无法不流泪。也许,导演是想用这种直面苦难的方式,唤醒我们那早已麻木不仁的心吧。

我们总是在匆匆赶路,却不知道早春的第一朵迎春花何时开放;我们只是一遍遍地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着,却忽略了身边最爱的人的感受;我们每天可以看到清晨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大声地歌唱,自由地奔跑,可以听父母的唠叨和争吵声,可以看孩子脸上快乐的微笑,这是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影片的结尾,所有人都在阳光下灿烂的微笑。那是一航的畅想。但是,那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啊。

原来我们琐碎平凡的日常,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

爱情的穿插,让原本沉重的话题多了几分青春的快乐印记,还有一朵小红花的温暖象征,加上男女主角青春靓丽的面庞,清澈纯净的眼神,纯熟自然的演技,都使得影片增色不少,多了几分可观性。

让我们在凡尘俗世里,以爱之名,携手同行,那么,生命就有了温暖的意义。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8

这是一部有关抗癌的电影,主人公分别叫韦一航、马小远。这两位都是癌症患者,与癌抗争。韦一航是特别丧的一个人,马小远的出现改变了他,但是结局很现实,马小远复发,永远离开了他。原本我以为我会哭的稀里哗啦,因为我曾经也是癌症患者的家属大军中的一员。但是可能是我已经看开了吧,看电影是时候竟然没掉一滴泪,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冷血。我可能是吧,现在的我很怕爱,更怕被爱。言归正传,先谈谈电影。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比如语言,并不是全部都是标准普通话,有夹杂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这样更显真实。确实,患癌症的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可能都是统一的标准普通话啊。比如韦一航拿筷子特别近,这在中国习俗文化中表示离家近,走不远。确实很符合这个人设。比如医院门口那位爸爸,女儿离世之后的痛哭流涕,明明吃不下却硬往嘴里塞。比如假发店老板钱包掉地上韦一航看到照片后惊讶的脸。比如……太多的细节,很符合现实。回想起我知晓我爸患癌的时候,整个人也变得很丧,就像韦爸一样听不得“死”这个字,自家生活就像韦妈掐菜叶子那般斤斤计较。看到这部电影,真的带给我太多的回忆。现在想想,其实也就是半年之前的事情罢了,但是我却感觉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久到我已经有些想不起来了。

电影中大家喊口号的时候,都在喊可以战胜癌症,但是癌症真的可以战胜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这也是我的疑问。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医疗设备、医学水平都发生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现在癌症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是我还是有疑问,癌症可以战胜吗?如果可以战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离开?包括我的父亲。有时候我就在想啊,让他们经历了痛苦的化疗,也只是暂时稍微延缓了他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活的很痛苦,延长他们的生命就是在延长他们的痛苦,他们活的真的太累太累了。但是顺其自然,看着自己的亲人一步步走向死亡,真的是很残忍的一件事情。当我看到我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我悲伤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解脱,无论是对我父亲还是对于我,还是对于我的家人。怎么说呢,因为我父亲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医生明确告诉我们治疗的意义就是蓄着一口气,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所以我们都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我父亲就会永远离我们而去,所以我们想的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

等待的过程是很煎熬的,我们明明知道最终的审判结果,却在等待着,等待着判决。所以当父亲真的离开之后,心痛的同时还有一丝解脱,就像死囚的审判结果终于出来了,斩立决。

观看这部电影触动很大,明明有的地方很悲伤,心很痛,却没有眼泪。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应该是冷血吧!

送你一朵小红花观后感9

癌症,一个在上世纪可能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的疾病,如今却像流行感冒一样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我们无法探究背后的原因,但患癌群体的确需要更多的关注。《送你一朵小红花》诉说了温情,但更重要的是让患癌群体被看到,被关注。

韦一航是一名癌症患者,人们异样的眼光让他慢慢为自己披上了满是荆棘的外衣,他的家庭本不富裕,因为他的病更是雪上加霜。他不把自己当正常人,在一次次复发的惶恐中度过日子。韦一航的父亲,为了省钱可以忍住胃痛的折磨不去医院,韦一航的母亲为了让儿子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不留余力的教他社交,像大家诉说推介自己的儿子,越是如此,韦一航越发觉自己是父母的负担,是家庭中无用的包袱。知道马小远的出现,他的生活一点点被染上了色彩。马小远从七岁就患了癌症,却乐观向上,如小太阳努力的放光发热,尽己所能向周围的人传达正能量。他的父亲像是长不大的孩子,实际上为了逗女儿开心学了魔术。韦一航表面不屑一顾,心中早已被这开朗的女孩儿吸引,他对马小远的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而马小远在把韦一航从颓废拉出后癌症复发,最终离去了人世。

马小远对韦一航来说是生命的救赎,因为她,韦一航转变了生活的态度。初见面时,韦一航面带微笑说:“你好,我叫韦一航,你要看一下我的脑肿瘤切片吗?”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劝退想要靠近自己的人,让人心疼而又无奈,马小远的回答却在他的意料之外,就这样他们相识了。马小远看出韦一航的丧,便一直努力帮助他,从私信,到带着韦一航去见各种人,再到带着韦一航模拟游览世界各地风景。就这样,有着相同病痛的两个人,渐渐靠近,渐渐走进彼此的心,感人亦温情,因为马小远的存在,韦一航的生活变的多彩。两个人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他们是彼此的救赎,他们是彼此的依恋。我想,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幸福便是抵御病痛最好的武器,生老病死并不能阻挡爱情,爱可以跨越时光,跨越生死。

