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喜剧之王电影观后感
喜剧之王经典电影个人观后感5篇
《喜剧之王》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小人物的自我修养的故事。电影以喜剧的方式告诉人们怎样度过逆境、低谷,怎样面对委屈,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你知道《喜剧之王》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喜剧之王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喜剧之王电影观后感1
正月初一,和家人一起观了场片子《新喜剧之王》。影片保持了周星驰惯有的搞笑作风,相较客岁的《美人鱼》,少了些低俗的无厘头,多了些深条理的喜剧元素。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励志故事。“丑小鸭”如梦想当一名演员,尽管不乏表演能力,却因长相丑陋,模冲只能耐久低声下气在片场跑龙套,饱受辱骂挖苦和击打,但凭借对表演的酷爱最终成名梦想成真。如梦的阅历散正或许是许多名演员的真实写照。故事情节对照老套,题材与《我是路人甲》相似,但艺术后果和细节照样很到位的。观完片子,有些感触整理如下:
人生照样要有梦想,哪怕梦想观起来不切实际。追逐梦想的历程有时会让你失望到狐疑人生和否定本身。但有梦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同时坚持梦想并为之尽力的人生是宝贵的。
有些梦想并不是你尽力就必旦掘歼然能实现的。如果实现不了,远远地观着它,也很美好。如果做一个普通人更得当本身,又何必迷失在别人的胜利和励志故事里。
梦想一时不能实现要学会转弯,把梦想雪藏,积贮力量,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又何谈梦想和远方。
人生阅历一些痛苦并不都是坏事,有时恰恰是这些阅历成绩了你。所以你不必怨恨。如果没有阅历那场痛彻心扉的情感欺骗,如梦表演的《一个骗子》又怎能打动评委得到晋级的机会,赢来命运的转机?
还要感谢那些以各类方法默默支持和勉励你的人。有些人只是不期而遇,却乐意不计得失伸出援手拉你一把,这些人照亮了你的夜空,富厚了你的生命。有些人观似冷酷甚至绝情,却在居心血和生命阴郁为你遮风挡雨。
人生如戏,端赖演技。路人也好,主角也好,居心演绎好各自的角色就好。在以貌取人的观脸时代,长得欠好身材欠好的人注定要靠实力上位。
小人物的胜利之路,观似励志,实则是一条艰辛波折充溢悲剧色彩的泣血之路。周星驰说,我拍了那么多悲剧,看众却都说是喜剧。
人生如梦,别太在意,更要珍惜。如梦最终站在最佳女主角的颁奖舞台,舞台大屏幕播放她成名前的种.种镜头,无论是她,她的父母,照样现场看众,以及看影者,想必都是百感交集,这不正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么?在别人的故事里观到本身的影子,认清生活的样子,吸取生命的养料,从而引发感情的共鸣,正是所有好的片子作品的共性。
喜剧之王电影观后感2
如果说什么电影最打动人,我想应该是抒写真实人生的电影,因为这类电影最真诚,所以最动人,《喜剧之王》无疑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1999年,世纪之末,周星驰推出了他自导自演的电影《喜剧之王》,记得我上初中时就看过,当时觉得一般。但随着我的成长,越来越认识到电影里的人生蕴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正巧学校举办读书观影征文活动,我就以观后感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部影片的理解。
记得影片一开头,主人公走到海边冲着茫茫大海喊出“努力,奋斗”,然后轻轻转过身走出镜头。当看到这样的开头,我就隐隐觉得这部影片与周星驰以往的无厘头风格不同。影片的主人公叫尹天仇,是一个跑龙套的临时演员,平时多数时间在社区福利院做杂务。他热爱表演,一心想成为一名演员,却屡遭别人的冷眼和嘲笑,但仍坚持理想。影片主要表现的就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艰辛奋斗历程。虽然延续了周星驰一贯的喜剧路线,但观众的笑中往往带着唏嘘与悲伤。
执着与单纯
影片中多次出现这样的镜头:跑龙套的尹天仇总是怀揣着一本俄国喜剧大师斯坦尼福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身修养》。这种戏剧性的反差时常令我发笑,但这笑中带着感动。诚然,天仇未必能看懂这本书,但是他之所以时常手不释卷的将它带在身边,就是因为他对表演的执着。
天仇对表演执着的例子在电影里举不胜举。
