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间正道是沧桑》从亲情,爱情,友情,信仰四个角度分别一篇观后感。谁会
走向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 不顾黑眼圈,不顾人憔悴,连续20来天,天天熬到午夜1点来看中央一套播放的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后来才知道中央8套也在播,时间上早了许多,于是又看了8套看1套,来来回回,重复着看,还是饶有兴趣。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部电视拍得好,吸引了我。要知道这样的革命题材战争题材我并不是很喜欢看,能把我牢牢粘在电视机旁的电视剧不多。
② 无间道观后感 之人间正道是沧桑
[无间道观后感 之人间正道是沧桑]最近的睡眠的时间越来越短,每一天晚上都睡得很晚,很晚,无间道观后感 之人间正道是沧桑。哪怕是无所事事的干坐着也不想让自己早早地入睡。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不入睡,是因为不愿意入睡,舍不得入睡,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了解,怎能贪睡浪费时间呢?最近尝试着让自己心有二用,但是却发现实现的可能性非常的低,就算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偶然得之,也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生活一团糟!所幸,自己不是一个转牛角尖的人,既然做不到,做不好,不如丢开,人活一世,开心最重要。没有必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的累。不幸的是,睡眠习惯已经改了,不是说想早睡就能睡得着的,于是躺在床上,躲在暖暖的被窝里面,拿着手机,一遍遍无聊地看电视剧。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将《无间道》ⅠⅡⅢ全部看完,剩下的除了唏嘘,总觉得内心有很多东西在血管之中叫嚣,几欲喷薄而出,观后感《无间道观后感 之人间正道是沧桑》。六道轮回,你我都不过是这六道之中的一粒尘埃。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这样的理论,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但是自己内心却觉得真正可笑的却是自己。人活一世,总要做点什么,不求万古流芳,至少无愧于己、至少白发苍苍,年迈之时,弥留之际可以俯仰无愧于天地,可以无悔无忧!生活很辛苦,薪水低,物价高,无房无车无存折,工作太忙碌,休息少……我们总有理由告诉自己,为了活下去,可以使用一些不好的手段,见不得光的方法。但是,只有一个理由,就足以让这些借口统统变得不堪一提。那就是人性,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因为人有理智,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如果丧失了这些,就只是披着人皮的禽兽罢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停止,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为了正义而存在;总有那么一些事情,不管有无史料记载,总会在它应该出现的位置大发光彩!
③ 《人间正道是沧桑》或《民国往事》400字观后感.
巧了 这两天正好打算写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东西 随便在这先说几点吧 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虽然是作为国庆献礼的影片,但这部片子在历史功过的评述上客观真诚,故事紧凑有趣。所以没有一般的主旋律影片的说教灌输之感。
没有渲染大人物的纵横捭阖,而是坚持透过小人物来讲述大事件。“中山舰事件”里杨立青只是个普通学员,即使是到了“南昌起义”他一不过是个负责扼守铁路桥的营长。说远也不远,在上海中央特科时的“伍豪”(周恩来)、在四野时的“101”(林彪)都曾是杨的顶头上司。但哪怕镜头就是中央军委的小屋旁、“蒋总司令”的帐篷外,也绝不弄几个特型演员来装模作样。对大人物的轻描淡写甚至刻意回避,让人看来平实而自然。普通的人其实离伟大的历史也很近。
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透过瞿恩之口,影片多次提到了理想的两种意义:“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牺牲了我的生命。”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心怀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才有今天的共和国。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时代,这种精神却显得可笑甚至虚假。杨立青在剧中前说:“历史不能忘记”,这也可以看作是剧作者的对整个社会期待,期待着这种精神的回归。
革命与爱情,记不得是杨丽华还是瞿霞曾经说过:“爱情和革命本质是一样的,都会让人变得热情、盲目。”杨家和瞿家的情感纠葛无疑也是影片讲述的一个重点。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自己感慨吧。
此外还可以看人民军队的建设、东北工业对于解放战争的意义等等。
这部片子确实拍得不错,能从很多角度去了解过去那段历史。具有史料价值的同时还兼具娱乐性。主旋律能拍成这样确实是难得了。
