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凡达之奇缘历险的观后感
今天,记者姐姐组织我们小记者来到万达广场观影。
电影《阿凡提之奇缘历险》讲述了阿凡提在一次达瓦孜比赛时与一位名叫古丽仙的姑娘相识了,过了几天,一场水危机打破了葡萄城的平静生活,水务官哈孜和阿凡提在长老百姓的嘱托下肩负起了寻回水源的重担。阿凡提一路追寻真相,发觉哈孜实际上却是臭名昭著的盗宝团首领。为了完成长老百姓的嘱托,阿凡提必须激起全部的智慧与勇气,直面险恶人心,与他进行了斗智斗勇,但最后哈孜还是不服输,在古丽仙走达瓦孜过岸时,他砍断了绳锁,使古丽仙掉下了悬崖,阿凡提也跟着古丽仙一起坠入,但是阿凡提又拿出了准备好的达瓦孜热气球,又一次化险为夷。悬崖下突然有一把火炬落下来,阿凡提抬头一看原来是巴依老爷和葡萄城的百姓们来救他们了。历经麿难,阿凡提终于把水道疏通了,解决了葡萄城水危机问,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长老为了答谢阿凡提,奖励了他一顶色拉帽,这顶帽子由无数条丝线编织的,长老笑着说,阿凡提太勇敢了,帽子的丝线数量代表着阿凡提此次的历险次数呢。
电影中的阿凡提很聪明,内心正直、充满正义感,总是能用智慧解决问题,我真得很佩服他。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爱心包围我们,爸爸妈妈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老师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也许,我们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我们一定要像阿凡提一样正直善良、乐观勇敢,做一个积极向上、坚强不息,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人。
② 阿凡提打猎奇遇记观后感
我每天都翻看这本书,当看到只有劳动才能换回果实的故事时,深深的把我给触动了,是阿凡提有四个儿子,他们都非常的不爱劳动,只想着等阿凡提死后留下的遗产分给他们,所以他们什么活也不干,整天呆在家里,于是阿凡提想了个办法,就分别对四个儿子说,我的珠宝埋在一棵树下了,等我死了,你们一定要先把树浇水,等产下果实了珠宝就会出来了,不久阿凡提去世了,他们四个儿子就急急忙忙的去找各自的树去浇水,然后就把树给拔了出来,可是树下什么也没有,只剩下最后一棵树了,找到了一块石头,石头上面写着,要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果实。
妈妈常常让我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我就是懒不去弄,有时妈妈弄的不对了,我上学要用的她没有给我带,我就好后悔,为何自己不弄呢,看了这篇文章,我就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劳动才能换来果实的。
③ 急求一篇观后感。3000字以上。电影随意。自己写的最好。网上抄的话要求不可以很容易就搜到原文
影片《左右》观后感
影片中的世界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同历史发生关联的,这种历史既包括已流逝远去的过去历史,也包括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历史;既包括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也包括看来微不足道但有意义的历史细节。不过,当下的那种细小而又特殊的家庭事件,够得上历史么?进一步说,从电影的历史题材创作与改编角度说,这种当下的细小而特殊的家庭事件,是否有资格被视为历史题材呢?王小帅新近编导的影片《左右》(北京青红德博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多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冬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对此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影片故事的原型,直接取自报纸报道的当前发生的真实而又离奇的“历史事情‘“女子救白血病儿子与前夫再怀孕”①。准确点说,这看来不过是一个被通常的“大历史”观忽略不计的微小的历史事件,属于“小历史”。对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或改编来说,重要的不是历史事件或事情本身的大与小,而是对它的影像意义阐释得怎样。如果影像意义阐释取得成功,被赋予了历史合理性,那么“小历史”也可能释放出“大意味”来。同时,这个离奇的小历史事情在这部影片的影像阐释中,可以说触及了当前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主流题材。在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政府国策的年代,靠什么去保障“社会和谐”顺利实现?对此,不仅政府各级组织、学术界、社会公众等在探索,这部影片也在以其特有的影像方式展开着富有启迪的思考。当然,影片制作者未必有意识地要让影片与上述国策及当下的社会历史轨迹直接挂钩,不过在我们的观看和阐释中,即使不去有意识地做出这种关联但这种关联毕竟也可以无意识地出现,因为影片制作者总是生活在这个特定的当下历史场域中并必然对此有所表达。
一、挑战伦理极限
影片是从枚竹带着前夫肖路去往出租房准备“做爱”开始的,在弯弯曲曲的小区道上忽左忽右地行驶的汽车,到底要把这对前夫妻引向何方?影片从一开始就似乎在告诉观众:建设“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始终处处和和气气、和和美美,而是它往往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甚至连一个怀孕决定也可能导致两个和谐家庭同时趋于破灭。人到中年的售楼员枚竹(刘威葳饰演)与设计师老谢(成泰燊饰演)被告知,久烧不退的女儿得的竟是绝症白血病。遭遇如此突然且沉重打击的母亲枚竹,不得已求救于已同空姐董帆(余男饰演)结婚的前夫、工程队老板肖路(张嘉译饰演),求他作骨髓移植,但因血型不合没成功。为挽救女儿生命,枚竹情急中决定同这位前夫通过人工授精再生一个孩子,以便用新生儿脐血救活爱女。这个合乎母女情但不合乎夫妻情和婚姻法的怪异决定,立即给两个家庭都带来巨大的伦理与情感挑战。在三次人工受孕也没成功、医院拒绝再做后,枚竹最后毅然同肖路偷合以求怀孕生子救女。这就使得这两个家庭的命运被导向一种伦理与情感极限。可以说,这一连串并且步步升级、直至伦理极限的救女行动,给这两对中年夫妻带来了巨大的伦理挑战及情感冲突,迫使他们一再地陷入选择的困窘中。应当讲,影片的具体讲述方式是颇具匠心的,这可以从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处理手法和效果上集中见出。
在故事的开端,我们立刻感受到枚竹同老谢及女儿组成的三口之家是和谐甜美的:老谢对女儿的爱完全如亲爹一样。但高烧不退的女儿被医生告知得的是白血病时,影片只是让我们看到一个远景:在医院的楼道远端,医生和护士对着枚竹讲了两三句话后离开了,撇下枚竹孤单一人。只见她似乎突遭沉重一击,在巨大痛苦中身子摇晃欲倒,但又顽强地坚持挺立,直到跌坐到椅子上。没有一句话陈述,更没有画外音介绍,但观众却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和随后的故事进程,很快就了解到危机焦点所在。这种几乎无声的含蓄有致的叙述,不仅在开端而且也贯穿到影片的全过程,取得了言简意深的美学效果。