我们总是在匆匆赶路,却不知道早春的第一朵迎春花何时开放;我们只是一遍遍地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着,却忽略了身边最爱的人的感受;我们每天可以看到清晨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大声地歌唱,自由地奔跑,可以听父母的唠叨和争吵声,可以看孩子脸上快乐的微笑,这是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影片的结尾,所有人都在阳光下灿烂的微笑。那是一航的畅想。但是,那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啊。原来我们平凡琐碎的生活,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生活本就不易,无论是身患癌症的病人,还是大千世界的普通人,活着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勇敢拼搏、绝不放弃,是我们所坚持的原则,无论遇到什么都要继续努力,要相信未来总会迎来光明。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永不妥协,永远努力。

⑶ <雨中的树>观后感题目

雨,长久以来都是情愫与感性的代表,缱绻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干净玲珑剔透,“细雨,烟雨,乌篷雨,狐狸雨,斜风细雨,烟雨凄迷,好雨知时节,夜来风雨声,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雨连江夜入吴,”不一而足。人们在雨中抒发感叹,在雨中俯仰情感。雨,也是一个民族集体思绪的载体,香港回归的倾盆大雨,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汶川地震的骤雨不歇,则是天公对华夏儿女苦难的呜咽。而今天,雨,被寄托了新一层含义,那就是我们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李林森同志的雨,在他身前,和煦如春风雨露,在他身后,悲恸如雨雪嘶歌。
《雨中的树》这部电影,正是以此为契机,讲述李林森同志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轨迹。他的名字中有五个木,五代表多,代表广,代表众,代表他丰硕的工作业绩和博大的精神境界。之所以取树,是因为树正是由众多的木所组成的,树刚正不阿,浩然正气,站直了就是顶天地,立乾坤,为人民遮阴,为环境守卫,倒下了,也是浑身是宝,果可入食,叶可用药,枝条可做燃料,躯干可作建材。这些都是对李林森同志鞠躬尽瘁的精妙比喻,在这部电影里,他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当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一幕幕慷慨悲壮之歌,响遍银幕内外,响遍每个观众的心间。
那些震撼心灵的点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洪浪滔天之际,他沉着应对,劳心费神,难舍昼夜,心力交瘁,体力严重透支。他声嘶力竭地呼喊,奋不顾身地救助百姓,让人感慨万千;病重之后他强忍剧痛忘我工作,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万源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镌刻了他的信仰;他在生命的尽头,脸色愈加显得苍白,幽深的黑眼圈更加显得形容枯槁,他还坚持呕心沥血,修改文件,布置会议,上传下达;最后他的小儿子深情呼唤父亲的镜头,所有的人都不免泪眼迷离,鼻中酸楚。诚然,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在死神面前,生命都是苍白无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同时也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是在他不懈追求生命意义中体现出来的。他始终保持善良、真诚的本性。这正是我们所苦苦追寻的人生主题。
最后,让我以一首小诗表示对他的景仰与尊崇吧: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⑷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5篇

拉贝日记 观后感

由于时光关系,没有读书籍版的《拉贝日记》,而选取了观看影片。拉贝是一位被誉为“中国人民的旅租英雄”、“中国的辛德勒”的伟大人物。他与 其它 国际友人一齐建立南京安全区,竭尽所能拯救了20多万中国平民百姓。

在拉贝离开南京的前一天,日军入侵南京,本能够带着妻子回德国平安度日的他,义无反顾地选取留在中国,与中国人民一齐共患难,可见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之深!其实,像扰镇枣他那样在危难之际向中国人民伸出援手的外国友人还有很多,例如威尔逊医生、杜普蕾女士、罗森博士等等,他们都是像白求恩那样的拥有国际人道情怀的伟大人物!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商人、医生、教师&hellip;&hellip;出于对战争的谴责,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他们团结在一齐,不畏艰难困苦,尽最大的潜力保护无辜的平民百姓。他们没有任何至高无上的权利,有的只是一颗勇敢而无私的爱心!比较日本军官的残酷无情,更衬托出他们人格的高尚!虽说时势造就英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英雄。能够成为英雄的必定是机智、善良、勇敢、仁慈、无私的人,拉贝和他的外国朋友就是这一类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留下的对中国百姓最为发指的一刀,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头颅,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运。这一刀是无耻的,令人难以理解的一刀,日本人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中华民族圣灵的亵渎,这种行为就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谴责。尽管日本军官冷血到竟然用杀人作为比赛项目的地步,但是也有的日本军官是心存良知的,影片中的少佐就是其中之一。他清楚地明白日本发动的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他试图说服同僚,他违背命令不忍心屠杀战俘,他向罗森博士通风报信日军对安全区的行动。这让人对日本人的愤怒有所缓解,即使是发动战争的一方,也会有厌战的人,也有善良的人,只是这样的人群不能与另外一部分好战的人群相抗衡,他们身不由己,无力阻止,只能从命。这让我想起了《钢琴家》里的一位救下了波兰著名犹太人钢琴家的纳粹德军官,如果没有他的庇护,也许那位钢琴家就不能幸存,也就不能继续发挥他的才华了!