④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观后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人间正道是沧桑》做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通过大胆的艺术概括,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包括领袖人物的出身、经历、品格和文化身份的某些方面融化在剧中,该剧虚构人物的塑造和虚构情节的描写丰富了一般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历史内涵,提升了它的精神文化品味。
《人间正道是沧桑》把镜头的焦距对准了剧中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命感受,用生动的情感冲突以及生命体验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的血肉,使全剧有了一种少见的性格光彩和信仰力量。这部电视剧不仅提升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品位,而且它的内涵比《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同类影视作品要丰富的多。
(4)人间正道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1925年,湖南醴陵的杨氏家族,长子杨立仁(黄志忠 饰)本是个教书先生,心思细腻,足智多谋;唯一的女儿杨立华(张恒 饰)自幼念书,个性独立有主见,是新女性的代表;小儿子杨立青(孙红雷 饰)虽生性顽劣叛逆,但为人勇敢正直。
立仁起初受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国民党,后入黄埔军校当教官,立青也碰巧在此时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并结识了共产党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孙淳 饰)一家。
立青不仅将瞿恩当作精神导师,更对瞿恩的妹妹瞿霞(柯蓝 饰)萌生了爱意。国共两党的关系不断变化,三兄妹的命运发生了突变,立青和立仁更是反目成仇。在那动荡的年代,血浓于水的亲情、革命理想以及纯洁的爱情将何去何从。
⑤ 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观后感
巧了 这两天正好打算写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东西 随便在这先说几点吧 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虽然是作为国庆献礼的影片,但这部片子在历史功过的评述上客观真诚,故事紧凑有趣。所以没有一般的主旋律影片的说教灌输之感。
没有渲染大人物的纵横捭阖,而是坚持透过小人物来讲述大事件。“中山舰事件”里杨立青只是个普通学员,即使是到了“南昌起义”他一不过是个负责扼守铁路桥的营长。说远也不远,在上海中央特科时的“伍豪”(周恩来)、在四野时的“101”(林彪)都曾是杨的顶头上司。但哪怕镜头就是中央军委的小屋旁、“蒋总司令”的帐篷外,也绝不弄几个特型演员来装模作样。对大人物的轻描淡写甚至刻意回避,让人看来平实而自然。普通的人其实离伟大的历史也很近。
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透过瞿恩之口,影片多次提到了理想的两种意义:“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牺牲了我的生命。”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心怀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才有今天的共和国。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时代,这种精神却显得可笑甚至虚假。杨立青在剧中前说:“历史不能忘记”,这也可以看作是剧作者的对整个社会期待,期待着这种精神的回归。
革命与爱情,记不得是杨丽华还是瞿霞曾经说过:“爱情和革命本质是一样的,都会让人变得热情、盲目。”杨家和瞿家的情感纠葛无疑也是影片讲述的一个重点。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自己感慨吧。
此外还可以看人民军队的建设、东北工业对于解放战争的意义等等。
这部片子确实拍得不错,能从很多角度去了解过去那段历史。具有史料价值的同时还兼具娱乐性。主旋律能拍成这样确实是难得了。
2
⑥ 小学看人间正道的观后感600字
《人间正道》观后感
最近,电影频道播出的《人间正道》影片看后让人受益匪浅,这是和最近出品的《黄克功案件》一样是一部让人拍手叫绝的作品。《人间正道》是一部反映延安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反腐除贪的真实故事,这是弘扬法治,反腐惩贪的好题材,这部影片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许。试想,一个政党,一个政府若不依法办事,不惩贪除腐,就会失去民心,就会让广大群众寒心,就会失去希望的生机,这样政权生命和政治生命就会终结,而这部片子犹如一声春日惊雷震荡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这部和《黄克功案件》同类题材的弘扬法治精神的影片,看后让人精神振奋,特别是对于我们各级官员启迪不小;作为一个伟大的政党还是一个个人,无论你对社会作出多么大的贡献,无论你对革命功绩再大,但是一旦你滋生了腐朽的思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人民就不会原谅你,就必然要遭到法律的制裁。剧中的人物肖怀忠,先怀着一种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情怀,由毛主席亲自点名作为当时延安的税务局长,为了革命的发展壮大需要。他也曾为党的事业出力流汗,鞠躬尽瘁的奉献自己,但他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在成绩面前,私欲滋生,置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放弃了一个共产党人应具有的情操,把人民的安危置于脑后而不顾,借权受贿,无视边区政府的法律尊严,忘记了人民的寄托,最后在人生的道路上断送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可悲的遗憾,受到法律正义的处决。