影片的这种含蓄式开端同随后故事发展上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枚竹的决定不仅威胁到她自己现在这个家的和谐,而且也威胁到肖路和董帆的家庭和谐。每当肖路被枚竹叫来家里或医院看望女儿或商讨处理办法时,厚道的老谢总是主动提出去楼下买盒烟以便回避。在下楼买烟的几次重复叙述中,影片都没有刻意渲染老谢面对妻子前夫时的复杂的内心活动,而是点到即止,尽量以内敛方式去传达。这种内敛方式总体上符合这位中国式父亲的性格特征。内敛处理也体现在肖路与董帆之间的夫妻争议上。董帆结婚几年来一直想要孩子却被肖路拒绝,想不到他却要同前妻再生一个,这打击是巨大的和几乎难以承受的。离婚的威胁也降临这对夫妻生活中。影片始终没让枚竹和董帆直接相遇和发生面对面冲突,而只是安排后者和同事突然闯到枚竹家中想见却未遇。但见到老谢和女儿的悲情场面已足以让董帆感动了。这场特殊的未遇的见面,鲜明地体现了影片的内敛风格,远比让她俩直接冲突更有表现力。
与此同时,影片的另一突出特点在于,尽量减少宏大的空间场面而更多地满足于局部空间或室内场景中的表现。这种尽量压缩或抽离广阔空间的做法,自然让我想到德国美学家沃林格在百年前提出的“抽象冲动”与“空间恐惧”之说:他相信,人类存在着两种冲动:移情冲动和抽象冲动。“移情冲动是以人与外在世界的那种圆满的具有泛神论色彩的密切关联为条件的,而抽象冲动则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内心不安的产物……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为对空间的一种极大的心理恐惧。”沃林格特地谈到,东方文明民族的原始艺术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抽象冲动。他们“困于混沌的关联以及变幻不定的外在世界,便萌发出了一种巨大的安定需要,他们在艺术中所觅求的获取幸福的可能,并不在于将自身沉潜在外物中,也不在于从外物中玩味自身,而在于将外在世界的单个之物从其变化无常的虚假的偶然性中抽取出来,并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恒。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便在现象的流逝中寻得了安息之所。他们最强烈的冲动,就是这样把外物从其自然关联中,从无限地变幻不定的存在中抽离出来,净化一切依赖于生命的事物,净化一切变化无穷的事物,从而使之永恒并合乎必然,使之接近其绝对的价值。在他们成功地这样做的地方,他们就感受到了那种幸福和有机形式的美而得到满足。确实,他们所得到的只能是这样的美,因此,我们就可称经过这种抽象的对象为美。”② 王小帅不一定了解沃林格的这种抽象美学,但他的选择和取舍却告诉我们,他对广阔的空间表现不感兴趣或不予信赖,而是有意识地从无限的广阔空间退却,退回到有限的局部空间或室内空间展开叙述。这无疑也可以理解为别一种抽象冲动的运用。上面说的含蓄和内敛,其实都与这抽象式表现相合拍,也就是对世界采取简约化、凝练式处置。
即使是在故事的高潮段落,影片也没有丝毫的渲染或放纵意图,而是继续上述含蓄、内敛及抽象路线,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节制的原则。观众像影片开头时那样跟随已经熟悉了的枚竹和肖路,在汽车的左右摇晃中再次来到出租房,他们如何合作完成这次离婚夫妻间的特别的“偷情”或“外遇”仪式呢?影片把他们之间那种尴尬、拘谨而又急切、企盼等复杂情绪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两人在床上被窝里踌躇着始终无法进入“交配”角色时,共同的救女话题把他们从尴尬中解救了出来,双方都发自内心地生出对女儿的深切的爱和对新生儿的热烈期待。于是,观众看到大红被子覆盖下的两人肢体终于缓慢地而坚决地叠合到一起,完成了神圣的交合仪式。如果把这仪式的瞬间看成全片高潮的话,那么这高潮虽是感人的却不是煽情的;虽是表现的却不是铺陈的。因为,两人这时呈现的情感已超越普通的男女之情,而演变成跨性别的具有最后的救赎功能的伟大的爱。也就是说,不再是普通的性爱或情爱而是最高的圣爱在这里释放出不同凡响的感人力量。为了突出这种效果,影片的表现是高度节制的,可以说节制到几乎不可能再节制的程度,而通常的导演可能会选择至少多一倍的胶片长度去纵情表现。
影片的结尾与此相类:两对夫妻各自平淡地吃饭。充满爱意的董帆为丈夫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并且不断夹菜,显然意在为他“劳累”后滋补身子;自以为瞒过老谢去出租房交合的枚竹,和已碰巧从手机中得知真情的老谢坐到一起吃饭,老谢突然平静地提出妻子生下的孩子跟他姓,从而使未来家庭矛盾圆满解决。影片就这样结束在意犹未尽的平淡中,爱的乌托邦情景已然展现,该说的都已说完,剩下的就是由观众自己去想象了。
二、简约与蕴藉及其美学渊源
影片的上述含蓄、内敛、抽象、节制和平淡等表现手段,合起来可以说共同体现了简约化原则,这就是说,尽可能舍弃对象的枝蔓或主要容量而仅仅从中抽离出它的最简单而化约的表现形式。这种简约化表现有两方面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弱影片的人为色彩、去除令人厌倦的做作成分,加强它的生活客观性;另一方面可以蕴藉深厚地传达编导的表达意图,体现一种蕴而不发的深长效果。
王小帅在这里展现的对于简约化和蕴而不发的美学追求,与中国古典美学历来推崇的“蕴藉”原则是吻合的。“蕴藉”又作“酝藉”或“蕴籍”,“蕴”的原义是积聚、收藏,引申而为含义深奥;“藉”的原义是草垫,有依托义,引申而为含蓄。“蕴藉”在文艺领域往往指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在分析文体问题时指出:“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即那些命意浅显直切的作品,大都缺乏“酝藉”。他明确地把“酝(蕴)藉”作为评价文学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他甚至强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意义深刻的文章总是显得文采丰盛,而把不尽的意味曲折地包藏其中,这样的文章才能“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令喜好“酝藉”的读者阅读“酝藉”之作而充满欣喜。清初贺贻孙在《诗筏》中指出:“诗以蕴藉为主,不得已而溢为光怪尔。蕴藉极而生光,光极而怪生焉。李、杜、王、孟及唐诸大家,各有一种光怪,不独长吉称怪也。怪至长吉极矣,然何尝不从蕴藉中来。”在他看来,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和李贺等唐代大诗人的诗作,之所以各有一种光彩和奇妙,恰恰是由于把“蕴藉”放在头等重要地位。能“蕴藉”而后生“光怪”,可见“蕴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又认为:“所谓蕴藉风流者,惟风流乃见蕴藉耳;诗文不能风流,毕竟蕴藉不深。”这些表明,“蕴藉”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常用概念,强调文艺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蓄深厚、余味深长。王小帅是否有意遵循中国古典美学的上述原则,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有意识的含蓄、内敛、抽象、节制和平淡等表现手段恰恰体现了古典美学传统在现代电影艺术样式中的复活,表明这种古老的美学原则在现代艺术样式中仍然可以洋溢出表现力。
三、爱的乌托邦