但是,仅仅依靠外国人的帮忙和庇护,又如何拯救得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生命呢?战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仅是灾难,还有 反思 。为什么日本能够拥有飞机大炮这么先进的武装设备,为什么他们能够这么自信短期之内就能完全占领中国?他们之所以认为自我很强大,不正是因为中国的落后吗?落后就要挨打,为了不受挨打,我们务必自强,只有自强才能自救!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抗战,为挽救中国的不断努力!

另外,对于日本军官强奸妇女的恶性,影片当中也有体现。杜普蕾女士为了保护自我的女学生免受侵犯,以防生虱子为借口,把每个女生都剪成平头,缓拆爱美的女孩悲哀地落泪。不仅仅是中国的妇女受到伤害,日本的妇女也是,被抓去当慰安妇,以满足日本军官的生理需求!却给千千万万的女性同胞造成生理和心理的无尽的伤痛!我觉得身为女性,在动乱的年代,比小孩更处于弱势的地位。男人怎样就能够肆无忌惮的对女人做出这么禽兽的行为呢?有时候真的觉得做女人很可怜,如果有来生,就投胎做男人吧,那样就不怕吃亏受欺负了!尽管身处和平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被男人视为衣服!女人该有自我的尊严,该被社会所尊重!

战争是万恶的,然而却依然存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互相残杀的历史。在当今,美国为了保存自我世界超级强国的地位,违反国际和平条约侵犯这个那个国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hellip;&hellip;为的是抢夺这些国家唯一能够赖以生存的石油!为了自我的强大而给他国发动无理的战争,为了自我的私利而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于心何忍啊?同样身为人类,凭什么剥夺他人的生命呢?还说什么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类不但自相残杀,还要自我毁灭。天灾不能避免,还要制造人祸。战争是人祸,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同样是人祸。日本发生9级地震,应对天灾,已是难以应付,再加上核泄漏,真是雪上加霜!这次的核泄漏受影响和伤害的不只是日本,还有周边国家和海洋生物,其危害是全球性、长久性和不可估量性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都会反思,但是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我们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吸取教训了吗?人类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灾难无情人有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相信在当今这个不是很和平的年代,依然不乏像拉贝那样的仁人志士!

从历史中,我们明白拉贝先生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深深的爱着拉贝先生,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民族最为真挚的朋友。从历史中,我们看到,灾难面前无国界,世界各国人民是能够和平相处,互相帮忙的!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各国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应对灾难,互帮互助!就应说全世界的和平是能够实现的,让我们都向拉贝先生学习,以自我的方式,为实现世界和平,消除战争而努力吧!

拉贝日记观后感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拉贝日记》这部电影。

当日本战机开始轰炸南京时,拉贝张开纳粹大旗,让大家躲在下方的时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方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纳粹旗霎时成了拯救生命的护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们和硕大的纳粹旗,十分有视觉冲击力。其所带来的感受十分复杂,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时是最为重要的,不论采取何种手段。

拉贝的司机被砍头后,日军军官答应赔偿损失。拉贝提出用20位中国战俘来弥补自我的损失。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多挽救几条生命。当拉贝走向那一群充满恐惧以及期盼的战俘时,空气彷佛都凝结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我却只能挑选带走20个人,每一个名额的选取都是艰难的,也足以让心流血。拉贝用自我的勇气与智慧尽量多挽救那些已经走投无路的生命们。

影片中没有过多杀戮,暴力等场景,相对平缓的叙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点突出了拉贝这位国际友人如何挽救20万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轰炸西门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时候,西门子公司的中国员工躲到公司院子里来,日本轰炸机还是炸个不停,但之后拉贝把德国国旗拿了出来,中国员工们都躲在了德国国旗下,结果日本轰炸机就停止轰炸回去了。看到那里,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条的生命竟然连一面德国纳粹国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拉贝日记观后感

这天看完“拉贝日记”。一个人看片子,好像很怪僻,影院全场算上我只有三个人,如果不是有我,那一对儿算是包场,从影院出来,天还没全黑,都快七点半了,空气很暖和,香香的,是槐花开了,但是看不到槐树,它们都藏在小区里,马路两旁是高大的杨树和银杏,我对这条街很有情感,走过也快十年了,马路不很宽,银杏树长得很大了,到了秋天,金黄的色彩很浓郁,把一条街打扮的满满的,从天空到地面。良久没有薄暮在街上逛逛了,一个人。街上人来人往,谁都不留神谁。

