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无问西东》观后感
《无问西东》这部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真实……
《无问西东》主要讲述了四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在不同的时代迎接最艰难的选择:陈鹏在爱情和理想之间徘徊,张果果对四胞胎提供帮助后,怀疑四胞胎的家人赖上了他,还被上司算计离职;沈光耀不顾母亲的劝阻,投身战场,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岭澜在转专业的问题上犯难……
整篇电影都在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梅老师说: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泰戈尔说: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是啊,在生活之中,我们应该不顾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寻求自己的真实。
再来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他的母亲管的很严,当他的母亲发现他要当飞行员时,立即就跟他讲起了家规。她说:“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终受不了自己的祖国被侵犯,最终为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时是1940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为艰难的时刻。枣宜会战中宜昌沦陷,日军以此为基地开展对陪都重庆的大轰炸;后来美国来中国支援并组建了飞虎队,沈光耀便加入了飞虎队。我不禁想到,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战争,可是我们却坐在空调房里,躺在软沙发上,比起沈光耀他们,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我们应珍惜现在。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有一段故事是说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沈光耀的.学生从香港来到清华大学求学。当时因为战争,学习环境很差,教室都是用稻草做的。尽管他是个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获取更多知识报效国家。当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祖国遭到了袭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去当兵。在军营里,他不但给贫困地方的孩子送东西吃,而且最后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打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不幸英勇牺牲。
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发现那时的学生是这样求知若渴,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好艰辛啊!以前的学习环境很差,教学的仪器又很少,比现在落后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有明亮、干净的教室,有教学用的电视,还有这么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也没有那么多战争和颠沛流离。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业不轻松,作业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电影里沈光耀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刻苦学习,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看到电影里沈光耀在生活物资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也省下自己的口粮,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我觉得在新时代,更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很喜欢帮助同学,当一个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可以主动帮他带作业,帮他补课。以后我还要更关心周围的同学和伙伴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友爱之手,使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现在在一个新时代,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时间一去不复返,我要好好把握它。当别人在随意玩耍的时候,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我现在年纪还小,等我长大了以后,要像沈光耀一样,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勇敢的冲出来,报效祖国。现在先要打好基础,以后才能为祖国多出一份力,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记得古文《少年中国说》里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这远大的志向,承担这重大的责任。
今天和女儿一起去看了电影《无问西东》,该片是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专门拍摄的,2012年拍摄完毕,直到2018年初才公演,其间有过一些重拍和修改。虽然片中几个桥段剪辑穿插的太厉害,但还是一部吸引人的电影,包括它的画面构图和背景音乐《AmazingGrace》,可以说是一首关于放飞青春、追求梦想和只问真实的散文诗。当然我内心对清华大学和曾经在清华任教和学习过的大师们的敬仰,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爱屋及乌是也。