肖怀忠的作为,亵渎了党的政策,辜负了人民的期望。在剧中,毛主席对此案件做出了公正的处理,它不因肖怀忠曾对中国革命有贡献而徇私枉法,毛主席的表态,是一篇共产党人倡导法治精神的宣言书,它彰显了我们共产党领导人民秉公执法,彻底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从根本上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和意志。这种气贯长虹的作为给我们现在实现依法治国做出了表率。我们共产党人只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在于我们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待遇,无论你官多大,无论你功再高,在法律面前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没有法律之外的特殊阶层,他打破了几千年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陈腐信条。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下,此影片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特权和公权的天平上,在情感和正义面前,这部片子使人敬佩,让人折服,使人晰然泪下。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部片子和《黄克功案件》是一个石惊天破的醒世恒言。“党内没有特殊党员,谁犯罪都要伏法”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不同之处。依法处理肖怀忠是我们共产党人严惩贪腐,公正执法的铮铮誓言。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嫉恶如仇,真正为广大群众谋利益,敢于执法如水的典范。执法公正,民心所向,执法不公、不严,失去的不仅是法律的尊严,而且断送的是支撑政权基础的民心。看罢此片最后的结局,正义的枪声为贪腐送终,让人情怀激荡,但愿处决肖怀忠的枪声能穿越历史的时空,每时每刻都在广大党员的耳边萦绕,能震撼每一个当政者的心灵,愿我们都能以此为戒,做一个心底无私、心怀天下的人,愿我们每一个当政者能善待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计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在人生奉献中升华自己。
古人有言;为政重在廉,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做人,德不善而弊显,行不俭则祸生。任何时候,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在官唯明,理事唯平,要让国清民安,就要奉法为重,就要一碗水端平,只有一碗法水端平的社会才是清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才是公平的社会,才会国泰民安。
尽管处决肖怀忠是一件必然的案件,但却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大义和反腐除贪的决心,也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法如山,执法公正无私的情怀。缅怀历史,在实现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在反腐倡廉的行动中,我们应以此为戒。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好好地观看此片,从中吸取教益,力争在自己为民谋利益的岗位上,善用自己的权,当记苍生苦,不忘鱼水情。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心,堂堂正正的做人,清清廉廉的做官,做一个人所敬佩的好人,好官
⑦ 寻求<人间正道是沧桑 >的观后感 1500字。
《人间正道是沧桑》更像是一部长篇电影。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画面大量地使用了闪回、暗转、叠化、特写等手法,用字幕代替画外音来交代剧中人物的去向、未来命运直至部分心理活动。这些技术手法的运用,使片子充满了浓厚的诗意。非常电影化。我看第一遍用了四个晚上,觉得不过瘾,因此又用了三天时间看了第二遍,看得真辛苦,可没办法,一打开就放不下,每一集都是那样的精彩。 片子通过瞿、杨两个家庭的五个青年在20世纪初中期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道路上发生的情感纠葛、不同的理想和主义的纷争,讲述了一个史诗般的故事。片子将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故事,经巧妙的构思,为我们展现了1925-1949年间那个波澜壮阔的中国,以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沧桑变迁。 这是一部历史片,其中有很多重要人物,我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不知道是正史还是野史,但我喜欢片子中的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派;喜欢故事中不同思想、不同政党的斗争完全以个人私欲无关,只与信仰和主义有关;还喜欢片中对人性的描述,各种情感复杂交织,涵盖了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即亲情、爱情、友情。 