影片通过这样的简约化与蕴藉式故事讲述,希望获得怎样的观影效果呢?这可以从影片的中英文名称上获得集中提示。影片的中文名为《左右》,寓意着故事中主要人物在家庭伦理上左右为难的境遇。而王小帅在选择全球公映的英文名称时,给出了“In Love We Trust”即《信赖爱》这名称。这里的中英文片名合起来就把编导的表现意图几乎和盘托出了:人生难免遭遇灾难或风险,让人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但凭借爱终究可以脱困。在影片中,来自枚竹的母爱、老谢的继父之爱、肖路的生父之爱,以及来自董帆的对丈夫与前妻所生女儿的同情之爱,终究化解了生活中曾让他们左右为难的困窘,把他们引向新的和谐的希望之旅。这显然幻化出一种空前理想的爱的乌托邦,为充满危机意识或忧患意识的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影像的抚慰。
引申而看,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则寓言,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时期人们遭遇的生活危机及其化解策略的一种想象态凝缩形式。影片中的两个家庭的成员、两对夫妻本来都是“好人”,堪称“和谐社会”的平常而又合格的和谐市民典范。但即使是这样的良善家庭及其成员,也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巨大危机或灾难击中而陷于失谐或不和谐境地。“和谐社会”何以保障?影片给出的是爱,是一种植根于普通亲子之爱和男女之爱而又同时跨越它们的神圣的爱。这种爱驱使枚竹不顾一切地拯救女儿于绝症中。但这种救赎性的爱本身却必然引发新的伦理危机,这就是导致老谢、肖路和董帆同时处于艰难的选择与承担的风险与困窘中;但仍然还是通过这种无边的圣爱,上述三人最后都发自内心地接受了枚竹的惊人选择,并且愿意倾力承担其导致的新的伦理后果。这时,这种既不合夫妻情也不合婚姻法的爱,终于可以跨越通常的人伦之爱,而具有超常的终极性伦理意味。爱,一种神奇的爱可以逢凶化吉、消灾避祸,成为人们通向“社会和谐”的制胜法宝。由此看,影片无疑体现了一种鲜明的爱的乌托邦拯救意味。
如果有关这部影片的这种乌托邦意味的阐释多少可以成立,那么,在更宽广的中国大陆电影平台上,可以见出一种涵盖主旋律影片、商业大片和艺术片的共同的值得关注的现象。主旋律影片近年显示了一种我所称的“儒学化转向”,也就是把儒家式仁爱当作“和谐社会”的拯救策略,例如《五颗子弹……》(又名《仁枪》)、《千钧·一发》、《我的左手》等。就连商业大片如《集结号》也把仁爱输入谷子地鸣冤叫屈的言行中,体现了特殊的爱的力量。向来不顾票房而以境外得奖为重的艺术片,也逐渐地加重了爱的表现程度。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中,不难聆听到充满生存风险的底层社会对非婚前妻及女儿的执着的浓烈亲情,对偶遇的路人小马哥的同情的爱等。同属艺术片,王小帅的《左右》没有跨越《三峡好人》那种爱的暖流,而是既深深置身其中又有独特的开拓。与《三峡好人》在某些段落的略显铺陈和超现实的虚拟相比(如关于人民币的符号学阐释、“飞碟”降临的超现实刻画等),《左右》更多地呈现出简约化和蕴藉式叙述,是要以这种节制的方式导向可以惠及全社会的爱的伦理乌托邦的建立。我想说的是,我们当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能单纯依靠乌托邦,但也离不开合理的乌托邦实验。对此,《左右》无疑可以激发我们当下的历史想象
花了很长时间找的,希望采纳!
如果不满意,可以上豆瓣网,上面有很多优秀点评,希望你能成功!
④ 《阿里巴巴之所罗门封印》观后感
《阿里巴巴之所罗门封印》主要讲述了从宝库世界归来的阿里巴巴、马尔吉娜公主和小芝麻三个英雄小伙伴为了封印自己无意中释放出来的魔鬼而继续踏上寻宝冒险旅途的故事。那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和去年首部作品《阿里巴巴:大盗奇兵》相比,这部《阿里巴巴之所罗门封印》可谓抛弃了前作唯一的亮点——公主的人物曲线,彻底沦为一场毫无收获、全无情感、纯耗时间的作品。
影片继续主打导演最擅长的公路片路线。这个路线就是设置几个关卡,设计几个奇幻场景,剧情几乎完全单线发展,想到哪拍到哪的稿枯随遇而安型搞法。影片中虽然有所罗门王与魔鬼身份的小键顷洞反转,但因为没有一点铺垫和照应,所以看得观众一头雾水。一个小帅哥,成了终极反派,人物的衍生价值瞬间归零。
羊驼相比之下还是最为突出的角色,举手投足乎竖、语气神情都很抓眼球。它最后的结局也比较搞笑。但是这条副线的小彩头和主线的单调乏味相比,就如同一点点微弱的星光和暗无止境的黑夜相对比一样,很容易就被后者吞没了。
不过,这种公路片的关卡设置似乎很容易改编成游戏。无论是矩阵方格,还是环形穿线,都可以做成轻度休闲游戏。但可惜的是,影片的IP并没有给这些游戏带来什么品牌价值的注入,也很难带来人群的吸引。
影片的片尾曲还算比较好听,比上一部的“神曲”MTV要好上几个档次,至少不是结巴在唱歌的状态了。
除了上述这些内容外,影片没有任何值得点评的地方了。
前不久,我和家人一起来到电影院看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叫《阿凡提之所罗门封印》。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阿里巴巴,他机智、勇敢,不过他做事不够谨慎小心,正因为这样他才打开了被所罗门封印的'瓶子放走了魔鬼。接下来就是他们为了将魔鬼重新装回瓶子而开始的寻宝旅程。
虽然这一路上很坚苦,但也让他们学会了很多知识,碰到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的事。他们来到了一个岛上,那里是有羊驼王子监管的国家,也就是原来留有着所罗门宝藏的岛。在途中又从瓶子里冒出了一个假的所罗门王,一路带着他们找到了宝藏,找到了所罗门王的王冠,让魔鬼变成的假所罗门王增强了力量。
阿里巴巴和他朋友的那种机智勇敢应值得我们的学习。而羊驼王子的品德却不值得我们学习。
从他们在地上掉到地下马上要接近宝藏时,在三道关口中表现了他们独有的特长,也是因为他们的勇气才通过考验,虽然假所罗门王拿到了王冠恢复了力量,但最终还是被打败,是因为他们勇往直前,不畏坚难困苦。
从他们一开始探险到成功封锁,中途经历过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但他们都没有放弃,这体现出他们的勇气、机智。
让我们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吧!
⑤ 求一篇国产动画观后感,字数在800左右。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一九六四年在中国的西部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而这一年就在同一片大地的东南方-上海,一部由对万籁鸣、唐澄导演的《大闹天宫》象它的主人公一样也石破天惊的蹦了出来。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的地位一直比较含混,除了李贽的点评和道藏的拿来主义,远没有其他三部书来得喧闹。而这部一百二十分钟的片子却在童话的画皮下“意外”地把这部巨著的一些小地方提了出来。
按老话讲,这是一部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片子,那么便来闲逛一番,见识一下这东方的“罗曼蒂克”。
瀑布慢慢拉开,我们的美猴王从海外归来,操练孩儿们之余,由于没有趁手的兵器,便去向东海龙王这个老邻居动议一件常规武器。(由于本片误导,长时期我奇怪流沙河、通天河之类怎么能难住俺大圣啊,不过压了五百年,嘿嘿)
这里,龙王犯了一个孙大圣以后将不断犯的毛病:大仙要是拿得动,就送与大仙。
结果是没了银子,有没面子,于是乎教训之一:不要怕人说你穷,家里有宝才是真的!