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出现这样一部影片是难能可贵的,是混浊世界之中的一股清流,这一点我尤其钦佩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导演李芳芳——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片尾在播出影片的演职员表的时候同时在左侧播放曾经在清华包括西南联大任教和学习过的著名人士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包括梅贻崎、冯友兰、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闻一多、杨振宁、李政道、沈从文、钱钟书等,长达七分钟之久,全场观众无一人离席,默默静坐看完全部人物介绍。中国人从骨子里对文化人从来都不缺乏尊敬和仰慕之情,虽然我们曾经也有过一段段有辱斯文的荒唐历史。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问女儿怎么理解电影片名《无问西东》,她说就是但做好事、莫问前程,我的理解是英雄莫问出处。回家上网查了一下,无问西东一词出自清华大学校歌歌词中的一句: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句话原先出自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文章,他在1914年于日本东京为《国学丛刊》撰写的序文中提出:“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的观点,认为探究学问应该打破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的藩篱,才能获得真知。但只从这句歌词,怎么理解无问西东,每个人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
193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清华大学之所以让人思慕和景仰,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她的大师辈出。西南联大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办学,仍然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很好地验证了梅校长的这句话。
我对清华的第一印象是我在中国科大夜大学上学的时候《数据结构》课程使用的是清华大学严蔚敏老师所著的《数据结构》一书,考研前一年去中国科大西校区混在本科生里旁听一学期此课程也是使用的这本教材,这本书算是研究得烂熟于心,写满我的学习笔记,现在我的书架上还保存有我使用过的这本书。虽然我后来从北工大图书馆购得一本处理的美国出版的原版书《Data Structure Using Pascal》,该书不论在内容、排版和印刷质量上都不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据结构》一书可比的,但我得承认这两本书都对我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严蔚敏老师的那本《数据结构》书,至今难以忘却。
在北工大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去北京城西北的清华大学南门外的清华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购书,我记得当时都是和我的同学一起去,斜穿整个北京城,往返得花去一天时间。后来我加入SAP北京公司,办公楼也是在清华东门外清华紫光的一栋小楼内,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经常从清华的校们前走过,但好像很少进入清华校园,只有一次陪一位来自香港的好友游览清华和北大校园的时候,踏进过清华的校园,但除了清华大礼堂和礼堂前面那块日晷草坪,除了感觉校园很大之外,并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
后来我一位中专时期同年级平行班同学的女儿以上海市理科高考状元考取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她送她女儿来北京上学,打电话联系我,我去学校里找她们母女俩,请他们在清华南门外的文津国际酒店吃了一顿饭,然后陪她到宜家给孩子买书桌和椅子。后来一次回合肥参加我们班一位因病早逝同学的葬礼,听其他同学说我的这位女同学已经因病在上海去世,让人倍感意外和惋惜。也不知道她女儿清华毕业后飞往哪里?也许已经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深造和工作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只能感叹人生无常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女儿和我说她想上西南联大,我说你上不了了,那个学校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过传承西南联大衣钵的清华、北大和南开依然存在,可以选择。然后我悄悄和女儿说,看完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觉此生一个很大的遗憾是没有能够进入清华园学习,不过人生没有回头之路,只待你们后生了。人生之路,一是自己可能不能完全自主选择,二是有很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不能如愿以偿也属正常,如今这个年龄只能释然于心了。但清华的人文精神、大师的人格魅力和文章学问我们可以学习和追随,英雄豪杰莫问出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花开只有一季,再艳丽也有期限,过季则凋零,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但孩子们是我们的第二季,未来是他们的!
㈡ 求《80后》这部电影的影评,(注意是影评不是观后感),要从心理学的方面写。大家帮帮忙吧,谢谢啦!
前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说过: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考。大师的话可以当做我看完电影《80后》最好的诠释。在这部展示年轻人情感的电影中,同样年轻的导演用自己的视角,解读着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爱情,尤其是当整个中国变成一列高速列车开上现代化的轨道时,作为与这个时代同龄的、现在已到而立之年的“80后”们,他们是如何热烈而执着追求爱情的同时却又充满怀疑与恐惧,以及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
“我只是拍出了我心目中80后对爱情的理解”,导演李芳芳的这句话应该是解读《80后》这部电影的一把钥匙。在《80后》中,婚变、离异、背叛这些不和谐的婚姻比比皆是,家长对于婚姻的态度与做法对年幼的80后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直接造成了成年后这些人对爱的不成熟。沈星辰发出“我们都绝望地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人!”这样的呐喊,明远对爱情渴望却恐惧甚至仇视,这就造成了明明相爱的人,却总选择逃避、选择分手。
