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经典老上海电影观后感

经典老上海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8-16 12:36:58

『壹』 《高考1997》观后感心得

《高考1977》是一部由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等联合出品,江海洋执导,王学兵、孙海英等演员主演的文艺剧情片。亲爱的读者,我为您准备了一些《高考1997》 观后感 心得,请笑纳!

《高考1997》观后感心得1

高考,对于每一个经历者来说是一个再知道得清楚然而的表名称的词了。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总会将人的'生活最难忘的记忆留给高考的年月。对于现代人来说,有点人怕高考,有点人还在主张消除高考。我自个儿也是一个十分害怕高考的学生,高考的那段年月,实在可谓是我生打中目标最幽暗的一段时间,也是我一辈子中最不可以遗忘的也最没想到记起的年月。高考,是全部80后,90后的人没有办法避开的一道儿门槛,还在细小的时刻听觉里就塞满着被前贤说烂的一句话是“高考可以变更人的命数”。把高考说的神乎其神,于是千军万马挥杆而起,充满着斗志,紧锁着眉心,憋红着脸,握着双拳,眼神儿炯炯看着前方,狠命地向着这个越来越矮的门槛跑来。

不过看过《高考1977》这部影片儿,我对高考,对那一个生疏又有些知道得清楚的时代有了一个从新的知道得清楚。 过去也听人讲评过那段年月,但只是像听 故事 般觉得糊涂。现在,当故事变为影片儿展如今我眼前时,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我看见了那一个时期的伟大变迁,看见了一群献身的热情小伙子的奋斗历程,看见了和日常代久违了的一种神魂、一种寻求。

在影片儿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还原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你是否加入高考并不关紧,能否录取并不关紧,关紧的是对知识的尊重。”这句话,值当我们永恒深深地记在。因为失往了对知识的尊敬,事物就会行动蛮横,这真是那一代人最悲惨痛苦的记忆。1977年12月被好些个述评家称为“一个国度和时期的拐点”,因为它所还原的不只是加入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更是历史的然而,人的共同体的醒悟。《高考1977》可贵之居于于它不止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伟大的历史,更是在激发鼓励如今的年青一代,有幻想便会有希看,把握如今的美妙生存,捉住机会,爱惜一切的来之不易。

影片儿中它们肆意地迅猛的奔跑起来,在雪窖冰天的北大荒,极热的青年时期这么高高燃亮,就像无线电收音机里传出“还原高考”的同时,那把到处白茅延烧原野的武火,势不可以挡,是对人的生活最自满的赌注。十年埋葬了亿计知识小伙子的好看前程,整个儿中国面对何往何从变成矛盾缠磨的旋涡,各种多而复杂标题。

影片儿中众多人物都塑造得很具有活力,那里面老迟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老迟的姓名, 编剧也许给予了他一定尤其的涵义,被禁锢了11年的高考招生制度, 在1977年的冬季,终于迟迟地莅临这个追探求知识识幻想沉睡中的中国。

老迟没有 文化 ,是大老粗,但他原则性强,党性强,甚至于有些不可理喻。当获悉核心还原了高考,知青们可以加入高考时,他曾猜忌过,旁皇过、对抗过,他没想到放走这些个他眼中的孩子,“基干都走了,农产怎么办?”不过随着戏剧的情节的展开,老迟转变了,他的父爱被唤醒了,看见这些个渴看未来的孩子们,他让步了自个儿以前的坚决保持,加进到拥护高考的队伍中来。最感动人的一幕是那一些赶考的知青们没有遇上火车正处于尽看时,一个知道得清楚的声响营救了它们,老迟开来了 拖拉机 ,携带孩子们走上路程了。他的车上承载的不只是要赶考的孩子,更是祖国的希看和未来。这是载着它们等了11年的幻想的“救命拖拉机”,它们赶的不仅是赶考的火车,而是赶向改写它们日后的人的生活的火车。老迟的拖拉机不仅是简单的运人拖拉机,而是祝福着这一群孩子们走向更绚烂人的生活的拖拉机。

完整部影片儿,一个镜头一直萦回在脑际中不肯散往,这就是知青们拼劲全部精力追逐火车的镜头。它们为了加入高考,早早做好预备,坐着拖拉机往火车站搭乘开往县城的火车。中途上拖拉机坏了,它们干脆就追逐将要到站的火车。一路上跨越远山雪林,布满艰苦,它们相互激励,相互帮扶,跌到达再爬起来,用尽全部精力,肆意的奔向疾驰而过的火车。它们追逐的不止只是一列赶往目标地的火车,更是一列赶往未来赶往希看的时期列车。

《高考1997》观后感心得2

前几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幸好积极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爱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面对,他们面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爱情,真的太难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出场。孙海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很成熟,很有魅力。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周显欣,很漂亮,对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这种新演员,希望可以走的更远啊。

希望以后这种组织看立志电影的活动可以更多,更好,让我们大学生活可以丰富些,让我们思想可以更加深入,不能再那么肤浅了。

《高考1997》观后感心得3

看完高考1977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这部电影拍的很好。原以为这是一部很刻板的电影,原以为这样题材的电影总是会从学生,家长,老师三维一体的来描写,看后才明白不是这样的。本片从细微入手,围绕黑龙江农场三分厂的插队知青展开。以时代的变迁为大背景,以潘志友和陈琼的爱情为主线,穿插陈甫德对陈琼深沉的父爱,强子、阿三等人之间的友情,还有老迟这一级组织在时代变迁下,对于渴望知识青年从顽固到帮助的过程,语言诙谐幽默,没有脱离生活,真实感人,从一个特别的视角,诠释出爱情、亲情、友情、和那个时代知青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时代的变迁。