看过的朋友,还记得那两场桥段吗,当天仇第二次去找那个片场助理sunny,说演什么都行,不要钱都行,只要有个便当;另一场,娟姐告诉他让他做男主角,问他有没有问题,他说:“是不是每天都可以有便当吃?”多么单纯的想法。天仇是真的喜欢表演,只要有口饭吃,就要坚持表演,执着梦想。
其实执着往往是伴着单纯的,之所以执着是因为单纯的喜欢。
卑微与自尊
“屎,我是一坨屎。命比蚊便宜,你开奔驰,我挖鼻屎。自知死也再难移。”当听到这首影片插曲的时候感觉真的很心酸,尤其是那句“自知死也再难移。”尹天仇是个勇敢的人,很少有人敢用本就少的可怜的底本,来搏自己那看来几乎不可能的梦想。但其实无论天仇怎么执着于表演,甚至于他的演技多么出神入化,他都是个卑微的小人物,总是被人任意的奚落与践踏,这仿佛是他的宿命。记得影片开头部分,天仇为争取一个跑龙套的机会,给助理sunny表演紧张的表情。说实话天仇的表演很到位,但最后sunny还是不屑地一扒拉天仇的头让他滚一边去。其实sunny一开始就不准备给天仇机会,只是带着调侃的心态愚弄一下这个卑微的小人物。天仇几乎每次表演都被“不厌其烦”的这样奚落。
记得天仇第一次见到坐台小姐柳飘飘时,被飘飘露骨的嘲笑为“死跑龙套的”,但天仇却总是正经的回应说:“其实我是一名演员。”在多次遭飘飘嘲笑后,他也有他的情绪,他说了一句:“其实你们出来卖的,如果懂得尊重一下别人,那别人……”但这话还没说完,就被飘飘打断了。其实小人物就是这样,他们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在自尊受到伤害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以伤害别人的方式寻求心态上的平衡。“其实我是一名演员”,天仇的这句口头禅乍一听很有喜感,而谁又能体会天仇这句话背后因为别人嘲笑自己梦想的心碎呢?这句口头禅是天仇在屡遭侮辱后,变成了天仇维护自尊的最后防线。当然,天仇始终是善良的,当飘飘愤怒的站起来说:“你说什么?”时,他立即说:“对不起。”
理想与人生
人们可以嘲笑一切,但你不能嘲笑你自己,更不能嘲笑梦想。
在天仇心中,表演不是工作,而是实现生命价值的理想。天仇视表演为生命,“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其实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追问:面对残酷的现实,我能否坚持理想。正是这样的叩问,是天仇坚守表演的信念。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天仇和飘飘并肩坐在沙滩上看海。夜已经很深了,四周漆黑一片。飘飘叹了一口气说:“你瞧,多黑啊,什么也看不到……”。天仇顿了一下说:“也不是啊,天亮了就会很美!”影片中的这段话隐喻了天仇对理想顽石般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天仇的坚持、信念让人感动,人生往往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选择才成就了不一样的结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娟姐告诉天仇他不能出演男主角时,他极为沮丧,甚至连剧本也差点扯破,看着失落的天仇坐在大雨中迷茫无助叫人好不难过。但是随之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片场当场务的达叔其实是卧底警察,达叔要天仇协助破案,于是天仇得到了一个在现实中表演的机会,并且这一次不是跑龙套而是男主角。至今记得卧底警察达叔自曝身份时说的话:我其实是卧底,不信啊。我比那些所谓的演员更加专业、更加高尚、更有技巧。因为我每天的生活都在演戏,虽然我没有剧本,但我绝不会NG,因为我一NG就可能连命都丢了,我才应该赢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啊,世界上真正的演员往往不是学院派的,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表演我们自己的人生。多年之后,我似乎才有些懂了,其实尹天仇的理想不一定是成为演员,而是去抒写自己忠于表演的人生。
有人说真正的喜剧就是悲剧,一部喜剧如果能让人笑着流泪,那么他就是喜剧之王。之前对这句话有些懵懂,但当我看过《喜剧之王》的海报时,我懂了。海报上的尹天仇面对着太阳,微笑着,流着泪。
《喜剧之王》是一部无论是周星驰本人还是观众都很感动的电影,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导演拍了他自己、演员表演了他自己。人们总是看到影星表面的光鲜,试问周星驰曾经跑龙套多年的往事又有谁知晓。周星驰在这部电影里把小人物尹天仇为梦想奋斗的辛酸,以及对“我是一个演员”信念的执着塑造得淋漓尽致。
看过影片的我不由沉思,问问自己,大二的我是否还走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路上?是否还记得入学时的激昂斗志?