可以说80后的一代人在感情上是早熟却不成熟的,当父母们努力的在维系一门婚姻时,实际上婚姻已经沦为一种技术,也就是孔庆东先生说的“经济互助组”,如何从技术角度让婚姻维持长久是不会让身处其中的孩子学会爱与被爱,相反只会让他们从中看到失望,分手只不过是长痛中的短痛,而这些孩子又是成长在信息越来越丰富的时代,爱的本性被召唤出来,但爱的方法却没有学会,于是很多时候,80后误以为爱的冲动便是爱的能力,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在进行一场场为了分手的牵手,轰轰烈烈却极易受伤,而且是双方乃至三方都很受伤。
而且年轻人又是追求完美的,这更增加了他们爱情的难度系数和悲情指数。就像片中年轻、美丽的第二代舅母问沈星辰:你最喜欢什么颜色?沈星辰回答是白色。舅母轻笑了一声:这世上哪有什么纯粹的白色,所有的白色都会变黄。于是沈星辰眼里看到了发黄的窗帘、泛黄的墙壁以及开始凋谢的百合。不过这对于初谙世事的沈星辰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的传授,让这个敏感而刚烈的女孩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沈星辰与明远一次次的错过让人可惜,闻嘉狂热的爱与黯然退出也让人可惜,其实感情这东西没有可惜不可惜的,只有珍惜不珍惜,明远认为烟花易冷,再好的东西也会变。但最后他也终于明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十几年的感情长跑终于能让牵着的手不分开,这就是不变,一如张靓颖的歌,这么近、那么远。
有人说80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过于自我,其实不然,李芳芳通过《80后》让我们看到,在很多时候他们也会付出甚至牺牲,他们只是追求心中的“纯白”、渴望彼此不分手以及过于任性缺少沟通。这些责任有他们自己的,也有时代和家庭的,但无论如何,当岁月将他们推上时代的潮头,成为中流砥柱的时候,他们的感情理应让我们关注、探索和思考,同样他们的分手不分手也意义深远,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一零后”的成长。
㈢ 《烟火》观后感
在寒假中,我玩了一个恐怖悬疑解谜游戏——《烟火》这里面浓郁的中国风让我非常喜欢,这里面藏着的故事让人无奈、让人感动。
游戏是由一桩棺材起火案来引入游戏的故事,主角林理询有着能看到鬼怪过去的能力的警察。游戏的主题还是反封建迷信的,而男主身上的能力也只是帮助玩家得知最深处的真相。
背景故事是在一九九几年到两千年初期,一个很小、很闭塞的村庄里,这里有一个田家,田家家主田向荣非常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也导致了他去挣一些不该挣的钱———倒卖文物,他有一个儿子,从小患有癫痫,一直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而是用一些迷信的土方子。在他癫痫发作时只能送到最近的卫生室,但仅靠一个小村庄的卫生室已无力回天,田向荣不愿承认是自己耽误了儿子的治疗,好面子的他发起了一场医闹,把无辜的医生打伤,断了几根肋骨,还去向医生索赔。好在,田向荣的儿媳赵小娟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她去向医生叶敬山赔礼道歉,并表示要由她来支付索赔的钱。
田向荣的妻子何桂兰是一个愚昧的老妇,她找到了一个神婆,每周靠神婆的招魂(当然只是表演)来聊以自慰,有一次带上了孙女田芳芳,芳芳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妈妈,一直苦于让芳芳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赵小娟,想到了一个办法:装作被丈夫附身,从而达到送芳芳去城里上学的目的。起初,还是非常顺利,但贪心的田家夫妇越来越不满足儿子一星期只回来一次,便歹毒的起了杀心,想要毒死儿媳赵小娟,用赵小娟的身体作为容器,让儿子永远的和他们在一起。“夫妻永结同心兮 重叙天伦之乐!”
赵小娟知道了公公婆婆想要害她,她只能够吃安眠药来维持自己的睡眠,想要撑到把女儿送进城里。他们在赵小娟的安眠药里下了毒......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芳芳问她的妈妈:“这是什么药?”赵小娟一句无意的:是一种吃了能让人忘记烦恼的药,虽然警告了芳芳不能碰,但善良的芳芳为了让一家人都开心起来,将含有毒药的安眠药放入了家人的饭菜中,在芳芳放药的那天,赵小娟去找了叶大夫拿药,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公公婆婆和自己最爱的女儿都死了,就心灰意冷的上吊自杀了。
“我的尸体,不会腐烂在泥土里。我会像鸟儿一样,死在天空中。”赵小娟可谓是整个故事里最可怜的人了,为了田向荣的面子,放弃了自己安稳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自由,将自己爱的一切,都补贴给了家用。为了自己的孩子,假扮丈夫,去装作无意识的买烟,去修剪他丈夫最爱的花草,去碰自己闻到味道就想吐的食物。背上神经病的名头也不后悔。但到头来,所有担惊受怕、忍辱负重,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连自己生命中最后一点光都消散了。因为赵小娟背上了神经病的名头,村子里的人们把罪名都归拢到了赵小娟身上,说她是因为思念丈夫过度,得了神经病,然后把家人毒死,自己上吊了。但就算知道真相又如何呢?游戏里是这么说的:“就算知道事情的真相,人们也只会说是因为田芳芳的淘气害死了一家人。”
医生叶敬山,和赵小娟可谓同病相怜,他是被拐卖进小村庄里的,但他的养父母却欺骗他是被抛弃的,导致叶医生为了报养育之恩,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深爱的法医工作,去养父母所在的村庄里开了一个小卫生室。他们都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人生。他们也都是“想离开却又不能离开的人。”他想要帮助赵小娟离开,假扮田宇是他的主意。在最后,赵小娟背负骂名时,是他伪造现场,将一切罪名揽到了自己身上。
在我们操纵男主角办案时,有一个支教老师陈青穗会陪伴着我们,她原本是一个记者,为了调查田家的文物倒卖案来到这里支教,接近了田芳芳,用田芳芳去城里上学的资格向赵小娟换取文物买卖的账本,但账本上的有些名字并不能曝光,陈老师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死后,便变为灵体帮助男主。陈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她死前,已经向报社提出辞职,要留在孩子们的身边,她想要帮助这些孩子们去看看浩瀚星海。
我很喜欢这个游戏,这游戏没有像普通恐怖游戏有的跳脸,整部游戏都只是在用情绪渲染,现实世界和里世界的穿插也十分有趣。
㈣ 呼唤电影达人、发烧友推荐电影
《奥兰多》根据伍尔芙的小说改编
《历史系男生》
《老无所依》我想你肯定看了,“气姑”很帅吧!