一个时代的变迁,总是会深远的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总是会给后人留下点什么。1977年12月被诸多评论家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它所恢复的不仅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更是历史的转折,民族的觉醒。正如影片中陈琼的父亲陈甫德所说,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

影片中其实描述了两个感人的 爱情故事 。一个很明显,就是潘志友和陈琼之间的爱情。在那样的年代,许多的爱情都是一种渴望最终很难实现。当时的成分观念和组织省察太严苛和偏激。正如在影片中,老迟对潘志友说,你的成分好,又是干部,她也长得不咋地啊,为什么喜欢上她,你小心以后,交结婚申请,不给盖戳等等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陈琼以莫大的勇气为潘志友留下,而潘志友用莫大的勇气将陈琼送进了新的时代。在影片中, 陈琼对潘志友说,“我答应老迟给我寻个婆家,就是想留下来,在远远的守着你,兴许,哪天你累了,想要找个人 说说 话,说说以前的事,我还在,还能陪陪你。”潘志友拿着草稿纸走出考场,对老迟说,“我考,是为她,我要把她送进考场,然后和你一起在这扎下根。”还有一个爱情故事就是陈琼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故事。陈琼父亲由于被判为历史反革命,被迫断掉六亲。在影片中陈琼曾哭着在门外对父亲说,“妈妈在去世前让我一定要转告你,如果有来世,她还愿意和你做夫妻。”

“历史反革命”陈甫德对陈琼深沉的父爱,留在未寄出的信纸上,那些无奈的呼唤,“琼儿”,跨过白山黑水,只化作一封陌路的书信,和一摞帮助女儿参加高考的复习材料,以及假公章的证明材料。在那样的非常年代,不仅爱情无望,连亲情也是奢望……也难怪陈琼后来只能对着远去的火车大叫“爸爸”。

强子,阿三等等人之间的友情也是很让人感动的。过去知青的出路就是推荐读大学和招工,否则就只有永远在这里。例如,阿三做为已经招工的知青,为了一个不知道是否可能的消息就跑十几里地,给其他知青们带去。后来,为知青们带去最新的报考信息,虽然那是一个很破旧的收音机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在当年来说也是很难的了。

知青们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很感人的。 在那里的8年里,他们看不到任何未来的`方向,突然宣布恢复高考的消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大家开始自发复习应考,为了寻找复习资料,强子黑夜去偷书,却不幸被巡查人员抓住,送进派出所。临走前,警察把他的书包还给了他,整整一包书都被没收了,却留下一套高考复习资料。历尽磨难的他们犹如盲人重见了光明,每天发疯似的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了争取报名的权利,强子不惜绝食抗议。

印象最深的是这群知青们拼尽全力地追火车去高考的 镜头。 他们中一直有人摔倒,并互相搀扶,但还是不断地有人掉队。我在想,他们拼命追的不仅是火车,他们追的是希望,他们想要追回那被浪费在深山雪岭中的11年的青春。

影片结尾,一直老顽固一样,企图用公章阻止知青们参加高考的老迟,驾驶农场的拖拉机把他们送进考场,送进新的时代。老迟腰上挂着的那枚如金牌令箭一样的公章,为陈琼担下了私自递交假证明的罪名,“要是为了女儿,你敢私刻公章么?”……“我也敢”。他乐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孩子!”

最后的镜头是老迟在农场的广播,“陈琼,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好啊,去北京上大学!张国强,西南政法 学院 法律系录取……”,老迟的声音依然通过大喇叭响彻农场的各个角落——空旷的田地,寂静的草场,从前知青们常常嬉闹的院落。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他说,孩子们走,去读书去!”这是里面的台词,话里讲的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32年前正是在他的指引下,无数上山下乡的知青走进高考考场,也伸延出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到这里影片就是完结,但是我觉得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还有很多,对于我们这些80后的人来说也很有 教育 意义。

《高考1997》观后感心得4

6月8日晚上,在这930多万学子正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期间,看了一部本以为只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怀旧的电影说教片,但电影画面的切换中带来的是心情凝重。再回望现实,现实中有这么多丰腴与满足,也对父母辈曾经的生存、学习环境的展现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由此带来更多的沉思……

恢复高考,比高考实质的意义更重大。

一句话点题,也贯穿了整个影片。中间有好几处细节的处理确实是别有神韵,几位有特点的人也勾勒了人的性格。也让我感叹性格即命运。

老迟——全剧的重要人物,喜欢把钢印系在腰间,钢印代表了权力,代表了不容置疑的权威,全剧以他为挽留知情进而阻碍高考政策的落实作为矛盾的引发点,随着剧情的推进,老迟的思想也产生变化,到最后是赞同政策落实并参与送考,使得人物的形象得以升华。几个知青悄悄的潜入图书馆“盗借”学习资料被抓之后,老迟一边说不管,却又跑到公安局带人。假公章证明文件的更改等情节,一个刚强、失落、耿直却很善良可爱的老同志形象就活了。改革实际涉及自己利益,让钢印、证明、 介绍信 等不好使以后,扭曲的政策在被废止,新兴的选拔制度,平等参与权利的落实,可以看到老迟代表的落后的权力观在被瓦解过程中的冲撞。

连长——为爱情、为友情有坚持有担当的汉子。身上闪现的是理想主义的光芒,爱情面前没有阶级成分的分别,也婉拒老迟的忠告,坚守自己内心的爱情;珍惜友情愿意与知青们打成一片,也愿意为小根宝背起300斤的麻包,去为别人赢取一次推荐机会,也最终愿意不辜负老迟的信任,留在了农场,自己交了一份白卷。虽然是演绎,却也动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友情、爱情、事业权衡清楚的。