“拉贝的日记”,看完后,第一的感觉是“拉贝”的导演输了,输在平淡。但在平庸之下,却是 故事 的完全跟整体的可托。并且最凸起的一点是将杀害的罪恶本源 清明 白楚的告诉,并用了许多的篇幅重复强调:那就是――战役的祸首罪魁是政府,日本的天皇直接参加(向参演天皇他“大爷,说大一点是态度,此片给出的是反法西斯的破场(固然我们应用纳粹的影响救命了战斗中的人,但并不能因而感谢纳粹),导演刻意用了必定的篇幅分不一样的场景展现此观点;最后的立足点当然是人性主义,亦即本片的重中之重,从个体好汉到其他国际友人逐一描绘,只是那演大夫的演员似乎是演吸血鬼出生,很跳戏。观影中对仁慈的本国人是有激动的,然而当看到咱们的运气须要外国人开圆桌会议举腕表决并由外国的圣母玛利亚来操办的时候,仍是有辱没的感到。至此,用这三根线穿成一根连起全部故事,顺水行舟。只是人物塑造的很失败,不个性,平庸是很致命的,由于平庸可能使人损失观看的兴致,并在看过之后没有回想,当初想想拉贝就是一光头戴眼镜的老头

儿,但是看拉贝自我的照片,得到的印象就比整个影片给我的印象深良多。所以“夏伯阳”不会被遗忘,而“拉贝日记”会。另外对于屠杀的镜头并未几,但那段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砍头比赛被突出表示,并且竞赛的过程逐日在报纸上登载,屠城的来源在日本本土再一次被提示。其余印象还有张静初的主角,基础就能够没这个主角;还有拉贝夫人上的那艘大船,有点挪亚方舟的感觉,鬼子连方舟都给炸了,人神共愤。

陆川的“南京南京”赢了,赢在一个一个独立的镜头。如果将镜头离开,每一个片断都有很强的冲击力,很奇特,历史的质感强烈,塑造的人物影像刻骨铭心,仅仅是影像;一个一个的镜头语言,就是他们历经四年将粒粒顽石磨制成的宝物,只等着用红线穿起,只是切实是功力不够,穿乱了套;那日本处男纯挚善良的眼线就是一根稻草,处处都可断裂。至于我们的圣母玛利亚高圆圆,坚定不演被强横的戏,此刻看来很对,陆川说如果演了影片会很不一样,我也没看出有什么不一样,“南京南京”里强暴的戏份儿太多了,足够了。只是对高玛丽亚塑造的单薄了些,印象不足。对网上很有争议的那一段日军祭奠的十多少分钟,我感到很棒,不可或缺的一局部,想想国家的人被杀,国都被占,还要在你们的国都里祭祀杀人者的亡灵,是什么样的羞辱吗!况且日本人的团结纪律和睦势也由此展示得很充足,我们好好想想,那么大的国家为什么被杀的那么惨?重要还是男人们尖勤谗滑,奴颜卑祈的太多,精英太少,一个国家假如男人们精力上被摧垮,精神上被毁灭,国度根本就亡了,所以,陆川虽然本作品不算胜利,但这样玩命工作的男人就是国家的盼望。

拉贝日记观后感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拉贝日记》这部电影。

当日本战机开始轰炸南京时,拉贝张开纳粹大旗,让大家躲在下方的时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方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纳粹旗霎时成了拯救生命的护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们和硕大的纳粹旗,十分有视觉冲击力。其所带来的感受十分复杂,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时是最为重要的,不论采取何种手段。

拉贝的司机被砍头后,日军军官答应赔偿损失。拉贝提出用20位中国战俘来弥补自我的损失。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多挽救几条生命。当拉贝走向那一群充满恐惧以及期盼的战俘时,空气彷佛都凝结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我却只能挑选带走20个人,每一个名额的选取都是艰难的,也足以让心流血。拉贝用自我的勇气与智慧尽量多挽救那些已经走投无路的生命们。

影片中没有过多杀戮,暴力等场景,相对平缓的叙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点突出了拉贝这位国际友人如何挽救20万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轰炸西门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时候,西门子公司的中国员工躲到公司院子里来,日本轰炸机还是炸个不停,但之后拉贝把德国国旗拿了出来,中国员工们都躲在了德国国旗下,结果日本轰炸机就停止轰炸回去了。看到那里,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条的生命竟然连一面德国纳粹国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电影往往只是一个有局限性的载体,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历史。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以前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给予我们帮忙的人,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勿忘先烈,勿忘国耻!

拉贝日记观后感

我观后甚为不解:一部平庸之作何以得到“权威”的群众联手夸奖?遂作此文。一是在锣鼓喧天的吆喝声中给《拉贝日记》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务必警惕且质疑拍戏的初衷、水准与良心。

影片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镜头,日军飞机轰炸,中国难民逃到拉贝的纳粹旗帜下获救。这一个镜头就把本片的故事给概括了。说它好,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说它不好,因为一个镜头的资料被拍成了一部电影。色彩平庸,画面平庸,镜头平庸。这部片子哪里是因为色彩、画面、镜头而让人印象深刻?飞机掠过,声响轰鸣。钢琴响起,旋律可人。除此之外的音效,作为一部非小成本影片,这方面并不乐观。一部电影是有气味的。同档期的《南京》在战场有尘土味,在角川自尽时有苍凉味。而《拉贝》只有在医院里有一点血腥味,其他的部分通俗得却缺乏气味。拉贝能够用国语配音,但日本人为什么不用原音加字幕?更糟糕的是在没有翻译的状况下,总不能让日本人与德国人自由对话吧?