《花园州》
《卡萨布兰卡》历史上最佳剧本之一。
《十二怒汉》社会共同的良知(还推荐去年俄罗斯的翻拍版
《木兰花》精彩的群戏
《阳光小美女》
《朱诺》
《我在伊朗长大》
《天才家族》
《喜福会》
《南海十三郎》
㈤ 无问西东观后感5篇影评范文
一部好作品需内容与形式兼美。该片形式别出心裁,场面变化多姿,脉络清晰而有条不紊,时代的跨越重叠分散,如花开花谢。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无问西东观后感5篇影评范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无问西东观后感一
最近电影《无问西东》热播,我也去揍了回热闹。带着些许期待,也为这段时间的忙碌而找点休闲。
和平时所看到的电影不一样的是:剧情从现代一直演到了战火烽飞年代而后又回到现代。思绪此起彼伏,一开始还真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看完仔细品味,慢慢琢磨,再看剧情介绍,原来《无问西东》说的是四代人的芳华,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热血。电影展现了四代人在贫苦时期年轻学者的迷茫,经典台词是:“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战争时期老牌知识分子的风骨,经典台词是:“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建国初期青年支边的热血,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和平时期物欲横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经典台词是:“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四条叙事线连贯在一起,让整部影片充满热血、温情的同时又不矫情。
从《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生命了珍贵,青春的无畏,也让我明白我们这一代人太过于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是火急火燎,只想快速成功,有时却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剧中张果果当他扫墓回来,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内心,那句“我跟别人不一样”虽然轻柔缓和但却那么掷地有声。我们这个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对自我保持初心,对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电影最后以这句台词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实在是经典,让我明白,在任何时代,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善良乐于奉献的人。
无问西东观后感二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吴岭澜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意气风发,但很快便在途中迷失了方向,是在追求盲目的踏实?还是追求内心的真实?他给自己独处的时光去静静思考最终听到了内心真实的呼唤。
沈光耀,他一直都在努力去做那些令他害怕但重要的事,国难当头,他自愿参与最残酷的战争,自愿帮助饥寒交迫的人们,给他们食物,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无畏他人的言语,他一直都在追求自己的真心。
王敏佳,最初的错误只是为了虚荣撒了一个谎;最初的烦恼,只是在两个优秀的男人中选一个;但命运却把她拖入被众人唾骂的深渊。王敏佳也是个正义的女人,她为自己的老师不平写信出头,王敏佳一开始应该是喜欢李想的,所以在写信一事被揭露的时候她一个人揽下了所有的责任,到后来被被唾骂被毁容,直至被陈鹏感动,她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意识到陈鹏对自己的爱,最终迈出了自己真心的步伐。
陈鹏,把爱情摆在了理想前面,但爱情却没有把他摆在前面。他说,“我有人要照顾”,纵然这意味着与所有人作对,意味着要和她一起被放逐千里。他对王敏佳的爱是无私的,无关乎一切,他爱的只是王敏佳这个人,他愿意为王敏佳付出一切,这一点是李想比不上的,李想把支边的理想放在爱情的前头宁愿牺牲王敏佳,即便知道王敏佳身处逆境也没有勇气出头,最终不过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陈鹏的付出最终是换来了王敏佳的真心。
张果果,身处尔虞我诈的职场,“赢”是他的习惯。为了赢,他总是见招拆招,先发制人。而有一天,他却面临了一个比“赢”更重要的选择,清明节在父母的一席话中,他感悟良多,最终选择坚守自己的内心,也获得了内心的快乐和知足。
希望我们都坚信自己的珍贵,坚守自己内心的决定,听从本心,无问东西。
无问西东观后感三
寒冷的天气,呼出的气欲要结冰,然而我却揣着一颗火热的心看完了电影《无问西东》,继这是《芳华》后又一部力作。
说“伤心”太过沉重,只有心潮起伏。
编剧兼导演李芳芳手法巧妙,将几个不同时代年轻人的故事编织在一起,主题当然是奋斗,无畏和奉献。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西南联大在困境中求生存,青年们为报国无所畏惧,甚至奉献生命。催人泪下的故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然“美德”下却涌动着无德与无奈的暗流。
最近看了部“风筝”的电视剧。时代的暗流淹没了主人公的一生,是非曲直令人惋惜。这与“芳华”、“无问”片中的时代标志大同小异。
正值青春之年,理想,爱情被无情摧残,家庭矛盾与政治矛盾强搅在一起,美丽的女孩子王敏佳因编个与领袖合影的事而被诬陷“通美特务,加上语文老师的妻子蔑其勾引丈夫,几被打死……
人性的泯灭再度升温,不堪情景匪夷所思似乎冲淡了影片的主流。
丫头常想,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现怎会如此淡然?