陈甫德——漂亮女知青的父亲,是个老派的知识分子,是“历史反革命”身上处处显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为女儿不惜以身犯险,为了女儿高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国家干部。可以千里迢迢去隐晦探望女儿,为女儿准备资料……冒充干部被扭送招生办路上时的大义凛然,这些都昭显了一位迂腐却又深藏爱的父亲形象的高大。

小根宝这个彻底悲剧性的人物。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抛开书本闹革命,与真正的老三届相比,他们的青春完全被动荡耗费殆尽,一俟高考恢复,命运的大门洞开之际,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根本走不动了。机会来了,可他们却无力抓住。命运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这样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与其哀叹命运、时运,自己做了些什么准备这更重要,无论身处何地,请多为自己储备好足够的知识与技能是多么的重要……

强子绝食抗议的带头人,不能左右别人去接受测试,但自己用行动去挑战不公平,确实是中国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士”的真实写照,愿意捍卫自己的原则,不愿意轻易去任由别人摆布。最后能去上西南政法大学确实也冥冥中有性格的使然,让他去坚守法律的公平,给更多人以希望。

以上只是电影看过后头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由此也得出教育的神圣,我们身处教育大环境中的一小分子,显然也有自己的担当,虽然现在上大学没有30几年前的艰难,教育公平也在国家政策微调中在一步步发展,我们所处的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教育生力军,也在为共和国的教育事业大厦添砖加瓦。既有身处这样行业的职业自豪敢也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实话实说培训机构的低门槛,现在导致行业的无序竞争,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需要从业人员从内心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行业,因为这样的行业还是需要有“成人达己”摆渡人的心态,真的是热爱敬仰这样的一份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别人成功喝彩,做好更多的服务,公司也推出了比较多的岗位规范与工作职责,假如在工作中没有爱心、没有事业心、没有真正的教育之心,空有规范也只能是会背的机器,上课的机器而不能被尊称为“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解开技术之惑,是否也在做传道之事?“道”也在引领风尚,做正能量的倍增器,而不是鸡鸣狗盗的道。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高考1997》观后感心得5

1977年,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更是中国知识界的一个拐点。恢复高考,让年轻一代站在相对公平、公正的舞台上展现自我,决定命运,这是新中国教育史上最为可贵的一笔。影片《高考1977》讲述的正是特殊年代,那群求索不歇的人,时刻等待着为自己的命途做出倾力之搏。

一、燎原之火,点亮希望

影片开篇就是一个极为珍贵的镜头:露天电影场上农垦三分场的上海知青在寒冷的黑夜中感受着银幕带给他们的希望:复出了!尽管停电,但大家还是用自己的热情——“人力发电”点燃了那一柱希望之火。就是这种众人踩起的火焰,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这然也是在改变中国这个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进程。

再就是陈琼带领的知青在大雁洼工程即将开工时的那一把大火。几十个火把顺风投向那一片荒芜的乱草,就像一个个知识的火把点亮了一片片荒芜的心田。单独的个人在宏大的政治与历史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无助,无论多么强大,也会像那些知青一般牢困于那片荒芜的土地,无能为力。就在工程即将开工的时候,阿三颠簸送来的收音机传出了一阵天籁:各行业的知识青年都可以报考大学了!这无疑是被耽搁了的一代人的最大福音,他们将有机会重新捡起书本,拾回属于他们的梦想。这一把顺风又迟来的大火,给了那一代人崭新的希望。

二、两枚公章,两个父亲

三分场的场长,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可爱可笑、暴戾而善良,却有着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同时他深信腰间横跨的公章是掌握知青的生杀大权。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农垦复员军人,独断专横但却仁爱,无知但却无私,他们将生命献给了北大荒,也希望知青们能从一而终。因此,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抗争。还好,一旦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蛮横,又能知错就改,成为改变得最坚决、最具人性的、最伟大的父亲。这是最朴素、最善良而又有些蒙昧的人们那最真实的一面。

与老迟刚好相反,陈甫德是一个在特殊年代有“历史问题”的知识分子。他重视知识、关注教育,且有着感人至深的沉沉父爱。获知恢复高考的信息,他便不顾还是被管制的特殊身份,以身犯险偷偷打开学校的图书馆。他找寻复习资料千里迢迢去送给女儿,希望女儿能够复习功课并参加高考改变命运,为自己赎罪。为了女儿能参加高考,甚至作出不惜冒充国家干部,私刻公章的“疯狂”行为。或许这出于一种道德自信:当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的时候,他却一如既往地坚信自己的清白,而且相信历史会还自己清白。于是,他私刻公章就变得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作奸犯科”,而成为一种为亲情而不惜自我牺牲的伟大父爱,也寓意性的表征了他试图通过复制公章来“恢复”自己作为“父亲”的身份,并以此“证明”其作为“父亲”的权威。

两枚公章,两个父亲,正是那个政治弄人的历史时代两类不同的政治身份与政治地位的人物的典型代表,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生活的缩影。

三、结 语

把影片《高考1977作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来看的,更是作为一代人的青春来看的。那一代人的青春史诗,交融了国家与历史的重大转型,而他们确实也付出了青春的代价,也为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了别样的光彩。


《高考1997》观后感心得相关 文章 :