以前看过的这类历史片大多政治色彩浓厚,是非观点明确,而此片却与传统的历史片不同,没有去大肆宣扬胜利者的辉煌,也没有渲染失败者的狼狈。片子讲述了国共两党中的精英故事。让我们看到,生长在那个动乱时代的有志青年,不管信仰什么,都是有思想、有素质的,给人感觉身处那个时代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路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述。这是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 片中最抢眼的是黄志忠出演的二号男角儿杨立仁,人长得并不帅,可非常出色,从一个狂热的革命青年、黄埔军校的参谋,到中统特务、******的高级军官,无论着中山装、西服还是军装,看上去都那么有气质,虽然是个反派人物,可很豪气,很有男子汉的气魄。他的魅力从到上海做了中统后突显,一派贵族气质、多智善谋、特务的阴郁和内心的冲突,以及多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林娥的那场感情戏,让许多女人爱慕他理性背后的痴情。 其次是董建昌(张志坚饰)******第四军司令,镜头不多,却很有男人味儿,对杨立华的感情,对******的忠诚,以及直言不讳的观点,十分务实的人生态度,给人很深的印象。 孙红雷饰演一号男角儿杨立青,一个成功的八路军将领,演得也不错,说话幽默、处处逗乐,感觉挺真实,不过总觉得还应该更豪气、更英雄一些,说不好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上没有立仁出彩。 三号男角儿瞿恩(孙淳饰),感觉气质上与****军委高级领导这个角色的要求稍差了一点,我想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形象上应该塑造得更高大更具感染力。 三个女角儿演得一般,我想大概饰者对那个时代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吧。 不过,整部片子的总体感觉很不错,场面恢宏,拍技不凡。 我喜欢这个片子最主要的一点是片子中的主要角色都不低俗,个个都有极高的理想和精神。无论是什么主义,无论在何种状态下,他们的纷争只有主义的不同,道路的不同,而没有个人的恩怨,人格的互贬。片中的四大男角儿都很棒,有思想、有气质。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我们看到了中国在那一时期并不缺乏精神,虽然他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个个都有理想,人人都很爱国。历史没有走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很多有志之士,为国家付出了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崇敬。 人们希望看到历史的真实面目。这部片子,给人这样一个感觉:国共合作的失败,是这个民族的一大损失。******有那么多的爱国精英、优秀人才,因主义不同,不能宽容,企图致异党于死地,最终却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我想这是当时******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政党利益至上,而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历史已经过去,不再重演,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宽容,更多理解,以文明的方式解决主义和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而不再是战争。
⑧ 人间正道是沧桑1、2集观后感
两天时间,基本没快进地看完了网络版《人间正道是沧桑》!
首先说说否定的看法:有的地方太假,尤其感情戏份,这与全片宏大的史诗风格很不相称;特写与摄影机运动过于频繁,本来是本片的最大优点,可是一些地方的滥用使得他们暗淡了光芒;孙红雷的表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表演的痕迹过重;演员普遍存在这类似问题;剧本稍欠大气,情节安排上不能排除含有媚俗的成分。
重点说一下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部剧实在拍得很牛逼,第一集吓了我一跳,镜头充满了运动,布景打光考究,特写运用大胆自如;少见如此重视运动的电视剧,也少见如此重视特写和杂耍蒙太奇的电视剧,这是本剧带给我的最大的兴奋。接下来就是剧本,以前类似题材的剧作多如牛毛,但以这样一个复杂家庭为视点的凤毛麟角,所谓的家国兴衰恩怨情仇,中国人传统家庭观念中的根本尽显期间,利用剧中人物的际遇变迁将国共二十几年的风雨讲述地淋漓尽致,让人切实地感受到了历史洪流的那种磅礴与悲壮。对于革命思想及那一代人的主义做了尽可能形象地阐述,尤其对以瞿恩为代表的CP第一代党员的伟大理想和人格魅力歌咏地很是动人。战争戏,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有劲。孙红雷是个不错的演员,尤其最后几集中的表演实在很精彩。其他主要演员各有千秋,但精彩的表演集集都有,很多配角让人眼睛一亮。
对于那段历史,这部剧还算完整的呈现了她的主要框架。我怀念并向往那个时代,那是有血有泪的年月,那时的先辈们为了理想为了生存为了家国拼搏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尽管他们中间不乏失败者和罪人,但他们所共同缔造的正是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历史!向一切在这片可爱而又伟大的土地上流过血泪的人们致敬!!!