回头说我们的大圣。趁手的兵器拿到手,自然该从此在山上过着幸福美满,哦,该是幸福逍遥的日子。可就这么一直在山上呆着是不是快乐逍遥?记得有人说过伊甸园里并不是蛇引诱了夏娃,而是夏娃引诱了蛇。
快乐是最会令人厌倦的东西。与其说是太白金星招安了大圣,不如说大圣早就想上天看看。
上天看看何妨?闲着也是闲着。佛家有云:人之一动念,十万八千烦恼。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没有这么一个动念的刹那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募然回首。
记得后来取经路上,大小妖精在取笑孙行者时都不免如此拖上一句:“原来就是当年的那个弼马温啊!”此语一出,就像公交车上一个人问:“你为什么不去叫出租”,跟着必然一场纷扰。究其原因,都是或多或少真好点中对方的痛处。
我们是实实在在地从武曲星(我很长时间里以为这是个很牛的大大)和金星的挤眉弄眼里知道弼马温是个什么玩意,可初涉职场的大圣怎么会知道这“弼马温”是干什么的?一句“那里你是最大的”恐怕足够有些诚惶诚恐吗?至于那个终于跑出来的“马天君”,是不是更带有一点“最熟悉的陌生人”的调侃?于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就那么不欢而散,“打伤了马天君,捣毁了御马监,反出了南天门,逃回花果山去了”。
一个人的痛苦往往并不在于失去什么东西,而是往往不知道拥有的是什么?
有句颇为小资的话叫做:往往当一个人失去一样东西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我总恶意地想,比这更令人沮丧的是发觉这样东西一点都没有价值。
且慢。回山便回了,却连逍遥都来不及就急急扯起一面大旗:“齐天大圣”。
如同《简爱》里的那个小法国人:“这中间有一种可笑的东西,也有一种令人痛苦的东西。”
虽然当李天王的脓包先锋和草包儿子铩羽而归之后,大圣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齐天大圣”的名头(即便只是在花果山上。),可我们的大圣又犯了人类的另一个原罪级的错误——好奇:他总觉得这天上或许的确有比花果山更好的地方,
按上海人的讲法,外头兜一圈,小驹心啊野(音牙)忒了。于是在那“闪闪红霞”的诱惑之下,金星老儿稍微推波助澜一下,重为冯妇,“玉帝现命齐天大圣看管桃园。”
如果说上次我们的大圣以一介白丁作了个看马官还算是由平民上升到了基层干部,可这次却以“齐天大圣”的身份作了一个,不提也罢。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小天地总有一段蜜月期,虽然又总是很短暂。当我们的大圣打着“九千年一开花,九千年一结果”之仙桃的饱嗝美梦正酣时,一群漂亮美眉无情的把轻纱在大圣面前剥了个粉碎。
这时候大圣完全暴露了一个普通人的悲哀。直接地说不过就是贪图口腹之欲,再往前走就是求一席之地的虚荣,可当这一切慢慢还原出本来的时候,令我们咋舌的原来是那么熟悉,此刻有些苍凉的两个字:公正。
所谓的公正其实包含两个层次,一方面是不该得到的得到了;一方面是该得到的没有得到。
作为御封的齐天大圣,哪怕我们的猴头再陌生于官吏等级,等到听到东海龙王这个曾在他面前张皇失措的小丑都成为座上客,而他一番拼杀之后还是:“什么齐天大圣,没听说过。一个管桃园的猴头妄想去瑶池赴会,真是做梦!”
当我们自以为在社会上可以有一席之地的时候,往往都会遇见这样的仙女。
一个人企图改变世界,除非他偷吃了仙桃仙酒,还把“玉帝御用金丹”倒个饱,否则只好乖乖被世界改变,因为下场不会永远是童话,而且,大多数时候不是。
《哈里。波特之密室》将判断一个人是否强大在于他的选择而不是能力,可我想,在这古老的东方,能选择吗?
看着最后的字幕,我突然发觉那份忧伤并不是我们如何选择,而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非关遗忘)可以选择。
似水流年,我们终于庆幸我们还会习惯,还会麻木。
于是,在一番自饮自酌的癫狂之后:“你等山前埋伏,你等山后埋伏。”
幸好,那是火热的六十年代,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刚发生什么,正发生什么,
将发生什么勿庸置疑,所以结果只能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回到开头,突然发觉这大概就算最浪漫的地方了。
有时我想,每个人都象孙大圣那样一身本领,以为生活该是怎样,但时光飞逝,我们也像大圣那样终于变成了悟空,之后哪,之后,就是另一部电影了。
——本篇系2006年,为中国动画电影诞生80周年而写,最初发布于搜狐博客。当时,《大唐风云》、《勇士》等片尚未上映。
我爱中国动画。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动画片,就是《阿凡提的故事》,上海美影的艺术家们,仿佛最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那些动画片们里所显现出的乖巧、可爱、纯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他们掌握以及开拓的类型之多,如剪纸、折纸、皮影、粘土、木偶、水墨……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由于资金的问题,作为中国动画基地的上海美影一般很少拍动画长片,总是以短片或系列短片为主。我现在依然记得他们,长片有《大闹天宫》、《金猴降妖》、《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孔雀公主》等,短片有《曹冲称象》、《崂山道士》、《骄傲的将军》等,系列或连续短片有《黑猫警长》、《大盗贼》等。这些影片尤其是动画长片,屡屡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甚至有击败所有真人剧情片问鼎最佳影片的情况出现,《大闹天宫》就曾经获得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所获得的奖项何其多,但是你要问哪一个片种获奖最多,我会告诉你,是动画片。当时只要电视上一放,就高兴得不得了。晚上跟爸爸妈妈去电影院,只是看看前面加演的动画片而已,接下来便呼呼大睡。
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动画片的需求变大,可资金不足、以拍摄短片为主的中国动画似乎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孩子们的世界被来自美国与日本的动画片占满了。他们当然有他们的优势与特色,不但有《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这些让我们开怀大笑的动画,还有一大批描绘爱情、冒险、战争、传奇、运动的动画,题材的多样化,满足了心中渴望长大成人的孩子们的热切需求。他们在九到十五岁之间,已经不希望别人只把他当成小宝宝了。对比中国动画在题材上的偏低龄化,孩子们已经不再喜欢看上海美影了。当然,在他们真正成年之后,又会常常想起那些曾经那么喜欢,又曾经被遗忘的《黑猫警长》们,心中一定感觉很温暖吧,所以现在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回过头来怀念上海美影的老片子,才会有《西岳奇童》完整版上映时的票房奇迹。这些都是后话,无论如何,当时的中国动画陷入了低谷。
尽管资金不足,中国动画师们仍然努力在夹缝中求生存。直到现在,使得国产动画有了巨大的进步。除上海美影和央视以外,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浙江、江苏出现了许多民营动画公司。杭州第二届国际动漫节时,国际展台已无人问津,国产动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甚至去年一年的总产量比过去十年的总和还多。从前电视上都是卡通舶来品,现在却是国产动画主导孩子们的欢乐时光。我看了许多,都觉得非常精彩。
有传统题材的《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关东三宝记》、《小鲤鱼历险记》、《马兰花》;有英雄题材的《围棋少年》、《大英雄狄青》、《风尘小游侠》、《隋唐英雄传》;有家庭题材的《大耳朵图图》、《可可可心一家人》;有环保题材的《小虎还乡》、《环保小卫士》;有漫画题材的《三毛流浪记》、《梦里人》; 有科幻题材的《天眼》、《白鸽岛》; 有益智题材的《蓝猫淘气三千问》、《探长奇奇》等等。 最受追捧的当属《精灵世纪》,制作精良,剧情曲折,音乐动听。