最后,我似乎明白了任何伟大都是从执着的追求、单纯的喜欢中诞生的,任何成功都是经历了漫长的默默无闻甚至卑微的岁月。
也许哪一天,或者就是明早,我要站在宿舍的阳台上,面对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喊出我的心声:努力、奋斗!
喜剧之王电影观后感3
昨晚看完了星爷的《喜剧之王》,也看了一些影评,有点感触,直到现在,心情仍不能平复,总感觉到一股激流在动荡,是生活的激流,通过乱山碎石中间,在创造着它自己的道路,在搅动着我内心的平静。我要发泄出来,我要写些什么!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小人物的自我修养的故事,是他的故事,其中自强和乐观的精神唤起了我的共鸣。电影以喜剧的方式告诉人们怎样度过逆境、低谷,怎样面对委屈,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怎样对待爱情……
虽然这是喜剧,但我是带着严肃认真的心情看完的。因为关于社会底层人物的故事总有着更深层的意义,不管艺术如何高于生活,它都是来源于生活,这些故事反映着一些社会现实,一些现在过着幸福生活的学生们想象不到的生活。
电影一开头,就是主角天仇面朝大海,高喊:努力!奋斗!奠定了小人物的励志故事这一基调。主角是个跑龙套的,全副身家只不过几百块加块表加本书。他只是跑龙套的,但他每次出入片场都是西装打tie ,他不妄自菲薄,他一次次地强调“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他以演员的自我修养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他穷,一百块相当于他几分之一的身家,但他补偿那位被敲竹杠的老婆婆时没有丝毫犹豫,人性内在的善良从来与外在的身份、物质无关;他卑微、低贱,但是属于他的东西他一定会拿回来,即使有刀架在脖子上,那三份盒饭他也要拿回来,这是一个人的尊严;他孤傲清高,他无视那些看不懂他的人,依旧按照他的方式去表演,他相信会有懂他的人,于是回家默默拿起《演员的自我修养》。他脸皮厚到我望尘莫及,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虚荣心,没有比较,没有名利,他只是追求一个演员的梦。
这部电影讲的是个辛酸故事,周星驰想说的也许是《蝙蝠侠:the dark knight 》里小丑的那句台词:do you wanna know how i got these scars ?本是悲剧,但他却拍成了一部喜剧,而观众也混然不觉。周星驰说过,我搞笑是因为我内心忧郁,我要拼命让自己开心起来。
爱默生举过一个例子:正当喜剧演员卡里尼使整个城的人笑痛肚子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去找城里的医生,治疗他致命的忧郁症。医生劝他到戏院去看卡里尼的表演,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
周星驰在戏里和戏外判若两人,他的眼神和每部电影背后都有一丝忧郁,他是一个深沉的人,甚少有人看懂他的幽默,理解他的深刻。虽然他总有负面新闻,我相信里面肯定有误会有炒作有诽谤,但不见他出来澄清过一次,因为他不屑,正如天仇一样不屑让看不懂他的人理解他。
可能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悲剧,生命本身就是无意义的,但我并不愿意承认。生活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鲁迅的回答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可能这也是周星驰把它拍成喜剧的原因吧,嗯,“努力!奋斗!”
喜剧之王电影观后感4
喜欢《喜剧之王》是从尹天仇教柳飘飘演戏的那幅剧照开始,柳飘飘背靠在大树上,尹天仇穿着蓝色的西装,摆着奇怪的相当搞笑的僵直姿势,左手插兜,右手托着柳的下巴.背景是门与门外浅蓝色的大海.两人默默的对视了几秒钟,然后镜头定格在这一瞬间,仿佛像一副画。而这副画似乎在预示着一个跑龙套的和一个舞女的爱情的悄然开始.