故事在“起”之后的“承”,说的是拉贝“应邀”而留下来管理“难民营”。如果没有大夫的嘲讽,事实将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习惯把救星看做十全十美的英雄。故事试图去还原那一段历史的风貌,但却缺少能够承担起这样重任的大场面。无论是人数,还是建筑,无论是战场,还是后方。片中最大的场面是拉贝送夫人上巨轮,好家伙,人山人海,大船比小山还高&mdash;&mdash;有这气力“重现”一点“南京”好不好?导演的初衷到底是什么?这绝对值得怀疑!在拉贝左右,有两位帮手。好帮手男博士对于纳粹的罪行的控诉显得短而有力,思索的深度也远远领先于本片“主题”,对于本片来说是喜是忧?片中最有力量的当属中国大夫为救自我当兵的儿子而惨遭杀戮,铁蹄践踏人性,多么具有直击人心的能量!人物关系就是电影故事的骨骼。本片的人物关系十分简单,清晰明了&mdash;&mdash;以拉贝为树干,分出若干支。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分支”被处理的太简单、太平面。“性格组合论”想必是中国文艺批评家众所周之的,洋人们不会忘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难民营缺粮少吃,拉贝即使明白有败兵藏匿于此,也给予了默许。期间即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深情的感人画面,一切流于平淡。

张静初等女生被强迫脱衣服一幕,洋博士怎样不明白自我也回避一下?这样一部从题材上就应拍成灾难片的电影,其中居然加入了洋博士与中国女学生的感情,以及拉贝夫妇的“久别重逢”与“深情一吻”的大特写。即使观众爱看“好莱坞范式”电影,也不该把裤子都脱了、露出整个光溜溜的屁股示人不是?当日本兵准备攻入难民营之际,几百名中国百姓以血肉之躯筑起壁垒来守卫难民营,此时,他们就应比之后才走出大门的洋人们勇敢得多。故事的在漫长的“承”之后,最后一“转”。一触即发的杀戮被外来的媒体化解,意外的、侥幸的、突如其来的化险为夷到底有多少感人的情怀与崇高的光芒?获救后大人们喜出望外,像人人都中了五百万一样,这样的镜头是什么水准?故事走向“合”,拉贝胜利地完成了使命,即将离开时,民族感激涕零,无比留念。在故事前面作者并没有给出多少拉贝历尽千辛万苦以保难民营的铺垫的前提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一相情愿地把拉贝推上“大救星”的神坛。当我们整体来看这部电影时,我们会发现,本片在还原历史的原貌,在开掘历史的深度,在歌颂人性的伟大等诸多方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片就像一个举着大旗的裸体老头,巨大无边的旗帜遮掩了他苍老的身体&mdash;&mdash;本片以其题材的好处遮蔽了品质的平庸

一切便变得能够理解:这只是一个讲述一名德国人在异国遭遇战争后,保护了20万人又与妻子最后团聚的故事。这只是一部通俗、大众、平淡的片子,一部因为与我们七十年前的巨痛有关而被我们主观地赋予了过高的期望的普通电影而已!

好的影片,就应让关注与创作者都有受益。如影片的手法,风格,艺术风格与水准,“题材好处”与“历史好处”被搬上银幕的合法性。就《拉贝日记》这样一部压根算不上优秀的电影,影评人的“众口铄金”,原因何在?是文艺理论贮备上的单薄?是电影审美趣味上的跑偏?是人文精神立场的隐退?是对知名影评声誉的自毁?是对广大普通观众的误导?是对朋友强大面子的妥协?是对金子银元钞票的臣服?谁能揭开这些奥秘,谁就变得聪明无比!

相关文章:

1. 拉贝日记观后感

2. 拉贝日记读后感400字

3. 拉贝日记观后感500字

4. 开学感受日记100字

5. 黄埔军校的观后感

⑸ 反腐电影往事如烟观后感

影片故事细腻动人却力量十足。

影片故事细腻动人却力量十足,女导演比尔以往一直以淡然叙事见长,《遗失在火中的记忆》虽仍保持这一基调,但比尔却突破风格地加入了大量特写镜头。

尤其是对角色眼神的特写:哈里·贝瑞的哀伤而美丽的眼睛、德尔·托罗痛苦隐忍的眼神,以及两个孩子天真及恐惧的大眼睛,这些镜头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在适度夸张的程度上,成功地烘托了影片的情绪与气氛 。



3、史蒂芬

奥黛丽·波克的丈夫,脾气温和、性格可爱,拥有一个十岁的女儿哈普、六岁的儿子多利。在寻访杰瑞的途中,因为在街头好心拉劝一位暴夫不要殴打妻子,导致在暴力中毙命。


⑹ 求《我是特种兵》的观后感

十九岁的小庄,在青梅竹马的小影鼓励下,考入了戏剧学院导演系。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小影病倒了,没能去参加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艺术专业考试,她选择了参军。为了追随青梅竹马的初恋女友小影,为了不能在战争爆发时让小影独自上前线,小庄毅然选择了休学去参军。就这样,小庄和农村兵喜娃等人被稀里糊涂地拉到了新兵连。