许多公司与海外合作,像中美合作的《魔笛奇遇记》,中法合作的《马丁的早晨》、《太空牛仔》,中韩合作的《瑶玲啊瑶玲》、《嘻哈太空族》等。
与电视动画的成功不同,在电影方面,有待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当然这和国内电影市场的情况也有关系。安排国产动画片上档,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今年是中国动画电影诞生80周年,有多部国产动画电影安排上映,《西岳奇童》赢了票房,却输了口碑,许多怀念童年的朋友都找不回原来的感觉;《勇闯天下》赢了口碑,却输了票房;而《魔比斯环》的票房与口碑都不太好;去年拍摄的《小兵张嘎》,原本在今年暑假上映,却只能另寻出路。明年还将有《大唐风云》等片上映,期待一下。
回顾近几年上映的国产动画,《宝莲灯》、《马可·波罗回香都》、《梁山伯与祝英台》、《红孩儿大话火焰山》,票房虽然都不错,但都不太完美。上海美影这几年拍了儒勒·凡尔纳的五部作品,木偶动画电影--《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环游地球80天》、《气球上的五星期》、《登月之旅》、《倔强的凯拉班》,最后都只能在电影频道上播放。
中国动画重归电影院线是从《宝莲灯》开始,为了照顾已经接受美国与日本动画审美情趣的青少年,上海美影不得不向市场妥协,放弃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比如不再用中国传统背景音乐,改用流行歌曲。其实在表现中国传统故事时,民乐是可以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的,比如我们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看到的那样。
无论如何,我们祝中国动画越走越好。最后,关注一下吧,上海美影正在制作关于蒙古英雄少年的动画《勇士》,还有表现环保的《金玉凤凰》。
《大闹天宫》诞生的时候,我还要等十几年才来到这个世界,但是这部动画却和我还是产生了交集,在我的童年,时常可以看到这部动画,有时候,是在电影院正片前会放几段,有时候,在电视上,看到齐天大圣如何跟一帮天宫混蛋死磕。
《大闹天宫》堪称中国动画的一个颠峰,它故事丰满,制作精良,更重要的是它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传神的向我们描述了一只猴子的奋斗史和抗争史。《大闹天宫》诞生的年代还是中国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挑选《西游记》中这么一段来拍,毕竟,要是拍大圣从了那唐僧小白脸显得太没革命精神了。
人数塑造上很鲜明,事实上,对我个人而言,孙悟空的形象已经被这部动画和后来的六小龄童电视版的孙悟空定格,从此之后,任何孙悟空的造型在我看来都怎么看怎么别扭。在天宫一方,几个人物,如白白胖胖的玉帝,都显得颇有阴冷之气,那后面要拿大圣炼丹的老混蛋更是尖声尖气一副欠抽相。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融入了强烈的立场,让故事的对抗性很强,特别齐天大圣的性格,莽撞中又带着正气,好不威风。片中,玉帝们基本浓缩了反动势力的一切特征,他们高高在上,容不得下面的人快乐的生活,自己却常常搞些蟠桃盛会的腐败活动。同时,对付革命者的无非那么几招,招安、贿赂、或者武力镇压,同时他们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如鸽派太白金星和鹰派托塔李天王便观点不同。而美猴王的抗争史也是革命者的成长史,他最初觉悟很低,猴很单纯,容易被反动势力的糖衣炮弹糊弄,但是,在目睹了反动势力的腐朽生活后,他清醒了,他觉悟了,带领猴民们,与敌人对抗。然而,革命总有挫折,在反抗遇挫后,面对反动派的残害,他终于爆发强烈的革命力量和激情,将反动派的老巢搅的天翻地覆,最终与猴民们幸福快乐的在花果山这一革命根据地扎根生活。
虽然这部动画打下了些时代烙印,但是却经历了时间考验,仍然被之后的很多人视为精品,为什么?在我看来,一个原因是,本片虽然有些阶级斗争烙印,但是没那么赤裸裸的夺目,更多呈现的是一种反抗和叛逆,一种激情和浪漫,而这样的精神无论在任何意识形态的社会或者社会阶段,都是很有感召力的。看着齐天大圣,自我的张扬个性,不甩权威们的帐,放到今天看,依然令人无比崇敬,事实上,本片的齐天大圣比后面的六小龄童显得更牛B,更霸气,同时由于没有后面窝囊的听命于一个小白脸的故事,那美好的结局下,齐天大圣的形象显得更加光芒万丈,这么有范儿的猴子,让人怎能不高呼酷毕,然后崇拜无比。
本片的画风很有中国山水画的风格,特别那些山水场景,看着很中国,很传统。而配乐更是如此,在打斗是就是那种“呛哧呛哧”的京剧感觉,听着很中国,很传统。这也是这部动画很有价值和启示意义的地方,别一上来就想着教育意义和价值输出,先从故事和技术层面把动画拍好再说,《大闹天空》正是这样的精品,所以,尽管有一些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渗入,但是,它仍能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动画史上值得铭记的杰作。
⑥ 电影观后感3000字的 有的联系我
已经有很多人看过《阿凡达》了,各种评论层出不穷,我就不添乱了。不过看了《阿凡达》之后,很难忍住不唠叨点什么。下面是想哪儿说哪儿的观后感。
《阿凡达》的中文译名,虽然据说是卡梅隆亲自定的,但我还是想说,这个中文译名真的很难听,不如之前的《天神下凡》或《神之化身》有气势。哪怕是那个最平淡的《化身》,都比这个类似“阿凡提”的名字好听。
我只看了IMAX版的《阿凡达》,但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阿凡达》其实还是一部很传统的好莱坞电影,看什么版本都无所谓,它都是一部足够好的电影。只是对于3D版本来说,它的观影感受无疑是更好的。
而看3D+IMAX版本,则是一种“奢侈”的观影体验——并不是内地贵到离谱的电影票价,而是资源的稀缺性所导致的。此次内地只有11家IMAX影院放映《阿凡达》,结果直接就导致了IMAX影院的一票难求。这种人为的资源稀缺,又进一步加剧了IMAX影院的火爆,我就听说北京的三家IMAX影院夸张到提前三天就卖完了预售票。
对于电影消费来说,这其实是很少见的一个现象。电影消费的一大特点,就是无论你拍电影花了多少钱,电影票价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并不会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而《阿凡达》则改变了这个电影行业长期以来的规律——因为IMAX影院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所以很多观众宁可忍耐、等待,也要排队看IMAX版本。而IMAX银幕的稀缺,就直接导致了观众被迫要接受一种“等级消费”。
这可能就是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凡达》给电影行业带来的第一个冲击。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IMAX版《阿凡达》,虽然号称是胶片版,但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画面并没有投满整个银幕,而是上下左右都有黑边,可能只利用了银幕面积的80%左右。考虑到这样一个现实,我现在不想再继续推荐博物馆的胶片版本IMAX了,因为这和数字IMAX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了。特别是北京近日的大雪,让博物馆的交通条件实在很恶劣,除非你认为那里相对低廉的票价可以让你觉得值回路上的折腾。
看IMAX版《阿凡达》,因为戴的是偏振眼镜,所以眼镜片必须要和银幕光轴保持垂直,否则会出现重影。也就是说,你看电影的时候,脖子不能歪,必要一直保持端正姿势。考虑到《阿凡达》的片长(160分钟),看完后脖子有点辛苦。
从立体电影的观感来说,《阿凡达》的立体效果确实是革命性的。不算那些立体动画电影,3D+IMAX版我之前只看过《国际空间站》,那是IMAX立体摄影机实地拍摄的纪录电影。作为一部大量应用CG合成的立体电影,《阿凡达》的立体效果已经和《国际空间站》是一样的了。