★ 纪录片《高考》观后感心得作文十篇

★ 高考1977观后感5篇600字

★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五篇

★ 高考1977观后感优秀范文

★ 高考1977电影观后感作文五篇

★ 高考1977观后感范文

★ 全城高考观后感2000字作文

★ 高中《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 观看专题片《教育强国》最新观后感心得10篇

★ 观看《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2020最新精选

『贰』 上海王电影观后感

上海王电影观后感【1】

继《上海王》17日公映之后,日前《上海王II》宣布定档3月16日,两部电影一个月内接力上映。在电影《上海王》中饰演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的胡军,以过人的霸气,演绎中国近代史上威名赫赫的洪门帮主。

胡军称,选择出演是因为觉得常爷这个角色“有演头”,一个时势造就的英雄,有着宿命般的悲剧色彩,是他以前没演过的角色。作为国内硬汉演员的代表,胡军的身上自有一股正气。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也曾塑造出不少的硬汉人物,岁月的沉淀让他在饰演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时,更多出一份内在的触动与沉稳。

导演胡雪桦坦言,常爷这个人物是大英雄,人物本身气质要正,选择胡军,恰恰是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感觉,可以演出一个让人信赖的王。

上海王电影观后感【2】

上周末,一部以旧上海滩为题材的黑帮电影《上海王》上映。这部聚集了胡军、余男、秦昊、李梦、岳小凤等明星的大制作,喊出了一个月内分成上下两部上映的豪迈之语。

这让人不由想起大导演吴宇森,他导演的《赤壁》、《太平轮》,都分成了上下部上映。但是,除了《赤壁》稍好一些,《太平轮》之所以票房“沉没”,就跟分上下部有关。另外,就数烂片《冰封》了,干脆是放了上部,丢了下部。

再来看《上海王》,上映后,虽然口碑尚可,但首个周末的票房只有800万元,显然与片方的期望值相差太远。看来,将一部电影分成两部放,是圈内公认的风险极大的举动,而个中原因主要还是为了票房。

《上海王》展现了1905年到1925年,纷繁乱世中的旧上海的城市记忆,根据女作家虹影的小说改编。

导演胡雪桦很早就买下小说的电影版权,立志拍成一部旧上海的传奇黑帮片。

记者看过电影,觉得比预期稍好。摄影指导是拍摄过《低俗小说》、《落水狗》等经典作品的安德鲁·萨库拉,画面颇有大片质感。此外,胡军、李梦和秦昊的表演也不错,但叙事和拍摄手法都比较“老”且偏文艺,不是时下主流年轻观众的菜。

这样一部与时代有一定距离的电影,票房遇冷也是可以想象的,而且有《太平轮》失利在前,为何片方仍要选择分上下部上映这条风险极大的路子呢?

昨日,片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是因为片子太长。导演想拍出旧上海的历史画卷,用时231分钟,近4个小时,这样的时长对一部“往事”类的电影是正常的.,但影院却会拒绝排片。所以只好拆分成上下两部,第一部111分钟,第二部120分钟。

为了不重蹈《太平轮》,电影只能尽量拉近两部的上映时间,第一部2月17日上映,第二部3月16日上映,中间只隔一个月。

不过,现在看来,《上海王》第一部就票房遇冷,第二部想要打“翻身仗”,难度不是一般大。

此外,也有不少网友对《上海王》分两部上映表示不解,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吴宇森《太平轮》将一部电影硬分为两部,上部叙事才刚展开就结束,观众不满,从而影响下部预期。如果将素材剪辑成一部电影,情节紧凑,故事完整,不致于那么惨。

对于《太平轮》失利,吴宇森曾表达过自己的无奈与愤怒:“这个事讲起来也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非常愤怒的一件事情。不管是投资方、发行方,都没有去让我好好地完成这个电影。第一,我不赞成这部电影分上下部;第二,我没有意图要把它变成3D电影。我到目前连导演版本都没有剪。电影发展到这个程度让人觉得非常悲哀,这样下去中国电影市场会很快泡沫化,因为他们太急功近利了,会把观众引导到一个错误方向。”

上海王电影观后感【3】

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歌舞升平,风云骤起,上海滩的故事似乎总也无穷无尽。且不说已经成为经典的《上海滩》、《新上海滩》等影视剧,即便是近些年,讲述民国上海故事的电影也层出不穷,2012年有王晶执导的《大上海》、2014年有姜文执导的《一步之遥》,2016年年底,有程耳执导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更不用说好莱坞的粗制滥造之作《谍海风云。而今,以抗战剧《战北平》知名国内的导演胡雪桦又为我们带来了《上海王》,继续聚焦旧时上海。

可以说,《上海王》是载誉上映。在去年年底举办的第八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上,该片夺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和最佳原创歌曲等五项大奖,为影片的上映可谓壮足了声势。并且,该片的上映方式也很别致,第1部和第2部的上映前后只差近一个月,让观众稍加等待就能看到续集。如果影片质量过硬,这种做法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事实上,《上海王》是有着深厚的底子的,它改编自英籍华人女作家虹影的同名小说。该书是虹影“重写海上花三部曲”的首部,除去《上海王》,还有《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两部。虹影因为此书被贴上“女权作家”的标签,由此可见,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妓女出身的小月桂,而常力熊、黄佩玉和余其扬三代上海王其实都是后来成为“申曲女王”化名筱月桂的小月桂的陪衬。

在电影中,分别饰演三代上海王的胡军、秦昊和凤小岳都有精彩表现,而饰演筱月桂的余男则完美演绎了一代乱世佳人的精魂。旧上海、旗袍、乱世浮生、生死纠缠,有大时代做背景,又有小说为底本,《上海王》既有不可多得的绚丽场面,又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可以说已经及格。