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大话西游》开始看周星驰。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次次的品读周星驰之后,却越来越喜欢《喜剧之王》。同样是一部喜剧,是一部小人物的奋斗史,《喜剧之王》更深刻,更真实,感情更细腻,搞笑之余又让回味,并为之深深感动,大受启发。
喜欢《喜剧之王》,最喜欢其中的两句台词。
我是一个演员
“我是一个演员。”尹天仇说道。
当有人讥笑他时,当有人鄙视他时,当有人把他当做一个跑龙套的并且在前面加了个死字的时候,尹天仇始终保持着自己所特有的平静然后反复的向大家强调着,我是一个演员。一句话,一个理想,一份誓言.一开始,尹天仇便立于磅礴的大海前大喊着,努力,奋斗!波涛汹涌的大海正如他心中翻腾着的理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一个明星.他不断努力着,即使只是在演跑龙套这种无关紧要的角色时,他也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主演,因此希望把角色演得“调皮而又带有矛盾”。有对白的,无对白的,看不清样子的,完全看不到的,他在试图争取着每一次可以出演的机会,即使一次次被无情的拒绝仍然没有放弃。实在没有演出机会,尹天仇开始搭建舞台,演雷雨,但是却没有观众.似乎,尹天仇的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他巴掌大的卧室里,贴着很多明星的照片,在最中央挂着面镜子,每当失意时,每当处于困境时,尹天仇总要照照镜子,看着镜中的自己被围在各个明星的中央,然后心中对自己说道,我是一个演员。
尹天仇的执着是单纯的,导演没有喊“卡” ,便要继续演下去.因此当他去做卧底时,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仍然没有退缩,能够坚持演出, 最终化险为夷.尹天仇的坚持是简单的,他看到弱小的大学生因为坚持可以从彪形大汉手里收到保护费,他相信只要坚持,心中的梦想就可以实现。当柳飘飘与尹天仇同时看到黑漆漆的大海时,两人的态度是不同的,柳飘飘只觉得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而尹天仇所看到的是“天亮后就会很漂亮!”如此积极乐观的态度正是尹天仇得以坚持永不放弃的的原因。“我是一个演员。”成为他心中无穷的动力,支持着他前进。不要放弃理想,永远保持乐观和希望,这正是这句台词以及《喜剧之王》最想告诉大家的.但是,坚持所要付出的代价便是巨大的痛苦.当杜鹃儿请尹天仇排练时,尹天仇拖着十分滑稽的鼻涕,动情的说道,“鹃儿,我这辈子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一句戏中之言,却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尹天仇的境遇是悲苦的,没有钱,没有家庭,得不到人们的尊重,成天为着一盒盒饭而奔波。就像歌中所唱的:
屎,我是一滩屎。
命比蚁便宜。
你坐奔驰,我挖鼻屎。
自知死也再难移。
他确实是如此的可怜,一无所有。可笑的是,这样一个落魄的人,却心比天高,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因此这便构成了《喜剧之王》中最搞笑的喜剧成分,主人公的不自量力,与他现实中的窘态,引发了大家的阵阵笑声。而我们大笑之余,却总会感觉到一丝丝人生的悲苦。《喜剧之王》成功之处,在于它把一出悲剧,用喜剧的方式表达出来,尹天仇在用自己流着泪的笑脸引大家发笑。于是当我们笑着处于落魄中的尹天仇时,不由的想起了正处于某种困境中而难于前行的自己。然后我们会对自己说,其实我远没想像中的那样惨,我还没到为盒饭而奔波的地步,一个“死 跑龙套的”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我们又有何由轻言放弃。这时,我们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困境,像看电影一样付之一笑,然后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继续努力奋斗。
执着的尹天仇最后的结局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成为大明星,只是成功的演出了雷雨。不过尹天仇协助警方卧底,做了一回真正的“演员”。这样的结局似乎有些生硬,因此受到很多批评。其实这是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当年的周星驰似乎要告诉大家,他日后所取得的成就便是《喜剧之王》的最好结局,他就是片名所说的……喜剧之王。
这个解释对于星迷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我养你啊
一个难以糊口的跑龙套的和一个整天陪着“老板”的舞女,两个人的爱情是被世人所不屑的。两个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人,甚至不敢去追求所谓的爱情。当柳飘飘很投入的闭上了双眼,而尹天仇两眼沉醉,似有沉思。其实两人都沉浸在幻想当中,在享受着现实中所不敢想的爱情,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刻,他们也觉得无比幸福。两个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由此而生的自卑感。柳飘飘极其敏感别人叫她舞女,甚至为此而无法自控的“大开杀戒”。而尹天仇更是处处表现出其自尊和自卑。
两个人以涂唇膏为由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当尹天仇起来时看到坐在窗前的美丽无比的柳飘飘时,他想想现在的自己,感觉到了卑微。对于柳飘飘,尹天仇的自卑在于生活的穷困,于是他根本不敢去承担这份爱情。他拿出了仅有的钱,发现不够,又拿出了表和储蓄,最终只留下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善良的尹天仇此时真的除了理想便一无所有了。然后尹天仇装着继续睡觉。一句“谢谢老板!”,柳飘飘拿钱走了。尹天仇没有去送她,而是躲在墙后。此时的他心里是无比矛盾的,当柳飘飘回头看他的那一刻,他动摇了。此时,他忘记了在他前面正有一面镜子,而这面镜子使得两人的感情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于是尹天仇下定了决心,他立刻叫住了柳飘飘:
尹:去哪里啊?