但是《阿凡达》作为一部原声对白,中文字幕的电影,中文字幕出现的位置非常古怪,它是在立体画面的中间层出现的(而原片的英文字幕就是出现在最前面),
观众需要频繁地调整自己的视线焦点,时间一长有些不习惯看字幕的观众很难不头晕。我的建议是要么飞快地瞟一眼字幕,知道大致意思后,然后再飞快地让视线焦点跟随画面焦点;要么是干脆不理会中文字幕,因为对白不算复杂,而且中文字幕翻译的错漏也很多。
听到很多人对《阿凡达》的故事有抱怨。《阿凡达》的故事你可以说它是老套的,但绝对不简单。作为好莱坞传统电影叙事技巧的典型体现,《阿凡达》的故事即使放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商业电影里的中上水准(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我认为现代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故事水准在下降。)。考虑到卡梅隆宣称自己早在15年前就完成了这个故事,所以我想它显得有些老套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本片技术水准的崇拜,就去贬低这个故事的水准。
具体的等我看完第二遍再详细说吧。
有很多中国电影人看完《阿凡达》之后很沮丧,觉得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会让未来的中国电影在市场上“完败”。我个人虽然也觉得这种电影技术上的差距非常巨大,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未来就没有机会了。
让电影摆脱杂耍层面进入艺术范畴的,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更重要的是“故事的艺术”。无论多么眩目的技术,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作为本体,它都不能被称为是一部“好电影”。而如何讲一个好故事,我们虽然和好莱坞也有技术上的差距,但这种差距还没有大到不可追赶的地步。
《阿凡达》虽然很震撼,但它在市场行为上来说还是一个特例,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它还很难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这部电影制作成本3亿美元,算上宣发费用成本有5亿美元,这种量级的电影,不敢说十年才有一部,但也不是每年都会遇上的。
而且,《阿凡达》这种电影,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欧美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和美国同种同源的欧洲电影都没哀嚎一片,作为和欧美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观众去看电影,并不都是冲着视觉奇观和感官刺激去的,他们更多的是想让自己从电影中得到感动。还是那句话,在同等质量下,中国人还是一定喜欢看中国电影,因为那是中国人自己的情感。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目前还是我们可以抵挡好莱坞电影的堡垒。但是能守多久,就看我们自己争气不争气了。如果中国电影人自己先从心态上怂了,那我就啥都没说。
可可西里:
如今,在安静祥和而圣洁的西藏,藏羚羊已成为一种符号。然而他们的生存史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与之共生的还有无私无畏可亲可敬的可可西里巡山队。我们无法忘记那个黑色年代留下的印记,诚所谓“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充满杀戮但留下永恒印记的时光:
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藏羚羊的消费剧增,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藏羚羊的灭顶之灾——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他们的数量由一百万只锐减至不足一万只。然而当时的政府的保护意识极其的薄弱,在藏羚羊濒危告急之时虔诚的藏族人民完全自发的组成了可可西里巡山队,然而它的诞生源与民间,他们没有编制,然而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的羊不能灭,我们的符号不能丢。就为了这个信念,他们与狩猎者展开了一常旷日持久而又艰苦异常的斗争,他们在浩瀚无边的可可西里第一次留下了人类文明的脚印,但也许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脚印。在那个不毛之地他们面对的环境是异常的恶劣,到处是风沙乱石,可他们的后面是正在遭受屠戮的濒危的藏羚羊啊!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坚持到底。为此他们不断的奋斗着,付出着,甚至是不知何时何地的牺牲,但他们也有亲人也有家啊。然而他们把藏羚羊当成是更亲的亲人,把可可西里当成是更大的家,因此无论在多么艰苦多么寂寞的巡山途中他门的信念从未泯灭,他们的意志依旧坚定,他们的目标依然鲜明。
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羚羊,在他们眼中它们是和我们一样的生灵啊。可是他们缺钱,缺人,缺装备他们的步枪在面对冲锋枪的扫射时是何等的力不从心,但他们没办法啊,他们只有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藏羚羊更少的牺牲,这是多么一种难耐的无奈啊,他们的局面和当时我们英勇的八路军打天下时的小米加步枪对抗日军有着同样的意义,因此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也是最可敬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原动力,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从生命上升至生灵意义上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光辉,他们同样也体现了我们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共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他们是在那个黑色的年代啊,他们的处境是那样的无法言语,他们中有一人在漫无边际的荒野孤身生活了三年,那可是几乎与世隔绝的三年啊!当他们面对流沙侵蚀时他们身旁却空无一人,当他们面对肆虐的狂风暴雪的境遇急待救援时,他们的救援物资却因他们的同伴因遇流沙牺牲而搁浅,当他们经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跋涉赶上狩猎者时,他们却只有被包围的份,他们死不瞑目啊,因为他们的身后是自己的年迈的父母,可爱的孩子,温暖的家庭和正在一只只正在不断倒下的藏羚羊啊!
最后当我们看到可恶的刽子手遭到惩罚,看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时,我们落泪了,我们哭了,我们失声的哭了,因为我们可以仰天长啸:伟大的巡山队员们安息吧,你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藏羚羊有家了!在电影落下帷幕之时我想起一首诗:
当夕阳离去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悲壮/当河水远去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向往/在最危机的时候总有最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起胸膛/像熊熊的篝火把寒夜照亮/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最优秀的中华儿女/耸起脊梁/用生命和热血把祖国的命运承当/昆仑峰相连着黄河涌大浪/中华民族五千年气概何等辉煌!
向伟大的可可西里巡山队致敬!