但《上海王》的缺点也很明显,故事不能做到稳步推进,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则在三代上海王和小月桂之间来回摇摆,就像是只顾低头匆匆赶路的过客,浮光掠影,目不暇接,不知错过了多少风景,路程便已经走完。也难怪,一部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虽然分为1、2两部,却还是不能完全容纳,只能对情节有所取舍。由于影片对小说情节的取舍未能做到增删得当,只能顾此失彼,。

相比之下,还是喜欢葛优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翻云覆雨,不动声色,隐忍不发,心狠手辣,他饰演的陆先生是旧上海文化的代表,可以说才是名副其实的上海王。无论是胡军饰演的“霸道总裁” 常力熊,还是秦昊饰演的“心机boy”黄佩玉,抑或是凤小岳饰演的胡茬小生余其扬,和他比起来,都要稍逊一筹。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上海滩的故事,必须要有时代感才行。《上海王》有优有劣,希望接下来的《上海王2》能够做得更好。

『叁』 寒战2观后感-寒战2剧情简介

导语:电影《寒战2》讲述了经过寒战行动后,刘杰辉虽然升任警务处处长,但昔日的凶徒不仅还逍遥法外,甚至要将行动进一步的升级绑架他的妻儿,而他也发现身边的同僚们也在玩着权力的游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寒战2》观后感1:

作为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寒战2》的沪上造势之旅极为高调:电影节开幕前一天就找来彭于晏、杨佑宁、周笔畅来一把“青春尖叫”,开幕当天大规模媒体看片、全主创亮相,随后一群天王走上开幕式红毯,开幕式后再来个全球首映,怎一个叱咤风云了得。6月11日一大早,向来穿着简朴的安乐电影公司老板江志强就守候在电影院里。媒体看片开始之前,江老板站在没有场灯的大银幕前跟记者和影评人们打招呼,他说,我知道大家对《寒战2》的期望值很高,我们也花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希望你们能喜欢。

没错,2012年陆剑青与梁乐民凭借《寒战》异军突起,这两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香港导演居然掌控了如此规模的香港大片,甚至还让《寒战》收获了“《无间道》以来最好的香港警匪电影”的美誉。郭富城和梁家辉那场台词压台词的警队高层对决十足的戏精味儿,彭于晏在片尾邪魅的一个回头也是惊艳满分。《寒战》通过香港警界高层争斗求得了一个新意,来到续集,似乎也只有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斗争双方层次越来越高、幕后黑手的势力越来越大,一支警队的矛盾格局显然已经不够了。

于是,《寒战2》引入了立法会的势力,警员执法和香港法律发生冲突,周润发饰演的资深大律师也随之粉末登场了。上一部中刘德华也曾特别客串,原以为发哥的出现只是填了大咖客串的坑,但“简大壮”这个角色却令人意外地立体:有发哥戏外的摄影爱好,有角色本身的跋扈和原则坚守,还有一些对老友及爱徒的前置情感线。

由于角色设置的关系,郭富城饰演的警务处长已经比上一部更加成熟,但属于他的故事线却明显失去了之前的张力,信任危机和家人险境的安插略显敷衍,在空降的周润发和退休后东山再起的梁家辉面前,演技上也是腹背受敌,如履薄冰。还是梁家辉老辣的演出震住了整个局面,冷峻的大特写之下,就连眼袋都能抖动出不同的情绪,令人叹服。只是,在彭于晏戏份变多、父子情比重变大的影响下,鹰派老警察的正邪反转失去了之前的完整性,续集中也再次出现了那个台词压台词的经典桥段,只可惜用了第二次的梗,已然惊艳不再。

不过,从全局上讲,《寒战2》的整体水平在同类型题材中还是非常过关的,影片开头便紧接上一部结尾丢出的梗,刚刚上任的警务处长郭富城妻子被绑架,随后也安排了比较重头的街头连环相撞以及激烈的枪战,虽然不及上部中那场烟花对冲的仪式感和新鲜感,但也还算得上紧凑精彩。新加入的杨佑宁在后半段的械斗当中露肉又煽情,在众多戏骨当中也未被埋没。

冷峻的影调、文戏为主的心理战术、老牌影帝的演技互飙……《寒战2》的诞生就已经坐实了陆剑青、梁乐民这对组合在工业化系列电影中的一席之地,这部续集作品也算得上是保住了风格,为后续埋下了伏笔。或许,当一匹黑马有了续集,我们就应该放下寻求惊喜的期待,但是作为一个以“香港警界宣传片”为立意的系列作品,没有相对独立的新案情,没有了形式上的眼前一亮,《寒战》真的能像几位影帝主演打哈哈时说的那样,拍到第七集、第八集、第九集吗?

《寒战2》观后感2:

直接说,片子最后接的电话,最终的boss就是梁家辉饰演的李sir。

原因就在最后的彩蛋里面。

彭于晏拿着一本书,左手打着响指。这一幕在他与梁家辉的父子对决里出现过。梁家辉拿着一本书,彭于晏在最后打着响指说,就剩最后一步了,老爹。大家看的时候注意这个情节。

那为什么梁家辉要在父子对话中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监狱呢?

很简单,郭富城已经发现他儿子犯罪了,梁无法保住儿子,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就是只把彭于晏暴露出来,留着自己,后面才可以救出自己儿子。根据利益关系,最后的电话说,要郭放一个人出来,除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谁这么关心彭呢?