⑨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当前正在热播的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中国革命的长篇巨著,史诗般的描写了从一九二五年大革命时期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发生在中华大地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部电视剧,以中国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为轴线,以国共两党斗争与合作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重点,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剧中人物多、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就人物而言,既有可追溯的代表性历史人物,也有泛泛的综合性历史人物的写照。剧中人物刻画生动鲜活、性格特征鲜明。观赏完全剧,感触颇多。
《人间正道是沧桑》描写的这段历史,正是中华民族结束封建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割据的社会,西方工业革命影响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同时,民主政治与先进的文化也感染着这个民族的青年。全剧通过瞿、杨两家五个年轻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民族未来命运的索求,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冲撞后,五位年轻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从而走上各自为之奋斗的人生道路。
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剧中人物的刻画与描写,表现的人物都很生动和真实感人。
首先谈谈剧中塑造的瞿恩这个人物。瞿恩是一位革命意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儒雅的谈吐举止,从容的生死态度,真正体现了一位革命者的高大形象。
塑造的瞿恩是众多革命先烈,特别是早期牺牲的革命领导人形象的集中体现。我认为,瞿恩的身上,彰显了蔡和森、瞿秋白和方志敏的奋斗精神和人生轨迹。这三位革命先烈都是在36岁时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后杀害的,其中方志敏和瞿秋白在就义前都像瞿恩就义前那样,写下了感人的篇章。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烈士的遗作。方志敏就义前,在牢房里一共写了十多篇文稿,其中三篇文章就是《清贫》、《可爱的中国》和《狱中纪实》。方志敏的遗作送到延安,还有一段感人的传奇故事:方志敏烈士在南昌狱中,一位叫高家骏的狱卒被方志敏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愿冒生命危险将文稿送出去,他通过在杭州的女友程全昭前来南昌探视他的机会,让女友将方志敏烈士的所有文稿带到了上海,送到了宋庆龄、鲁迅和李公朴手中……
瞿秋白烈士在就义前写下的文稿叫《多余的话》,还填词写诗。就义前吟《偶成》诗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瞿秋白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他把国际歌歌词翻译成中文,同时,他也是备受鲁迅敬重的革命者。瞿秋白烈士的绝笔《多余的话》至今未见到作者手稿,而《多余的话》的部分内容于1935年8、9月由国民党“中统”主办的《社会新闻》首先发表;1937年《逸经》半月刊第25、26期全文刊载,这里针对文中消极的情绪不能不怀疑国民党当局为了当时的政治目的有所篡改。瞿恩的形象,再现了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瞿秋白伟大的一生。瞿秋白在大革命初期,担任过黄埔武汉中央军校政治教官,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准备转移时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最后,瞿秋白英勇就义,时年36岁。剧中瞿恩的死,几乎就是还原了瞿秋白的就义过程。
瞿恩所展现的家庭形象就和蔡和森更相似了。蔡和森(1895—1931),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法国勤工俭学组织者、实践者之一。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19年,蔡和森偕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和女友向警予一起前往法国,在巴黎参加了勤工俭学励进会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1931年6月,他出席香港海员会议,被叛徒顾顺章等便衣特务逮捕,随即被由港英当局将他引渡给广东军阀,8月4日,在广州被英勇就义。这里不妨再看剧中瞿母的形象,这也是蔡和森母亲葛健豪的真实体现。葛健豪54岁带着儿孙三代进省城长沙求学,后又偕子女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学”,被当时舆论界誉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女”。 葛健豪回国后,加入湖南女界联合会,并在长沙颜子庙举办平民女校,自任校长。在她的合法身份掩护下,该校成为中共湖南地下组织秘密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马日事变”后,平民女校被迫停办。她到武汉、转上海,为党做地下工作。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在武汉牺牲,她回到老家为烈士抚育后代。