柳:回家。
尹:然后呢?
柳:上班。
尹:不上班行不行?
柳: 不上班你养我啊?
尹天仇无奈的笑笑,退回去了。而两个人的故事也会因此而画上句号。可偏偏不自量力的尹天仇却最终又冲了出去,大喊到,“我养你啊”。
我养你啊
这无疑是《喜剧之王》中最感人的一句话。尹天仇是那样落魄,穿着破旧的衬衣,立于萧瑟的风中。柳飘飘美丽动人,长发飘飘,沉默半晌,最终回头道,你先照顾好你自己吧,傻瓜.
柳飘飘走了,带着对傻瓜的不屑和嘲笑,可坐上计程车的她,却无法控制的哭得一塌糊涂。
我养你啊。一句简单的承诺,是那样单纯却又难于实现。然而它对于一个漂泊已久的舞女来说,却真实而充满温暖。是啊,多年的逢场作戏让她无法听到这样一句真诚的诺言。柳飘飘 飘了太久了,太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了。但是一个卑微的舞女,有什么理由得到别人的爱。她无法抗拒眼中的泪水,更无法抗拒在内心深处冲击着的感动。
这时,柳飘飘取出从尹天仇那里拿来的《演员的自我修养》。那是尹天仇所有财产中唯一没有给她的,然而这也是她最想要的。对于尹天仇,柳飘飘也是卑微的,她的自卑在于理想的丧失。是的,她不需要钱,她也有过美好的曾经,但却因爱情给她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她成为舞女是因为过去男友的逼迫,当落魄的她遇到一个为理想而努力的尹天仇时,卑微的内心终于涌起了强烈的自尊,于是,她放弃了有钱的龙少爷,选择了这个为生计而担忧的尹天仇。
就这样,自卑与自尊不断交织于两个人的爱情当中,感动着彼此,感动着我们。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是多么渴望看到纯洁的爱情。《喜剧之王》里没有王子,也没有公主,它讲的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故事,于是《喜剧之王》中的爱情更加真挚,更加感动人心。
“要不要涂点唇膏。”也许哪一天,你的女友也会这样对你说。
那你会不会对她承诺说:“我养你啊。”
喜剧之王电影观后感5
这是我十几年前看的电影,影评却写在十几年后;你十几年前的梦想,总要在十几年后才能实现,正如周星驰,自我奋斗是成长为喜剧之王最必不可少的要件。爱情也好,事业也罢,唾手可得是意外,渐渐斩获才更令人喜悦,而这一切都需要过程。
渐渐褪去周氏喜剧略显癫狂的色彩,《喜剧之王》用一种笑中带泪的方式将观众的视角带入对生活本质的分解,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也是暗自思量下对愈发躁动俗世的冷静思考。少了一些《美人鱼》的商业性因素,十几年前的《喜剧之王》更接地气,在润物无声中把周星驰的成长过程娓娓道来。在我还没有开始叫他星爷的时候,夸张的表情和夸张的笑声是我对他喜剧风格的最初印象,而且每部片子的剧情都处理得很到位。虽然这部片子的结局部分略显牵强,但瑕不掩瑜,用观赏喜剧之王的逆袭之旅来反思自己的奋斗轨迹,波澜不惊的剧情中,是对每个人生存状态和明日可期的自我会意。
屌丝之地,富帅之巅,无论哪一种层面,都有喜有悲,有笑有泪。尹天仇,一个在底层用力挣扎的梦想青年,幻想着有一日将演员的自我修养抛洒在银幕里,满腔热血之下的卑微,是因为梦想一次次被击的粉身碎骨。剧场的盒饭大叔从未用正眼瞧过他,“命比蚁贱”的侮辱是对他无法掌控人生的鞭挞。梦想从未被鼓励,甚至连人格都要被侮辱,人生为何如此的艰难?还好他从未放弃,因缘际会,事业上的突破竟然是从一个坐台小姐开始。
她叫柳飘飘,浓妆艳抹却装扮成学生妹混迹于夜总会,为了勾引大老板,阴差阳错前来“拜师学艺”,“不打不相识”这种最俗套的路子在这里却让人忍俊不禁。“死跑龙套的”成为尹天仇的第一个人生标签,对于这个称号,他用无可奈何的苦笑来回应,一如你用无可奈何来回应人生路上一次次的心力交瘁。
一夜翻云覆雨后,两个人再次燃起爱的冲动,尹天仇的住所外面,两个人的几句对话将影片的剧情拉向高潮。爱情在最浑然不觉的时候到来,而男主角却处在尴尬的境地,无能为力是因为尹天仇无法给予柳飘飘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一个剧场龙套,一个坐台小姐,当生存还是需要用力去争取的未知数时,爱情这种飘渺虚无的奢侈品只能在梦境与幻想中摇摆不定。