后天:
电影《后天》结尾,山姆和其他几个幸存者等到了前来营救他的爸爸杰克。纽约劫后余生的人们等到了营救他们的直升机。一个光明的结尾,一个抚慰人心灵的结尾,一个人们期待得到的结尾。像无数部好莱坞灾难大片一样,《后天》总算让我们吐出一口气,带着心有余悸的心满意足走出电影院。
看到这里,相信有人也会像我一样,悲观地在心里默念:山姆等到了杰克,但是谁来拯救我们的未来?
对资深影迷来说,会习惯性地挑剔拷贝的质量;会嘲笑冻裂楼体的严寒竟然像追踪猎物的猛兽一般,在炉火前停步不前;会诧异科考探险者居然能够把脸单独暴露在冰冻的天气下而若无其事。苛求真实在这里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为这个光明的尾巴无非是一个象征。包括杰克和山姆,包括“大人物”们,都无非是象征。象征着人类的理智,象征着人类的未来,象征人类的短视和反省。理智让我们对灾难保持警觉,未来命悬一线,而短视使我们对灾难毫无戒备并且自食苦果。
在好莱坞大片里,每当地球和人类灾难临头,不管是彗星撞地球,还是外星人入侵,或者是致命病毒袭击,总会有一个凡人英雄,凭着超人的意志和九死一生的好运气,拯救人类于生死边缘。《后天》里没有“救世主”,在巨大灾难面前,谁也不能充当英雄,但却不乏智者和勇士,杰克就是这样一个主角。还有英国科学家莱逊。他们预见到了人类即将遭遇的悲剧性结局。在灾难片里,英雄常常是这样一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在平时与“英雄”和“勇气”毫不沾边,比如杰克,一个古气候学家。而现实恰恰如此,假如不是“非典”,谁会知道一个叫钟南山的疾病防治中心的医生?
自从“9·11”以后,美国的电影更加关心现实,也更加富于批判精神。《大象》如是,《华氏911》如是,《后天》亦复如是。批判现实主义正在成为新的主旋律。《华氏911》将矛头毫不留情地直指布什政府,剥下他的外衣给世界人民看。《后天》同样以灾难预言的方式批判了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影片结尾,幡然醒悟的继任总结,向全世界公开忏悔,反省了过去的环境政策,感谢“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收留”了美国难民。这毫无疑问是针对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而做的最辛辣的嘲讽,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以极端的方式所给出的一个善意劝谏。
电影的主旨是提请每个人:关心我们的未来!片名“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无疑是一个警示——别以为灾难离我们很远,它就在眼前。
山姆得到了来自父亲的承诺,父亲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没有弃自己的儿子不顾。可是,谁能给我们的后代以承诺,为他们的未来负责?
科幻小说和电影往往有着惊人的预见力,后世的现实往往就是曾经的想像。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也许是因为人类的创造最初总是植根于想像之中。登月、飞天曾经存在于遥远的传说中,今天的电脑时代、网络时代当初也只存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中。谁敢说,《终结者》和《黑客帝国》只存在于电影中?谁敢说《28天》《28周》永远不会出现?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⑦ 阿凡提观后感英语80
I use a winter read the "Affandi's story", by the inspiration is: to be honest, but also to help people.
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stories in Affandi's story is: don't have money tomorrow.
A black heart bosses want to earn a lot of money, hung a sign tomorrow
don't money, many guests have been cheated, Avanti see also to go into. The second day, the boss or to the guests to pay, then people just know this "tomorrow" is not the true meaning of tomorrow. But a fantasy, this tomorrow will never come. When Affandi came out, I have to take this to heart: the boss can not.
Affandi Haw all the money he paid by the boss, let other people go, want someone to pay on the line. Day after day, Affandi lingered, saying that in tomorrow. This "tomorrow" and the signs on the "tomorrow". The boss finally had no condition to pass Affandi, also promised him a request. Affandi let him put the "bright" into a
This". Affandi go after the boss to know and on the Affandi.
What I think is to do things to love our brains, but also love to help people.
我利用一个寒假读了《阿凡提的故事》,受到的启发是:做人要诚实,还要帮助人。
在《阿凡提的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明天不要钱。一个黑心老板想多赚钱,就挂了一个牌子明天不要钱,很多客人都上当了,阿凡提见了也进了
去。第二天,老板还是要客人们付钱,这时人们才知道这个“明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天。而是一个虚幻的,这个明天永远也不会来。阿凡提这时走了出来,心
想:我非得治治这黑心老板不可。
阿凡提说所有钱都由他付,老板让其他人走了,想有人付帐就行。过了一天又一天,阿凡提赖着不走,推说明天在走。这个“明天”和招牌上那个“明天”一样。老板最后只好无条件放过阿凡提,还答应他一个要求。阿凡提让他把那个“明”改成了
“今”。阿凡提走后老板才知道又上了阿凡提的当。
我的读后感是做事情要爱动脑筋,还要爱帮助人。
⑧ 怀旧经典国产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三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据说是齐白石先生的原画!!!快去看啊!
《渔童(渔盆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片,强力推荐!里面那外国坏家伙说:“捞头(老头),愚盆是窝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渔童忍无可忍,终于教训了那外国的坏家伙。典型的中国画法。
《老狼请客》:你要是没有看过,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里面老熊唱的“老狼请吃鸡”我最喜欢听了。
《哪吒闹海》:酒是陈的香,哪吒是老的好!
《小黄鹂学唱歌》:经典!也是典型的中国派画法,可惜现在很少了。歌也不错,现在也很少有了。讲小黄鹂练胆子学唱歌的故事:“小黄鹂,你唱的很好啊”“可是,我的胆子很小,怎么办呢”...另外其中有两首绕梁三日的歌,一个是“我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儿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另一首是“红太阳,挂天上...”(开心,开心的流涕)
《九色鹿》:又一个经典——美丽的九色鹿。我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
《小马虎》:另一个经典——挂在电线上的马小虎。尤其是马小虎开汽车“吧吧呜,呜~——”当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车,就会来这一句。
《小鲤鱼跳龙门》:超级无敌大经典。
《猴子钓鱼》: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动画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国化的美术,听听中国化的音乐,作中国人真好。要是你没看过,那你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整的。建议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
《猴子捞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国化的动画片。
《过猴山》:里面的老头子跳舞时的音乐很好,什么时候哪个舞厅里也来一段,那就火了。
《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结果一直没有盖房子。
《淘气的金丝猴》:里面用国画画的的金丝猴和大熊猫进入了不少教科书!
《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过很好啊。
《人参果》:不说了。
《娇娇的奇遇》:没有看过《娇娇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神笔马良》:小的时候我的至爱啊!