作家巴金曾言,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精神正义不可缺失。多么希望今天的人们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坍塌!
一部好作品需内容与形式兼美。该片形式别出心裁,场面变化多姿,脉络清晰而有条不紊,时代的跨越重叠分散,如花开花谢。可见导演构思新颖绝不流弊。
丫头钦佩芳芳导演的细腻和大胆的表现。大时代大气派,艺术创作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作品要迎合不同人群的口味,观众能从不同角度去揣度作品的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但我认为只要是反映了时代的真实意义,宏扬了真善美,就不失乃难能可贵的作品了。
愿: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四
清华大学生吴岭澜看到自己的语文和英语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自然是喜不自禁,可物理成绩确是“不列”,可想心情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经历了打击的他决定去找老师转系,于是有了下面的精彩对白:
——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何用管我学什么,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有一种踏实。
——但是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却损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益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他有幸听到泰戈尔的演讲,更有幸亲眼目睹了自己崇拜的老师学者在倾听演讲时的那份自信、笃定和泰然。
“我们各民族最珍贵的拥有是什么,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民族里拿出来的。你知道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的文化,你史册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用我的致诚恳请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从此,吴岭澜开始过上了真实的生活,不再认为花时间思考人生是在浪费生命、甚至是可耻的。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的真实。”这是吴岭澜对学生的教诲,也是他的人生信条吧。
无问西东观后感五
很早听闻,这明星云集大部头拍完后,无从下手,横竖不像谈赚钱,捞票房的商业片,不知如何是好。也扫到了,它事关清华大学献礼回顾,涉及悲壮西迁,有那么点新型主旋律的意思。影片遭遇的诸多评价,扑朔迷离,堪比前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这种吃惊,几乎可以把《无问西东》和《芳华》、《驴得水》、《罗曼蒂克消亡史》放在一起,做择偶观影测试。有人评价其中一部电影说,有些人,写的每个字都挺好看,可放在一起,怎么瞅都别扭。猫姐也说,《无问西东》就像你收到一张纸条,上面书写了康德,字写得颇为难看,但你还是愿意,把这张纸条传递给另一个人。
《无问西东》最有冲击震撼的一个段落,来自1962年的喷气式。一段不该遗忘的历史。章子怡和黄晓明任主演,为了讲述什么是核,他们模仿加速的原子,穿越了清华园,圆满完成了一篇命题作文和影片的宣传任务。
但一封恐吓信引发的悲剧故事,才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哪怕是歪打正着)。同一时空下的会与表彰会,这边的疯狂咒骂,那边的热烈掌声,恐怖的荒诞和强烈的讽刺,集体的无脑狂热足可撕毁一个人的躯体。什么是真?是黄晓明吼出的台词么。我认为不是,这里的满脸血污,才是去伪存真的真。
这是一部离完美还有不小距离的电影,我也不认为里面台词称得上金句,但我看的那场电影落幕之际,许多人正要离开电影院,却站着,看完了片尾字幕,历数大师音容。我相信,恐怕不是因为该场观众的文化素质水平高。接受这样一部电影,被煽到直落泪,总比刷一晚上的明星出轨八卦,来得更有意义一些。我是真这么想的。我们当然无权干涉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