一句“我养你啊”让观众瞬间泪崩,也让我明白了男人在最爱的女人面前的责任和义务,绝不只是花前月下的蜜语甜言。一个屌丝用尽全力撑起的尊严和倔强在这一刻淋淋尽致地释放,虽然活得苟且如蝼蚁,但是我在努力,在奋斗。
给不了你最好的,却可以把我最好的给你。
“我养你”是比“我爱你”更动听、更煽情的爱情宣言,“我爱你”是得到,“我养你”是给予,当一个屌丝突破自我囹圄和万般纠结说出这三个字时,他内心深处原始的卑微也被暂时撕碎,不是故作慷慨,只是爱你爱的恰到好处,无法自已。计程车里,柳飘飘哭的令人动容,前任的背叛让自己再不相信爱情,而此时,她却不自觉的更加爱上一个人,最爱的人在最想爱的时候出现。
你会不会突然想起笑着哭的时候最撕心裂肺?
如果人生是喜剧,你会不会在悲伤的时候用强颜欢笑来抹去夺眶而出的眼泪,然而这样却不算是最纯粹的喜剧,其实,亦喜亦悲才是人生最自然的存在状态。《喜剧之王》将这种情节穿插在全片的细枝末节,剧场被剧务和盒饭大叔痛骂,家里教学被柳飘飘暴打,但是转而又获得跟杜娟儿同台演出的机会,又再次失去这样的机会,有起有落,有笑有泪,这都是成长之路上的必然吧。尹天仇做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在自我奋斗中从未放弃,看得起自己的梦想,才能握的住随时可能出现的机遇。
在喜剧之王的成长之路上,演技要靠自我修养,爱情要靠自我领悟。当然在剧情的安排里,情感戏更多是点缀,剧场龙套如何逆袭为喜剧之王是主线,影片开头尹天仇站在海边大喊:努力,奋斗。在今天看来,是不是可笑的略显荒诞?二代们在敞篷中搂着木耳吆五喝六时,你还在办公室吃着泡面加班,并且没有加班费。当你向生活索要公平和正义时,满目苍夷的残酷将你拉回不能在痴人说梦的现实中。但是请不要自我放弃,别人嘲笑,你需赞同。一个演员,到底要经历多少次冷嘲热讽才能成为喜剧之王?如果成功之路注定布满荆棘,那么沿途的针刺却能更加凸显你的从容不迫。
淡定、笃行,用真才实学撑起坚守心中不灭希望的烈火,终有一日,这团火焰将燃烧在你成名、成功的路途上,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你要相信自我奋斗加上好的机遇总会让你离自己的既定目标更近一点,再近一点。
没有任何一种自我奋斗应当被嘲笑,没有任何一种用自我坚守撑起的寻梦之旅应当被阻拦,即使荆棘密布,即使质疑遍地,唯一要做的,是将你心中的信念,舒展在脚踏实地的征程上。
前方路远,用力起飞,做你自己,不亢不卑。
『贰』 电影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500字(精选92篇)『叁』 喜剧电影《情圣》观后感
最近接触的国产电影涉及方面总是偏于人性,在饮过毒酒又偶遇蜜糖之后,微觉压抑的我走进了《情圣》。
如果想要定义这部电影,与其说它描写了中年危机和心灵出轨带给男主的繁杂生活,我倒是更想称它是一次人生体验,关于友情、爱情、亲情和自己。
男主肖瀚有四个陪他从蹒跚学步走到喧哗社会的死党:小沈阳饰演的刘磊、艾伦饰演的艾木、乔杉饰演的汤怀,以及开场就领便当的老二(邓超客串)。
电影里没有用年少的回忆与冒险渲染他们之间牢固的友情,但感情色彩并不会因此苍白。
有坎坷困境相遇时候伸出的那只手,有遭遇颓唐失意时候仍如当初的包容与扶持,一切都会让观者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朋友的影子。
即使肖瀚婚内想出轨泡妞,四人仍然选择帮他尽心尽力的隐瞒、打圆场。没有一句推脱,没有特意的感谢,但字字句句都充斥着信任和依赖。
是啊,在我们的成长的旅途中,总会有这样的好朋友:他们会在你翘课去约会的时候,帮你掩护;他们会在你孤独无依时,陪你秉烛夜聊;他们会在你受欺负的时候,不追究起因的站你身侧。
他们为了你蛮不讲理,偷偷摸摸,装神弄鬼,疯疯癫癫。你不能没有他们,你们之间没有秘密隐私,没有害羞忸怩,没有难以捉摸。
这就是朋友,可以在夜深人静的大街上肆无忌惮的陪你哭号,可以在热闹喧哗的饭店里帮你打架,也可以在风起云涌的大雨中和你淋雨。