在新兵连,倔强个性的小庄和“冷面无情”的班长老炮格格不入,成为了不守规矩的模范。刺头兵小庄被苗连看上了,他成了苗连的文书,开始了他的侦察兵生涯。军区年度对抗大演习开始,小庄、老炮和陈排潜入了蓝军大后方,出奇制胜地捣毁了蓝军的导弹旅,给侦察连争了脸。演习结束以后,小庄作为一个合格侦察兵得到了全连的公认。为了苗连的期望,小庄报名参加了特种兵集训。
全军区侦察部分队选送的100多名侦察兵骨干在仅仅五天的地狱周训练里,就只剩下47个菜鸟。地狱周的目的,就是筛选那些不能忍受痛苦、疲惫和精神虐待的淘汰者,留下可以继续受训的种子选手——这就是特种部队选拔当中的‘除锈’。紧接着,第二阶段的训练又开始了,小庄和其他学员们要学习和掌握非常规和秘密作战的特定技能——轻武器和重武器使用、爆破和工程建设、密码密语通讯、战地急救甚至是截肢手术,如何审讯和反审讯、如何侦察和反侦察等等。夜老虎侦察连的陈排、小庄、喜娃、老炮,钢铁八连的强子,尖刀侦察连二排排长耿继辉,海军陆战队侦察连的卫生员史大凡,空降兵雄鹰师侦察连狙击手邓振华,共同组成了菜鸟A队。高中队告诉他们,只有强者当中的强者,才能成为特种兵。……。

这是简介,你自己看着办把——————一曲凄美缠绵的军营恋歌,一份血与泪水的成长记录。19岁的大学新生小庄,为了追随初恋女友而开始了一段迷彩军营生活,但两个少年都没有料到,当命运的子弹穿过爱情的心脏时,面对着喷涌而出的梦想和鲜血,这无常荒诞的人生又有几许承担之重?
一段激情昂扬的热血青春,一部与众不同的军旅励志剧。从一个桀骜不驯的艺术青年,到一个骁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合格特种兵,小庄在绿色的军营中一遍一遍经历着蜕变、感召和洗礼……
小庄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偶遇了以前的老班长老炮,不能忘却的回忆如同子弹般呼啸着击中了他,带着风声带着影子从四周擦身而过。三十岁的小庄,坐在电脑前,开始用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讲述了那段关于爱,关于军队,关于战友的如梦岁月——
十九岁的小庄,在青梅竹马的小影鼓励下,考入了戏剧学院导演系。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小影病倒了,没能去参加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艺术专业考试,她选择了参军。为了追随青梅竹马的初恋女友小影,为了不能在战争爆发时让小影独自上前线,小庄毅然选择了休学去参军。就这样,小庄和农村兵喜娃等人被稀里糊涂地拉到了新兵连。
在新兵连,倔强个性的小庄和“冷面无情”的班长老炮格格不入,成为了不守规矩的模范。刺头兵小庄被苗连看上了,他成了苗连的文书,开始了他的侦察兵生涯。军区年度对抗大演习开始,小庄、老炮和陈排潜入了蓝军大后方,出奇制胜地捣毁了蓝军的导弹旅,给侦察连争了脸。演习结束以后,小庄作为一个合格侦察兵得到了全连的公认。为了苗连的期望,小庄报名参加了特种兵集训。
全军区侦察部分队选送的100多名侦察兵骨干在仅仅五天的地狱周训练里,就只剩下47个菜鸟。地狱周的目的,就是筛选那些不能忍受痛苦、疲惫和精神虐待的淘汰者,留下可以继续受训的种子选手——这就是特种部队选拔当中的‘除锈’。紧接着,第二阶段的训练又开始了,小庄和其他学员们要学习和掌握非常规和秘密作战的特定技能——轻武器和重武器使用、爆破和工程建设、密码密语通讯、战地急救甚至是截肢手术,如何审讯和反审讯、如何侦察和反侦察等等。夜老虎侦察连的陈排、小庄、喜娃、老炮,钢铁八连的强子,尖刀侦察连二排排长耿继辉,海军陆战队侦察连的卫生员史大凡,空降兵雄鹰师侦察连狙击手邓振华,共同组成了菜鸟A队。高中队告诉他们,只有强者当中的强者,才能成为特种兵。强者的概念,不光是体能,更重要的是智商。特种部队要的,不是超级战士,不是兰博,而是——智商和体能、聪明和智慧、忠诚和狡诈等一系列的完美结合,加上严格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所以称之为——特种兵。
喜娃和陈排先后被淘汰了。小庄、耿继辉、老炮、强子、邓振华、史大凡通过了各种测试,被分到了孤狼特别突击队——特种部队当中的特种部队,一支高度保密的精锐别动队,对外番号是026后勤仓库。首战告捷,他们成功地击毙了三名犯罪分子,顺利地解救了被劫持的七岁小女孩丫头,并用巧妙的方式,给了她满车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保留了一个小女孩童年的天真烂漫……
在和中国陆军黑虎特种大队对抗的实战演习中,他们一夜之间毁坏了“敌方”空降师和物流中心,并鸡犬不留地破坏了陆航团……而小庄更是大难不死,化险为夷,最终孤身一人挺进蓝军纵深,夜袭蓝军心脏,一次漂亮的斩首行动,使得敌人司令部所有的军事主官和参谋人员通通报销……群龙无首的敌人各自为战,狼牙特种大队开始了大反攻,彻底将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敌军歼灭。小庄做梦也没想到,仅凭他们几个人,便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小庄十九岁生日那天,军区总院的小影抱着蛋糕,走了双脚的血泡,来到了小庄所在的营区,蓝天白云之下,两位少年共同吹灭了生日蜡烛,甜蜜相依,心心相印。而当小影得知小庄等人会开赴西南边境为大规模的边境缉毒战役做前期渗透侦查行动时,为了和小庄并肩战斗,不顾一切的主动申请调往边境武警部队,奔赴了战斗第一线……
孤狼特别突击队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边境山寨朗德,和武警情报参谋夏岚会合。他们和当地的老乡一起,组织和训练民兵,筹建防御工事,扶助山村教育……
很快,几个派别的贩毒武装联合起来,准备围攻朗德寨。孤狼特别突击队带领全寨民兵,采用卫星通信器材和麻雀战术,打退进攻,然而,为了救出一个和孩子相依为命的小狗,六名队员再次冲进危机四伏的丛林……
德朗战斗,武装毒贩遭到全歼,德朗毒品走廊从此不复存在,而孤狼特别突击队的队员们却因此多数负伤……
在武警野战拉练医院,小庄再次见到了成为武警上等兵的小影,二人悲喜交集。小庄又得知,自己一向敬重的苗连转业成为了缉毒警察,并被边境的马家贩毒集团所扣,生死不明。又一次单独行动开始了,伪装后的小庄通过毒枭马世昌的女儿马绮彤打入了毒枭家族的内部,里应外合,剿匪远山镇,一举清除了盘踞在祖国西南边境的毒瘤。
胜利后的孤狼特别突击队员和小影所在的卫生队员们兴高采烈,但未曾预料的悲剧却紧随而至:被审讯的毒枭马世昌之子马云飞用计自残,绑架了小影——当小庄果断的扣动扳机时,也成为了小庄军人生涯的最后一颗子弹……