瞿恩的形象,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与瞿恩形成鲜明对比而塑造的影视人物叫董建昌。董建昌是现实主义的代表,同时也表现出了那个时代军阀的显著特征。董建昌爱才惜才,具有民族大义,对蒋介石独裁政策极为不满。塑造的董建昌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是1949年8月在湖南起义的国民党将领程潜、陈明仁将军。剧中的董建昌担任过黄埔教官,抗战时期担任过第一战区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湖南绥靖公署主任等等,都与程潜、陈明仁将军极为相似。
剧中的瞿霞,善良美丽、开朗大方。是具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悲剧型人物。她在被捕前后判若两人,但坚定的革命意志终未改变。剧中塑造的瞿霞,汇集蔡畅、帅孟奇等众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巾帼才俊的影子:瞿霞与哥哥瞿恩、妈妈一起去法国留学,便是蔡畅和哥哥蔡和森、妈妈葛健豪一起留洋法国的演绎;而到了后期,瞿霞从八年牢狱中出来,最终选择离开立青,则是共和国第一位组织部女部长帅孟奇的故事。帅孟奇被抓进南京“模范监狱”4年,受尽酷刑折磨,当被营救出来之后,她才得知女儿被敌人毒死,母亲被逼疯,父亲被逼得背井离乡,而在莫斯科的丈夫从报纸上看到她“牺牲”的消息后,已另组家庭,她就再也没有成家,全心身的投入到革命事业,其悲情甚至超过了剧中的瞿霞……
下面再谈谈剧中的主人公杨立青。杨立青出身豪门,生性顽劣,在一次玩枪走火,给家庭引来事端,闯祸后而离家出走。在姐姐杨立华的指引下来到广州,结识了姐姐的两位恋人:瞿恩和董建昌。正好两位都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在两位教官的帮助下,杨立青顺利地考进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教导队。在学习期间,他与瞿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瞿恩成为他终生的精神导师,瞿霞成为他相爱的恋人,通过瞿恩让他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四一二”政变警醒了他曾经迷茫的心智,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历经生与死的考验,一步步成为了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杨立青性格独特,既有侠骨义胆,又是柔情万般,很受女孩子的喜爱,剧中三位女性,白凤兰、瞿霞和林娥,都使这个铮铮铁汉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炽热情感刻骨铭心……
杨立青这个角色,是众多在黄埔军校就读,在国民党军队带兵,通过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将帅的综合体现。 黄埔师生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有近4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元帅中有一半曾在黄埔军校求学或任教,10名大将中的3位、57名上将中的8位出身于黄埔。周恩来总理早期就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聂荣臻、陈毅、陈奇涵、袁也烈等元帅和将军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教官。在黄埔军校就读的元帅有:徐向前、林彪,我们熟知的将军就更多了,如:陈赓大将、罗瑞卿大将、许光达大将、周士第上将、郭天民上将、杨至成上将、宋时轮上将、张宗逊上将、陈明仁上将、曾泽生中将等等。黄埔军校既是国民革命培养军事将领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剧中客观地反映了黄埔军校是按照孙中山先生创办军校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客观反映了黄埔军校的精神。
屏幕上的屏幕杨立青很像现实生活中的陈赓大将。陈赓也是湖南人,黄埔生,参加了武昌起义、长征,在苏区时候也是师长,无论是红一军还是红四军。陈赓乃将门之后,其祖父为湘军名将,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他自幼聪慧顽皮,不仅跟祖父学了一身拳脚功夫,还养成了机灵善变,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在当地提起陈赓,无人不晓。因为练过武功,他“统率”着前村后巷许许多多的“娃娃兵”,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扶弱。不过,陈赓比剧中的杨立青在政治上要成熟得早,其军事才能,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组织大兵团作战方面,在杨立青这个角色上没有反映出来。杨立青的前期跟陈赓相似多一些,而他的后期更像杨至成上将。杨至成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当后勤部长,建立了很多军工厂。杨至成将军北伐时是营长,而且是黄埔5期的,与杨立青这个角色很相似。
欣赏完这部电视剧,我认为在人物的塑造上的确很有特点,与其他史料片不同的是,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毛泽东、周恩来、廖仲恺、蒋介石等都没有出场,甚至连观众不太熟悉的湘系军阀唐生智也只是董建昌通电话而已,最终没有露面。而出场的人物你都能在历史人物中找到他们的影子,这可能就是这部电视剧精妙之处吧!既然是艺术作品,源于历史又通过演绎使历史故事更加精彩!如果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出场,大多数观众不会从艺术上去看,而关注点更多的是像不像、真不真,只要不是纪录片,任何特型演员表演历史人物都是有差距的,这部电视剧克服了这个问题。
值得欣赏的作品,不仅感人,更让你了解了老一辈革命者打江山的不易!