他们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珍宝。
开头,我想说,本片还挺能博人一笑,虽然不少影评说“三观不正”,话说哪个片子被某些人说“正”了呢?国内拍个“湄公河大案”,马上就有人批评说主角太个人英雄主义balabala,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不更是如此?所以,评分不能全信,不是这个片子“三观不正”,而是有些人屁股不正。以上是废话,看了一些评论后的小感想。下面进入主题~
本片被不少人冠以“三观不正”,那如何的片子才是“三观正”呢?通过诙谐的方式反应一下中年时代,遇到的婚姻危机、兄弟情谊(此词稍候评论)、回归家庭等,为什么不正呢?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历来也是各路影片所反映的重点,君不见,几乎所有的“抗日神剧”总会乱加感情戏,还弄得“有模有样”,真以为抗战时有那么多男欢女爱?不过,如果拍出来都是大老爷们,你去看么?就如真男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收视率一样。电影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如果没有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电影如何继续?家庭危机是本片描述的一个重点,其实家庭危机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有婚姻自主权这一代人,经常会面临的情况。换而言之,家庭危机的产生,也并不能说两人关系不好,或者其他,而是两人每天米面油盐酱醋茶,慢慢磨去了生活的激情。如何有效避免“中年危机”、“七年之痒”,是现在很大一批电影受众所面临的情形。导演还比较准确抓住了这一点,虽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后还是让主角回归了家庭,普通而平凡的一天,这也许才是生活最真的地方。生活原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最本质,最真的还是平淡。
对于里面的被称为“直男癌”的兄弟情谊,我想给一个中性评价。其实,对于里面的某些“掩护”行为,对媳妇撒谎等,本人也不是太喜欢;但是所反映的铁哥们之间这种关系,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也许很多人,对2010年春晚郭冬临、牛莉的小品还有印象,不也是在反映,好朋友之间的相互“包庇”么?还有某撕逼电影中,只是把男性之间的掩护,换做了女性之间的掩护。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情谊。不过这种撒谎,终归是不太好的,但是作为一起生活了多少年的夫妻,对于一些损友,难道会没有清楚的认识么?对于朋友,就是需要这种“两肋插刀”的情谊,否则,出了一些状况后,谁来帮你?人不仅仅要有家庭,还要有一批死党。
这只是一部113分钟的电影,如果过于叙述肖瀚和沈红,叙述俩人的生活,怎么能展现剧中所需要的那种对立冲突?而且,沈红给肖瀚收拾行李等细节,也说明两人关系还是很好的,只是因为结婚日久,产生了一些平淡,才会让肖瀚想寻找心的“噗通”。
总体来说吧,艺术是要高于现实。虽然影片中有不少细节并没有交代太清晰,也留有不少“坑”,但是至少在这冬日,在这2016年的末尾,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欢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看滴~
最后来点小疑问:
话说,对于YoYo,最后的黑帮大哥过来,不知道是不是她故意安排,有意整蛊肖瀚的呢?剧中YoYo虽然中文不好,但是还可以理解不少东西的,所以个人倾向可能是故意的。
对于艾木和马丽莲的感情,在那一个晚上,为什么马丽莲会把花都摆出来呢?这也是我有所疑惑的点,似乎仅仅是为了给两人的感情一个交代?