所以父子对决的戏其实是演给郭他们这些警察看的,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完全信任梁家辉。那么有人要问?彭不知道有人监视怎么会配合梁演戏的。这就是彩蛋告诉我们的秘密。

彭和梁对话的时候,梁拿着一本打开的`书。这一幕最后的彩蛋中彭也拿着一本打开的书。

这打开的书就是暗示彭,事情已经暴露,现在要配合演戏。

后来彭站起来说了重要的几句话,说老爹就差最后一步,最后会让你破案,然后成为处长。说这几句话时,彭打着响指,这和彩蛋中呼应。是对梁的暗示,意思是彭已经明白,会配合梁演戏,把梁保全

下来。否则如果两个人直接讨论内幕,郭富城那边窃听着,梁父子都会暴露。

当彭拿起枪时,最后一句是,我爱你老爸。他开枪了,但是没有打中梁,就被郭的狙击手击倒了。彭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老爹上位,他会真开枪打死自己的老爹吗?不可能。所以让警察看看,以为彭是真要打死梁的,那么警察会认为梁是反派吗?这样就保全了梁。

总之就是,如果郭富城没有发现梁的儿子犯罪,这件事就不了了之,然后梁会破案,最终上位,他和彭的计划就实现了。但是郭发现了彭,为了保全最后的黑手梁家辉,梁和彭父子之后演了一出戏,把彭牺牲掉,但不至于会死。至于梁为什么会退休让位,大家觉得事情都暴露差不多了,他即使在位能够当上处长吗?一定不可能了,所以不如退休,保留自己,这不是表现伟岸高尚,是不得已为之。这样梁就保全了下来,后面就可以再救出自己儿子。片子里另一个佐证就是,之前每次和郭打电话,梁对警队所有高层的秘密知道的很清楚,彭这种小警员能够知道吗?不可能,所以打电话的人一定是警察,而且一定是梁这种高层。梁在廉政公署说了一句话:我的人脉和能量连处长都佩服。只有梁这种级别才能动用能量把一辆警车完全消失在警方的监控中。钱已经拿到了,谁还会关心彭?警察高层中谁这么想救彭出来,人性法则,除了自己亲爹。还有谁?

会不会是片子中主演之外的其他反派?

如果是的话,片子就趋于一般了,就可以无限拍续集了,像钢铁侠一样。每个片子末尾出来一个新boss。所以如果续集精彩的话,就让李sir继续和刘sir斗呗。所以最可能的就是大反派就在本部片子里的主演,最可能是谁?

有的同志说父子对决时,梁家辉有段内心独白,表现了伟岸的形象。从电影拍摄手法来说,这段所谓内心对白出现的时间是梁家辉和郭富城面对面的时候,所以这段其实不是内心独白,而是梁之前和郭说过的话的一个回顾,也就是之前梁和郭已经说过了,如果他拿起枪,你们就可以开枪了,如果他不拿起枪,就不要开枪。但是不管怎样,开枪也不是要把他打死,哪个父亲会这么干?所以最终还是保全了彭的。

看完电影,回来看了个新闻,寒战对于续集的访谈:

谈到对于续集的期待,郭富城表示,在续集中的头发要更白一点。梁家辉说,“你已经当警务处长了,没办法当反派。我已经离开警务处了,还是我做大BOSS吧。”

套用剧中的一句话:假设一定要大胆!我想,这句话也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吧!

以上纯属个人娱乐看法,请大家谈谈看法。

【剧情简介】:

刘杰辉(郭富城饰)荣升警队一哥后,他的妻儿却遭遇了歹徒绑架。虽然费尽心机要救回妻儿,但最终他的妻子还是死于歹徒之手。刘忍受失去至爱的伤痛,誓要抓住歹徒,惩戒恶人。他化悲愤为力量,一心要揪出绑架案的幕后大老板。可是,单凭一个人的能力要对付这伙穷凶极恶、阴险狡诈之徒,着实是个不小的难题与挑战。思虑再三,他决心说服已经退休的前警务处副处长李文彬(梁家辉饰)再度复出,协助于他破案。随着对案件的深入调查,他们发现了谁都不曾预料到的事。李文彬的儿子竟然与幕后大老板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之后,这四人之间少不了的便是一番斗智斗勇。

『肆』 老上海老电影读后感200

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电影《南京》观后感

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军的大炮从上海轰到了南京。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轰炸之后,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并且开始大肆屠杀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为了追捕驻城军人,对只要是手上有老茧的壮年男人进行屠杀;为了打发时间,强奸妇女,最令人发指的是,当时的日本军人强奸的有10多岁的小女孩,有已婚的妇女,更有60多岁的老妪!幸存者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是,不禁泪如雨下。就在南京城的人民们都绝望的时候,由15位外国友人为难民们提供庇护的安全区成立了。他们为了南京人民的安危与日本士兵进行对抗,不顾个人安危。而正是他们15人组成的这个安全区,却拯救了25万南京人民。

日本士兵为了追捕南京驻城士兵将大量男性进行集体屠杀。100个绑成一路,到了扬子江边的时候就10个帮成一堆,一个士兵负责一堆。最开始是用刺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个扬子江边惨叫连天。30分钟过去后,日本士兵开始对那些没捅死的人进行机枪扫射,扫射之后将尸体集中,淋上汽油,然后焚烧。短短的时间内,就残忍的杀害了40万南京人民。

在漫长的70年里,幸存下来的人们,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和将这屈辱的历史告诉后人的责任是非常巨大的。我扪心自问,在经历了如此的炼狱,在亲眼看见亲人死在自己面前的历史后,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生存下来,是否还有勇气将自己屈辱、惨痛的经历告诉后人,为历史留下证据?又是否能够在日本人的暴行前像那15位外国友人一样,勇敢的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区,当日本人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后悔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这一切的援助?