《我是特种兵》(原名《子弹上膛》)在央视一套热后,收视率节节攀高。其中“人群风向标中”关注《我是特种兵》的排行中, 80后位居第1名,90后位居第2名,成为国内少有被90后关注的军事题材作品之一,当然,最关注的还是属于80后,本身该剧的主角就是80后群体。

每个部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放开该剧对于部队情况拍摄的真假于否,只是站在人的立场,去看士兵奋斗历程来讲,都是值得称赞的,也是反映了80后一代在奉献和索取、在荣誉和牺牲、在奋斗和运气上做出的一系列的选择,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群体是多么值得骄傲的群体。

1、开场是回忆,庄焱虽然已经融入了社会大集体,但他还是会回忆起在部队的那些时光,有过部队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是的,也许社会太过浮躁了吧,才让人觉得部队里是那么的纯净。虽然每天的训练很艰苦,但那毕竟是只要流汗就可以有收获的地方。所以,他会突然的迷失自己,而无法走出自己曾经的那个世界。

2、不要忘了,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80后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群体,他们需要付出,同样也需要肯定。但付出之后没有被肯定反而被误解或者被打击之后,他们需要有自己的反击,但是,个人英雄主义并不是什么好事,也许会带来全队的牺牲。

3、感情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改变,而不能改变的,是我们那颗永恒的心。也许你会因为一个女人做出一个很特别的决定,但对于男人来说,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做出这个决定后为这个决定而努力的过程,我想,该剧中的人物就是这样去发挥的。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但当你奉献和牺牲之后,你不会因为当初的选择而感到懊悔,这也是该剧想要给予我们启迪的吧。庄焱、老炮等等,都是这样的人物,他们的人生是精彩的,而他们军旅生涯是永远不会被淹没的。

5、刺头兵永远都不是最次的,该剧和《士兵突击》走的不是同样的路线,徐三多不算是佼佼者,从一开始从军到军营之后的每一次考核,他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有一颗执著的心,不抛弃不放弃感动了很多人。我想,徐老三走的是一个极端,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是属于《我是特种兵》里的庄焱,虽然他是个刺头兵,但是他有自己刺的实力,正是因为这些刺,才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兵。

6、没有人会黑你,黑到你的,只有你自己。看似精心设计的局,看似那些没有人情味的训练,看似那些毫无人性化的条条框框,你会觉得无耻到了极点。但事实上,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严格要求,这样的没有“人性”,才让英雄变得更加神秘和神奇。不是有人故意在黑你,也不会有人黑你,黑到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要正确对待每一次的挫折,过去了,就过去了,回头想想,你不会因为这些挫折而有感伤,反而会感谢这些挫折。

7、懂得奉献才会更博爱。有牺牲、有奉献、有奋斗、有艰苦的生活,有那些值得铭记的日子,才会懂得奉献不仅仅是牺牲,而是让自己学会了博爱。是的,那些人生经历中的男男女女,那些给予自己爱又被爱了的人们,也许会成为自己整个精彩人生中最亮的风景线。

8、纯爷们的戏越来越招人喜欢。《士兵突击》后,似乎这样的体裁越来越受到推崇,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爷们,纯爷们的戏会让人看后有一种力量,是的,浑身充满力量,才会更加努力的去工作。