还有那块“单向玻璃”,为什么会有单向玻璃呢?而且肖瀚在那里停了那么久的车,都没有意识到么?总不能是专门为了肖瀚和YoYo的邂逅而安装的吧?感觉这也是一个逻辑上的坑。
在被很多人称为“编剧圣经”的《故事》里,作者罗伯特·麦基在谈到喜剧问题时曾这样写道:“喜剧是纯粹的.:如果观众笑了,它就成功了;如果观众没笑,它就失败了……在喜剧中,笑声可以解决一切争论……”
第一遍看《情圣》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在电影院里锻炼腹肌的感觉。因为一直在哈哈大笑,笑到最后笑得肚皮都有点疼了。
那天我是在一个大厅里看的,大厅里大概坐了两百多人。从头到尾,全场爆笑好多次。
虽然美国编剧教父麦基认为笑声可以解决关于喜剧的一切争论,但很多中国观众显然不认同这一点。
我看了一下《情圣》的豆瓣短评,可谓恶评多多。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恶评基本上都是道德抨击。最常见的恶评是说《情圣》是直男癌电影。
我不知道如此恶评《情圣》的人,看电影时有没有像我一样开心欢笑很多次。
如果明明已经开心欢笑很多次了,前脚刚走出电影院,立刻对这部电影一通道德抨击。该怎么形容这种行为呢?这有点像一个男人,也可以是一个女人,花钱买春,在床上爽爆了,下床后一边提裤子一边一脸严肃地给对方上道德思想教育课:“你选择干这一行,你觉得你对得起你以后的婚姻伴侣吗?”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我看这部《情圣》根本就笑不出来!看的时候一次都没笑过!”对于这样的人,我无话可说。
说白了,很多道德狂最想看到的是男人被社会体制压在身下蹂躏时都老老实实的。
男人被社会体制压抑得半死不活的,女人真的会因此而受益吗?
一个男人三十多岁就死了但七十多岁才埋,他的妻子会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男人”吗?
当然了,无数女人同样也承受着来自于社会体制的高度压抑。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一种互相捆绑的生存模式,由此获得一种所谓的安全感。
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其实对于个体来说,这个问题是有解的。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去解决这个问题,只为获得所谓的安全感。
说回到电影《情圣》,一部喜剧能让很多脸上戴着多重面具的人,像孩子一样开心欢笑很多次,可以了,相当可以了。事实上,这种欢笑所起到的治愈作用,甚至有可能深入到潜意识层面。
虽然这部改编自美国电影《红衣女郎》的《情圣》肯定不能算是经典喜剧,但如果像《摆渡人》这样的电影也能被称之为喜剧,那《情圣》绝对算是比较高级的喜剧了。
正如“毒舌电影”所评论的那样,《情圣》这部电影的搞笑不是靠“网络段子、热词、屎尿屁笑话、张牙舞爪的表演”,而是靠“情节铺垫、埋梗”,进而引发“误会和反转”。
在上文中提到过的美国编剧教父麦基在《故事》中同样指出,喜剧设计的解决方法不在于构思“聪明的对白”或是“拍在脸上的奶油饼”。喜剧噱头应该根据“喜剧结构的需要”自然而来,所以必须将精力集中于转折点。
简而言之,喜剧想要让人开怀大笑,不能靠让剧中人物不停说段子,也不能靠让剧中人物像小丑一样做各种夸张滑稽动作。
更高级的喜剧技巧,源于对喜剧结构的精心设计。不要只是想着在一个场景里就把观众逗笑。更高级的喜剧技巧是借助一系列的场景设计,通过场景之间出人意料的离奇转折,设计出能让观众疯狂爆笑的笑点。
场景之间出人意料的离奇转折,要在一定程度上合情合理,至少能自圆其说。不能让观众产生这样的想法:“这完全就是不合情理的瞎编啊!”
关于喜剧创作,麦基说当一个社会不能对其机构习俗和制度进行嘲讽和自我批评时,这个社会就不会笑了。
在当下的中国,我们肯定不能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不会笑了。只是的确有很多中国人已经不会笑了,尤其是那些道德狂。
为什么很多道德狂在看喜剧时不但不会笑,反而会破口大骂,甚至做出更激烈的举动?这或许是因为正如麦基所说的那样,喜剧在本质上是“一门愤怒的反社会艺术”。
为什么《情圣》让很多道德狂感到不舒服?大概是因为这部电影很轻微地攻击了不断扼杀男性活力的社会体制。虽然攻击力度很轻微,但还是让很多道德狂觉得自己的利益似乎被触动了。在这些道德狂看来,男性活力就应该被不断扼杀,男人一定不能有种,男人就应该被实施精神阉割。这样男人才会老老实实上班赚钱,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道德狂们就能拥有稳稳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