不,我不能。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但这句话我却一直难以忘记。看完这部电影,也要我产生的巨大的内疚感,我何德何能,竟可不费吹灰之力过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食物、玩好玩的游戏、买漂亮的衣服,没钱的时候伸手向父母要就可以,饿了的时候在房间里叫父母做饭就可以。可是我却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沦了,险些忘记了历史。而作为一个生活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是盲目的抵制日货?是在互联网上对当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为进行漫骂?还是对曾经的历史一笑而过?都不是,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搞好学习。虽然像南京大屠杀一样的残局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来的侵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将来用国内的力量将中国发展壮大,来减少外来的文化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没有忘记历史最好的证据,也是我们能为我们的祖国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了。

『伍』 看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

电影是人类知道其确切产生时间和成长历程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 文化 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看电影 观后感 600字左右,欢迎阅读!

看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1

上映的第三天,我去看了《八佰》。

在看电影之前我就已经看过了书,四行仓库的 故事 早在那时就沁入了我的心里。从我的角度来看,《八佰》这部电影,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讲,算是成功的。

先说优点。

首先是表演。演员的演技自是没话说的,欧豪、张译一如既往地好,李晨看起来也不算尴尬,其他演员的演技也相对自然。其次是拍摄与制作,夸张点,《八佰》的拍摄和制作可以算是近几年战争片的顶峰了,从运镜手法到色调搭配,逼真地展现出悲壮与绝望,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置身战场。

如何评价一个战争片的镜头质量?是真实。在我看来,《八佰》做得相当不错。

还有情节,镜头下的故事也应当有真实的维度。虽说戏剧化现象必不可少,但本质是不可以改变的。无论是与“天堂”相隔一河的人间地狱,还是说顶楼飘扬的青天白日旗,是有夸张,但也恰如其分地还原了当时的景象。至于人物牺牲方面,在我看来这是整部影片做得最好的地方。回顾以往,似乎百分之八十的战争片,在主人公死之前为了达到某种催泪的“效果”,都会让主人公交代一段感人肺腑的遗言,然后井然有地的死去。但真正的战场,又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在《八佰》里,人物死去时没有过多的煽情部分,战场不再是井然有序。前一秒还在插科打诨的战友后一秒就死在了你的面前,血汩汩地流在地上,硝烟四起的是混乱的战场。

最后是特殊镜头。一个是影片的开头战争过后的惨烈场面,不是百分百还原,但也足以令人动容,充分地把当时中华民族的悲壮与绝望淋漓尽致地从屏幕里渗透出来。另一个是欧豪饰演的角色“端午”身穿赵子龙戏服眺望远方的镜头,与无奈的现实形成对比。“微小”的端午与战无不胜的赵子龙合成一体,映射出了对中国的无限希望。最令我动容的`是存在于炮火中那只跑出去的白马,当夜幕降临,世界有了片刻安宁的时候,它奔跑在了灯红酒绿的“天堂”,当战争结束的号角吹响时分,它从弥漫的硝烟中跃来。白马似乎象征了拼命奔向太阳的民族,它肩上承载着战士们的无数企盼。

如果说情节的还原是带给观众战场的残酷,那这些镜头便是从绝望中寻求希望。

看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2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近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随着灯光的关闭,电影开始: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念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怀着疑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现,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开始就没出现的小角色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

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一直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这部电影观看完,我迟迟不能从悲伤中缓解过来。可以说电影中的许多片段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还有来自民族苦难的同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舍生取义。

电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马,在如此混乱的战争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来,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无畏不屈精神的延续。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

看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3

人生路漫漫,曲折艰辛的人生之路要比登泰山艰难许多,虽然一路上有暖风相伴,游蝶为舞,但是任何人都无法保持同样一个心态走到最后,总会有高兴与伤心的情感起伏,总会有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感触。因此,生活需要我们去感受,去调节;需要我们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笑以面对,伤心失意时不宜卑微……

在人生求索的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时,有时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 方法 ,远比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诚然,在《美丽心灵》之中,主人公纳什为何会出现精神分裂,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吗?显然不是的,而是因为他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却不会自我化解,从而他无法自我解脱这种压力,使这种压力远远大于自己心灵承受的极限,人的心理从而扭曲,结果就不言而喻了,自然对一个人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是的,我们都有梦想,无论是儿时仰望星空的梦幻,还是少年壮志凌云的豪迈,或是如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初的梦想,也是我们最高的理想,但是请相信:奋斗的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我们总是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与坎坷,走过许许多多的荆棘与泥泞,才能在最后关头体会到幸福与快乐。而就在这漫长的拼搏路上,无疑懂得调节自己,放松自己的人,将成为一个成功者,即便他没有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也走过了历练的历程,收获了成功的 经验 。所以,一路奋斗,一路坚持,更应该一路调整,一路放松,让这种状态伴随我们的风雨里程,不让梦想夭折,扬帆到达成功的彼岸。

彼此的关心会让你的心灵更加温暖,爱的力量会让你的毅力得到升华。当电影结束之时,纳什终获得了他应有的荣誉,应有的赞许。这里也有他妻子的功劳,因为是他的妻子对他不离不弃才使他慢慢走出虚构的空间,这就是关心支持的成果,这就是爱的力量……

别让梦想夭折,别让现实的困难把你吓倒,与纳什相比其实我们都是幸运儿。学会调节与解脱,未来的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希望共蓝天一同飞翔!梦想与花朵一起芬芳!

别让梦想夭折,学会关心别人,学会感动,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克服身边的重重困难,美好的明天正向我们走来!