《熊猫百货商店》:剪纸片,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小熊猫学木匠》:教育我们要仔细。“我们我们我们猴子,爱吃爱吃爱吃桃子...没吃桃子,少了桃子...” 百唱不衰啊。
《差不多》:讲一个小猎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们要认真。
《狐狸打猎人》:和《差不多》是同时代的。
《人参娃娃》:横里看,竖里看,怎么看怎么好。白白净净的人参娃娃叫的那声“小哥哥”,太天真太可爱了。
《张飞审瓜》: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不过大家可能都忘了。
《猪八戒吃西瓜》: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
《醉酒》:一个卡车司机酒后行车,撞了。演的次数太多了,不过风格跟别的不太一样。
《济公斗蟋蟀》:不用介绍了。
《蟋蟀》:《聊斋志异》里的《促织》故事,感人。
《天才杂技演员》:木偶剧,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骄傲和郑(正)用功。
《常胜将军》:一个无敌大将军打了胜仗就刀枪入库,结果最后被打败了。
《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要勤劳!
《摔香炉》: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故事,废除迷信,崇尚勤劳。建议××功练习者看三遍写出观后感。
《好猫咪咪》:教育我们要“苦练杀敌本领”!另有壮胆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
《小鸭呷呷》:大家还记得吧。
《三只狼》:和《小鸭呷呷》一样都是折纸片,好玩,好玩。
《鹬蚌相争》:剪纸片。
《半夜鸡叫》:小学时代看了《半夜鸡叫》以后,所有姓周的同学都惨了。
《红军桥》:估计大家都看过。
《山伢子》:剪纸片,山伢子勇斗白匪军的故事。
《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报,我最喜欢了。
《崂山道士》:崂山道士老唱“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结果撞墙了。
《长发妹》:美丽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没办法留长发啊。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盖了一个999层的大楼,要爬3个月;不高兴在楼顶上演武松打虎,结果...哈哈。
《小红和小蓝》:保护牙齿的故事。看了以后,现在我还是早晚刷牙。
《过河》:讲小狐狸独吞桃子结果被朋友抛弃的故事。里面的歌“哎呀有只坏狐狸...”朗朗上口。
《曹冲称象》:木偶剧,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当时小猪猪储蓄罐好好流行啊。
《愚人买鞋》:木偶戏。我看过若干遍了。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路边新事》:红领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几天中央六刚刚演过。
《小哥儿俩》:木偶戏。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离开家,弟弟以为哥哥踢球去了,到了学校,发现哥哥原来在为班上修理坏椅子...俺当年曾经写过观后感,还得了小红旗呢!
《松鼠理发师》:木偶剧,里面的小松鼠理发师挺可爱的。
《老虎学艺》:还好,幸亏猫留了最后一手。
《母鸡搬家》:谁看过?讲三只不同颜色的老母鸡接到搬家通知...
《喵呜是谁叫的》:讲一只从没出过门的小狗,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知道了是喵呜是猫叫的。
《刺猬背西瓜》:剪纸片。
《大名府》:梁山好汉!
另外还有《水鹿》《假如我是武松》《金币国游记》《斗鸡》《大扫除》《眉间尺》《火童》《鹿与牛》《八仙与跳蚤》
连续剧和系列剧有
《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片的NO.1。实在没的说,再多说一句都是多余的。前几年的动画片《西游记》根本没法比。
《黑猫警长》:“眼睛瞪的像铜铃...”黑猫警长的歌曲真是VERY
GOOD。早期的黑猫警长有五集,分别是《一只耳》(原名不是这个)《食猴鹰》《偷红土的小偷》《吃丈夫的螳螂》和《吃猫鼠》。第二集中围剿食猴鹰的战斗最激烈——“实行第一套作战方案...神枪手掩护...占领制高点...”。到了最后食猴鹰被剃光了,说了一句“我是贼,我该死”,这是本人小学时被女同学“欺负”的时候的认罪语。另外,大象河马需要吃红土(那个时候俺到了动物园还要找红土喂大象呢,嘻嘻),女螳螂要吃掉自己的丈夫才能生小螳螂,还有吃猫鼠的存在,长知识啊。尤其是每一集结束的时候,黑猫警长掏出手枪乓乓乓乓打出四个字——请看下集——真是酷闭了。
《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戏,好多集,有《卖树阴》、《种金子》等等。阿凡提一边骑驴一边唱“我的小毛驴,小毛驴...”,还有种金子时的咒语“埋沙子种金子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妙哉妙哉。大家都看过吧,不过12集都看全了也不容易啊!
《天书奇谭》:里面的小主人公蛋生把天书看了一遍就背下来了,厉害!还有蛋生吃饼的动作也帅呆了。《天书奇谭》情节曲折,实在是扣人心弦啊。
《陶陶的故事》系列:棒!怎么称赞都不为过。陶陶是一只兔子,比兔子罗杰可强多了。《看不见的朋友》讲陶陶对着山谷说话——“你对别人友好,别人也对你友好;你对别人没礼貌,别人也对你没礼貌”,挺有教育意义的。《雪孩子》让人潸然泪下,讲雪孩子为救小兔自己化成水变成了白云,挺美的故事。尤其是里面的雪孩子一边滑雪一边唱的歌曲“雪花,雪花...”——哎,怎一个美字了得!另外还有好几部,大家想想吧。
《葫芦兄弟》:本事各异的七个葫芦娃,大家都知道。
《葫芦小金刚》:《葫芦兄弟》的续集,歇菜了。结论:中国的连续剧,不能拍续集。
《邋遢大王历险记》:只是记得好玩,印象不深了。
《舒克和贝塔》:郑渊洁的成名作,颂扬小耗子的。不过99年砸美国使馆的时候,据说北航的兄弟们高喊“舒克,舒克,舒克,我是飞行员舒克”,北理工的弟兄们也应和“贝塔,贝塔,贝塔,我是坦克手贝塔”,然后就是...真是,真是...
《封神榜》:长篇动画,比较晚。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跟西游记写的不一样,孙悟空从花果山回来才把白骨精打死。当初我是在电影院里看全的,旁边一些大人也都伸着脑袋看。
《七七号巡洋舰》:是《七巧板》里播出的,谁还记得?里面有一只小耗子是厨师,不过被诬陷偷了花生米。不久前一次我睡不着,竟然想起了七七号巡洋舰的歌——“七七号已开始起航,啦啦啦啦...”,哈哈...
拐个弯:当初星期四鞠萍姐姐的《七巧板》和星期五董浩的《天地之间》大家记否?我的表姐当年就喊鞠萍姐姐,现在她的宝宝三岁了,还是喊鞠萍姐姐。我最喜欢《七巧板》里的学学做做栏目和《天地之间》的主题歌“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谁能揭开这些奥秘,必会变的聪明无比...”最奇怪的是几年前清华大学要保送生时的宣传片的插曲和背景音乐就是《天地之间》?!?!?!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
《琴岛和海尔》:海尔公司的赞助片,当初只拍了几集,《我们爱科学》杂志还连载过。现在又拍了,不过名字叫《海尔兄弟》。
《皮皮的故事》系列:有《小白兔不见了》《牙齿逃跑了》等等,十多集,教育大家养成好习惯。
⑨ 驴友阿凡提观后感作文
情景喜剧《驴友阿凡提》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一部幽默剧。该剧讲述了阿凡提和大家搞笑而有趣的生活故事,启发小朋友思考问题。
该剧采取情景剧的拍摄方式,全部在摄影棚内拍摄,并融会世界经典童话形象和故事元素,结合当代儿童心理,以夸张搞笑的风格,为孩子们演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斗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