⑩ 求一篇《人间正道》读后感,急急急,谢谢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一个信仰,一个承诺…… 文:小马发光
前几天,家里人一直在看《正道》,每每在饭后都会与他们一起看几眼,因为很喜欢孙红雷,这部戏又是主演,没想到就是这几眼,却欲罢不能了。一到晚上就守候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正道》,等着看红雷!
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可以看出《人间正道》的前半部分,如此浓墨重彩的表现出年轻人寻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过程,抛却特定年代的特定条件,同样能够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一部励志之作。杨立青如此,杨力仁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命运不同,就是因为各自站的队伍不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格外突出了一代青年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这点一直到今天也并不会过时。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以最有典范意义的黄埔军校为主线,年少轻狂也好,热血激情也好,继承着“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黄埔精神,坚持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黄埔信条,同窗信仰不同,发展到兵戎相见,却又感情不变,爱国不减,中国人的根不变,凝聚力也就不变,精神也就不变。如此看来《正道》更像是给当代青年写出的励志蓝本。
《正道》这部戏男演员的实力很强,有红的发紫的孙红雷,有实力派但一直没有好机遇的黄志忠,有老牌演员孙淳,还有柯蓝、张恒。电视机看到这里,给小马的感觉是男女演员的实力失衡,男演员的实力明显胜过女演员。不知道是黎叔的失误还是他刻意的安排。
从前很少看一些历史剧,上学的时候历史成绩很挠头。但是《正道》让小马看进去了,当然也不是因为对历史的探究,而是把该剧看成是励志剧,在用心的体会杨立青们和杨力仁们的信仰和追求。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可以舍弃自己情感、鲜血,甚至是生命,让我们当年的年轻人在那么历史背景下体悟忠诚与信仰。从这一点说,这部戏一点也不过时,也很有教育意义。
该剧的主演孙红雷就不再评价了,今天可以算是红雷年,《潜伏》火的不得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小马认为该剧的亮点就是黄志忠所饰演的杨力仁这个角色,在网上查了查,很多网友都认为他这个角色似乎比杨立青更加出色。杨立仁的激进与热情,带着青春的冲动,似乎只有那么一次。经历了险些家破人亡的代价之后,他似乎彻底清醒了。从那以后,他再没有一次“非理性”行动。这种理性的政治立场,虽然让他在事业上平步青云,但离自己最初的目标与理想,却渐行渐远。在对待家庭上,杨立仁始终是近乎无情的,对牺牲家庭利益毫不犹豫,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无情,让他在事业与爱情上,都同样成为弟弟的手下败将。然而不经意之间,他对老爷子遗体的拥抱,他哄着立华开心的低声下气,他与立青电报中不必言传的意会,仍然透露着他对弟妹家人埋藏于最心底的一丝柔情。
杨力仁这个角色很拧巴,也很难拿捏,这对黄志忠是个挑战。黄志忠的机遇来了,自己的大戏登录了央视,终于修成正果,演技受到认可是对他的最大肯定。相信迎接他的会是更多的片约和好的角色。
人不能没有了信仰,那将如同行尸走肉,很可怕!只要我们把心中的信仰,表现日常的行动中,我们就会成功!即使没有成功也会无悔。信仰,信仰让我们走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