看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4

电影《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影片中纳什大学时期在巨大的压力下就出现了幻觉,在他虚构的世界中出现了他的室友查尔斯和查尔斯的侄女。在他进入惠勒实验室之后他的虚拟世界又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长官威廉。帕彻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译敌人的密码。他出现这种精神症状其实就是因为他已经患了精神分裂症。

起初纳什身边的人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是因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只是觉得他的性格孤僻行为有些怪异。但,随着纳什的行为越来越怪异,常常做出常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他身边的人才逐渐意识到他已患有精神病。

约翰。纳什无疑是一个天才,年纪轻轻就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十分不善于与人交往,对于成功的渴望也十分大,给他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且无法找人倾诉。久而久之,他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在影片中,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无疑就是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对丈夫那种紧紧跟随的`爱情。尽管艾丽西亚在帮助纳什治疗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灵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始终都选择在他身边支持他,帮助他。影片最后纳什获得诺贝尔奖在颁奖礼后为艾丽西亚披上披肩,两人相互扶持着向前走,我想这也是对爱情最好的定义。

纳什最后其实并没有完全康复,他依然看得到查尔斯,小女孩,以及威廉。帕彻,但他已清楚他们都不是真实的,并能控制自己忽略他们。他能逐渐康复起来,艾丽西亚不离不弃的支持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他自己战胜疾病的决心和身边那些朋友的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

影片中,纳什的性格其实是很矛盾的,他是个勤奋且聪明的人,只是他身上傲气很重且难以相处,这也是别人对他既钦佩又反感的原因。但当看到纳什为精神病所缠身的时候,又不禁让人感叹可惜了这样一个天才。

影片之所以叫"美丽心灵",我想美丽的心灵所指的应该主要是指纳什的妻子那种对丈夫不离不弃的那种心灵的美丽,另外,纳什自己对抗病魔的决心和纳什的朋友们对他的帮助又何尝不是美丽的呢?

看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5

如果不是《八佰》这部电影,四行仓库这个地点不会勾起我那么多的思绪。因为四行仓库就在上海,在这里生活这些年多多少少也听闻过它的故事。但它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仍然只是“一个抗战遗址”而已,不会是我想专程前去参观的地方。

毕竟,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处处皆是抗战遗址,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三湾……都是历史教科书上须重点记忆的内容。四行仓库,大概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小字部分里出现。

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军人,共四百多人,对抗日军四天四夜。和整个淞沪会战100万人的规模相比,终究还是太小。而且,它的输赢对于当权者来说,不太重要。因为它只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上博取同情的一场表演。

但,这场战争注定意义非凡。因为,它为掩护主力、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因为,它为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画上了一个光彩的句点。因为,它与别的战争不一样,不仅仅有激烈的交战双方,还有隔岸观火的各国民众。

所以,在那四天四夜里:四行仓库身处地狱,对岸的租界歌舞升平。四行仓库里,衣衫褴褛枪林弹雨;隔岸的租界内,旗袍洋装觥筹交错。

四天四夜里,每一天的会战中,都有生命极其悲壮地逝去。影片中每一次交战的场景,都紧张激烈,加上快节奏悲壮的音响效果,让人不由得为每一个战士的命运揪心。

四天四夜里,每一个角色的离去,都让人唏嘘不已。为阻止日军用钢板阵爆破楼体那一幕,最催人泪下。一个个无名之辈身绑手榴弹,排着队一跃而下,从容赴死难。他们每一个人都那么卑微,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所以,临行前还自报家门。他们每一个人又都那么真实,选择舍生取义,临了又有放不下的家人,嘴里喊着:孩儿不孝,来生再见。

从整个战局来看,他们的抵抗如飞蛾扑火。因为上海没有守住,南京也沦陷了,接着全国各地被战火燃遍。那他们义无反顾地去死,有意义吗?

我想,他们的父母一定不会认为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没有一位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经历血雨腥风,离世时又是以如此痛苦的方式。即便再大的荣誉加身,于父母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

从这群守军的结局来看,幸存下来的那批人,并没有因为他们英勇的举动,得到英雄的礼遇。他们成为了沦陷区的孤军,后又被当做苦力派赴各地,受尽各种折磨。他们回顾自己过往时,会替自己不值吗?


看电影观后感600字左右相关 文章 :

★ 看电影观后感六百字左右

★ 电影观后感大全600字合集大全

★ 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范文10篇

★ 电影观后感6篇600字

★ 电影观后感大全600字最新5篇

★ 电影观后感600字5篇

★ 最新电影观后感600字以上

★ 励志电影观后感600字

★ 红色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

★ 活着电影观后感600字

阅读全文

与经典老上海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罗马假日电影赏析英文100字 浏览:412
成龙洪金宝的动作喜剧电影 浏览:738
80s下载下载电影网站 浏览:216
你的名字美国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822
电影院迟放 浏览:719
最好看喜剧片英文电影排行榜 浏览:846
美英奉秀是什么电影 浏览:399
延寿县电影院2016年表演视频 浏览:946
奥特曼所有大电影大全完整 浏览:240
英文电影最后的监制英文 浏览:277
西塘电影院明日电影表 浏览:263
电影法国拦截核弹失败 浏览:851
寄生虫电影完整版国产 浏览:345
芳华电影原声背景音乐 浏览:643
自畫像台湾电影 浏览:285
五十年灰黑电影观看中文 浏览:942
廊桥遗梦电影的音乐 浏览:435
釜山行1电影图片 浏览:507
日本一部可色的电影 浏览:526
刘德华爱情片段电影全集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