9、好的小说和剧本是电视剧成功的保障。这部电视剧由红遍网络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改编,主创力求真实再现中国当代特种兵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活,同样,电视剧又针对收视群体做出了自己的调整,不过,还是很忠于原著,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10、《我是特种兵》作为央视迎新春大戏,给予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该剧的本身,是军旅励志题材,还有要树立一种新的风尚,就是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做为我们的精神支柱,伴随我们的生活,跟我们一起成长。

最初看的时候,《我是特种兵》已播了一半,看了半集,我就深深迷上了艰辛的军旅生涯。剧中穿插了主人公庄焱的独白,以及忧伤的背景音乐,恰如其分地引人入境。如果我是小庄,我也会怀念那段当兵的日子,在十一年后,在梦回深处,也会潸然泪下。他太孤单了,没人能理解他,当年和他一起奋斗的战友早已失去联系,深爱的小影死在自己的枪口下,只有记忆支撑他走下去。

第一集就上演了他与班长大炮相遇的场景,仅仅一个“一,二”就让小庄找到了十余年前的感觉,四目相对,红了眼眶。之后大炮悄然离开,说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离开是件好事。年少气盛早已风逝在回忆里的十一个年月,只是,他们都选择把怀念珍藏在心里,不联系,不问候,并不代表不想念。我有些心疼长发时的小庄,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原型“小庄”如今怎样了,是否真的走上了成功的导演路。我喜欢看他们在部队里的样子,即便再苦再累,坚毅的脸上也会微笑,那时小庄总是如孩子那般没心没肺地大笑,明亮的眼睛闪乎出对未来的渴望,而长发小庄只会对着电脑,抑或拿着啤酒瓶,苦涩无奈地咧咧嘴,晦暗无神的大眼睛里没有任何快乐,只有无尽的思念。

小庄碰上老炮,强子。物非人也非,他不知道这些年来发生了什么事,转眼间老炮入了毒枭之流。在狼牙特种大队的训练,老炮全用在了逃跑和对付战友上,接着强子,卫生员,伞兵“死”在老炮枪口下。小庄开始了人生的最低迷时期,他一定特别迷茫,当六人聚首可以把酒言欢共诉寂寞时,他们走向不归路。

我几次被感动得差点流泪。总以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屏幕上的他们,会因为战友的离去,连长的转业而眼泛泪光。如果有来生,我也要做个男子,去当兵,去特种部队,去体会有血有肉的生活。整部电视剧以小庄的回忆为主线,穿插零星爱情片段,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物欲横流,展现得更多的是他们刚强有力的口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是看这电视剧之前听见这口号,一定会打心眼里恶心他,可现在感觉很真很真。他们属于原始森林,一直在那摸爬滚打。我陷在剧情中,一闭上眼睛,脑海里闪现一抹绿,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的植物,战士们的迷彩服,脸上的油彩,都是充满生机的绿。

我喜欢老炮(暂且称为男二号,不知道为什么,看小说电视剧啥的,我都喜欢男二号),寡言少语的他,浓眉大眼的他,棱角分明的他,沉着坚毅的他,笑起来十分羞涩含蓄的他,身为爆破手的他,最喜欢眉宇间“川”字分明的他!他与小庄重逢时震惊地一回头,十余年前身着军装的一回头,重叠起来,我被他们的情绪感染了,似乎一切都没变,只是时光流年轰轰烈烈地消逝了一阵。

《我是特种兵》给我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是绝对的励志剧。我不得不承认女性身上缺少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他们那种英雄气概,那永远的六人组,那让人闻风丧胆的孤狼B组!这是关于男人的电视剧,仅有的几个女演员也算是配角吧。在青春蓬勃的时光里,他们潇洒豪迈地活了一把,倒也可以说不虚此行了。生活里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留恋的东西,然而,眼下生活节奏极快的社会,许多人都在为小感情纠结无病呻吟。唉唉唉!

我一直都希望小庄,这个自误杀小影后行尸走肉的男人,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好在上天没有抛弃他,给了他和小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儿丫头。但是今天的结局让我不是很满意,过于烂俗过于小说化了。小庄不可能振作得那么快,真正的特种部队也不会幼稚得通过一个小剧组来歼灭毒枭,毒枭的大脑也不会简单得像已灭绝的恐龙,一切都太富有戏剧色彩了。不过,我真诚地希望,小庄能和丫头在一起,能回到部队,能重做西伯利亚狼。

阅读全文

与如果有来生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周星驰电影一本漫画闯天下的歌曲 浏览:634
斯嘉丽约翰逊的所有电影大全 浏览:513
情欲按摩院电影图片 浏览:989
别墅三人交换中文字幕电影 浏览:993
你好李焕英完整大电影免费版 浏览:204
李彩潭电影大全全部 浏览:502
赵本山歌曲电影大全 浏览:703
电影英文bgm配乐 浏览:625
有一部写惠能大师的电影 浏览:499
香港电影免费高清完整 浏览:383
东京电影节香港 浏览:52
一本讲老粤语电影明星的书 浏览:280
第十区怎么去国外网站看电影 浏览:315
音乐之声电影的音乐剧 浏览:883
怎样在B站上传一部电影 浏览:143
篠田优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887
电影晴天虎图片 浏览:914
主角从监狱出来的电影台湾电影 浏览:797
吴京电影西风烈演员表 浏览:245
红嫁衣电影网站2021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